欧阳姓中的可字辈是第几代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4收藏

欧阳姓中的可字辈是第几代,第1张

很抱歉,无法确定欧阳姓中“可字辈”是第几代。

欧阳姓出自姒姓,是禹王的后代。禹之子启建立了夏朝,传至少康封支庶子于会稽,建立越国,战国时期越王无疆亡国于楚。无疆之子蹄受封于乌程的欧余山之阳,为亭侯,故称欧阳亭侯,其后代子孙遂为欧阳氏。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您通过文献资料、族谱等了解有关“可字辈”的详细信息。

欧姓、欧阳姓同出一源 ,都是出于大禹的姒姓。区、欧、欧阳三姓同宗

1 出自欧冶氏,与区同出于一个源流。春秋的时候有匠人叫欧冶子,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欧冶子的后代以祖先的名字做为姓氏,形成了欧姓。有的去掉欠字为区姓。欧与区音同

2,出自姒姓。与欧阳姓同宗,欧姓可以遥远地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圣君夏禹。夏朝少康取得帝位之后,把他的庶子无余封在了会稽(今浙江绍兴),以奉守大禹的宗祀。无余的后人后来建立了越国。春秋时,越王勾践灭掉了吴国,在徐州大会各路诸侯,成为一代霸主。战国时,勾践的六世孙无疆兴兵伐齐,打算重振勾践的遗风,称霸中原。齐威王派人对无疆说:“越王如果想做霸主,就应该先去讨伐楚国,楚国幅员辽阔,物产富饶,如果能打败楚国,越王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当上霸主。即使不能取胜,至少可以得到与楚国为敌的韩国、魏国等国的支持,其他小国都会归顺,也可以上霸主。现在楚军分散在东起齐鲁,西到汉中、黔西的边界上,越国不趁这个机会攻打楚国,却来攻打相对比较薄弱的齐国,那又有什么意思呢?”无疆听了感觉很有道理,就调转矛头去攻打楚国,结果被楚成王调集大军彻底打败,无疆也被楚军杀死。楚军乘胜前进,把越国夺得的吴国土地全部夺去。越王无疆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争夺王位,各霸一方,越国从此四分五裂,与强国无缘。无疆的二儿子名叫蹄,占据了乌程(今浙江吴兴)欧余山之阳(山的南面),自称为“欧阳侯”,他的子孙后代就有了欧阳氏、欧氏。

不论是欧氏,抑是欧阳氏,都拥有四五千年的悠久家世源流。作为一个欧姓人还有什么比这份荣誉更值得自豪的! 区、欧、欧阳三姓同宗

二、迁徙分布 繁衍播迁

迁徙分布:主要分布在江西吉安、永丰、万载、湖北枝江、荆州、潜江、广东广州、河源、河南新郑、四川绵阳、四川遂宁、安徽阜阳、滁州、湖南长沙、浏阳、隆回、贵州、广西滕县等地。

在华族的千千万万个姓氏当中,不少姓氏是源自同一个祖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由于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它原因,同一个祖宗的后人分别拥有不同的姓氏

毋庸置疑,欧姓发源于二千四百多年前的越国,即今浙江和江苏以南地区。在得姓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欧姓继续繁衍于上述之地。西汉时,文景之治及其后汉武帝统治时期,国力强盛,百姓富有,北方经济一片繁荣。时江南蛮荒,民不开化,经济发展滞后,故欧姓因仕宦、谋生等原因北上中原,其中一支欧姓越过黄河进入山西临汾,经长期繁衍,他们在山西临汾等地繁衍成为望族,这个地方过去属平阳郡,所以后世欧姓子孙有以“平阳”为其郡望堂号的。东汉时,有豫章(今江西南昌)人欧宝入载史册,说明江东之地仍是欧姓人繁衍之大本营。魏晋南北朝之际,欧姓人依旧于史书鲜见,但繁衍于平阳郡之欧姓兴旺发达,却是不争之史实。隋朝末年,山西亦成为军阀纷争之地,而平阳郡历来乃兵家必争之地,欧姓人涂炭于战火自不待言。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有欧姓随之入闽,是故欧姓人南迁闽南,始自唐初。唐末五代时,欧姓在南方各省的播迁范围更广,今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均有欧姓人定居,如欧宏练因仕宦之故落籍于今湖南长沙。宋元之际,欧姓人有播迁两广之地者。明中叶以后,有闽粤之欧姓赴台谋生,进而播迁东南亚及欧美各国。如今,欧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东、湖南等省多此姓,上述两省之欧姓约占全国汉族欧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一。

三宗族特征

欧姓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于南,并盛于南。2、欧与欧阳同宗,但在历史上欧姓人的表现却不及欧阳,但欧姓人的人口数量在当今却多于欧阳复姓人。

在区、欧、欧阳三姓当中,欧氏和欧阳氏是老大,很早就出现这两个姓氏,区氏是在汉朝才出现的,因此,区氏族人谦称是小区,称“欧”氏为大欧。据《区渭泉祖家谱》又说,广东新会区氏的始祖竹溪公于宋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4年)从粤北南雄珠矶巷迁徙到广东新会。在这之前他们的祖先居住在福建莆田。其实,不论是区氏、欧氏或欧阳氏,他们的祖先都是从中原,经过莆田,南下福建、广东各地。 不论在中国或海外华人当中,区、欧、欧阳三姓都是少数族群,相比之下,这三个姓氏的名人也就不如其它大姓的名人那么众多。

四郡望堂号:堂号:“平阳”“ 六一”、“八剑”等

{郡望}: 平阳郡:据《郡望百家姓》的记载,欧氏望出平阳郡。三国的时候魏国所置。在今天的山西临汾一带。

堂号: 八剑堂:春秋的时候有欧冶子善于铸造剑,越王请他铸了五把剑(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后来,干将又为赵王铸造了三把剑(龙渊、太阿、工布),这八把剑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剑

{六一堂}: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即“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其后裔将家族的堂名称为“六一堂\\"

五宗族名人:

欧宝(或作欧阳宝):东汉豫章平都人。性至孝,父丧后,其以庐为墓。乡人捕虎,虎投其庐中,宝以衣覆之,虎遂逃脱。后虎衔鹿为报

欧宏练:五代十国时楚国将领。马希范时为客将,后升天策府内都押牙。有干才,忠于职守。希范卒,事马希广。调停马氏兄弟之争,使楚得以稍延岁月

欧庆:襄州乾德(今湖北襄阳)人,北宋官吏。以通《三礼》出身,授湘潭主簿。历陈州司法参军,彭州军事推官,知永春县。为人忠信,居官廉平。

欧普祥:黄州黄岗(今属湖北)人,元末南方红巾军将领。一三五一年从徐寿辉起义,为元帅,称欧道人。次年率兵攻陷袁州、安福等地,被徐寿辉封为左丞、大司徒、袁国公。后降朱元璋。

欧善堂:明湖广永州(今属湖南)人,洪武初,杨王景因李文卿余党未平,欲屠杀该地北方十里以外的所有人,善堂率耆老陈说利害,十余万百姓才得以存活。

欧辉:福建长泰人,明代廉吏。清贫嗜学,后于正统十三年进士及第。授户部主事,累迁广东按察佥事,有廉介声。

欧信:明代将领。袭世职任金吾右卫指挥使。景泰间,因镇压广东民变,擢都指挥同知,迁大宁都指挥使。成化中,为镇守辽东总兵官,有战功。后因故下狱,并死于狱中。

欧贤:福建永安人,明代宦官。成化时,出任陕西镇守太监,靖边录囚,多有功。

欧信:顺天府蓟州(今北京)人,明代官吏。成化二十年进士。累迁至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大同,并在大同选将练兵,综理屯牧。

欧磐:滁州(今属安徽)人,明代将领。袭世职为指挥使。成化中,为广西右参将。弘治中,官都指挥使,广西副总兵。在广西多次镇压瑶、侗等族起事。进至都督佥事,以“平蛮将军”镇守湖广。

欧大任:广东顺德人,明代官吏、诗人。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欧子复:江西会昌人,明代大孝子。为救父于匪掌之中,乞贷四方,不辞劳苦。父死后,遭兵乱,负母避难,孝养至老。

欧敬竹:常州府武进(今属江苏)人,明末节烈之士。舌短而好大言,明亡后,自杀殉国。

欧道江:长乐人,明代学者,博学多才,四方师事,从游者数千人。

欧冶子:春秋的时候匠人,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

欧阳询,唐朝书法家,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其书学王羲之父子,风俗劲险刻厉,在平正中见险绝,自成一体,人称“欧体”,为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吉水人。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反对宋初以来追求靡丽文风的倾向,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他的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史学上也很有成就,曾与人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宗族对联}:欧(区)姓宗祠通用联1。

菟虎供祀;

芙蓉闪光。

——佚名撰欧(区)姓宗祠通用联

欧(区)姓宗祠通用联2

才高吴下;

惠被泉溪。

——佚名撰欧(区)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欧海。下联典指宋•欧道。

〖欧(区)姓宗祠五言通用联〗3

菟虎供祀第;

芙蓉闪锷家。

——佚名撰欧(区)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欧(区)氏宗祠“八剑堂”堂联4。

〖欧(区)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荣列广东五才子;

师事长乐数千人。

——佚名撰欧(区)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南京工部郎中欧大任,广东省顺德人。嘉靖间历国子博士。学者王士贞称其为“广东五才子”之一。下联典指明代学者欧道江,长乐人。博学洽闻,四方师事游者数千人。

〖欧(区)姓宗祠五言通用联〗5

平阳启绪宗风远,

六一传家世泽长

上联典指广西平乐欧家是从平阳郡搬过来的, 平阳郡是广西平乐欧家的发源地, 下联典指北宋文学家欧阳修, 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即“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常置酒一壶,喻广西平乐欧家书香门第,诗礼传家

〖欧(区)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6

虎感念藏,卸鹿供祭;

技精冶铸,纯钩似芙。

——佚名撰欧(区)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孝子欧宝,平都人。性至孝,义丧庐墓。里人恪虎,虎投其庐中,宝以衣覆之,虎得脱。其后虎致鹿以助宝祭。人为孝能恪猛兽云。下联典指战国时铸剑家欧冶子,越王聘之作五剑。后又于又于干将为楚王作三剑。福建省闽侯县冶山西,有欧冶池,相传为欧冶子铸剑之地。

〖欧(区)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7

孝子庐墓,名声传自汉代;

义军领首,威望肇于元朝。

——佚名撰欧(区)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孝子欧宝。下联典指元代起义军将领欧普祥

《江西欧阳氏旧谱与福建欧阳氏古谱世系对照表》(符合人类生育规律者则为正宗古谱)

江西欧阳氏旧谱 福建欧阳氏古谱

世次 祖名 生年 祖名 生年 配偶

一世 欧阳通 625-欧阳韶626-配王氏夫人

二世 欧阳幼明645- 欧阳幼咸655-配蔡氏孺人(通公季子)

三世 欧阳昶公670-欧阳素公672-配郑氏恭人

四世 欧阳琮公700- 欧阳衍公700-配范氏夫人

五世 欧阳晤公725- 欧阳昌公725-配黄氏淑人 (琮公季子入承)

六世 欧阳彻公756- 欧阳詹公755-配林氏宜人(承眷长沙)

七世 欧阳弦公775- 唐开成二年进士幕府参军欧阳秬795-配徐氏恭人

八世 欧阳邈公800-欧阳澥820-配陈氏淑人

九世 欧阳规公825-潘湖欧厝吉州推官欧阳郴字克章号狮山居士870-配刘氏黄氏二夫人

十世 欧阳绪公850- 历官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 欧阳偃(925-后唐状元黄仁颖嫡子)配李氏夫人

十一世 欧阳万公874(安福令支派始祖) 欧阳观952-郑氏夫人

十二世 欧阳诚公(和公)900- 欧阳修1007-

十三世 欧阳雅公925-

十四世 欧阳效公950-

十五世 欧阳托公(弦公)975-

十六世 欧阳莘老公1000-

十七世 欧阳仁达(即状元仁颖)1025-

十八世欧阳偃公1050-

十九世欧阳观公1075-

二十世 欧阳修1100-(与史实欧阳修1007年出生时间相差甚远)。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这是许多家谱的序言中常常提到的话。欧阳氏家族的家谱,传到宋代欧阳修时,因欧阳修既是政治家,也是文学家、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所以他也很重视家谱的编写。他编写了《欧阳氏谱图》,这个族谱与苏洵所编的苏氏族谱,被称作欧、苏二体,是中国私家修谱的先例。它们修谱的体例,成为后代家谱的基本定式,即家谱中有:谱序、谱例、世系图、世系录、先世考辨等。元明以后的家谱的谱例,在此基础上有所补充发展,形成一套成规:增谱论、像赞、族规、家训、恩荫录(受皇帝表彰的记录)、五服图、字辈排行、人物传记、文书契据、艺文著述等。

  欧阳氏的家谱从欧阳修后,元、明、清及民国,各地都有修撰的,约有数十种。

  欧阳修《谱图》

  欧阳修所编的《欧阳氏图谱》第一部分是《序》。在《序》中,他记述了欧阳氏得姓于无疆的一个儿子蹄被封为欧阳亭侯。欧阳亭在湖州乌程欧余山之阳,以后子孙便以欧阳为氏。汉有为涿郡太守者,子孙便北迁,一支居青州千乘,一支居冀州之渤海。千乘绝后,以后欧阳一族便以渤海为系统下传,直到欧阳修这一系统。他主要记述了吉州庐陵县的欧阳宗族,并且指出:晋以后天下大乱,欧阳氏诸族,有欧阳举、欧阳纯、欧阳迹等,都带领其族南迁,散居于丹阳(今河南省沈丘县)、吴郡(今浙江省湖州市)、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而欧阳质这一系居于长沙临湘。前面三支都不显名于世,传承无闻。欧阳质这一系从欧阳景达以后,逐步彰显。

  自欧阳琮以后七世,旧谱佚亡。欧阳琮八世孙欧阳彪。欧阳彪的弟弟名欧阳万。欧阳万生某(名字失传),某生欧阳雅。

  欧阳修的《谱图》还考证了历史记载上没有的人和其配偶。

  欧阳修的《谱图》将他所搜集到的旧族谱作了对比,同时还收集了旧谱中所列的魏司空清河崔林、南宋太保王弘齐、南宋太尉王俭、南梁御史中丞王僧孺、南梁尚书兵部马将臣、贾贽等人写的序。

  欧阳修的《谱图》订出了以后修族谱的原则之一是“断自可见之世”。即世系较远的,应该疏之略之,近的要详细一些。五世以后,可以各支系另写家谱。各支族的家谱既各自独立成为一个体系,又互相联系,综合起来,既可以反映本族纵向的深远历史,又可以反映本族横向的发展状况。

  欧阳修的《谱图》在图表之外,又分列有本族历代主要人物的传略。

  欧阳修的《谱图》所列的这些原则,成了以后中国家谱、族谱所遵循的基本范例。

  安福续谱

  安福续谱是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年)欧阳安世续修的江西《续修安福令欧阳公通谱》,不分卷,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影印本。这个续谱接续唐代贞观六年(632年)的族谱,即欧阳询奉敕所修撰的族谱。这册续谱主要记的是从欧阳万以后居住在吉州安福(今江西省安福县)的那支欧阳宗族的世袭。因为欧阳万曾做过吉州府安福县的县令,所以,该支的欧阳家人便迁居在安福。欧阳修在《谱图》的序中说:自欧阳琮八世生欧阳万,欧阳万为吉州安福令,其后世或居安福,或居庐陵,或居吉水。安福为今江西省安福县,吉水为今江西省吉水市,庐陵为今江西省吉安市。这三处地方呈三足鼎,互相间相距并不远。欧阳宗族开始居住在沙溪。宋至和二年(1055年)从吉水分出部分地域设立永丰县,沙溪被分到了永丰。所以,欧阳修虽说也自称庐陵欧阳修,只是指大的地域而言。

  续修通谱以安福令欧阳万为始祖,同时从纵的方面上溯到夏禹,从横的方面又旁及欧阳宗族的流迁和分布。

  欧村族谱

  安徽黟县欧村欧阳氏族谱不分卷,元代泰定四年(1327年)欧阳允文开始创修,明代嘉靖(1522一1566)年间,欧阳慎斋等重加纂修,有明末清初的手抄本及清康熙三年(1664年)的序文。

  该谱踵继欧阳氏各谱,也以夏禹后裔而自居。谱中将欧阳氏南北转迁的情况,列出一图,名叫《欧阳氏南北转迁图》:该谱中对其传承列了五个图表。第一个图表从欧阳景达起到欧阳询,第二表从欧阳询起到欧阳琮。每图表后都有主要人物的传略。第三表从欧阳万起。欧阳万即工表渤海派欧阳绪的第三个儿子。表中所列与上边介绍过的续谱大同小异,具体为:表后介绍欧阳万渤海派欧阳绪的第三子,为安福县令,葬太和之栋林。子孙繁衍,分布在吉州四境,或居庐陵,或居安福,或居吉水。还有居住到外州县的。欧阳和曾做过湖南县令。欧阳雅,字正言,没有做官。

  第四、五图记录了在欧村的谱系,而以安福义历派欧阳戊为第一代祖先。对欧阳氏族这一支系,怎么由江西吉安,迁到了安徽黟县,谱叙中说是由于金人南下,有一支迁到了安徽黟县。对欧阳郴八个儿子:俊、伸、仪、伾、信、偃、佺、做的后代的迁徙状况,也有说明。伸传三世而绝;仪官至屯田郎中,迁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信官至静江(今广西自治区桂林市)团练使,到六世后迁回安福;偃官至南京衙院判官;做子迁婺州兰溪。

  锦川欧阳氏宗谱

  江西婺源欧阳氏居住在锦川。《锦川欧阳氏宗谱》是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欧阳茂林所编修的。谱中说,欧阳修退休后回到吉州永丰沙溪,住在锦川。他的曾孙叫欧阳璃。

  欧阳郁做过元朝的州判。欧阳均显做官至元朝饶州路守,便居住在饶州(今江西省鄱阳县)罗湖。元末,红巾军起义,天下大乱,群雄兢起,欧阳均显与弟均茂率家迁居于婺源市南的坑口这个地方,并改此地名为锦川,表示不忘故土。

  谱例

  中国的氏族作谱的历史虽然比较早,但是作为一个氏姓完整而系统的撰著体例应该是在欧、苏族谱以后才形成的。欧阳宗族的族谱,从欧阳修编撰《欧阳氏谱图》以后,虽有数十种族谱、家谱、通谱及续修的谱系著作,但是都是在《欧阳氏谱图》所定谱例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的。就其内容和特点总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几条:

  修谱强调“断于可见之世”,这是考虑到一个家族生生不息传下去,人员众多,家谱载不胜载,繁复琐碎。所以,对家谱、族谱要根据亲疏、远近的关系,有详有略。凡是亲的近的应该详记,远的、疏的便要略记。

  玄孙后另为一世。谱系的原则,是由高祖、祖、父、子、孙、重孙、玄孙七世为一系,或五世为一系。玄孙以后,另为一系。这是按照中国古代礼法五服制度为标准的。

  各谱要互见。虽然各谱要记其应该记录的,但各家谱之间应该互相衔接,以反映整个氏姓发展过程。

  列出世系图表。世系表表示纵横的关系。欧阳修是用《史记》表的方式表现,以后所修的表则用树枝图的形式表现。上下为父子,左右为兄弟。

  收录前代族谱序言。各谱除修谱人的总序以外,一般都将前代族谱中的序言,逐—收录,以展示族谱修撰的过程和沿革。

  绘制先祖图像。版印书籍形成以后,各谱基本都将本族名人的图像刻印出来,以传永久。欧阳氏族谱中,除了欧阳修的像以外,还有得姓始祖蹄以及欧阳万等人的像。并加像赞,即用几句话(一般为韵语)概括像主生平。

  先世考辨。时迁物换,人物繁杂,因此,旧谱中所记时间事件或有错舛,这是必然的。新谱对旧谱记载不准确的时间、地址、人物、事件,应进行考证,以求更加精确。

  不收外姓。收养的男子不得入谱,是为了防止逆伦乱宗。即使有也须注明。

  表后附传。图表表示纵横关系,但无法了解各人的生平事迹,尤其是一些名人。所以在族谱中,都在图表之后,附写传记,或请名人为之立传。

  族表记录。谱中人员,受到皇家表彰的,要予以记录,并且将表彰的文书全文照抄。有当时名人对谱中人物颂扬的诗文,也要照录诗文,并记录作诗文者的姓名、籍贯、职务等。族规族训。这是明文制订的本族子弟必须遵守的家族法规,如勤俭持家,遵法守纪,不偷不抢,励志上进,乐善好施等。违犯族规的,重者不得入谱。

欧阳姓中的可字辈是第几代

很抱歉,无法确定欧阳姓中“可字辈”是第几代。欧阳姓出自姒姓,是禹王的后代。禹之子启建立了夏朝,传至少康封支庶子于会稽,建立越国,战...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