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技巧
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二、答案来源:a采摘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语或语句(诸如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文段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
b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
三、友情提示: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2辨识文体,根据文体知识作答;答题应有条理、书写规范。
3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练概括。四、请参阅现代文阅读解题指导专题训练五、文体知识备忘录:说明文阅读1、明确说明对象:辨析说明对象可以:a 看文章题目;b 根据说明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2、概括说明内容:事理说明文说明内容一般可概括为:本文主要说明(说明对象)的构造、形态、性质、特点、变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
(视具体说明对象的哪些内容而定)3、明确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常见的有:a从概括到具体;b从整体到局部;c从主要到次要;d从现象到本质;e从原因到结果;f从特点到用途。
事理说明文一般都采用逻辑顺序的说明顺序。4、明确说明方法(1)说明方法:a下定义(模式:什么是什么);b举例子;c作比较;d列数字;e打比方;f分类别;g列图表(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a、先指明所用的说明方法;b、再联系说明内容分析该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征。
5、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规范:答:不能删去,“xx”表示……,去掉后就变成了……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过于绝对化)6、明确说明文的结构(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常用的结构模式: 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议论文阅读1、找准论点:标题、开头、篇末、不明显需精练概括。还可以通过分析论据来找论点。
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或者分析题目,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证话题,作者对论题的看法就是中心论点。
2、分析论据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考点:补充一个论据;(要紧扣论点,选取真实典型的事例) 3、明确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
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对比论证一般须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
考点:分析论证的作用:1指明所用的论证方法;2分析该论证方法证明了作者的哪个观点。(一般是本段的中心句(段首)或所采用论证方法的前一句)4、论证结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沦--结论)。
5、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概括性)6、议论文一般开头由某件事、一则名言、寓言故事等生发议论。所以它们的作用是:作为引子,引出论证的话题。
7、议论文常用设问句作过渡,反问句式以示强调。(1)设问(手法)句的作用:吸引读者注意,启发读者去思考,发人深思。
(2)反问(手法)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强调作者的观点,发人深思。记叙文阅读一、解题技巧: 详见现代文阅读解题指导专题训练二、文体知识:1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倒叙作用:倒叙一般是为了突出中心、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使叙述有波澜、或为了造成结构悬念,引人入胜。
2、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某物、地点的转换、感情的变化、“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3、记叙的人称:(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展开叙述)写法的作用: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使故事显得真实(作为故事的见证人)、自然、有亲切感。
(2)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写起来开阔充分。(3)第二人称记叙,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4表达方式:记叙、抒情、描写、说明、议论。
写作的技巧是什么?
写作·学习技巧 1 写议论文通常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摆事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举例论证;讲道理除了包括使用道理论据的道理论证以外,还包括作者自己直接讲述的一些道理。 让我们来看一篇议论文,体会其中作者是如何进行论证的。
由一句名言说开去 《韩非子·喻老》中讲道:“自胜谓之强。”虽然说这句话的人生活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战国,但这句话中闪烁着的思想光辉至今仍有其巨大的意义:要勇于战胜自我。
战胜自我可以引领我们攀上人生的高峰。 战胜自我首先就是战胜内心的自卑和胆怯。
李阳本是一个连在人前开口都有困难的学生,他为了练好英语口语,每天都到景山上去练发音,同时也训练自己的胆量,终于克服了自卑心理,创造出“疯狂英语”学习法,为“哑巴英语”带来了福音。人的一生是从无知到有知的过程,自卑是人生的大敌,只有战胜它才能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战胜自我更体现在战胜名与利带来的诱惑。海明威曾说过:没有人可以打倒你,除了你自己。
成名后蜂拥而来的鲜花和掌声很容易使人迷失自我,失去了人生坐标。微积分创始人莱尼兹成名后躺在成功的温床上,竟沉醉于贵族家谱的考证;蒸汽机发明者瓦特成名后,因不断压制别人的发明研究而声名狼藉;大部分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获奖后也出现了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
这些成名者的悲剧在于成就就是他们的顶点,掌声便是他们的丧钟。当然,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究其原因,恐怕还是要归功于她淡泊名利的心态。
对于真正的成功者来说,战胜自我更意味着再创新的辉煌。 战胜自我不仅对个人意义重大,更在人类历史上创造了不朽的奇迹。
在运动史上, 38 岁的雷德格拉夫从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五次获得赛艇项目的冠军,这个史无前例的纪录源于这位老将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超越。早在十几年前, 10 秒被认为是人类百米短跑的极限,而现在的世界纪录已接近 9 秒。
人类潜能无极限,战胜自我意味着挖掘人类自身蕴藏的宝藏。 在音乐史上,乐圣贝多芬中年失聪,但是他勇于战胜自我,《欢乐颂》便是他奏出的生命的最强音,从而为整个华丽绚美的音乐史增添了雄壮激昂的一页。
在文学史上,托尔斯泰战胜了个人的苦闷与孤独,全身心地投入写作中,终老于一个不知名的小车站,为后人留下鸿篇巨制、传世文章。 可见,战胜自我的过程就是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源源动力。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故自胜谓之强。”
先哲的话萦绕在耳畔。我们要做强者,做屹立于东方乃至世界的强者,愿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战胜自我”的信念。
这是一篇优秀的学生作文,引论部分作者从《韩非子》中引出自己的论点:要勇于战胜自我。本论部分,作者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去论证“战胜自我”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照应前文。结构上的清晰使文章一目了然,而论证部分“摆事实”和“讲道理”的方法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作者举了李阳、莱尼兹、瓦特和居里夫人等例子论证战胜自我对个人的意义;又举了雷德格拉夫、贝多芬和托尔斯泰等例子论证战胜自我对人类的意义。作者也通过引用《韩非子》、海明威等名言,通过自己平易而深入的道理,和“摆事实”一起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2 严密的逻辑性,是论证展开的基本要求。 议论文本身就是要通过自己的论证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论证的过程也就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逻辑思维过程。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推理上的漏洞,论点是站不住脚的,论证过程也就是失败的。 比如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即选择”,人的一生就是在社会中不断选择的过程,但如果你在以此为论点进行论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另一方面,即人生在选择社会时,社会也在选择人生,忽视这一点,就可能出现不够严密的推理过程。
反过来讲道理也是一样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篇相关的文章,体会论证的严密性。
社会也在选择你 有人说:“人生即选择”。这话有一定道理。
人的一生中,确实会面临许多选择。每个人的现状都与他过去的选择有关,他的未来亦与他今天的选择相连。
可以说,一个人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之后,他在生活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要自觉地作出选择。然而,个人的主观选择是一回事。
选择能否为社会所允许,能否获得成功,又是一回事,在现实生活中,个人的主观愿望与社会需要不一致的情况是常有的,并非每个人的选择都如愿以偿。譬如,有的青年想当个职业作家,成天关门苦读,在方格纸上耕耘,终不见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最后只好改弦易辙,另谋新路。
原因何在?就因为他的素质与作家差得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文学人才提出的要求。可见,个人与社会之间,选择原是相互的。
你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在社会中选择职业、工作环境,社会也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个人进行筛选,优者取、劣者汰。好比参加高考,各有各的志愿,但能否中榜,还得听凭社会的挑选。
综观历史,人们成功的选择虽然各有不同的情况,但至少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要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顺应时代潮流,并根。
初中常用的写作手法初中常用的写作手法要初中常用的写作手法谢谢~-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修辞方法简说 常见的修辞方法,中考规定为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借代:用借体代本体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4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5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设问: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8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写作的窍门有哪些
提高写作能力小窍门 1、选材 买衣服先要看材料,作文也是这样的一篇作文如果选材适当、正确,那么你这篇文章一半就成功了有人问:材料何处来?我说:材料从生活当中来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下面告诉大家几个积累材料的方法: A:写观察日记 B:每次想到或听到的事都记录下来 以上说的两个方法的确值得运用和学习 2、阅读 写一篇文章要好的文笔,那么怎样才能具有优秀的文笔呢?只有平时大量的阅读才行比如在阅读时,可以手中握笔,随时遇到好词佳句都要记录下来光阅读记录还不行,在写作时能够充分运用才算是真正掌握了阅读的要领 3、思考 观察之后紧接着就要思考你把你观察到的东西都整理起来,在脑子里流个梗概,然后加以充分的发挥想象,把平时会的那些好词佳句全部拿出来最后检查一下有没有语句重复,这样一篇文章就写好了。
文章写作的要点是什么?
要写好作文不是容易的事,需要长期多方面的努力,平时要加强阅读,上好每一堂课对课文内容及表达技巧要深刻理解,还要大量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从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和学习写作的技巧;多看,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多写,就是要多练笔,做到“熟能生巧”以一次习作来说,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步:(一)审清题意:审题,就是动笔前,认真读题,对题目中每一个字和标点(有的题目中含有标点)都要认真阅读如《再见了!亲爱的母校》一题中有个感叹号,这就要求写作时有真情实感,充满对母校的爱恋之情在审题中正确把握住文章的重点、中心、材料范围以及主体要求每一个作文题目对作文内容都会有一定的限制,我们在习作时要弄清这种限制,一般有这样几种范围1、时间范围有的题目,从时间上规定了写作范围,我们审题时就应该审请时间范围,这种规定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规定了取材的时间界限如《暑假中的一件事》,“暑假”一词就限定所写的一件事应是暑假里的事二是启示了所写的内容时间跨度,如《午饭前后》,文章的内容既要写到午饭前又要写到午饭后,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跨度三是限定了所写内容的特定时间背景,如《童年趣事》,所写的趣事必须发生在童年又如《难忘的一瞬间》,所写的应是在某一很短时间里发生的事情2、地点范围作文题目中常常出现一些表示空间(方位)的词语,它们往往对所写内容的地点背景作了明确的限定如《农贸市场》一题须写农贸市场中的事;又如:《上学路上》则须写去学校路上的事;如《海边》、《在海滩上》、《海岸一角》三题都是指海边,但是所指的具体空间还是有些大小区别的3对象范围如《我熟悉的人》、《一个 的人》、《我尊敬的人》、《我的好 》等都是写别人的情况,即使文章写到“我”或他人,那也是处在陪衬的地位,是“配角”又如《我的同桌》、《我的同学》、《我的伙伴》三题虽然都可指同学,但三题的写作对象的范围由小到大,《我的同桌》对象基本上是唯一的(当然也可以写以前的同桌),而《我的伙伴》则既可指本校本班的同学,也可指邻校小朋友,还可指邻居小朋友等,范围要大得多4、内容范围这是指对事件的限制如《一个难忘的事》必须写确实是令人难忘的事《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就只能写亲身经历的,自己听到或看到的,还不能算亲身经历《 老师二三事》只能写老师的二件或三件事5、数量范围有些题对所写人和事物都作了数量上的限定,我们要确定它的数量范围,按照题目规定的数量要求去写作如《暑假中的一件事》、《一件难忘的事》、《这件事 》、《一个 的人》又如《学校生活中的一件事》和《学校生活二三事》,前者只能写一件事,而后者一定要二至三件事才能切题其次,应该弄清题目要求写的重点,也就是关键部分,不少题目都有关键词,这个关键词通常叫做“题眼”,我们把它找出来,也就是找到了写作的重点如《一件难忘的事》这个题目,依次规定了体裁(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数量(一件)、内容(难忘的事),这三点要求中,主要的无疑是“难忘”,这就是题眼有的题目比较含蓄,我们更需注意什么是关键词,把意思领会清楚比如《我的“傻”爸爸》,这个“傻”字是反语,表面是傻,实际上是不傻的意思又如《妈妈的“坏”脾气》,这个“坏”也是反语,实际上恰恰在说妈妈的某种好习惯,好作风找“题眼”有一定规律如果题目是一句话“题眼”多数在回答“谁?什么?”的部分词语中如《我爱我的老师》的“爱”,《爸爸笑了》的“笑”等如果题目是一个词组,“题眼”多数在前面,即修饰部分如《快乐的节日》的“快乐”,《可爱的金鱼》中的可爱《我喜爱的活动》中的“喜爱”等等当然,题目是变化无穷的,并不是都可以照这两种方法去找的如《我的同桌》这个题,实际上并没有规定中心内容,我们需要根据材料来确定文章的重点和中心第三,在审清题意后确定写作的体裁记叙文包括记事、写人、写景、状物等四种主要体裁,像《一件难忘的事》、《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等,应采用记事的体裁;《我尊敬的人》、《好XX》则应采用写人的体裁;《我们的校园》则主要应采用写景的体裁,但也离不开人和事《可爱的金鱼》那就应采用状物的体裁日记,读后感等则大多在题目中表明如果碰到半命题作文,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审题:首先对提供的半个作文题目加以分析理解,了解题目中有哪些规定,需要补充填写的是哪些方面的内容;之后比较,选材;最后要把整个作文题连起来读一遍,看看是否通顺连贯,不妥当的地方还要加以修改我们在填写半个作文题时,要经过一番思考选择,让生活中的人或事物在头脑中重现,选择印象最深的作为写作内容如《我爱XX》,题眼已经有了,是“爱”,至于爱谁,爱什么,需要根据自己熟悉的材料(人或事物)来确定,可以是“爱爸爸”、“爱老师”,也可以是“爱母校”、“爱读书”、“爱集邮”等等 (二)定好中心 1、中心要有意义的健康的一篇文章赞扬什么(或歌颂什么),批评什么(或揭露什么)。
太岳堂许氏源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太祖大经公,迁入肖县南彰山今许堂,九八年叙家谱,从十六世始叙四十世:锡敬成继崇,同辅致昭明,树德培本厚,孝念奉先宗,辰宇浩强峰,霖纲显暑松,升泰福良展圣惠耀琪颂。
赵 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二点三。
寻根溯源
其起源有三:
1、以金天氏少昊为源起。司马贞的《史记• 索隐》指出:“《左传》郯国,少昊之后,而嬴姓盖起族也,则秦、赵亦祖少昊氏。”西周时,少昊之裔造父因功被赐于赵城,其后在战国时建立赵国,赵国亡后,子孙以国为氏。
2、为少数民族改赵姓而来。如汉代有赵安稽(匈奴人),赵曳夫(“南蛮”人),五代有赵国珍(牂牁酋长的后裔)。
3、赵宋王朝赐姓。先后有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复姓的历史人物,被赐姓赵。
得姓始祖
造父。少昊之裔,西周著名驭马能手。受幸于周穆王,传说他曾取良马八匹,献予王而御之,西行至昆仑,见西王母,乐而忘返。后闻徐州徐偃王反,遂亲御车驾,载着穆王日行千里,适时而返,得以平定乱事,因功被赐于赵城(今山西洪洞县赵城镇)。下传至赵襄子时,与韩、魏三分晋地,建立赵国,公元前二二二年赵为秦所灭。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赵姓,并尊造父为其始祖。
繁衍播迁
西周时,造父的第七代子孙叔带率部分宗族由周投晋,并 且昌盛壮大,在三国分晋时建立赵国,史称“去周如晋,赵姓始昌”。到赵国灭亡时,赵姓已分布于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秦始皇灭赵后,把代王嘉之后迁往甘肃天水,赵王迁被流放到今湖北房县。秦朝末年,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赵佗建立南赵国,又把赵姓活动范围推广至今两广和越南北部。西汉末年,赵飞燕姐妹被害,其族人被迫迁徙至辽西郡,也是赵姓人在东北活动的开始。东汉末年为避董卓之乱,洛阳人赵达避难迁居江东,真定人赵云赵子龙入蜀为将。北魏时,天水赵姓一支迁居洛阳,其后裔孙赵贵镇守并迁至武川(今内蒙古)。唐初,有赵姓将士在平“蛮獠啸乱”中开赴福建并定居。五代时,有赵姓随刘龚南汉政权在广州定居。据《宋史•宗室世系表》载:宋朝宗室分为三个支派,即太祖(赵匡胤)支派、太宗(赵光义)支派、魏王(赵廷美)支派。太祖支派分为燕王(赵德昭)支派和秦王(赵德芳)支派,燕王支派在北宋末年因外放做官而迁居如下地区:安徽颍州、四川蜀州(今崇庆)、江苏泰州、镇江、福建福州、泉州、江西吉安、湖北江陵、广东南雄等地,秦王支派则迁居如下地 区:浙江绍兴、湖州、台州、明州、婺州,福建福州、泉州,江苏真州、太平州;而魏王则降调至房州(今湖北房县),其子孙为官而迁徙地区有河南开封、洛阳,山东沂州、济州,福建汀州,江苏昆山、溧城,浙江秀水等。靖康之耻之后,徽钦二宗被掳往五国城(今黑龙江松花江口),太宗支派因此而在东北广大地区播迁繁衍。南宋初,康王赵构南迁杭州定都 ,则有赵姓移居江南,有的移居江苏常熟、有的移居江西上饶,南宋被灭,南宋宗室散逃至澎湖、潮阳等地,后在闽粤一带繁衍。自宋代以后,赵姓遍布全国各地。值得指出的是海外赵姓的播迁。明末,有赵姓不惜冒险远渡重洋到海外,其民族构成多种多样,聚居地为东南亚和美国。如瑶族中的赵姓在缅甸、老挝、越南和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都有分布;壮族中的赵姓散布于越南、老挝、泰国等地。
郡望堂号
赵姓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主要有以下几 个。1、天水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2、涿郡,治所在涿县(今河北涿州);3、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市;4、下邳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睢宁);5、颖川郡,治所在今河南禹县;6、平原郡,治所在山东平原县;7、汉阳郡,治所在冀县(今甘肃甘谷)。
堂号:
“半部”、“琴鹤”、“天水”、“孝思”、“谷治”、“萃涣”、“敬彝”、“创基”等。
宗族特征
1、赵姓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几百年。赵姓有君王、宰相 能臣、枭雄武将,均在各自领域广有建树。
2、家乘谱牒繁杂明了。
3、家规家训教诲后人。如楼张村赵姓有《家规纪略》,文载:“男自八岁入塾,以三十为率,……农时散而归田,农隙即复入塾。越三十,已成名者或入庠或中式,各营相当之务;各就其才之所近使任一职,或领农工或治圃事,或料厨事或守客厅。暇时习书史、业歧黄,家长俱不之问,惟不得玩好无益事业。……事无闲人,人无暇时。有不遵家规者,由家长召集族人共同斥责。若卑幼或有过失,则告于各主,令其约束。”
徐姓是中国最早的姓氏之一,其渊源可以追溯到4200多年前的黄帝第十世裔孙若木。从古徐国至今,数千年的发展使得徐姓成为中国当今第十一大姓,近2000万人口。在徐姓人口大省的江西,徐姓位列全省第十大姓,作为北徐最重要的一支,由东汉高士徐稚衍生的“南州徐氏”更是占据了当今世界徐姓人口的一半左右。徐姓家谱是以特殊形式记载徐姓宗族发展的史书,在中国传统社会血族习俗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是徐姓血脉的谱系。所谓“家乘谱牒”,就是一个家族或宗族的世系表谱,通常叫做家谱、族谱,又称宗谱、支谱、世谱、世系录、通谱、总谱、会谱等等。家谱则是人们最常用的说法。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徐姓家乘谱牒是以特殊形式记载徐姓宗族发展的史书,在中国传统社会血族习俗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是徐姓血脉的谱系。家谱本是一种家族以表谱形式记录家族历史和家族世系繁衍与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大约产于夏王朝。家谱在盾代以前,由于具备证明血缘身份,以利选官和适应门阀制度中婚姻与社会交往等政治方面的功能,因此,得到了政府的普遍重视。政府设置了专门的“谱局”、“谱库”一类机构,专门负责编制和收藏、管理各类家谱。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熟悉、了解谱牒更成为一种学问,上流社会,人人都需要了解和研究,不然,不仅影响入仕、婚嫁,即使一般的社会交往也难以进行。南朝时士人尤重家讳,如果你在某人面前偶尔提到他的父、祖名讳,那他会当场嚎啕大哭,让你下不了台。史书记载,刘宋时一位叫王弘的人,“每日对千客,可不犯一讳”,传为一时佳话。这也成了当时上流社会人士追求的一种境界。在南朝诸多谱牒学家中,徐勉就是其中很有名的一位。他曾任梁代的吏部尚书,负责官吏选拔、任免之事,据《梁书》本传记载,徐勉“该综百氏”,即熟悉各姓家谱、世系,不仅选官时做到“彝伦有叙”,公允合品,就连日常待客,也是应对如流,“皆为避讳”,同时还著有《百官谱》20卷,是南朝时著名的谱学专家。宋朝以后,家谱的政治作用削弱,但记录家族历史,纯洁家族血统,团结、约束家族成员,教育家族后人,增进家族成员的荣誉感、向心力和归属感,以及提高本家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声望、地位的作用增强。除了皇帝的家谱--玉牒为政府所修、政府收藏之外,宋代以后的家谱均由私人修纂,政府不再干预,也不负责收藏、保管。纂修家谱就成了各家族自己的事。当然,由于家族是社会统治的基础,家族稳定,社会就容易安定,因此,政府对各家族建家庙、修家谱之类能够加强家族内部团结的事情大都还是采取支持和鼓励的态度。历代玉牒的修纂,也起了间接倡导的作用。真正意义上的徐姓家谱出观于魏晋以后,东晋贾弼之撰《十八州百一十六郡谱》,南朝官修《百家谱》、《十八州谱》、《新集诸州谱》等,其中都包含有徐姓人的谱牒。到了唐代,唐太宗命高士廉修《氏族志》,徐姓被列为上等。南宋陈过庭在《徐氏族谱叙》中说:“传之唐之太宗,奏天下谱牒,退新门进旧望,左膏粱右寒微,合193姓1891家,而徐氏亦与首称焉。”此后的《贞观八年条举氏族事件》、《姓氏录》、《姓族系录》、《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元和姓纂》等一系列官谱中有关徐姓的部分,都保存了一些唐代徐姓家谱资料。除了官谱之外,魏晋到隋唐时期私修家谱的风气也非常盛行,这一时期的徐姓人也私修了不少家谱,国家谱局的巨制官谱正是对这些为数众多的私谱汇总整理而成的。经过唐末农民起义的涤荡和封建割据之间的混战,唐以前的家谱大都散佚,谱学作为学问也很少流传,这便是史书上所说的“谱学中绝”。
宋代
欧阳修首先撰成《欧阳氏族谱》,接着苏洵编成《苏氏族谱》,在他们二人的首倡下,许多士大夫纷纷为自己的家族编修家谱,形成了“私谱盛行”的局面,徐姓自然也加入了修谱行列中,现在见到的《东海徐氏老谱》便是北宋时期重新编定的。
清代
编修家谱之风达到了顶点,编谱和修谱成为清人宗族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风气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以致于现存的家谱中包括徐姓大都是清代和民国编修的。作为中华大姓,徐姓人是很重视
家谱编修的,是修家谱最多的姓氏之一。据几个中国家谱的主要收藏地的统计可知:北京图书馆共收藏
家谱2770种,其中徐姓家谱87种,永于(119种)、陈(110种)二姓之后居第三位;美国犹他家谱学会
藏有中国家谱2594种,其中徐姓有67种,居第六位;山西社科院家谱资料研究中心藏有家谱2565种,其中徐姓有63种,居第八位。
民国时期
是编修家谱最盛的时期,中国现存的家谱大都出于这一时期,其内容之充实,体例之完备,都是其他各代家谱所不及的。出于这一时期的《江阴梧塍徐氏宗谱》便是中国传统家谱的一个典范。此谱始修于明宣宗宣德已酉年(1429),仅明代就编修过5次。清代又有徐仲昭顺治年间修成的《家传》、徐东维修《乾隆辛丑谱》、徐光授修《道光丙戌谱》、徐圣才修《同治癸酉谱》、徐浚明修《光绪丁未谱》。特别是《同治癸酉谱》的编纂水平最高,做到“序昭穆则世次祥明,考行实则文献足征”。所以,梧塍徐氏宗谱被时人誉为“大江南北谱牒之冠”。 现存的《梧塍徐氏宗谱》,是抗日战争时期梧塍徐氏马镇支派推族长徐聘莘主持重修的,这次重修以《光绪丁未谱》为蓝本,因而保存了明、清两代多次重修梧塍徐氏宗谱的主要内容。此谱共52册59卷。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便出于江阴梧塍徐氏。赖于《江阴梧塍徐氏宗谱》的保存,使人们对正史失载的徐霞客本人以及其先世和后代的情况才有所了解。据《宗谱》记载,江阴梧塍徐氏是东汉末年徐稚的后裔,徐稚为江西南昌郡人,号称“南州高士”。一世祖徐锢在北宋末年曾任开封府尹,在金兵南侵、宋室南渡之际,带了大批“中原文献”,扈跸南来,随南宋小朝廷播迁于杭州。四世祖徐守诚南宋宁宗庆元间曾任吴县尉,举家迁到苏州。此后“诸子姓散居荆侯、云间、琴川”,即宜兴、松江、常熟一带。到了元代,徐守诚之子徐千十一,始迁至江阴县西顺令梧塍里居住,所以五世祖徐千十一实际上是江阴梧塍徐氏的始祖。梧塍里的具体地望在今江阴县祝塘乡大宅里。九世祖徐麟曾以布衣应诏明廷,出使西蜀,招抚羌人。后辞荣归故里,广置田产,成为拥有近十万亩土地、藏有数千卷书籍的富豪大家、文献巨室。从十一世祖徐颐始,到徐元献、徐经、徐洽四世皆有文名。到十六世祖徐霞客的父亲徐有勉时,虽家道已经中落,但夫妻努力经营,使“家业得以复振”。 家谱修成后,为了保证家族血缘延续的完整记载,都必须在一定时间内续修。至于家谱应多长时间续修一次,基本上没有统一规定,大致处于自发状态。如清代玉牒,规定10年一修,民间家谱,有规定10年、15年、30年、60年,最多到三世,即90年一修的。然而,虽然各家族有所规定,但由于战乱、兵燹、瘟疫及自然灾害等外在原因,再加上家族自身的迁徙、人才、经费、资料和对家谱作用认识等家族内部原因,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续修的家族并不多见,至多是在一定时间段内按规定续修。现存的各徐姓家谱中,能够见到修谱记录最早的是隋代。据《新安徐氏宗谱》中保留了一份隋炀帝大业十三年 (617)修《氏族谱》时主修者高士廉给隋炀帝的奏折,奏折里提到,为编《氏族志》,隋炀帝曾下诏“九州百郡仕贵赍先世谱状投上秘阁,品为四海大姓,”于是,时任尚宝丞的“徐宇等投进谱状”。这里的谱状,是家谱的一种简单形式,大约只有世系,但由此也可看到,徐姓在隋代,已有简单家谱编成。此外,在唐代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大约武则天又想再修一部《氏族志》之类通谱,下诏“在廷臣僚,属四海望族,令行具先世名公巨卿为官得姓之由,各宜采摭来上,俾下有司辑成家谱,以传将来。”即是命百官报送家谱,殿中侍御史徐有功、左补阙侍中徐有业遵旨,“进先世名臣家谱”。此处的“家谱”,大约比前世的“谱状”要详尽一点吧。另据《延寿徐氏族谱》介绍,早在唐昭宗光化二年(899年),本家族即已修谱旷。在现存徐氏家谱中,《小留徐氏宗谱》十二卷,共连续修过十一次,此谱亦名《小留徐氏九修宗谱》,分别为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年)、穆宗隆庆四年(1570年),清圣祖康熙十七年(1678年)、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高宗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宣宗道光十一年(1831年)、文宗咸丰九年(1724年)、德宗光绪二年(1876年)、溥仪宣统三年(1911年),由于谱中有北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元顺帝至正二年(1342年)两篇旧序,故这个徐姓家族连续所谱当在11次。此外,《姚江徐氏宗谱》从明神宗万历年间到1916年,三百多年,共九修。《马嘶桥徐氏宗谱》也是从明万历年间至民国五年,共十修,再加上宋代旧序,可见也有十几修。修谱频率最高的当数《云阳徐氏族谱》,从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年)至1926年,343年间,共十三修,每次修谱的间隔分别为:15年、30年、34年、40年、35年、41年、28年、19年、31年、17年、31年、22年。这种修谱频率和修谱次数在其他家族中是不多见的。据《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和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家谱资料研究中心的《中国家谱目录》记载,留传至今的各类徐姓家谱共789种,仅上海图书馆就收藏了326种。但这仅仅是见于这三部目录中的,这三部目录没有收载的公私所藏决不会少于千种,但具体多少,只能有待于《中国家谱总目》修成后,方才能有一个大致准确的数目。
《泾川徐氏宗谱》
中的“修谱十(生月)十乐”文:
一不宜语言造次,妄议大典;
二不宜学识不广,担当重任;
三不宜耗糜公费,优游以待;
四不宜漫施笔墨,僭列笔端;
五不宜评论人品,瑕瑜莫掩;
六不宜越分兼营,气力枉用;
七不宜劝勉过激,多生畏忌;
八不宜时俗不从,性成固执;
九不宜思虑寡当,贻诮老成;
十不宜口是心非,负疚永夜。
何莫非获之处。至如:
继绍久远,以崇祖德,一乐也;
联集繁众,以笃宗谊,二乐也;
尊卑序,行派正,三乐也;
忠义著,善良表,四乐也;
追溯幽踪,考述隐迹,五乐也;
庙宇因之以整,坟茔因之以清,六乐也;
同祖各迁之地,得分晰而明也,七乐也;
不经谋面之人,得常常亲见之,八乐也;
同族之善者知之,其不善者亦知之,九乐也;
虚生一世,藉手一时,十乐也。
并不妨互勘之,互白之,是亦经其事者所不敢自欺。
有关徐姓家谱的编纂原则和要求,我们还可以从以下这两部家谱的凡例看个大概。这两部家谱分别为:
《洞庭南徐徐氏家谱》,乾隆四十年修,《徐氏宗谱》,光绪十九年修。两部谱不是一个家族,不在一个地区,相差二百多年,因而,在内容、范围与侧重点方面,存在许多不一致之处。其中《徐氏宗谱》更加详尽,除具有一般意义上得凡例之外,还有详加说明凡例内容的“宗谱规条”,使人一目了然。 家谱修成之后,印数是固定的,编号分颁给族内有关人员保管、珍藏,并有详细记录。保管者仍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如《慈南徐氏宗谱》就有这样的规定:“一每岁元旦藏谱者各携谱至宗祠,当众验阅一过,随给馒首两枚。二逐年春秋两季,将谱各向日翻晒,以免蠹蚀鼠伤等情。三各房分藏之宗谱,如有藏贮不谨,蠹坏遗失者,作不孝论。四统谱归宗长掌管,以备族人检阅。但检阅时必须在宗祠,点烛、焚香、沐手敬读,以照诚谨。珍视之情,跃然纸上。在其他宗族的家谱上,也都有类似的不准外借、盗卖的规定。如有违犯,惩罚是逐出宗族。徐姓各家族均是一个宽容和充满同情心的家族。反映在家谱中,对于一些已经客观存在而又为别的姓氏家谱所不能容忍或人谱的内容,如养子,僧道、妻父等,在某些徐姓家谱中都能够被收录。
《徐氏宗谱》规条中,即有族人出家为僧道,可注明出家某庙某寺,这种僧道可人谱,也是笔者所仅见,也只有在徐姓家族中能有这种涵量。其他如《慈南徐氏宗谱》、《月湖徐氏宗谱》,或直接收录,或辟专章收录族内养子。《新何徐氏宗谱》不仅收录养子,还收录妻父之名,理由是:“娶妻必载妻父之名:以女子不出名,故详其所生也。”在《稠泉徐氏五修族谱》最后,还专设“生生录”、“纪生录”两部分,以随时记录家族中出生或故去的人物,这在别的家谱中也是不多见的。徐姓家谱大多有固定的体例和格式,一般包括谱名、谱序、凡例、谱论、遗像、恩荣录、先世考、族规家法、祠堂、五服图、世系、传记、族产、契据文约、坟茔、年谱、艺名、名绩汞、仕宦记、字辈谱、续后篇、领谱字号等内容,其中谱名、谱序、遗像、先世考、世系、传记等是最为常见的内容,也是徐姓家谱的核心部分。
《东海徐氏老谱》一册,45页,民国十八年由宁陵的徐辑校,石印。这部家谱虽然印行于民国时期,但
它是宁陵徐氏在编撰印行《睢阳徐氏通谱》时,为了“报本追远”,在新谱还没有编定时而提前重印的老谱,它有着非常悠久的渊源。此谱始修于东晋太宁元年(323),由司空崔琳、治谱官徐令意和左散骑常侍徐行坚撰修。到北宋天圣兀年(1023),由徐姓著名人物、祥符五年状元徐爽重辑会修。到了南宋又经过多次重修,加入朱熹的《徐氏谱序》和文天祥的《徐氏族谱像跋》。这部家谱保存着早期家谱的某些形制,包括谱名、谱序、遗像、世系表谱几部分,其核心部分是世系表谱,虽然非常简略,但因其纂修时间比较早,保存了早期徐姓的一些重要资料。
南姓起源较为复杂:
1、相传夏禹的后代有以南(男)为姓者,见《史记夏本纪》;
2、《姓源韵谱》:商王盘庚的妃子姜氏,夜梦赤龙入怀,怀孕十二月生一子,手握“南”字,长大后主管荆州,号“南赤龙”,其曾孙南仲(周宣王)在周初时为大夫;(浙江温州说)
3、《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春秋时姬姓卫灵公子郢,字子南,其后代有以南为姓(河北枣强、陕西渭南说);
4、春秋时晋国高士隐于南乡,其后裔改姓南(山西说)。
5、满族的南姓,来自那拉氏
历史名人:
春秋鲁有南蒯。战国卫国大夫南文子。汉代算学家南季。唐代洛阳令南卓、名将南霁云。 明代陕西渭南南氏出现了数支大族,且显于世,有绍兴知府南大吉,南大吉之孙南企仲明末任吏部尚书,企仲子南居业、居仁也在朝任职,有清白之名。南宪仲、南居益父子为明朝工部尚书。南仝为明南京四川道御史。清代,云南昆明南氏一枝独秀,出现了江南提督南天祥、湖广提督南天章等到名人。
近当代南姓名人:
南汉宸 ,首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山西洪洞人)。南振中 ,现新华社总编(河南人)。南汉忱,民主爱国人士,教育家(河北泊头人)。南运生,现河北画院院长(河北任丘人)。南云端,中国工人出版社总编。南慧云,教育家、表演艺术家。南平, 文革时期一省部级干部。南勇 , 中国足协书记、副主席。
而据山西侨联新发布:南氏起源于山西,为春秋晋隐士后裔,现该省20024人,排129位。
在河北 、山东交界一带 世代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明孝宗孝康张皇后 (河北沧县兴济人,现其陵为十三陵西北角的泰陵,03年被联合国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为人机智、贤明,曾辅佐孝、武两帝成政事。并办理了很多好事如奉圣旨顺民意,修兴济减河(天津称娘娘河)、建青县盘古庙。而其两兄弟张延龄、鹤龄却仗皇亲横行乡里,占民田等。1547年,即张皇后死后5年,在位的明世宗将其全家抄斩,部分子孙四处逃跑 ,为便于以后相认,由张姓分 东、南、西、北四个姓氏。 为此 ,有“东南西北本姓张”之说。 在当地,南姓与东姓历史上就论一家人。(此说在河北、山东、天津一带广为流传而且极为一致)。
南氏族谱]序
[南氏族谱]由二十二世孙,俊生制作成软盘,便于保存。
天开地辟人因以生之人生之初一二世年代伊迩祖宗易知家谱有无无关轻重也再传数传人丁繁衍村落不必一方子孙又各异派后世子姓所由由后推前因支知本非家谱之记载说明鲜不至明近而昧远失迷祖宗有无家谱由是以观谱谍所系诚重事也如吾族南姓一家祖宗相传以来谓系周朝苗裔本姓姬氏起周及秦仍然姓姬及遭秦乱族人四出头前人等恐迷本宗相议指门为姓出南门者即便姓南出东门者即便姓东北西亦然始更东姓者名唤东磷更南姓者名唤南裕北与西族姓氏空传名号实迹失迷即吾祖南裕亦非即居棘津本居陕西华州渭南县自大明国初永乐年间始祖讳公全为避凶年巡胞兄讳公正迁居之所始寄迹于枣邑始祖三代本有旧谱藏于厅堂后遇火灾焚化此时急为修整尚能记忆庶不至失迷宗谱无奈越历数世无复序者迨及长门十三世孙讳凤鸣次门十五世孙讳锟者意欲复修不料志未逐而去世后凤鸣子讳立才业悯旧谱之即失复惧后人之迷宗于是要会族人复修家谱以承先志以觉后人因命锟子讳毓杰登其名而序之上自始祖公全以下分为二大支但始祖以下四世失传不能记忆六世以下誊支派列名次庶后世展卷豁目爽心以俟异日之再序者。
尝读史三皇以后记载不传有天下者之姓氏司马公则采陈氏世编增纂而分注之夫以人皇以后不能无帝王尚资旁说以续正史况余八世祖由南家庄迁居西黄甫村尚有坟头世次昭穆可按顾不可以续入谱牒乎概自迁居西黄甫村以后至程绪已经八世而南家庄谱牒之修则族史毓杰为之其谱序云 :前本有旧谱藏于
厅后乃经回禄之灾遂昧世系之次幸有前南庄之谱以前后村族人称呼推之当是十六世本此以按坟头亦复昭然不爽因登其名而为之序彼时余祖已列成均余父已入黉宫未尝与基事也至嘉庆已卯科余中副车有前村族伯邑庠生方杰偕族兄毓杰惠而好我为我历阅坟头确明余系十六世孙是岁孟冬拜谒坟墓遍叙族人信乎水得其源木得其本矣然斯时余父及余实不敢强疑为信也因相与返复慎审焉谓余非南家庄迁去也则黄甫坟之名胡以在南家庄村西北也谓余非自西茔迁自黄甫坟也胡以西茔始祖之前正当者为毓杰之祖偏列於右者为兴祖之祖偏列於左者更无人耶谓始祖仅有二子也胡为乎不左右以葬而一正当以偏列耶则为二支之后由西茔迁至黄甫坟无疑矣且以世次考之谓余非系十六世也胡为乎南茔五世西茔一世黄甫坟二世
迁居西黄甫更八世也谓余系黄甫坟二世以下旁列坟头之后则迁居西黄甫祗七世而可何以有八世也则吾八世祖当於旁列坟头并列无疑也又况旁列坟头有留穴未葬可证也且以年齿齐之毓杰兄为长支兴祖族祖为三支余为二支人生三十年为一世以齿序考之当不至甚远也呜乎余父子推思至此经昼夜不能眠矣到此愈知前村族伯邑庠生方杰族兄毓杰生之为惠心人也乃又有疑者余迁居西黄甫之始祖名天眷与南家庄之名玉谟玉烈者仅为三世兄弟何以不同字命名也又不敢遽登谱者自己卯至己丑复十年矣再订毓杰族兄始知其谓公全以下四世失传者非真而所谓玉谟玉烈者亦因前南家庄之九世附会而名之名乎至此余始了然矣余始了然矣会族人欲复叙家谱因载余家之谱登之而为之序是序也非敢略族人而单言余家但以同宗为族所以叙余家者正所以序族人也然余於此尚有惧矣知我者其以此也夫罪我者其以此也矣。
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岁次己丑清明节己卯科副榜侯选直隶州州判十六世孙程绪沐手敬书。
南氏族谱序
吾族自周朝以来绵绵延延迄今数千年矣然其居枣邑也自永乐年始祖讳公全始旧有谱焚於火其后传至长门十四世孙讳立才及次门十六世孙讳毓杰悯旧牒之既失始说焉至今传至献身又数世矣予尝谓谱牒之修上以考累代之世系下以分子姓之支派所系岂不重哉因语及十九世孙春旺共成之春旺应之曰诺於是偏告族人期竣事焉噫世风之不古久矣小加大疏间亲少凌长驯至一本之亲视若路人焉甚至不如路人焉岂果人心之独薄与抑以睦族之说有所未讲也夫其视为后世之子姓兄弟览斯谱者相与敦宗相与睦族不使一本者视为路人也是则吾之厚望也夫
光绪十五年(1889年)十七世孙廷献序修
盖家谱者如水之有源木之有本也莫不以家谱为重者也夫吾始祖南公全自陕西迁居枣强县南家庄以来本有家谱藏于厅堂后遇火灾焚化未及修整已经数世自吾高祖讳毓杰悯旧谱之既失思来世之难序遂与西黄甫副榜公名程绪者重修家谱自今又经数世尚未重序遂与族人共议重序家谱莫不欣然於是以故者登名于谱现存者笔之於书予系十九世孙讳春旺继吾高祖之志也然予所又忧虑者祖茔坟墓不清次序难辨支派远近不能以了然遂与元侄名福太者议於坟墓绘图向元侄惠而好我怡然乐为将坟墓阅历清楚某茔迁至某茔某穴跟至某穴一一指点清楚绘图登於谱书之后卷吾之志遂矣且又思虑各茔地亩自明至清历多年文契失迷毫无凭证欲立文契无由可书幸遇正堂张公偏查红契无契者补契予遂将各茔地亩丈量清楚乘亩数以捕红契为后世之凭证也予又恐日久年远文契难保无虞因立碑碣将各茔阔步亩数刻造碑文以裕后世为凭为证是为序也。
立碑碣於九世祖玉谟坟前
光绪三十年(1904年)予系十九世孙讳春旺字芳盛沐手敬书。
谱牒者族人分世之造册也,上考累代世系下分支派,似水之求源木之求本,以至不失迷祖宗,吾祖历数朝何以改姓?何以迁居?时何社会历史背境?
吾族为周朝姬姓后裔,易姓至今已近二千年了,然始祖於明朝永乐年初,由陕西渭南县迁居枣强县也已五百多年。由渭南何村迁来?易姓至今繁衍了多少代?与复姓南宫、南门有否姓氏亲缘,不得而知,但与东姓、西姓相遇者,亦言原为姬姓,传说相同,相认同宗,亲如一家。
因旧谱已失记载失传,现存谱也因前南庄附会而名,遍览旧谱及序文始知有失传者、外出者,不知所至者,更有名下无任何记载者这些并不等於下无传人,只是记载不全及年代久远失去联系罢了。由明至今已五百多年,外出他乡者不知繁衍了多少后代,故即在天南地北相遇者具视为一家。
这次修序依据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本,距今一百六十年了,及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本,具因年久失修已破旧不堪,无法保存,故与二十世明参商议修序,并与西黄甫十八世英征取得联系为尽力将外出他乡者载入知其地址者遍发书信,取得联系索取下代子孙名字载入谱牒,以备后序。
一九九七年岁次丁丑二十二世孙俊先敬书。
程绪系十六世孙南茔五世南公全以下四世失传西茔一世亦失传此一世与长支毓杰兄三支兴祖族祖同祖以下分为三支:长支毓杰兄之祖次支程绪之祖三支兴祖族祖之祖毓杰兄谱名为南汉亦因前南家庄之谱附会为之余黄甫坟之始祖与毓杰兄之祖名闻德者同世黄甫坟之二世与毓杰兄之祖名果者同世余迁居西黄甫村之始祖名天眷者与毓杰兄之祖名玉谟者同世玉谟以上四世之名俱毓杰兄因前南家庄之谱附会名之是毓杰兄自公全以下八世失传而余家七世失传也即其实而载之不敢忘郭公夏五之义也。
南氏族谱正文
始 祖 南 公 全
以下二世至五世失传墓在南茔,由六世祖分二大支。
六世长支 南海 子 闻礼
二支 南汉 长子 闻德
次子 闻道
七世长支 海 子 闻礼 子 南强
二支 汉长子 闻德 长子 南果
次子 南劲
汉次子 闻道 子 南刚
八世长支 闻礼子 南强 长子 玉前
次子 玉敬
二支 闻德长子 南果 长子 玉谟
次子 玉烈
闻德次子 南劲 长子 玉诰
次子 玉用
三子 玉钦
闻道子 南刚 长子 玉喜
次子 玉知
九世长支 强长子 玉前 长子 自修
次子 自振
强次子 玉敬 子 自达
二支 果长子 玉谟 子 自竞
果次子 玉烈 子 自贵
劲长子 玉诰 长子 南水改自瑞
次子 南超
劲次子 玉用 子 自行
劲三子 玉钦 长子 自秋
次子 自全
刚长子 玉喜 长子 自魁
次子 自强
三子 自道
刚次子 玉知 子 自得
十世长支 玉前长子 自修 继子 思难(系自振五子)
玉前次子 自振 长子 思温
次子 思忠
三子 失名(绝)
五子 思难(出继自修)
玉敬子 自达 子 思俭
二支 玉谟子 自竞 长子 思恭
次子 思敬
三子 思贤
玉烈子 自贵 子 思齐
玉诰长子 自瑞 子 玉衡 改思德
玉诰次子 南超 子 (少亡失名)
玉用子 自行 子 思瑞
玉钦长子 自秋 子 思玉
玉钦次子 自全 长子 思智
次子 仪庭 改思庭
三子 思信
玉喜长子 自魁 子 思才
玉喜次子 自强 长子 思刚
次子 思问
玉喜三子 自道 子 思勤
玉知子 自德 长、次、三(失名绝)
四子 思聪
五子 (绝)
十一世长支 自修继子 思难 子 兴周
自振长子 思温 子 有山
自振次子 思忠 长子 岐山
次子 临山
三子 岐武
自达子 思俭 子 衡山(绝)
十一世二支 自竞长子 思恭 长子 乳名大鸿
次子 二鸿(绝)
三子 (少亡)
自竞次子 思敬 长子 喜茂
次子 喜福
自竞三子 思贤 子 喜太
自贵子 思齐 子 喜隆
自瑞子 思德 长子 宗周
次子 宗召
三子 宗文
四子 宗武
自行子 思瑞 长子 喜平
次子 喜中
自秋子 思玉 子 宗有
自全长子 思智 子 喜和
自全次子 思庭 长、次、三(少亡失名绝)
四子 喜盛
自全三子 思信 长子 喜荣
次子 (外号十八大,外出虎皮口)
三子 喜章(绝)
四子 万枝
自魁子 思才 长子 传 德(乳名和尚,迁居正定
府西北,离城十二里湛村)
次子 承德
自强长子 思刚 子 东贵
自强次子 思问 长子 喜功
次、三(失名绝)
自道子 思勤 子 成文(绝)
自德子 思聪 继子 旺楼
十二世长支 思难子 兴周 长子 凤德(绝)
次子 凤彩(绝)
思温子 有山 子 凤吉
思忠长子 岐山 继孙 立才(系凤鸣长子)
思忠次子 临山 继子 凤亮(系岐武次子)
思忠三子 岐武 长子 凤鸣
次子 凤亮(出继临山)
思俭子 衡山(绝)
十二世二支 思恭子 大鸿 子 福禄
思敬长子 喜茂 子 祥宗
思敬次子 喜福 子 祥麟
思贤子 喜太 长子 (失名绝)
次子 吉麟
三子 南山
思齐子 喜隆 无嗣 (过江姓子名六绝)
思德长子 宗周 子 南彦
思德次子 宗召 长子 南礼
次子 南名山
三子 南义
思德三子 宗文 长子 (少亡)
次子 志友
三子 鸿山
思德四子 宗武 长子 南端
次子 南正
三子 南直
思瑞长子 喜平 长子 (乳名大麻子)
次子 进禄(外出京东遵化州袁果庄)
三子 三才(出继喜和)
思瑞次子 喜中 子 有林
思玉子 宗有 子 德禄(少亡)
思智子 喜和 继子 三才(系喜平三子)
思庭子 喜盛 子 南瑞
思信长子 喜荣 子 美禄
思信次子 大八十 子 (乳名南福,外出虎皮口)
思信三子 喜章(绝)
思信四子 万枝 子 (乳名长生绝)
思才长子 传德(乳名和尚,迁居正定府西北,离城
十二里湛村,长、次、三绝)
思才次子 成德 子 永禄
思刚子 东贵 长子 永利
次子 永财(出继喜功)
思问子 喜功 继子 永财(系东贵次子)
思勤子 成文(绝)
思聪继子 旺楼 子 (乳名南波,外出)
十三世长支 兴周长子 凤德(绝)
次子 凤彩(绝)
岐山 无嗣 十四世继孙 立才
有山子 凤吉 子 福张(外出)
临山继子 凤亮(绝)
岐武子 凤鸣 长子 立才(出继岐山)
次子 达才(绝)
十三世二支 大鸿子 福禄 长子 守才
次子 大才
喜茂子 祥宇 长子 明才
次子 临才
三子 义才
喜福子 祥麟 子 福起
喜太次子 吉麟 继子 英才(系南山次子)
喜太三子 南山 长子 奇才(号德魁)
次子 英才(出继胞伯吉麟)
宗周子 南彦 继子 兴才(系名山长子)
宗召长子 南礼 子 有才
宗召次子 名山 长子 兴才(出继南彦)
次子 旺才(无嗣)
宗召三子 南义 无嗣
宗文次子 志友 无嗣
宗文三子 鸿山 长子 (少亡)
次子 文才
宗武长子 南端 子 发才
宗武次子 南正 子 敏才
宗武三子 南直 子 建才
喜平长子 大麻子 无嗣
喜平次子 进禄 子 士荣(父子外出京东遵
化州不知所至)
喜忠子 有林 长子 京才
次子 容才(绝)
宗有子 德禄(绝)
喜和继子 三才 子 福至
喜盛子 南瑞 长子 (少亡)
次子 (少亡)
喜荣子 美禄 长子 进才
次子 兴德
大八十子 南福 (外出虎皮口)
万枝子 长生(绝)
成德子 永禄 子 荣祖
东贵长子 永利 子 兴祖
东贵次子 永才(绝)
旺楼子 南波(外出)
十四世长支 凤吉子 福张(外出)
岐山继孙 立才(系凤鸣长子)
凤鸣次子 达才(绝)
十四世二支 福禄长子 守才 长子 南锦
次子 南铎(出继义才)
三子 南铭
福禄次子 大才 子 南镰
祥宇长子 明才 子 南珍
祥宇次子 临才 继子 二麻子(系福起二子少亡)
祥宇三子 义才 继子 南铎(系守才次子)
祥麟子 福起 (长、三麻子具少亡)
次子 二麻子(出继临才)
吉麟继子 英才 子 南伦
南山次子 奇才(号德魁) 子 南锟(号明池监生)
南彦继子 兴才(绝一女配后十七户李仁起为妻)
南礼子 有才 长子 南玉
次子 兴帮(改南珠)
三子 奠帮
四子 南敏
五子 治帮(出继文才)
名山子 旺才(绝)
鸿山子 文才 继子 治帮(系有才五子)
南端子 发才 子 (少亡)
南正子 敏才 子 安帮改永魁
南直子 建才 长子 连魁
次子 芳魁改连相
进禄子 士荣 (父子外出京东遵化州袁果庄)
有林长子 京才 子 智强
义子 方刚(带来本姓李,配赵氏
带来一子名存盛本姓张)
有林次子 容才(绝)
三才子 福至 子 智明
美禄长子 进才 子 怀明
美禄次子 兴德 子 通明
永禄子 荣祖 子 南壁(绝)
永利子 兴祖 长子 南琳
次子 南赞改南锡
十五世长支已无记载,以下俱为二支
十五世二支 守才长子 南锦 子 毓豪
守才次子 南铭(改光辉) 子 毓芳
大才子 南镰 长子 毓廷(绝)
次子 毓荣
明才子 南珍 子 毓秀
临才继子 二麻子 无嗣
义才继子 南铎 子 毓清
英才子 南伦 长子 毓俊
次子 毓文(绝)
三子 毓明
奇才子 南锟(号明池监生)子 毓杰号钟英
有才长子 南玉 长子 文豹
次子 云豹(改文虎出继胞叔南敏)
有才次子 南珠 长子 毓瑞
次子 毓福
三子 毓祥
有才三子 奠帮 长子 毓严
次子 毓华(出继智明)
三子 毓辉(改凤山出继智强)
有才四子 南敏 继子 文虎(系南玉次子)
文才继子 治帮 长子 毓谟(改毓锡)
次子 毓烈(改毓德)
三子 毓恒
敏才子 永魁 继子 凤怀(系连相次子)
建才长子 连魁 子 凤柱
建才次子 连相 长子 凤明
次子 凤怀(出继永魁)
三子 凤仪
京才子 智强 继子 凤山(系奠帮三子)
京才义子 方刚 义子 存盛(改毓厅)
福至子 智明 子 毓零(少亡)
继子 毓华(系奠帮次子)
进才子 怀明 子 毓聪
兴德子 通明 子 盛刚(少亡)
荣祖子 南壁(绝)
兴祖长子 南琳 子 毓盛
兴祖次子 南锡 子 毓礼
十六世二支 南锦子 毓豪 子 德存
南铭子 毓芳 长子 德顺(出继毓清)
次子 德旺
南镰长子 毓廷 无嗣
南镰次子 毓荣(少亡)
南珍子 毓秀 子 德深(外出夏津武茔子)
南铎子 毓清 继子 德顺(系毓芳长子)
南伦长子 毓俊 长子 致中
次子 守中
三子 建中(出继董庄赵氏)
南伦次子 毓文(绝)
南伦三子 毓明(绝)
南锟子 毓杰(号锤英)长子 德一
次子 智二(少亡)
三子 省三(号希增)
四子 瑞五
五子 德六
南玉长子 文豹 长子 (少亡)
次子 廷魁
南珠长子 毓瑞
南珠次子 毓福 子 廷立
南珠三子 毓祥(字庆声) 子 廷献
奠帮长子 毓严 子 廷公
南敏继子 文虎 长子 (乳名大白腊外出)
次子 廷彦
治帮长子 毓锡 子 廷文
治帮次子 毓恒 长子 廷选
次子 廷福
三子 廷职(外出病故)
治帮三子 毓德 长子 廷贵
次子 廷英
三子 廷富
四子 廷方
永魁继子 凤怀 子 廷玉
连魁子 凤柱 长子 廷仪
次子 廷禄
连相长子 凤明
连相三子 凤仪
智强继子 凤山 子 廷桢
方刚义子 毓厅 子 廷俊(四老平)
智明子 毓零(少亡)
智明继子 毓华(绝)
怀明子 毓聪 长子 廷儒
次子 廷明
三子 廷来改廷月
通明子 盛刚(绝)
南琳子 毓盛 长子 明祥
次子 五臣改明德
南锡子 毓礼 子 明新
十七世二支 毓豪子 德存(外出病故)子 凤岐(外出
写作的技巧
本文2023-10-11 20:54:2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30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