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伞王毕六福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1收藏

中国伞王毕六福,第1张

  毕六福又名毕六富,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制作技艺国家级唯一法定传承人。

  2008年 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期间,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朵奇葩——江阳区分水油纸伞制作工艺和古蔺郎酒酿制技艺榜上有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作为我市第二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分水油纸伞制作工艺,它身上承载着一份特殊的 “泸州记忆”。它一路走来,四百年的“前世今生”,伴随着一代代制伞人辛劳执着的背影。

  2008年 6月的一天,市文化局举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授牌仪式。当分水油纸伞厂厂长毕六福从省文化厅副厅长泽波手中接过那块沉甸甸的分水油纸伞传人牌子的时候,他的心情是多么激动!他在心里默默地向先辈们说:保住了传统手工制作油纸伞工艺这一祖国的文化瑰宝,作为您们的子孙,我已今生无憾!

  毕氏油纸伞六代传承

  分水人善做油纸伞。在约四百年间,靠做油纸伞过活的匠人多达一千余人。“家家都有制伞匠,户户都会编伞线”,那时候,手工制伞是多么红火!

  毕六福家,祖祖辈辈都是生活在分水岭街上的人。他家做油纸伞的历史,到他这一代已经连续不断整整六代了。

  他的第一代曾祖父,从小跟分水街上的许家学做伞。毕家第二代传人叫毕祥路,这位也是从小跟师学艺的艺人头脑聪明,肯下功夫钻研。在师傅与父亲手把手的指导下,掌握了一手娴熟的制伞技术。他想,与其长期替人打工,不如自己当老板。于是,他在分水街上开起了自己的“毕氏油纸伞铺”。

  毕家的油纸伞生意越做越大。俗话说:“树大分丫、儿大分家”。众兄弟都在一条小小的街上做油纸伞,供大于求,何况街上还有其他伞铺。于是,毕家采取了向外发展的办法。

  十九世纪中叶直到新中国成立,毕家几代人在泸州市区的大河街开过伞铺,地址在“团结宾馆”处。还在山岩脑开过一家伞铺。做得最久的伞铺,是在后河街现在的轮船宾馆处。祖辈后来还辗转合江县先市镇、泸州市大较场等地开伞铺。最后,曾祖父带着毕六福的祖父,回到老家分水做伞,从此再没离开过分水。

  为什么毕家经过了几辈人后又回分水呢?毕六福说,他的曾祖父那辈有八弟兄,八弟兄除了曾祖父生下他祖父兄弟俩外,其他七弟兄生的全是女儿。女儿长大都出嫁了,做伞的老人过世了,伞厂自然关闭。

  毕家有一个很奇怪的现像,就是从毕六福的父亲到毕六福的儿子,三代都是单传,都只有一个儿子。毕六福祖父的弟弟解放前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自此就没了音讯,等于四代单传。因此,兴旺了近百年的泸州各地“毕氏伞铺”渐渐谢幕,最后,只剩下分水一家。

  耳濡目染幼年学做伞

  分水油纸伞厂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泸县制伞生产合作社。那时,毕六福的父母都是伞厂的工人。父亲十几岁开始学做伞,做的时间长了,对每一道工序了如指掌,成为伞厂的一个“通才”,从制作伞架到敷伞面,他无不精通。

  毕六福出生于一九五七年,刚懂事时就跟在父母身边,看他们做伞,直到他满了七岁上小学后,才得少了。

  当看到一堆楠竹片,在父母手中变魔术般变成一把把精致美观的油纸伞时,小六福的手就有些发痒。母亲主要做“网伞”这道工序,他常常乘母亲上厕所或去吃饭时,偷偷拿起伞来,接着母亲未完成的网线继续做。旁边的师傅们见六福做得不错,都称赞他:“毕三(毕六福排行老三)这个娃儿有出息!小小年纪就会网伞了!”她们纷纷主动教他,使他很小就会做制伞的一些简单工序。母亲见他做得有模有样,也慢慢让他做了。

  那时,厂里常常是大人干,小孩子就跟着大人学着干。制作油纸伞的工艺就是这样传承了下来。

  受命于危难之际

  毕六福的父亲一直不同意他学做油纸伞。可能是因为干这一行工资太低的原因。那时候做一把伞,只有几毛工钱,一个月辛辛苦苦地做下来,养家糊口都有困难。

  毕六福1975年中学毕业后,和全国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一样,上山下乡,到“广阔天地”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后来,知青返城,他于1980年回到分水镇。当时的政策是:回父母单位参加工作。毕六福顺理成章回到父母的单位——分水油纸伞厂。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尼龙折叠伞的兴起,完全依靠手工精雕细琢的油纸伞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短短一二十年间,江南地区手工油纸伞生产企业纷纷关门停产。分水油纸伞在孤独中坚守着,随时面临着倒闭失传的危险。

  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厂里开始另寻生路。先成立了钢骨布伞车间。派毕六福到武汉东山机械厂学习维修技术,回厂后负责钢骨布伞车间的设备维修。

  由于钢骨布伞所需的原材料要从江浙一带运来,算下来成本很高。一把伞做出来,比在市上去买一把还贵。做这样的伞是越做越亏,最后,钢骨布伞车间倒闭。

  后来,厂里还成立了蜂窝煤车间,全厂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毕六福,当上蜂窝煤车间主任。

  一个小班头,钱没多拿一分,活却比别人干得多。毕六福没有怨言,他憋着劲努力工作着。由于表现出色,1990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

  伞厂主要是生产伞,现在纸伞卖不出去,伞厂眼看难以维系,镇领导们很着急。毕六福工作踏实肯干脑子灵活,他们看在眼里。1994年,当时的分水乡书记牟政全找毕六福谈话,要他出来带领伞厂职工干。厂里开职工大会,全厂职工一致推选毕六福任伞厂厂长。毕六福说,当时的情形别无选择,只有硬着头皮上。

  他接手的是:十几万元的债务,一年下来利息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那时,厂里退休工人一月才领10元钱的工资。听说毕六福同意当厂长,有人说他:“毕三你真是个傻儿,伞厂已经是个空壳壳、烂摊子、空架子了,难道你还有回天的本事?”

  毕六福不信邪。他接手厂长工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着手解决当前的具体困难。他马上召开职代会。征得全厂职工同意后,将不用的几间老厂房卖了,还清了老账;退休工人每月才发10元钱太少了,加到每月发15元;油纸伞价格太低没什么利润,他一月之内提三次价,将原来3元多一把提到5元多;工人们的工作与经济效益挂钩,落实到人头,多干多得。工人们一月能领到2、300元钱了。

  手工生产伞,从开料起到制作完毕,一把伞要经历100多道工序,使用上百种工具,“单是各种零件就达80多种。所有工序中,目前只有钻孔等几个工序可以采用电动工具,算是脱离了手工,其他的工序依然采用人工完成。制作完一把伞大约需要半个月,所以经济效益是很低的。

  1996年,制作油纸伞的桐油大幅度涨价,厂里试着用化学油做伞,时间长了伞面就粘住了,伞纸也变得又脆又硬。要保住传统,必须用桐油!但是这样一来,更没什么利润了。

  市场经济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经上级部门研究决定:伞厂个人承包!承包费从2万降到8千元,也没有人敢来揭“黄榜”。毕六福再一次以过人的胆识,在没人承包的情况下,把伞厂承包下来!

  柳暗花明又一村

  20世纪90年代末,伞厂在最为困难的时候,每个月连退休工人每人每月20元的发布出,毕六福就叫退休工人到老毕老婆开的蜂窝煤厂去担200个蜂窝煤以作每月的退休工资。伞厂在风雨飘摇中苦苦支撑着。

  对于家乡的好东西,家乡的父母官们时刻关心着。

  2004年的一天,江阳区文体局局长陈宏来到伞厂,对毕六福说:“老毕,你对伞厂一定要有信心,我们来好好开发!”陈局长等领导亲临泸州各景点搞调研,在各种场合为油纸伞做宣传。

  2005年12月9日,泸州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检查验收进入最后一天。上午,国检组在泸州市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前往泸州市郊素有“川南小峨嵋”之称的方山风景区进行检查验收。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分水油纸伞厂将毕六福设计并制作,中国独一无二的“伞王”和桐油纸伞制作工艺现场展示,让国检组所有领导、专家无不由衷赞叹。在游人接待中心,高8米、直径12米、重达千斤的“中国伞王”,在2000把风格各异的桐油纸伞的陪伴衬托下,傲立于接待中心楼顶,超常的“体格”、精美的工艺,尽显其王者风范。在徐徐转动的“伞王”脚下,几名艺人正在熟练地石印、裱糊、上油、穿伞、网伞……这些独特的制作工艺,引起国检组领导、专家的极大兴趣,他们不住地问这问那。临别“伞王”前,国检组一行愉快地与其合影留念。陈宏局长向人们透露,从现在起至春节前后,“伞王”将倾情“开屏”迎客,在此期间,方山景区和云峰禅院将举行一系列精彩活动,与广大游人共度元旦、春节。

  “要真正留住这把伞,还是要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江阳区开始了为油纸伞申遗保护的“三级跳”。

  2006年9月,分水油纸伞列入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3月,四川省将分水油纸伞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3月,泸州市将油纸伞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成功获得批准。分水油纸伞的传统技艺和历史文化价值获得了认可。毕六福被推举为代表性传承人。

  申遗成功之后的思考

  分水油纸伞成功申遗后,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注册“六福”为分水油纸伞的品牌。在国家、省、市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短短三年,分水“六福”油纸伞“五进”央视: 2007年走进央视经济频道《金土地—希望快车》栏目;2008年走进央视《希望英语》栏目;2009年央视十频道制作了3期油纸伞专题片,分别在《中国手艺》、《年轮—风雨桐香》、《天涯共此时》等栏目强势推出。今年,分水油纸伞参加了2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刘云山、李岚清等二十多位国家***观看了分水油纸伞展演,对这一古老而精湛的手艺赞不绝口;6月,分水油纸伞参加了成都第二届国际非遗节。

  分水“六福”油纸伞还屡次登上国家、省、市报刊,先后数次到深圳、上海、平遥古镇等地参加大型展演,大大提高了分水“六福”油纸伞的知名度,增大了分水“六福”油纸伞的同比销售额,有力地推进了分水“六福”油纸伞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生产性保护。

  分水“六福”油纸伞油纸伞,在四川省旅游产品评比中多次荣获一等奖和优秀奖,产品畅销法国、英国、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广大用户和旅游者喜爱。

  毕六福说,申遗成功后,喜讯频来,但压力很大。如果还像原来那样做伞,肯定不行。

  一把半径12尺的纸伞批发价48元,虽然比尼龙折叠伞要贵一点,但是从原料到完工,这把伞的成本在36元左右。毕六福说“主要是人工成本太高,但我们的特色也在这里。古朴源自天然,传统出自手工。如果采用机械生产,分水“六福”油纸伞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因此既要保持传统,又要走创新之路,任重道远。观念要更新,老工序要改进,要大抓产品质量。比如高档伞,要做得精致,成为一个亮点,每把伞都要编号,就像五粮液一样,这样做是对消费者的承诺,让消费者对产品放心!”

  可喜的是,老毕的儿子小毕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本在成都工作,为了协助父亲,两夫妻从省城回到了家乡分水小镇。毕厂长说,儿子会英语懂电脑,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毕厂长正在备料,做一把新的“伞王”。伞由56根伞骨组成,代表我们祖国的56个民族。准备到明年6月在成都举办的全国非遗博览会上展出。美好的创意正在酝酿完善中。

  油纸伞最后的守望者

  长江、沱江两江环抱的泸州南面的这个分水岭乡,昔日古盐道穿镇而过,给分水留下了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斗转星移,如今,偶尔还可以遇上马帮,听到清脆的马铃声。

  在分水岭乡镇上,一条青石板铺成的老街,一栋老房子摇摇欲坠地立在街边,这就是分水伞厂的厂房。这里生产的油纸伞,作为雨具,已经被人类使用了一千多年。

  油纸伞文化内涵丰富:油纸与“有子”谐音,寓意多子多福;伞架为竹,寓意节节高升;历史悠久,高贵典雅;外形为圆,寓美满团圆;桐油工艺,镇宅辟邪。油纸伞的不仅有遮阳蔽雨功能,更具有观赏装饰、历史人文、民俗文化价值。

  油纸伞、丁香、雨巷,因为著名诗人戴望舒一首优美的诗《雨巷》而定格在人们的记忆里,成为浪漫与古典的代名词。在过去很长的一段岁月里,油纸伞伴着江南的杏花烟雨,浪漫了无数的风花雪月,装点了许多年轻人的梦。

  如今在大街小巷,我们都已难寻觅油纸伞的芳踪。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油纸伞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目前,国内传统油纸伞厂仅存泸州分水油纸伞厂。泸州分水“六福”油纸伞因此被专家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也是我国油纸伞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性文化遗产。由于尼龙折叠伞的兴起,现代技术与传统技艺的碰撞,分水油纸伞厂,即使今天已经名扬天下,政府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她仍然有存在许多生存与发展的压力。

  两度被上海吉尼斯世界纪录总部关注并发出入围参评函的中国伞王毕六福,作为分水油纸伞厂厂长,毕家油纸伞第六代传人、中国唯一的手工油纸伞代表性传人,他说他会用一生的执着与坚守,将这项制伞工艺传承下去。

  在中国、在四川、在泸州,中国唯一的传统油纸伞传人和油纸伞厂在默默坚持。分水“六福”油纸伞,已成为中国桐油纸伞最后的守望者!

不同省份《任氏族谱》辈分表不一样:

贵州省任氏字辈:洪文济莲王,光先明景兴,启发正仕有,孟中永乐清;

贵州遵义一部分:清 炳 培 金 玉

湖南省任氏字辈:湖南湘潭县一部分:派、演、治、觉、鼎、思、仁、廷、任、学、开、体、应、先、恒、文、章、永、世、卓。湖南邵阳的一部分:祥、建、忠、凤、朝;印、国、正、学、仕;文、景、良、志、相;家、道、永、光、昌湖南岳;

云南省任氏字辈:云南省威信县:九廷相元荣,茂国兴周,家申云南文山:望国有景,家传世代

北京市任氏字辈:北京房山任家营村、村书记任廷臣,提供、祖父叫任自新,自之后的辈分为:自、弘、天、景、硕、玉、永、国、文、廷、万、振、洪、这是他家排下来的。北京房山的一部分:显。成。全。正。国。和。顺。灯。明。荣

扩展资料:

当代任姓的人口已达420万,是全国第五十八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5%。从明朝600年中任姓人口由31万增到420余万,增长了约13倍多,任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基本相同。

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四省,大约占全国任姓总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陕西、辽宁、四川、安徽、江苏,这五省的任姓又集中了30%,河南为任姓第一大省,约占了全国任姓总人口的11%。

全国形成了以豫冀晋鲁为中心的北方任姓分布区、长江以南少任姓的布局。在近600年期间,任姓人口流动的特点是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强劲地回迁。

任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豫鲁大部、冀京津、陕晋、辽宁大部、内蒙古东南和江西中部、宁夏大部、甘肃东部、湖北北部,任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063%以上,中心地区可达到15%以上,上述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83%,居住了大约51%的任姓群体。

在河南东南、山东南部、湖北大部、皖苏北部、川渝、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北部、甘肃中部、内蒙古东北部、吉林大部,任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2%一063%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8%,居住了大约26%的任姓群体。

你好!这一般只有本族族亲知道,而在网上遇到族亲的几率是很小的。

每个姓氏都有很多支派,每个支派的行第、字辈也不一样。建议你找找本族的族谱、宗谱,里面有详细的记载。一般族谱在族长、族头那里,或者族里指定的某个人保管,另外祠堂也会有。建议你去找长辈,父亲、爷爷、父亲的兄弟、爷爷的兄弟、或者其他族亲问问。

如果找不到族谱,试试下面的方法。

附寻祖步骤

一、寻根问祖第一步,必须搜集到相关资料

1、先祖迁居前居住地的确切记载(家谱记载或口头流传,如果是做官迁来的可以查看当地地方志史书记载)

2、始迁祖的名、字、号、排行字号,始迁祖生卒年月及相关生平事迹,典故。(始迁祖的兄弟、父、祖父的名号和有无同族、同支);

3、字派、排行字辈;

4、始祖的相关资料(始祖其他旁证资料,如哪个郡望,和谁是本族);

5、家族的迁徙史(如迁徙年月,还有迁徙的故事传闻)。

6、始祖和所修现有家谱的年代。

二、寻根问祖第二步:怎么搜集寻根资料?

1、有家谱的查看家谱,一般家谱的记载最清楚。

2、没有族谱的,查看祖坟墓碑文字 ,特别是始迁祖的墓碑,大都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3、没有族谱也没有碑记的,只能多问问族中老人,认真记录他们口述的祖居地名、村名、祖先名、字辈、故乡风物人情、故事传说等;尽可能的和老人交谈了解,并把这些珍贵的资料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保存。

4、查看家里有没有保存以前的土地、房产契约,可以大致考查出始迁祖的名字,和所处的时代。

三、寻根问祖第三步:寻根信息的对接和确认

寻根信物并不是特指某件物品,而是指宗谱记载的、口头流传的祖先名号、祖坟祖墓这些寻根信息,通过网络交流,你可以和同宗相认对接的这些信息,没有相似点的,是同宗的可能性就很小,而寻根信息越详尽,寻根可能性也就越大。对于始迁祖的来源地名,因为在不同年代记载的方式不一样,比如多少都、什么府、郡之类的,可以根据大致地名所在地的地方县志,寻找到详细的精确位置,再对照如今的地图进行确认,也可以根据当地的人加好友咨询。

四、寻根问祖第四步:寻根的方式和实地考查

把以上这些东西收集得越丰富越好,然后在网上寻找宗亲网、姓氏网,发布寻亲信息。也可以在当地论坛发帖,再或者搜索加入当地QQ群,进入祖地群、同支派群等和宗亲交流,也可以在一些族谱数据库平台网站搜索。在网上联系上祖居地宗亲后,要向他了解祖居地相关情况;当大量资料能够确认对接上以后,可以到祖居地实地走访。在根据祖籍族谱记载,找出是否有外迁人员,与始祖资料是否一致来进行确认。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科院前天发布了用两年时间调查完成的《中国姓氏统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按照姓氏数量排序的“新百家姓”主持这项研究课题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袁义达解读了中华姓氏的玄机

玄机一

姓氏暗藏遗传密码

“此次的姓氏调查,目的并非仅局限于统计姓氏数量,实际上,姓氏是连接文化遗传和生物遗传的一个桥梁”

袁义达解释说,中国长期以来姓氏随男,而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因此,Y染色体就同姓氏一起遗传给男性后代,由此,具有同样姓氏的人群也就具有了同样类型的Y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

“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遗传疾病只在同样姓氏的人群中传播,统计好姓名的数量和分布,对于研究人类遗传学就有了很大帮助”袁义达告诉记者

玄机二

“五百年前是一家”并不可信

中国人见了面,总是要问姓名,如果发现跟自己是同一个姓就会倍感亲切,认为两人“五百年前是一家”,“实际上这并不可信,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个大姓可能有上百个来源,比如说中国第一大姓‘李’,有些是来自‘嬴’姓,有些是来自‘赵’姓,唐朝时‘李’姓被李世民分赐给了开国元勋,甚至在后魏时期,鲜卑的复姓也有改成‘李’的”

但是,姓名却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黏合剂,“很多海外华侨要出钱修补自己的家谱,他们要寻找自己的根,而在他们修家谱的过程中,通过与内地的联系,也对当地经济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玄机三

中国姓氏最有内涵

袁义达说,实际上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姓氏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符号,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姓氏传承得像中国这样完整而且有内涵

“比如说日本,虽然也有姓的存在,但文化内涵极少”袁义达解释,在日本明治维新前,只有少数的几个姓,明治天皇为了改革,要求全国人民都要有姓,于是短短几年时间里,出现了8万多个姓,而且没有源头及意义,多数是以位置名来代表,如松下、井上、田中,因此,日本学者很难把日本的姓氏与人类遗传联系起来

在美国,虽然有固定的姓氏,但区区200多年的历史还不能形成文化的传承因此,美国学者对本国人的考证主要从肤色、毛发颜色和眼球颜色来确定

而在英国,姓氏则比较稳定,其来源主要有直接借用教名,或在教名上加上表示血统关系的词缀等来表示某某之子或后代还有在教名前附加表示身份的词缀还有反映地名、地貌或环境特征的,以及反映身份或职业的至于后来出现的由双姓合并而来的姓氏,虽然出现较教名晚,但数量要多得多而在王室,旧时采用“爱德华”作为姓氏,后来还出现了较新的“温莎”

在欧洲大陆,姓氏通常是用来区分出生地的标志,二战时,欧洲军队曾把同一姓氏的军人分为一组,用以增加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最新数据:

中国共有4100个姓

袁义达介绍,实际上,对中国姓氏的调查早在20年前就曾经进行过,但当时调查的抽样率很低,只统计了57万人,找到了3000多个姓氏“当时的抽样率太低,因此结果并不可信”

此次由袁义达主持的研究课题调查人群数量将近3亿,覆盖几十个县市,基本上涵盖全国课题小组总共花了两年时间,找到了4100个姓,并对人数进行了统计

首次发现“难”姓村

在这次调查中,很多生僻的怪姓也被发现,这些姓氏从来没有被记载过,过去看到时,还以为这些怪姓是因为笔误产生的,但经过这次调查后发现,这些怪姓有其深远的根源

袁义达举例说,在河南,研究组发现四个姓“难”的小村,里面的男女老少全姓“难”,当时研究组曾认为这个姓是笔误造成,不具有统计意义,但韩国文化署听说了这个消息后,异常惊喜,马上组织了一个“寻根访问团”来到中国

原来,“难”姓在韩国人看来,就是自己的根源,“他们告诉我,河南曾出土过一块南北朝时期的石碑,记载一个鲜卑族官员的事迹,他的名字就叫‘难楼’,‘难’姓随鲜卑北迁,松花江当时也改名成了‘难江’,随后,这些姓‘难’的鲜卑族才到了现在的朝鲜半岛,因此,河南这些姓‘难’的村民就被韩国人认为是自己的祖先”(李宁源)

相关链接

千年“百家姓”

“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可以明白,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

我国姓氏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比如伏羲氏姓风远古时代,除黄帝赐给其儿子12个姓之外,还有许、邓、周、丁、常、董等姓氏,都有四五千年历史

中华姓氏的形成源远流长,成因多种多样但从100个大姓来看,绝大多数是以国为氏或以邑为氏原来是某国某王,国亡以后,居民以国为氏这种情形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为多,一般都有两三千年历史历史最短的要算邱姓,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雍正皇帝为避孔丘之讳,下诏将丘姓加“阝”部变为邱姓,距今只200多年

中华姓氏成因的多元性,决定了姓氏的多源性成因原因之多,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有以国为氏、以邑为氏、以职业为氏、以官为氏、以居处为氏、以上祖名字为氏、还有皇帝赐姓、外族改姓等等然而,较大多数是以国为氏或以邑为氏

是谁创造了《百家姓》它何时初具规模又何时出版这些问题直到今天还是个谜根据明清朝代有文字记载的学者的研究,《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存在在宋朝初期由一位地处吴、越地区(现今浙江省杭州市)不知名的儒家学者将其编辑、装订成册

另有一种说法是,《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于诵读和记忆,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百家姓》本来收集四百一十一个经赠补到五百零四个姓,其中单姓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六十个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印刷体《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14世纪初)出版的,它根据汉字和蒙古字的语音、笔画对应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并不完整,流传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录完整它总共记录了438个姓氏,其中408个是单姓,有102行组成,38个是复姓,编成15行最后一行是百家姓终,即百家姓完结篇,由118行构成,共有472个字

《百家姓》不仅只在汉族中广为流传,其译本也在与汉族有着友好往来的少数民族中传播,如:蒙古字目百家姓,女真字目百家姓由此可见百家姓的深远影响程度

中国新“百家姓”排序出炉

最大三个姓氏是李王张

据新华网报道,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中国新的“百家姓”顺序已经新鲜出炉

新顺序是: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周,吴,徐,孙,朱,马,胡,郭,林,何,高,梁,郑,罗,宋,谢,唐,韩,曹,许,邓,萧,冯,曾,程,蔡,彭,潘,袁,于,董,余,苏,叶,吕,魏,蒋,田,杜,丁,沈,姜,范,江,傅,钟,卢,汪,戴,崔,任,陆,廖,姚,方,金,邱,夏,谭,韦,贾,邹,石,熊,孟,秦,阎,薛,侯,雷,白,龙,段,郝,孔,邵,史,毛,常,万,顾,赖,武,康,贺,严,尹,钱,施,牛,洪,龚

这项调查和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历时两年调查涉及全国1110个县和市,得到了296亿人口的数据,共获得姓氏4100个

旧版“百家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诸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酆鲍史唐,费廉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毕,郝邬安常,乐于时傅,皮卡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和穆萧尹,姚邵堪汪,祁毛禹狄,米贝明臧,计伏成戴,谈宋茅庞,熊纪舒屈,项祝董粱,杜阮蓝闵,席季麻强,贾路娄危,江童颜郭,梅盛林刁,钟徐邱骆,高夏蔡田,樊胡凌霍,虞万支柯,咎管卢莫,经房裘缪,干解应宗,丁宣贲邓,郁单杭洪,包诸左石,崔吉钮龚,程嵇邢滑,裴陆荣翁,荀羊於惠,甄魏家封,芮羿储靳,汲邴糜松,井段富巫,乌焦巴弓,牧隗山谷,车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宫,宁仇栾暴,甘钭厉戎,祖武符刘,景詹束龙,叶幸司韶,郜黎蓟薄,印宿白怀,蒲台从鄂,索咸籍赖,卓蔺屠蒙,池乔阴郁,胥能苍双,闻莘党翟,谭贡劳逄,姬申扶堵,冉宰郦雍,璩桑桂,濮牛寿通,边扈燕冀,郏浦尚农,温别庄晏,柴翟阎充,慕连茹习,宦艾鱼容,向古易慎,戈廖庚终,暨居衡步,都耿满弘,匡国文寇,广禄阙东,殴殳沃利,蔚越夔隆,师巩厍聂,晁勾敖融,冷訾辛阚,那简饶空,曾毋沙乜,养鞠须丰,巢关蒯相,查后荆红,游竺权逯,盖后桓公,万俟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澹台公冶,宗政濮阳,淳于单于,太叔申屠,公孙仲孙,轩辕令狐,钟离宇文,长孙慕容,鲜于闾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仉督子车,颛孙端木,巫马公西,漆雕乐正,壤驷公良,拓拔夹谷,宰父谷粱,晋楚闫法,汝鄢涂钦,段干百里,东郭南门,呼延归海,羊舌微生,岳帅缑亢,况后有琴,梁丘左丘,东门西门,商牟佘佴,伯赏南宫,墨哈谯笪,年爱阳佟,第五言福,百家姓终

毕自严(1569—1638年),(一作曰岩)字景会(一作景曾),淄川人(今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万家村)。明代著名政治家、理财家。天启、崇祯年间任户部尚书,掌管全国财政。在财源枯竭、入不敷出的情况下,毕自严精心协调、精打细算,支撑明朝财政近10年,功在社稷。他留下许多奏章,是研究明代经济史的宝贵史料。毕自严万历二十年弱冠时进士及第,授松江推官。他年少有大才,尤善于综理复杂的经济事务。先后任刑部主事、工部员外郎、淮徐道参议、河东副使、洮岷兵备参议、陕西右布政使,泰昌元年升为太仆寺卿,跻身九卿之列。

何姓的一支

黄帝为一世(最前面的数是代数,"-"后的数是兄弟的次序)

62韩厘王咎,23年卒,B295-273

63-1韩桓惠王,34年卒,B272-239

64韩王安,9年秦虏王安,韩亡,B238-231,子孙居江淮间读韩为”HE”

63-2韩瑊祖,秦灭韩,携妣姜氏隐居庐江府,葬东乡

何姓始→

64-2何适

64-3何过

64-1何通,兄弟合垦千亩

65-3何齐

65-1何采

65-2何亮

66-2何叔森

66-3何叔尧

66-1何叔玉,汉吴刘濞时,迁居湖南 徙桂汉郡(桂阳)

67-1何惧

67-2何怀

68-2何绍韩

68-3何绍献

68-1何绍姬,妻芊氏,迁祯阳(英德)大庆坊

69-2何筹锡字禹祥

69-3何筹鉴字禹

69-1何筹钟字禹祯

70何丹字伯张,汉成帝鸿嘉(B20)举茂才政政官,中散大夫

71-2何统71-3何结71-4何弦

71-1何犹

72-2何云

72-1何岳

73-2何显

73-1何禺字维为,妻邓氏,东汉荆州主部,徙阳山

74-2何勖

74-1何旦

75-2何准

75-1何睢

76-2何珙

76-3何珰

76-1何瑷

77-1何观

77-2何靓

78何苗

79何载

80-2何鲟

80-3何鳟

80-4何鲸

80-1何鲂字时美,南雄法曹

81何天民

82-2何景嘉

82-3何景哲

82-1何景道

83何原忠,妻刘氏

84-2何长锁

84-3何长琦

84-4何长瑞

84-1何长瑜字伯润,南朝宋增城县令

85何三就

86-2何邮

86-1何郭

87何朝臣

88-2何承先

88-1何承本

89何牧字养民,妻吴氏

90-2何信

90-3何偕

90-4何修

90-1何亨

91-2何光昭

91-3何光颜

91-1何光述字传甫

92何梦寿

93-2何何谋

93-1何言字子宣,650唐高宗云浮镇将

94-2何攸,守云浮

94-1何徽(661-)字子宏,又名泰一郎,妻杨\黄\姚氏,镇守云浮,迁宁化(福建武平)\梅州\徙增城旧居

95-1何昌期

95-2何昌佑字伯吉,妻容氏

96-1何鸣瑁,妻李氏

97何如兰

96-2何鸣环,妻莫氏

97何如惠

96-3何鸣晋,妻聂氏

97何如瑞

96-4何鸣玑,妻王氏

97何如珠

96-5何鸣璇妻张氏

97何如清

95-3何昌熙字伯治,妻李氏

96何鸣臻,妻黄氏

97-1何二郎

97-2何四郎

97-3何五郎

97-4何六郎

97-5何八郎

97何仙姑

95-1昌期字伯泰,号朝阳,妻侯氏(英州人),755安禄山之乱,卫尉将军\上将军\宁国伯\建阳山大宗祠

96-2鸣瑀字子栗,妻张氏

97何庭办

96-3何鸣(),妻刘氏

97何庭捍

96-4何鸣珪字子衡,妻冯氏

97何庭选

96-5何鸣瑾字子信,妻冯氏

97何庭操

96-6何鸣璋字子玉,妻岑氏

97何庭候

96-1何鸣珦字子和,妻张氏,曲江人,坟在凤径山(连山县)

97何庭扬字朝显

98-2何旬

98-1何甸字邦辅,妻唐氏,曲江人

99-2何国礼

99-3何国祯

99-4何国祥

99-1何国祚字懋廷,妻侯氏,迁徙曲江定居

100何楷字仲端,迁番禺,太和初应进士

101何鼎字邦器,妻唐\刘氏,847进士\营管经略使,重修宗牒,坟抱旗龙州(沙湾)

102-2何溉

102-3何灌

102-4何渍

102-1何泽字君泽妻妣容氏,番禺人,923后唐同光元年登进士

103-2何旭

103-1何昶字名楚,妻载氏

104-2何迈字超,,妻游氏

104-1何迥字子逸妻谭氏葬于嵩秀山

105-1何著

105-2何存

105-3何模

105-4何范

106何弼字时佐妻苏氏,葬于小瘦岭

107何任重,妻赵\张氏

108-1何伯逢

108-2何伯达字道行,妻毕氏,葬何村水口山遂溪(德庆)

109-1何勋

109-2何煦

109-4何然

109-3何照

110何西杰字周英,妻区氏

111何明允,妻杨氏棠(又名曰集)

112-1何棠,宋政和七年(乙末)进士,妻杨氏

113-1何德临

113-2何德栽

113-3何德延

113-4何德全

113-5何德高

113-6何德御

113-7何德容

113-8何德方

113-9何德洪

112-2何栗(1089-)字文缜,号北齐,宋政和乙末年中状元\尚书令\右丞相\中侍郎,妻赵氏

113-1何雍

113-2何熙

112-3何榘,宋政和乙末年进士,后裔分居黄连\马宁\梅乡诸地者多

113何禹

百家姓: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楮 卫 蒋 沈 韩 杨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戚 谢 邹 喻 柏 水 窦 章

云 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鲁 韦 昌 马 苗 凤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鲍 史 唐

费 廉 岑 薛 雷 贺 倪 汤

滕 殷 罗 毕 郝 邬 安 常

乐 于 时 傅 皮 卞 齐 康

伍 余 元 卜 顾 孟 平 黄

和 穆 萧 尹 姚 邵 湛 汪

祁 毛 禹 狄 米 贝 明 臧

计 伏 成 戴 谈 宋 茅 庞

熊 纪 舒 屈 项 祝 董 梁

杜 阮 蓝 闽 席 季 麻 强

贾 路 娄 危 江 童 颜 郭

梅 盛 林 刁 锺 徐 丘 骆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凌 霍

虞 万 支 柯 昝 管 卢 莫

经 房 裘 缪 干 解 应 宗

丁 宣 贲 邓 郁 单 杭 洪

包 诸 左 石 崔 吉 钮 龚

程 嵇 邢 滑 裴 陆 荣 翁

荀 羊 於 惠 甄 麹 家 封

芮 羿 储 靳 汲 邴 糜 松

井 段 富 巫 乌 焦 巴 弓

牧 隗 山 谷 车 侯 宓 蓬

全 郗 班 仰 秋 仲 伊 宫

宁 仇 栾 暴 甘 斜 厉 戎

祖 武 符 刘 景 詹 束 龙

叶 幸 司 韶 郜 黎 蓟 薄

印 宿 白 怀 蒲 邰 从 鄂

索 咸 籍 赖 卓 蔺 屠 蒙

池 乔 阴 郁 胥 能 苍 双

闻 莘 党 翟 谭 贡 劳 逄

姬 申 扶 堵 冉 宰 郦 雍

郤 璩 桑 桂 濮 牛 寿 通

边 扈 燕 冀 郏 浦 尚 农

温 别 庄 晏 柴 瞿 阎 充

慕 连 茹 习 宦 艾 鱼 容

向 古 易 慎 戈 廖 庾 终

暨 居 衡 步 都 耿 满 弘

匡 国 文 寇 广 禄 阙 东

欧 殳 沃 利 蔚 越 夔 隆

师 巩 厍 聂 晁 勾 敖 融

冷 訾 辛 阚 那 简 饶 空

曾 毋 沙 乜 养 鞠 须 丰

巢 关 蒯 相 查 后 荆 红

游 竺 权 逑 盖 益 桓 公

万俟 司马 上官 欧阳

夏侯 诸葛 闻人 东方

赫连 皇甫 尉迟 公羊

澹台 公冶 宗政 濮阳

淳于 单于 太叔 申屠

公孙 仲孙 轩辕 令狐

锺离 宇文 长孙 慕容

鲜于 闾丘 司徒 司空

丌官 司寇 仉 督 子车

颛孙 端木 巫马 公西

漆雕 乐正 壤驷 公良

拓拔 夹谷 宰父 谷梁

晋 楚 阎 法 汝 鄢 涂 钦

段干 百里 东郭 南门

呼延 归 海 羊舌 微生

岳 帅 缑 亢 况 后 有 琴

梁丘 左丘 东门 西门

商 牟 佘 佴 伯 赏 南宫

墨 哈 谯 笪 年 爱 阳 佟

中国伞王毕六福

  毕六福又名毕六富,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制作技艺国家级唯一法定传承人。  2008年 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