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政治家曾国藩家族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1收藏

中国近代政治家曾国藩家族简介,第1张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政治家。一方面,他为清朝的复兴立下了汗马功劳;另一方面,他率领湘军时的南京大屠杀并不被人们所认可。

曾国藩的家庭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受曾国藩优秀思想的影响,其家族成员大多在各行各业中担任关键角色。像这样可用的人才如此之多,家庭范围如此之广,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索。

首先,曾国藩的直系后代中,从政的官员很少。也许是因为老祖宗的政治生涯是成功的,但是因为决策失误,越是厉害的人,缺点越会被放大。也许是因为他同情祖父的遭遇,为清朝做出了贡献,但直到现在仍被保守质疑。曾的后人除了用自己的政治思想影响后代,留下自己的足迹外,大多选择下海经商或从事学术研究。曾的后人用经济为民、文化为民的作品来指导后人。在曾的后代中,出国留学的并不少见。可见当时的西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人们观念的改变。无论西行之路多么艰难坎坷,在当时,都不得不承认有优秀的东西吸引着每一个爱国者去一探究竟。

在曾的家书中,寄托了他对后代的深切关怀和爱护。他教导他的孩子和后代许多做人的原则。这许多优良的品质,曾的后人大多都继承了,也算是对曾国藩最好的回报。他们以德服人的方式诠释了曾氏子孙的骄傲,维护了曾国藩的荣誉,对一切质疑进行了沉重的反击。

曾国藩的介绍

曾国藩的后人基本上继承了曾国藩的一些优良品格。他们在事业上都恪守规矩,为人正直诚实,决策谨慎,生活勤俭节约,努力工作。

民国时期,曾家后代很少从事政治生活,做官的更少。或许是受曾国藩的启发,或许是受洋务运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又或许是辛亥革命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不同。曾的后人大多选择经商设厂,确实有资本家救国的大志向。

也有一些有条件的选择出国留学。目前在中国能找到的曾的后人有几十个。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有很多优秀的人。中国艺术院原副院长的母亲是曾国藩的曾孙女。北京双榆树小学的校长是一个很有思想,很独立的成功人士,也是曾国藩的后代。在长沙,曾、曾、曾国藩的曾孙、曾孙女一生都没有摆脱“曾”字,他们坎坷的命运也凸显了曾国藩的争议。两人后代以曾氏为荣。受曾国藩的影响,曾家对权力和金钱的追求并不是特别强烈。他们执着于自己的天堂,享受生活,丝毫不受影响。

曾国藩对后代的教育是很严格的,家书里也提到要多学习,后人会把这个广为传播。这使得很多曾国藩后代的女性都有着出众的才能,而且素质很高,在国外发展的机会也很多。思想观念的改变,再加上生活追求的改变,也导致他们没能结婚。百年来对曾国藩的评价褒贬不一,如今贴近历史,应该是对曾氏后人最好的回馈。

曾国藩名言引论

曾国藩作为清朝的名臣,除了功绩卓著之外,他的一些名言也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其中的内容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并对人们的道德修养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我们将解释其中的一些。

为什么各方面都不如你的人比你成功?曾国藩的解释是:古代伟大的战争,伟大的事业,只有十分之三是人为的,十分之七是天意决定的。也就是说,人的自然资质其实是差不多的,因为我们的大脑几乎是在同一水平上发育的,虽然排除了少数。但是为什么成绩差别这么大呢?这里曾国藩用天意来解释这种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运气。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应该嫉妒别人的运气,而应该靠自己不断努力,因为现在判断一个人的失败或成功还为时过早。

韬光养晦,时刻保持一颗谦卑的心。曾国藩教导我们,不能独享所有的福报,但也不能独揽所有的权力。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一切都要低调,因为历代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人民的主体总是相对弱势的,这种现象可以用贫富来解释。穷人对富人有些仇恨。这时候富家子弟的小错误就会被放大无数倍,导致是非混淆,黑白颠倒。

所以,低调不仅是自我保护,也是维护社会安宁。什么是世故:不急不躁,先求稳,后求变;做事不动声色,精确简洁。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人要想做到世故老练,面对突发情况要沉着冷静,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也要保留一些保留,随时保持神秘感和新鲜感,用知识和见识包装自己。

如何评价曾国藩的功过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有影响的人物。他经历了清朝由盛到衰的过程,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曾国藩等人的救亡图存之心,清朝才能生存下来,不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

曾国藩虽然为清朝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也备受争议。当然,作为历史人物,我们拒绝完全理解他们。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决定它们是好是坏。在此,我们只从他的功绩和成就来客观公正地解读曾国藩的一生。

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所创立的湘军纪律严明,军队素质极高,以至于打仗时势如破竹,前线也捷报频传,这与他出色的用兵方法密切相关。士兵大多受曾国藩影响。在建立自信、增强军队实力、战术和战略上都有了质的提高,这与曾国藩卓越的带兵能力有关。

打败了太平天国,阻止了中国历史倒退到神权政治的黑暗时代。他和湘军保证了中国的统一和生产力的恢复。

但也有人认为湘军对太平天国士兵的残暴杀戮,对南京城的惨无人道的屠杀,都是违背人道主义精神的。试想,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鬼,怎么有资格领导政治,掌握权力。

曾国藩对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他和李鸿章率先提出洋务运动的主张,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军工厂,成为我国自强不息的开端,也为日后抗击外国侵略者提供了装备保障。

但在处理天津教会事件时,曾国藩明显偏袒英法列强的行为,被很多人视为汉奸。这一事件的结束也暗示了曾国藩的政治生涯。

曾国藩虽然有一些过错,但他的历史地位在近代中国是无与伦比的,他对清朝的贡献也是空前的。

曾国藩的孙女叫什么名字?

曾国藩的孙女聂旗碧,是她一生中的传奇女子。不管她童年的个性是否丰满,她对爱情的追求始终不渝,她对梦想的追求执着,她有在她有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帮助她的好朋友。无论如何,聂旗碧的传奇人生可以说是非常精彩的。

聂启璧的母亲曾,是曾国藩的女儿。她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严格。即使他们的孩子是成年人,他们也应该尊重他们的长辈。可以说,聂琪碧小时候家教很严,但当她是女生的时候,她就“大胆”了,甚至敢**去看一场戏,约会。母亲无奈地说,这个她控制不了。聂琪碧在自己的爱情里也是特立独行的。在她第一次看上上海交通大学的周仁教授后,她不得不履行了这个不太合适的婚约。周仁在当时并没有突出的学术成就,只是一个穷书生。值得一提的是,宋美龄作为伴郎出席了聂旗碧的婚礼。

只要是她喜欢的东西,聂七碧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得到。最夸张的是在大洋彼岸遇到好莱坞明星。1939年,她做了母亲,决定去美国见她的**偶像。当时看起来不太合理,但聂其璧做到了。从大洋彼岸听说这个小粉丝后,明星们纷纷拿出签名。不过,家里的聂旗碧真的是淑女。她家的一些行为当然是有规定的,连老公的饮食都要一一安排。所以饭桌上的一些小误会和争吵在所难免。但是,聂琪碧真的把老公照顾的很好。文革期间,她丈夫病重。除了照顾丈夫,聂琪碧还要应付叛军的胁迫。虽然最后丈夫没能挺过这段艰难时期,但他们的爱情坚如磐石,感动了世界。

聂绀弩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度过了他的一生。造反派自古以来繁琐无聊的家规,是与人性荒凉的时代相违背的。

曾国藩的座右铭简介

曾国藩的格言数不胜数,其中有几条流传最广,对每个人待人接物、修身养性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待人接物上,曾国藩年轻时就一直牢记这一点。曾国藩初入官场,难免浮躁,于是向著名哲学家唐鉴求教。“静”这个词用的很形象。从此,曾国藩每天都要静坐沉思。这些想法的时间给他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很多平时无法关注的细节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当处理过程中的问题时,这种方式的优势更加明显。曾国藩不急着做决定,而是静下心来反复思考,最后的结论往往令人信服。

在用兵治国上,轻用其芒是兵器,即动则伤;笨手笨脚的是藏起来的利器。曾国藩一生也受益匪浅,说不管是交朋友还是打仗,都要果断,不能有半点含糊,这样到最后才会一事无成。只有采取行动,他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曾国藩在抵抗太平天国时,果断建立湘军,并逐步扩大,使他后来的政治生涯一帆风顺。

治国平天下,要善公堂,治私室。曾国藩的湘军取得巨大成功后,开始注重对亲信的培养。他的几个弟弟都得到了曾国藩的赏识,其中骆六哥最受曾国藩的青睐,所以想把自己带兵的经验传授给六哥。知道其他几个弟弟的脾气,只要受到奖励,曾国藩都会得到发自内心的奖励,但是过多的奖励会导致怠慢,所以有缺点的时候,曾国藩选择私下交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曾国藩看中的人大多在中心,他站在最后。

曾氏家族谱字辈是: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

曾姓

姓氏源流: 曾姓来源比较纯正,据有关史料查证,主要出自姒姓,为夏禹的后裔。

相传帝舜时,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故帝舜便赐予禹姒姓。

据《世本》、《元和姓纂》及《姓氏考略》所载,相传夏禹的第5世孙少康中兴了夏室后,

曾把自己最小的儿子曲烈封于一个叫“鄫”的地方,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

少康的这一房子孙所建的鄫国历经夏、商、周三代,

大约相袭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代,

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这时候,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

并在鲁国做了官。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后去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曾氏,

就此世时代代承袭下来,一直流传到今天。

曾氏家族长久以来未曾有被外族或外姓冒姓的记录,现在曾姓的中国人,

都是一脉传自太子巫,系出上古圣君夏禹,名副其实的四千年前是一家。

所以,对于同姓联婚,曾氏家族一向严格禁止。 

宗圣公训及族规

曾氏家族很重视家训、家法。历代均遵从宗圣公曾子训: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三省诚身,道传一贯。”

宗圣曾氏家规(清代同治十一年东南两宗共订):

孝亲悦心,尊师扶幼;

世袭立嫡,承嗣立长;

嫡宗不婚,子嗣敏聪;

抚子继嗣,同宗择侄;

招赘为嗣,宗圣脉混;

*邪**,圣规则罚。

曾氏派行及字辈

派者分也,行者同也。祖、孙、父、子名,兄、弟、叔、侄之分,自古有之。

只有区别层次,才能以礼相称。

曾氏繁衍至数代后,全国各地文形成无数派行,各派又有各派字辈。

虽然清圣祖仁皇帝(康熙)为孔、颜、曾、孟赐了统一的名派,

但仍有一些派行没有使用钦定派语。

至清代著名“中兴”名臣曾国藩(派名:传豫)方从曾参第六十四代起达到全国统一。

武城派行从曾参至六十二代无全国统一派行,

自六十三代以清圣祖仁皇帝所赐:

“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15字,

为圣裔排行命名,故谓之名派。其它各派行先人定的字句,以之取字,故谓房派。

孔氏从六十一代始用此15字为名派。“弘”因敬避改作“宏”,

曾氏尊孔从六十三代始用此字,迭至“祥”字则是七十七派。

“继”字因曾族避大宗讳名改作“纪”。

因此,自六十三代起,后来全国各派行统一使用名派15字是: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

清朝道光年间,宣宗皇帝又续赐名派20字: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

民国元年(1911年)大总统袁世凯还续赐名派20字: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曾姓的最早家谱修于何时,已无从可考,《宋史·艺文志》记载的曾肇的《曾氏谱图》一卷,算是曾姓的最早族谱了,该谱已佚。 派者分也,行者同也。祖、孙、父、子名,兄、弟、叔、侄之分,自古有之。只有区别层次,才能以礼相称。全国曾氏起源之说基本一致,然而,曾氏繁衍至数代后,在全国各地文形成无数派行,各派又有各派字辈。虽然清圣祖仁皇帝(康熙)为孔、颜、曾、孟赐了统一的名派,但仍有一些派行没有使用钦定派语。至清代著名“中兴”名臣曾国藩(派名:传豫)方从曾参第六十四代起达到全国统一。

武城派行从曾参至六十二代无全国统一派行,自六十三代以清圣祖仁皇帝所赐“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15字,为圣裔排行命名,故谓之名派。其它各派行先人定的字句,以之取字,故谓房派。孔氏从六十一代始用此15字为名派。“弘”因敬避改作“宏”,曾氏尊孔从六十三代始用此字,迭至“祥”字则是七十七派。“继”字因曾族避大宗讳名改作“纪”。因此,后来全国各派行统一使用名派15字是: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

清朝道光年间,宣宗皇帝又续赐名派10字: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曾姓字辈  辈分就是家族中的世系次第关系,又称辈、辈行。字辈是辈分的代表字,中国古代每个家族的字辈谱是十分讲究、严肃的,族谱中字辈谱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而且,到了清代,封建统治者还专门为曾颜孔孟四姓御赐统一的名派。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曾姓第 63派(“派”与“传”、“代”、“世”同义)起使用圣祖仁帝所赐的3句、15字名派: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后宣宗成皇帝续赐名派2句、10个字: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贤扬。曾氏从六十三代开始,用与孔、孟统一的字辈,即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6�1 第59代 曾质粹,字南武,世居吉安永丰。生于明弘治五年(1492年)二月初一日,卒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二月十六日。  �6�1 第60代 曾昊,早卒未袭。  �6�1 第61代 曾继祖,字绳之  �6�1 第62代 曾承业,字洪福,万历五年袭  �6�1 第63代 曾弘毅,字泰东,崇祯元年  �6�1 第64代 曾闻达,字象舆,崇祯十四年袭  �6�1 第65代 曾贞豫,字麟楚,康熙七年袭  �6�1 第66代 曾尚溶,字汇伯,康熙二十九年袭  �6�1 第67代 曾衍肃,字雍若,雍正二年袭  �6�1 第68代 曾兴烈,字起祚,乾隆四年袭  �6�1 第69代 曾毓尊,字注瀛,乾隆二十六年袭  �6�1 第70代 曾传镇,字巨山,嘉庆元年袭  �6�1 第71代 曾纪琏,字仲鲁,袭不久,因事革职,并不准其后承袭。 曾纪瑚,字六华,嘉庆十八年袭,传镇弟传锡之长子  �6�1 第72代 曾广芳,字汝徙,早卒未得承袭。  �6�1 第73代 曾昭嗣,字伯续,系曾纪瑚次子曾广莆长子,过继于曾广芳。早卒未得承袭。  �6�1 第74代 曾宪祏,字奉远,清光绪十二年袭。  �6�1 第75代 曾倩源,字养泉,原名庆源,因“庆”字与37代祖讳,故改作倩。  �6�1 第76代 曾繁山,字静斋,民国廿四年改封宗圣奉祀官。  �6�1 第77代 曾祥符,曾繁山过继子,其世袭为纪瑚-广莆-昭吉-宪祜-庆潼-繁琪-祥符。生于一九四六年,幼年承袭宗圣奉祀官  �6�1 第78代 曾令光,曾祥符长子  �6�1 第78代 曾德宗,曾令光之子  曾子庙  嘉祥县城南23公里的曾子故里--风景秀丽的南武山南麓,有一处历史悠久、气势辉宏的古建筑群体--曾庙。  曾庙,又称曾子庙、宗圣庙,是历代祭祀孔子著名高足曾参的专庙。

是的。

曾国荃(1824—1890年),字沅甫,曾国藩的九弟,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官至两江总督、太子太保。

咸丰二年(1852)取优贡生;咸丰六年(1856),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同治三年(1864),曾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 同治年间,与郭嵩焘等修纂《湖南通志》。

1875年后历任陕西巡抚、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光绪十年( 1884)署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光绪十五年(1889)加太子太保衔。翌年,卒于位,谥“忠襄”。

扩展资料:

曾国藩的弟弟们:

1、曾国潢

曾国潢(1820年—1886年)。原名国英,字澄侯,族中排行第四。曾麟书第二子,捐监生出身。他比长兄曾国藩小九岁。而比其弟曾国葆大八岁。

这样,在兄弟五人中,长兄在外读书做官,他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其他四个兄弟中的长者。所以他比其他几个弟弟懂事得早,帮父亲料理家务所占去的时间当然要就多一些。

2、曾国华

曾国华(1822年7月14日—1858年11月15日),字温甫,一号深斋、行宽六,湖南湘乡人,曾国藩胞弟。跟随李续宾力战死,赠道衔,予骑都尉世职,谥愍烈,入《清史列传》忠义传。

3、曾国葆

曾国葆(1829年—1862年),字季洪、又字事恒,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人)人,曾家五兄弟年最幼者。

曾国葆是1859年因悲愤兄国华战殁于三河镇,加入湘军作战且改名为曾贞干,于讨剿太平天国“包围南京”之前哨战以寡击众,大破各路来援李秀成太平军十万,建功甚伟;

却在1862年12月因操劳过度病逝于南京雨花台湘军大营内,“包围天京”战略遂改由兄长曾国荃接手于1864年克竟全功。

曾国藩曾经写信给家乡曾国葆妻,叮咛弟媳需好好照顾曾国葆,因为“弟体弱”,足见兄弟手足情义。

——曾国荃

——曾国潢

——曾国华

——曾国葆

中国近代政治家曾国藩家族简介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政治家。一方面,他为清朝的复兴立下了汗马功劳;另一方面,他率领湘军时的南京大屠杀并不被人们所认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