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这个姓的由来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3收藏

宋这个姓的由来,第1张

姓氏源流

第一支源出子姓。商朝后期,商王武丁封其子子宋于宋,封地在今河北赵县北,伯爵侯国。周武王灭商,也灭了与商王同姓的宋国。周成王时,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把古宋国之地封与微子启之孙稽,为宋公,以奉商祀。微子启为帝乙的庶长子,商纣王之兄,在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中立有大功。宋公稽之子丁公申继位后,宋国南迁到商汤故地商丘,即令河南商丘。宋襄公时,宋国已成为天下诸侯之盟主,春秋五霸之一。至宋悼公时,宋国衰落而东迁于彭城,即今江苏徐州。到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子孙遂以国为氏。从商王武丁封宋算起,子姓宋氏起源的历史至少有3 200年,国灭后普遍使用宋氏的时间也有近2 300年。

第二支源出外族的改姓。宋姓的血系一直比较单纯,直到五代时才始有外族基因的流入,即五代时湖南西部沅陵地区的辰州蛮酋的宋氏,北宋时西北的西夏国的党项族的宋姓,清朝时满洲八旗姓嵩佳氏族后来的全部改姓宋,组成宋姓的这三支均出自少数民族。唐宋以来,外来民族的不断加入并同化,宋氏家族变得庞大起来。

微子墓:在微山岛

西部的凤凰台上,高10米、宽约8米。墓前有石碑四块,虽经风雨剥蚀,斑苔苍苍,碑文仍依稀可辨。当中主碑为汉丞相匡衡所立“殷微子墓”四大字属南昌尉梅福篆书。碑额上的“仁参箕比”四字系侍中般伯所题。

二、 迁徙分布

在商、周、春秋、战国一千多年中,宋氏一直活跃在河北、河南和山东等北方地区。汉晋南北朝时,宋姓已经播散于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唐宋时期,宋氏已扩展到四川、广西、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尤其盛兴于陕西地区。清初进入台湾省。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宋姓大约有88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1,排在第十六位。陕西为宋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宋姓总人口的19.4,占陕西总人口的4。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陕西、河北、四川、河南,这四省宋姓占宋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山西、浙江、山东,这三省的宋姓又集中了16。全国形成了秦川、冀豫两个中心的宋姓人口聚集区,宋姓主要生活在北方地区。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宋姓大约有5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7,为明朝第三十七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宋姓人口增长是负值,600年中宋姓人口净减少了33万,是中国常见姓氏中减少人口最多的姓氏。面对战乱和屠杀,受害群体首先应是主力在北方的人群,宋姓是北方地区姓氏,自然受到最惨重的损失。山东为宋姓第一大省,约占总宋姓人口的17.1。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江西(15.3)、浙江(13.5),这三省的宋姓大约占宋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山西、江苏、河北,这三省的宋姓又集中了25。宋、元、明600余年,宋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东南、南方迁移。南方宋姓在这600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国重新形成了鲁冀、赣浙苏北南两大块宋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宋姓的人口已达972万,为全国第二十二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81。从明朝至今近600年中宋姓人口由54万激增到近972万,近18倍之多。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 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宋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近1 000年宋姓人口增加率是呈"V"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四川、河南、河北四省,大约占宋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黑龙江、安徽、江苏、湖北,这四省又集中了24。山东居住了宋姓总人口的15,为宋姓第一大省,占省总人口的1.6。全国形成了鲁冀豫、四川、黑龙江三块高比率的宋姓区域。在这近600年间,宋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南和东的迁移,同时,向西南、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 当代宋姓的分布频率 宋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山东东部、江苏北部、黑龙江、辽宁大连地区、四川成都地区,每平方公里的宋姓人口达到3.3人以上,有的地区高达7人以上。宋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见彩图5.2.4A)表明:密度最高的(3.3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9,宋姓人口大约214万;2.2-3.3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9.8,宋姓人口大约249万;1.1-2.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4.3,宋姓人口大约356万;0.1一1.1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0,宋姓人口大约146万;不足0.1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1,宋姓人口大约7万。宋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宋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彩图5.2.4B)表明:宋姓在华北、四川和东北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宋姓在山东东部、黑龙江、吉林东北部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最高,在1.4以上,有的达到2.5以上,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5.6;山东西部、晋冀豫、陕甘宁大部、苏皖鄂川大部、辽宁、吉林西部、内蒙古中和东部,宋姓频率在0.7一1.4,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8;云南、贵州北部、四川东部、湖南北部、湖北南部、江西、福建西北部、浙江大部、台湾东南部、青海东部,宋姓频率在0.35一0.7,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9.4;宋姓在其他地区的频率不足0.35,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7,其中频率不足0.1的地区占了28。 血型分布特征 宋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305万,占31.3;A型276万,占28.4;B型297万,占30.6;AB型94万,占9.7。宋姓总人口972万。 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北东南、四川成都地区、黑龙江、辽宁大部、吉林是宋姓常见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4.7,宋姓463万,约占全国宋姓人口的47.6。O型142万,A型130万,B型144万,AB型47万。 华北大部、四川其他地区、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陕甘宁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24.3,宋姓356万,约占总宋姓人口的36.6。O型112万,A型102万,B型109万,AB型33万。其他地区为宋姓分布较少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61,宋姓153万,约占宋姓总人口的15.8。O型51万,A型44万,B型44万,AB型14万。 三、 郡望堂号堂号 宋氏的堂号主要有"玉德堂"。宋朝时期,宋祁和胞弟宋痒一同中了进士。宋祁礼部考试第一,官至兵部尚书,著《玉楼春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名句,人们叫他"红杏尚书"。人称"二宋"或"大宋"、"小宋"。

郡望

宋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西河郡、广平郡、敦煌郡、河南郡、弘农郡、扶风郡、乐陵郡、江夏郡等。其中,西河、广平、敦煌、河南、扶风为古代宋氏五大郡望。

京兆郡:汉武帝太初元年设京兆郡,下辖十二县。三国时魏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大约在今天的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此支宋氏,为后汉侍中宋弘之族所在。

四、 家乘谱牒

五、 历史名人

战国时,楚国有辞赋家、《九辩》的作者宋玉。

秦代有燕人宋无忌,曾经为秦始皇作仙方,其后有宋义,为楚怀王上将军。 西汉时,宋义之子宋昌,任中尉。 东汉有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宋弘,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宋度,南阳章陵(今河北北枣阳县南)人宋衷。

晋代有青州(今山东淄博东北临淄镇北)人宋益,敦煌(今属甘肃)人宋矩,沛国人宋处宗。

南北朝时期,宋昌的13世孙宋恭,任前燕河南太守,徙居广平(今河北鸡泽县东南);另有南齐钱唐(今浙江杭州)人宋广之。

宋姓名人除上述者外,还有很多。北魏有敦煌人宋云,曾和惠生同赴西域。唐代,有诗人宋之问;政治家宋憬,曾在睿宗、玄宗朝两次任宰相,能革除前弊,选拔人才,使百官称职;还有唐文宗时宰相宋申锡。北宋有文学家、史学家宋祁,其兄宋庠亦为文学家,二人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还有文学家、史地学家宋敏求。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宋江。南宋有宋慈,曾任广东、湖南等提点刑狱官,为案着重实地检验,他所编的《洗冤集录》,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专著,对法医学的发展起了重大贡献。明代有文史学家宋濂,书法家宋克,科学家宋应星,文学家、藏书家宋懋澄,李自成的军师宋献策。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一书,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名著。清代有诗人宋琬、宋湘,经学家宋翔风。近现代有民主革命家宋教仁、宋任穷,戏剧家宋春舫,国民党财阀宋子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

简介

宋彦德(公元1058年至1140年)字怀诚,商之龙胤宋微子六十五世裔孙,政治家,文学家,五品官职。期间曾出任翰林院编修,U筵讲官,御前讲席,北宋滨州知府,出任滨州知府后,廉政清明,关心百姓生活,体恤百姓疾苦,有效治理黄河入海口泛滥,提高了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年逾花甲而卸任,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锆老还乡途径沛之昭阳(今山东省微山县欢城镇时王口村南部),被当地自然风光与鹅群所吸引,就此置田建舍,立户定村,以鹅命名鹅庄,至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的鹅庄文化,影响着历代宋氏族人,被奉为微山周围宋氏始迁祖。

生平

宋彦德(公元1058至1140年)字怀诚,商之龙胤宋微子六十五世裔孙,祖籍河南归德府(今河南省商丘),北宋仁宗嘉佑三年(1058年)生于安徽。后因战乱频频田荒地旱,随家人迁居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得以安居。

宋彦德天资聪慧,自幼勤奋好学,受家教影响,诲于诗书之庭,学礼仪与仕宦之家,宗U史与诸子百家,饱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熏陶,宋公矢志追贤,勤慎恒毅,寒暑不缀,精审辩思,挟幽发微,学日粹,文日肆。于(1084年)赴京会考,名登金榜。进士及第,入学士府授翰林院编修,U筵讲官和御前讲席。滨州知府于仲春(农历二月)仲秋(农历八月)入侍为宋神宗赵顼及太子讲经论史,深受宋神宗赞赏,声气骤腾而步入辉煌,后因黄河屡泛,入海口极需治理,他深谙水利堪舆之学,形成了一套天道运行,地气流转,行使有止,乘气界水,疏导并施的理论,著有《冀望真要》(已失传)奉旨出京,任滨州知州(滨州知府)兼总督河务,官居五品。

宋彦德出任滨州知府后,他把天道,地理,水利,人文,风水结合人气冀望一并考虑实施。宋彦德居官清廉,勤政爱民,刚正不阿,高风跨俗,立德立言,滨海之州日见富庶,因治河有方,功成卓著而名扬滨城,德行道艺卓卓可传,年逾花甲而卸任,于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锆老还乡,途径沛之昭阳(今山东省微山县欢城镇宋老鹅庄),见群鹅盘旋于上空,经久不落,冲天羽翼,声断碧云,实为吉兆,放目观瞧,此乃又生气之地。正如《皇帝宅经》所载:“福德之方,勤依天道,天德生气到位,即修令清洁阔厚,即一家获安,荣华富贵。”宋公彦德视鹅如珍,因鹅择吉,就此置田建舍,立户定村,命名鹅庄。

《鹅庄记》

鹅庄宋代文物,石臼,石碾微山周围宋氏发祥地,位于微山湖东岸北倚古宋杭运河,西临水入湖口。据吾宋氏家谱及家传史料记载,鹅庄乃宋氏彦德祖亲自命名,至今已八百余年历史。

考吾宋氏根源与鹅庄之来历,谱载宋氏乃微子之后吾支由河南商丘移居安徽,传至六十五世祖讳彦德,于宋朝任滨州知州,因为官清廉,刚直不阿,任满锆老还乡,船上带鹅数只养鹅为乐,颐养天年,忽鹅起飞公令追寻至鹅落处暂息,再度赶鹅总是盘旋不走归告公,公至鹅落处视之此乃风景宜人,山水秀丽如盘龙卧虎之势,且一片沃土,水草丰茂。先祖晓阴阳通堪舆,观其地势甚佳,意欲居之,便营宇置田而居,因鹅择吉地,先祖亲自命名为鹅庄立石为记。

祖先生前为自己选择鹅庄西南为千秋安息之地,古稀谢世葬于此处为吾宋氏祖茔。林地十八亩四分三厘,祖茔前立有碑记,记载先祖生平记事,莹地古木参天气派非凡加之与鹅庄相对,甚为壮观。

鹅庄居东祖茔在西,阴阳相衬十分得体,世人一览便知高人卜择,之因屡遭洪水之患,林木尽损,,祖碑亦冲倒,族人于清宣统元年另立新碑,祖茔当初之况已有族人记录下来传于至今。

吾鹅庄宋氏人丁兴旺成为当地名门望族,因兄弟之多各居各宅,各掘各井,各置碾碓,建家立业,至今碾堆尚存完好,古井于清咸丰年间洪水暴发才被淹没,因鹅庄中间有一盘大碾,长支居东,次支居西,后人即有碾东碾西之说耳。

为祭先祖村中建有祠堂,占地三亩二分七厘外跨出路东一条胡同,宽八步,长一百零四步。据文字记载清咸丰年间洪水冲塌祠堂未呈重修。

因沧桑之变加之洪水之害及兵荒马乱之故,吾族人先后外迁居各地,公元一九七九年已全部迁出,因吾族人迁出后称鹅庄为老家,因此鹅庄也称之为,宋老庄或宋老鹅庄。

宋氏家训

微山周围鹅庄支系宋氏家训

一、祭祖之日,举仁教之心,咸集祭之,不忘本。

二、和睦相处,富帮贫,贫不嫉富,团结友爱

三、族谱启用起,按世系遵班取名,不准任意混淆世系。

四、同族最好不通婚,加强宗族观念。

五、虚心学习,热爱祖国,热爱劳动,遵纪守法。

六、对人和气,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不卑不亢。

七、居官清正,廉洁奉公,大公无私,留名千古。

八、族人友好相处,保持统一,反对分裂。

九、宗族老幼及同辈都应互相尊重,不准对骂取乐。

十、吾族规定,父慈子孝,兄宽弟忍,负孝敬之道,弟敬兄如

有虐待父母,活不养,死不葬者,共诛之。

宋氏宗祠

宋氏宗祠宋氏宗祠位于山东省微山县欢城镇宋老鹅庄,始建于宋代,饱受洪水战乱之苦历经沧桑,根据史料及现存碑文记载,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河决而东注,自华山出飞云桥,截沛以入昭阳湖,沛之北水逆流,历湖陵、孟阳至谷亭,八十余里,其南溢于徐,渺然成巨浸”。(据微山《漕运新渠记》碑载)沛湖遂之东移,鹅庄亦为湖渚,顾瞻祠宇,欹倾圮毁,家祠倾颓,祖碑湮灭,神无所依,人无所仰,水退后亦未能修复,族人心绪难安。至清宣统年间,由族人倡议又立新碑一通,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再遭黄河水患,祖碑冲倒,未曾修缮。迨至一九五七年春再修《宋氏族谱》时,经宋天启、宋芳柏、宋光礼等人倡议,为彦德公又立新碑一通,并将清代倒碑一同竖起,钢筋水泥加固,于一九九三年四月初四告竣。现二碑巍然屹立于先祖墓前,现存有宋代石臼,石碾,明清两朝石碑铭文等文物,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根据《宋氏族谱》《宋氏文史》记载,宋彦德在昭阳湖畔建立鹅庄后,宋氏家族也在此繁衍生息,彦德公教导子孙后代要弘扬祖先美德,谨遵《宋氏家训》奉章守法,待人友爱,家族团结,勤劳致富,因为彦德公特别喜欢白鹅,又以养鹅为乐安享晚年,于1140年南宋高宗七年,欣然辞世享年83岁,葬于鹅庄西南风水宝地,祖茔十八亩四分三厘,茔前立有墓碑详细记载宋公彦德生平事迹,村中建有宋氏宗祠,供奉彦德公神像牌位,堂号为拱微堂,占地三亩二分七厘,外跨出路东一条胡同,宽八步,长一百零四步。后世奉为始迁祖,每逢春秋祭拜先祖。后经全国包括华侨及台湾同胞的微山周围鹅庄支系宋氏族人,共同出资捐款捐物近300万元,于2012年根据宋氏宗祠故址原有基础与文献史料行了历史以来最为大型的一次重修,将其修复宋代原貌。及时保护了珍贵历史文化文物遗产。当地 ,文物,民俗协会,微子研究会等部门给予高度评价与支持。今天的宋氏宗祠又重新恢复了历史的风貌,供游人参观、游览、祭拜。而家乡的人民又仿佛找回了昔日的文明,继而让儒学文化思想得以传承。

宋氏宗祠重修记

邀良工,选庀材,于鹅庄原址,重修家祠,拓其形制,广庭崇墉,新其堂构,仿古建筑,重檐飞翘,斗拱重叠,庄严巍峨,正中神龛,金像焕然,章服有制,礼器咸备,灵气大显,族人追远报本之愿遂焉。凡吾族人,进庙均可表仁孝之心,春飨秋祀,承泽挹芳,励后人之效行,明德不忘先人恩泽,故付之贞珉,以延奕祀,垂不朽也。

拱微堂

1957-----1963年鲁南微山湖地区宋氏实现了大联谱,当时天启公所处根据地理位置,把宋氏族谱定名为《微山周围宋氏宗谱》即《商丘古宋氏族谱·微山周围支谱》。我们的宋氏始祖是微子,其墓在微山岛,环于湖中,湖因山名,县因湖名,微山岛,微山湖,微山县三微一体,又借众星拱极的天象,把微子墓寓为北极星,把微山周围的宋氏家族比作群星,就像众星环卫北斗一样,世世代代拱卫在始祖周围,崇拜他,尊敬他,维护他,传承她的仁爱品德,祥徵葛,庆衍椒繁。因此把堂号定为拱微堂。

其含义注解:

众星拱北辰出处:《论语·为政》:“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拱:环绕,拱卫;北:指北极星。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后因以喻拱卫君王或四裔归附。按照当今国际通用的星座划分法,北斗七星属大熊座,七颗星都是大熊座中较亮的星,α,β,γ,δ,ε,ξ和η。我国古代科学家并不使用星座,而是把星空划分成三垣和二十八宿,北斗七星即二十八宿中的斗宿。七颗星和我们的距离并不相等,它们在天球上的投影才构成了这个斗勺的形状。它们的中文名字分别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和摇光。其中前面的四颗组成了斗勺,所以称它们为斗魁,而后面的三颗星像是斗勺的柄,所以又称斗柄。斗柄中间的开阳星即大熊座,实际上不是一颗单独的星,而是一个著名的六合星,视力好的人勉强可以看到开阳星有一颗6等的伴星,通过小望远镜能看出主星也是双星,分别叫做和,用分光方法发现她们又都是双星。

那是因为当今北极星正好处于地球自转轴北极一侧的延长线上,当地球自转的时候,是围绕其自转轴所在的直线旋转。北极星就变成了一个定点,北半球整个天空可以观察到的星星都是绕北极星运动的(由于地球的自转,虽然这些星星原本是固定的,但是在外面看来是绕北极星旋转的)。之所以总是提北斗星绕北极星旋转,是因为通过寻找北斗星,可以容易的找到北极星的位置。北斗星会旋转,它的指向会根据时间不同而变化,北斗星的斗柄指示方向北在东南西北时分别为春夏秋冬,北斗星一年围绕北极星旋转,北极星位置是恒定的。这是因为地球在自转,所以天上的星星包括太阳看上去都在转,周期为24小时(差几分,恒星日-地球自转周期),而只有地轴方向的星星看上去是不动的,北极星刚好在地轴方向上,所以不明白原因的人就会以为其他星星在绕着北极星转!事实上这些星星相距相当远,几万光年甚至几百万光年,他们相对来说基本是不动的,所以称为“恒”星!

● 拱

gǒng ㄍㄨㄥˇ

◎ 两手抱拳在胸前相合上举,以表敬意:~手。~揖。。《荷丈人》:“子路~而立。”

◎ 两手合围多表示粗细:~抱。~木。~璧。。《肴之战》:“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矣。”《促织》:“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壁,不啻也。”

◎ 环绕:~卫。~护。~北(众星环卫北极星)。晋·傅玄《明君》 众星拱北辰。拱,环绕;拱卫,北,指北极星,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后因以喻拱卫君王或四裔归附。

◎ 耸起,隆起,弯曲成弧形:~肩缩背。~顶。~门。~桥。

◎ 向上或向前推,顶动:~芽。虫子~土。我们要象北斗拱极一样,围在他的周围,

◎ 姓。

宋氏名人

宋氏宗亲们谨记祖宗的教诲,热爱祖国,团结友爱,学习先祖的文韬武略,例如:书画家宋克,宋濂,清朝进士及第宋步云,革命军人宋夫堂,科学家宋应星,名将宋庆,爱国将领宋哲元,革命家宋任穷,宋时轮,宋平等

宋氏英烈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期间为国捐躯的《微山周围宋氏烈士英名录》(烈士排名不分先后)

宋光元1913年出生,微山县欢城镇蒋慈庄村人 ,八路军战士,1946年10月30日为保护区工队组织,成员,被 还乡团与叛徒任传金杀害。

宋光居烈士1914年出生,微山县欢城镇蒋慈庄村人,系宋光元同胞兄弟,1945年滨海区抗日战争前线牺牲。

宋光义烈士1927年出生,微山县欢城镇宋闸村人,1945滕县官桥战斗牺牲

宋申会烈士1923年出生,微山县付村乡郭坊村人,1948年淮海战役牺牲。

宋启信烈士1948年10月济宁县蔡桁战斗牺牲。

宋宝雨烈士,宋慎常烈士1949年5月上海战役牺牲。

宋永连烈士1918年出生,微山县欢城镇菜园村人,1945年滕县战斗牺牲。

宋路荣烈士1908年出生,微山县欢城镇宋庄村人,1948年微山县袁堂战斗牺牲。

宋邦英烈士1933年出生,微山县欢城镇虎庄村人,1950年抗美援朝牺牲 。

宋致元烈士1923年出生,微山县欢城镇陈楼村人,1946年泗州战役牺牲。

宋相贤烈士1943年,微山县高楼战斗牺牲。

宋邦奇烈士1926年出生,微山县欢城镇大宋村人,1947年凫山县交村战斗牺牲

宋升荣烈士1884年出生,滕州市洪绪镇苗庄村人,1946年枣庄牺牲。

宋申友烈士1919年出生,滕州市西岗镇程楼村人,1948年鱼台牺牲。

宋海荣烈士1927年出生,滕州市西岗镇杜庙村人,1945年泗水牺牲。

宋光号烈士1928年出生,滕州市西岗镇邓集村人,1948年徐州牺牲。

宋家分烈士1929年出生,滕州市西岗镇甘桥村人,1948年济南牺牲。

宋荣高烈士1913年出生,滕州市鲍沟镇宋庄村人,1981年追烈。

宋斯勤烈士1922年出生,滕州市鲍沟镇宋庄村人,1981年追烈。

宋金义烈士1925年出生,滕州市鲍沟镇宋庄村人,1981年追烈。

宋金美烈士1927年出生,滕州市鲍沟镇宋庄村人,1952年朝鲜牺牲。

宋秉伦烈士1930年出生,滕州市柴胡店镇高庄村人,1947年朝鲜牺牲。

宋茂祥烈士1920年出生,滕州市羊庄镇沈井村人,1947年临沂牺牲。

宋学义烈士1932年出生,滕州市鲍沟镇宋屯村人,1953年朝鲜牺牲。

宋纪长烈士1916年出生,滕州市木石镇亚庄村人,1948年安徽牺牲。

宋玉贵烈士1922年出生,滕州市木石镇西峭村人,1948年济宁牺牲。

宋慎常烈士1920年出生,微山县人,1949年5月上海战役牺牲。

无数革命烈士是你们在中国这方热土上,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篇篇悲壮激越的历史篇章。是你们的生命换来了中国繁荣的今天,是你们的鲜血染红了遍地的桃花,你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革命先烈们,你们为人民的利益而死,你们的死重于泰山,你们与青山同在,你们与大地永存。你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一块丰碑,革命烈士,祖国的英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承上启下

宋老鹅庄字辈

据《商丘古宋氏族谱微山周围支谱》记载,北宋末年鹅庄中间置一石碾,以破谷,碾米,轧粮,磨面以备炊事之用方便族人生活,石碾也成为了长,次居住的标志,至彦德公四世孙有泰字辈兄弟两人,长泰和公次泰平公,根据我国长幼有序的传统,泰和公居碾东,泰平公居碾西,故有碾东碾西之说。实则长幼次序井然有序,足见彦德公治家有方,南宋理宗淳佑元年(1241年)泰和公长孙辛公率先由宋老鹅庄迁往二龙岗,并迁其委公(泰和公)柩,葬于岗右,自此二龙岗成为鹅庄支系宋氏长支一脉的祖居地,次支泰平公及其后裔仍居住鹅庄及鹅庄周围,居聚于微山湖周围一百多个村庄,族众达数万人,固有无宋不成村之说,支虽分本为同根,派虽衍乃是同源。

长支字辈

彦德公当年带有族谱,居沛之昭阳鹅庄,其字辈自微子六十五世《彦》字起排列如下,新字辈从93世微山周围宋氏通用。

65彦-66庄-67康-68泰-69延-70续-71显-72方-73向-74德-75惠-76自-77可-78选-79国-80心-81景-82尔-83文-84承-85京-86曰-87邦-88斯-89申-90秉-91正-92方-93乐-94善-95钟-96祥-97瑞-98维-99勤-100保-101兴-102隆-103耀-104先-105常-106念-107典-108崇-109本-110尚-111连-112宗。

次支字辈

65彦-66庄-67康-68泰-69延-70续-71显-72方-73向-74德-75惠-76自-77可-78选-79国-80希-81春-82如-83子-84兰-85廷-86克-87兆-88荣-89光-90致-91永-92远-93乐-94善-95钟-96祥-97瑞-98维-99勤-100保-101兴-102隆-103耀-104先-105常-106念-107典-108崇-109本-110尚-111连-112宗。

世系考略

寻根溯源,找清个人的世系,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热切期盼。然,从轩辕黄帝到如今,五千年的中华历史,历经风云沧桑,兵荒马乱,水灾,时代变革,加之封建社会只有皇室大臣才有家谱玉碟。才有条件搞世系考略,而平名百姓连名字都没有,造成了很多中华公民觅源不清,一本清源又何从谈起。

众所周知,华夏儿女龙的传人,炎黄子孙,了了数语,十三亿中国人统揽在五千年前的炎黄二帝之下,炎黄二帝成了中国人的开源始祖。然而传承到每一个姓氏,乃至当今每个人中间无断代无失考,就万分之难矣。

谈吾宋氏,远祖黄帝,其曾孙帝喾生契(子姓)为(商丘)商之始祖黄帝。传三十世至微子启,封于宋为宋氏始祖,宋微子传二十六世至宋公偃失国。偃公后裔王室子孙,宋氏族人四处迁徙多无考证,造成了中缺,断代颇多。直到唐中兴时宋Z,名相世家,中国宋氏才有了一部分明细的世系传承家谱。Z公八子,其三子“尚”公乃我微山周围大联谱中丰县宋寨之先祖,传至“洋”字辈为三十六世,统世九十三世,这就是商丘宋孝祥,莆田宋国强,根据博查史料,重新考略的论点。

然而,微山周围四大支系联谱是和商丘古宋氏大联谱,按照古宋根据县志考略的世系,宋Z为四十五世,推到大联谱的创始人宋惠友 “惠”字辈应为八十九世,丰县宋寨Z公直系的“继”八十九世,从而宋老鹅庄,四支的班辈图八十九世的分别是:“申”,“光”,“延”,“玉”。峭庄河支系的“名”东支系的“登”包括枣庄官地的“照”均为八十九世,这些八十九世均来自于商丘古宋氏系考略的,Z公四十五世。Z公的后裔一支在丰县,微山周围的几大支系同饮一方水,常来常往几百年就确定了称呼,Z公世系上下贯串,各大支系的统世就迎刃而解了。

据宋名柱了解,八十九世在全国各地分支中是最旺盛的班辈,古宋谱委会当时,以古宋为核心,扩及全国部分省市和地区。联谱统世并非统一班字“正”字如果这项工程播及全国使宋姓的班字世系就能得到统一,免除人“一家人”见面不知世系和称谓。只有“当家子”相称的老传统。这是天下宋氏族人所期待的。

微山周围宋氏世系表,丰县宋寨“洋”字辈为八十世,而新考世系“洋”字辈为九十三世,中误十三世,究其原因就是宋失国后。春秋战乱宋义,宋昌和宋晃一脉的差距十一世,还有中间的部分误差。(看考略表为准),那么,原为八十九世者按新的考略可评到一百余世。当然这是早已明了的世系,动了称呼的族人不易接受的,但这是历史的论证,是人伦科学,每一个宋氏后裔就应该多看资料,细作探讨,挖掘研究,代代相传,多经考究结论会越来越明确。

  宋姓——姓氏起源(聚集地、家谱、历史名人)

  姓氏起源

  宋氏,是中国古老而又辉煌的姓氏之一。起源于三千一百多年前的周代。周代的开国之主周武王,是一位以仁德著称的圣君。他举兵功伐嗜酒好色、暴虐无道的殷商纣王,纣王兵败自焚而死,他就代有天下,开启了周朝八百七十四年的皇祚。

  周武王之所以被奉为仁德圣君,自有他的过人之处。在他许许多多为后世塑立典范的德行中,又以他得国之后的念念不忘与汤祚的延续一事,最受后世敬仰。

  周武王在君临天下之后,以仁德为怀,不但没有对前朝的王室"赶尽杀绝",免贻后患,反而为了奉祀商汤,把一大片土地封给纣王的儿子武庚,其爵位还是整个封建制度中最高的一级--公,地位尊贵而崇高。这就是春秋时代宋国的由来,也是此后中国宋氏的起源。

  不过,宋氏固然是源自以国为姓的宋国公族,但却不是纣王的直系血脉,而是纣王的长兄微子启的苗裔。微子启是殷商帝乙的长子,商的始祖契,又是帝喾高辛氏之子,帝喾又是黄帝的曾孙,这样追溯下去,宋氏应该是光荣的黄帝直系子孙。

  聚集地(迁徙分布)

  宋姓的发源地在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秦汉时期主要繁衍于北方地区。

  隋代以前,宋氏分布于今河南、湖北、河北、山西、陕西、江西、山东、甘肃、安徽、浙江等省。唐初,有河南宋氏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在福建安家落户。此外,宋氏已扩展至今四川、广西及北京市的一些地方。宋高宗赵构南逃,有中原宋氏随之徙居今浙江、江苏、湖南,后来有的又迁至广东的五华、梅州、潮州等地。

  五代,南迁于湖南的宋氏有一支融入了当时的少数民族。

  从清代康熙末年开始,闽粤宋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远播海外者。

  总的来说,唐代以前,宋姓南迁繁衍不那么广泛。到了宋代以后,宋姓就遍及大江南北了。

  宋,是中国的一个大姓。自从清康熙年间入居台湾以来,至今已是台湾的第五十五个大姓了。宋氏在台湾也是一个大姓,子孙遍及全省的每一个县市,而以台北、新竹、苗栗、彰化、台南等地最为旺盛。台湾宋氏始祖自大陆迁台,为时甚早。于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朱一贵起义时,已有粤籍义民宋来福定居于下淡水港。台湾宋氏的先祖,大多来自广东,其次为福建的泉州、漳州等地。

  堂号

  宋氏的堂号主要有"玉德堂"。

  宋朝时期,宋祁和胞弟宋痒一同中了进士。宋祁礼部考试第一,官至兵部尚书,著《玉楼春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名句,人们叫他"红杏尚书"。人称"二宋"或"大宋"、"小宋"。

  历史名人

  战国时,楚国有辞赋家、《九辩》的作者宋玉。

  秦代有燕人宋无忌,曾经为秦始皇作仙方,其后有宋义,为楚怀王上将军。

  东汉有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宋弘,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宋度,南阳章陵(今河北北枣阳县南)人宋衷。

  晋代有青州(今山东淄博东北临淄镇北)人宋益,敦煌(今属甘肃)人宋矩,沛国人宋处宗。

  南北朝时期,宋昌的13世孙宋恭,任前燕河南太守,徙居广平(今河北鸡泽县东南);另有南齐钱唐(今浙江杭州)人宋广之。

  唐代,有诗人宋之问;政治家宋憬,曾在睿宗、玄宗朝两次任宰相,能革除前弊,选拔人才,使百官称职;还有唐文宗时宰相宋申锡。

  北宋有文学家、史学家宋祁,其兄宋庠亦为文学家,二人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还有文学家、史地学家宋敏求。

  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宋江。

  南宋有宋慈,曾任广东、湖南等提点刑狱官,为案着重实地检验,他所编的《洗冤集录》,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专著,对法医学的发展起了重大贡献。

  明代有文史学家宋濂,书法家宋克,科学家宋应星,文学家、藏书家宋懋澄,李自成的军师宋献策。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一书,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名著。

  清代有诗人宋琬、宋湘,经学家宋翔风。

  近现代有民主革命家宋教仁,戏剧家宋春舫,国民党财阀宋子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

宋彦德

宋彦德,公元1058年出生于安徽,祖籍:河南省商丘市,系宋微子六十五世裔孙,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五品官职。期间曾出任翰林院编修,_筵讲官,御前讲席,滨州知州,公元1120年锆老还乡,途径微山湖畔被当地景色所吸引在此立户定村,又因视鹅如珍,命名鹅庄,宋氏家族也在此繁衍生息,公元1140年彦德公欣然辞世,后族人为祭拜先祖在村中建有宋氏宗祠,奉其为微山周围宋氏鹅庄支系始迁祖。

中文名:宋彦德

外文名:SongYande

别名:怀_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中国安徽

出生日期:公元1058年

逝世日期:公元1140年

职业:知州

主要成就:北宋滨州知府

治理黄河入海口泛滥

改善当地人民生活水平

建立鹅庄

微山周围宋氏鹅庄支系始迁祖

代表作品:《冀望真要》

官职:五品

简介

宋彦德(公元1058年至1140年)字怀诚,商之龙胤宋微子六十五世裔孙,政治家,文学家,五品官职。期间曾出任翰林院编修,_筵讲官,御前讲席,北宋滨州知府,出任滨州知府后,廉政清明,关心百姓生活,体恤百姓疾苦,有效治理黄河入海口泛滥,提高了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年逾花甲而卸任,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锆老还乡途径沛之昭阳(今山东省微山县欢城镇时王口村南部),被当地自然风光与鹅群所吸引,就此置田建舍,立户定村,以鹅命名鹅庄,至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的鹅庄文化,影响着历代宋氏族人,被奉为微山周围宋氏始迁祖。

生平

宋彦德(公元1058至1140年)字怀诚,商之龙胤宋微子六十五世裔孙,祖籍河南归德府(今河南省商丘),北宋仁宗嘉佑三年(1058年)生于安徽。后因战乱频频田荒地旱,随家人迁居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得以安居。

宋彦德天资聪慧,自幼勤奋好学,受家教影响,_诲于诗书之庭,学礼仪与仕宦之家,宗_史与诸子百家,饱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熏陶,宋公矢志追贤,勤慎恒毅,寒暑不缀,精审辩思,挟幽发微,学日粹,文日肆。于(1084年)赴京会考,名登金榜。进士及第,入学士府授翰林院编修,_筵讲官和御前讲席。滨州知府于仲春(农历二月)仲秋(农历八月)入侍为宋神宗赵顼及太子讲经论史,深受宋神宗赞赏,声气骤腾而步入辉煌,后因黄河屡泛,入海口极需治理,他深谙水利堪舆之学,形成了一套天道运行,地气流转,行使有止,乘气界水,疏导并施的理论,著有《冀望真要》(已失传)奉旨出京,任滨州知州(滨州知府)兼总督河务,官居五品。

宋彦德出任滨州知府后,他把天道,地理,水利,人文,风水结合人气冀望一并考虑实施。宋彦德居官清廉,勤政爱民,刚正不阿,高风跨俗,立德立言,滨海之州日见富庶,因治河有方,功成卓著而名扬滨城,德行道艺卓卓可传,年逾花甲而卸任,于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锆老还乡,途径沛之昭阳(今山东省微山县欢城镇宋老鹅庄),见群鹅盘旋于上空,经久不落,冲天羽翼,声断碧云,实为吉兆,放目观瞧,此乃又生气之地。正如《皇帝宅经》所载:“福德之方,勤依天道,天德生气到位,即修令清洁阔厚,即一家获安,荣华富贵。”宋公彦德视鹅如珍,因鹅择吉,就此置田建舍,立户定村,命名鹅庄。

《鹅庄记》

微山周围宋氏发祥地,位于微山湖东岸北倚古宋杭运河,西临水入湖口。据吾宋氏家谱及家传史料记载,鹅庄乃宋氏彦德祖亲自命名,至今已八百余年历史。

考吾宋氏根源与鹅庄之来历,谱载宋氏乃微子之后吾支由河南商丘移居安徽,传至六十五世祖讳彦德,于宋朝任滨州知州,因为官清廉,刚直不阿,任满锆老还乡,船上带鹅数只养鹅为乐,颐养天年,忽鹅起飞公令追寻至鹅落处暂息,再度赶鹅总是盘旋不走归告公,公至鹅落处视之此乃风景宜人,山水秀丽如盘龙卧虎之势,且一片沃土,水草丰茂。先祖晓阴阳通堪舆,观其地势甚佳,意欲居之,便营宇置田而居,因鹅择吉地,先祖亲自命名为鹅庄立石为记。

祖先生前为自己选择鹅庄西南为千秋安息之地,古稀谢世葬于此处为吾宋氏祖茔。林地十八亩四分三厘,祖茔前立有碑记,记载先祖生平记事,莹地古木参天气派非凡加之与鹅庄相对,甚为壮观。

鹅庄居东祖茔在西,阴阳相衬十分得体,世人一览便知高人卜择,之因屡遭洪水之患,林木尽损,,祖碑亦冲倒,族人于清宣统元年另立新碑,祖茔当初之况已有族人记录下来传于至今。

吾鹅庄宋氏人丁兴旺成为当地名门望族,因兄弟之多各居各宅,各掘各井,各置碾碓,建家立业,至今碾堆尚存完好,古井于清咸丰年间洪水暴发才被淹没,因鹅庄中间有一盘大碾,长支居东,次支居西,后人即有碾东碾西之说耳。

为祭先祖村中建有祠堂,占地三亩二分七厘外跨出路东一条胡同,宽八步,长一百零四步。据文字记载清咸丰年间洪水冲塌祠堂未呈重修。

因沧桑之变加之洪水之害及兵荒马乱之故,吾族人先后外迁居各地,公元一九七九年已全部迁出,因吾族人迁出后称鹅庄为老家,因此鹅庄也称之为,宋老庄或宋老鹅庄。

宋氏家训

微山周围鹅庄支系宋氏家训

一、祭祖之日,举仁教之心,咸集祭之,不忘本。

二、和睦相处,富帮贫,贫不嫉富,团结友爱

三、族谱启用起,按世系遵班取名,不准任意混淆世系。

四、同族最好不通婚,加强宗族观念。

五、虚心学习,热爱祖国,热爱劳动,遵纪守法。

六、对人和气,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不卑不亢。

七、居官清正,廉洁奉公,大公无私,留名千古。

八、族人友好相处,保持统一,反对分裂。

九、宗族老幼及同辈都应互相尊重,不准对骂取乐。

十、吾族规定,父慈子孝,兄宽弟忍,负孝敬之道,弟敬兄如

有虐待父母,活不养,死不葬者,共诛之。

宋氏宗祠

宋氏宗祠位于山东省微山县欢城镇宋老鹅庄,始建于宋代,饱受洪水战乱之苦历经沧桑,根据史料及现存碑文记载,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河决而东注,自华山出飞云桥,截沛以入昭阳湖,沛之北水逆流,历湖陵、孟阳至谷亭,八十余里,其南溢于徐,渺然成巨浸”。(据微山《漕运新渠记》碑载)沛湖遂之东移,鹅庄亦为湖渚,顾瞻祠宇,欹倾圮毁,家祠倾颓,祖碑湮灭,神无所依,人无所仰,水退后亦未能修复,族人心绪难安。至清宣统年间,由族人倡议又立新碑一通,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再遭黄河水患,祖碑冲倒,未曾修缮。迨至一九五七年春再修《宋氏族谱》时,经宋天启、宋芳柏、宋光礼等人倡议,为彦德公又立新碑一通,并将清代倒碑一同竖起,钢筋水泥加固,于一九九三年四月初四告竣。现二碑巍然屹立于先祖墓前,现存有宋代石臼,石碾,明清两朝石碑铭文等文物,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根据《宋氏族谱》《宋氏文史》记载,宋彦德在昭阳湖畔建立鹅庄后,宋氏家族也在此繁衍生息,彦德公教导子孙后代要弘扬祖先美德,谨遵《宋氏家训》奉章守法,待人友爱,家族团结,勤劳致富,因为彦德公特别喜欢白鹅,又以养鹅为乐安享晚年,于1140年南宋高宗七年,欣然辞世享年83岁,葬于鹅庄西南风水宝地,祖茔十八亩四分三厘,茔前立有墓碑详细记载宋公彦德生平事迹,村中建有宋氏宗祠,供奉彦德公神像牌位,堂号为拱微堂,占地三亩二分七厘,外跨出路东一条胡同,宽八步,长一百零四步。后世奉为始迁祖,每逢春秋祭拜先祖。后经全国包括华侨及台湾同胞的微山周围鹅庄支系宋氏族人,共同出资捐款捐物近300万元,于2012年根据宋氏宗祠故址原有基础与文献史料行了历史以来最为大型的一次重修,将其修复宋代原貌。及时保护了珍贵历史文化文物遗产。当地政府,文物,民俗协会,微子研究会等部门给予高度评价与支持。今天的宋氏宗祠又重新恢复了历史的风貌,供游人参观、游览、祭拜。而家乡的人民又仿佛找回了昔日的文明,继而让儒学文化思想得以传承。

宋氏宗祠重修记

邀良工,选庀材,于鹅庄原址,重修家祠,拓其形制,广庭崇墉,新其堂构,仿古建筑,重檐飞翘,斗拱重叠,庄严巍峨,正中神龛,金像焕然,章服有制,礼器咸备,灵气大显,族人追远报本之愿遂焉。凡吾族人,进庙均可表仁孝之心,春飨秋祀,承泽挹芳,励后人之效行,明德不忘先人恩泽,故付之贞珉,以延奕祀,垂不朽也。

拱微堂

1957-----1963年鲁南微山湖地区宋氏实现了大联谱,当时天启公所处根据地理位置,把宋氏族谱定名为《微山周围宋氏宗谱》即《商丘古宋氏族谱·微山周围支谱》。我们的宋氏始祖是微子,其墓在微山岛,环于湖中,湖因山名,县因湖名,微山岛,微山湖,微山县三微一体,又借众星拱极的天象,把微子墓寓为北极星,把微山周围的宋氏家族比作群星,就像众星环卫北斗一样,世世代代拱卫在始祖周围,崇拜他,尊敬他,维护他,传承她的仁爱品德,祥徵葛_,庆衍椒繁。因此把堂号定为拱微堂。

其含义注解:

众星拱北辰出处:《论语·为政》:“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拱:环绕,拱卫;北:指北极星。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后因以喻拱卫君王或四裔归附。按照当今国际通用的星座划分法,北斗七星属大熊座,七颗星都是大熊座中较亮的星,α,β,γ,δ,ε,ξ和η。我国古代科学家并不使用星座,而是把星空划分成三垣和二十八宿,北斗七星即二十八宿中的斗宿。七颗星和我们的距离并不相等,它们在天球上的投影才构成了这个斗勺的形状。它们的中文名字分别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和摇光。其中前面的四颗组成了斗勺,所以称它们为斗魁,而后面的三颗星像是斗勺的柄,所以又称斗柄。斗柄中间的开阳星即大熊座,实际上不是一颗单独的星,而是一个著名的六合星,视力好的人勉强可以看到开阳星有一颗6等的伴星,通过小望远镜能看出主星也是双星,分别叫做和,用分光方法发现她们又都是双星。

那是因为当今北极星正好处于地球自转轴北极一侧的延长线上,当地球自转的时候,是围绕其自转轴所在的直线旋转。北极星就变成了一个定点,北半球整个天空可以观察到的星星都是绕北极星运动的(由于地球的自转,虽然这些星星原本是固定的,但是在外面看来是绕北极星旋转的)。之所以总是提北斗星绕北极星旋转,是因为通过寻找北斗星,可以容易的找到北极星的位置。北斗星会旋转,它的指向会根据时间不同而变化,北斗星的斗柄指示方向北在东南西北时分别为春夏秋冬,北斗星一年围绕北极星旋转,北极星位置是恒定的。这是因为地球在自转,所以天上的星星包括太阳看上去都在转,周期为24小时(差几分,恒星日-地球自转周期),而只有地轴方向的星星看上去是不动的,北极星刚好在地轴方向上,所以不明白原因的人就会以为其他星星在绕着北极星转!事实上这些星星相距相当远,几万光年甚至几百万光年,他们相对来说基本是不动的,所以称为“恒”星!

●拱

gǒngㄍㄨㄥˇ

◎两手抱拳在胸前相合上举,以表敬意:~手。~揖。。《荷_丈人》:“子路~而立。”

◎两手合围多表示粗细:~抱。~木。~璧。。《肴之战》:“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矣。”《促织》:“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壁,不啻也。”

◎环绕:~卫。~护。~北(众星环卫北极星)。晋·傅玄《明君》众星拱北辰。拱,环绕;拱卫,北,指北极星,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后因以喻拱卫君王或四裔归附。

◎耸起,隆起,弯曲成弧形:~肩缩背。~顶。~门。~桥。

◎向上或向前推,顶动:~芽。虫子~土。我们要象北斗拱极一样,围在他的周围,

◎姓。

宋氏名人

宋氏宗亲们谨记祖宗的教诲,热爱祖国,团结友爱,学习先祖的文韬武略,例如:书画家宋克,宋濂,清朝进士及第宋步云,革命军人宋夫堂,科学家宋应星,名将宋庆,爱国将领宋哲元,革命家宋任穷,宋时轮,宋平等

宋氏英烈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期间为国捐躯的《微山周围宋氏烈士英名录》(烈士排名不分先后)

宋光元1913年出生,微山县欢城镇蒋慈庄村人,八路军战士,1946年10月30日为保护区工队组织,成员,被国民党还乡团与叛徒任传金杀害。

宋光居烈士1914年出生,微山县欢城镇蒋慈庄村人,系宋光元同胞兄弟,1945年滨海区抗日战争前线牺牲。

宋光义烈士1927年出生,微山县欢城镇宋闸村人,1945滕县官桥战斗牺牲

宋申会烈士1923年出生,微山县付村乡郭坊村人,1948年淮海战役牺牲。

宋启信烈士1948年10月济宁县蔡桁战斗牺牲。

宋宝雨烈士,宋慎常烈士1949年5月上海战役牺牲。

宋永连烈士1918年出生,微山县欢城镇菜园村人,1945年滕县战斗牺牲。

宋路荣烈士1908年出生,微山县欢城镇宋庄村人,1948年微山县袁堂战斗牺牲。

宋邦英烈士1933年出生,微山县欢城镇虎庄村人,1950年抗美援朝牺牲。

宋致元烈士1923年出生,微山县欢城镇陈楼村人,1946年泗州战役牺牲。

宋相贤烈士1943年,微山县高楼战斗牺牲。

宋邦奇烈士1926年出生,微山县欢城镇大宋村人,1947年凫山县交村战斗牺牲

宋升荣烈士1884年出生,滕州市洪绪镇苗庄村人,1946年枣庄牺牲。

宋申友烈士1919年出生,滕州市西岗镇程楼村人,1948年鱼台牺牲。

宋海荣烈士1927年出生,滕州市西岗镇杜庙村人,1945年泗水牺牲。

宋光号烈士1928年出生,滕州市西岗镇邓集村人,1948年徐州牺牲。

宋家分烈士1929年出生,滕州市西岗镇甘桥村人,1948年济南牺牲。

宋荣高烈士1913年出生,滕州市鲍沟镇宋庄村人,1981年追烈。

宋斯勤烈士1922年出生,滕州市鲍沟镇宋庄村人,1981年追烈。

宋金义烈士1925年出生,滕州市鲍沟镇宋庄村人,1981年追烈。

宋金美烈士1927年出生,滕州市鲍沟镇宋庄村人,1952年朝鲜牺牲。

宋秉伦烈士1930年出生,滕州市柴胡店镇高庄村人,1947年朝鲜牺牲。

宋茂祥烈士1920年出生,滕州市羊庄镇沈井村人,1947年临沂牺牲。

宋学义烈士1932年出生,滕州市鲍沟镇宋屯村人,1953年朝鲜牺牲。

宋纪长烈士1916年出生,滕州市木石镇亚庄村人,1948年安徽牺牲。

宋玉贵烈士1922年出生,滕州市木石镇西峭村人,1948年济宁牺牲。

宋慎常烈士1920年出生,微山县人,1949年5月上海战役牺牲。

无数革命烈士是你们在中国这方热土上,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篇篇悲壮激越的历史篇章。是你们的生命换来了中国繁荣的今天,是你们的鲜血染红了遍地的桃花,你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革命先烈们,你们为人民的利益而死,你们的死重于泰山,你们与青山同在,你们与大地永存。你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一块丰碑,革命烈士,祖国的英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承上启下

宋老鹅庄字辈

据《商丘古宋氏族谱微山周围支谱》记载,北宋末年鹅庄中间置一石碾,以破谷,碾米,轧粮,磨面以备炊事之用方便族人生活,石碾也成为了长,次居住的标志,至彦德公四世孙有泰字辈兄弟两人,长泰和公次泰平公,根据我国长幼有序的传统,泰和公居碾东,泰平公居碾西,故有碾东碾西之说。实则长幼次序井然有序,足见彦德公治家有方,南宋理宗淳佑元年(1241年)泰和公长孙辛公率先由宋老鹅庄迁往二龙岗,并迁其委公(泰和公)柩,葬于岗右,自此二龙岗成为鹅庄支系宋氏长支一脉的祖居地,次支泰平公及其后裔仍居住鹅庄及鹅庄周围,居聚于微山湖周围一百多个村庄,族众达数万人,固有无宋不成村之说,支虽分本为同根,派虽衍乃是同源。

长支字辈

彦德公当年带有族谱,居沛之昭阳鹅庄,其字辈自微子六十五世《彦》字起排列如下,新字辈从93世微山周围宋氏通用。

65彦-66庄-67康-68泰-69延-70续-71显-72方-73向-74德-75惠-76自-77可-78选-79国-80心-81景-82尔-83文-84承-85京-86曰-87邦-88斯-89申-90秉-91正-92方-93乐-94善-95钟-96祥-97瑞-98维-99勤-100保-101兴-102隆-103耀-104先-105常-106念-107典-108崇-109本-110尚-111连-112宗。

次支字辈

65彦-66庄-67康-68泰-69延-70续-71显-72方-73向-74德-75惠-76自-77可-78选-79国-80希-81春-82如-83子-84兰-85廷-86克-87兆-88荣-89光-90致-91永-92远-93乐-94善-95钟-96祥-97瑞-98维-99勤-100保-101兴-102隆-103耀-104先-105常-106念-107典-108崇-109本-110尚-111连-112宗。

世系考略

寻根溯源,找清个人的世系,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热切期盼。然,从轩辕黄帝到如今,五千年的中华历史,历经风云沧桑,兵荒马乱,水灾,时代变革,加之封建社会只有皇室大臣才有家谱玉碟。才有条件搞世系考略,而平名百姓连名字都没有,造成了很多中华公民觅源不清,一本清源又何从谈起。

众所周知,华夏儿女龙的传人,炎黄子孙,了了数语,十三亿中国人统揽在五千年前的炎黄二帝之下,炎黄二帝成了中国人的开源始祖。然而传承到每一个姓氏,乃至当今每个人中间无断代无失考,就万分之难矣。

谈吾宋氏,远祖黄帝,其曾孙帝喾生契(子姓)为(商丘)商之始祖黄帝。传三十世至微子启,封于宋为宋氏始祖,宋微子传二十六世至宋公偃失国。偃公后裔王室子孙,宋氏族人四处迁徙多无考证,造成了中缺,断代颇多。直到唐中兴时宋_,名相世家,中国宋氏才有了一部分明细的世系传承家谱。_公八子,其三子“尚”公乃我微山周围大联谱中丰县宋寨之先祖,传至“洋”字辈为三十六世,统世九十三世,这就是商丘宋孝祥,莆田宋国强,根据博查史料,重新考略的论点。

然而,微山周围四大支系联谱是和商丘古宋氏大联谱,按照古宋根据县志考略的世系,宋_为四十五世,推到大联谱的创始人宋惠友“惠”字辈应为八十九世,丰县宋寨_公直系的“继”八十九世,从而宋老鹅庄,四支的班辈图八十九世的分别是:“申”,“光”,“延”,“玉”。峭庄河支系的“名”东支系的“登”包括枣庄官地的“照”均为八十九世,这些八十九世均来自于商丘古宋氏系考略的,_公四十五世。_公的后裔一支在丰县,微山周围的几大支系同饮一方水,常来常往几百年就确定了称呼,_公世系上下贯串,各大支系的统世就迎刃而解了。

据宋名柱了解,八十九世在全国各地分支中是最旺盛的班辈,古宋谱委会当时,以古宋为核心,扩及全国部分省市和地区。联谱统世并非统一班字“正”字如果这项工程播及全国使宋姓的班字世系就能得到统一,免除人“一家人”见面不知世系和称谓。只有“当家子”相称的老传统。这是天下宋氏族人所期待的。

微山周围宋氏世系表,丰县宋寨“洋”字辈为八十世,而新考世系“洋”字辈为九十三世,中误十三世,究其原因就是宋失国后。春秋战乱宋义,宋昌和宋晃一脉的差距十一世,还有中间的部分误差。(看考略表为准),那么,原为八十九世者按新的考略可评到一百余世。当然这是早已明了的世系,动了称呼的族人不易接受的,但这是历史的论证,是人伦科学,每一个宋氏后裔就应该多看资料,细作探讨,挖掘研究,代代相传,多经考究结论会越来越明确。

3943河北清苑宋氏家谱四卷首一卷

   (民国)宋彬纂修

   民国十二年(1923)石印本 五册

   北图

3944上海崇明宋氏世谱不分卷

   (清)宋浦修

   清同治元年(1862)修 光绪二十三年(1907)木

   刻本 四十册

   河北大学

3945江苏丰县古丰宋氏族谱六卷

   (民国)宋圣经十一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刊本

   江苏丰县档

3946江苏晋陵沿溪宋氏家乘十九卷

   (清)宋传兴主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广平堂活字本

   历史所 美国

   注:明宋洪川始修。该族散居武进、金坛、常熟

   等地。

3947江苏镇江京江宋氏宗谱二卷

   (清)宋鸣昌等修

   清光绪六年(1880)木活字排印本 二册

   上海图 南京博 美国

3948江苏苏州长洲宋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宋廷玑纂修

   清道光四年(1824)刻本

   中山大学(存卷1-4、9、11、12)

3949江苏苏州长洲宋氏族谱□□卷

   清末刻本

   江苏苏州市图(存卷3、7、9)

3950浙江馀姚上林宋氏族谱二十四卷

   (清)宋元英续纂

   清光绪十九年(1893)统宗堂重镌本

   浙江慈溪县文管(残存七册)

3951浙江馀姚宋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宋麟瑞 宋墀等修

   民国七年(1918)善继堂活字本 二十六册

   北图 历史所(二部) 南开大学 河北

   大学 浙江图

3952浙江鄞县四明槎湖宋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民国)宋荣豪 宋贵芬等纂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3953浙江慈溪宋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宋錞重修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修 道光初年钞并补

   道光末年又补本

   辽宁图

   注:宋纶首修於宋庆元元年。首钞记事止道光

   六年,补写记事至道光二十六年。

3954浙江嘉兴嘉禾宋氏支谱不分卷

   (清)宋诗源 宗榛辑

   清光绪三年(1877)刻本

   浙江嘉兴市图 日本 美国

3955浙江绍兴山阴头宋氏世谱二十四卷

   (清)宋汝楫修

   清咸丰十一年(1861)木活字本

   北图 历史所 人民大学 辽宁图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3956浙江绍兴 会稽日铸宋氏宗谱六卷首一卷

   (清)宋楚玉等修

   清同治八年(1869)忠孝堂木活字刊本 六册

   美国

3957浙江绍兴会稽日铸宋氏宗谱七卷

   (清)宋天赞 宋尊山等重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铅印本

   浙江绍兴县档

3958浙江绍兴会稽宋氏宗谱四卷世系十卷

   (清)宋家璨纂修

   清宣统元年(1909)忠孝堂石印本 四册

   北图 浙江图

3959浙江上虞古虞宋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清)宋璇等纂修

   清咸丰二年(1852)赋梅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往:清康熙七年首修,此为四修。

3960浙江上虞古虞宋氏宗谱九卷首一卷

   清光绪十九年(1893)赋梅堂刊本 八册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注:是为五修本。

3961浙江上虞古虞宋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民国)宋光简纂修

   民国十三年(1924)赋梅堂活字本 八册

   历史所

   注:此为六修本。

3962浙江上虞古虞宋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民国)宋树化续修 宋崇德纂

   民国三十七年(1948)赋梅堂木活字本 十册

   浙江图

   注:此为七修本。

3963浙江金华上目宋氏宗谱□□卷

   民国十六年(1927)重修木刻本

   浙江金华市文管(存卷1-7,又一部存卷7)

3964浙江武义潜溪宋氏宗谱四卷

   (清)宋有喜 宋廷公等纂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重修木刻本

   浙江金华市文管(存卷1、3、4)

3965浙江武义潜溪宋氏宗谱四卷

   (清)陈明经 宋元定等纂修

   清光绪八年(1882)重修 光绪二十七年

   (1901)续修木刻本 四册

   浙江金华市文管

3966浙江武义潜溪宋氏宗谱□□卷

   木刻本

   浙江金华市文管(存二册)

3967浙江临海宋氏宗谱三卷

   清道光十年(1830)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

3968安徽徽州新安宋氏宗谱十八卷

   (明)方信纂修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刻本

   北图(存卷1-8、10-14、16、17;另一部存

   卷2、3、5-7)

3969安徽徽州新安宋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宋祚寰等修辑

   民国六年(1917)敬德堂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3970安徽歙县歙西金山宋村宋氏族谱十二卷

   (清)宋德泽纂修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秉德堂刻本

   北京大学 北京师大 河北大学

3971安徽歙县古歙上丰宋氏高德幺房祀谱不分卷

   朱墨本

   安徽徽州地区博(二册)

3872安徽桐城宋氏宗谱二十八卷末一卷

   (民国)宋昌载主修 宋昌模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世德堂刻本 三十册

   湖北图

3973福建长乐宋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宋细苟 宋廷华编

   民国二十二年(1933)刊本 一册

   台湾

3974江西铜鼓宋氏族谱□□卷

   民国三十五年(1946)纂修本

   江西铜鼓县地名办(存卷12)

3975江西万载司背宋氏族谱□□卷

   木活字本

   江西图(存卷2,又一部存卷2)

3976山东乐陵宋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宋哲元嘱察哈尔通志馆杨兆庚等续修

   民国间稿本 一册

   华东师大

   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辽宁图(缺一册) 辽宁大连市图 日本

   美国

   注:康熙二十三年宋廷简修谱。此为七修本。

3977山东蓬莱宋庆家宗谱□□卷

   山东蓬莱县南五乡泊子宋家村

<

宋这个姓的由来

姓氏源流 第一支源出子姓。商朝后期,商王武丁封其子子宋于宋,封地在今河北赵县北,伯爵侯国。周武王灭商,也灭了与商王同姓的宋国。周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