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的风土人情
湛江蓝色海滨旅游与海洋旅游资源、绿色生态与农业旅游资源、红土风情与历史文化资源,构成了湛江人比较朴实好客不怎么排外,不管你说什么话:国语、英语、粤语、桂林话、或学着他们讲几句当地的语言,只要听得懂都会回答。
我们到雷州汽车站找个人问路,结果有两个人抢着回答;坐公共汽车过海湾大桥时没几个人,于是老婆跑到副驾座位拍风景,司机并不介意反而把车开得更稳当了些;下了车我们要找轮渡码头,两三个小姑娘满脸灿烂的为我们指方向。
历史上,“岭南三越”唯“东越(粤)”广东与中原辐射过来的“中原文化”结合得最好,这个中原文化的核心就是“汉文化”,最早通过楚地连接。
秦一统江山后,得益于文化的早期融合,东越政局最稳,其次“中越”广西,再次“西越”越南。
迄今,“中越”广西为壮族自治,且壮族与汉族的许多生活习惯早已相通,作为中华民族中最大的少数民族的一支,壮族与汉族的关系也最融洽,这确实对其他少数民族尤其对其中的“大族”有榜样作用。
“西越”越南以京族为主,喜以京都自称,难与汉族通融却时常欲与之分庭抗礼,遂成化外番邦。
而“东越”广东早已融入“汉地”,成为中华大家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
自秦后,广东人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异邦或异族,每每以汉文化之骨干力量自勉,晚清时期最早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口号的就是广东人氏孙中山。
也正是因为有这段历史的渊源,在广东几乎感觉不到少数民族的气息。
尽管“粤语”彼此相通且波及区域甚广,同属粤语地区的广西与广东给人的印象却不甚相同。
广东的“粤语”有明显的“汉粤”风味,并有“汉字”一一对应,广西的“壮粤”没有“壮字”对应,只能借用汉字。
到了越南,“京粤”完全是另一幅景象:文字混乱,既有借用的汉字,又有越南人自创的“喃字”,甚至还有法国人搞出来的法文拼音,还夹杂着一些希腊文字。
文化的渗透影响着思维和举止,汉文化在东粤的影响,让我们感觉这里就像自己的家乡,各式习俗等似曾相识或相遇,除却了乡音的不同,没有什么不适。
所以,广东人对内地人并不排斥。
不过在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的排外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
由于靠近香港,能方便获得来自海外的大量信息,以及在较短的时间内广东人的收入大幅增加,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地位要高于内地,而内地人来粤打工是来此捡黄金,讨他们的便宜。
那时的广东似乎是中国大陆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粤语歌风靡全国,凡去卡拉ok的人,不学唱几句粤语歌就混不过去。
排外往往是先进文化对落后文化的一种鄙视,比如美国对移民的政策,英国对亚洲人的限制,日本对大陆的 ……。
那时广东的排外是一种由短暂的物质文明的提升激发出心理上的优越感,可能是广东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排外感觉。
有时你在街上迷了路,问一个老太太,她明明能听懂普通话却回应你广东话,并指着相反的方向。
现在,这种情况好多了。
深圳特区的建立,使中国各种地方语言被人为的汇集到了一起,并在很短的时期内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社区,粤语在此已不再占有明显的优势,为了不同社区之间的方便交流,普通话反成了通用语言,暨造就了中国特有的一种地域文化现象,或可称之为“特区文化”。
但湛江与深圳不同,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及特定的城市功能,湛江作为中国南部的军港,不可能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风口浪尖上,因此他们必然没有惊心动魄的 和体验,也不可能在短期内获得像深圳那样由于物质地位的提升而伴随的优越感,他们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地方的淳朴和自然。
如果说,深圳是因为相对的物质进步并文化融合而不必排外,则湛江就是因为相对的物质落后并文化封闭而不会排外。
就整个广东论,因中原文化影响的根深蒂固,他们的排外至多只针对内地那些物质不发达的地区和社会地位不高的人,就像上海人习惯把外地人看成“郷屋人”,而上海的前身就是郷屋人居住的小渔村、上海的“城里人”就是从前的“郷屋人”。
游人戏云:广东脱离中原政治( )有可能,而脱离中原文化(汉文化)无可能。
其实,外来文化的侵入对东粤人文并无太大伤害,包括当地的民俗乃至生活方式如饮食、服饰习惯等,相反外来文化的进入给予当地以更多物质文明和生活的便利,故东粤人无甚理由与外来文化做殊死搏斗以求生存。
籍借于此,温和、随意、休闲、懿德、包容、慵懒,为大多广东人的特色,亦为湛江人的特色,培养了他们比较好客和善意对人的天性。
一次,我们乘公共汽车去湖光岩,一路上坐车的村民不少,因为湖光岩比较偏,那条路要经过好几个村子。
不久,我似乎觉的后背有双眼睛在盯着我,便下意识地摸了 前挂着的相机,又摸了摸 后面的钱包。
过了几站,这双眼睛还没离开,我假装扭扭脖子疏通筋骨,用余光扫了一下车厢后排,感觉到不少眼睛在看着我却并无恶意。
不一会儿,我感到背后的衣服被轻轻捏了一下,本能的反应,我立即回过头欲问究竟。
这时,我看见一个小伙子手里捏着个小毛虫,憨笑着说:“它在你身上爬……”我明白了他的善意和纠结:他坐在我后面,一直看见一只小虫爬在我后背,想捏掉又怕我误会,如果拍拍我告诉有个小虫子在背后让我自己捏,又觉得小题大做。
就这么纠结着进行了“思想斗争”,好一会儿,他终于做出一个善意然而却十分大胆的举动——快速的替我把虫子捏走。
除了连声道谢,我还能说什么?
湛江有个西湖,在雷州市,湛江人对自己的西湖情有独钟,这个座落在雷州市的西湖是全国36个西湖中的一个。
雷州西湖和杭州西湖如同姊妹,有着自己非凡的经历,它们都曾为东坡等贤人游历而被后人浓笔重抹。
雷州西湖也有“苏堤”、“断桥”、“三潭印月”、“柳浪闻莺”、“花港观鱼”等杭州西湖的元素,只是多了几分遭贬谪的悲怆。
《修建雷州西湖记》:“西湖,古名罗湖。
宋绍兴四年(一零九七年),苏轼、苏辙遭贬至雷,泛游湖中,雷人遂改罗湖为西湖,以示敬贤。
其后,几番拓建,湖光亭影,名驰百粤……”十贤祠、浚元书院、寇公祠和苏公亭等历史遗迹的完好保存,侧面道出湛人对中原圣贤的敬仰。
近旁的雷州第一中学,常有学生三两结伴来西湖漫步,凭吊先贤事迹、沐浴文学气息。
雷州西湖没有“雷峰塔”却有个更高的“三元塔”,座落在三元塔公园内,八角形砖木结构,外九层内十七层,高574米,每层设有“穿堂风通道”,交叉叠落,任凭大风吹刮,巍然屹立不到,至今已有400年。
公园内的“石狗陈列馆”摆放着几百件各色形态的石狗,是湛江特有“石狗文化”的代表。
过去雷州人给自己的小孩起乳名“狗仔”、“狗宝”、“狗蛋”,都与石狗文化有关。
几千年来雷州石狗是雷州人的一种民间信仰,当地人将狗雕像作为守护神和吉祥物加以供奉,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保佑小孩平安长大。
雷州半岛优越的生态环境让雷州人生活得悠闲舒适,他们不愿意争斗更不愿意打仗,除非万不得已。
三元公园门口有个“雷州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没事干的退休职工就聚在这里的一颗大榕树下听“雷州腔”,那种依依呀呀的唱腔好像红线女,唱词可以现编现撰,多是家长里短的事或古代人物故事。
听唱戏不要钱,也可以随便拍照。
一些做三轮拉客生意的,把游客带到公园,顺便就躺在车里翘起脚听上一曲,路人也可随便找个位子坐下来听,几曲唱罢便各自散去。
海湾大桥下,一对夫妇在桥头公园的阴凉处席地而卧,相拥入睡,哪管往来的游人,好像在自家的床上。
几对新郎、新娘让婚庆公司摆弄着做各种POSE,飘舞的婚纱迎着海面的和风,仿佛在舒展青春年华。
洁白的大桥有蓝天的衬托、有大海的陪伴,还有椰树斜阳的相随。
桥拱下的一处沙滩,年轻的母亲带小孩玩沙,自己在旁看书,见我们拍照,笑着对小孩说:“叫爷爷奶奶好!”我吃了一惊:自己有这么老吗?后来便恍然大悟:称长辈是湛江人对客人的尊敬,也是当地的习俗。
叫叔叔、伯伯不如叫爷爷亲切。
湛江人不喜忽悠,不像东北人那样巧舌,见到谁都可以叫大哥。
这便是湛江和她的风土人情:悠闲,自得,还有那么一点的谦让和羞涩。
雷州石狗是雷州半岛城乡民间信仰的载体,雷州人用青石头雕刻狗的形象,不管它的造型千姿百态,老百性都习惯地称为石狗。雷州地处祖国大陆的最南端,古为南交、周号越裳、楚属扬州、秦名象郡、汉置徐闻、隋称古合、唐改雷州,皆属南荒要服,乃是古越族聚居之地。“凡诸蛮种不一”,都有自己部落民族的图腾。俚僚、僮人都是从事农耕兼之捕猎为生,故以保护农稼、有看护狩猎本领的兽物为图腾。因之,古时他们部族的名称字“狸、獠”都加“犬”旁。《雷祖志》记载:“州旧有 、峒獠……”此记述非是侮辱他们属于未开化的种类,而是他们图腾崇拜的标志。古代雷州百越族中的俚僚、僮人,都是黄帝的亲族,他们从黄河中下游南迁岭海之区,一部分移徙雷州,成为雷州先民。俚僚人大约在殷商之际就迁徙至雷,因雷州多雷电,是先民不可抵抗并惧怕的自然力量。他们崇拜雷神,依托雷神的庇佑,开荒拓展,繁衍生息。春秋时期楚灭越后,越人相继迁雷,与俚僚人杂居相处,成为雷州的古越族,俗曰南蛮。“南蛮什类,与华人错居,曰蜒、曰、曰俚、曰僚、曰,俱无君长,随山洞而居,古之所谓百越是也。”生活在雷州的百越族先民,他们在雷州特殊的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对原先的图腾崇拜经历着保留、演绎与融汇的潜移默化、互取精华的过程。俚僚人对雷神的崇拜与 人对狗图腾的信奉,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步被古越族文化所同化。因此,雷州石狗具有百物之形的特征,是多种图腾结合的背景下所产生的形象。雷州有古老的传说,雷神爱惜万物,怕太阳把万物晒枯,常派遣天狗去食太阳,有“日蚀”现象就说是“天狗食日”。各自图腾文化的融会贯通,对雷神的崇敬,对狗图腾的崇拜,成为俚僚、僮人的共同信仰,因而逐步形成并铸就了独具特色的石狗文化。
客家人人口最多,分布最广,请看《广东方言地图》粤东,粤北都是客家人的
从地图可见中间对半开始,珠东的整个广东右半部分粤东都是客家的,而且包括粤北
粤语的主要有广府族群和高凉族群,而广府是珠江开始的整个粤西,珠江到中西部是广府的,粤西是高凉族群的
潮汕人在潮汕半岛
客家话属于中古汉语次方言,客家族群是中古汉语族群之一
潮州话属于闽南语或兴化语次方言,闽语族群是白读层族群和中古汉语族群混合形成,闽语族群分沿山闽语族群和沿海闽语族群,潮州话文读是中古汉语,口语是文白并用
晚期中古汉语族群生出了广府族群
湛江的风土人情
本文2023-10-11 18:57:2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29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