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姓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袁盎(约前200年-前150年),《汉书》称爰盎,字丝,汉初楚国人,西汉大臣,个性刚直,有才干,以胆识与见解为汉文帝所赏识。袁盎有较浓厚的儒家思想,强调等级名分、按"礼"行事,不能有僭越行为。为人敢言直谏,后因此触犯汉文帝,被调任陇西都尉,后迁徙做吴相。汉景帝即位,吴楚七国叛乱,袁盎奏请斩晁错以平众怒,官拜太常,出使吴国。叛乱平定后,封为楚相。后因反对立梁王刘武为储君,遭到梁王忌恨,为刺客所杀。
袁山松(~401年),本名袁崧,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东晋时期名士、史学家、音乐家,尚书郎袁乔孙,琅琊太守袁方平之子。少有才名,博学有文章,著有《后汉书》百篇,袭封长合侯。出任左将军、吴郡太守、湘西伯,筑沪渎垒(今上海市闵行区),保障官民安全,配合刘牢之征讨孙恩之乱。晋安帝隆安五年,兵败战死。明朝《松江府志》 、清《上海县志》有记载。
袁绍(年-202年6月28日) ,字本初,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商水)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袁绍出身汉末名门"汝南袁氏",自高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
袁术(-199年),字公路,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省商水县)人。东汉末年军阀,司空袁逢嫡次子,冀州牧袁绍异母弟。举孝廉出身,累迁河南尹、虎贲中郎将。董卓掌权后,袁术加号后将军,逃往南阳郡。初平元年(190年),与袁绍、曹操等关东诸侯讨伐董卓。董卓死后,袁术对抗于袁绍和曹操的进攻,兵败逃亡于九江,割据扬州地区。建安二年(197年),称帝于寿春,建号仲氏 。骄奢*逸,横征暴敛,导致江淮地区民多饥死、部众离心。受到吕布和曹操攻击,元气大伤。建安四年(199年),呕血而死。
袁枢:南宋史学家。著有《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记239事,各自独立成篇,为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著作。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贯广东东莞石碣,通籍广西梧州(籍贯争议 )。明朝末年蓟辽督师。袁崇焕生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卒于崇祯三年(1630年),享年46岁。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实则家无余财。袁崇焕虽为抗清名将,但也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有《袁督师遗集》存世,今人辑有《袁崇焕集》。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祖籍浙江慈溪。 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袁枚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年),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共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声望,但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年),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1798年),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
袁姓,中华姓氏之一,属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最早出自妫姓,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袁世凯的袁,或者袁隆平的袁,又是和懂点历史的人也会说袁本初的袁,袁寒云的袁,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始祖是袁涛涂。袁姓发源于河南太康,西汉初年,孙袁爰,举家迁回阳夏定居,并成为当地望族。东汉有袁姓播迁河南汝南。魏晋南北朝时期,袁姓迁往河东太原、京兆、华阴、河北东光、襄阳、彭城。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许多居于中原的袁姓士族渡江南下,历东晋、宋、齐、梁、陈,多因仕宦而散居江南各地。唐宋时期,袁姓仍为中原大姓,这一时期,还有部分袁姓徙居浙江杭州、宁波、奉化、鄞县及四川成都、江西南昌、福建福安等地。
宋末,袁姓又徙居于今湖北丹阳,安徽庐江,江苏无锡、扬州、南京等地。宋元以后,袁姓子孙辗转徙居到全国各地。
袁姓起源有
一、出自妫姓,为帝舜之后,其始祖是袁涛涂。
二、赐姓改姓
据《明史》等载,明崇祯年间,山东东明人袁葵任洪洞县令时,在灾荒之年收养了数百个老百姓忍痛遗弃的幼儿。灾荒过后,他又让百姓各自把孩子领回去。袁县令离任时,这些百姓纷纷抱着曾被袁县令养育的亲骨肉,恳切要求这些孩子随袁葵姓,请他一一赐予他们名字,袁葵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这些外姓的加入,扩大了袁姓队伍。
三、少数民族袁姓
随着历史发展,原是汉族姓氏的袁姓在少数民族中也有分布。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满族、蒙古族、瑶族、回族、彝族、白族、朝鲜族、藏族等均有袁姓。今广西隆安县丁当乡及云南省富宁县的瑶族袁姓,在当地属大族。据河南省《鲁山县志》和《周口市志》载,回民在鲁山县定居为元末明初,此后人口不断发展,今已遍及鲁阳、下汤、熊背、董周、张店等19个乡(镇),袁姓在此地属大户;周口市回民中袁姓已历数代。
袁姓最早发源于今河南淮阳一带,世居阳夏,至西汉时,其子孙世代为官,地位显赫,成为当地一大望族,阳夏是袁氏的祖居地,该地晋代属陈留,所以袁氏以陈留郡最望。此后,迁徙各地的袁氏多为陈留分支,他们都以‘陈留”为其堂号,至东汉,迁居汝南的袁氏发展形成了当地的一大望族。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汝南袁氏后裔,因仕途、避难等原因形成众多支系,在北方的广大地区及江南的许多地方,经过不断的繁衍、发展,成为当时望族,形成了彭城、京兆、东光、太原、华阴、襄阳、濮阳、宜春等郡望。袁姓南迁始于唐代以前,至宋时,已成为南方的一大望族,其中以浙江、江苏、江西分布最多,袁氏入闽始于宋代以前,宋代以后便自福建迁入广东等地,明、清之际袁姓已遍布我国广大地区,在广西、云南等省境的瑶族中,袁为大姓。
袁姓传世家谱
现今传世的袁姓家谱大多是清朝和中华民国时纂修的。浙江富阳《东安袁氏宗谱》由袁若启等纂修,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刊本;湖南宁乡《沩宁袁氏重修支谱》由袁必魁修,袁必绅纂,嘉庆十五年(1810年)活字本;袁锡龄纂修的《芝阳袁氏族谱》是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刻本;湖南湘乡《袁氏续修族谱》由袁忠信、袁邵周修,袁文;城、袁鸿量纂,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宗臣堂刻本;湖南宁乡《沩宁袁氏亘修支谱》由袁妙生纂,同治九年(1870年)活字本;浙江上虞《小越袁氏宗谱》由袁耘纂修,光绪元年(1875年)刻本;四川合江《袁氏族谱》为袁右督修,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刻本;《丹徒袁氏支谱》由袁敏榕修,民国 10年(1921年)刻本。民国枭雄袁世凯家族宗谱以“汝南家声旧,舜裔世泽长”自诩,其家谱经历了两次修撰:一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袁道涣撰;一为民国37年 (1948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袁氏族人为聚族睦亲,又新修了一些家谱。
袁姓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本文2023-10-11 16:49:2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29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