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姓在古代历史上也……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1收藏

为什么大姓在古代历史上也……,第1张

一个姓氏的成长和繁衍经历了很多的巧合,并不是只有因为王朝建立而一举成就大姓的

姒姓和子姓建立了夏商二朝,却很少建立同姓封国,周人一来,两姓人口自然大量减少

姬姓古远,王族分封到了各地,可那些姬姓封国有几个活到了战国时期,战国七雄只有一个弱小的燕国是姬姓国家,而其他的姬姓国家譬如鲁国,晋国乃至江汉诸姬都被灭亡了,这些国家的贵族纷纷改姓故国之名,以表示不忘国破之耻,姬姓的数量便迅速减少

同样的还有赢姓,古代国家的王姓不会代代相传,一个王族,和现任国王如果关系很远,自然会发生改姓的事情秦朝没有分封藩国,各地的嬴氏自然少,及至胡亥杀尽诸公子,嬴姓一脉还有多少项羽再杀嬴姓,这一支古老姓氏当然成为了少数姓氏

楼主所说的一些姓氏,很多时候就因为他们是国姓,受到了极大迫害改姓有之,被戮有之,赵在蒙古统治时期是首要屠杀对象尽管人口基数很大,繁衍却得到了遏止,同样还有朱氏刘氏他们建立了统一的长期王朝,得到了人口基数优势,才没有像其他一些姓氏一样成为少数姓氏,也算幸运

而不幸运的就如同司马氏,还有一些偏安一隅的小国姓氏,如孙,石,柴,郭,钱等等等等,他们的王朝时间都不长,没有人口基数,即使没有成为少数姓氏,也算不得大族,只是中等姓氏

中国目前的三大姓李王张,除了李姓建立过唐王朝外其余两姓氏都没建立起王朝(或许王莽算一个),他们依然成为大族,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建立起王朝,所以在王室更迭中得到了侥幸,不会受到太大的压迫,而王和张在历代中,由于种种巧合以及幸运,他们得到了高层的地位,多次成为显贵之族很多人纷纷依附,有了冒姓,这种行为不会像冒皇族姓氏那么危险,所以他们成为了大族而李氏由于在少数民族中威望很高,王朝覆灭以后没有遭到刻意的大屠杀,加上李氏王族又有赐姓的爱好,导致李家的人口自唐朝起一直居高不下,即使遭到蒙古人的刻意屠杀,也由于人口基数原因伤害不大同样的还有刘姓,刘姓运气很好,尽管在王朝覆灭时受到了大打击,却有人因为其时代长远而千方百计为其复辟,纷纷冒姓,少数民族为了便于统治而改姓刘的也非常之多,导致刘姓皇族大量减少,而冒姓者居高不下现在的刘姓中,到有一半是故胡人的子孙

最后说说您所说的陈姓,鄙人姓陈,家谱所云到是陈寔之后,正经的颍川家族后裔如果说人口激增是幸运的话,陈氏该是一个极其幸运的家族,这个家族原本人口不多,过去多分布在河南山东一带及至五胡乱华,各家纷纷南迁,陈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姓南北朝时代陈姓运气好,出了部分重要武将才得以繁荣起来,加上陈霸先的偏安王朝建立,为陈氏后来的发展打好了基础陈朝灭亡得益于它被一个温和的皇帝所征服,加上一个美人的作用历隋二代王族没有受到迫害唐朝就更没有受到迫害的理由了,陈姓鲜有大将之才出现,多是文人墨客,在政治斗争中不会有功高震主的危险,所以没有大受打击,人口缓慢发展一些大官的出现到也为陈家的繁荣做出极大贡献(冒姓出现了)唐代是陈姓发展的重要时刻,一位名将--开漳圣王的出现,让很大一部分的陈姓开始南移到了江南和福建一代,避开了唐末乱战的伤害,北方大族则因为胡人再次南下了纷纷一蹶不振陈姓开始成为了大族而义门陈家的大量繁衍和其道德高尚得到唐宋两代的褒奖刺激了陈姓另一个人口激增蒙古人南下后,展开五姓屠杀(李王张刘赵是蒙古人重点屠杀的对象,这样恰恰让位居当时第六大姓的陈姓得到了幸存,导致了陈姓的人口比例增加),陈家又得到了“中庸”的幸运,从此在中国大姓中位居第五直到今天。

陈朝。

建立陈朝:

梁太平二年(557年)梁敬帝萧方智禅位,陈霸先代梁称帝建立陈朝,史称南陈。陈朝疆域从江南到岭南数省。王琳也立永嘉王萧庄,称帝于荆州。陈永定三年(559年)六月十二日,生病。六月二十一日病逝。

因唯一在世亲子陈昌被北周扣留,遗诏追兄子临川王陈蒨入纂。八月甲午,群臣上谥号曰武皇帝,庙号高祖。丙申,葬万安陵(在今南京市江宁区)。隋灭陈后,王僧辩之子王颁是隋军大将,为报父仇,掘陈霸先之墓,挖出骨骸,焚化成灰水喝进肚里。

陈朝高祖武帝陈霸先(503年-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郡长城县(今浙江长兴)人,南北朝时代陈朝开国皇帝。557年接受梁敬帝的禅位建立陈朝,557年-559年在位。死后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陈书》对陈霸先青少年时有这样的评价:倜傥大度,志度弘远,不理家产,“明达果断,为当时所推服,”又称陈霸先“及长,涉猎史籍,好读兵书,明纬候、孤虚、遁甲之术,多武艺。”

陈霸先生逢乱世,尽管身经百战,收拾的却是百废待兴的江山,在位三年,任贤使能,政治清明,江南局势渐趋稳定。 

陈霸先在抵御落后势力摧残,维护社会稳定,恢复南方经济,保护华夏传统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历史的贡献,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就陈霸先治国、治军、从政、为人的自身品格来讲,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陈霸先不仅是一代开国皇帝,他还具有彪炳千古的贤明人格。

参考资料:

-陈霸先

陈氏的远祖可以追溯到舜。 商朝未年,舜的第33代孙遏父(又称阏父)投附了周国,担任陶正一职,他制陶的技艺极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欢心。周武王灭商建周后,追封先贤遗民时,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於陈(今河南开封以东,安徽亳县以北),国号陈,荣为侯爵,奉守着帝舜的宗祀,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所以又被称为胡公满。他的子孙有的以国为氏,就是陈氏。 公元前672年妫满的第12代孙陈完因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后来他的10世孙田和建立了田氏齐国。战国末年,齐被秦灭。齐王的长子升次子桓先后改姓王氏,三子田轸逃至颖川(今河南禹州、许昌一带),恢复陈姓。从此陈氏一门在中原瓜瓞连绵,生生不息,发展成为名门望族。 陈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据记载,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於496年将代北鲜卑族三字姓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 唐初期、中期,中原陈氏有过两次影响深远的南迁福建之举。669年,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陈政(胡公满的68世孙)任南行军总管,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少数民族动乱。667年四月,陈政卒,由其20岁的儿子陈元光代父领兵,经过九年战争,局势平定后,於686年报请朝廷批准,设置了漳州郡。陈元光致力於发展漳州一带的农工商各业,使当地得到了繁荣发展。 他被后人尊为开漳圣王,子孙后代被称作开漳圣王派,成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台湾现有陈圣王庙53所,这从一个方面表明了台湾同胞对陈元光的崇敬之情。 再就是颍川陈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唐中宗时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此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尊陈邕为南院始祖。 陈氏入粤,始於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迁,陈后裔陈魁率族人93口移居福建宁化、上杭,至其曾孙二郎、三郎再迁至广东梅州,后散居大埔、兴宁、长乐、龙川等县。陈氏入台,始於明未。福建同安人陈永华,於明末随郑成功入台湾,官至东宁总制使,在台湾建立屯田制度,设立学校,被尊为陈氏入台始祖。自清初至新中国建立的300多年间,陈氏迁台人数很多,其中仅武荣诗山霞宅陈氏一支就2000余口,成为台湾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与林姓共陈林半天下之美誉。 陈氏迁入越南的历史比较久远,有的成为安南(今越南)王朝的重臣。其中,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即陈日),於1228年创建越南陈朝,历时175年,促进了陈姓人口的发展。至今,陈姓仍被列为越南十大姓之首。陈氏移居日本始於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派去的水手。明清以后,闽粤等沿海地区的陈氏,有许多人出海到今新马泰一带谋生。另有一些人不断迁至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美、英、法、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对当地的繁荣与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陈霸先(503—559) 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今浙江省长兴县)下若里人。他自称是汉代名士陈寔的后代,祖上世居颍川,晋永嘉之乱时南迁吴兴。父亲陈文赞不曾为官。史书上说他“其本甚微“。早年曾任乡里小吏,参加镇压交州起义。公元549年,起兵助湘东王萧绎平定侯景之乱。公元554年,西魏攻陷江陵,梁元帝萧绎被杀,他与王僧辩在建康立萧方智为太宰。次年,因反对王僧辩迎立萧渊明为帝,袭杀王僧辩,立萧方智为帝,任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掌握朝政大权。公元557年10月,封陈王,废梁敬帝萧方智为江阴王,受禅称帝,国号“陈”,定都建康,是为陈武帝。年号永定,公元557—559年在位,共2年。他是我国南北朝时期陈的建立者。

陈霸先少有大志,长于谋略,意气雄杰,不事生产。长大以后,涉猎史籍,好读兵书,多武艺徐嗣徽简介,处事明达果断。初仕乡间为里司,后至京城建康任油库吏。转新喻侯萧映属官,办事勤敏徐嗣徽简介,映为吴兴太守、广州刺史,对他甚为器重。因镇压交州起义有功,受到梁武帝萧衍赏识,授直阁将军,封新安县子,升任江西督护、高要太守,督七郡诸军事。

公元549年,陈霸先在始兴(今广东省韶关西南)起兵讨伐侯景,受湘东王萧绎节制,由交州刺史转任江州刺史,南野县伯改封长城县侯,进军建康。当时王僧辩所率西军缺粮,陈霸先预储军粮五十万石,分三十万石资助西军。亲率甲士三万人,强弩五千张,舟舰二千乘,从豫章出发,于公元551年,与王僧辩会师白茅湾,进军芜湖,攻下姑熟,进围建康,在攻灭侯景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侯景败亡后,任征北大将军、南徐州刺史,镇守京口,不久进位司空。

公元554年,西魏攻陷江陵,梁元帝萧绎败亡,陈霸先与王僧辩共迎萧绎之子晋安王萧方智至建康为太宰承制。次年,北齐送贞阳侯萧渊明回梁继位,王僧辩迎立萧渊明为帝,以晋安王萧方智为皇太子。陈霸先极力反对,王僧辩不从。于是暗中准备,发兵进讨,擒杀王僧辩,废贞阳侯萧渊明,奉晋安王萧方智即位。王僧辩的弟弟和外甥王僧智、徐嗣徽起兵反对,皆被俘斩。北齐派仪同三司萧轨等率兵十万渡江攻至建康,结果大败,萧轨等被俘处死。公元557年10月,陈霸先受封为陈王,见夺取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废梁敬帝萧方智而自立为帝,建立了陈朝。追尊父亲陈文赞为景皇帝,母亲董太夫人为安皇后,立夫人章要儿为皇后。

陈霸先称帝前后,萧梁残余势力和地方豪强不断起而反抗。广州刺史萧勃起兵北上,陈霸先派周文育、侯安都等平定广州,消灭了萧勃的势力。湘州刺史王琳,据州抗陈,派兵袭据江州,求助于北齐,在郢州立梁元帝世子萧方等之子萧庄为帝,准备东下攻陈。陈武帝用侯瑱为帅,统率周文育、侯安都等西拒王琳。此外,熊昙朗、周迪、留异、陈宝应等豪强势力据地称雄,强横难制,只到陈文帝继位以后才得以平定。

陈霸先在位期间,为政较为宽简,崇尚节俭,不事奢华。他与梁武帝萧衍一样,笃信佛教,于永定二年(558)两次驾幸大庄严寺舍身,由群臣迎回。

公元559年6月,陈霸先病死于建康璇玑殿,终年57岁。葬万安陵(今江苏江宁县境内)。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史称陈武帝。

陈霸先死后,因其子陈昌在江陵失陷后被西魏所俘,故由其兄始兴昭烈王陈道谭的长子临川王陈蒨继位,是为陈文帝。

公元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公元589年为隋所灭。一共维持了32年。

应该和汉朝的政治制度有关。

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大肆分封同姓诸侯国,结果导致地方势力坐大,原本是想让同姓的兄弟来维护政权的,结果他们却威胁到了中央的统治。如汉景帝时期的七王之乱。所以重用母系亲族,目的应该是为了牵制同姓诸侯的势力。

为什么大姓在古代历史上也……

一个姓氏的成长和繁衍经历了很多的巧合,并不是只有因为王朝建立而一举成就大姓的姒姓和子姓建立了夏商二朝,却很少建立同姓封国,周人一来,两...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