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朱允文到底是怎么死的,有什么证据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1收藏

明朝的朱允文到底是怎么死的,有什么证据,第1张

在中国历史上,明代初年的“靖难之变”中,建文帝朱允文的下落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在被自己的叔父、后来的永乐帝朱隶夺取了皇位之后,建文帝去了哪里于是自 焚而死还是削发为僧;甚或流落海外,各种说法众说纷线,历史学家们各抒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从而使这一悬案成为中国历史的“四大谜案”之一。 据金陵晚报报道,日前,84岁的南京有线电厂退休工程师让庆光老先生带着一本自家保藏多年的《让氏家谱》找到记者,翻开家谱,让先生告诉记者,建文帝当年并没有自 焚死,而是逃出南京,改名让銮,在湖南湖北一带定居。世代繁衍生息,让庆光先生本人就是明建文帝的十五世孙。 建文帝逃出南京改姓“让” 让庆光先生指着家谱为记者讲述了建文帝朱允文开创“让”姓的历史源流。让庆光说,让氏先祖朱允文是明朝的第二代皇帝,其父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早年立为太子,不幸中年早逝。朱元璋按封建礼法传统,立朱允文为皇太孙。1399年,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文即位,史称:“建文帝”,但在位仅仅四年,建文帝的四叔燕王朱棣就发动“靖难之变”用武力推翻了朱允文。 朱允文被朱棣赶下台后,并没有像许多史家所说,在宫中自 焚身死。而是从地道逃亡出宫,离开南京,隐居于民间改名为“让銮”,假扮僧道,云游于滇、黔、蜀、粤、桂、湘、鄂各省,在游历名山大川期间,让銮还题写过许多诗词和符号,向世人暗喻自己就是建文皇帝。晚年,让銮隐居于武昌,死后就葬在武昌洪山。以上的事情,在《让氏家谱》中有明确记载。 至于为什么建文帝出宫隐居民间后,改姓为“让”,更名为“銮”,让庆光解释说,建文帝认为自己是逊位退国让出江山的,所以改名“让銮”,是让出了皇位的意思。 建文墓地隐匿山林 为了让记者相信自己确是建文帝后人,让庆光还举出了一些例证。让庆光说,他出生在武昌,而先祖建文皇帝朱允文就葬在洪山宝通寺的宝塔旁。让庆光还记得,小时候宝通寺的和尚都知道建文皇帝的墓地具体方位,和尚们还曾经指引让庆光的祖辈前去祭扫。不过,经过这么多年的动荡,这座隐匿在民间的帝王陵寝已经找寻不到了。 1945年,让氏后代让廉修根据历代先祖口授心传的描述和家藏中元烧包单(上有历代祖先名讳),修成《让氏家谱》一书,得到了著名学者张其昀、昌彼得的认同,张其昀为家谱题写书名,昌彼得则作《<让氏家谱>叙录》,肯定让氏为建文帝后人。而让庆光的舅舅、台湾的陈万鼐教授曾作有《明惠帝出亡考证》,1950年由台北百成书店出版,该书持让氏为建文后裔说,只是可惜没有引起明史学界充分关注。 另据记者了解,贵州黄果树大瀑布附近的神秘石刻碑文“红崖天书”的破译也为证实建文帝未自 焚死提供了佐证。上海工程师林国恩考证出“红崖天书”其实是退位后,建文帝颁下的一道讨伐燕王朱棣的檄诏,说明建文帝逃出南京后,流落西南一带,并有可能繁衍后代。 尘封7600年的秘密 对于自己家族的这段历史,让庆光老先生从小就听父亲讲过,但一直深埋在心里,当作一个秘密。让庆光说:“我们的先祖被夺去了皇位后,朱棣还多方寻找,想斩草除根,明朝的时候,祖先们自然是不敢暴露身份。而到了清代,更不能讲自己是明朝皇族后裔。这600年来,让氏只好一直隐瞒先祖身份,家族的历史也只能口耳相传,这本《让氏家谱》也是到上世纪40年代才敢公开编纂的。” 到今年,“靖难之变”已经过去了602年,让庆光说,是到了该建文帝的后人站出来解开这个千古之谜的时候了。据让庆光介绍,目前全国有两支让氏,一在湖北湖南一带,一在山东巨野,山东的让氏是不是建文帝后裔目前还不得而知。让氏人数虽然不多,却多为高级知识分子,很多定居在海外。 社科院专家力证《让氏家谱》 在这两天举行的第十届明史学术讨论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商传研究员向大会递交的论文就是名为《<让氏家谱>与建文帝出亡考》的论文。 论文中,商传研究员介绍了《让氏家谱》这一有助于解开建文帝下落谜团的重要资料,商传研究员充分肯定了《让氏家谱》的价值,他对记者说:“《让氏家谱》在明史学界还几乎没人知道,因此,我的论文公布后,肯定会引起不小的轰动!” 不过,商传也指出,要彻底弄清建文帝下落,还要进一步做考证工作,“让氏家谱”虽明确说自己是建文后人,但目前还没有发现当年的实物证据证明这一点。《让氏家谱》中说:“公(指建文帝)生前书法甚佳,武昌候补衙范衷愚家有祖遗一联,是其墨宝。殁后葬于武昌洪山之阳,生殁不详,惟知其享寿一百岁整。”由此可知,让氏先祖建文帝有一副对联传世,并有墓地在武昌,如果能够找到这副对联或者墓葬,将有助于彻底解开这个谜团。

燕王靖难,破南京城,朱允文下令纵火焚毁皇宫,朱棣杀入宫中,搜寻了三天,始终没有找到朱允炆。追问内侍,他们也不知朱允炆是死是活,只知他下令纵火后就不见了踪影。马皇后和大多数妃子、内侍都被烧死,内侍们怕朱棣不信,找了一具残骸说成是建文帝的尸骨。朱棣命人从灰烬拨出残骸,已是满身焦烂,四肢不全,分不清男女,只得下令以天子礼殓葬。 关于建文帝的生死,有一种说法是;建文帝下令纵火后,自己与少数随从从地道中逃出,乘船潜往云南,削去头发,改换僧装,自号应文,浪迹天涯。朱棣闻讯后,一直怀疑建文帝仍活在世上,可能存亡海外,将成后患,便命太监郑和率庞大的船队下西洋寻找,同时借以宣扬国威,交通各国,结果仍然未找到他的踪迹 在中国历史上,明代初年的“靖难之变”中,建文帝朱允文的下落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在被自己的叔父、后来的永乐帝朱隶夺取了皇位之后,建文帝去了哪里于是自 焚而死还是削发为僧;甚或流落海外,各种说法众说纷线,历史学家们各抒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从而使这一悬案成为中国历史的“四大谜案”之一。 据金陵晚报报道,日前,84岁的南京有线电厂退休工程师让庆光老先生带着一本自家保藏多年的《让氏家谱》找到记者,翻开家谱,让先生告诉记者,建文帝当年并没有自 焚死,而是逃出南京,改名让銮,在湖南湖北一带定居。世代繁衍生息,让庆光先生本人就是明建文帝的十五世孙。 建文帝逃出南京改姓“让” 让庆光先生指着家谱为记者讲述了建文帝朱允文开创“让”姓的历史源流。让庆光说,让氏先祖朱允文是明朝的第二代皇帝,其父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早年立为太子,不幸中年早逝。朱元璋按封建礼法传统,立朱允文为皇太孙。1399年,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文即位,史称:“建文帝”,但在位仅仅四年,建文帝的四叔燕王朱棣就发动“靖难之变”用武力推翻了朱允文。 朱允文被朱棣赶下台后,并没有像许多史家所说,在宫中自 焚身死。而是从地道逃亡出宫,离开南京,隐居于民间改名为“让銮”,假扮僧道,云游于滇、黔、蜀、粤、桂、湘、鄂各省,在游历名山大川期间,让銮还题写过许多诗词和符号,向世人暗喻自己就是建文皇帝。晚年,让銮隐居于武昌,死后就葬在武昌洪山。以上的事情,在《让氏家谱》中有明确记载。 至于为什么建文帝出宫隐居民间后,改姓为“让”,更名为“銮”,让庆光解释说,建文帝认为自己是逊位退国让出江山的,所以改名“让銮”,是让出了皇位的意思。 建文墓地隐匿山林 为了让记者相信自己确是建文帝后人,让庆光还举出了一些例证。让庆光说,他出生在武昌,而先祖建文皇帝朱允文就葬在洪山宝通寺的宝塔旁。让庆光还记得,小时候宝通寺的和尚都知道建文皇帝的墓地具体方位,和尚们还曾经指引让庆光的祖辈前去祭扫。不过,经过这么多年的动荡,这座隐匿在民间的帝王陵寝已经找寻不到了。 1945年,让氏后代让廉修根据历代先祖口授心传的描述和家藏中元烧包单(上有历代祖先名讳),修成《让氏家谱》一书,得到了著名学者张其昀、昌彼得的认同,张其昀为家谱题写书名,昌彼得则作《<让氏家谱>叙录》,肯定让氏为建文帝后人。而让庆光的舅舅、台湾的陈万鼐教授曾作有《明惠帝出亡考证》,1950年由台北百成书店出版,该书持让氏为建文后裔说,只是可惜没有引起明史学界充分关注。 另据记者了解,贵州黄果树大瀑布附近的神秘石刻碑文“红崖天书”的破译也为证实建文帝未自 焚死提供了佐证。上海工程师林国恩考证出“红崖天书”其实是退位后,建文帝颁下的一道讨伐燕王朱棣的檄诏,说明建文帝逃出南京后,流落西南一带,并有可能繁衍后代。 尘封7600年的秘密 对于自己家族的这段历史,让庆光老先生从小就听父亲讲过,但一直深埋在心里,当作一个秘密。让庆光说:“我们的先祖被夺去了皇位后,朱棣还多方寻找,想斩草除根,明朝的时候,祖先们自然是不敢暴露身份。而到了清代,更不能讲自己是明朝皇族后裔。这600年来,让氏只好一直隐瞒先祖身份,家族的历史也只能口耳相传,这本《让氏家谱》也是到上世纪40年代才敢公开编纂的。” 到今年,“靖难之变”已经过去了602年,让庆光说,是到了该建文帝的后人站出来解开这个千古之谜的时候了。据让庆光介绍,目前全国有两支让氏,一在湖北湖南一带,一在山东巨野,山东的让氏是不是建文帝后裔目前还不得而知。让氏人数虽然不多,却多为高级知识分子,很多定居在海外。 社科院专家力证《让氏家谱》 在这两天举行的第十届明史学术讨论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商传研究员向大会递交的论文就是名为《<让氏家谱>与建文帝出亡考》的论文。 论文中,商传研究员介绍了《让氏家谱》这一有助于解开建文帝下落谜团的重要资料,商传研究员充分肯定了《让氏家谱》的价值,他对记者说:“《让氏家谱》在明史学界还几乎没人知道,因此,我的论文公布后,肯定会引起不小的轰动!” 不过,商传也指出,要彻底弄清建文帝下落,还要进一步做考证工作,“让氏家谱”虽明确说自己是建文后人,但目前还没有发现当年的实物证据证明这一点。《让氏家谱》中说:“公(指建文帝)生前书法甚佳,武昌候补衙范衷愚家有祖遗一联,是其墨宝。殁后葬于武昌洪山之阳,生殁不详,惟知其享寿一百岁整。”由此可知,让氏先祖建文帝有一副对联传世,并有墓地在武昌,如果能够找到这副对联或者墓葬,将有助于彻底解开这个谜团。 最近,又有一位学者指出,建文帝出逃之后曾藏匿于贵州的山谷之间,并在这里写了一份讨伐朱棣的檄文,让随从刻于山崖之上,号召臣民支持他推翻朱棣,重登帝位。这份檄文就是几百年来,元人破解、具有浓厚神秘色彩的"红崖天书"。"红崖天书"写在贵州省安顺地区晒甲山的一面山崖上,字形似文似图,若篆若隶,因字条红色,又无人能破译,故被称为"红崖天书"。 这一惊人的观点是对中国古文字深有研究的学者林国恩提出来的。他经过九年的精心研究,认为"红崖天书",实际上是建文帝的随从以金文的变体加上篆体、隶体、象形文字、草书及图画的形义综合而成的一种"杂体"写成的。其内容可译为:燕反之心,迫联逊国。叛逆残忍,金川门破。残酷杀害,致尸横、死亡、白骨累累,罄竹难书。使大明日月元光,变成囚杀地狱。须降伏燕魔做阶下囚。丙午(年)甲天下之凤凰一一允炊(御制)。林国恩的这一观点已得到有关专家的认可。

那只是野史记载,正史并无记载。

据金陵晚报报道,日前,84岁的南京有线电厂退休工程师让庆光老先生带着一本自家保藏多年的《让氏家谱》找到记者,翻开家谱,让先生告诉记者,建文帝当年并没有自焚死,而是逃出南京,改名让銮,在湖南湖北一带定居。世代繁衍生息,让庆光先生本人就是明建文帝的十五世孙。

让庆光先生指着家谱为记者讲述了建文帝朱允文开创“让”姓的历史源流。让庆光说,让氏先祖朱允文是明朝的第二代皇帝,其父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早年立为太子,不幸中年早逝。朱元璋按封建礼法传统,立朱允文为皇太孙。1399年,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文即位,史称:“建文帝”,但在位仅仅四年,建文帝的四叔燕王朱棣就发动“靖难之变”用武力推翻了朱允文。

朱允文被朱棣赶下台后,并没有像许多史家所说,在宫中自焚身死。而是从地道逃亡出宫,离开南京,隐居于民间改名为“让銮”,假扮僧道,云游于滇、黔、蜀、粤、桂、湘、鄂各省,在游历名山大川期间,让銮还题写过许多诗词和符号,向世人暗喻自己就是建文皇帝。晚年,让銮隐居于武昌,死后就葬在武昌洪山。以上的事情,在《让氏家谱》中有明确记载。

至于为什么建文帝出宫隐居民间后,改姓为“让”,更名为“銮”,让庆光解释说,建文帝认为自己是逊位退国让出江山的,所以改名“让銮”,是让出了皇位的意思。

为了让记者相信自己确是建文帝后人,让庆光还举出了一些例证。让庆光说,他出生在武昌,而先祖建文皇帝朱允文就葬在洪山宝通寺的宝塔旁。让庆光还记得,小时候宝通寺的和尚都知道建文皇帝的墓地具体方位,和尚们还曾经指引让庆光的祖辈前去祭扫。不过,经过这么多年的动荡,这座隐匿在民间的帝王陵寝已经找寻不到了。

1945年,让氏后代让廉修根据历代先祖口授心传的描述和家藏中元烧包单(上有历代祖先名讳),修成《让氏家谱》一书,得到了著名学者张其昀、昌彼得的认同,张其昀为家谱题写书名,昌彼得则作《<让氏家谱>叙录》,肯定让氏为建文帝后人。而让庆光的舅舅、台湾的陈万鼐教授曾作有《明惠帝出亡考证》,1950年由台北百成书店出版,该书持让氏为建文后裔说,只是可惜没有引起明史学界充分关注。

另据记者了解,贵州黄果树大瀑布附近的神秘石刻碑文“红崖天书”的破译也为证实建文帝未自焚死提供了佐证。上海工程师林国恩考证出“红崖天书”其实是退位后,建文帝颁下的一道讨伐燕王朱棣的檄诏,说明建文帝逃出南京后,流落西南一带,并有可能繁衍后代。

对于自己家族的这段历史,让庆光老先生从小就听父亲讲过,但一直深埋在心里,当作一个秘密。让庆光说:“我们的先祖被夺去了皇位后,朱棣还多方寻找,想斩草除根,明朝的时候,祖先们自然是不敢暴露身份。而到了清代,更不能讲自己是明朝皇族后裔。这600年来,让氏只好一直隐瞒先祖身份,家族的历史也只能口耳相传,这本《让氏家谱》也是到上世纪40年代才敢公开编纂的。”

到今年,“靖难之变”已经过去了602年,让庆光说,是到了该建文帝的后人站出来解开这个千古之谜的时候了。据让庆光介绍,目前全国有两支让氏,一在湖北湖南一带,一在山东巨野,山东的让氏是不是建文帝后裔目前还不得而知。让氏人数虽然不多,却多为高级知识分子,很多定居在海外。

8057全国馀姚黄氏支谱六卷首一卷

  (清)黄庆曾纂修

  清宣统二年(1910)鄂垣朱印刻本 一册

  历史所 吉林大学

  注:卷端作《馀姚黄氏家乘族谱》。

8058全国黄钮同宗谱不分卷附松阳母集二卷钮

  氏源流考一卷

  (民国)钮永建编纂

  民国二十二年(1933)铅印本 二册

  北图 华东师大 辽宁图 吉林大学

  哈尔宾师大

  注:该族散居江苏、浙江等地。谱始修於明万历

  二十二年。

8059北京大兴黄氏顺天支谱不分卷

  (清)黄承林纂辑

  清光绪十八年(1892)刊本 一册

  科图 美国

8060 吉林黄氏诚正堂伯房祖宗世系一卷

  清钞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图

8061上海金山赞氏族谱

  (清)黄玠 黄端履编纂

  清宣统二年(1910)上海中国国书公司铅印本

  二册

  北图 上海图 日本 美国

8062 上海竹冈黄氏宗谱三卷

  (民国)黄宗麟纂修

  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 一册

  北图 科图 上海文管

  注:初辑於清乾隆十年。

8063上海嘉定练西黄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民国)黄守恒纂修

  民国四年(1915)诚明堂铅印本 四册

  北图 历史所 人民大学 中央民院

  上海图 上海嘉定县博 江苏常州市

  苏州大学 安徽博(残) 日本 美国

  注:清初上衡公始修。

8064上海嘉定黄氏雪谷公支谱十卷

  (民国)黄士焕等编辑

  民国十二年(1923)江夏雪社排印本 二册

  吉林大学 上海图 上海文管 广西柳州市图

  美国

  注:江苏句曲後迁嘉定县。

8065上海嘉定重辑(上海)黄氏雪谷公支谱

  (民国)黄土焕重纂

  民国三十七年(1948)三鑫印务局铅印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1、3、4卷)

8066上海崇明黄氏家乘二十二卷

  (清)黄汉荣修

  清同治九年(1810)务本堂刊本

  上海文管 美国

8067江苏丰县九华堂黄氏族谱十卷

  (清)黄炖纂序

  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石印本

  江苏丰县顺河乡黄庄材

8068江苏江都维扬安阜洲黄氏重修族谱十卷

  (清)黄金高 黄宗和主修 梅盛兴编辑

  清光绪十四年(1888)中宜堂活字本 十册

  北图

8069江苏江都维扬安阜洲黄氏重修族谱十二卷

  (民国)黄承昆主修 刘嵩泉纂辑

  民国二十年(1931)中宜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美国

8070江苏南通黄氏支谱不分卷

  (清)黄世谦编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敦礼堂刻本 一册

  江苏南通市图

8071江苏海门黄氏家乘

  木刻本

  苏州大学(存二册)

8072江苏武进浮桥黄氏宗谱二十卷

  (清)黄元鹏续纂

  清咸丰二年(1852)木活字本 二十四册

日本 美国

8073江苏武进浮桥黄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黄宪民 黄荣锦等纂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常州黄氏留馀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1、2、4)

  注:谱始修於清康熙三十五年黄寅亮。

8074江苏武进毗陵黄氏宗谱十二卷

  (清)黄敦懿等修

  清光绪十一年(1885)敦本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8075江苏武进毗陵东直黄氏玉林公宗谱四卷

  (清)黄永全等重修

  清光绪十五年(1889)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8076江苏常州山下前黄黄氏家谱十卷

  (民国)黄麟荣 黄森荣主修

  民国十五年(1926)黄氏仁德堂木活字本

  江麻常州市图

  注:谱始修於清光绪十九年黄银南。

8077江苏常州韦墅黄氏家乘□□卷

  (民国)黄兆鼎编纂

  民国三十二年(1943)常州黄氏孝友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八卷)

  注:谱始修於清嘉庆二十一年黄珍玉

8078江苏无锡梁溪黄氏重修族谱四卷

  (清)黄令闻等修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庆传堂刊本 八册

  美国

8079江苏无锡梁溪黄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黄文炽修

  清道光十六年(1836)修敬堂刊本

  科图

8080江苏无锡梁溪黄氏宗谱

  (清)黄凤来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修敬堂木刻本

  江苏档(存卷7、10)

8081江苏无锡(锡山)黄氏宗谱十二卷

  (清)费琳重修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源远韦刊本 十二册

  吉林大学

8082江苏无锡梁溪黄氏续修宗谱四十卷

  黄镇南纂辑

  民国二十年(1931)居正堂活字本 四十册

  北图 上海图

8083江苏无锡锡山黄氏宗谱二十六卷

  (民国)黄若晟 黄启业重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四元堂木刻本

  苏州大学

8084江苏江阴暨阳白墙头黄氏宗谱二卷

  (清)袁继唐 毛连玉编

  清道光十八年(1838)五桂常活字本 二册

  北图

8085江苏江阴暨阳白墙头黄氏宗谱二卷

  (清)黄章栋等修

  清同治八年(1869)望烟堂治字本 二册

  北图 河北大学

  注:卷一有道光十八年黄圣功重修序。

8086江苏江阴暨阳黄氏宗谱六卷

  (清)黄章栋等重修

  民国十六年(1927)望烟堂活字本 四册

  吉林大学

8087江苏江阴黄氏宗谱二十三卷

  (清)黄志远纂修

  清光绪二年(1876)古本活字本 二十四册

  历史所

  注:明万历四年(1576)黄海道始修,此为四修。

8088江苏江阴月城黄氏宗谱三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黄亮邦 黄省忠等编辑

  民国六年(1917)古本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

  历史所

  注:明万历四年(1586)黄道创修,此为五修。

8089江苏江阴申浦黄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黄良书等修

  民国九年(1920)务本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美国

8090江苏江阴青暘黄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黄震宏修 黄淡佳编辑

  民国三十六年(1947)立木堂活字本 二十册

  吉林大学

8091江苏宜兴乐大桥黄氏宗谱六卷

  (民国)吴桢总编 黄炳宣主修

  民国二十九年(1940)一诚堂活字本 八册

  历史所

  注:宋崇宁二年黄云始修。

8092浙江杭州武林黄氏宗谱

  清光绪间礼耕堂钞本 一册

  美国

8093浙江馀杭黄氏宗谱四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木活字本

  浙江馀杭县文管

8094浙江萧山黄氏族谱三十卷

  清嘉庆五年(1800)萃焕堂刊本 四十三册

  科图(残缺三册〕

8095浙江萧山黄氏侑遗录附昭潜录二卷

  (清)黄春林等编

  清嘉庆十二年(1807)萃涣堂木活字本 一册

  日本 美国

8096浙江箫山棣上黄氏家谱三十卷

  (清)黄尊编

  清道光六年(1826)刊本 二十一册

  浙江图(存二十五卷)

8097浙江萧山埭上黄氏家谱二十四卷

  刻本 二十一册

  上海图

8098浙江萧山埭上黄氏家谱三十卷首一卷续录

  一卷搜遣录一卷词翰录四卷偌遗录二卷词翰

  续录二卷

  (清)黄中咸等修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萃涣堂活字本

  三十二册

  北图 浙江图 日本 美国

8099浙江萧山埭上黄氏家谱九卷首一卷

  (清)黄中咸续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萃涣堂活字本 八册

  吉林大学

8100浙江萧山埭上黄氏家谱三十卷首一卷词翰

  录四卷借遗录二卷词翰续录二卷

  黄伯英编辑

  民国十四年(1925)萃涣堂活字本 四十四册

  北图

8101浙江萧山黄氏宗谱

  (清)黄士 等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五柱堂木活字本 八册

  美国

8102浙江宁波四明黄氏家谱三十六卷首一卷末

  一卷

  (民国)黄嘉谷续修

  民国十六年(1927)第九洞天彝叙堂木刻本

  十册

  河北大学

8103浙江宁波四明黄氏家乘不分卷

  民国稿本 九册

  天一阁

8104浙江馀姚姚江孝义西黄氏宗谱六卷首一卷

  (清)黄立贤 黄宝通等续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木活字本 六册

  日本 美国

8105浙江馀姚黄氏宗谱八卷首二卷末一卷

  (清)黄钹重续辑

  清光绪三年(1877)享伦堂木刻本 八册

  北图 河北大学

8106浙江馀姚姚江黄氏宗谱三卷首一卷

  (清)黄豫续修

  清光绪六年(1880)永思堂刻本 四册

  浙江图

8107浙江馀姚姚江四明黄氏宗谱六卷末一卷

  (清)黄震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7)树德堂活字本 六册

  北图 吉林大学

8108浙江馀姚四明黄氏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黄廷范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树德堂活字本 十册

  北图

  注:卷末有清光绪二十三年黄震重修宗谱跋。

8109浙江馀姚四明黄氏家谱四十六卷

  (清)黄采风总修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修第九洞天孝子里

  铅印本 十六册

  历史所

  注:扉页作《黄氏真宪谱》。宋景定进士黄遇龙

  始修。

8110浙江馀姚姚江狮山黄氏宗谱五卷

  (民国)黄金声辑录

  民国四年(1915)五桂堂钞本

  北图(缺卷5)

  注:有民国四年黄金声狮山总辑修谱序。

8111浙江馀姚姚江黄氏宗谱六卷首二卷末一卷

  黄思楏 黄汝砺等修

  民国九年(1920)永思堂活字本 六册

  北图 历史所 南开大学 吉林大学

  注:清嘉庆十三年黄静涵始修,此为三修。

8112浙江馀姚黄氏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黄廷范重修

  民国十一年(1922)永思堂木活字本 八册

  浙江图

8113浙江馀姚竹桥黄氏宗谱十六卷首二卷末二卷

  (民国)黄庆曾 郑铖等修辑

  民国十五年(1926)重辑享伦堂活字本 二十册

  北图 历史所 北京师大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宾师大 浙江馀姚梨州

  文献馆 四川图

注:卷端作《姚江竹桥黄氏宗谱》。元至元二年

  黄茂创修,此为六修。

8114浙江馀姚四明黄氏牌宪支墙里家谱十六卷

  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黄汝松总修

  民国十九年(1930)活字本 六册

  北图

8115浙江鄞县黄氏家谱

  清光绪十三年(1887)刻本 三册

  浙江鄞县档

8116浙江鄞县黄氏家谱

  民国三年(1914)刻本 三册

  浙江鄞县档

8117浙江鄞县黄氏家谱

  民国三十五年(1946)刻本 二册

  浙江鄞县档

8118浙江鄞县四明石桥黄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末一卷

  (氏国)陈宪曾 黄敬贤等纂修

  民国六年(1917)世锦堂木活字本 十四册

  天一阁

8119浙江慈溪湖山黄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清)黄廷翰 黄昌岐等重修

  清嘉庆九年(1804)重修活字本 十二册

  历史所

  注:卷端作《黄氏重修世系宗谱》。明洪武十九

  年十世孙黄元祥始修。

8120浙江慈溪湖山黄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黄博汝 黄时清重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木刻本 二十册

  河北大学

8121浙江慈溪湖山黄氏宗谱八卷

  (民国)王醒华 黄恒泰纂

  民国二十五年(1936)刊本

  浙江慈溪县档(存二卷)

8122浙江奉化黄氏支谱

  民国间木活字印本 一册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记事至民国三十七年。

8123浙江象山马坡堀坡黄氏谱一卷

  (清)马思容续修

  清嘉庆十五年(1810)钞木 二册

  浙江象山县文管

8124浙江象山马坡黄氏谱一卷

  (民国)屠耀台续修

  民国十年(1921)钞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8125浙江象山溪沿黄氏族谱一卷

  (清)鲍之交新修

  据清嘉庆十六年(1811)钞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8126浙江象山黄氏宗谱一卷

  清光绪十八年(1892)木刻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8127浙江象山象东珠岩黄氏宗谱一卷

  (民国)陈畲重修

  民国元年(1911)钞本 三册

  浙江象山县文管

燕王靖难,破南京城,朱允文下令纵火焚毁皇宫,朱棣杀入宫中,搜寻了三天,始终没有找到朱允炆。追问内侍,他们也不知朱允炆是死是活,只知他下令纵火后就不见了踪影。马皇后和大多数妃子、内侍都被烧死,内侍们怕朱棣不信,找了一具残骸说成是建文帝的尸骨。朱棣命人从灰烬拨出残骸,已是满身焦烂,四肢不全,分不清男女,只得下令以天子礼殓葬。 关于建文帝的生死,有一种说法是;建文帝下令纵火后,自己与少数随从从地道中逃出,乘船潜往云南,削去头发,改换僧装,自号应文,浪迹天涯。朱棣闻讯后,一直怀疑建文帝仍活在世上,可能存亡海外,将成后患,便命太监郑和率庞大的船队下西洋寻找,同时借以宣扬国威,交通各国,结果仍然未找到他的踪迹 在中国历史上,明代初年的“靖难之变”中,建文帝朱允文的下落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在被自己的叔父、后来的永乐帝朱隶夺取了皇位之后,建文帝去了哪里于是自 焚而死还是削发为僧;甚或流落海外,各种说法众说纷线,历史学家们各抒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从而使这一悬案成为中国历史的“四大谜案”之一。 据金陵晚报报道,日前,84岁的南京有线电厂退休工程师让庆光老先生带着一本自家保藏多年的《让氏家谱》找到记者,翻开家谱,让先生告诉记者,建文帝当年并没有自 焚死,而是逃出南京,改名让銮,在湖南湖北一带定居。世代繁衍生息,让庆光先生本人就是明建文帝的十五世孙。 建文帝逃出南京改姓“让” 让庆光先生指着家谱为记者讲述了建文帝朱允文开创“让”姓的历史源流。让庆光说,让氏先祖朱允文是明朝的第二代皇帝,其父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早年立为太子,不幸中年早逝。朱元璋按封建礼法传统,立朱允文为皇太孙。1399年,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文即位,史称:“建文帝”,但在位仅仅四年,建文帝的四叔燕王朱棣就发动“靖难之变”用武力推翻了朱允文。 朱允文被朱棣赶下台后,并没有像许多史家所说,在宫中自 焚身死。而是从地道逃亡出宫,离开南京,隐居于民间改名为“让銮”,假扮僧道,云游于滇、黔、蜀、粤、桂、湘、鄂各省,在游历名山大川期间,让銮还题写过许多诗词和符号,向世人暗喻自己就是建文皇帝。晚年,让銮隐居于武昌,死后就葬在武昌洪山。以上的事情,在《让氏家谱》中有明确记载。 至于为什么建文帝出宫隐居民间后,改姓为“让”,更名为“銮”,让庆光解释说,建文帝认为自己是逊位退国让出江山的,所以改名“让銮”,是让出了皇位的意思。 建文墓地隐匿山林 为了让记者相信自己确是建文帝后人,让庆光还举出了一些例证。让庆光说,他出生在武昌,而先祖建文皇帝朱允文就葬在洪山宝通寺的宝塔旁。让庆光还记得,小时候宝通寺的和尚都知道建文皇帝的墓地具体方位,和尚们还曾经指引让庆光的祖辈前去祭扫。不过,经过这么多年的动荡,这座隐匿在民间的帝王陵寝已经找寻不到了。 1945年,让氏后代让廉修根据历代先祖口授心传的描述和家藏中元烧包单(上有历代祖先名讳),修成《让氏家谱》一书,得到了著名学者张其昀、昌彼得的认同,张其昀为家谱题写书名,昌彼得则作《<让氏家谱>叙录》,肯定让氏为建文帝后人。而让庆光的舅舅、台湾的陈万鼐教授曾作有《明惠帝出亡考证》,1950年由台北百成书店出版,该书持让氏为建文后裔说,只是可惜没有引起明史学界充分关注。 另据记者了解,贵州黄果树大瀑布附近的神秘石刻碑文“红崖天书”的破译也为证实建文帝未自 焚死提供了佐证。上海工程师林国恩考证出“红崖天书”其实是退位后,建文帝颁下的一道讨伐燕王朱棣的檄诏,说明建文帝逃出南京后,流落西南一带,并有可能繁衍后代。 尘封7600年的秘密 对于自己家族的这段历史,让庆光老先生从小就听父亲讲过,但一直深埋在心里,当作一个秘密。让庆光说:“我们的先祖被夺去了皇位后,朱棣还多方寻找,想斩草除根,明朝的时候,祖先们自然是不敢暴露身份。而到了清代,更不能讲自己是明朝皇族后裔。这600年来,让氏只好一直隐瞒先祖身份,家族的历史也只能口耳相传,这本《让氏家谱》也是到上世纪40年代才敢公开编纂的。” 到今年,“靖难之变”已经过去了602年,让庆光说,是到了该建文帝的后人站出来解开这个千古之谜的时候了。据让庆光介绍,目前全国有两支让氏,一在湖北湖南一带,一在山东巨野,山东的让氏是不是建文帝后裔目前还不得而知。让氏人数虽然不多,却多为高级知识分子,很多定居在海外。 社科院专家力证《让氏家谱》 在这两天举行的第十届明史学术讨论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商传研究员向大会递交的论文就是名为《<让氏家谱>与建文帝出亡考》的论文。 论文中,商传研究员介绍了《让氏家谱》这一有助于解开建文帝下落谜团的重要资料,商传研究员充分肯定了《让氏家谱》的价值,他对记者说:“《让氏家谱》在明史学界还几乎没人知道,因此,我的论文公布后,肯定会引起不小的轰动!” 不过,商传也指出,要彻底弄清建文帝下落,还要进一步做考证工作,“让氏家谱”虽明确说自己是建文后人,但目前还没有发现当年的实物证据证明这一点。《让氏家谱》中说:“公(指建文帝)生前书法甚佳,武昌候补衙范衷愚家有祖遗一联,是其墨宝。殁后葬于武昌洪山之阳,生殁不详,惟知其享寿一百岁整。”由此可知,让氏先祖建文帝有一副对联传世,并有墓地在武昌,如果能够找到这副对联或者墓葬,将有助于彻底解开这个谜团。 最近,又有一位学者指出,建文帝出逃之后曾藏匿于贵州的山谷之间,并在这里写了一份讨伐朱棣的檄文,让随从刻于山崖之上,号召臣民支持他推翻朱棣,重登帝位。这份檄文就是几百年来,元人破解、具有浓厚神秘色彩的"红崖天书"。"红崖天书"写在贵州省安顺地区晒甲山的一面山崖上,字形似文似图,若篆若隶,因字条红色,又无人能破译,故被称为"红崖天书"。 这一惊人的观点是对中国古文字深有研究的学者林国恩提出来的。他经过九年的精心研究,认为"红崖天书",实际上是建文帝的随从以金文的变体加上篆体、隶体、象形文字、草书及图画的形义综合而成的一种"杂体"写成的。其内容可译为:燕反之心,迫联逊国。叛逆残忍,金川门破。残酷杀害,致尸横、死亡、白骨累累,罄竹难书。使大明日月元光,变成囚杀地狱。须降伏燕魔做阶下囚。丙午(年)甲天下之凤凰一一允炊(御制)。林国恩的这一观点已得到有关专家的认可。

明朝的朱允文到底是怎么死的,有什么证据

在中国历史上,明代初年的“靖难之变”中,建文帝朱允文的下落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在被自己的叔父、后来的永乐帝朱隶夺取了皇位之后,建文...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