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氏-姓阙的名人-阙姓起名字-阙姓的起源与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1收藏

阙氏-姓阙的名人-阙姓起名字-阙姓的起源与家谱,第1张

下邳郡:改自临淮郡,东汉时期将临淮郡改为下邳国,在今江苏省睢宁县西北,南宋时期又把下邳国改为郡。治所在下邳,相当于今天江苏省西北部。

「阙」源出

阙(Quē阙)姓源出有三:1、起源于地名。古代有县名叫阙巩,居住在这个县的人家就以阙为姓。2、来源于以封地名为氏。春秋时的鲁国有邑名为阙党。有人被封在这个地方,于是以封地名为氏,称做阙姓。3、来源于以地名为氏。春秋时期孔子居住在阙里,后来住在这个地方的人,就把地名当作自己的姓氏。

得姓始祖

童子。阙姓,根据《姓氏考略》一书考证,是来自孔子故乡的阙党。《姓氏考略》对于阙氏的来源,考证结论是这样的,根据风俗通记载,阙姓是阙党的童子的后带,一说传有阙巩之甲,有后代以地为姓氏,望族出于下邳。汉书梅福传师古注,阙里,是孔子的旧邻里,阙里就是阙党。因此,阙姓封于阙党邑,所在地应该是山东曲阜一带。望族居于下邳郡,就是现在的江苏省邳县下邳故城。阙氏后人奉童子为阙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阙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风俗通义》载,阙姓以地名为氏,这是阙氏的主要得姓起源。阕是古代的一种建筑物,通常建在宫殿、祠庙和陵墓前。一般都是左右对称的`装饰用的建筑物,能反映该家族的地位和势力。阙氏原流可追溯至距今3700年前夏桀王时,各地《阙氏谱》均载:“本姓系关龙逢之裔。”史载:桀无道为酒池肉林,龙逢极谏,桀囚而杀之。龙逢遇难后,其裔孙历经商、周两朝,离夏都安邑沿黄河向东逐渐迁徙,在鲁襄公后期,弁公才到达鲁国曲阜县昌平阙里(今山东省曲阜县城内孔庙东侧阙里街)。阙姓是以弁公为一世。弁公到达阙里的时间约在公元前550年。公元前549年,孔母携孔子(当时三岁)也到阙里定居,与我族为邻。阙姓各地宗谱均认定阙弁为阙氏的始祖,从中可看出阙是以地名为姓。弁公定居阙里后,至10世安承,在汉文帝(公元前179-公元前158年)时授车骑将军,因伐楚有功,封下邳英尉侯,钦赐下邳为我族食邑,阙氏族人遂占籍下邳。汉代下邳城址在今江苏省邳县城的东南。

阙氏向南迁的概况:26世阙宣在汉献帝(190-219)时授下邳大守,后迁住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携眷潭州赴任,为阙氏南迁江南之始。至52世仲仁号文山,江西吉安城人,北宋徽宗时署理泉州政务携眷入闽,为阙姓入闽之始祖。南宋绍兴时,辞官居龙岩城西门,墓在城北青草盂,呈“铺天盖地”形。阙仲仁曾孙悬慰,在理宗时任朝官。阙姓四代簪缨,乐善好施,德泽岩城,岩人尊称我族为“阙半城”。南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年)悬慰被贾似道诬陷,悬慰与其子八史及家人在岩城惨遭杀戮。56世八史字四十郎,妣周、黄、游氏。黄妣生二子:文福、文政,游氏生三子:文兴、文运、文祥,年幼居丰田岭下而幸免于难。阙姓家族,在台北市南港区是属于望族之一。堂号铨仙堂:明代安南县县令阙士琦上任几个月以后母亲就逝世了,他于是回家再也不肯回去做官,而是闭门读书,写书。著作有《铨仙草》、《阙野草》等。此外,阙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据《百家姓》)注:“阙氏下邳郡”。阙氏各支裔还有堂号,福州称“三韩堂”,上杭、永定称“邳州堂”,江西省乐安、永丰等县称“荆州堂”,泰和称“叙伦堂”及“节高堂”,湖南安化、涟源称“思荣堂”,广东梅县称“追圣堂”。

阙姓宗祠通用对联

〖阙姓宗祠四言通用联〗才能著誉;刺史驰声。——佚名撰阙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明·阙津为龙南令,以才能著称。下联典指汉·阙翊官荆州刺史。

官居刺史;政播荆襄。——佚名撰阙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阙氏宗祠“荆州堂”堂联。

侯封英尉;系出下邳;——佚名撰阙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阙氏宗祠“邳州堂”堂联。

〖阙姓宗祠五言通用联〗阙里家声远;荆州世泽长。——佚名撰阙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阙氏宗祠“荆州堂”堂联。

〖阙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内侍名高宋室;编修望重明廷。——李文郑撰阙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南宋高宗时宦官阙礼,淳熙末年提举重华宫。孝宗死后,光宗因与孝宗不和,声称有病不出面料理丧事,大臣赵汝愚、韩惋胄请求让嘉王赵扩(宁宗)继位,阙礼人内宫请示慈烈太皇太后同意。后历官内侍省都知、中侍大夫,从不倨功自傲,为南宋内侍中较有名望者。下联典指明代湖广桃源人阙土琦,字褐公,崇祯年间进士,官南安知县,数月后因母亲去世而离职。于是闭门著书,不想再做官,后来因为名望重于一时,又授以编修。著有《余仙草》、《蝌蚪诗》、《阙也草》、《郎当草》等诗文集。

〖阙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阙里家声期勿替;荆州事业异维新。——佚名撰阙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阙氏宗祠“荆州堂”堂联。

自古官声传汉代;于今政绩溯荆州。——佚名撰阙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阙氏宗祠“荆州堂”堂联。

绩著南闽光世泽;庥扬东鲁振家声。——佚名撰阙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阙氏宗祠“邳州堂”堂联。

〖阙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赐姓溯成周,风承阙里;家学传曲阜,美显昌平。——佚名撰阙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阙氏宗祠“邳州堂”堂联。

无锡鸿山杨氏,可溯源至春秋晋国大夫羊舌肸食邑于杨(今山西洪洞东南),始传于南宋建炎、绍兴年间,蕃衍至今,已成为历经千年的煌煌大族。不但"枝繁叶茂",名人辈出,而且祠堂屡有兴建,宗谱几经修续。最近,由鸿山杨氏第三十世孙杨天龄先生主持编纂的《鸿山杨氏宗谱寺头分城支文叔公嫡长系春池公系谱传》(以下简称《谱传》)又已告成问世。这是继杨世奎先生编著的《慎终追远》和杨世纯、杨世缄先生主编的《双松百年》两书出版之后的又一部关于鸿山杨氏分支的续修谱传。

杨氏裔胄中的名人,大多是在勤奋读书、勇于治世、为社会作贡献中成长起来的。在历代科举考试中,荣登进士之榜者就有明代的杨璿、杨琛、杨文、杨淮、杨僎、杨成、杨应文、杨兆升和清代的杨兆鲁、杨又林、杨廷榕、杨栋、杨永谟、杨花、杨延俊(字菊仙)、杨楷(又名道霖)等16人。中举人者有杨震发、杨潮观、杨揆、杨熙之、杨楫、杨志濂、杨宗瀛、杨寿枬(字味云)等29人。中武举人者有杨宸鏣、杨志成、杨大崧等8人。被朝廷考选为贡生、博学鸿词、博学宏才者则有杨  、杨度汪、杨芳灿、杨铭敦、杨模、杨栻等20多人。此外,虽未经科举取得功名,仅由诸生入仕,但为官清正爱民,政绩卓著,或屡有重大义举、百姓称颂者如杨绍雍、杨德埙、杨春池等,也分别在邑志中或《谱传》中立有传略。

关于《鸿山杨氏宗谱》的主编,应该是上文提到的中举人的杨楫。以上文章是夏刚草先生写的文章节选(见附件)。另外南宋朱熹弟子中也有名为杨楫者,但显然不是家谱主编者。

据祖传谱牒表明,宝峰游氏自一泉公之后第五代起开始制订辈谱,最早的字辈为:宗(第五代)、卿(第六代)、相(第七代)、绍(第八代)、圣(第九代)、士(第十代)、孔(第十一代),第十二代起改换“文献明邦”四字,但只排行到第十三代“明”字辈就中止了。到了第十四代又制订出“公、侯、伯、子、男”五字为辈谱。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族谱修订时新增十四字“道学渊源宏国族,纲常礼教振家声”作为辈谱用字,故从第二十代起启用“道”字,现今排行至第二十三代“源”字辈。二十三代第一位出生者为丰泰房游奕良(出生日期:2000年9月20日)。

宝峰游氏流传的的姓氏楹联最常见的是“立雪家声古,宝峰世泽长”,喜庆楹联是“广平仪彩凤,宝峤集文鸯”。“宝峤”亦指宝峰。

从现存的《宝峰族谱》上可以看到有关岁时祭祀的记载,但祭典规约始于何年却未作交代。以下是民国时期族谱记载的有关祭祀内容:

合族议约祭祀规程:

1 正月元旦合族拜祖(礼物略);

2 春秋祭祀列祖(礼物略);

3 中元节祭祖,十二日迎接列代祖考妣,十六日敬送列代祖考妣:

国清公 妣陈氏

朝育公 妣郑、林氏

省斋公 妣林、何氏

竹溪公 妣陈氏

一泉公 妣林氏

肖泉公 妣张氏

次泉公 妣翁氏

地主、厝主及章姓公妈(礼物略)

4 重阳节祭扫:国清公、妣陈氏,墓在过海,每年合族备银,人数多寡不拘;朝育公,妣郑、林氏,省斋公,妣林、何氏,合墓在官桥;竹溪公、妣陈氏,一泉公、妣林氏,墓在本处土地公边(礼物略)

5 祭文曰:气序流易,德泽绵长,感春露之沾濡,念祭祀之盛典。兹逢□□佳节,用怀报本,诚心忾闻,懓见精英,接于几筵,陈醴献羹,爱敬通于俎豆,伏愿箕裘克绍,振立雪之家风,祖武克绳,继广平之世泽,尚飨。

大唐游氏入莆始祖考芳名:

一世祖入莆唐大理寺评事,初任泉州别驾植公 妣诰封陈氏宜人

二世祖唐节度推官獬公 妣郑氏孺人

三世祖唐奉礼郎鄜公 妣薛氏孺人

四世祖嘉议大夫太常寺太卿彖公 妣诰封林氏恭人

五世祖宋先儒维善公 妣姚氏孺人

六世祖宋处士瑀公 妣黄氏孺人

七世祖宋儒林谟公 妣邱氏孺人

八世祖宋国子监太学生知著公 妣王氏孺人

九世祖宋宣教郎赠大中大夫继爵公 妣方氏安人

十世祖宋进士奉直大夫任广东象州守名宦辅公 妣诰封方、康氏宜人

十世叔祖进士永康节度推官允之公 妣许氏宜人

十世叔祖进士永庆节度推官伯绚公 妣江氏宜人

十一世通直郎希先公

世伯祖宋进士御史、理学御史名臣文肃酢公 妣吕氏夫人

世叔祖宋知军,赠直龙图阁学士、理学名臣文清九功公

明十四世处士良昭公、莆阳信生公

编者注:本谱所载大唐游氏入莆始祖一至十世祖芳名与莆田《紫霄游氏家乘》1913年抄本所载相近。

附注

字辈:亦称行辈、行第、班辈、字派、派语等,是家族中不同辈分之间在名字上彼此区分的特殊用字的集合。字辈的功用是为了分尊卑、别长幼,防止外人冒宗。字辈大都是由吉利和吉庆的单字组成,通常是四、五、七的倍数,连接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了带有一定意义、反映一定情怀、体现本家族一定价值取向的四言、五言、七言诗。有关字辈使用的明确记载是在宋初。宋太祖赵匡胤在《玉牒大训》中指出:赵氏族属虽多,但多数居他邦,导致疏远,“因无统序,昭穆难分,纵然相遇,亦若途人,心实有憾”,于是在乾德二年(964年)下诏,设立字辈,以别源流,以序昭穆。明代以后字辈使用渐趋成熟和规范,并扩大到少数民族中去。各个家族大都制订有本族的字辈谱,族众均需按谱取名,依世递延,不得紊乱,字谱每编一次大致可以使用十几代。如山东曲阜《孔子世系谱》是:“希伯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二)贺游永祚先生八旬双寿序

恭祝永祚游先生暨淑配郑孺人八旬双寿荣庆

皇上御极之元年,时和岁丰,民康物阜,乃颁养老之典,自公卿、大夫、士子下逮黎庶,凡七十、八十以上者,皆给酒肉以隆赐予,盖欲登斯民予仁寿之域也。而吾宝峰村永祚游先生适以八十双寿闻,余深喜其年济大耋,会际清时,因细询其得寿之由,乡之人为余道其生平,直而能忍,俭而不吝,农朴自然,事亲命而子肃,至老不倦于勤;而其德配郑孺人,孝翁姑,和妯娌,勤于耕织,中馈之假,井臼躬操,家非饶裕,常有忘贫自得之趣。余闻而思之,因恍然悟其寿所由来矣。夫,古称孝为寿之征,仁为寿之本,而厚德无疆,健行不息,亦皆可以得寿。虽在编氓,不能如学士文人之修身治学,与其天性所近,理数可推,所谓与知与能,降衷有恒也。今其子公周、公造、公丹率其孙锦侯、俊侯、道侯、涵侯、圣洽、圣高、圣蕃、圣濯、圣趣,曾孙元壹、元捷等将奉觞上寿,请序予余,余执盏以祝,永祚翁曰:君知其所以致以乎者,盖我国家深仁厚泽,涵煦二百余年,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得以休养生息,享大年而兆升平之人瑞,而不徒为一家之庆也!是为序。

敕授修职郎庚午科举人就职州学正 愚□敬修 顿首拜撰

光绪元年岁在乙亥(1875年)腊月谷旦

注:永祚公,讳名文,系下厝二房献明公长子。此寿幛现藏于下厝里。

麹[qu]

姓氏源流

麹姓起源有三:

①、源于西周,以官名为氏。周代有负责酿酒的官员名麹人,后世即以官职名姓。

②、源于汉代,鞠姓所改。汉鞠氏之后鞠谭避难于温中(今河南西平),改姓麹氏。

③、春秋时鲁国贵族后代,命姓原因不详。如今麹姓已消失,麹简化为曲。

始祖:鞠谭。

迁徙分布

麹氏以汝南(今属河南)为郡望,但在两晋南北朝时,主要生活在今甘肃兰州、酒泉、榆中等。北朝至唐有高昌国王室为麹氏,入唐后内附为官。宋代以后在云南也有分布。如今主要分布在河北、四川、北京等地。目前麹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

郡望堂号

①、郡望

汝南郡 汉高帝时置郡,治上蔡(今河南上蔡一带)。相当于现在河南中部偏南和安徽淮河以北地区。

②、堂号

惠政堂 唐朝时有望江令麴信陵,他关心百姓福利,有惠政。大旱时祈雨即应,百姓为他建了生祠。诗人白居易作《秦中哙》歌颂他。

其它堂号:汝南堂。

历史名人

麹 允,晋将领。金城(今甘肃兰州西)人。家世为地方豪族。永嘉末,为安夷护军、始平太守。愍帝时,为尚书仆射、录尚书事、骠骑将军、雍州刺史,守长安。后与愍帝同被刘曜所俘,发愤自杀。刘聪嘉其忠烈,谥节愍侯。

麹 珍,北朝北齐臣。字舍洛,西平酒泉(今属甘肃)人。壮勇善骑射,随高欢於晋州。北齐时,积战功至豫州道行台、尚书令、豫州刺史,封安康郡王。后主武平时卒。

麹 嘉,高昌国王。字灵凤,金城榆中(今属甘肃)人。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一年,高昌国人拥其为王,初附柔然,后又称臣于高车。魏宣武帝永平初,遣使至洛阳,求率众内徙,事未果。后数遣使至魏,求《五经》等书籍。

麹信陵,唐官吏。苏州人。移家于太湖中之洞庭山。贞元元年登进士第。同年九月,又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六年,仕为舒州望江县令,卒于任所。白居易《秦中吟·立碑》诗谓其“在官有仁政”,深受县民爱戴,死后即留葬此县。

其他麹姓名人有十六国时西秦大臣瓈景;唐时高昌王麹伯雅、麹文泰;唐将领麹智盛、麹智湛、麹崇裕,大臣麹瞻,文人麹昭等。

麹姓宗祠通用联

源自周代;

望出吴兴。

指麹姓源流和郡望

金城望族;

泉郡名宗。

上联:晋朝麹允,金城人,世为豪族。永嘉末,为安夷护军、始平太守。愍帝时,为尚书仆射、录尚书事、骠骑将军、雍州刺史,守长安。后与愍帝同被刘曜所俘,发愤自杀。刘聪嘉其忠烈,谥节愍侯。下联:北齐酒泉人麹珍,字舍洛,善于骑射,跟从高欢有功,封安康郡王。武平年间官豫州刺史

安康世泽;

陕郡家声。

上联:麹珍。下联:陕郡为麹(曲)姓望族聚居地

国王睦边,功盖番境;

仆射克敌,誉满金城。

上联:隋朝麹伯雅,父为高昌王。隋炀帝大业四年,遣使入隋。次年,伯雅至隋,曾随炀帝攻高丽。娶隋宗室女。大业八年还高昌。下联:麹允

祷获甘霖,居易作诗歌惠政;

世为豪族,西州传语望朱门。

上联:唐朝麹信陵,居官有惠政,白居易《秦中吟·立碑》诗谓其“在官有仁政”。下联:麹允

起源:1、以职官名命姓。麴,是酿酒的主要原料。西周时,有官职名为麴人,即负责酿制酒类的官员,其后代子孙,以祖上职官为姓,称麴姓。 2、东汉时有鞠谭,其子鞠闷为避难改姓麴,其后遂以麴为姓,称麴姓。 3、为春秋时鲁国贵族的后代,命姓原因不详。

郡望: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上蔡(今河南省中部上蔡县)。相当于现在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

堂号:惠政堂:惠政意思是爱民的政治。唐朝时有望江令麴信陵,他关心百姓福利,有惠政。大旱时祈雨即应,百姓为他建了生祠。

历史名人:麴允,晋代左仆射。与游氏时代为豪门大族。西州民谚曰:麴与游,牛羊不数头。南开朱门,北望青楼。因军功,官至左仆射。

麴伯稚,隋代高昌国国王。与隋代华容公主结婚,促进了中原 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团结。高昌国,在今新疆吐鲁番地区。

麴瞻,唐代景龙时诗人。

何姓的一支

黄帝为一世(最前面的数是代数,"-"后的数是兄弟的次序)

62韩厘王咎,23年卒,B295-273

63-1韩桓惠王,34年卒,B272-239

64韩王安,9年秦虏王安,韩亡,B238-231,子孙居江淮间读韩为”HE”

63-2韩瑊祖,秦灭韩,携妣姜氏隐居庐江府,葬东乡

何姓始→

64-2何适

64-3何过

64-1何通,兄弟合垦千亩

65-3何齐

65-1何采

65-2何亮

66-2何叔森

66-3何叔尧

66-1何叔玉,汉吴刘濞时,迁居湖南 徙桂汉郡(桂阳)

67-1何惧

67-2何怀

68-2何绍韩

68-3何绍献

68-1何绍姬,妻芊氏,迁祯阳(英德)大庆坊

69-2何筹锡字禹祥

69-3何筹鉴字禹

69-1何筹钟字禹祯

70何丹字伯张,汉成帝鸿嘉(B20)举茂才政政官,中散大夫

71-2何统71-3何结71-4何弦

71-1何犹

72-2何云

72-1何岳

73-2何显

73-1何禺字维为,妻邓氏,东汉荆州主部,徙阳山

74-2何勖

74-1何旦

75-2何准

75-1何睢

76-2何珙

76-3何珰

76-1何瑷

77-1何观

77-2何靓

78何苗

79何载

80-2何鲟

80-3何鳟

80-4何鲸

80-1何鲂字时美,南雄法曹

81何天民

82-2何景嘉

82-3何景哲

82-1何景道

83何原忠,妻刘氏

84-2何长锁

84-3何长琦

84-4何长瑞

84-1何长瑜字伯润,南朝宋增城县令

85何三就

86-2何邮

86-1何郭

87何朝臣

88-2何承先

88-1何承本

89何牧字养民,妻吴氏

90-2何信

90-3何偕

90-4何修

90-1何亨

91-2何光昭

91-3何光颜

91-1何光述字传甫

92何梦寿

93-2何何谋

93-1何言字子宣,650唐高宗云浮镇将

94-2何攸,守云浮

94-1何徽(661-)字子宏,又名泰一郎,妻杨\黄\姚氏,镇守云浮,迁宁化(福建武平)\梅州\徙增城旧居

95-1何昌期

95-2何昌佑字伯吉,妻容氏

96-1何鸣瑁,妻李氏

97何如兰

96-2何鸣环,妻莫氏

97何如惠

96-3何鸣晋,妻聂氏

97何如瑞

96-4何鸣玑,妻王氏

97何如珠

96-5何鸣璇妻张氏

97何如清

95-3何昌熙字伯治,妻李氏

96何鸣臻,妻黄氏

97-1何二郎

97-2何四郎

97-3何五郎

97-4何六郎

97-5何八郎

97何仙姑

95-1昌期字伯泰,号朝阳,妻侯氏(英州人),755安禄山之乱,卫尉将军\上将军\宁国伯\建阳山大宗祠

96-2鸣瑀字子栗,妻张氏

97何庭办

96-3何鸣(),妻刘氏

97何庭捍

96-4何鸣珪字子衡,妻冯氏

97何庭选

96-5何鸣瑾字子信,妻冯氏

97何庭操

96-6何鸣璋字子玉,妻岑氏

97何庭候

96-1何鸣珦字子和,妻张氏,曲江人,坟在凤径山(连山县)

97何庭扬字朝显

98-2何旬

98-1何甸字邦辅,妻唐氏,曲江人

99-2何国礼

99-3何国祯

99-4何国祥

99-1何国祚字懋廷,妻侯氏,迁徙曲江定居

100何楷字仲端,迁番禺,太和初应进士

101何鼎字邦器,妻唐\刘氏,847进士\营管经略使,重修宗牒,坟抱旗龙州(沙湾)

102-2何溉

102-3何灌

102-4何渍

102-1何泽字君泽妻妣容氏,番禺人,923后唐同光元年登进士

103-2何旭

103-1何昶字名楚,妻载氏

104-2何迈字超,,妻游氏

104-1何迥字子逸妻谭氏葬于嵩秀山

105-1何著

105-2何存

105-3何模

105-4何范

106何弼字时佐妻苏氏,葬于小瘦岭

107何任重,妻赵\张氏

108-1何伯逢

108-2何伯达字道行,妻毕氏,葬何村水口山遂溪(德庆)

109-1何勋

109-2何煦

109-4何然

109-3何照

110何西杰字周英,妻区氏

111何明允,妻杨氏棠(又名曰集)

112-1何棠,宋政和七年(乙末)进士,妻杨氏

113-1何德临

113-2何德栽

113-3何德延

113-4何德全

113-5何德高

113-6何德御

113-7何德容

113-8何德方

113-9何德洪

112-2何栗(1089-)字文缜,号北齐,宋政和乙末年中状元\尚书令\右丞相\中侍郎,妻赵氏

113-1何雍

113-2何熙

112-3何榘,宋政和乙末年进士,后裔分居黄连\马宁\梅乡诸地者多

113何禹

  省、县地方志及村史记载:华宁车氏始祖车公讳朋,于明朝洪武29年(公元1396年)由江西景德镇,率眷属游氏、子廷凤、廷举来到华宁,在县城北隅华盖山下建窑制陶,成功烧制出白、绿、黄、紫釉色光彩、美观耐用的生活用陶、古建筑陶、玩具陶三大类产品。

  车氏陶品深受世人欢迎,车公万分欣慰。经考察发现华宁陶土和燃料资源丰富,制陶前景广阔之后,车朋主动向帮助车家建窑制坯的高、仲、彭、汪等朋友传授制陶技艺,并极力倡导合股扩建新窑。此举促使华宁制陶业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慈云寺碑文记载:“冶北里许华盖山下,大明洪武年间,有车姓者,由江西景德镇来滇卜厂于此,为生活计,继则高、仲、彭、汪因亲及亲,因友及友接踵而至,遂萃处焉……”。故华宁陶器从一姓创业,发展为十五六姓,随着大量产品畅销各地,邻近各县的经商者纷纷拥来华宁贩陶,在碗窑村自然形成了陶器交易市场——“窑街”。

  今华宁陶器厂大门门联:“华盖山下祖先传技艺声名远扬,宁寿寺前子孙立壮志陶业振兴”。

  由车公亲手点燃的制陶火炬,持续燃烧至今已六百多年从未间断,如今华宁陶器产品已远销东南亚国家。

  相传车氏历代人丁稀少,到清朝中叶,乾隆时期,只有女儿,没有男丁,便招聘玉溪研和街来华贩陶的兆麟公入赘车氏,后生二子。长子继承车氏,次子世安还宗姓张。从而车氏子孙一家两姓。故尔张氏祖先牌位曰:“清河衍派历代昭(穆)祖考(妣)之位”,立车兆麟、张世安公父子为张氏华宁始祖。

  车氏祖遗故居地址偏僻,人口发展世代均是男少女多。由于社会多次变革,车氏历代家谱散失,无法收集,谨据明末清初所立祖先牌位记载及长辈相传记忆整理,撰拟车氏家乘谱传后代,并为今后昭(穆)秩序不乱,特续拟定车氏昭(穆)宗枝排字辈如下:

  “联正文明、德智体承,国盛家兴、云瑞天开”。

  以上字辈,期望后代顺推取名,否则昭穆久远亲系不分,形若路人。

  (后裔车文蔚1998年搜集整理)

  始 祖 车公讳朋妣游氏

  一世祖 车公讳廷凤妣赵氏 讳廷举妣孙氏

  二世祖 车公讳泰珍妣黄氏

  三世祖 车公讳仁

  四世祖 车公讳应祥妣朱氏

  五世祖 车公讳书妣王氏

  六世祖 车公讳龙御

  七世祖 车公讳铖妣向氏

  八世祖 车公讳宰辅妣郑氏 宸辅妣郭氏

  九世祖 车公讳馆妣王氏、张氏

  十世祖 车公讳大载、大受、大任

  十一世祖 车公讳贡妣姚氏、赵氏

  十二世祖 车公讳兆麟妣车氏(清乾隆年间)

  十三世祖 车XX(此后资料缺)、张世安

  ......

  近代车姓家谱

  车万顺->车联玺、车联标

  车联玺->车正国、车正昌、车正帮

  车正国->车文彬、车文郁

  车正昌->车文学、车文质、车文炳、车文蔚

  车正帮

  车文彬->车明元、车惠淑、车惠珍、车惠琼

  车文郁->车明新、车明盛、车惠仙、车惠芬、车惠娜

  车文学->车明孝、车明忠、车惠竹、车惠英、车淑芬

  车文质->车明经、车明伦、车明礼、车琼华、车淑珍

  车文炳

  车文蔚->车明A、车明光、车明C、车明D、车明凤

  车联标->车正发、车正德

  车正发->车文星

  车正德->车文鸿、车文明

  车文星->(不详)

  车文鸿->车明荣、车明贵

  车文明->(不详)

  张世安 ......->张德隆 ->(不详)

阙氏-姓阙的名人-阙姓起名字-阙姓的起源与家谱

下邳郡:改自临淮郡,东汉时期将临淮郡改为下邳国,在今江苏省睢宁县西北,南宋时期又把下邳国改为郡。治所在下邳,相当于今天江苏省西北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