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河畔,深藏着一个古老的小镇青城古镇,你要一睹它的芳容吗?
在西北内陆伟大的母亲河,黄河河畔,深藏着一个古老的小镇青城,青城又名调城,位于榆中县北部,黄河南岸,距兰州90公里,白银23公里。
据史料记载,当年西夏王李元昊叛乱,时任秦州刺史的宋朝大将狄青,为防止西夏入侵,凭借天然的防御工事黄河,在唐朝旧城龙沟补的基础上增住了新城,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狄青,便叫做青城。
青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水旱码头,和商贸中心,唐,宋,元,明时期的边塞军事重镇,被喻为黄河千年古镇。
2006年被甘肃省建设厅,甘肃省文物局命名为甘肃 历史 文化名镇,2007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 历史 文化名镇。
青城 历史 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位于古镇中心的城隍庙,始建于宋仁宗宝元年间,初为秦州刺史狄青的议事厅,所以又称为狄青府部。
明朝初期,由于当时青城的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朝廷便在此实行屯兵,并将议事厅改为守卫府部。
使其成为青城守卫军的指挥部,明朝后期,青城的军事战略地位不再重要,于是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朝廷将守备府务改移他处。
雍正二年,青城隍庙进行维修,由于当时在青城经商的青城人多番努力。为青城请来了都城隍,并将其供奉在明朝守备府,直接成为青城的城隍庙。
城隍庙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由山门,戏楼,廊坊,配殿,钟鼓楼,现殿,高精二线城隍陪殿,大殿等建筑组成,整个建筑群布局合理,风格多样。
高氏祠堂,是青城现存规模宏大的建筑群,这青城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座家祠,是当地高氏子孙祭祖的场所,高氏祠堂始建于清乾隆50年,是明清时期独有的悬山式建筑,高氏祠堂有山门,前过厅,后过厅,厢房,大殿等建筑物组成。
四角各有一个小门,和天井院,具有四宝聚珠之意,砖雕木刻栩栩如生,寓意深刻。
创办于清道光11年的青城书院,由当地绅士李凯德,顾明,张景芳、刘世宝等人倡导修建,是当时兰州地区的六大书院之一。
青城书院一进三院,分为前院、中院,和后院,青城书院成立后,先后培养出了十大进士,其中皇榜翰林艺人,文举23人,孝廉方正8人。贡生83人,秀才不计其数。
青城书院的建立,是古调城文化兴盛的集中体现,使青城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之乡,为青城赢得了风雅青城,仁义之乡的美誉,扩大了青城的知名度,促进了青城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加快了青城教育的兴盛,和经济的繁荣。
这座保留完整的四合院,叫罗家大院,是青城四大水烟坊之一,永顺城老板,罗溪周先生的宅院,建于民国16年,该院落由东院,中院,和西院三部分组成,东院是罗家的水烟作坊,中院是罗家人居住的地方,西院是罗家人休闲 娱乐 的场所,也是用来招待客商的地方。
整个罗家大院占地面积7100平方米,由十六道门相互连通,该院落设计合理,布局严谨,古朴典雅,做工精美,具有山西四合院的风格,是青城地区保留最完整的,古民居四合院之一。
青城古镇给人最大的视觉冲击,是这些保留完整的古民居四合院,除罗家大院外,青城古镇还有比较完整的四合院49处,这些四合院大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多样,布局严谨,有三堂三厦,三堂五厦,五堂五厦,砖雕照壁更是雕刻精美,形象逼真,寓意深刻,主要有,教五子,福禄寿,丹凤朝阳,这些保留下来的古民居四合院、门楼及砖雕木刻,见证了古镇昔日的辉煌。
青城是水烟的发源地,被誉为水烟之乡,明末清初,青城人民就发明了水烟,到了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水烟的种植、加工、销售达到了鼎盛时期,当时水烟作坊已有200多家,从业人员上万人,生产的水烟,主要销往北京、内蒙、山西、上海、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水烟的种植、加工、销售形成了独特的水烟经济,使当时的青城因富庶而闻名于垄上,这座有着千年 历史 的古镇,还隐藏着李闯王归隐之谜,据青城维斯湾村民李文生,保存的李氏家谱记载,李自成兵败后,在清顺治四年,化装成和尚,投靠其在青城的叔父李斌,并归隐青城,死后葬于青城镇,维斯弯的龙头谷子山下。
新乡小调又叫青城小调,是青城独有的一个剧种,清光绪年间,由调成艺人张小霞先生创编,该调唱腔优美动听,回者婉转,韵味悠悠。
春节社火表演中的柴山,是青城独特的一种民俗活动,由狮子、猩猩和猴子组成,该活动幽默滑稽、惊险刺激。
英雄无骨,也是青城春节社火表演的一种独特的民俗活动,由36人组成,每人手持一面鼓,其打法独特,充分体现了北方男子汉的勇敢豪放,和威武不屈的精神。
剪纸,刺绣创意新颖,做工精美,图案逼真,无不反映了,青城人民对艺术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化教育的兴盛,在青城始终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并在各个时期,都孕育了众多的文人墨客,他们挥毫泼墨,点染丹青,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对联、书画,如书法家王元,白渊文、罗金泉,高丙辰,李公善,杨巨川,他们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书画作品。
今天的古镇,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随着古镇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实施,和文化 旅游 的开发,古镇将振兴,生态将恢复,文化将光大。
青城在兰州大都市的圈内,将成为一个集古镇欣赏、观光休闲、影视拍摄,为一体的 旅游 胜地。
拼音 Lo
郡望 豫章郡
名人 罗贯中,罗聘,罗荣桓,罗瑞卿,罗英德,罗香林
胜迹 缺
文献 罗氏重修族谱
历史 罗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十大姓,在台湾排名第二十八位。罗姓的出处有两种说法,一是出自熊姓,一是出自芈姓。也有说罗姓是祝融的后代。据记载,罗国是周武王灭商后封的异姓诸侯国之一,称罗子国,在春秋初期被楚国所灭,他的国人就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从此姓罗。许多罗姓人认为自己是出自熊姓,他们的祖先,是古代管理火种的官员,被称作“祝融”。他们的远祖是重离,是高辛时的祝融,后来被杀,他的弟弟吴回继任。吴回生陆终,陆终的第六个儿子季连姓芈,有一个孙子叫穴熊,他的后代就是熊氏,并且逐渐转化成罗姓。罗姓还有其他一些来源,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鲜卑族的破多罗氏,解瑟罗氏和叱罗氏为罗姓。罗姓早期在长沙和豫章发展,唐代时迁居广东,元代时迁居福建,并且有一部分融入了泰族,土家族和彝族,布依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清朝时,罗姓进入台湾。罗姓的主要聚居地有:长沙,豫章,大埔,兴宁,扶阳,梅县,成都,襄阳等。通志氏族略:周时国名,熊姓国本自颛顼之后,受封于罗,子孙以为氏
1、旧派,从珠公43世<盛>字辈起
盛应实用君,成彦伯公叔;以之懋宪光,秉兴克允福。
亨运会时来,贤嗣序昭穆;富有本日新,德业世常录。
2、新派:
忠孝传鸿烈,芳名震豫章;历朝荣显位,奕代佐元良。
理学垂声久,英才毓瑞长;宗支同绍述,焕发衍嘉祥。
豫章罗氏,是发源江西省南昌市的一个江右民系家族。豫章罗氏始祖是西汉时期的大将罗珠。
《江西通志》载:“罗珠汉高祖时跟随灌婴,平定豫章,有功德于民”。罗珠公,字怀汉,仕汉惠帝,先为“治粟内史”,后改为“大农令”,故世称为“大农公”,罗珠与灌婴平定了九江郡。汉景帝时,在南昌一带置豫章郡,建筑城堡,并环城广种豫章树(樟树),其后世子孙遂被称为豫章罗氏。
我们想象中的古镇,总是有着江南烟雨的朦胧,有着小桥流水的婉约,有着青石板的湿漉,你可曾想过,甘肃的古镇有哪些?景色会是如何的呢?
甘肃,在我们眼里一直都是荒和繁并存,冰与火并在的一个地方,其实如果不说,很难想象这里有着很多的古镇风景,不禁令人好奇极了,不知道这样的地方的古镇是不是也是像江南古镇一样婉约。
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好好的介绍一下甘肃的古镇风景吧!
1、青城古镇
青城位于兰州黄河下游50公里处,榆中县北部,陆路距离兰州市约100公里,白银市25公里,是古丝绸路上的重镇,古丝绸之路上的水旱码头和商贸中心,唐宋元明时期的边塞军事重镇,被誉为“黄河千年古镇”。
北宋仁宗年间,西夏王李元昊叛乱,时任秦州刺史的大将狄青为防止西夏入侵,凭借黄河天险,在唐朝垄沟堡的基础上增筑了新城。因为新城东西长,南北窄,故称“一条城”或“条城”。
后来为了纪念狄青,将“一条城”叫做青城。
近年来,在史学界引起轰动的“闯王李自成归隐榆中青城”之说,使黄河古镇青城引起了各方关注。根据当地流传久远的口头传说和在青城镇苇茨湾村李文生家发现的一本抄修于康熙三年(1664年)的《李氏家谱》。
有人经过考察研究,得出结论,李自成兵败后,化装为和尚投靠其在榆中青城的叔父李斌,晚年的李自成就生活在附近的深山大沟里,并葬于青城龙头堡子山下。
青城的兰州水烟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已被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碧口镇
碧口海拔624米,碧口位于西秦岭山地和岷山山系的交汇地带,是甘肃省海拔最低的地方。碧口古镇名播陇原,享誉华夏,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响浪汉代墓群出土的铜器表明,两汉时期这里就有农牧活动。
明清以来,碧口至四川昭化的白龙江、嘉陵江两百里水道,成为水上“丝绸之路”。乾隆初年,碧口成为繁华兴旺的水陆码头,甘肃、四川的物资集散地,木船沿白龙江入嘉陵江可直达重庆。
凡甘、青及四川松潘等地药材、土特产品运出,西南各省、江浙一带日用物品进入甘、青及四川西北,都必须经过碧口集散。
就像它的地理位置一样,碧口是陕甘文化与巴蜀文化的过渡地带,这里的语言、风俗习惯大多与一江之隔的四川相似,自古就有“碧口不像甘”的说法。碧口盛产龙井茶,品质非常不错。
在文县碧口镇的李子坝,清代道光年间开始就种茶,茶园里至今有100多年树龄的老茶树。这里海拔1200米左右茶园所出产的高山龙井茶更是甘肃茶叶的代表。
3、什川镇
什川镇距离兰州市区约20公里,明朝弘治八年(1495年),甘肃巡抚在今十字中心修筑“什字川堡”而得名。
什川历史悠久,曾是黄河文化的发祥地,早在汉代就已经很有名气,人文景观星罗棋布,有明朝古堡遗址,历史传说优美动人。
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风光秀丽的万亩梨园,使之成为兰州近郊的一处“世外梨园”。什川堪称“梨园之乡”。
连片梨园面积达12000余亩,树龄大多在三百年以上。梨树纳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至今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园内梨树千姿百态,景象十分壮观,堪称“中国一绝”。
4、永泰古城
永泰古城,也叫永泰龟城,位于景泰西南27公里处,因其城堡似金龟,故叫永泰龟城,修筑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甘肃省景泰县境内唯一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
是明政府为防御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侵而修建。建成后即成为军事要塞,兰州参将就驻扎在这个城堡内。当时,城内驻有士兵2000多人,马队500人,附属设有火药场、草料场、磨坊、马场等机构。
永泰古城由于城墙坚固,作为一道完备的军事屏障和防御工事,在明清两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400多年来没有被攻破过。
5、安口镇
安口镇位于华亭县东南部,东邻崇信县,北接平凉市,南与陕西省相望,素有“陇东重镇”之称。安口镇为明朝“陇上窑”所在地。宣统二年(1910年),废里甲,立村镇,曾名为安口窑、窑头镇,红山镇。
安口镇辖区矿产资源富集,安口镇煤炭储量132亿吨,含煤面积145平方公里,占华亭煤田煤炭储量的404%。
安口历史上陶土、坩坭、煤炭资源丰富,累朝累代广开窑口,全国各地逃荒避乱的陶瓷艺人常常来此安家立口,烧造的日用陶瓷闻名西北大地,流传千家万户,“安口窑”之名即由此而来。
据史料记载,安口窑陶瓷烧造业兴起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宋元时以烧制黑瓷“铁锈花”和青瓷为主,技术逐渐成熟。
至明代以炼制颇负盛名的青花瓷为标志,实现了技术上质的飞跃,从而携“陇上窑”之美名跻身全国名窑之列,达到鼎盛期。明清时以烧制黑、白陶为主,至明末清初趋于衰落。
然而现如今,竟连一块精致瓷片也不能生产了,生产的大部分是粗陶瓷瓦罐瓦盆等。
6、大靖镇
大靖镇位于古浪县城以东80公里处,南依祁连山余脉,北临腾格里沙漠。大靖镇曾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是该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历史上曾是甘肃的四大名镇之一,汉武帝时期称为“朴环”,商贸活动最为活跃。
陕西、山西一带的商人确有“要想挣银子,走一趟大靖土门子”之说。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甘肃巡抚田乐,总兵达云等集兵万人,而大靖的称谓来源于明时的一次重要战役,即“松山扒沙”之战。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盘踞在大小松山(今天祝松山滩古浪昌灵山一带)百年之久的鞑靼阿赤兔部纠集兵马,时而骚扰地方,过往商旅苦不堪言。
当年三月,巡抚甘肃兵部尚书田乐,雄集西宁、庄浪(今永登)、甘州(今张掖)、凉州(今武威)、镇番(今民勤)等数路军旅,征讨阿赤兔部。三月首战告捷,九月大获全胜。
从此,阿赤兔余部缩踞北部沙漠,不敢卷土重来。松山扒沙战役后,明廷改“扒沙”之名为大靖。阿赤兔部没有再来,而作为军事要地大靖,进入了新的商业繁荣期。
7、哈达铺
哈达铺,位于宕昌县城北部35公里,腊子口东南66公里处,地处岷山东麓的丘陵川坝之中,海拔2225米,阴凉湿润,盛产当归、红芪等中药材,是一个汉、回、藏、羌多民族聚居区。
哈达铺原名哈塔川,自古是甘川道上的一个商贸重镇和军事要冲。三国时为“阴平古道”,魏将邓艾当年即从此入川灭蜀。哈达铺是当年红军走出藏区,进入甘肃的第一个回汉聚居比较集中的镇子。
1935年9月18日,红军第一方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后,越岷山,过施窝、大草滩,于20日到达宕昌哈达铺。红一方面军约14000人,在这里休整了两天。
毛泽东主席当时住在“义和昌”药店后面的瓦房里,并在这里召开了党中央负责人会议,根据全国的斗争形势,作出了向陕北进发的正确决策。“哈达铺是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
8、天水街亭
古镇街亭即天水市东南的街子镇,街亭地处西秦岭北麓,西接古郡,北环渭水,处于麦积山风景区核心位置,踞天水市区约40公里。
2004年,当地村民在神农山重建古庙时挖掘出神农文化遗迹,经专家鉴定,认为街亭神农山是炎帝神农氏发祥地中心及祭天场所。
街亭也是先秦发祥地之一,街亭一带出土的秦人墓葬数量众多,文物丰富。除放马滩墓群外,麦积山秦文公墓,也是举世闻名。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早已家喻户晓。
街亭自古为天水门户,秦汉、陇蜀咽喉,战略地位举足轻重,得失街亭,安危关蜀。
街亭古镇是汉唐古镇,先辈按“金、木、水、火、土”五行设计,十字形街道,四条大街,东西街长约五百米,临街两旁都是上楼下店两层铺面,全镇居民多为明清建筑,千室连甍,规模宏伟;
石坊牌楼,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紫藤古巷。
9、礼辛古镇
“礼让是远古遗风,溯源究底,五千年漫长历史,纵彩陶石斧不言,谁能抹煞;辛勤为斯邑本色,播雨犁云,卅七载大好时光,即舜日尧天何敌,人尽讴歌。”
“广袤一条街,想开了,天也空,地也阔,风月天边堪共赏;上下五千年,铭记着,失亦得,穷亦通,青史有卷任评说。
礼辛镇位于甘谷县城西北四十公里处的清溪河南岸,礼辛在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设礼辛里。
清溪河从黄土高原谷地涩行东去,滋润了一川,使得两岸菜地似锦,稻田纵横,杨柳葱郁,花木争茂,礼辛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块绿洲。
礼辛镇,历史上就是重要的文化商贸重镇。礼辛遗址的彩陶成为一道旷世的文化风景。礼辛镇遗址属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其悠久历史可追溯到距今约7000年前。
属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礼辛镇遗址出土的遗物中,以陶器、石器、骨器、灰陶和砂陶为主。当时主要的生产工具以磨制的石器为主,也有一部分打制石器和细石器。
1935年、1936年,红军主力两次过礼辛。
10、阳关镇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镇地处甘、青、新三省交界处,敦煌市市区西南64公里的古阳关脚下,是敦煌市最偏远的一个乡镇。
阳关因在玉门关之阳而得名,自古就是通往西域的门户和“丝绸之路”南路的必经关隘。
阳关镇地理位置优越,地大物博,境内水、光、土、热、野生动植物和旅行资源丰富,阳关镇又是著名的旅行胜地,阳关、玉门关、渥洼池、寿昌城等名胜古迹坐落于阳关镇境内。
北方的古镇,相比南方的一些古镇,这里多了些许的肃清和凄美,站在这里,望向远方,难免会让人喜欢去抒发一些心中的情感,这里的景色也很是大气,看着总是给人豁然开朗了的感觉。
黄河河畔,深藏着一个古老的小镇青城古镇,你要一睹它的芳容吗?
本文2023-09-22 03:35:2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2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