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年号的年号概述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2收藏

明朝年号的年号概述,第1张

明朝皇帝年号

年号

起讫时间

使用时间

备注

朱元璋(在位:1368年—1398年)

洪武

1368年—1398年

31年

三十一年闰五月明惠帝即位沿用。朝鲜自1370年起始行明年号

明惠帝(在位:1398年—1402年)

建文

1399年—1402年六月

4年

四年六月明成祖废除建文年号,复称洪武三十五年

明成祖(在位:1402年—1424年)

永乐

1403年—1424年

22年

二十二年八月明仁宗即位沿用

明仁宗(在位:1424年—1425年)

洪熙

1425年

1年

元年六月明宣宗即位沿用

明宣宗(在位:1425年—1435年)

宣德

1426年—1435年

10年

十年正月明英宗即位沿用

明英宗(在位:1435年—1449年)

正统

1436年—1449年

14年

十四年九月明代宗即位沿用

明代宗(在位:1449年—1457年)

景泰

1450年—1457年

7年

 

明英宗(在位:1457年—1464年)

天顺

1457年—1464年

8年

八年正月明宪宗即位沿用

明宪宗(在位:1464年—1487年)

成化

1465年—1487年

23年

二十三年九月明孝宗即位沿用

明孝宗(在位:1487年—1505年)

弘治

1488年—1505年

18年

十八年五月明武宗即位沿用

明武宗(在位:1505年—1521年)

正德

1506年—1521年

16年

十六年四月明世宗即位沿用

明世宗(在位:1521年—1566年)

嘉靖

1522年—1566年

45年

 

明穆宗(在位:1567年—1572年)

隆庆

1567年—1572年

6年

六年六月明神宗即位沿用

明神宗(在位:1572年—1620年)

万历

1573年—1620年七月

48年

 

明光宗(在位:1620年)

泰昌

1620年八月—十二月

5个月

元年九月明熹宗即位沿用

明熹宗(在位:1620年—1627年)

天启

1621年—1627年

7年

七年八月(1627年10月)明思宗即位沿用

明思宗(在位:1627年—1644年)

崇祯

1628年—1644年三月

17年

 

 

南明年号

年号

起讫时间

使用时间

备注

弘光帝(在位:1644年—1645年)

弘光

1645年正月—五月

5个月

 

隆武帝(在位:1645年—1646年)

隆武

1645年闰六月—1646年八月

2年

 

绍武帝(在位:1646年—1647年)

绍武

1646年十一月—十二月

2个月

 

朱以海(在位:1645年—1655年)

庚寅

见于李兆洛《纪元编》

定武帝(在位:1646年—1664年)

定武

1646年—1663年

18年

 

永历帝(在位:1646年—1662年)

永历

1647年—1661年

15年

 

朱常清(在位:1648年—1649年)

东武

1648年

1年

见于李兆洛《纪元编》

 

明朝统治地区其他势力年号

年号

起讫时间

君主

使用时间

备注

天定

1386年

彭玉琳

1年

 

龙凤

1397年

田九成

1年

 

泰定

1448年—1449年

陈鉴胡

2年

 

东阳

1449年九月—1450年

黄萧养

2年

 

玄元

1451年十二月

朱徽炸

1个月

又作玄武或𢆯武,清朝为康熙帝玄烨避讳称为元武

添元

1453年—1457年

也先

5年

见于《明英宗实录》和《明史》。学者推测该年号可能是来自音译,为求回避而故将天元译作添元

天顺

1456年

李珍

1年

见于叶维庚《纪元通考》

天绣

1457年—?

王斌

 

武烈

李添保

见于《明史·李震传》

德胜

1465年三月—1466年闰三月

刘通

2年

 

明正

曹甫

见于李兆洛《纪元编》,起讫时间不明,约在正德年间

顺德

1519年六月—七月

朱宸濠

2个月

见于谈迁《国榷》

平定

段鋹

 

大顺

段鋹

或作大顺平定。李兆洛《纪元编》认为平定是年号,大顺是国号

天渊

1546年

田斌

1年

 

造历

张琏

见于毛奇龄《后鉴录》。李崇智和李兆洛认为这是指改年号,造历法,不是年号

龙飞

张琏

见于李兆洛《纪元编》。毛奇龄的《后鉴录》卷四认为张琏只是铸造了印文“飞龙传国元宝”的国玺。李崇智认为“龙飞”为印文“飞龙”之误,不是年号

大宝

1565年十二月—1566年正月

蔡伯贯

2个月

 

洪武

1619年四月

李新

1个月

 

真混

1619年十二月

李文

1个月

一作天真混

瑞应

1621年九月

奢崇明

1个月

 

玄静

1622年

万俟德

1年

清朝为康熙帝玄烨避讳作元静或𢆯静

大成兴胜

1622年五月—十月

徐鸿儒

6个月

又作大乘兴胜、大成兴盛,兴胜,大乘兴盛

永兴

1628年

张惟元

1年

 

兴武

1635年

高迎祥

1年

见于吴世济《太和县御寇始末·复按院张公博访利弊》

天运

1637年

张普薇

1年

见于李兆洛《纪元编》

永昌

1644年—1645年五月

李自成

2年

明末擎天王宫文彩奉李自成永昌年号

义武

张献忠

李兆洛《纪元编》作崇祯十六年八月改元。李崇智认为义武是高迎祥年号兴武之误

大顺

1644年十一月—1646年

张献忠

3年

 

圆明大宝

马相

见于钟渊映《历代建元考》,不详何时

宏闰

省悟

见于李兆洛《纪元编》,不详何时

涌安

明本

见于李兆洛《纪元编》,不详何时

个人作品

善草书,兼工篆刻,山水法倪瓒,黄公望,气息苍浑,神趣横溢,骨格峻,。他与文彭、邢侗、何震等均以画兰竹名于时。传世作品有《渭水清风图》轴、《风竹图》轴、《竹石图》轴、《墨竹图》卷,著有自订诗10卷、杂文百篇

和陶杂诗七首

宇宙何茫茫,起灭同一尘。胡为一日间,各营百年身。

华堂与崇丘,去疏来者亲。我庐非我有,四顾谁为邻。

有如远行客,当夕已戒晨。有怀不胜蹉,举目皆劳人。

清溪直村坞,修竹带邻曲。花明户未开,风暖睡初足。

道侣两三人,开尊傍棋局。永夜杂笑言,留宾方灭烛。

柝响间疏钟,群乌啼朝旭。晨朝理轻策,日暮脱归鞅。

行行林水间,修然濠濮想。时见行路人,芒芒将焉往。

不如播种者,晴雨候消长。野舟横可渡,不复愁河广。

深感田父言,耕戒卤莽。秋深霜露繁,高原榆柳稀。

征途戒舟车,鸿雁天边归。徘徊歧路旁,薄寒吹我衣。

悠悠自世路,幽独那可违。束发万里志,终焉老一经。

夕秀复朝华,孺子多早成。老少不相及,时事亦变更。

隐几静焚香,和墨书黄庭。草莽无远图,不寐晨鸡鸣。

兵食仰东南,怆然伤我情。春半暖初回,疏雨兼和风。

新晴临晓江,万象一镜中。策杖访僧寮,披榛小径通。

梵音令人静,世事皆楚弓。虽有鉴物智,不易伪与真。

虽有转世权,不返浇与淳。宇宙穷万道,日月仍长新。

四皓乃翼汉,三户终亡秦。贤圣递御天,同作空中尘。

顾彼溪上农,锄良已勤。酌酒更相呼,自与渔樵亲。

前有车马客,停骖来问津。告以行路难,慷慨泪沾巾。

长吁归去来,低回愧斯人。

咏落叶

除却离忧百事慵,重来苔径旧时踪。江清秋响风催棹,鸟去庭空月照筇。

回首独愁千万树,隔林细数两三峰。茫茫憔悴初冬色,飒沓时闻五夜钟。

个人成就 篆刻

归昌世篆刻初宗文彭,后从秦汉玺印中汲取养份。他的印章以情为主,多直写胸意,体现出简

静而典雅的个性。朱文印拟汉铜印斑驳锈蚀的效果,其笔画显现内方外圆的端倪,明人称其篆刻与文彭、王悟林鼎足而立,为浙派朱文印开了先河。归昌世治学严谨,博学多才,于艺事上常有深刻思考,治印方面亦极有见地。他刻印很注重性灵的表现,认为:“作印不徒学古人面目,而在探其源。源则作者性灵也。性灵出而法亦生,神亦偕焉。”又云:“予自垂髻好无癖此,每谓文章技艺,无一不可流露性情,何独于印而疑之,甫一操刀,变化在手,当其会意,不令世知。余勤印固已纵横四方,未尽供识者揶揄也。”他的这种美学观在篆刻作品中表露无遗。他刻制的“永躬耕乎典坟”印,印文亦从缪篆出,然屈曲盘绕,沉稳工整,有其独创的风格。此印方正中圆润华滋,婀娜飘逸,融两汉印风与宋元风格之中,堪称佳作。

绘画

归昌世长于山水,法倪瓒、黄公望,气息苍浑,骨格峻增,精密工致,脱尽明代中叶粗糙气息。

归昌世画作兰花墨竹构图奇奥,枝叶清酒,神趣横溢,意在青藤、白阳之间。归昌世写墨竹,运雨舞风,清洒韵极。归昌世画竹,《无声诗史》称:“枝叶清丽,逗雨舞风,有渭川淇澳之思。”《画史》评论其特点为:“松灵沉著,神趣横溢,在徐渭、陈淳之间”。

传世作品《风竹图》竹竿刚劲,竹叶随风,摇荡不止,而竹竿挺直不屈。笔势挺拔,着意表现竹的坚强气质,并含有清丽纵逸的情意,得宋元人墨竹的意态而自具新意。此画为其晚年之作。

可以是训示子孙要认真保护族谱不要弄坏了,譬如“子孙永保,无使损污”之类的,或者仅仅是“某氏族谱”之类的都可以吧。

我觉得把族谱当成一本书去选印文,再怀着崇敬的心情去修改这个印文,得出来的结果就可以了。我们家的族谱上盖的就是“子孙永保,勿使损污”

我们平时所见到的印章,一般都是四四方方,印的一面为印文,印纽可以雕刻成各式形态。而印文大都是小篆体所书某某之印,或是一些表达心意的文字。

故宫博物院藏明代亲贤保国印

小编不懂篆刻,偶尔翻书,看到明代皇帝的几方有趣的印章,在此晒出,博大家一笑。

故宫博物院藏明代转运凭升降诗玺

先来几个外形非主流的。

多面型的印章,一章多用,不过不知道会不会印泥都沾到手上……

故宫博物院藏明代“东宫图书”“兰台信符”“敬斋”“中和”“完密”五面玺

故宫博物院藏明代“东宫图书”“兰台信符”“敬斋”“中和”“完密”五面玺印文

故宫博物院藏明代“三教一家”“静探显密”“明心见性”“万法归一”四面玺

故宫博物院藏明代“三教一家”“静探显密”“明心见性”“万法归一”四面玺印文

再来看看印文非主流的印章

明代皇帝很多都对长生痴迷,尤其是道教,爱得不要不要的,印章中宗教图形的印章相当的多。

故宫博物院藏明代“先天一气混元教主紫薇真仙秘传玄奥”玺

故宫博物院藏明代观音菩萨图形玺

故宫博物院藏明代阿弥陀佛图形玺

故宫博物院藏明代持国天王图形玺

奇怪排版形式的印章。

故宫博物院藏明代“丹月生光彩”诗玺

鸟虫篆书,这种字体,小编感觉很有原始气息。

故宫博物院藏明代“天子”鸟虫篆书印

有的明代皇帝印章中的印文,到现在大家还不清楚到底写的到底是什么……

故宫博物院藏明代崇祯帝御押

故宫博物院藏明代善及四方印

故宫博物院藏明代丹在身中御押(押文不详)

作为篆刻外行的小编看过这些印章,很是被这些非主流印章的欢乐气氛所影响,这些有趣的印章因何而制?是皇帝的一时兴起,还是官员的投其所好?

(部分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打开下面,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了解更有趣的故宫和皇家文化。

更多互动与服务,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故宫文化服务中心微信服务号

赞赏

明初,镇守边区的统兵官有总兵和副总兵,无定员。总兵官本为差遣的名称,无品级,遇有战事,总兵佩将印出战,结束缴还,后渐成常驻武官。

明代总兵在洪武二年开始设立(1369年)十月,以后在四年(1371年)、七年(1374年)、二十年(1387年)都有总兵被任命。

建文二年(1400年),命李景隆为平燕将军,充总兵官。明成祖即位,命何福佩征虏将军印,充总兵官。

洪熙元年(1425年)二月,始颁将军印在诸边将,其中有总兵4人,参将4人。但镇守蓟镇的总兵不得称将军挂印。

总兵官成为镇守地方的最高军事长官后,改变了练兵将领不指挥作战,指挥作战的将领不管练兵的问题,有利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形成事权专一的局面,但也存在着总兵称霸一方、拥兵自重的可能。

为维护中央集权,再有战争时,朝廷又要往下派员,称为巡抚,参与军队管理,削弱总兵官的权力。开始巡抚只为临时性的工作,后来才成定职,常驻地方。这样一来,不仅原来的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要受其节制,就连总兵官也要听其指挥。

明袁可立《奏登师出海之期疏》 :“乃拔其尤者三千六百人,俾总兵沈有容领之先发,而副将李性忠所带家丁旧系辽左健士,臣于三月十二日饯而送之,嘱以相机进止以固榆关,以联毛帅。”

总兵官之下,还设有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游击之下还有坐营官、守备、把总、提调官等。

扩展资料:

清朝后,军权归为各省巡抚提督文官,而听从巡抚提督之总兵武官改为正二品,视驻地,统辖兵员多寡相差甚多,大约一万五千名至数百名之间。一般来说,清朝在全中国设有总兵定员83名,其中,陆路总兵约占70名,水路13名,统辖中国十八省614防营约63万兵力。

就台湾而言,20世纪前,台湾总兵受台湾道节制,统辖部队称台湾镇,官衔也叫台湾镇总兵,人数在一万名至一万五千名左右。

清代总兵为绿营兵正,官阶正二品,受提督统辖,掌理本镇军务,又称“总镇”。其直接统辖的绿营兵称“镇标”。

清初,总兵无定品,系左右都督、同知各衔,乾隆十八年(1735),始定品秩。京师步兵营有左、右翼总兵,为步兵统领佐官,清末,北洋海师亦有左、右翼总兵,各统铁甲舰为领翼队长。

-总兵

月山村地灵人杰,与进士村大济的吴氏一脉相承,杰出人物层出不穷,文章济世,德范永垂,口碑载道,光耀史册。根据《月山吴氏家谱》及文献资料,将部分历史人物及其传略整理如下:

(一)主要人物

吴仲信,太伯90世孙,明永乐举人,任广西渌州、福建泉州府通判。

吴长寿,太伯90世孙,明永乐举人,任江苏功州通判。

吴达,明永乐举人,镇江知县。

吴礼,太伯90世孙,明永乐举人,任江西抚州通判。

吴子深,太伯91世孙,明永乐举人,香和县知县。

吴平,太伯86世孙,福建松溪、浦城县令。

吴希点,福建连城知县,广东惠来知县。

吴庆会:浏阳知县。

吴子升,东安定县知县。

吴园,福建泉州府通判。

吴玉衡,嘉庆(仁宗)戊午科武举。

吴芬,嘉庆已卯科武举。

吴懋修(1603-1674),字尔进,号如山、玉山,任明崇祯兵部司务,父吴希点,曾任福建省莲城和广东省惠来知县。懋修自幼随父在外习武读经。崇祯十七年(1644)明亡,懋修前往福建投奔鲁王,任兵部司务,与刘忠藻联手攻打庆元县城,兵败后隐居故里,著书立说,倡建“举溪八景”和吴氏宗祠等。深得群众爱戴,尊称“八老爷。”一生著述《寒溪集》、《荣木篇》、《昭荣集》、《括苍吟》、《逸民传》、《烈女传》、《古今诗论》等10余种,惟未刊行。传世的仅《文明塔记》、《举溪篇》等,《吴氏宗谱》尚有遗墨。

吴之球,字东野,号章山,太伯98世孙,吴懋修之子,天资聪颖,七岁能书,挥毫落墨,云烟飞动。现月山村“如龙桥”匾额、徐夫人庙联均系吴之球手笔。

吴铁(1289-1361),87世孙,吴平之子,元代延平府尹(南平县尹),后造延平、建阳、邵武三府道台。

吴纪(1464-1521),明嘉靖江西瑞金知县。

吴公辙,明嘉靖处州府御指挥。

吴作舟,清康熙贵州御中厅,温州御左厅守备。

(二)人物传略

吴文简先生传

吴翥(719-784)字叔羽,号翥,太伯六十六孙。据《吴氏家谱》记载:“孟公初任江州刺史,博学能文究,心通治体,凡有益于民者,罔不究心,政简而民安,一若和平无事之世焉,唐宣宗初擢京城观察使,风霜翼翼数百度而振百僚,称职著声更召,署史部事,公志在林泉,累徵不仕,言诗上朝庭,朝庭高其节,赐谥号文简先生。”据《新唐书·文艺传》载:“翥有名,大中时观察府召以署吏,不应……”云云。时韩康伯著诗赞其“文简先机天子侧席,涂视轩舆行方奎璧;颖水怀清箕山介石,身隐无文鸿飞避檄。”

绅八公(吴懋修)传

据吴钟祥著的《消晷录》按:我的祖先绅八公,就是民间传称的八老爷(吴懋修)。

绅八公大半生追随阁部刘中藻,忠于明王朝,坚持民族气节,抵抗异族入侵,忠心耿耿,可以与日月争光。

只是他的事迹,地方志和族谱所载大都十分简略。举溪的吴氏宗谱,有鹤溪陈之清先生所撰的绅八公传一篇。对于他的忠义行为,文中也很含糊,没敢多提。大抵是在当时满清政权的高压统治之下,摇笔杆子读书人,心存顾虑不敢据实写出来。而作为后辈的吴姓子孙,又不愿意冒触犯时忌的风险。

我曾经翻阅过不少谱籍资料,凡是发现有关于绅八公事迹的记载,即便只有片纸只字,都会随手摘抄下来。日子久了,材料也就收集了不少。现将这些材料稍加整理,按照时间顺序写成下面这篇传。希望借此能让绅八公的忠烈事迹不至于永远被埋没。

还有,小时候听先兄钟瑞讲,隆武皇帝委任绅八公为兵部司务的圣旨,他曾经亲眼看见过。那是一幅尺把长的黄绫,上面写着姓名和职务官衔,并盖有皇帝的朱印,印文是“大明隆武之宝”六个字。可惜当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见到。先兄去世后就再也没法寻找了。

绅八公名懋修,字尔进,号如公,又号玉山。

绅八公的父亲缙九公名叫希点,曾任余杭县教谕。隆武帝避迁内地期间,被升任福建的连城县知县。不久又改任广东的惠来府知府。

绅八公跟随父亲在福建那段时间,受知于时任给事中的刘中藻,由名经开始,经考核被授予吏部司李的职衔。第二次考核改授知县衔,调任兵部司务。

清将博洛攻取福建,郑芝龙变节投降,唐王流亡途中死于汀州,监国鲁王从浙江取道海上到了福建,任命刘中藻当兵部尚书兼大学士衔,攻克福、宁,清守军投降。宁德、古田、福安、政和等县城,很快被收复。温州、台州一带闻风响应。

鲁王监国三年[公元1669年],刘中藻派遣冯生舜经由桐山,攻取泰顺县。希点公在广东惠来府的任上病故,绅八公护丧返乡,放弃守孝旧制在家乡招募义兵。跟龙泉县的柳国柱、李六郎、黄日光、吴卿等人结成联盟。

绅八公率领义军在英宁关驻扎,柳国柱等人在龙泉县西乡六都木岱口驻扎。跟满清的军队交战,柳国柱、李六郎战死沙场。绅八公也出战失利,撤退到坑口、漈下、举溪。不久挥军转向福建,攻取寿宁县。

这期间冯生舜从泰顺到景宁县的西乡大漈,绅入公率军前往章坑、东坑,配合冯生舜会攻景宁,没能打下来。

回军攻打庆元。庆元县的代理县官教谕戴云程和游击董永义弃城逃走。就占领了庆元县城。

清兵的援军从松溪赶来反扑,绅八公和冯生舜拒战,双方都有死伤,老百姓也死了百多人。从北门到县府门前的民房全被清兵烧毁,只好收军撤退。

这一年的十月间,清军攻陷福州、宁德。刘中藻退守福安。清军的副将李荣田,从桐山分兵攻打泰顺。冯生舜战败,率领部下跟绅八公在庆元会师、驻守庆元的清千总李定国,发兵迎战于下管的赤膊岭,冯、吴联军冲上去杀了李定国,包围了庆元县城。

这期间福安失陷,刘中藻战死,福建的地盘全部丢失,清将派遣援军从政和大举前来攻城。冯生舜带领部众离开庆元,从此没了下落.绅八公也只得将部众解散,返还家乡。

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福建的耿精忠响应吴三桂,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重新留起头发,改换衣装;绅八公闻讯,马上带领弟弟懋庄父子和一批旧部前往参军。

懋修很快跟随耿精忠的总兵徐尚朝进入浙江,攻取庆元县城,继续进军到杨墩地方,跟投降满清被封为副将的吴陈仁(庆元三都陈村人)的部属吴任之交战,父子俩双双战败牺牲。

后来耿精忠重新投降满清,绅八公知道大势已去,就回归举水隐居下来,用毛竹搭建了一个书斋埋头读书,从事著书写作。并撰写了一篇《十愿文》,虔诚拜佛吃长斋,以此表示再不过问世事。绅八公非常有才气,志向远大。早年就通晓军事。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福建盗贼张其卿一度蹂躏龙泉县,长期盘踞在万里林区,手下好几百名匪徒,经常四出抢劫。知县杨芝瑞请绅八公设法剿灭匪徒。

绅八公用兵法约束训练乡兵,然后出其不意进行袭击,杀了一百多人,张其卿这伙盗贼吓坏了,狼狈逃走。地方上的人因此更加佩服他。

自从开始举兵抗清,他组织发动了一批又一批群众,乡民为什么会听他的,原因就在于平时就知道他有才能。

绅八公出生于明代的万历癸卯[公元1603年]9月13日,终于公元1674年。共有4个儿子:长子名之琼,次子名之琮,三子名之球,四子名之□。

之琮有勇有谋,精通骑马射箭。满清政府想让他出来做官,绅八公坚决不让去。

绅八公直到去世,始终以用满清的年号为耻。所以在他的著作中,凡是需要标明年月的地方,都采用传统的干支纪年。

绅八公的著作有《寒溪集》、《荣木篇》、《昭融集》、《竹斋语录》、《大雅堂稿》、《括苍吟》、《三山吟》、《史策略》、《坐隐录》、《逸民传》、《烈女传》、《古今诗论》、《经书大全定本》、《楞严经十二解》、《大乘法华经解》惟未刊行,均已散失,传世的《举溪记》、《原孝篇》、《文明塔记》、《祠堂记》等《吴氏宗谱》尚有余墨。

明朝年号的年号概述

明朝皇帝年号年号起讫时间使用时间备注朱元璋(在位:1368年—1398年)洪武1368年—1398年31年三十一年闰五月明惠帝即位沿用。朝鲜自1370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