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1收藏

汉朝的族谱,第1张

西汉:

刘邦皇后,吕雉

刘盈皇后,张嫣

刘恭

刘弘

刘恒皇后,窦漪房

刘启皇后,薄皇后、王皇后王娡

刘彻皇后,陈皇后陈阿娇、卫皇后卫子夫

刘弗陵皇后,上官皇后

刘贺

刘询皇后,许皇后许平君、霍皇后霍成君、王皇后

刘奭皇后,王政君

刘骜皇后,许皇后、赵皇后赵飞燕

刘欣皇后,傅皇后

刘衎皇后,王皇后

刘婴

东汉

刘秀皇后,郭圣通、阴丽华

刘庄皇后,马皇后

刘炟皇后,窦皇后

刘肇皇后,阴皇后、邓皇后邓绥

刘隆

刘祜皇后,阎皇后阎姬

刘保皇后,梁皇后梁妠

刘志皇后,梁皇后梁女莹、邓皇后邓猛女、窦皇后窦妙

刘宏皇后,宋皇后、何皇后

刘辩

刘协皇后,伏皇后伏寿、曹皇后曹节

以上列表按《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整理。

其中追尊的皇帝的正妻(皇后),不在表内。

这所谓的十位帝王是王郎、公孙述、李宪、秦丰、张步、董宪、延岑、田戎、隗嚣、窦融、彭宠。他们不被承认原因在于两方面,其一他们在两汉之交确实没有完成所谓的帝王伟业,成为阻挡统一的障碍,其二历史有时候是胜利者书写,他们的功绩也被抹掉在,帝王将相家谱为正史的观念之中。具体表现如下:

1,所谓十帝,两汉之交战乱牌桌上的赌客

两汉之交,新莽被颠覆,国家需要新的执政者,原来反对新莽的割据一方的十帝,马上开始紧锣密鼓的“牌桌竞赌”。

他们中有人只想偏安一隅,有人色厉内荏,也有人关心全局,所以面对天下统一的大势,他们高下立判。逐渐被对手在帝王争位豪赌中淘汰出局。没有成就所谓帝王伟业

2、所谓十帝。在客观上确实其功,也有其过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人包括刘秀在内,虽然割据一方,但是也一定程度上为一方的百姓生活在战乱中带来,少许的安宁、秩序。比如公孙述经营巴蜀,隗嚣经营河西等等, 他们都是乱世的英雄。

但是天下一统大势的到来,这些关起门称大王的英雄们,又变了阻碍统一的“狗熊”,连绵不绝的征战,也给人们带来黎明前无尽的黑暗。

3、成王败寇,历史承认是有所偏重的

最终刘秀的胜出了,这取决他的格局和机缘,他的政治主张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而十帝却被无情淘汰,成王败寇的历史书自然而然,将刘秀神话,将十帝的功劳抹杀,罪过放大,以此有所偏重的历史承认出现了。

首先你明确一个概念:晋朝之前只有一个汉朝,一个宗庙。明白了这个概念就清楚了西汉、东汉和蜀汉的关系了。

《前汉书》明确记载:“世祖即位,然后宗庙社稷复立”。世祖即东汉光武帝刘秀。

刘秀,乃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汉景帝七世孙,长沙定王之后刘发之后。不同于刘备,刘秀是有明确族谱传承的。

刘秀父亲刘钦曾任县令,可惜在刘秀九岁那年去世了。家道中落,刘秀的成长之路坎坷不平。

也许他真的是修正历史的位面之子,凭借一系列神操作,面对断壁残垣、江山破碎的社会状况,刘秀重整山河,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重立汉家宗庙。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以刘秀的身份是不能登基为帝的。刘秀虽然是汉景帝之后,可到了他这一辈已经和西汉宗室出了五服了,属于旁支的旁支,一直旁支出去好几里地。了解五服概念的人知道,出了五服就不算一家人了,就是诛九族都轮不到你了。

刘秀打的旗号一直是中兴汉室,但天下实际是自己打下来的。按照礼仪,刘秀登基应该追封自己祖上四辈为帝,建立宗庙。这里面就冲突了:汉已有宗庙,你刘秀又要中兴汉室宗庙,然后还要立自己家的宗庙,你家和汉皇室已经不是一家了,一个国家怎么可能有两个宗庙?

皇帝都坐了,这么点事还能难住吗?刘秀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下面的大臣也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过继。

历史上过继的皇帝不少,最有名的莫过于光绪和溥仪了。过继之后,你就不属于以前的家庭了,过继后的父母才是你家谱上的父母,可以继承其财产。

刘秀过继给了汉元帝刘奭(音是),这样就解决了刘秀身份的问题。对于祭祀宗庙,大臣们也是发扬涸思干虑的精神,为刘秀考虑周全了。对于刘秀祖上血亲,立宗庙由大臣祭祀;国家宗庙,汉元帝以上,由刘秀祭祀,汉元帝以下,都是刘秀平辈或晚辈,由主管单位祭祀。

也许有的人会说了:反正就一个牌位,都放一起就完事了。想可以这么想,但对于宗法礼仪大过天的封建社会来说,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尤其讲究血统的皇室。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类似事情,就是明朝嘉靖帝和群臣的大礼仪之争,有兴趣的可以找找这方面资料。

对于大耳贼刘皇叔,这事就有点复杂了。

东晋习凿齿著《汉晋春秋》中记载:“玄德,汉高之正胄也,信义著于当年,将使汉室亡而更立,宗庙绝而复继。”

《三国志》记载刘备称帝“置百官,立宗庙,袷祭高皇帝以下 ”。

史书都记载了刘备重立汉室宗庙。可是刘备的身份却是有疑议的。

裴松之在《三国志注》里说:“先主虽云出自孝景,而世数悠远,昭穆难明,既绍汉祚,不知以何帝为元祖以立亲庙。于时英贤作辅,儒生在宫,宗庙制度,必有宪章,而载记阙略,良可恨哉!”

也就是说,你自己说是孝景帝玄孙,可是没有证据啊。

这个今天先不讨论,总之刘备也立庙祭祀了,至于是不是他家的,反正是汉朝皇室享用祭祀了。

姓刘。因为汉朝开国皇帝是刘邦,汉朝后来的皇帝都是刘邦的后代,都姓刘。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 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 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历任沛县泗水亭长、沛公、汉王。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集合县中约3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 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后, 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 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自西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6年登王位(公元前201年登皇帝位)至南宋、金、齐帝刘豫公元1137年退位止,期间1343年中,刘氏共有59位皇帝,在帝王位共计676年,其中西汉一一东汉一统中华天下426年。

序号 朝代 姓名 世序 庙号或谥号 生卒纪年(公元) 在位纪年(公元) 在位01 汉朝,西汉 刘 邦 75 西汉高 祖 公元前256——前195 公元前206——前195 12年02 汉朝.西汉 刘 盈 76 西汉孝惠帝 公元前211——前188 公元前194——前188 7年03 汉朝.西汉 刘 恭 77 西汉前少帝 公元前 ——前184 公元前187——前184 4年04 汉朝.西汉 刘 弘 77 西汉后少帝 公元前 ——前180 公元前184——前180 5年05 汉朝.西汉 刘 恒 76 西汉孝文帝 公元前202——前157 公元前179——前157 23年06 汉朝.西汉 刘 启 77 西汉孝景帝 公元前188——前141 公元前157——前141 17年07 汉朝.西汉 刘 彻 78 西汉孝武帝 公元前157——前87 公元前141——前87 55年08 汉朝.西汉 刘弗陵 79 西汉孝昭帝 公元前94 ——前74 公元前87 ——前74 14年09 汉朝.西汉 刘 询 81 西汉孝宣帝 公元前96 ——前49 公元前74 ——前49 26年10 汉朝.西汉 刘 奭 82 西汉孝元帝 公元前75 ——前33 公元前48 ——前33 16年1l 汉朝.西汉 刘 骜 83 西汉孝成帝 公元前52 ——前 7 公元前33 ——前 7 27年12 汉朝.西汉 刘 欣 84 西汉孝哀帝 公元前25 ——前 1 公元前7 ——前 1 7年13 汉朝.西汉 刘 衎 84 西汉孝平帝 公元前 9 ——公元5 公元前1 ——公元 5 6年14 汉朝.西汉 刘 婴 85 西汉孺子帝 公元 4 ——公元24 公元 6 ——公元 8 3年15 汉朝。更始 刘 玄 83 汉更始帝 ——公元25 公元 23 ——公元25 3年16 汉朝.建世 刘盆子 85 汉建世帝 公元10 ——公元 公元 25 ——公元27 3年17 汉朝.东汉 刘 秀 83 东汉光武帝 公元前 6——公元57 公元 25 ——公元57 33年18 汉朝.东汉 刘 庄 84 东汉孝明帝 公元 28 ——公元75 公元 57 ——公元75 19年19 汉朝。东汉 刘 炟 85 东汉孝章帝 公元 57 ——公元88 公元 75 ——公元88 14年20 汉朝.东汉 刘 肇 86 东汉孝和帝 公元79——公元105 公元 88 ——公元105 18年21 汉朝.东汉 刘 隆 87 东汉孝殇帝 公元105——公元106 公元105——公元106 八个月22 汉朝.东汉 刘 祜 87 东汉孝安帝 公元94 ——公元125 公元106——公元125 20年23 汉朝.东汉 刘 懿 87 东汉前少帝 公元115——公元125 公元125 七个月24 汉朝.东汉 刘 保 88 东汉孝顺帝 公元115——公元144 公元125——公元144 20年25 汉朝.东汉 刘 炳 89 东汉孝冲帝 公元143——公元145 公元144——公元145 五个月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a497db0100c8tuhtml) - 中国历代刘姓皇帝录_开原刘氏家谱_新浪博客

26 汉朝.东汉 刘 缵 89 东汉孝质帝 公元138——公元146 公元145——公元146 一年多27 汉朝.东汉 刘 志 88 东汉孝桓帝 公元132——公元167 公元146——公元167 22年28 汉朝.东汉 刘 宏 89 东汉孝灵帝 公元156——公元189 公元168——公元189 22年29 汉朝.东汉 刘 辨 90 东汉少 帝 公元173——公元190 公元189 六个月30 汉朝.东汉 刘 协 90 东汉孝献帝 公元181——公元234 公元189——公元220 32年31 三国.蜀汉 刘 备 89 蜀汉昭烈帝 公元162——公元223 公元221——公元223 3年32 三国.蜀汉 刘 禅 90 蜀汉孝怀帝 公元207——公元271 公元223——公元263 41年33 列国.汉国 刘 渊 90 汉国高祖 公元 ——公元310 公元304——公元310 7年34 列国.汉国 刘 聪 91 汉国烈宗 公元 ——公元318 公元310——公元318 9年35 列国.汉国 刘 粲 92 汉国少主 公元 ——公元318 公元318 1年36 列国.前赵 刘 曜 91 前赵赵王 公元 ——公元329 公元318——公元329 12年37 列国.夏 刘屈孑 94 夏 世 祖 公元 ——公元425 公元407——公元425 19年38 列国.夏 刘 昌 95 夏 秦 王 公元 ——公元434 公元425——公元428 4年39 列国.夏 刘 定 95 夏平康王 公元 ——公元431 公元428——公元431 4年40 南朝.刘宋 刘 裕 96 刘宋武帝 公元356——公元422 公元420——公元422 3年41 南朝.刘宋 刘义符 97 刘宋少帝 公元406——公元424 公元423——公元424 2年42 南朝.刘宋 刘义隆 97 刘宋文帝 公元407——公元453 公元424——公元453 30年43 南朝.刘宋 刘 劬 98 公元 ——公元453 公元453 三个月44 南朝.刘宋 刘 骏 98 刘宋孝武帝 公元403——公元464 公元454——公元464 11年45 南朝.刘宋 刘子业 99 刘宋前废帝 公元449——公元465 公元465 1年46 南朝.刘宋 刘 彧 98 刘宋明帝 公元439——公元472 公元465——公元472 8年47 南朝.刘宋 刘 昱 99 刘宋后废帝 公元463——公元477 公元473——公元477 5年48 南朝.刘宋 刘 准 99 刘宋顺帝 公元467——公元479 公元477——公元479 3年49 五代.后汉 刘知远沙陀后汉高祖 公元895——公元948 公元947——公元948 2年50 五代.后汉 刘承佑沙陀后汉隐帝 公元931——公元950 公元948——公元950 3年51 五代.北汉 刘崇旻沙陀北汉世祖 公元896——公元954 公元951——公元954 4年52 五代.北汉 刘承钧沙陀北汉睿宗 公元926——公元968 公元954——公元968 15年53 五代.北汉 刘继恩沙陀北汉少主 公元935——公元968 公元968 三个月54 五代.北汉 刘继元 沙陀北汉英武帝 公元 ——公元991 公元968——公元979 12年55 五代。南汉 刘 �6�9 南汉高祖 公元889——公元942 公元917——公元942 26年56 五代.南汉 刘 玢 南汉殇帝 公元920——公元943 公元942——公元943 2年57 五代.南汉 刘 晟 南汉中宗 公元920——公元958 公元943——公元958 16年58 五代.南汉 刘 鋹 南汉后主 公元943——公元980 公元958——公元971 14年59 南宋.金.齐刘 豫 南宋.金.齐帝公元1072—公元1143 公元1130—公元1137 8年

--------------------------------------------------------------------------------

29个因为汉朝皇室姓刘,汉朝一共有29个皇帝--------------------------------------------------------------------------------

1干预汉朝继承人 汉文帝的即位,是个偶然,也是他自身条件和故意展现给旁人看的印象所导致的。 公元前180年七月,吕后病死,诸吕把持朝政。没多久,齐王家三兄弟: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协同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大将军灌婴等人,联手平定了汉初风起云涌的诸吕之乱。 现在的问题是,谁来当皇帝? 其实,大汉朝这会儿有皇帝,那是吕后扶立的小皇帝,史称汉少帝。但此时,大家既然把诸吕一窝端了,诸吕的遗产自然也需要拔掉,谁费尽心力只是为了得个青史留名? 确定皇帝换人不换姓后,大家心里没什么异议,此次灭诸吕,齐王刘襄是第一个起兵的,刘襄的弟弟刘章和刘兴居当时都在宫里当宿卫,里应外合功劳也颇大,而齐王刘襄又是刘邦长子齐王刘肥的嫡子(立嫡立长都占了),既有名义上的优势,又有平灭贼子的军功,往大了说,他就是重新定刘姓江山的人。拥立他为帝,是众人心中理所当然的事。 史书交代「 ”大臣议欲立齐王”,此事差不多是板上钉钉了。 然而,有一个风尘仆仆赶来的人不同意。 此人是琅琊王刘泽。 初听这个名字,或许大家满脸疑惑,此人是哪里跑来的小喽啰,都没听说过。毕竟,在汉初全明星阵容里,这种刘姓小诸侯王多如牛毛,没点本事和故事,难以闻名遐迩,垂名后世。那么,我们来为刘泽列一张文字版家谱: 刘泽姓刘,又封了王,显然,他是刘邦的家属。然而,算起来,他也只是个八竿子才打得着的远亲,「 ”诸刘远属也”。刘泽早期的经历不可考,只是靠着刘邦的关系当上了郎中,后来表现还不错,才被刘邦提拔为将军,参与了汉平定代相陈豨之乱,因功被封为营陵侯。这个侯国非常小,大约只有一个或半个县的赋税收入,在今天的山东昌乐县境内。 刘泽到了婚龄,便娶了一位来头不小的姑娘——吕后妹妹吕嬃和樊哙的闺女,小樊氏。这下,刘泽算既是大汉皇族,又是皇后家里人了。在吕后当政期间,吕后想封家里一帮兄弟子侄为王,又怕刘家人和功臣集团不答应,第一条曲线操作就是封刘泽为琅琊王——刘家的我封了,吕家也没问题了吧? 所以,刘泽是脚踩了两条船,吕家船算是锦上添花,刘家大船怎么样也不会翻。更牛的是,他还有战功。在这个老刘们谢幕,诸吕们被灭的时代,他在刘姓诸侯里也是个老大不小的「 ”长者”了,因此,刘泽的话大家多少还是要听一听的。 刘泽提出来的反对理由是:「 ”诸吕之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外戚。大家刚灭了一个诸吕,难道又想再迎来一个‘诸吕2号’?齐王刘襄的舅舅驷钧是个又凶又恶的人,如果齐王当皇帝,他这位有战功的舅舅怎么能不被加封?已知了这样的难题,是把困难留给子孙后代,还是自己提前扼杀?”大家回想了一下诸吕把持朝政期间的憋屈和恐怖,集体摇了摇头。 有人问了,那么立谁呢? 刘泽说:「 ”当然是代王刘恒合适,刘恒的舅舅薄氏比较低调,薄太后母家没什么权势,都是老实本分的君子,而刘恒自己又是目前高皇帝亲儿子里年龄最大的,立他为帝最合适。”史书的下一句说「 ”于是大臣乃谋迎立代王”。 奇怪,如此重要的事,就凭刘泽一句话和一个并未发生的预测版「 ”外戚之祸”就大转弯,是不是太轻率了点?即使大汉臣子们都不愿再经历一次「 ”诸吕之乱”「 ”刘氏凋零”的局面,那琅琊王刘泽提此建议就纯粹是为了公心吗? 当然并不是。 刘泽之所以要给齐王捣乱,都怪刘襄得罪了他。 2一己私怨,大汉天下从此拐弯 其实,两人或者说两国的恩怨,早在刘泽被封为琅琊王时就已经结下了。 琅琊国是吕后封给刘泽的,而刘泽拿到的这个琅琊郡,起初是齐王刘肥的齐国治下的地盘。 齐国开国时,刘邦一口气给了这位庶长子城阳、济南/又叫博阳、琅邪、济北、胶东、胶西、菑川等7个郡73座城,但后来,吕后一会儿为女儿鲁元公主抢走齐国一座城阳郡,一会儿又为大侄子吕台夺走了一座济南郡,没多久,又为侄女婿刘泽夺走了一座琅琊郡(刘泽得到琅琊郡另有别的计谋)……偌大一个齐国,竟被削成了4个郡的国家。齐王刘肥和续任刘襄能不痛恨吗? 所以,诸吕之乱兴起、刘襄打定主意起兵时,第一步就拿刘泽开刀。为了行军路线方便,计划更在掌握,也为了夺回自己的失地,刘襄派郎中令祝午去忽悠琅琊王刘泽,说现在刘姓诸侯里只有他最大,齐王年纪小,虽有想平灭诸吕的心,但不懂兵戈之事,而琅琊王在高皇帝时就带兵打仗,一切要仰仗琅琊王主事啦,齐王愿意举国支持。换句话说,齐国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将来成功了,刘泽说不定还能成为大汉天子。 美梦熏心,刘泽一听,心痒难耐,当即跑到齐国都城临淄去找刘襄商量大事。结果,刘泽刚到,刘襄和手下大臣就以各种原因挽留,不让他出门。一边又派人去收琅琊国的兵力。刘泽这才知道自己被骗了,一辈子打雁竟被雁啄了眼。这下,俩人的梁子算是打下死结,更无解了。 而刘泽这边悔恨的同时,九曲心肠也开始运作实施一套反忽悠。 刘泽也给刘襄戴高帽子:「 ”你爹刘肥是高皇帝长子,推算下来,你就是高皇帝的嫡长孙啦,所以,立皇帝当然只能立你。现在大臣们虽然怨恨诸吕,却不知道推翻诸吕和吕后所立的小皇帝以后,该找谁来当皇帝,我刘泽这会儿算是刘家年龄最大的,他们估计都在等我发言呢。大王留着我也没用,不如让我进京去帮你说点好话。” 刘襄此时认为武力解决诸吕是势在必得,唯一的顾虑就是功臣们怎么想,于是连忙钻进刘泽的圈套,并屁颠屁颠地安排车辆送他入京。 然后,就发生了上文所述的那一幕。 所有人都打算立齐王时,唯独琅琊王刘泽出来持反对意见,并晓之以理说服了那帮手握重兵的人。 方针既定,刘泽又指挥当时在皇宫内为哥哥刘襄登基做努力的朱虚侯刘章去说服齐国撤军。刘襄见大势已去,如果再拼齐国国力和功臣集团干一架,两败俱伤还是小的,甚至也许还会遭到代地的合击,只好郁郁寡欢地回了国。第二年就郁闷死了。 后来,就是代王刘恒顺利入京登基,成了历史上的汉文帝。文帝即位,再次瓜分齐国,割城阳郡封给灭诸吕有功的朱虚侯刘章,割济北郡封东牟侯刘兴居。而刘泽的琅琊郡被文帝还给了齐国,转身给刘泽找了块更大的地盘——燕国,从此,他是燕王刘泽。 刘泽的这一捣乱,不仅改变了自己命运,也改变了西汉王朝的历史,有了代王刘恒的即位,才有了后来的文景之治,以及虽褒贬不一,却又让人热血不已的汉武帝时代。 历史的拐弯,往往只因为一件小矛盾。

并没有,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到献帝就宣告汉王朝的完结了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共210年

东汉两个时期。西汉又叫前汉,从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起至公元8年王莽代汉建立新朝止,因国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在东汉国都洛阳的南面,故称西汉。西汉共有14个帝王,包括吕后和昌邑王刘贺。所附的淮阳王刘玄,败降后被勒杀。

高祖(刘邦)字季(公元前256--前195年,一作公元前247--前195年)。

汉开国皇帝,为汉王4年,在帝位8年,于平定英布叛乱中胸部受箭伤,后创伤复发而死,终年53岁,葬于长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5里处)。

惠帝(刘盈)(公元前211--前188年)。高祖长子,高祖死后继位。在位7年,病死,终年24岁,葬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0里处)。

吕后(吕雉)(公元前241--前180年)。高祖皇后,高祖死后执政,前后共16年。病死,终年62岁,葬于高祖长陵的西园(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5里处)。注 吕后并未称帝,因其长期执政,所以将她列上。

文帝(刘恒)(公元前202--前157年)。高祖第三子,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后,周勃等杀死吕产,迎立刘恒为帝。在位23年,病死,终年46岁。葬于霸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35里处)。

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前141年)。文帝第三子,文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终年48岁,葬于阳陵(今陕西省高陵县西南30里处)。

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前87年)。景帝第三子,景帝死后继位。在位54年,于巡视途中病死,终年71岁。葬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17里处)。

昭帝(刘弗陵)(公元前94--前74年)。武帝少子,武帝死后继位。在位13年,病死,终年22岁,葬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13里处)。

昌邑王(刘贺)生卒年不祥。武帝孙,昭帝侄。昭帝死后无子,由他继位,在位27日,因*戏无度,被辅政大臣霍光废黜,后事不祥。

宣帝(刘询)(公元前90--前49年)。武帝曾孙,昌邑王被废后继位。在位25年,病死,终年42岁,葬于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15里处)。

元帝(刘奭)(公元前76--前33年)。宣帝子,宣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终年44岁,葬于渭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12里处)。

成帝(刘骜)(公元前51--前7年)。元帝子,元帝死后继位,在位26年,病死。终年45岁,葬于延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15里处)。

哀帝(刘欣)(公元前26--前1年)。成帝养子,成帝死后继位,在位6年,病死,终年26岁,葬于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8里处)。

平帝(刘衎)(公元前9--公元5年)。原名刘箕子,元帝孙,中山王刘兴子,哀帝死后继位,在位5年,一说被王莽毒杀,一说病死,终年14岁,葬于康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25里处)。

孺子(刘婴)(公元5--25年)。宣帝玄孙,王莽毒死平帝后立他为帝,在位3年,于混战中为乱兵所杀,终年21岁,葬处不明。《西汉完》

淮阳王(刘玄)(公元?--25年)。西汉皇族,王莽被推翻后被推位更始帝,后投降赤眉军,被刘秀封为淮阳王,在位3年,被赤眉军勒杀,葬于霸陵。

(新朝)王莽(新朝只有一个帝王,就是王莽,为起义军所杀)(公元前45--23年)。汉元帝皇后侄,大司马,毒死平帝后篡位,在位16年,为起义军攻杀,终年68岁,葬处不明

(东汉)公元25—220年,共196年

东汉又叫后汉,从公元25年刘秀称帝起至公元220年曹丕代汉止,因国都洛阳在西汉国都长安的东面,史称东汉,东汉共有14个帝王,包括少帝刘懿,

光武帝(刘秀)字文叔(公元前6--57年)。高祖九世孙,先后推翻王莽,刘玄后称帝,在位33年,病死,终年63岁,葬于原陵(今河南省孟津县西长道社)。

明帝(刘庄)初名刘阳(公元28--75年)。光武帝第四子,光武帝死后继位,在位18年,病死,终年48岁,葬于显节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章帝(刘炟)(公元56--88年)。明帝第五子,明帝死后继位,在位13年,病死,葬于敬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和帝(刘肇)(公元79--105年)。章帝第四子,章帝死后继位,在位17年,病死,终年27岁,葬于慎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邓太后(邓绥)(公元81--121年)。和帝皇后,和帝死后,执政16年,病死,终年41岁,葬于和帝慎陵之侧。

殇帝(刘隆)(公元105--106年)。和帝幼子,和帝死后继位,在位不足1年,病死,终年两岁,为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葬于康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安帝(刘祜)(公元94--125年)。章帝孙,刘庆子,殇帝死后继位,在位19年,于南下巡游途中病死,终年32岁,葬于恭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少帝(刘懿)(公元?--125年)。章帝孙,安帝死后继位,在位不足1年,病死,葬处不明。

顺帝(刘保)(公元115--144年)。安帝子,少帝死后被宦官拥立为帝,在位19年,病死,终年31岁,葬于宪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25里处,一说在洛阳市西)。

梁太后(梁纳)(公元106--150年)。顺帝皇后,顺帝死后执政6年,病死,终年45岁,葬于顺帝宪陵之侧。

冲帝(刘炳)(公元143--145年)。顺帝子,顺帝死后继位,在位不足半年,病死,终年3岁,葬于怀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25里处,一说为洛阳市西北)。

质帝(刘缵)(公元138--146年)。章帝玄孙,冲帝死后,被梁太后和梁翼迎立为帝,在位不足1年,被梁翼毒死,终年9岁,葬于静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桓帝(刘志)(公元132--167年)。章帝曾孙,质帝被毒死后,由梁翼迎立为帝,在位21年,病死,终年36岁,葬于宣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灵帝(刘宏)(公元166--189年)。章帝玄孙,刘苌子,桓帝死后,窦后立他为帝,在位22年,病死,终年34岁,葬于文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

少帝(刘辩)(公元175--189年)。灵帝死后继位,在位不足半年,被董卓废黜,后被毒杀,终年15岁,葬于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

献帝(刘协)字伯和(公元181--234年)。灵帝第三子,少帝弟,少帝被废后继位,在位31年,被曹丕废黜,后病死,终年54岁,葬于禅陵(今河南省修武县北小风村)。《汉完》

众所周知,蜀汉的开创者刘备又称刘皇叔,原本是汉朝的皇族。

《三国志·蜀书》上说,蜀汉皇室来源于中山刘氏,是西汉景帝刘启第八个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

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多达120个,其中第五个儿子刘贞封陆城亭侯,由中山国(今河北省定县)来到陆城侯国(在今河北省涿县),后裔形成中山刘氏的分支--涿县刘氏。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27年。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实行削藩政策,以"酎金事件"为借口,废除大批同姓诸侯。涿县刘氏开派祖刘贞,也在这次削藩运动中被削去陆城亭侯的爵位,降为普通平民。

刘贞以后,涿县刘氏的情况,正史没有记载,刘氏族谱则大都有对这一段空白的补充。不过,族谱中所记的有关世系和史实,又有很多互相矛盾和错误牵强的地方。这里,我们不妨根据各地刘氏族谱来作一大体的勾勒和订证。

关于中山刘氏涿县分支始祖刘贞的出身,典籍记载已经非常明确清楚,无容置疑。因此,广东梅县刘氏谱说刘贞是刘胜的孙子和他迁自彭城郡,都是错误的。同样,湖南桂阳刘氏族谱、新化刘氏谱、刘氏滔公支谱和广西刘氏谱都说刘贞是刘向的儿子,刘向是刘胜的儿子,这也均与历史事实不符。

在今人刘少卿所编《刘氏新族谱》中,刘备是中山王刘胜的第17代孙,从刘胜到刘备的传递世系是:

刘胜(中山靖王)→刘贞(陆城亭侯)→刘昂→刘禄(漳侯)→刘恋(沂水侯)→刘英(钦阳侯)→刘建(安国侯)→刘哀华(广陵侯)→刘宪(缪水侯)→刘舒(祈邑侯)→刘谊(祈阳侯)→刘必(原泽侯)→刘不疑(丰灵侯)→刘惠(济川侯)→刘雄→刘弘→刘备。

这是一种最常见、最流行的中山刘氏上古世系。

全国各地中山刘氏族谱所载也大体与此相近,如湖南桂阳刘氏谱、四川荣昌刘氏谱所载就完全相同。而湖南怀化刘氏(政公房)族谱和刘氏(吉蕴公房)族谱等则将刘贞误作刘向。笔者认为,这纯粹是字形笔画之误,因为"贞""向"二字字形相近。湖南刘氏(烟溪滔公房)族谱、板桥刘氏谱、新化刘氏族谱和湖南宁乡刘氏(吉祥公房)谱的编纂者大概对此并不理解,所以他们在刘向之后,又再增加刘贞一代。殊不知刘向即刘贞之误,此举实属画蛇添足。

另外,湖南平江刘氏谱和台湾谱从刘胜到刘舒与之相同,刘舒以后的世系是这样排列的:

刘舒→刘兴发→刘盛→刘必→刘达→刘才源→刘惠。

这个世系比前一世系多了2代,即在刘舒与刘必之间多了一代,在刘必与刘不疑之间又多出刘达一代。

江西泰和刘氏宗谱的世系是:

刘胜→刘贞→刘轩(刘昂)→刘禄→刘恋→刘英→刘巡(刘建)→刘辰华(刘哀华)→刘平(刘宪)→刘化(刘舒)→刘谊→刘用(刘必)→刘达→刘不疑→刘惠→刘雄→刘弘→刘备。

湖北汉川古柏堂《刘氏族谱》则记载从刘胜到刘备为12代,世系是:

刘胜→刘贞→刘恋禄→刘英建→刘哀→刘舒→刘必→刘不疑→刘济惠→刘雄→刘弘→刘备。

江西《中华刘氏通谱》所载从刘胜到刘备也是12代,世系是:

刘胜→刘贞→刘昂→刘禄→刘恋→刘宪→刘宜→刘必→刘惠→刘雄→刘弘→刘备。

尽管刘姓族谱的编纂者们为了填补从刘胜到刘备世系的空白而绞尽脑汁,然而,笔者仍不得不遗憾地告诉广大的刘姓族人:这些流传了很久的世系,绝大部分是虚构的、错误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

笔者认为,这些族谱的编纂者们的世系与历史不符合。因为正史上虽然没有开列刘备历代祖先的名字,但却间接地指出了从刘胜到刘备的传递代数。

刘备又称刘皇叔。这"刘皇叔"的称呼,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它可不是随便乱叫的,而是严格按辈份来叫的,即刘备按辈份应为汉献帝的叔父辈。汉献帝刘协出自长沙王刘发一支,从刘发到刘协共有13代。中山王刘胜与长沙王刘发是兄弟,刘备既然是汉献帝的皇叔,则从刘胜到刘备应该是12代。

江苏、江西、湖南、广西、广东、四川、香港、台湾、南洋等地所流传的刘备祖先的世系,最少的也比实际上的传递世系多出了5代,因此都是错误的或虚构的。这些世系的编造者们都忽略了刘备又称刘皇叔这一重要信息,在正史中找不到刘胜到刘备代数的明确记载,就以为可以胡编乱造而没人知道。

在这些世系中,只有湖北汉川古柏堂《刘氏族谱》和江西《中华刘氏通谱》上记载刘胜到刘备为12代,与历史实际相符合。但这两个世系,很明显是在上述世系的基础上再加工而成的,即将香港谱中的祖先删去几代,再将一些父子二人的名字合成一人名字,因此,这两个世系也不可信,最多也只能是聊备参考而已。

为什么全国各地刘姓族谱关于中山刘氏自刘胜到刘备世系的记载,都会错成一样呢?原来,这里隐藏着一个极大的秘密——这个世系来自《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第20回《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写道:"献帝设朝,操表奏言玄德军功,引之见帝。……帝教取宗族世谱检看,令宗正卿宣读曰:'景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刘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备乃刘弘子也。'帝排世谱,则玄德乃帝之叔也。"

各种中山刘氏世系比较

三国演义 江西中华刘氏通谱 湖北汉川古柏堂谱 香港刘氏新族谱 湖南平江刘氏谱

刘胜 刘胜 刘胜 刘胜 刘胜

刘贞 刘贞 刘贞 刘贞 刘贞

刘昂 刘昂 A 刘昂 刘昂

刘禄 刘禄 刘恋禄 刘禄 刘禄

刘恋 刘恋 A 刘恋 刘恋

刘英 A 刘英建 刘英 刘英

刘建 A A 刘建 刘建

刘哀 A 刘哀 刘哀华 刘哀华

刘宪 刘宪 A 刘宪 刘宪

刘舒 A 刘舒 刘舒 刘舒

刘谊 刘谊 A 刘谊 刘兴发

A A A A 刘盛

刘必 刘必 刘必 刘必 刘必

刘达 A A A 刘达

刘不疑 A 刘不疑 刘不疑 刘才源

刘惠 刘惠 刘济惠 刘惠 刘惠

刘雄 刘雄 刘雄 刘雄 刘雄

刘弘 刘弘 刘弘 刘弘 刘弘

刘备 刘备 刘备 刘备 刘备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早已在中国家入户晓,正是借着这一名著的传播,中山刘氏的世系则得已如此广泛地在全国刘姓中流传。可见,后世大多数中山刘氏世系,可能都取自《三国演义》。

不过,笔者认为,《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段有关中山刘氏的世系记载,应该不是作者罗贯中个人的凭空杜撰,而是必有所本。至于罗贯中所记载的这一世系源自哪里,则现在已不得而知。笔者分析,这有两种可能:一是宋元时期传世的历史文献资料;另一种则是罗贯中周围某个刘姓家族的族谱。而且,这后面一种可能性还要大。如果此说成立,那么今日所流传的这份虚构的中山刘氏上古世系,早在宋元时期就已经在刘氏家族中流行了。因此可以说,是《三国演义》抄了刘姓族谱中的世系,而《三国演义》中的这份世系,又为后世很多刘姓族谱所抄。

如今,要重新填补刘备祖先世系的这一空白断层,还需要等更多的原始材料的发现。

我们只知道,刘贞之后,刘备的最早的有史可考的祖先是他的祖父的刘雄。刘雄在东汉后期被举为孝廉,后官任东郡范县(今山东省梁山县西北)县令,安帝时还曾任东郡平原县(今山东平原县)县令。

刘雄生二子:刘弘、刘子敬(有族谱作刘珖)。刘弘的儿子,就是一代英雄刘备。

汉朝的族谱

西汉:刘邦皇后,吕雉刘盈皇后,张嫣刘恭刘弘刘恒皇后,窦漪房刘启皇后,薄皇后、王皇后王娡 刘彻皇后,陈皇后陈阿娇、卫皇后卫子夫刘弗陵...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