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中,欧,排第几?中国有多少人姓欧的?他们都居住那些地方?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1收藏

百家姓中,欧,排第几?中国有多少人姓欧的?他们都居住那些地方?,第1张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为十三亿七千万(1370536875)人。欧姓排名161位。

  欧 ōu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江苏淮安,山西太原,内蒙古乌海,江西金溪、崇仁,广西北海、田林,云南河口、陇川、泸水、兰坪,四川合江,青海西宁,湖南长沙,贵州遵义、贵州黔东南等地均有分布。汉族、怒族、水族、瑶族、苗族、侗族、土家族、傈僳族等多个民族有此姓。汉代有欧宝,平都人;宋代有欧庆,乾德人,永春知县;明代有欧大,顺德人,国子博士。

  欧姓的起源有:

  源流一

  出自姒姓。与欧阳姓同宗。夏朝帝王少康的儿子无余,被封于会稽,建立了越国,为诸侯国。到春秋的时候被吴国给灭掉了。十九年后,钩践又复国。到钩践六世孙无疆为越王的时候。被楚国所灭,无疆的次子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部,以山南为阳,所以称为欧阳亭侯,无疆的支庶子孙,于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了欧、欧阳、欧侯三个姓氏。后来虽然也有欧阳、欧侯省姓为欧,但是起源仍为这一支。

  欧阳、欧氏与越国之渊源关系:

  唐太宗敕定《欧阳氏谱序》:欧阳氏者,越王之胤(裔),姚(摇)王之始也。越王无疆之子,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因以为氏。

  北宋欧阳修撰《欧阳氏谱图序》:欧阳氏之先,本出于夏禹之苗裔。自帝少康封其庶子于会稽,使守禹祀。传二十余世,至于允常,允常之子曰勾践,是为越王。越王勾践卒,子王鼠与立。自鼠与传五世,至王无疆,为楚威王所灭,其诸族子,分散争立。滨于江南海上,皆受封于楚。有封于欧阳亭者,为欧阳亭侯。欧阳亭,在今湖州乌程欧余山之阳。其后,子孙遂以为氏。汉高祖灭秦,得无疆之七世孙摇,复以为越王,使奉越后。

  民国十三年(1924)甲子岁姚星吾撰《欧阳氏族谱原委序》:尝读《史记·世家》按:欧阳氏,本颛顼之后,夏禹王之苗裔也。传五世,至帝少康,封庶子无余于会稽,使守禹祀。历夏、商、周,传二十余世,至无疆,为楚威王所灭。无疆子蹄复受楚封。居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侯,子孙遂以为氏,此欧阳氏因封受姓之所由来也。然其后,最显而可考者,在汉则有东越王摇,在晋则有冯翊太守建,在南齐则有屯骑校尉宝,在梁则有征南大将军、穆国公頠,在唐则有弘文馆学士、银青光禄大夫、开国公询,刑部侍郎、金紫光禄大夫通,在宋则有观文殿大学士、兵部尚书知青州军事、文忠公修。

  《路史》“欧条”上记载说:“越王无疆次子,封乌程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

  《唐书·宰相世系表》云:“夏少康庶子封于会稽,至越王无强,为楚所灭,无强子蹄,更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

  《元和姓纂》载“瓯:东瓯王之后”。

  欧阳六宗世次总歌选段: 因封受姓曰欧阳,道德文章百世芳。上溯黄帝及大禹,禹第五世名少康。 庶子无余封会稽,二十余世至允常。常子勾践封越霸,传衍六世乃无疆。 伐楚楚伐族属散,子蹄封欧余山阳。苗裔因之为姓氏,五世名摇汉封王。

  晋江龙湖欧阳氏寻根

  一代无壬——二代夫谭——三代允常——四代勾践——五代鹿程——六代不寿——七代州句——八代翳——九代诸咎——十代无颛——十一代玉公——十二代恒公——十三代朝公——十四代睦公——十五代无诸——十六代摇公——十七代涿公——十八代郢公——十九代攀公——二十代迹公——廿一代高——廿二代天支——廿三代地余——廿四代政公——廿五代襄公——廿六代翕公——廿七代复公——廿八代建公——廿九代质公——卅十代成公——卅一代晋公——卅二代启明——卅三代乾公——卅四代焕公——卅五代睿公——卅六代景达——卅七代僧宝子三危盛邃——卅八代危公子二纥约、盛子护、邃子二宪直——卅九代纥公子四询亮德器、直子三员哲真——四十代询公子四卿肃伦通、员子韶——四十一代通公子三幼明幼主幼咸。

  注:上述福建欧阳氏谱中, 十一代玉公——十二代恒公——十三代朝公——十四代睦公——十五代无诸,是闽越系的,而摇本为东瓯国君,为何放到闽越系中去,原来摇是三越首领,史书也称闽君摇,应是抗秦战争从东瓯退入闽地的结果。由此可见闽越国也是欧阳氏。

  根据广东新会《区渭泉祖家谱》记载,夏少康封少子无余于会稽,伺奉大禹的宗祠,因为夏禹埋葬在这里,食粟于欧山,因而以“欧”为姓。

  欧阳氏绝对是早于蹄之前就有的。

  源流二

  出自独孤氏。由于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它原因,同一个祖宗的后人分别拥有不同的姓氏,再三国时期独孤氏一部分人改成了欧氏。

  源流三

  来自孔氏。汉朝时孔氏的一些人为了避嫌改姓了欧氏。

  源流四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⑴明朝初期迁居于查海(今辽宁阜新)的蒙古贞部中,有一个努日艾里部落,部族人称欧力氏。蒙古语“努日艾里”的汉义就是“靠湖之村”,音译为欧力营子,欧力氏即以居地名称为姓氏,汉化今称欧氏。

  ⑵蒙古族努图格沁氏,源出蒙古察哈尔部,明朝时期所冠汉姓即为欧氏。

  源流五

  源出待考,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老满州欧寇氏,满语为Oko mongu,汉义“犁铧”,世代居住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通辽地区,但人数很稀少。奇怪的是,至今满族人皆认为欧寇氏纯属于蒙古族的姓氏,而蒙古族人则声称在蒙古族中没有此姓氏。

  源流六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壮族、白族、苗族、彝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欧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欧氏,世代相传至今。

  一、中国人口最多姓氏排名

  中国人口最多的前十大姓

  1李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94%=95,300,000人。

  2王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41%=88,900,000人。

  3张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07%=84,800,000人。

  4刘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538%=64,600,000人。

  5陈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453%=54,400,000人。

  6杨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308%=37,000,000人。

  7赵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29%=27,500,000人。

  8黄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23%=26,800,000人。

  9周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12%=25,400,000人。

  10吴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05%=24,600,000人。

  中国人口最多的前100名姓氏:前十名总人口约为55亿人。

  01李 02王 03张 04刘 05陈 06杨 07赵 08黄 0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漕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

  第101—200名

  101庞 102樊 103兰 104殷 105施 106陶 107洪 108翟 109安 110颜

  111倪 112严 113牛 114温 115芦 116季 117俞 118章 119鲁 120葛

  121伍 122韦 123申 124尤 125毕 126聂 127丛 128焦 129向 130柳

  131邢 132路 133岳 134齐 135沿 136梅 137莫 138庄 139辛 140管

  141祝 142左 143涂 144谷 145祁 146时 147舒 148耿 149牟 150卜

  151路 152詹 153关 154苗 155凌 156费 157纪 158靳 159盛 160童

  161欧 162甄 163项 164曲 165成 166游 167阳 168裴 169席 170卫

  171查 172屈 173鲍 174位 175覃 176霍 177翁 178隋 179植 180甘

  181景 182薄 183单 184包 185司 186柏 187宁 188柯 189阮 190桂

  191闵192欧阳193解 194强 195柴 196华 197车 198冉 199房 200边

欧阳(ōu yáng )姓源出: 出自姒姓,与欧姓同宗,在(公元前333—)建立了瓯越国,欧阳宰勋在(前333—前)称王,欧阳伟 在(公元前313—)称帝,欧阳鸿业 在(公元前301—)(—称帝),欧阳海宇 在(公元前291—) 称帝,欧安朱 在(公元前261—)(—称帝),欧阳摇 在(公元前232—)称帝,欧阳昭襄 在(公元前1859—称帝,欧阳建 前176—前163 (—称帝)。 欧阳(ōu yáng )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姒姓,与欧阳姓同宗,以封地名、侯爵名为氏。夏朝帝王少康的儿子无余,被封于会稽,建立了越国,为诸侯国。到春秋的时候被吴国给灭掉了。十九年后,勾践又复国。到勾践六世孙无疆为越王的时候。被楚国所灭,无疆的次子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部,以山南为阳,所以称为欧阳亭侯,无疆的支庶子孙,于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了欧、欧阳、欧侯三个姓氏。 得姓始祖:无疆。欧阳氏是春秋时代著名的越王勾践的后裔。欧阳氏与欧(区)氏同出一源,都是越王无疆的子孙,而越王无疆,则是距今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欧阳氏的得姓,大约有2000年的历史。根据《路氏》上的记载说,越王无疆的次子,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边,后代中有欧氏,欧阳氏。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欧阳姓出自姒姓,夏帝少康的庶子,受封于会稽,传至越王无疆时,为楚国所灭,无疆的儿子蹄,改封乌程欧余山南方,为欧阳亭侯,子孙就以欧阳为氏。据《郡望百家姓》记载,欧阳氏望族居于渤海郡,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沧县。由此可见,欧阳氏和欧氏同出一源,都是越王无疆的子孙,而越王无疆,根据考证,则是距今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换言之,欧阳氏和欧的得姓历史,大致2000年。故欧阳氏后人尊无疆为欧阳姓的得姓始祖。

全国包括欧阳、欧和阳在内共320多万,排名百家姓88位,单欧阳姓88万左右排名192位,复姓排名第一,很多的欧姓和阳姓都是欧阳简写了。现在百度上说什么根据人口普查网写的欧阳姓只有86万,那是非常错误的,不知是哪年的人口普查,民国时也不止那么点,当今欧阳姓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广东,而一些百度上写的欧阳分布的地区答案那也是错误的,这些地区欧阳姓非常之少。其中欧阳姓最多的三个县位湖南永州的宁远县8万多、湖南郴州的桂阳县5万多,湖南邵阳的隆回县4万多

  这个问题涉及到欧阳这个姓氏的起源,详解如下:

  1、欧阳姓氏起源:

  欧阳姓为汉族姓氏,根据《姓氏考略》记载:"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望出平阳。"由此可见欧氏和欧阳氏都是越王无疆的第二房子孙,而越王无疆则是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

  追溯上去,欧阳姓还是黄帝的后裔。越王勾践的祖先出自姬姓,公元前2079年(距今4072年)即位的夏少康的庶子封于会稽。黄帝长于姬水,以水为姓。

  2、姓氏起源考证:

  欧阳(ōu yáng )姓源流单纯,出自姒姓,与欧阳姓同宗,以封地名、侯爵名为氏。夏朝帝王少康的儿子无余,被封于会稽,建立了越国,为诸侯国。到春秋的时候被吴国给灭掉了。十九年后,勾践又复国。到勾践六世孙无疆为越王的时候。被楚国所灭,无疆的次子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部,以山南为阳,所以称为欧阳亭侯,无疆的支庶子孙,于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了欧、欧阳、欧侯三个姓氏。

  得姓始祖:无疆。欧阳氏是春秋时代著名的越王勾践的后裔。欧阳氏与欧(区)氏同出一源,都是越王无疆的子孙,而越王无疆,则是距今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欧阳氏的得姓,大约有2000年的历史。根据《路氏》上的记载说,越王无疆的次子,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边,后代中有欧氏,欧阳氏。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欧阳姓出自姒姓,夏帝少康的庶子,受封于会稽,传至越王无疆时,为楚国所灭,无疆的儿子蹄,改封乌程欧余山南方,为欧阳亭侯,子孙就以欧阳为氏。据《郡望百家姓》记载,欧阳氏望族居于渤海郡,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沧县。由此可见,欧阳氏和欧氏同出一源,都是越王无疆的子孙,而越王无疆,根据考证,则是距今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换言之,欧阳氏和欧的得姓历史,大致2000年。故欧阳氏后人尊无疆为欧阳姓的得姓始祖。

欧阳詹(756-800),字行周,福建泉州人。生于晋江潘湖(今晋江市池店镇),后随母到南安高盖山(今属诗山镇),再后定居泉州城里西街。他少时聪颖好学,不喜欢与孩童嬉戏,只爱读书、吟诗、作赋。年轻时,他有很多朋友,曾与林藻、林蕴兄弟在泉山(清源山)“结志攻文”。福建观察使常衮,敢谏而被贬为泉州别驾(助理)的宰相姜公辅,前后任泉州刺史薛播、席相等贤宦都很器重他,希望他建功立名。他因此逐渐认识到科举仕宦也许能“裨助教化”,便于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西上长安(今陕西西安),候考6年。贞元八年,名相陆贽主试,他“五试于礼部”,以优异成绩,与韩愈等举子高中甲第进士,时称“龙虎榜”进士。欧阳詹跃登一甲第二名,成为泉州历史上开科进士,福建历史上首位甲第进士。

此后,欧阳詹任国子监四门学助教,“不苟誉毁于人”,培养和荐举英才;还和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诗人文学家力倡“古文运动”,促进唐代散文的发展。他才高学博,著作宏富,有《欧阳四门集》传世。时人辑录的《欧阳行周集》收录其赋、诗、记、传、铭、颂、箴、论、述、序、书等各种作品140篇。他在福建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历史地位,对后世福建文教事业影响很大,有着开先之功,被后人誉之为“闽文之祖”、“闽文之师”。

欧阳詹英年早逝,44岁就客死长安。亲朋师友都很悲恸,韩愈哀叹他“不显荣于前”,又恐其“泯灭之后”,写了《欧阳生哀辞》,表示沉痛的哀悼。

欧阳詹故居在泉州城里西街甲第巷北段西侧新建甲第宫詹厝山东畔。因年湮代远,故居久已废圮,地方史志和欧阳氏族谱均没有详细记载。甲第巷欧阳詹故居兴建具体时间、原先面积、建筑结构、室内陈设等,均不得详知。但可推测,欧阳詹当是功成名就之后,在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迁家于此,后在这座小丘旁兴建宅院的。他和夫人逝世后,一支儿孙又在这里定居,奉祀祖先。后人为纪念欧阳詹破泉州开科进士与福建甲第进士之天荒,就命名这条巷为甲第巷、这座小山丘为詹厝山或欧阳山。

欧阳詹故居遗址四周是荒凉旷地或菜圃,龙眼苍郁,环植其间。故居坐西朝东,大门石楣上镌刻“欧阳行周先生故宅”。正厅奉祀欧阳詹和林氏夫人全身坐像,两旁悬挂南宋朱熹的赞联:“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故居后有一口古井,水深清冽。源和堂蜜饯厂1958年创建后,欧阳詹故居全部废圮,部分宅地被该厂用来建造职工宿舍。

1984年6月,泉州市文管会在欧阳詹故居门前北侧面临甲第巷处竖立“欧阳詹故居遗址”石碑。2002年6月,甲第巷耆老在故居废址及门前旷地重建甲第宫,奉祀保生大帝;以后又在正厅后面建造两层楼房。

2004年,泉州欧阳氏族人和甲第宫合作,在宫后楼建造第二、三楼,作为欧阳詹故居陈列馆。该馆面积约100多平方米,1间,长方形,东西宽长,南北稍为狭短,水泥结构,地铺板石砖,四周竖立4根正方形石柱,屋盖平顶。东侧面为馆门,青草石门楣镌“欧阳詹故居陈列馆”;两旁青草石楹联镌刻朱熹撰作的赞联。馆名与门联均为时任泉州市副市长周焜民书写,阴刻楷书。

馆内陈设长案,供桌放在南面朝北,上供紫铜色泥塑欧阳詹头像。供桌前面两根石柱悬挂欧阳氏族人书写、北宋南安才士刘昌言撰作的行楷联轴:“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南墙正中上方高悬“开闽甲第进士”长形木匾,楷书,黑字白底;长形木匾下方两旁悬挂石碑摹拓的明代泉州人、榜眼、礼部尚书黄凤翔用行楷撰写的赞联:“文章道德开先,万古烟霞成豹隐;载籍音容俱在,一龛灯火似囊萤”,白字黑底;南墙东面悬挂着镜框,内有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祥耀的楷书贺联:“唐代文宗,与韩柳并称五友;闽疆甲第,和廖刘同著三贤。”馆内还放置1个橱柜,陈列欧阳詹的著作《欧阳四门集》、欧阳氏族谱、今人研究论著。

陈列馆四面墙壁悬挂着介绍欧阳詹生平事迹的连环图和文物遗迹照片,并配以文字说明。东、南、西三面墙壁贴悬挂20幅连环图,题目分别是:泉州进士欧阳詹、出生于晋江潘湖、高盖山白云书屋攻读、小小年纪写出绝妙诗、为高盖山资福院题匾、才华过人胸怀大志、冒雨采药为母治病、深山访道寻求启示、在清源山读书对山发誓、上九日山和名人交流、在莲花峰筑室攻书、在福平山结识林八妹、文才显扬名声振耀、闽中士人登第第一人、建第泉州詹厝山、在泉州莆田等地撰文、在朝廷力荐韩愈、文星陨落魂归八闽、欧阳行周集及两处古迹、旅居泰国侨领返梓寻根谒祖。北面墙壁悬挂文物遗迹照片,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欧阳詹出生地潘湖部分史迹,即后殿故宅、后殿龛位、重修后的鄱湖宗祠、保护碑、潘湖塔、吟啸桥、欧阳詹读书处、重修后的资福院;另一部分是欧阳詹故居高盖山部分史迹,即欧阳祖妈墓地、高盖岩碑记、残缺碑石、朱熹称高盖山为“诗山”、石刻、高盖山顶“石蜡烛”。

百家姓中,欧,排第几?中国有多少人姓欧的?他们都居住那些地方?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为十三亿七千万(1370536875)人。欧姓排名161位。  欧 ōu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江苏淮安,山西太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