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西林坝卓氏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3收藏

五华西林坝卓氏族谱,第1张

惇叙堂——神主牌:“左昭、右穆”

陇 伍太孺人 昭

李氏宋始祖考火德公太、妣 历代考妣 一脉宗支神位

西 陈太孺人 穆

二世祖:

三一郎公:妣邱、田

三二郎公:妣范、王

三三郎公:姆郑、林

三世祖:

千四郎公:妣彭(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洪山等地)

千三郎公:妣河、傅(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太湖等地)

四五郎公:妣邱(三三郎公裔居广东、南雄、大埔等地)

四六郎公:妣陈(三三郎公裔居广东、福建、江西等地)

四八郎公:妣吴、邱、唐(三三郎公裔居江西安远等地)

百十二郎公:妣冯、周(三二郎公裔居梅县连城广西等地)

百三郎公:妣邱(三一郎公裔居武平岩前等地)

百一郎公:妣邱、张、阙(三一郎公裔居闽、粤、赣等地)

百二郎公:妣汤(三一郎公裔上杭罗富坑梓田背等地)

念七郎公:妣钟氏

百十郎公:妣陈、杨(三一郎公裔居江西会昌增享)

四世祖:

千八郎:妣许、陈(三三郎公裔居上杭稔田等地)

三五郎:妣江(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湖坑等地)

元一郎:妣童(三二郎公裔居长汀吴坑等地)

千一郎:妣邱(三一郎公裔居长汀濯田上杭樟田背)

万二郎:妣邱(三三郎公裔居江西安远等地)

十六郎:妣赖(三二郎公裔居连城文川等地)

万一郎:妣刘(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洪山讴席等地)

三四郎:妣高、官(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太湖等地)

十一郎:妣朱(三二郎裔居广东丰顺、梅县隆文下村)

百八郎:妣周氏

四十四郎:妣陈氏

仁富:妣杨氏(三二郎公裔居广东梅县平远等地)

百十一郎:妣马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化厚白砂、西洋等地)

万一郎:妣罗(三三郎公裔居武平亭头等地)

千二郎:妣邱(三一郎公裔居武平岩前等地)

十二郎:妣冯氏

千八郎:妣周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罗富坑等地)

四十郎:妣赖氏

十三郎:妣许氏(三二郎公裔居广东梅县隆文下村)

珍三:妣杨氏(三一郎公裔居江西会昌坫亨等地)

念五郎:妣曾氏(三三郎公裔孙居广东大埔白候等地)

彩斌:妣邬氏(三三郎公裔居广东兴宁筠竹龙川、石亭)

十七郎:妣王氏(三二郎公裔居连城杨家坊广西北流等地)

五世祖:

念三郎:妣刘氏(三三郎公裔居上杭稔田,江西井岗山石围等地)

汉孙公:妣余氏(三三郎公裔孙居上杭东塘水井等地)

五三郎:妣江氏(三一郎裔居永定湖坑等地)

千一郎:妣赵氏(三二郎公裔居广东丰顺小胜等地)

发茂公:妣黄氏(三三郎公裔居江西安远太平上寨等地)

九郎公:妣王氏(三二郎公裔居长汀吴坑等地)

十三郎:妣廖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太湖等地)

万四郎:妣陈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罗富等地)

千二郎:妣邱氏

百十六郎:妣赖氏

万三郎:妣简、冯氏(三一郎裔居上杭化厚等地)

念四郎:妣张氏(三三郎公裔居永定抚市龙窟里)

百三郎:妣赖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谷双前等地)

茂清公:妣温、卓氏

世昌公:妣郭氏(三三郎公裔居广东兴宁龙川石亨等地)

三十六郎:妣肖、廖、陈、何

念十郎:妣江、邝(三三郎公裔居江西信丰油山等地)

一四郎:妣曾(三二郎公裔居连城杨家坊广西北流等地)

三益郎:妣何氏(三三郎公裔居江西安远版石等地)

万十郎:妣温氏(三一郎公裔居武平岩前等地)

念四郎:妣钟黄氏(三三郎裔居永定抚溪龙窟里等地)

淑华公:妣邱氏(三一郎裔居永定三坝等地)

四六郎:妣曾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洪山欧席等地)

念二郎:妣刘、邱氏(三三郎裔居江西安远孔田等地)

千四郎:妣吴氏(三二郎公裔居广东松源安背等地)

万成公:妣彭公(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安乡大坪上)

十五郎:妣邱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白少西洋等地)

四十四郎:妣钟氏

迁梅公:妣戴氏(三二郎公裔居广东梅县隆文下村)

迁松公:妣杨氏(三二郎公裔居广东梅县隆文下村)

万三郎:妣谢、曾氏(三一郎公裔居江西会昌坫亨等地)

会九公:妣温、傅氏(三三郎公裔居广东大埔白候等地)

念四郎:妣何氏

福成公:妣黄氏

念九郎:妣陈氏

十六郎:妣林氏

世盛公:妣周、张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龙安寨)

六世祖:

万二郎:妣邱、曾氏(三三郎公裔居上杭广西灵山等地)

百五郎:妣何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三坝等地)

万四郎:妣张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白砂西洋等地)

果春公(六十七郎):妣黄、陈氏(三一郎裔居上杭太平湖等地)

果福公:妣张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寨背山等地)

茂富公:妣王氏(三一郎公裔居武平岩前李屋寨等地)

大一郎:妣刘(三一郎公裔上杭樟田背等地)

万三郎:妣陈氏(三三郎公裔广东、五华、平远、武平大水乡等地)

仕隆公:妣张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洪山讴席)

寿星公:妣温、廖(三三郎公裔居江西安远太平上寨)

仁智公:妣郑氏(三一郎公裔居中都罗富坑)

万一郎:妣张、饶氏(三三郎公裔居武平大洋田等地)

源清公:妣叶氏(三三郎公裔居安远孔田等地)

荣先公:妣肖氏(三三郎裔居广东大埔白候等地)

寿 公:妣骆氏(三三郎公裔居广东兴宁筠竹龙川、石亭等地)

念八郎:妣罗氏(三二郎公裔居连城杨家坊广西北流等地)

百一郎:妣赖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寨下等地)

玉山公:妣吕氏(三三郎公裔居上杭东塘等地)

念二郎:妣化氏(三二郎公裔居广东丰顺小胜等地)

千四郎:妣吴氏

千五郎:妣郑、朱、何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湖坑镇等地)

东二郎:妣翁、林氏(三三郎公裔居永定抚溪等地)

六十郎:妣何氏

千三郎:妣赖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谷双前等地)

志源公:妣赖氏(三二郎裔居长汀吴坑等地)

万一郎:妣张、温氏(三二郎裔居广东平远东石等地)

春山公:妣陈氏(三三郎公裔居广东梅县雁洋等地)

念一郎:妣谢氏(三三郎公裔居上杭孙坑等地)

大一郎:妣陈氏(三三郎公裔居广东大埔保安溪等地)

孥祖公:妣陈氏(三三郎裔居广东兴宁筠竹龙川石亨等地)

龙图公:妣郑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龙安寨等地)

千一郎:妣黄氏(三三郎公裔居江西安远版石等地)

子清公:妣兰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稔田化厚等地)

子智公:妣吕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安乡下迳等地)

万四郎:妣张氏(三一郎裔居上杭白砂、西洋等地)

文甫公:妣范氏(三三郎公裔居上杭新坊等地)

友智公:妣张(三一郎裔居上杭安乡等地)

永清公:妣何(三一郎裔居武平岩前等地)

伯益公:妣郑(三三郎裔居武平亭头)

果福公:妣戴(三一郎裔居上杭田州坊)

百一郎公:妣黄、梁、曾(三二郎裔居广东梅县隆文下村)

百九郎公:妣陈、刘(三二郎裔居广东梅县隆文下村)

千六郎公:妣刘(三一郎居江西会昌坫亨)

春山公:妣郭(三三郎公裔居永定抚市公馆前梅县等地)

茂山公:妣张(三三郎公裔居广东大埔南靖等地)

仁贵公:妣黄

仁聪公:妣朱

三二郎公:妣陈、凌

七十七郎公:妣杨(三三郎公裔居广东梅县西泽等地)

宏一公:妣刘

良山公:妣吴

七世祖:

德荣公:妣张氏(三三郎裔居上杭稔田等地)

嵩 公:妣唐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中都罗富坑)

三七郎:妣蓝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太拔田垅里)

百一郎:妣陈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孙坑)

本善公:妣林氏(三二郎公裔居广东梅县龙头村)

千四郎:妣刘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下三坝等地)

千七郎:妣刘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上三坝等地)

大一郎:妣赖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谷双前等地)

德明公:妣伍氏(三三郎裔居广东梅县松树坪等地)

季遇公:妣朱氏(三三郎裔居广东平远东石等地)

万春公:妣赖氏(三二郎公裔居广东松源安背等地)

万四郎:妣刘、范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寨下等地)

大六郎:妣赖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湖坑等地)

金洪公:妣邓氏(三三郎公裔居江西安远孔田等地)

万十三郎:妣曾氏(三一郎裔居永定洪山讴席等地)

季达公:妣温氏(三三郎裔广东平远坝头河头等地)

念三郎:妣蓝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寨背山等地)

茂端公:妣黄氏(三一郎公裔居武平岩前等地)

念二郎:妣范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太湖等地)

志满公:妣黎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化厚等地)

茂宁公:妣黎氏(三一郎公裔居武平岩前等地)

大卿公:妣朱氏(三一郎公裔居江西会昌增亨今改寻乌县罗珊乡增坑村)

洪梅公:妣刘氏(三一郎公裔居江西会昌增亨今改寻乌县罗珊乡增坑村)

洪兴公:妣钟、刘氏(三一郎公裔居江西会昌增亨今改寻乌县罗珊乡增坑村)

洪盛公:妣谢公氏(三一郎公裔居江西会昌增亨今改寻乌县罗珊乡增坑村)

子敏公:妣周氏

天培公:妣彭氏(三二郎公裔居广东梅县隆文下村)

念一公:妣刘氏(三二郎公裔居广东梅县隆文下村)

念二公:妣黄氏(三二郎公裔居广东梅县隆文下村)

念三公:妣周氏(三二郎公裔居广东梅县隆文下村等地)

天申公:妣刘氏(三二郎公裔居广东平远江西寻乌等地)

德洪公:妣黄氏(三三郎裔居江西安远孔田)

荣茂公:妣张、温氏

得富公:妣秦氏(三一郎裔居上杭稔田田州坊)

千七郎:妣江、曾氏

德清公:妣林、孔(三三郎裔居永定丰埔)

念四郎:妣熊氏(三三郎裔居江西安远版面等地)

叟八郎:妣官氏(三三郎裔广东梅县雁洋等地)

子华公:妣罗氏(三三郎裔居永定文溪石头城等地)

子明公:妣蓝氏(三三郎公裔居广东梅县隆文等地)

珍孙公:妣邱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白砂、西洋等地)

三哥公:妣吴氏(三三郎公裔居永定坎市文溪泉水溪等地)

千一郎:妣陈氏(三三郎裔居广东梅县隆文等地)

子荣公:妣钟氏(三三郎公裔居广东蕉岭兴福乡)

七十五郎:妣陈氏(三三郎公裔居广东梅县小密约)

明政公:妣吕氏(三三郎裔居江西安远太平上寨)

德通公:妣江、傅氏(三三郎裔上杭旧县新坊村)

崇茂公:妣张氏

念四郎:妣江、刘氏(三三郎公裔居江西安远版石等地)

万三郎:妣黄氏(三三郎裔居永定抚市龙窟)

四九公:妣陈(三三郎裔居广东梅县平远龙归等地)

肇兴公:妣沈、谢氏(三三郎裔居广东大埔湖寮等地)

元清公:妣黄氏(三三郎公裔居广东兴宁筠竹龙川石亭)

可仁、可立、可成:妣(三一郎公裔孙)

天保公:妣林氏

玉富公:妣邓、颜氏(三三郎裔居广东平远大水坑程坑里)

宗茂公:妣黄氏

正洪公:妣谢氏(三三郎裔居江西安远孔田)

德隆公:妣巫氏(三三郎裔居永定抚市公馆前)

懋实公:妣林氏(三三郎裔居广东大埔大靖等地)

流十四郎:妣汪氏(三三郎裔居武平岩前)

茂正公:妣张氏(三一郎裔居武平岩前)

贵真公:妣林工(三二郎裔居广东梅县龙头村)

真康公:姆黄氏

三九郎:妣谢氏(三二郎公裔居连城扬家坊)

锭 公:妣秦氏(三三郎裔广东居五华紫金等地)

七十九郎:妣黄氏(三三郎公裔居广东梅县西洋)

崇嵩公:妣洪氏

申 公:妣周氏

贤 公:妣谢氏

德兴公:妣刘氏

念五郎:妣刘、谢氏(三三郎裔居公武平亭头)

彦春公:妣廖氏

子德公:妣林、陈氏(三三郎裔居武平陈坑)

念一郎:妣刘氏(三一郎裔居上杭樟田背)

乐耕公:妣黄氏(三三郎裔居广东大埔白候)

芳 公:妣周氏(三三郎裔居广东兴宁筠竹龙川石亨)

志让公:妣谢氏

国桢公:妣郭氏

志忠公:妣邱氏

桂茂公:妣许氏(三一郎裔居上杭安乡下迳)

宗信公:妣邱氏(三郎裔居永定龙安寨)

百八郎:妣周氏(三三郎公裔居广东五华县等地)

大二郎:妣池、成、阴氏(三三郎裔居广东梅县李坑)

绳武公:妣罗氏(三三郎公裔居武平大洋田等地)

子和公:妣刘氏

北宗公:妣曾氏(三一郎裔居武平岩前李屋寨等地)

成玉公:妣曾氏(三二郎裔居广东丰顺小胜)

子清公:妣巫、王氏(三三郎公裔居广东平远上杭水东等)

念一郎:妣邱氏(三三郎公裔居武平洞里乡)

三一郎:妣陈氏(三二郎公裔居长汀吴坑)

英达公:妣邱氏(三三郎公裔广东梅县松源东山)

雍盛公:妣林氏

志旺公:妣曹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才溪岭背坑)

八世祖:

崇山公:妣周氏(三三郎公裔居上杭稔田等地)

崇茂公:妣蓝氏(三三郎公裔居上杭念田镇等地)

子贞公:妣陆氏(三二郎公裔居广东梅县松源安背)

积玉公:妣余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湖坑等地)

宏唐公:妣何邱氏(三三郎裔居江西寻乌菖蒲等地)

文读公:妣赖氏(三三郎裔居上杭稔田黄沙布等地)

智仁公:妣严、黄氏(三三郎裔居上杭石院村)

大五郎:妣黄氏(三三郎裔居上杭石院等地)

仲十郎:妣郑氏(三一郎公裔居武平高梧黄伯等地)

贵成公:妣严、郑、游氏(三三郎裔居永定丰埔 )

智荣公:妣吴氏(三三郎裔居上杭新坊)

崇诚公:妣张氏(三三郎裔居孙上杭稔田官田)

梅轩公:妣林邬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湖坑等地)

守恒公:妣傅氏(三三郎公裔居广东梅县溪南)

仁亨公:妣谢、张氏(三三郎公裔居广东梅县石扇)

敏 公:妣温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寨下)

振 公:妣张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稔田大坪湖)

守政公:妣赖、刘氏(三三郎公裔居广东梅县松树坪)

万九郎:妣张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湖坑等地)

紫和公:妣钟、黄氏(三一郎公裔居武平岩前李屋寨等地)

永通公:妣陈氏(三三郎公裔居上杭白叶段)

严福公:妣王氏(三二郎公裔居长汀吴坑)

琼贵公:妣黄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安乡大坪上)

居礼公:妣梁、陈(三三郎公裔居广东梅县隆文上村)

质 公:妣蓝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稔田太湖)

守已公:妣赵氏(三三郎公裔居广东梅县东洲坝)

五十九郎:妣徐氏(三三郎公裔居广东梅县雁洋)

千十一郎:妣张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洪山讴席)

景缘公:妣林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太拔樟田背)

崇生公:妣范氏(三三郎公裔居上杭稔田梅镇黄沙埔)

判院公:妣凌、童氏(三三郎公裔居广东梅县李坑户)

崇 公:妣廖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才溪岭背坑)

文超公:妣廖氏(三三郎公裔居上杭城内)

居仁公:妣肖氏(三三郎公裔居广东梅县倒东)

五十八郎:妣林氏(三三郎公裔居广东梅县瓜州大兴户)

子荣公:妣伊氏(三二郎公裔居连城杨家坊)

子贵公:妣陈氏(三三郎公裔居武平大洋田)

景兰公:妣黄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太拔樟田背)

景清公:妣陈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太拔樟田背)

千一郎:妣沈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太拔寨背山)

千三郎:妣张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孙坑)

紫睦公:妣梁氏(三一郎公裔居武平岩前李屋寨)

百三郎:妣廖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下三坝)

琼春公:妣刘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安乡大坪上)

孟三公:妣雷氏(三三郎公裔居武平陈坑)

三十郎:妣曾氏(三三郎公裔居

守正公:妣张氏(三三郎公裔居广东平远东石茅寮坪)

法清公:妣刘氏(三二郎公裔居广东梅县龙头村)

法开公:妣杨、林氏(三二郎公裔居广东梅县龙头村)

常 公:妣钟氏(三一郎公裔居广东平远坝头)

永昌公:妣王氏(三三郎公裔居广东平远坝头)

省注公:妣林氏(三三郎公裔居广东梅县李坑)

万一郎:妣彭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罗富坑)

法英公:妣肖氏(三三郎裔居广东梅县小密约)

二郎公:妣杨氏(三三郎公裔居上杭泮境严坑)

琼青公:妣杨氏(三一郎裔居上杭安乡下迳)

伯英公:妣钱、官氏(三三郎裔居武平大洋田)

光眼公:妣葛氏(三三郎公裔居永定洪山迳里)

椿棋公:妣谢、户、蔡氏(三一郎公裔孙居江西会昌坫亨)(今寻邬)

永祖公:妣邓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化厚)

念三公:妣陈、许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三坝)

李实公:妣詹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湖坑镇)

崇 公:妣何氏(三一郎公裔居武平岩前)

文贵公:妣杨氏(三一郎公裔居武平象洞)

林受公:妣罗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旧县水东)

景真公:妣钟、赖氏(三三郎公裔居广东蕉岭兴福乡)

法全公:妣张氏(三三郎公裔居上杭石乾)

友荣公:妣余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瑶下)

六十六郎:妣温氏(三一郎公裔居广东梅县西洋)

念六公:妣陈、刘氏(三二郎公裔居广东松源大路下)

桂吾公:妣严氏(三三郎公裔居上杭小砾黄泥塘)

成山公:妣庄公(三二郎公裔居广东梅县隆文岩前)迁广西贺县

成岳公:妣许氏(三二郎公裔居广东梅县隆文岩前)迁广西贺县

成禄公:妣杨氏(三二郎公裔居广东梅县隆文岩前)迁广西贺县

成宗公:妣巫、何氏(三二郎公裔居广东梅县隆文岩前)

文通公:妣赖、梁氏(三二郎公裔居广东梅县隆文岩前)

文达公:妣黄氏(三三郎公裔居广东梅县隆文岩前)

荣甫公:妣曾氏(三三郎公裔居广东平远早禾坑)

上达公:妣黄、林、窦氏(三三郎公裔居广东五华等地)

仁祖公:妣赖氏(三三郎公裔居江西信丰潭塘等地)

伯恭公:妣黄氏(三三郎裔居广东蕉岭顺岭户)

百伍郎:妣林氏(三三郎裔居永定洪山中村)

玉 公:妣谢氏(三一郎公裔居武平岩前)

辉岩公:妣吴氏(三三郎裔居广东大埔白候)

文贵公:妣范氏(在三一郎公裔居武平象洞)

法广公:妣黄氏(三二郎公裔居广东梅县龙头村)

孝梓公:妣谢氏(三一郎公裔居福建平和诏安青龙山等地)

云峰公:妣徐、黄氏(三三郎裔广东梅县五里亭)

子圆公:妣官氏(三二郎公裔孙居连城城南)

稳望公:妣曾氏

乐湖公:妣钱、叶氏

仲十郎:妣吴氏(三三郎公裔居武平亭头)

永宽公:妣邓氏(三一郎公裔居广东龙川米贝村)

九世祖:

宗良公:妣邱、廖(三三郎公裔居上杭官田等地)

宗源公:妣王、谢(三三郎公裔居上杭稔田蔡地等地)

彦章公:妣曾、黄(三三郎公裔居上杭稔田蔡地等地)

贵霖公:妣林(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湖坑等地)

海 公:妣许(三一郎公裔居上杭稔田太湖)

福兴公:妣佘(三一郎公裔居永定上三坝)

万六郎:妣谢(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洪山讴席)

兴甫郎:妣杨(三二郎公裔居连城杨家坊)

泰 公:妣严、汤(三三郎公裔居上杭旧县石院)

永通公:妣张、何(三三郎公裔居上杭横岗东塘)

绍基公:妣黄(三三郎公裔居江西寻乌平远户)

子政公:妣黄、邱(三三郎公裔居永定洪山中村)

宗贵公:妣官、陈、瞿(三三郎公裔居广东梅县隆文等地)

彦斌公:妣曾(三三郎公裔居上杭旧县水东)

垂创公:妣范(三三郎公裔居广东平远东石)

斌 公:妣邱(三一郎公裔居上杭稔田太湖)

念八公:妣林、钟(三三郎公裔居广东大埔湖乡)

宗琳公:妣邱、吴、郭(三三郎公裔居上杭稔田梅镇)

万四郎:妣林(三一郎公裔居上杭下都青草坪)

继受公:妣钟(三三郎公裔居武平亭头)

宗泰公:妣吴(三一郎公裔居上杭稔田太湖)

梧举公:妣邓(三三郎公裔居上杭旧县新坊)

英华公:妣何(三三郎公裔居广东梅县倒车)

甲吾公:妣刘(三三郎公裔居武平陈坑)

宗舜公:妣郑、曾(三三郎公裔居永定洪山迳里)

德昌公:妣姚(三三郎公裔居广东梅县石扇)

宗玉公:妣兰(三三郎公裔居广东梅县隆文南山下)

万成公:妣利(三三郎公裔居广东梅县松源羊角)

广德公:妣朱、邓(三一郎公裔居武平高梧黄伯)

仲二郎:妣许(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太拔田龙里)

宗政公:妣吴(三三郎公裔居上杭官田洋坑里)

绍仲公:妣黄、罗(三二郎公裔居广东梅县隆文下村)

郁 公:妣梅)(三二郎公裔居广东梅县隆文下村)

曲 公:妣管、余(三二郎公裔居广东梅县隆文下村)

仲斌公:妣刘(三二郎公裔居广东梅县隆文下村)

濯 公:妣温(三二郎公裔居广东梅县隆文下村)

藩 公:妣黄(三二郎公裔居广东五华锡坑)

十一郎:妣罗(三一郎公裔居永定寨下)

宗盛公:妣肖(三二郎裔居龙岩肖坑)

南山公:妣曾(三三郎公裔居广东平远坝头)

仲桢公:妣黄、邱(三二郎公裔居广东隆文下村)

宗尧公:妣邱(三三郎公裔居永定洪山迳里)

嵩 公:妣刘(三三郎公裔居广东蕉岭兴福乡)

荣茂公:妣邱(三二郎公裔居连城城南)

玄庆公:妣罗(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安乡大坪上)

丙六朗:妣呈、魏、刘(三三郎公裔居江西于都铁山垅)

宗盛公:妣邱、曹(三三郎公裔居广东梅县石扇)

应元公:妣赖(三三郎公裔居广东梅县溪南)

福荣公:妣游(三一郎公裔居永定上三坝)

本常公:妣陈(三二郎公裔居广东松源安背)

广寿公:妣蔡(三一郎公裔居武平高梧黄伯)

十七郎:妣邓(三三郎公裔居广东丰顺黄花村)

玄升公:妣黄(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安乡下迳)

千一郎:妣蓝(三一郎公裔居永定下三坝)

宗琼公:妣赖(三三郎公裔居上杭稔田黄沙埔)

都七郎:妣黄(三一郎公裔居上杭白沙厚里)

文秀公:妣林(三三郎公裔居上杭小寨黄坭塘)

均甫公:妣罗、廖、杨(三三郎公裔居广东梅县东洲坝)

寿山公:妣彭(三三郎裔居广东平远东石茅寮坪)

源蹊公:妣蔡(三三郎公裔居上杭城内)

四郎公:妣黄(三三郎公裔居广东梅县雁洋)

仲春公:妣陈(三三郎公裔居广东梅县松树坪)

继福公:妣马

端 公:妣曾

福隆公:妣刘(三一郎公裔居永定上三坝)

桂茂公:妣阙(三一郎公裔居上杭才溪岭背坑)

翱 公:妣黎、刘、扬(三三郎公裔居广东五华)

翔 公:姆曾(三三郎公裔居广东五华)

辛吾公:妣罗(三三郎公裔居上杭涧头渡)

文熙公:妣颜、黄(三三郎公裔居广东平远下黄地)

都一郎:妣卢(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太拔樟田背)

祖福公:妣钟(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太拔寨背山)

明显公:妣叶(三三郎公裔居广东蕉岭顺岭户)

常松公:妣黄(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湖坑)

子华公:妣江(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湖坑)

子荣公:妣黄(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湖坑)

文秀郎:妣江(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湖坑)

三十六郎:妣张(三三郎公裔居广东大埔保安)

常青公:妣曾、余、游、吴(三一郎公裔居福建南靖县)

简裕公:妣何、张(三三郎裔居广东大埔湖乡)

淑逊公:妣曾(三一郎公裔居福建诏安青龙山)

法政公:妣曾(三二郎公裔居广东梅县龙头村)

致祥公:妣叶(三三郎公裔居广东五华陂下)

仕惠公:妣连

景发公:妣毛(三三郎公裔居武平洞里乡)

祯 公:妣许(三一郎公裔居上杭稔田太湖)

玄仕公:妣潭(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安乡大坪上)

彦忠公:妣童林(三三郎公裔居广东平远灵水)

玄康公:妣田(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安乡大坪上)

光海公:妣华(三三郎裔居上杭旧县石院坑)

子爱公:妣黄、邱(三三郎公裔居永定洪山中村)

宗玑公:妣邹(三三郎公裔居上杭稔田梅镇村)

仁德公:妣郑(三一郎公裔居上杭罗富坑)

均政公:妣黄(三三郎公裔居广东梅县西洋)

瀚四公:妣吕、游、郑(三一郎公裔居上杭稔田大湖村)

宗唐公:妣刘(三三郎公裔居上杭高坪)

彰上公:妣蓝(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太拔寨背山)

宗贤公:妣高、罗、张(三三郎公裔居上杭稔田官田)

宗胤公:妣黄、王(三三郎公裔居上杭稔田官田)

宗荣公:妣官(三三郎公裔居广东梅县隆文上村)

乐 公:妣王(三一郎公裔居上杭水埔)

超赞公:妣钟(三三郎公裔居广东梅县瓜州)

方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56位。

一姓氏源流

方(Fāng)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黄帝神农氏裔孙雷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风俗通义》及《世本》等所载,相传上古黄帝神农氏之裔孙雷,封于方山(今河南省中北部,西起洛阳龙门,东至密县东境,绵延于伊川、偃师、巩义、登封、荥阳、密县境内的嵩山),后人以封邑为姓,称为方氏。因方雷氏在上古黄帝时“以功封方山”,黄帝的基地主要在河南,所以,应该说方氏起源于河南嵩山一带。

2、出自姬姓,为西周后期周宣王时大夫姬方叔之后,以祖字为氏。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西周后期宣王时,有大夫姬方叔,在征伐淮夷、猃狁,特别是平息南方荆蛮的叛乱中居功至伟,周宣王封方叔于洛(今河南省洛阳市),其子孙以祖字为姓,称为方氏,史称方姓正宗。

3、出自方雷氏及方相氏,为神农氏第8代孙帝榆罔子雷之后,以地名为氏。传说神农有后裔开始得雷姓。传至8代孙帝榆罔之子雷,黄帝伐蚩尤时,因功被封于方山(大致为今河南省叶县南),其后子孙有以地名为氏姓方。又有方相氏,黄帝时嫫母之后。亦为河南省方氏(疑与上“1”款姓源相同)。

4、出自姬姓,为宋初福建省泉州人翁乾度之后所分。据《元和姓纂》所载,宋初有福建省泉州人翁乾度(姬姓后裔),生有六子,皆进士。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中第四子分姓方,其子孙也姓方。

5、出自其他小数民族有方姓。如现今的满、蒙、傣、回、土家、朝鲜、台湾土著、壮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姬方雷。炎帝神农氏第九代孙。黄帝伐蚩尤时,双方激战于涿鹿,雷奋勇杀敌,将生死置之度外,佐黄帝剿除蚩尤立下大功。战争胜利后,黄帝论功行赏,雷被封于方山(今陕西省陇县)。夏代时,其部落迁至今河南叶县南、方城县东北一带,其后子孙有以封邑为氏者,称方姓,他们尊姬方雷为方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方姓以河南省为发祥地,后来南方各地出现的方姓有些成为望族,均是河南方姓向南播迁的结果。西汉末年,固始籍汝南尹方 ,为避王莽之乱,迁移到安徽歙县东乡安家,其三孙之长子方赞的子孙繁衍播迁于严、衢、婺、越,赞之二弟方观的子孙繁衍播迁于九江、滁阳、莆田,其三弟方弘的子孙则分衍于徽、宣、池、秀、湖、常。隋唐以前,青州(今山东省淄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一带及北方的一些地区,也都有方姓居民。唐初,有河南方姓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并落籍漳州。唐德宗大中年间,都督长史方王叔自安徽歙县回迁河南固始方龙山居住,方王叔有孙名廷滔,其后裔有迁饶、信、江、苏诸郡;另一孙方廷范因仕宦及避乱之原因,徙居莆田剌桐巷,并改其名曰方巷,其六子皆进士及第,后其子孙中有的与阿拉伯人通婚,并信奉伊斯兰教,后从中分出一支于宋元之际为避乱迁至海南岛琼州定居。此际有一支方姓从河南省固始避乱南迁,先达福建省福州,再迁漳州之龙溪。明初,方姓因方孝孺遭受一次空前劫难,燕王诛杀方孝孺,同时灭其十族(九族加上学生),受株连而死者达八百七十余人,被充军者数以万计,有逃至河南省钧州(今禹州)者,后发展成大族。同时,方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至河南、河北、山东、安徽、陕西等地。清初,有漳州龙溪一支迁入台湾省,不久闽、粤中的方姓人也有入台者,后有飘洋过海落籍异邦者。可见,方姓不仅在中原发展繁衍,而且多次南迁,相当广泛地分布于江南各省,有些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如今,方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安徽、河南二省多此姓,二省方姓约占全国汉族方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五。浙江、辽宁、江苏、福建、云南亦多此姓,上述七省方姓约占全国汉族方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三。方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十二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六。

三、历史名人

方 干:新定(今浙江省建德)人,唐代诗人,因缺唇,故在科举中不被录取,于是隐居会稽镜湖,终生不仕。其诗闻名江南,多以流连风物和格调低沉为主题,死后追赐及第,有《玄英先生集》传世。

方 清:唐代农民起义领袖。唐代歙州人(歙州治所在今歙县)。762年,江南发生大规模疫灾,百姓民不聊生,方清率领歙州饥民揭竿而起,凭借山区险要地形同官军对抗,一时应者如云,队伍在很短时间内就发展到了数万人。763年,方清率领农民军进军贵池秋浦的乌石山,与广德一带的陈庄、陈五义军会合,采取积极进攻的态势,连克周围县邑。765年正月,方清的军队屯扎石埭县,并乘政府军准备不周时,勇猛进击,攻克歙州,擒杀刺史庞浚,一时威振江南。此后,方清在黟县赤山镇修筑城池,自建阊门县。766年(唐代宗永泰二年),唐王朝派大将李光弼进剿,唐军主力部队又得到了豪绅吴仁欢数千民团的帮助,方清虽据险扼守,但寡不敌众,战败牺牲。

方 会:俗姓冷(992-1049),袁州宜春(今江西省宜春市)人。先作小官,不称职,出家,从楚圆学禅法。后在杨歧山和云盖山弘法,言行常常更加离奇。如上堂说:“举古人一转公案,布施大众。”过一会说:“口只堪吃饭。”又如:“慈明忌辰设斋,众才集,师于真(画像)前以两手捏拳安头上,以坐具画一画,打一圆相,便烧香,退身三步,作女人拜。”可见教法还是临济宗和云门宗的奇警一路。嗣法弟子有白云守端、保宁仁勇等。他死于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年五十八岁。临济宗两支派之一的杨岐宗由方会禅师创立,杨岐宗是临济的正脉,方会以后,临济一系延绵不绝。

方 腊:睦州青溪(今浙江省淳安)人,一说歙州(今安徽省歙县)人,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1120年率众起义,自号“圣公”,建元“永乐”。起义军攻陷数十县,东南震动。次年夏,被俘后在开封就义。

方 岳:宋代词人。字巨山(1199-1262),号秋崖,新安祁门(今属安徽省)人。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进士,曾为文学掌教,后任袁州太守,官至吏部侍郎。因忤权要史嵩之、丁大全,贾似道诸人,终生仕途失意。工于诗,多描写农村生活与田园风光,质朴自然。其词多抒发爱国忧时之情,风格清健。著有《秋崖集》四十卷,词集有《秋崖词》。

方 凤:南宋诗人。字韶卿(1241-1322),一字景山,浦江(今属浙江省)人。宋 末任容州文学,入元归隐于仙华山。诗文多抒写亡国之痛。有《存雅堂遗稿》。

方 回:宋末元初诗人。字万里(1227-1307),号虚谷,歙县人。宋景定进士,知严州。降元,授建德路总管。后罢官,往来杭歙间。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曾编《瀛奎神髓》。著有《桐江集》等传世。

方 苞:字凤九(1668-1749),一字灵皋,号望溪,安徽省桐城人,清代著名散文家。康熙年间进士,1711年因文字狱牵连入狱,得人营救,两年后出狱。后官至礼部侍郎。他是桐城派古文的创始人,当时颇有影响。主张写文章应讲究“义法”,“义”指文章的内容,要符合封建的纲常伦理;“法”指文章的形式技巧,要结构条理,语言雅洁;从而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提倡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所作文章多宣扬封建礼教,有的也很有思想意义。著名的《狱中杂记》,记述了在狱中耳闻目睹的种种丑恶事实,暴露了清代司法制度的腐朽和黑暗。著有《方望溪先生全集》传世。

方 薰:字兰坻(1736-1799),一字懒儒,号兰士,又号兰如、兰生等,浙江省石门(今崇德)人,清代书画家,擅画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尤工写生。兰士幼慧敏,自小同父亲周游浙江全境,眼界开阔,又广学博取,得以成就其绘画的大业。与画家奚冈齐名,世称“方奚”。著有《山静居论画》传世。

方从义:贵溪(今属江西省)人,元代画家,以擅写云山著称,笔墨苍润。方回:安徽歙县人,元朝文学家,标榜江西诗派,并倡一祖(以杜甫为一祖)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之说。曾编《瀛奎律髓》,评选唐宋以来的律诗,今存《桐江集》。

方克勤:字愚庵,浙江省宁海人,明时曾任济宁(今属山东省)知府三年,治民施以仁政,户口倍增。因犯“空印案”被诛杀。明代礼部给事方言直,与方克勤为两兄弟,为避免株连,方言直把其宗族一脉迁居赣南于都上方,当地也叫溪上方,溪下王,以纪念自己与方克勤血肉兄弟之间的感情。方孝孺被株连后,浙江宁海方氏余脉皆迁居赣南。孝孺两孙被言直之子营救成功逃至赣南一带。著有《汗漫集》。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人称正学先生,方克勤之子。浙江宁省海人,明初文学家。幼聪颖,及长从学宋濂,有“小韩子”之誉。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以荐授汉中府教授。建文初,召为翰林侍讲,迁侍讲学士,更定官制后,改文学博士,总裁《太祖实录》等书。力主复古改制,创行井田,对建文朝政影响较大。靖难之役中,朝廷诏檄多出其手。曾致书燕世子朱高炽,谋离间燕王父子,以缓燕师,均未成。燕王夺位后,命起草登基诏,坚执不从,被灭十族。但是方孝孺并不绝后,因为当地流传仲愚、仲宪的故事至今。著作甚富,有《孝经诫欲》,《宋史要言》,《帝王基命录》等。永乐中禁藏其书,犯者至死。后人辑其所遗成《逊志斋集》。

方以智:安徽省桐城人,明末清初学者,明末曾官至翰林院检讨,为明季四公子之一。入清后,出家为僧,著有《通雅》、《物理小识》、《东西均》等。

方维仪:名仲贤,字维仪,明末清初安徽省桐城人,方以智之姑妈,青年寡居,与其嫂共同教育方以智,有《清风阁集》,又编历代作品为《宫闺诗史》。

方国梁:元末清初名医。方国梁原习儒,因科举失意,遂弃儒习医,自研《医宗金鉴》、《外科正宗》等医籍,专事外科实践,名播欲、绩溪、昌化、淳安等地,求医者甚众。其子绪宝、孙以祝、曾孙成春均承其业,以医名世。来孙家万(字德章),继承祖传外科,在洪琴村开设春生堂药店,医名大盛,求诊者络绎不绝,著有《德章祖传外科秘本》。家万子正光,孙德猖、德善,曾孙善滋承其学,善滋年逾古稀,仍在野鸡坞专事外科。野鸡坞外科对发背、腰疽、五肿伤寒、乳疽、疗疮等无名肿毒有特效,药到病除。方氏认为外科疾患皆因"风从上受,湿从下注"而致,须内、外并治。施治除精制祖传各种丸散膏丹外敷,还注重内服。并提出外科疾患并非都由火热之毒而生,除疗疮外,很少用清热解毒药。

方玉润:字友右,又字黝石,自号鸿蒙子。1811年出生于文山州广南县城西街。宝宁(今云南省广南)人,清代学者、文学家和书法篆刻家。在文化领域有多方面的成就。方玉润自幼喜欢攻读诗书,博学多才,却对科场考试之经学反不着意。他的父亲为此将他锁禁于书房,强令致力于经学,以期科场高中,光宗耀祖。曾官至陇州州判。光绪九年(1883年)凤翔知府李勤伯特委任方玉润先后代理过千阳、麟游县令,尚未到任,就于1883年8月24日病故,终年73岁。

方声洞:福建省福州人,近代民主革命者。早年赴日留学,并加入同盟会,其兄方声涛和姨、两嫂及妻皆为同盟会会员,后参加广州起义并殉难,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方志敏:江西省弋阳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1923年加入中国***,中共六大当选中央委员,1934年率红十军作为抗日先遣队北上,后因叛徒出卖被俘,1935年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时年56岁。遗著有《可爱的中国》。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河南郡: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

新安郡:秦初置县。晋为新安郡,治所在始新(今浙江省淳安),后移治安徽省歙县一带。

2、堂号

正学堂:明朝方孝儒,洪武初为汉中教授,蜀献王聘他做世子的老师。建文时候,入京做侍讲学士,名他的书宣叫“正学堂”,人们称他"正学先生"。燕王朱棣夺位,强迫方孝儒写即位诏,他坚决不写,结果被杀殉国。

此外,还有堂号:“河南堂”、“六桂堂”、“敦本堂”、“观礼堂”、“伦叙堂”、“乘裕堂”、“敦必堂”、“思诚堂”、“绍远堂”、“重庆堂”、“崇考堂”、“义德堂”、“溯源堂”等。

五、宗族特征

1、方姓得姓早,但历史上的名人却不多见,尤其在唐宋以前。

2、方姓多刚烈之士,爱憎分明,舍身取义,宁折不弯。

3、方姓多文人学士,书香门第,满腹经纶,诗书传家蔚然成风。

4、字行辈份排列有序。如1915年方方建忠纂修《方氏家谱》,江苏通州(今南通)方家村其字行为:“应克先人志,荣光兆泰和。”另一九二九年方家福续修《方氏家谱》,安徽天长方姓一支字行为:“高伦序定,绍法敦行。”

编者按:胡氏宗亲网会员,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樊明芳先生(凡夫)所写《华林山的胡氏渊源》一文,已经授权我们在胡氏宗亲网首发。该文对华林胡氏的起源和世系、迁徙做了详细的说明,提供了大量珍贵的资料。一位外姓人对华林胡氏能有如此深刻的研究了解,令我钦佩。这是继河南郑州胡学谦先生《华林胡氏源流世系总纲 (初稿) 》在宗亲网发表后又一篇有关华林胡氏的重要资料授权首发。在此之前,江西九江的胡喜全宗亲也较系统地发表了他所掌握的华林胡氏资料,湖南湘潭的胡铁华宗亲发布了详尽的中湘胡安国文定公世系家族分迁资料。福建中川下洋胡居涣宗亲也在宗亲网首发了中川下洋胡氏渊源资料。还有重庆大足谭建华宗亲,湖南郴州胡久山宗亲、湖北宜昌胡耀斌宗亲等也先后发表了本支的重要资料。所有这些资料的发布都表示出作者严谨的态度和辛勤的劳动。作者愿意在胡氏宗亲网首发自己的的研究成果,是对宗亲网所坚持的办网宗旨的肯定。我们知道还有很多胡氏宗亲一直在默默关注宗亲网的发展,在宗亲网里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办好宗亲网站论坛靠的是什么?就是要靠坚定地为宗亲寻根服务的宗旨,建好平台,提供资料,不要去搞那些低级庸俗的活动,让真正喜爱胡氏文化的宗亲瞧不起。胡氏宗亲网向来是严肃的网站,所以才有这么多的宗亲愿意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拿到宗亲网来首发。在此,我代表胡氏宗亲网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后我们准备将这些宝贵的资料整理成集,全部免费公布于世,以兑现我们的承诺。南山 20070414

(一)妫满前的远古世系

远古 胡氏始祖妫满为舜帝之裔孙,但舜帝前后的世系有不同的说法。据司马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载,舜帝之前的世系为: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虞舜。《中华胡氏人物志》在昌意后加乾荒。据胡学谦《胡氏源流总系大纲》载,虞舜之后的世系为:虞舜──商均──箕伯──强──虞颉──虞思──有龙──青旰──叔仪──康仲──祖妫──发──妫方──振──维──寿固──敖──胜──元捷──偃──姑猛──公允──蔺──慎叔──野──无执──菑──叔正──献子──亚寿──原寿──梦延──阏父──妫满。但据《中华胡氏人物志》所述虞舜后的世系有较大的不同:帝舜──商均──虞夏──仲华──太元──叔容──隐翼──端明──景旭实──勾较──禹纳──灵冠──德懿──咸亨──余念──仲公──阏父──妫满。孰是孰非,有待进一步考证。

(二)妫满后的胡氏世系

周 据司马迁《史记•卷三十六•陈杞世家第六》载:“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其后因为氏姓,姓妫氏。舜已崩,传禹天下,而舜子商均为封国。夏后之时,或失或续。至于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妫满,虞阏父之子,阏父为周陶正,武王赖以器用,以其为神明之后也。周武王元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求舜后以奉祭祀,得虞国阏父之子讳满者,乃以元女大姬妻之,谥曰胡公,封国于陈,建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辖今河南开封、商丘、淮阳和安徽亳州一带。胡满即为陈国的开国君主。满公生申公犀侯[周成王(前1042-1021)时立承父统]及相公皋羊;犀侯生孝公突[周昭王(前995-977)时立承父统];突生慎公圉戎[周穆王(前976年-922)时立承父统];圉戎生幽公宁(前?-832);宁生釐公孝(前831-796);孝生武公灵(前795-781);灵生夷公说(前780-778)及平公燮(前777-755);燮生文公圉(前754-745);圉生桓公鲍(前744-707)及厉公佗(前706-700);鲍生利公跃、庄公林(前699-693)及宣公杵臼(前692-648);杵臼生穆公款(前647-632);款生共公朔(前631-614);朔生灵公平国(前613-599);平国生成公午(前598-569);午生哀公弱(前568-534);弱生悼太子偃师;偃师生惠公吴(前533-506);吴生怀公柳(前505-502);柳生湣公越(前501-479),周敬王四十一年(前479年),陈国为楚惠王所灭,湣公越被杀,王公贵族从此废为庶民。

(三)胡衍后的阳武世系

周秦 周敬王四十一年(前479年),陈国惨遭灭国大祸,湣公越有子19人,为逃避追杀,多隐姓埋名,亡命天涯,只有长子衍逃奔阳武户牖乡落籍繁衍,后世称为“阳武堂”,生子二:长琏,以国姓曰陈;次玙,以谥姓曰胡;玙官上士,保身立节,重本兴家,以祖谥为姓始于玙;玙子澄,字汝清,时爵灭为民,徙居临邛(今四川邛来县);澄子贵,字德高;贵子鳞,字连珍,仕齐为大夫;鳞子涣,字可聚;涣子宏,字志道,秦一世时为秘书少监,以治绩著;宏子武臣,字希旦,秦二世时为陈胜司过。

西汉 武臣子怀,字惟宁;怀子安,字仁覆,汉初讲学白鹿山中,司马相如曾受业;安子益,字大受,汉后元(前143-141)间由临邛迁河东(今山西黄河流域以东);益子鉴,字秉明,汉文帝后元(前143-141)间为主爵都尉,以治迹著闻,诏赐缣帛;鉴子源,字致远,汉景帝时为密县令,刑政清明,民安其业;源子景,字朝京,武帝元狩(前122-117)中为河南尹;景子昭,字永照;昭子建,字子孟,昭帝元凤(前80-75)中为渭城令,遂家于渭城(今陕西长安县西),民怀其惠,立祠以祀之,《汉书》有传;建子涵,字象春,宣帝时为右补阙,能拾遗补过,宣帝甚嘉之,迁都尉;涵子文,字经纬,汉元帝时由渭城迁南郡华容(今湖北监利县);文子敏,字好学,汉元帝初元(前48-44)间为鄞县令;敏子崇,字志高,汉成帝建始(前32-29)间为太常丞;崇子惠,字以济,汉哀帝、平帝间为治粟内使,遇新莽僭乱,致仕隐居。

新莽 惠子刚,又名简,字清高,有志节,新莽时大司农马宫辟之,解其衣冠悬府门而去,亡命交趾,莽败乃归。

东汉 刚子玄成,字功立,东汉建武(25-55)中官右扶风(今陕西长安县西)令,寇盗敛迹,群黎义安,民德甚之;玄成子聪,字通明,明帝永平(58-75)中从耿恭屯田西域,迁副都尉;聪子崇禧,字德明,章帝元和(84-86)中班超荐为校尉,以平西域有功,封武城侯;崇禧子贤,字有德,和帝永元(89-104)间袭侯爵;贤子辉,字廷光,安帝永初(107-113)中为交趾都尉,招降抚叛,边境以宁,顺帝永和(136-141)间致仕;贤子腾,字子升,顺帝永和(136-141)间任少师;辉子广,字伯始,安帝时,举孝廉为天下第一,拜尚书郎,五迁尚书仆射,历事六帝,时有“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之颂,年八十二卒,赠太傅、安乐乡侯,谥文恭侯,《后汉书》有传;广子平,字元中,建康元年(144)为官沛县令,历迁侍中;平长子二玉,灵帝建宁(168-169)间由南郡华容迁居临泾;平次子班,字一齐,桓帝时为执金吾大将军,献帝兴平中,讨平董卓之乱。

三国 班子辛,字广勤,由华容迁居寿春(今安徽寿县),为安徽始祖;辛子贞,字正固,辅魏武帝开基,魏文帝皇初(220-226)间为淮西都尉,封永宁侯;贞子质,字文德,任魏历事四朝,官东莞(今山东莒县)太守九年,迁荆州刺史,累迁大都督,赐爵关内侯,齐王喜平二年(251)薨,家无余财,惟赐衣书箧而已,追封阳陵亭侯,食邑百户,谥日贞侯,《三国志•魏书》有传。

(四)胡威后的安定世系

西晋 质子威,一名貔,字伯武,仕魏为征东将军,西晋武帝咸宁(275-279)间为雍州刺史,有殊绩,历三郡守,所在有名,太康元年(280)卒于安定刺史任内,遂由寿春而家于安定(今宁夏固原),胡氏“安定世家”盖缘于此;威子宪,字可法,晋武帝时人;宪子彪,字世勇;彪子奋,字有为,晋怀帝永嘉(307-312)中为左仆射、淮安邳州司马,文武兼长,爱桐柏山水之胜,遂由安定而移邳州宿迁(今江苏宿迁)县居焉,卒赠镇宁大将军,为邳州宿迁始祖。

东晋 奋子华,字英彦;华子哲,字濬明;哲子明之,字用光,仕晋,任参军,晋安帝时,从刘牢之平秦,晋康帝时官左仆射;明之子德基,字本玄,仕晋,官江州刺史;德基子怀宁,字世康,仕晋,官骠骑都尉、治书侍郎、御史;怀宁子隋,任九江散骑常侍;隋子仲任,任治书御史。

(五)胡藩后的华林世系(1世)

南宋 仲任子藩(371-433),字道序,号永维,参与了宋武帝刘裕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活动,才略超群,被誉为“江右俊杰”,从征慕容超和卢循,累立战功,封吾平县五等子,除正员郎,寻转宁远将军、鄱阳太守;从伐羌,任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武帝还彭城,参相国事;论平司马休之及广固功,封阳山县男,食邑五百户;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迁建武将军、江夏内史;元嘉七年(430年),征为游击将军;后又出戍广陵,任广陵太守,晚年任太子左卫将军,封土豫章西,爱赣西新吴(今奉新)华林山水之胜,自邳州宿迁徙华林肇基,始就其地而居焉,元嘉十年(433年)卒,时年六十二,谥壮侯,《方舆经》载其葬洪州南十九里,《宋书》有传。藩为江西奉新华林胡氏一世祖,共生子六十人。藩子镇,字伯定,号隆世,宋文帝时任西阳(黄州府西阳郡)太守,宋明帝泰始中为员外郎;藩子锹,字仲器,号景世,官至车骑参军,新兴太守;藩子金壹,字季真,号茂世,文帝时任刺史;藩子诞世、茂世,欲奉庶人刘义康,率郡从二百余人攻破郡县,交州刺史檀和之领兵到豫章讨平,归罪徙边远州郡,后来得还故里;藩子遵世,曾为宁远参军,后去职述家,与孔熙先同谋宋文帝,事发,宋文帝因碍藩立过大功的面子,“不欲显其事,使江州以他事杀之”。

南齐 镇子谐之,字元孚,仕南齐,历官征虏司马、扶风太守、都尚书,爵关内侯,为人风形瑰润,识趣明达,人多称服,卒年51岁,谥肃侯,《南齐书》有传。

南梁 谐之子时显,字元达,生宋顺帝时,仕南齐,官京兆尹;时显子真,字守正,生梁武帝时,仕梁,官宁远节度使,迁容州刺史,封淮西永宁侯;真子顺,字信受,生梁武帝时,仕梁,任怀州判官。

南陈 顺子颖,字能悟,仕梁,封汉阳县侯,食邑五百户;仕南朝陈,武帝时为左卫将军,除吴兴太守,卒谥壮侯,创基吴兴,为浙江始祖。

隋 颖子湛,字一清,仕隋,仁寿(601-604)中官永宁主簿,升吴兴太守;湛子兴,字钦仁,仕隋,任竟陵尹,官至端居尚书;兴长子僧洗,字湛煇,封爰德县公,加封濮阳郡公,录尚书事,赠太师,谥孝贞;僧洗长子宁,字秉然,官太师;僧洗次子实,字真夫,仕虞部员外郎;兴次子宣,字子德,仕隋,任闽左佥都尉。

唐 宣子秉,字能执,生隋炀帝时,仕唐,贞观十二年(638)任宏文馆讲书秘书郎,太宗命与李孝恭、高士廉合修天下谱系;秉长子烈,字毅夫,生唐贞观中,仕蜀主将;秉次子机,字正发,生贞观(627-649)时,永徽元年(650)登进士第,累官至太子少保;机长子晟,字光永,唐高宗仪凤(676-678)中任延平尹;晟子元,字应魁,圣历(698-699)间官楚江黄道御史,封东郡男;机次子略,字公钦,生调露元年(679);秉三子原祥,字端甫,生唐贞观(627-649)时,官礼部尚书;元子曦,字晓明,开元(713-740)中,累官大鸿胪寺正卿;曦子杰,字多能,生上元元年(760),累官至秘书郎;杰子珣,字廷宁,生唐天宝(742-755)中,贞元二年(786)进士,仕少府监,多政绩,卒年僧儒铭其墓,韩愈撰其碑;珣子征儒,字国英,生唐永泰元年(765),任执金吾大将军,元和(806-820)中拜振武节度使;征儒长子钊,字利用,生德宗时,仕建州(山西泽州)刺史;钊子克礼,字志颜,生贞元(785-804)中,大和(827-835)中登进士第,为盐城令,迁吏部郎中;征儒次子则,字秉真,生德宗(780-804)间,贞元二年(786)任集贤学士;克礼子明德,字维新,生宣宗(846-859)时,累官至散骑常侍;明德子应民,字仁化,唐宣宗时,官广陵尉,廉谨有威,百姓歌之;应民子舜臣,字宗向,生会昌(841-846)初,唐懿宗咸通(806-820)间为太子中允。

舜臣子清献世系(24世)

唐 华林胡氏发展到晚唐懿宗(860-873)时,第23世舜臣名下生了一个儿子叫清献,字足征,仕饶州府判官,退休后复居祖居奉新华林,他“闻望昭隆,基址克拓,显诗书之门第,振仕宦之宗风,积庆有自,贤嗣挺生”,娶妻徐氏(亦曰谈氏或李氏),梦北斗七星入怀而生七子,均以北斗七星名之,华林胡氏从此走上了中兴之路。

清献长子魁,又名赞,字斗元,号若既,唐登会元,任江陵令,官南直太守,封金陵侯,配王氏,生瑄、玘;继配赵氏,生琳、瑞、琇,今湖南平江虹桥有其后裔。

清献次子鬼勺(875—945),又名城(高早成),字汤老,号嵩山,登唐天祐二年(905)进士第,先任国子监博士,后迁侍御史,封徐国公,唐亡后悬车不仕,归隐华林故居,创建私塾,潜心教育子孙读圣贤书,时兄弟各以仕宦而迁徙,唯城守华林故土,子孙繁衍,卒谥忠献,葬奉新赤岸南枥大安山,配耿氏(878—956),温柔贤淑,教子有方,赠封徐国夫人,卒葬奉新赤岸南枥九皋山,生珰、瑜、琼、王告、球,人称“五骏”,后发展成“华林五宗”,此后五世同居,聚族八百,华林胡氏人才辈出,门第日渐显耀。

清献三子鬼雚,又名霸,字作重,号长善,曾任主簿,迁金陵,升吉州刺史,天性敦厚,百姓怀之,治郡有功,封庐陵侯,喜吉州芗城风光之美,命诸子家焉。配郝氏,诰封庐陵夫人,生瑶、环、璜、珩、璁,其后裔多居湘、赣、闽、粤数省,宋资政殿大学士胡铨系胡霸九世孙,福建永定中川有华侨一万五千余人,华侨领袖胡文虎、胡文豹及胡文虎之女胡仙誉等皆其后。

清献四子鬼行,字秉永,仕唐为宁州刺史,迁赣州,生松、柏、桂、柳。

清献五子鬼毕,字荆茅,仕唐为陕西路州县令,遂家焉,生炽、炎、焕。

清献六子鬼甫,字陵初,唐天祐四年(907)进士,居浙江,生坤、容、北、城。

清献七子鬼票,字豹夫,仕唐为交趾刺史,徙居四川成都,生琛、琏。

胡城长子珰世系(26世)

五代 胡珰,字可宗,号竹坡,生于唐昭宗大顺二年(891),世居华林。登进士第,后唐庄宗同光(923-925)年间,官膳部员外郎,赠少保,卒谥“文献”,先葬华林山冲霄凤形凤脑下,后改葬奉新县城南津桥南。原配周氏,续娶韩氏,赠南昌县大君,生令严、令赟,为华林胡氏第26世祖。

胡城次子瑜世系(26世)

五代 胡瑜,字可佩,号雪宝,后唐明宗天成(926-929)年间,官陈留令,徙崇安,为陈留、崇安之共祖,卒葬华林宅后。原配吴氏,生子三:令仪、令濬、令熊;续娶刘氏,生子三:令绵、令延、令弦。

令仪天启元年(1017)进士,迁淮南转运使,生绍;绍生美弼;美弼生罕;罕生渊;渊生安国;安国生宣、宏;宏生常原;常原生覃和;覃和生璨;璨生顺;顺生彦酬;彦酬生震宗、震定;震定字君美,自宋元间由吉州(今江西吉水)太种梅子湾迁居湖南湘乡县滑石滩,为湘乡始祖。震定生志烈;志烈生文贵;文贵字应生,创桑林堂,为桑林始祖,其后裔散居湘乡、双峰、速源等地,现有6万余人。文贵次子以祯迁居贵州新贵县,为新贵始祖。

令濬生羽仪,徙崇安,生休征;休征生良弼;良弼生光岳;光岳生世用;世用生建国、安国;安国生寅、宏、宪;宏迁广丰胡坊。

令熊生宗谅、宗文;宗谅北宋宝元年间(1038-1039)进士,任河州太守,徙丰城厚墎。宗文徙丰城旗塘,系旗塘始祖,生宇明、宇初、宇仁;宇仁徙荆州江陵,传三世仁楚居汜坊,四世宗武居麻城,宗礼居黄埂,梦新居茶湖渡。

令绵后汉时镇洪州,徙居湖北孝感,后周太祖时任京济州城县令,徙居湖北云梦,裔迁湖北圻州大章户贵户等处。

令弦,字纯卿,后周时任湖广卫州茶陵县令,退居德安,娶沈氏,生元仁、元礼。

元仁,字青宇,宋太祖乾德(963-968)间贡生,官朝奉大夫,娶陈氏,生旦,迁居九江德安县东佳城紫岩泉(今东佳城杨芳里);旦字明远,宋真宗咸平辛丑(1001)状元,初授朝奉郎,行太常博士、上骑都尉,赠光禄大夫,娶耿氏封正国夫人,生克仁、克义、克礼、克智。

克仁任云南按察司,后裔不详。

克义字元和,生宋真宗时,仁宗时任国子监祭酒,娶黄氏,生宏珍、宏琦。

宏珍字辉中,郡庠生,娶郑氏,生清、源、海;清名清叟,字秀泉,宋绍兴十三年(1142)进士,授羽卫大夫,任贵州防御使,有懋绩于民,封武功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娶王氏,生德铭、德钊。

德铭字容鉴,贡生,任衡阳县令,娶潘氏,生邦叟、邦达、邦礼。

邦叟字伯耆,郡庠生,娶李氏,生贵显、贵启、贵登、贵高。

贵显字廷美,国学士,荆州石首县令,娶潘氏,生均章、均俊、均杰、均修、均佑、均仁、均侍、均连、均衡;均修字雍四,名以教,娶杨氏,生添明、添亮、添谟、添猷、添谋;添谟又名完一,生清潆;清潆明初任龙江右卫参军,进修职郎,擢崇知州,生华甫;华甫生元,系湖北武穴华户始祖。添猷又名完二,娶吴氏,生胜一、胜二,系湖北武穴世大户始祖。均佑字宗政,娶刘氏,生天用;天用娶赵氏,生友忠、友文;友忠娶黄氏,生瓒、珍、琳;琳娶桂氏,生世辉、世崧,系湖北武穴灵山胜户始祖。世辉娶李氏,生孟献、孟哲;孟哲娶施氏,生朝堂;朝堂娶雷氏,生正茂、正隆、正顺、正盛。世崧娶陈氏,生孟学、孟鹤、孟凰;孟学娶陈氏,生朝奉;翰奉娶郑氏,生达、发、相。均仁字忠廷,娶郑氏、罗氏,生添良、添贤、添贵;添良字良善,娶廖氏,生伯谋、伯谟;伯谟字尊三,娶李氏,生志显;志显生允连;允连娶陈氏,生仕仪;仕仪字可象,娶钮氏,生翠;翠号安定,官汉黄,娶马氏,生文一、文二。均衡生良甫;良甫名十二,太学生,娶何氏,生受益,系湖北武穴崇兴户始祖。

贵启字章书,娶杨氏,生均佐、均时;均佐字实中,赘黄梅王氏,复娶陈氏,生信甫、参甫、华甫、兴甫、文甫;信甫娶叶氏,生伯伟,系湖北武穴必胜户始祖。参甫娶陈氏,生兴二,系湖北武穴政户始祖。华甫字廷旭,娶徐氏,生友益,系湖北武穴从、立、美、茂四户始祖。兴甫娶文氏,生钧宝,系湖北武穴福泗、罗玉二户始祖。文甫娶叶氏,生仲伟,系湖北武穴文户始祖。均时字昌达,吏员,娶桂氏,生发远、发茂,后裔居江西瑞昌桂林乡大塘村胡家岩,该支并感为立户命名让乐户。

贵高字发明,娶万氏,生均茂、均德、均经、均济;均德娶梅氏,生庭昌,系湖北武穴德户始祖。

邦达字鹏程,号千三,娶严氏,生万二,系湖北武穴市达户、庆五户始祖。

A 安氏 阿氏 艾氏 爱氏 奥氏 敖氏 嗄氏

B 世界白氏联谊会 柏氏 班氏 包氏 暴氏 鲍氏 百里氏 布氏

薄氏 炎黄卜氏宗亲网 步氏 秘氏 别氏同姓会 巴氏 宝氏 补氏

贝氏家网 贝氏家族 贲氏家族 毕氏族谱 毕氏 边氏家族 卞氏 邴氏

卜氏文化 卜氏家园 卜商联谊会 宾氏家族

C 程氏网 程氏家谱网 程氏家谱 淳氏 从氏 中华崔氏网 崔氏家园 崔氏宗亲网

五华西林坝卓氏族谱

惇叙堂——神主牌:“左昭、右穆”陇 伍太孺人 昭李氏宋始祖考火德公太、妣 历代考妣 一脉宗支神位西 陈太孺人 穆二世祖:三一郎公:...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