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图书馆收藏的家谱全部公开了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5收藏

湖南省图书馆收藏的家谱全部公开了吗,第1张

公开了。根据查询湖南省图书馆官网信息得知,在2021年3月17日,湖南省家谱研究中心主办的“湖南图书馆藏家谱及罗氏名人著作、字画、信札展”在湖南图书馆四楼古籍鉴赏室开展,共98部族谱,全部对外开放。湖南省,简称“湘”,省会长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蒲松龄故居百科名片

  蒲松龄故居蒲松龄故居在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1938年遭日军焚毁,1954年人民政府修复。1958年政府专门设立了管理机构“蒲松龄故居管理委员会”,对其进行妥善保护。“文化大革命”时期,故居一度被占,但文物遗失不严重。1973年故居被重新收回,1977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录

  简介

  现状

  详细介绍综述

  故居东西两厢

  墓园

  个人简介

  柳泉

  蒲松龄墓

  聊斋园

  个人生平

  蒲松龄书馆

  绰然堂

  振衣阁

  万卷楼

  聊斋志异

  写作之余

  阁旁

  启示

  其他信息简介

  现状

  详细介绍 综述

  故居东西两厢

  墓园

  个人简介

  柳泉

  蒲松龄墓

  聊斋园

  个人生平

  蒲松龄书馆绰然堂振衣阁万卷楼聊斋志异写作之余阁旁启示其他信息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1980年建蒲松龄纪念馆,对故居、柳泉、墓园进行了修葺、扩建,征用民 蒲松龄故居

  宅,改建了著作版本、书画题咏展室,资料室,接待室,办公室,增设了南大门,使故居的管理日趋完善。现在,故居已成为一处初具规模的蒲学研究阵地和驰名中外的旅游点。

  编辑本段现状

  今日的故居,是一座恬静的院落。故居门前是几株古槐,荫翳天日。郭沫若1962年题写的“蒲松龄故居”的金字门匾,高悬于故居大门。 穿门北折是一正两厢的庭院。其中正房3间,东西厢房各2间,为1954年修建。正房两侧的桧柏、石榴,以及厢房前面的迎春花,百日红等,均系后人所栽,院内太湖石也是故居修复后增添。故居正房为砖石、土坯结构的普通民房,木棂门窗,房内路大荒手书的“聊斋”匾额迎门高悬,匾下悬挂着蒲松龄。

  编辑本段详细介绍

  综述

  74岁时江南著名画家朱湘鳞为其画的肖像,两旁是郭沫若手书的楹联,房内还陈列 蒲松龄故居

  着他生前用过的端砚1方、在毕家教书时用过的床1张、手炉1个;还陈列着与蒲松龄有直接关系的绰然堂匾、灵璧石、三星石、蛙鸣石各1块,此外,室内摆放的桌、椅、几、架、橱和木影炉均是蒲松龄曾设馆30余年的西铺毕家旧物。

  故居东西两厢

  茅檐低小,狭窄简陋,近年又作重修。院内之东北隅,尚有一隙之地,蒲松龄撰文和与其有关系}的3块碑记置于此。蒲家庄外,还有著名的柳泉和墓园。柳泉在蒲家庄东门外的“满井沟”底。泉口青石砌就,约06米见方,旁立沈雁冰书的“柳泉碑”。柳泉本是一眼地下泉井,传说他曾在此设茶待客,搜集创作素材。

  墓园

  墓园在蒲家庄东长40米、宽38米,内有古柏37株。蒲松龄及其父亲、长孙的墓均葬于此。1980年,蒲氏始族蒲璋之墓碑也移存墓园中。 此外,故居中还收藏有当代名人题咏蒲松龄及其故居的墨宝,共计200余件,其中郭沫若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对蒲松龄及其作品作了比较正确的评价。

  编辑本段个人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蒲松龄性颖慧,文冠一时,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应童子试,“以县、府、道第一补博士第子员”。但自此以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的古稀之年,授例成为“岁贡生”。他一生秉性耿直,愤世疾俗,常借狐鬼故事对当时腐败现 蒲松龄故居园内景色

  象进行谐谑,其文章诡诙块垒,自成一家。主要著作,除誉满中外的《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13卷400多篇,诗集8卷900多篇,词1卷100多阕,以及俚曲14种。戏三部、杂著5种。 蒲松龄故居是一座幽静古朴的庭院。院落坐北朝南,前后四进,西有侧院。门楣上悬挂着郭沫若题写的匾额“蒲松龄故居”,院内月门花墙,错落有致,山石水池,相映成趣。北院正房三间,为蒲松龄的诞生处和其书房“聊斋”。室内陈列着他74岁时的画像,上有其亲笔题字。南院有平房两间,旧称“磊轩”,是以蒲松龄长子蒲箸的字命之。西院系新建的陈列室,蒲氏家谱、手迹和其多种著述以及英、俄、日、法等外文版本。聊斋正房后为6间展室,展出了中外蒲氏研究家的多种论著,以及当代文化名人老舍、臧克家、丰子恺、李苦禅、俞剑华、李桦、戴敦邦等书画家为故居所作的书画、题词100余幅。197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本段柳泉

  柳泉 又名满井,在淄川区蒲家庄东侧约百米的山谷中。据载,早年井中清泉涌流,外溢为溪,大旱不涸,古称满井。最初蒲家庄也由此得名满井村,至明朝末年,蒲姓日繁,因 柳泉

  而村始易为今名。当年井四周有翠柳百株,故后人又称之为“柳泉”。相传蒲松龄曾多次在此设茶招待过往行人,搜集创作素材。蒲松龄酷爱此地,自号“柳泉居士”。1980年,柳泉旁新建草亭、凉亭,井口围加了栏杆,井旁“柳泉”石碑为著名文学家沈雁冰所踢写。柳泉北面原有一座龙王庙,也叫满井堂,庙西庑原有《新建龙王庙碑》一块,碑文系蒲松龄所撰。现庙已无存,碑已移存蒲氏故居内。

  编辑本段蒲松龄墓

  蒲松龄墓位于淄川区蒲家庄东南约500米处。墓地四周系砖石砌围墙,内松柏树 蒲松龄墓

  10株古木阴翳,郁郁葱葱。墓院系蒲氏老林,内有古墓几十个,蒲松龄墓在墓园北侧,封土高约两米,墓穴呈头向西南,足向东北之势。墓前立清雍正三年(1752年)同邑后学张元撰文的《柳泉蒲先生墓表》。1954年建立了一座四脚碑亭,1979年又在亭前建立沈雁冰撰写的《蒲松龄柳泉先生之墓》碑。

  编辑本段聊斋园

  聊斋园位于淄川蒲家庄村东,建于1987年,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100平方米。聊斋园分为艺术陈列馆、狐仙园、石隐园、聊斋宫、满井寺、观狐园六部 聊斋园

  分。艺术陈列馆共三个展室:第一、二展室陈列反映蒲松龄生活的诗词、文稿及颂扬蒲松龄的图画、诗歌、书法等艺术作品;第三展室展出了18组蒲松龄生平塑像,形象逼真。“狐仙园”内建筑错落有致,小巧美观,包括共笑亭、留仙桥、柳拉碑、奇幻门、聚仙峰、卧狐、独眼狐等景观。“石隐园”内建有远心亭、同春堂、迟月亭、九回廊、文梓树、蔓松桥、霞饴轩及各种石景等,并有假山、怪石及花草。“聊斋宫”内有《罗刹海市》、《席方平》、《画皮》、《娇娜》、《尸变》等聊斋故事艺术雕塑作品,并采用灯光、音响、**特技等现代科技表现手法,再现了蒲松龄笔下神鬼狐妖的艺术形象。“观狐园”内有各种狐狸1400余只,具有极高的观赏及经济价值。

  编辑本段个人生平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出生于公元 1640 年,卒于 1715 年,终年 76 岁。蒲松龄一生屡试不第,贫困潦倒,后人用 8 个字便概括了他的一生:读书、教、著书、科考。蒲松龄出生在一个普通的文人家庭,由于家道中落,请不起教书先生,便随父读书。他自幼聪慧过人,经史过目不忘。 18 岁完婚,应父母之命,娶本县文人刘国鼎的次女刘孺人为妻。 19 岁初应童 蒲松龄像

  子试,便以县、府、道三试第一考中秀才。文章深受山东学政施愚山先生的赏识,一时名声大振。为了求取功名,实现理想, 20 岁的蒲松龄与同乡好李友梅、王鹿瞻、张历友共结“郢中诗社”,潜心治学。现在淄川的留仙湖、般阳河等地就是他们当年经常活动的地方。 25 岁时蒲家因妯娌不合,兄弟分家,蒲松龄只分得“农场老屋三间,旷无四壁”,生活陷入困境。迫于生计,于康熙九年应同邑好友孙蕙的邀请,到江苏宝应为知县孙蕙做幕宾。那段时间蒲松龄开阔了眼界,写下了不少诗文,但也饱尝了寄人篱下之苦,加上思乡心切,第二年便辞幕还乡了。 归来后的蒲松没有考取功名,便屡屡设帐于缙绅之家,其中约三十年的时光是在淄川大家毕际有府上为塾师,在毕家他结识了当时的一批著名文人如王士祯、高珩、朱缃等,这对于《聊斋志异》的创作和传播有极大的影响。71岁撤帐归家,过了一段饮酒作诗、闲暇自娱的生活。他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除《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4卷,诗集6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3种,通俗俚曲14种。今人搜集将其编定为《蒲松龄集》。 蒲松龄 74 岁时妻子刘氏因病去世,他悲痛欲绝,倍感人生苦短,就这样过了两年,蒲翁也于康熙五十四年即公元1715 年正月 22 日,在故居聊斋与世长辞。蒲翁墓中出土的东西,有锡酒壶、锡酒杯、旱烟袋、念珠、宣德炉、四枚寿山石印章,还有其夫人用的铜镜、耳勺。一代文学大师走完了他坎坷的人生,但是他为后人留下的财富却是永不磨灭的 ! 蒲松龄故居,是一座幽雅古朴的庭院。院内月门花墙,错落有致,山石水池,相映成趣。故居门前是几株古槐,绿树成荫。金字门匾,高悬于故居大门。穿门北折是两厢的庭院。房内,“聊斋”牌匾迎门高悬,匾下挂着蒲松龄七十四岁时的肖像:他眉头紧锁,好像在思索下一篇文章;他手捋胡须,好像在感悟人生百态;他嘴唇上扬,好像在对自己的一生感到满足……房内还陈列着他生前所用过的物品。一九七七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坐落在蒲松龄故居东部的聊斋园,占地二点四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为六千一百平方米。聊斋园分为艺术陈列馆、狐仙园、石隐园、聊斋宫、满井寺、观狐园六个部分。艺术陈列馆保存着蒲松龄生平的各种资料;狐仙园内的建筑错落有致,小巧美观;石隐洞内建有各种石景;观狐园内有各种各样的狐狸一千四百多只,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聊斋宫内有《罗刹海事》、《席方平》、《画皮》、《娇娜》、《尸变》等聊斋故事的艺术雕刻作品,并采用灯光、音响、**特技等现代科技表现手法,活灵活现地再现了蒲松龄手下的各种神鬼狐妖的艺术形象。

  编辑本段蒲松龄书馆

  蒲松龄书馆坐落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西南昆仑路旁、王村镇西铺村西铺大街。原系明末户都尚书毕自严故居的一部分。先生一生的职业是教书,他在其三十二岁时,应好友毕际友[公元一六七九(康熙八年)至一七0九年(康熙四十八年)]之聘离开家乡淄川区蒲家庄,在此设馆教塾三十余载。 蒲松龄书馆

  直到康熙四十九年(一七一一年),先生在度过了近四十年的塾师生涯,七十一岁高龄时,才撤帐归里田园,连续教了三十八年的书。在漫长的三十八年中,先生凭着自己的才能,栖身于王村西铺的高墙内,寓居于毕家的松龄书院,领衔伴读在绰然堂,可以说,西铺是先生的第二故乡。 弹指三百余载,当年先生执教著《聊斋》的书院——“ 毕尚书府”,几经蹉跎岁月的风风雨雨,历尽沧桑,到文革时期一度破败不堪、面目全非。 春风又绿“江南”岸。从一九八五年以来,淄博市人民政府暨周村区人民政府为弘扬民族文化,保护民族遗产,加强蒲学研究,纪念一代文化伟人,相继拨款四十九万元,分两期工程对蒲松龄书馆进行了彻底修复,并作为淄博市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对外开放。 来到蒲松龄书馆,踏上西铺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一条名曰:“松龄路”的新拓宽的长三百米,宽六米的高标准水泥路引我走向蒲松龄书馆。 这是一座具有浓郁明清朝代风貌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2 千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765平方米。馆内共有大小建筑22间。抬眼望, 前门上横挂着一块漆黑乌亮的牌匾,上书“蒲松龄塾馆”五个姿媚酋劲、超逸入神的镏金大字、熠熠放光,夺人耳目。旁边则有社会各界损资碑记。(左图为前门) 拾级而上,进门向里走,迎面便是古朴宏丽的绰然堂。原有牌额上题“绰然堂”三个隶书大字,落款崇祯甲戊白阳老人题(白阳老人即毕自严,该匾原件现存蒲松龄故居)。它是幢三间高大的大厅房。先生来到毕府,便选定了绰然堂设馆住教。但见青砖灰瓦,飞檐斗拱,端庄俏拔,气势壮观。北房二间,东边暗间,作先生的写作和住宿的地方,著名《聊斋志异》及大量诗词皆出于此,中外间作为学生们肄业的课堂。现有塑像来体现当时的情景。身临其境,可以看到几个毕氏子弟正伏案忙于学业。有的诵书、有的习字,还有的在沉思。先生则侧耳倾耳,神态怡然。

  编辑本段绰然堂

  先生一生从教。他经常结合幼年学生的接受能力,专意编写与教学有关的通俗读物。如他在58岁时,编写了两部这样的书。一是著《小学节要》,对当时塾馆所用的道德教材删繁就简,取其中精要缩编而成。二是选编了《宋七律诗选》,对其教学所用的宋诗去粗取精,择选 绰然堂

  佳句,选择了22首作为学习宋诗用。先生教书,有别于其他人多数的塾馆教书先生。他厌恶旧式教学那种墨守成规的死记硬背,不满故弄玄虚的“师尊”,毅然与学生平等相处,诚心以待,既悉心教育引导学生刻苦攻读学业,又不压抑孩子们天真活泼的纯洁童心。正是这种实际感受,使他写下了至今脍炙人口的《绰然堂会食赋》。赋文幽默,风趣,生动描述了孩子们每当吃饭时《出两行而似雁,足乱动而成雷》的场面。 据记载,绰然堂曾于”清光绪三十年倾圮“,今在原址重建是以纪念蒲松龄创作写书育人三十年之业绩。 转过“绰然堂”向北,正对的是省书法家朱学达题“振衣阁”门前楹联上书:万卷书当南面窗、一帘风拂北窗凉。这是在绰然堂后修建的一幢与之对称的砖木结构双层楼阁建筑,阁上花窗雕棂,舒朗明快;阁下朱红漆柱承托重荷。整个阁的外壁饰有飞檐、禅兽、雕栏、花棂。“振衣阁”是“毕尚书府”藏书之地,有万卷诗书”,可供先生任意博览,成了先生的文库。它为先生搜挟奇闻异事、著书立说提供了不少文献资料。因此,素日里的软事传闻便很快在天才的笔下“遂以成篇”。

  编辑本段振衣阁

  走进下层阁楼里,墙上挂有先生的画像。他身着岁贡生服(生前没坐官,7 振衣阁

  1岁官府授贡生)。正襟端坐,室内设有古玩架、先生曾用过的双耳瓶、暖手炉、笔筒架等陈列其上,给室内增添了一份古色古香的典雅。

  编辑本段万卷楼

  登上阁楼上层,园内别致的圆心亭、绚丽的霞绮轩、奇特的卧龙石等大小各异、二十余景历历如画,尽收眼底,教人心旷神怡,难怪多次被先生写进其作品中呢。 这振衣阁是先生写作的地方,先生知识渊博,却屡试不第,一生 万卷楼

  怀才不遇,从而激起了他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决心以志怪的艺术,假笔于花妖狐魅、精灵怪异以超尘绝俗的笔,游刃于鬼狐世间,抒发自己内心愤郁的情感,并暴露和鞭挞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抚慰善良人受创的心灵。他在一道题为《感愤》的诗中曾这样写:“漫问风尘试壮游,天涯浪迹一孤舟……北邙芳草年年绿,碧血青怜恨不休”。道出了先生发愤著书,妙笔写尽人间不平事,“生花”绘出月下女儿情,不成书誓不罢休的志向和决心。

  编辑本段聊斋志异

  先生白天舌耕育桃李,夜晚在此挥毫泼墨、洒洒点点笔耕著文章,他聚平生之力完稿并日臻完善了《聊斋志异》一书。于是灯下写道:“……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 《聊斋志异》

  蕊,萧斋瑟瑟,案冷凝冰,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此外,先生还在余暇,撰写了大量的诗、词、曲、赋、文、铭、、书启、引、序、疏等。如今振衣阁里有蒲松龄伏案写书的塑像和有几面本书的书架。桌子上则摆有先生生前的若干手稿、著作等。

  编辑本段写作之余

  见情思景,可以想见,先生每每写得倦了,就走出来在这“万卷书档南面窗,一帘风拂北窗凉”的振衣阁上调理一下文思。 驻阁凭栏,会看到楼下有一株冠径85米的“蝴蝶松”(五针松)形态奇特,别具风韵,它那虬曲的枝丫,树冠如伞,虽不见当年色凝翠碧的繁茂风姿,但仍似超然挺拔,挥身欲跃。宛若一只振须展翅、翩翩欲舞的巨蝶,又犹如先生那“愤世疾俗”的风骨和顽强性格。全让它再现出来!给人以跃跃欲试、奋飞搏击之感而顿然精神抖擞。据传,先生下课、写作之后,常来这蝴蝶松下,观赏解闷、寄托情思。

  编辑本段阁旁

  下的楼来,阁旁东西两侧各有一间青砖白缝的厢房。东厢房内有根据聊斋故事制作的工艺人物造型。可以看到红玉、冯相如、郎玉柱、颜如玉同登一堂,人物情态各异、栩栩如生;西厢房内,陈列着全国各地书画名家之精品、荟萃四壁。这些作品匠心独运,情溢笔端,其中一幅“诗书传世醒人志,画幅纵留天地久”,倾吐了对先生之敬仰,抒发了对《聊斋》之厚爱。

  编辑本段启示

  漫步于蒲松龄书馆,使人们仿佛看见“婴宁女笑站柳梢迎远客,留仙翁漫步书馆盼知音”。睹物思人,不免发些思古之幽情,驻足追思,展开先生塾师生涯的冗长画卷,星转斗移,日炎月明,尽力度过了三十八个春秋,同时完成了《聊斋志异》、《蒲松龄集》中的大量篇章。但是,先生人生道路的主流,不是吟花咏月,不是小说诗赋,而是在乡土教育和急庶民所需等社会活动上做出的贡献。他的教书思想、方法、作风和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至今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编辑本段其他信息

  “蒲公应无恙,当喜书馆处”。若这位“聊斋”先生九泉有知,看到如今的蒲公龄书馆,看到第二故乡的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定会拈须微笑,逸兴湍飞,用那支生花妙笔再为他的第二故乡撰写新的奇文妙篇

历史学家方壮猷

方壮猷,历史学家,我国民族史和宋辽金元史专家。原名彰修,学名方欣,字欣安。1902年6月28日生于湘潭县分水乡彭何村。祖父方彩成,出身清贫;父亲方瑞清,曾到湘潭县城当过炊事员、店员。方壮猷幼年随祖母讨过饭,上山砍过柴,经地主做过工。1912年入方氏族立明伦小学读书,四年后考入湘潭县振铎高小学,高小毕业后,任私塾教师。1919年明伦小学校长方鹤卿调任长沙岳云中学国文教员,方壮猷随之去岳云中学附设工厂当学徒,后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靠族祠补助,同学支持他为报社抄写、校对挣点钱,以解决在校学习的生活费用。他在一师求学期间,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学生爱国运动,担任《湖南学联周刊》编辑,参加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军阀张敬尧和赵恒惕的斗争。他1923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靠在外兼课所得维维持学费。他曾参与起草北京学联声援上海人民“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宣言,并参加了反对北京段祺瑞政府对日本妥协投降的“三·一八”大示威运动。由于他刻苦攻读,学业有成,又得到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等名流的直接教诲,一年即完成清华国学研究院的研究生学业,获奖学金100元。

他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毕业后,由梁启超介绍,到地质调查研究所所长丁文江处任秘书,为丁标点《徐霞客游记》,编写《徐霞客年谱》初稿。1927年至1928年由上海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兼开明书店编译所所长夏丐尊的介绍,在上海暨南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音乐学院等校任兼职教师,开设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学史等课程。旋赴日本东京大学留学,研究东方民族史。因耳闻目睹日本军国主义野心勃勃的侵华现实,于1930年愤然弃学归国。先由陈垣、黎锦熙介绍到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等任兼职教师,开设宋辽金元史和日本史,后到南京中央大学历史系任教。从清华研究院到赴日留学归国期间,方壮猷受老师王国维影响,主要从事北方少数民族语言、历史、地理的考察工作,撰写了一批颇有学术价值的论文。1936年在《辅仁学志》第2卷第2期上发表《室苇考》、在《女师大学术季刊》第1卷第2、3、4期上发表《契丹民族考》、《三种古西域语言之发现及其考释》、《在燕京学报》第8期发表《匈奴王号考》和《鲜卑语言考》,在《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第2卷第4期发表《匈奴语言考》。1932年在《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第3卷第2期发表《鞑靼起源考》。1934年翻译白乌库吉的《东湖民族考》,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他还和徐中舒等事著《东北史纲》一书,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东北三省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给日本帝国主义者制造的“满蒙在历史上非支那领土”谬理以有力的驳斥。此书第二卷虽未及出版,但已被金毓黻所著《东北通史》所引证。

1934年至1936年,他到法国在巴黎大学研究院伯希和教授指导下,继续研究东方民族史。1936年归国后,任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除先后到东北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院和湖南大学短期兼课外,一直在武汉大学任教,直至解放。解放前夕,他的亲戚、法国巴黎大学中国学院院长萧子升邀他到巴黎大学任教授,他不为名利所动,婉言谢绝。他在武大任教期间,除一度担任文学院代理院长外,主要是讲授宋辽金元史课程,也开设过史学概论、中国文学史、中国社会史等课程。还参加中英庚款董事会组织的川康科学考察团和边区建设研究会的峨眉、乐山、雷波、屏山、沐川等八县彝族的调查,考察大水凉山彝族的奴隶社会制度,1945年在东北大学短期讲学时又受进步教授赵祀彬等的影响,学习唯物史观和社会发展史,并用于中国社会史、史学史的教学科研中,使用权他在史学理论上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因此,这一时期他在宋史、西南少数民族史和史学史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成果:1942年在《斯文》第2卷第23、24期及《说文月刊》第3卷第11期发表《宋史类编》及《宋史校注》;1944年在《说文月刊》第4卷第6期发表《南宋编年史二李年谱》;同年在《武汉大学哲学报》第7卷第3期发表《辽金元科举年表》;1945年在蒙藏委员会主办的《边政分论》第4卷第4——6期发表《雷波·屏山、沐川等县土司家谱》;同年在《边政公论》第4卷9——12期和第5卷第2期发表《凉山罗族系谱》,1947年由中国文化服务社出版《中国史学概要》。这些都受到史学界好评。此外,他还著有《宋三百年学术年谱》、《宋元经济史稿》,整理了《宋史资料分类长编》,虽未及正式出版,亦有较高学术价值。

解放后,方壮猷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拥护***,热爱社会主义。曾将家藏千册图书捐赠武汉大学图书馆。1950年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物处副处长,努力贯彻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关于在全国建立图书馆网、博物馆网、文物工作委员会和文物工作站网的方针,将湖北图书馆改为中南图书馆,兼任馆长增购、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图书、字画、东方写经和古器物、地方志,使该馆图书由20万山,增加到1955年的100万册以上。他还主编了《中南图书馆馆藏方志目录》和《武汉地区各大图书馆馆藏期刊综合目录》等。

1955年,方壮猷任湖北省文化局局长,并被选为湖北省政协常委。1957年应邀参加中共中央召开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后,结合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和《中国***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写成《宋代百家争鸣初探》和《中国古代学术史上的百家争鸣》,用历史上的学术发展规律论证党的双百方针的正确。1958年被选为湖北省人大代表,任武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他不顾年事已高,到红安、麻城等老革命根据地调查搜集资料,和青年同志一道编写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湖北革命史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根据地革命大事记》、《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史料汇编》等书稿。1962年参加在内蒙古召开的纪念成吉思汗诞生800周年科学讨论会集刊。1964年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在《考古》第7期发表了《战国以来中国步犁发展问题初探》。1965年任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主持文物考古工作,从文献与发掘两方面研究楚国史。曾在江汉楚墓中发现越王勾践剑等珍贵文物,对越王勾践的厘定问题提出新见解,并与郭沫若、夏鼎等史学家书信商讨,后编成《楚墓通讯集》。1966年撰《初论江陵望山楚墓的年与墓主》一书,因十年动乱,至1980年才发表于《江汉考古》。

1970年3月30日,方壮猷病逝于武昌。享年68岁。

大儿子 叶至诚

父亲 叶继邦

他自己 叶绍均

生平简历

1894年,叶圣陶出生于苏州吴县。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开始文言小说创作。

191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尚公学校国文教员,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后应聘到吴县角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加入了北京大学的新潮社,开始白话文学的创作。

1921年,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文学为人生”。

1923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转入开明书店,主办《中学生》杂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1946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1949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后任全国文联委员。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进中央主席。

湖南省图书馆收藏的家谱全部公开了吗

公开了。根据查询湖南省图书馆官网信息得知,在2021年3月17日,湖南省家谱研究中心主办的“湖南图书馆藏家谱及罗氏名人著作、字画、信札展...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