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阜阳八大家吗?是一个家族。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1收藏

你知道阜阳八大家吗?是一个家族。,第1张

  阜阳八大家

  过去的阜阳是一个由封建世族占统治地位的地方。千百年来,那些“名门望族”控制着闹市区的房屋,占居乡间肥沃的良田,依仗封建特权把持阜阳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工商各个方面的大权。来阜阳任职的官吏多与这些家族串通一气,以求共存共荣。至今还有阜阳“八大家”之说。

  阜阳“八大家”究竟指的是哪些家呢?他们为什么又能称得起大家呢?据考证,“阜阳八大家”不仅仅是八个大家族,只是封建社会为了炫耀和虚张声势说成是“八大家”。但从势力和实力上讲,旧时阜阳的张、李、王、刘、鹿、宁、连、储等八姓确实不同寻常。他们确实是 “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但是张、李、王、刘这四姓的人很多,有“八张九李王十家”之说。他们并不都属于大家之列,一般姓张、王、李、刘的平民,是要排除在外的。

  张家——指的是在明朝末年,即天启年间任兵部尚书的张鹤鸣的张家。天启年间,张鹤鸣参了辽东经略熊廷弼一本,说熊贻误军机,失陷辽阳、沈阳、溃退入关。实际上这次兵败是广宁巡抚王化贞大言轻敌,不受调度所致。天启昏庸,听信谗言,将熊押回北京斩首,并传首级示众。这是明末的一大冤案,它引起熊廷弼部下祖大寿的不满。崇祯八年,祖大寿密令一部分将士由辽东化装潜入阜阳,攻陷城池,将已告老还乡的兵部尚书张鹤鸣及其侄儿张大同杀死,并将张首级割走,给熊廷弼报了仇。此事阜阳旧志记载为:“崇祯八年流贼巴伐利陷城”。后人遂认为是农民起义军所为。后来崇祯皇帝诏令以尚书之礼安葬了张鹤鸣。社会上曾有“金头御葬,五门出棺”之传说。

  张氏一族在明、清两代出了一些大官。如明代的张光继、张鹤腾,清代的张琦等。张姓在城内的张家胡同修了张氏宗祠。八大家的张人称“司马张”。

  李家——指的是在明朝成化年间任监察御使李葵及天启年间任户部尚书李精白的李家。李精白虽高官,人品却不甚光彩。因为他投靠了魏忠贤而飞黄腾达。后崇祯即位,魏忠贤事败。李精白因附逆而罢官回里。但他官囊颇丰,在城郊置了很多田地,阡陌纵横。李姓中过进士,作过大官的在明朝有李葵、李增、李学礼、李荐侠、李贞、李精白、李虚白等七人,在清朝有李文煌、李敏孙、李绅文、李祖旦等四人。李姓在南门里修了李姓宗祠。此外,在清朝二百多年间还出了不少秀才、举人。这支李姓的家族,便是八大家中的李家,人称“都堂李”。

  王家——指的是明朝当过浙江按察司的王谟,当过云南布政使的王之屏,当过四川布政使的王道增,清朝初年中过进士号称“清官”的王公楷及顺治年间中过进士的王期远的王家。其后二百多年间,王家举人、秀才不计其数。还有在清朝末年当过四川、云南几任知县,后提升道台,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当政时期任过凤阳大关督办的王羽人。一九 0 四年是自隋唐以来开科举士的最后一年,这年又出了一个翰林王震昌。在北伐战争前,王羽人之子王普又当上了安徽省长、二十七军军长,其侄王平皆当上长江舰队少将。这家姓王的因之显赫一时。这便是八大家中的王家。

  刘家——明朝末年刘九光的后辈及宗族。刘九光是明朝万历年间进士,官为广西布政使,其孙刘体仁,清顺治年间进士,官为刑部主事员外郎。辞官后,在颍州西湖建别墅,并建一座藏书楼,藏书两万卷。刘体仁擅长诗词,是清初有名诗人,著有《七颂堂集》。这个刘氏家族,自清以来,功名不绝。有顺治年间中过进士的刘壮国、刘搢;康熙年间中过进士的刘淑因、刘凡等,这便是八大家中的刘家,人称“太丘刘”。

  鹿家——指的是明朝天启年间中过进士的鹿献阳、清康熙年间中过进士,官至河南巡抚鹿佑的家族。鹿佑这位封疆大吏在修黄河干堤的河口时,坚决保住了傅家大路。他宁可让河水在他治黄区域泛滥,也不让颍州受灾。对此,家乡人民称赞不已。其后辈鹿启烈于道光年间任过湖北知县。鹿氏家族中,也出了一些举人、秀才。鹿氏宗祠修的很有气魄,今尚有鹿祠街。鹿氏家族便是八大家中的鹿家。

  宁家——宁姓在颍州定居有六百年之久。明朝初年,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了他侄儿建文的天下,年号定永乐。宁氏先祖宁宽,追随燕王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世袭罔替与国同休”的指挥官,永镇颍州。“世袭罔替”即子孙接替,级别不降;“与国同休”即与明朝共丰存亡。指挥职位由长门代代继承。其后代中,在明万历年间出了个宁中立,进士出身,官居尚宝承。其子宁予庆官居户部员外郎;其孙宁诰,清顺治已亥进士;其曾孙宁世簪,康熙年间翰林,官翰林院编修,曾奉康熙之命任册封琉球国王的钦差使臣;宁世藻,康熙年间进士,官至太平府教授,一连五代高官。宁氏宗祠在大隅首东。宁姓人丁颇众,旧有“宁半城”之称。明清两代进士、秀才及府县官吏代不泛人。宁氏大门门联:“科名高北斗,家世本西清”,便是对宁氏这个封建家族的标榜。这便是八大家中的宁家。

  连家——连姓在颍州有三百多年历史。其功名官爵没有前六姓显赫。清雍正年间出了个武举连际成。乾隆年间出了个举人连斗山,他是个在学术上有成就的大儒,曾任江宁府学训导,著有《周易辩画》四十卷。连姓是阜阳诗书门第,田连阡陌的大族。连氏宗祠座落郭家胡同,祠中有地四十顷,作为救济穷苦的连姓宗族的义田。这便是八在家中的连家。

  储家——储姓为阜阳最久的世族之一。明朝弘治年间出了个进士,官居河南道监察的储珊。储姓族人多住在城东十里井和城西西湖以西程集以东一带。储姓有功名及做官的不多,仅道光年间出了个举人储殿卿,因而政治地位稍低。储姓宗祠在文德街北头。不少人在推算阜阳八大家时而忽略了储姓,其实储姓世居颍州七百年之久,字派至今不乱,仍保留世族大家的遗风。

  随着时间的流逝,阜阳八大家的说法也有了许多纷争。有的把晚清时期长江水师提督程文炳的程家;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安徽督军倪嗣冲的倪家,江西督军邓如琢的邓家,以及城中及郊区较大家族的潘家、邢家、周家、吕家、赵家等列入八大家的。

  无论是阜阳八大家也好,十大家也罢,都不过是封建社会特权阶级的象征。随着社会的发展都已尘封在古老的记忆中,八大家之说已成为历史陈迹。

邢姓起源与历史

邢氏周公后代 发源河北邢台

邢氏甲骨文为“井”,在商末为子姓大族。后武王灭商,在子姓井氏地盘上再封姬姓周公后裔邢。另外,周武王封姜太公之少子井叔于郑,以统治子姓郑人,史称西郑,故城在今陕西凤阳。周穆王(公元前976-前922年在位)夺西郑为下都,姜姓郑国实际灭亡。井叔后裔也称邢氏。

  邢姓,《左传》上所载的:“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说明得最为清楚,明白指出了他们是3000年前制礼作乐的周公的后代。当然,更是最值得自豪自傲的黄帝子孙。

  这个荣耀姓氏的始祖,根据老证,是周公的第4个儿子,由于被封食采于邢而得姓。关于邢氏的这段源流,是详载于《姓纂》一书。该书指出:“周公第四子封于邢,后为卫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当年的邢国,爵位为侯,位置就在现在河北省,邢台县的西南。这个国家在周代初年虽然有如昙花一现,国祚并不很长,到了春秋时代就被强邻卫国所并灭。然而,却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声名响亮的邢姓,堪称永垂不朽。

  邢姓的最早发源之地河北邢台县,在历史上可一直是大大有名。这个地方,在秦朝时被置为信都县,不久之后楚霸王又将之改为襄国,并且成为“常山王”张耳的王都。南北朝时,石勒又在这个地方建立他的赵国,一直到宋朝之时,才定名为邢台,以迄于今。因此,邢台县之地一直声名响亮,来自该地的邢姓人,可以说是与有荣焉。

  春秋时代的邢国在被卫国并灭之后,周公的这一支子孙纷纷“以国为氏”而姓了邢,有的安土重迁,仍然在家乡过老日子,有的则不甘忍受亡国之耻,陆续出奔到其他各地,开创新的天地,所以,邢氏的先人是很早便从河北播迁到了别的地方的。

  当周公的邢姓后裔陆续出现于春秋诸国,并逐渐锋芒崭露时,位于现在山西一带的晋国,又出现了另一支以邢为姓的人,那就是《姓考》一书所记述的:“晋大夫韩宣子之族食采于邢,后以为氏,望出河间”。

  春秋时代晋国的韩氏,是一个极为显赫的家族,不但世代都贵为上卿,后后来更进一步与赵、魏两家分割晋国为三,揭开了历史上所谓战国时代序幕。这个显贵的家族,根据历来学者的考证,已知是源自周文王的后裔唐叔虞,则他们的子孙后来由于食采于邢而以地为氏,发展成为邢氏之族的第二支组成分子,就实质而言,实在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因为较早出现于河北的第一支邢氏,是源自周文王之子周公,则两支邢氏的得姓尽管在时间和地点上有所不同,而追本溯源实际上根本就是血缘相同的一家人。第二支邢氏的发源之地,就是《史记秦本纪》所记载“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夏,代取邢丘”的那一个邢丘之地,该地的位置,已知即为今河南省温县东方的平邢故城。这项具体的证据,十足显出了邢氏的源远流长。 山东省临沂地区莒南县还有一个邢家水磨,这个村庄绝大部分都是姓邢的

  另外,少数民族有的改为邢姓。北魏氐族人、清朝满州人、满州八旗性佳氏、黎族拉海氏、蒙古族等民族中均有改汉姓邢的。

  综上,古老的邢姓来源有三,其中主要的两支是黄帝后裔,其具体情况如下:

  1出自制礼作乐的周公姬旦的后裔

  2出自春秋时的晋国

3少数民族有的改为邢姓。

邢姓现状

  邢姓寻根:邢台市(古邢国,邢姓起源地)

  邢姓郡望:河间郡(今河北省河间县,因地处黄河与永定河之间而得名)。

  邢姓堂号:北彦堂(指三国时邢颙学问道德比别人好)。

  现有村为邢氏:

  位于河北省深州市的深州镇大邢庄,有将近1000户姓邢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柴库村,多数姓氏为“邢”。

  位于河北省邢台市的邢家湾镇,邢姓较多 。

  位于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南丰镇邢庄村,全村96%的人都姓邢。

  位于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方里乡-邢占村,全村95%的人都姓邢。

  位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单集镇---邢楼村,1000多户。

  在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从古至今留传着四大姓氏“邢、孔、赵、李”的排名说法,全县邢姓人口百分之二十以上,各行各业均冒尖邢姓不在少数,可见相当壮观。现主要集中在临城(原薛城)、肇倩、下塘、古柏、固城等乡镇;而且还有紧邻仅几里地之遥的大邢村(地属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湖阳乡),村东紧临“日出斗金,日落斗银”的石臼湖。现高淳临边地区古属吴国固城(古意为固若金汤战略之地),此地周边邢姓大多为春秋战国时迁徒至此的。

  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邢岗村委邢寨近三百户人家多为邢姓,村北有一冢子较为传奇。

  河南省开封市杏花营镇邢堂村。

  浙江金华市金东区曹宅镇五塘头村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周村,有一百多家姓邢的地地道道的邢台人有绝对的历史证据;另越剧之乡绍兴嵊州也有邢姓望族。

  还有安徽省临泉县宋集镇邢庄,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屯子乡荆寨村,邢氏100多家

  安徽省太和县邢小街行政村,包括邢湾、邢范庄、邢小街三个村基本都是邢姓,

  河北沧州吴桥县邢家洼村,大部分为邢氏,

  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常乐村,大部分为邢氏。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于集镇有邢庄,该村绝大多数都姓邢,有800多户,邻村沙店集也有百余户邢氏。

  河北省大城县臧屯乡——邢庄子村,全村邢氏10000多户,山东省招远市有两个邢家村,及其周边,总共约有10000余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雁塔区有邢屯,有邢氏100多家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十八里铺镇小营村邢氏100多家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鲍沟镇邢寨村有邢氏将近1000多户,临近有个村子叫邢庄,有500多户。

  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陈固乡邢庄村,有邢氏两百多户,全村人口共计1100多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姓邢。

  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王二岗村有邢氏二三百户,拥有比较健全家族族谱。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亭口镇杏家庄村,古名为邢家庄村,由于近年来谢氏人口增加改名为杏家庄,有邢氏两百多户,全村人口近3000人,其中60%姓邢

  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后刁村,大部分姓邢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磁村镇小邢村,大部分邢姓,据了解为在明朝时从河间府迁入此地,共迁入兄弟四人,现在居住这为老大后人,老二后人迁往章丘,老三、老四后人现在住淄博市桓台县邢家镇

  河南省新郑市邢庄村,全村90%都姓邢;狮子邢村,大部姓邢。

  江苏省常熟市辛庄镇吕舍村有很大一部分人姓邢。

  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闫里乡大郝村,有部分姓邢,大约有几十户。

  安徽省明光市桥头镇楚塘村邢庄,大约400户,村西北有大片坟冢,经历无数代,家谱无考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东围沟二村大部分姓邢。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大邢屯村(后划分为郑东新区),村中上千户,95%为邢姓。

邢姓名人

古老而光辉的邢姓,名人载满史书。如:三国时有邢贞,太常奉策;北齐有邢峙,国子助教;魏文帝时的邢庸,南北朝时的邢邵,唐乾天年间的邢济,会昌年间的邢群,真是不胜枚举。北宋有邢禺;明朝有邢献之;清朝有邢谢;当代有邢西萍、邢崇智、邢兆棠、邢燕子,解放军将领邢士第,哲学家邢贲思,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邢新会,等。

邢峙

字士峻,河间鄚人也,少好学,耽玩坟典,游学燕、赵之间,通《二礼》、《左氏春秋》。天保初,郡举孝廉,授四门博士,迁国子助教,以经入授皇太子。

峙方正纯厚,有儒者之风。厨宰进太子食,有菜曰“邪蒿”,峙命去之,曰:“此菜有不正之名,非殿下所宜食。”显祖闻而嘉之,赐以被褥缣纩,拜国子博士。皇建初,除清河太守,有惠政,民吏爱之。以年老谢病归,卒于家。

邢峦

  河间莫人,北魏官吏、学者。博览书传,有文才干略。累官散骑常侍兼尚书。后因大败仇池氐人杨绍先等其他战功,升殿中尚书。

邢劭

  河间鄚人,北齐官吏、文学家。十岁能属文,少年聪慧,才思敏捷。官至国子祭酒、太常卿兼中书监。文章典丽,富于收藏。有《邢特进集》。其兄邢臧官至濮阳太守,清慎奉法,有令名。

邢杲

  河间鄚(今属河北省)人,北魏末青州流民起义首领。公元528年起义于北海(今山东省潍坊),自称汉王,年号天统,拥众十万,威震各地。后被镇压。

邢颙

  河间鄚人,字子昂,其性情高洁,时论称“德行堂堂邢子昂”、“真雅士”,历官侍中、尚书仆射、司隶校尉、徙太常等,并被曹氏父子赐封为“关内侯”。

邢群

  唐会昌年间在任户部员外郎处州刺史时,清正廉明,吏人畏之,百姓敬之,在其离任之日,百姓扶老携幼含泪送别。

邢焕

  开封祥符(今属河南省)人,宋代大臣。其女为康王赵构之正妻。高宗即位后,封其女为皇后、其官历任枢密都承旨,庆远节度使。

邢昺:

字叔明(932-1010年),宋代济阴郡人。太宗时擢九经及第,累官金部郎中,至礼部尚书。真宗初,设翰林侍讲学士,昺任此职,帝命昺坐讲《春秋》于殿上,并参与校定三《礼》,三《传》等。

邢宽:

庐州府无为(今属安徽省)人,明代官吏。永乐年间中状元,本来孙曰恭第一,帝以“曰恭”乃“暴”,而邢宽为刑宽,故点为状元。官至南京翰林院侍讲学士,署国子监事。

邢侗

  字子愿(1551-1612),临邑(今属山东省)人,明代书画家。万历进士,官至陕西行省太仆卿。善画能诗文,尤以书法著名。其字为海内所珍,与董其昌、朱万钟、张瑞图并称。有《来禽馆集》。

邢澍

  甘肃省阶州人,清代官吏、史学家。乾隆五十五年进士。官至江西南安知府。好古博闻,精考碑版,工行楷。与孙星衍同撰《寰宇访碑录》,另有《关右经籍考》、《两汉希姓录》、《金石文字辨异》等。

邢居实:

郑州阳武(今属河南省)人,北宋诗人。幼以奇童称。八岁作《明妃引》,知名于世。年十六、七又以文章驰名。有《呻吟集》。

邢抱扑

  应州(今山西省应县)人,辽国大臣。历官政事舍人、翰林学士、户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等职,后拜参知政事,按察诸道守令。屡决滞狱,以平民冤。官终南院枢密使。其弟邢抱质,亦同朝任高官。

邢增捿

  绍兴府新昌(今属浙江省)人,明代医药学家。屡试不第,弃儒学医,处方多灵验。 -----zhuosn

辈分是祖先编制作家谱,或者分支从族谱上续谱的时候确定下来的,排列常常体现在人名中,使用辈分用字便于在同族中排行辈,认辈分,也便于修宗谱。一般而言,以字定辈分者,都将这些辈分字置于姓之后,如张学良、张学思、张学铭。上至皇族,下至百姓都有辈分。

但是,普通老百姓的辈分不是特别讲究,如小说《白鹿原》中白嘉轩的儿子白孝文、白孝武兄弟,这个“孝”字是取忠孝之类的用字,没有特别严格的辈分用字沿革。再如,我们的父辈名中,辈分用字一般取寓意较好的字来使用。

在这种宗族观念下,一般排辈分主要体现在男丁中,女子不入宗谱,故不采纳。现今,许多家庭中的姐妹看似有使用辈分字的,但一般只是任选一个相同的字用在姊妹中,以表示姐妹关系,并无序辈之意。行辈字是宗族内部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并不是父母或本人可以随便选用的。

宗谱的行辈字派用以加强宗法制度,所以其用字也充分反映了这一目的,主要有三类,一类是美德或吉祥的字,如:德、仁、明、孝、福、禄、吉、祥、贤等;

第二类是希望宗族延续和昌盛的字,如:永、传、昌、盛、兴、延、继、承等;

第三类是怀念先祖和歌颂皇天恩德的字,如:泽、祖、显、荣、恩、锡、启、先等。

家谱的行辈字派是家谱中尤其重要的内容,一般由家庭中的某一位名人制订,编成几句吉祥话,有的文人甚至将其写成诗,比如浙江《唐氏宗谱》的行辈字派是“福禄永昌隆,和良端世美,才智瑞宁聪”;湖北《汪氏宗谱》的行辈字派是“正大光明,成先于后,世泽延长,齐家有猷。

扩展资料:

背景

儒家文化对论资排辈的强调,源于农业社会独特的社会结构,中国人的这种特点与儒家文化几千年来的影响有关。孔子本人就是一个非常注重“礼”的人,而礼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形式。在孔子认可的礼中,大多都是在强调身份的重要性。

《论语乡党》整篇都在讲礼,包括士人在各种场合、面对各种人的时候应当遵循何种规矩。孔子讲的礼有两个维度的内核,一个是以亲疏作为判定依据的“孝”,一个是以尊卑作为判定依据的“忠”。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论语为政》)。

孝的第一要义是要听话,而且要和颜悦色(色难),这才算礼数周到。对于君主,要“事君尽礼”(《论语八佾》),才能算忠。有了这两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不再是平等的了,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一种论资排辈的表现。

-辈分

清朝登州府文登县东甲西舍邢家庄,甲社在清朝前期设立,后改为都里,但已经失传,在当地历史典籍中没有任何记载。明万历时由岛集东北30公里迁入高村坤龙邢家庄坤龙邢家中邢家

北邢家位于高村镇北部8公里,坤龙水库东岸,耕地面积578亩,人口430人。邢姓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由安徽凤阳府定远县丘子山前五坡岭航海迁入泽头望岛,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迁入泽头岛集邢家岛;明朝万历年间,邢姓由泽头岛集东北迁徙31公里迁来此处安村。村西青龙河好象一条母龙伏卧于此,结合姓氏,命名坤龙邢家。明中后期赛纳裔孙由荣成靖海卫迁入。于姓迁入。1961年修建坤龙水库,把该村分为三个自然村,本村居北,称北邢家。

中邢家位于高村镇北部6公里,坤龙水库东岸,耕地面积974亩,人口751人。邢姓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由安徽凤阳府定远县丘子山前五坡岭航海迁入泽头望岛,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迁入泽头岛集邢家岛,明朝万历年间,邢姓由泽头岛集东北迁徙30公里来此处安村。村西青龙河好象一条母龙伏卧于此,结合姓氏命名坤龙邢家。明中后期赛纳裔孙由荣成靖海卫迁入,清乾隆时孙姓由大水泊岭上孙家青石岭迁入。1961年修建坤龙水库,把该村分为三个自然村,本村居中,称中邢家。邵姓、林姓先后迁入。坤龙邢家传统大型文艺活动“串黄河”名震方圆几十里。

一、邢峦

邢峦(464年-514年),字洪宾。河间郡鄚县(今河北任丘市)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名臣,瀛州主簿邢修年之子。

邢峦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有文才干略。举孝廉出身,拜中书博士,迁员外郎。受孝文帝元宏赏识,拜中书侍郎,掌管机要。从征汉北有功,迁黄门侍郎、御史中尉、瀛州大中正,拜散骑常侍,兼任尚书。

宣武帝时期,迎接梁将夏侯道迁举汉中,拜征西将军、梁秦二州刺史,经略汉中,进军涪城,大破仇池氐王杨绍先。召为度支尚书,迁安东将军,经略徐兖二州,协同中山王元英大战南朝,夺回悬瓠,取得宿豫大捷,封平舒县伯,迁殿中尚书。

延昌三年(514年),邢峦因暴病去世,时年五十一,追赠使持节、车骑大将军、瀛州刺吏,谥号文定。

二、邢劭

邢劭(496-569年),字子才,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北)人,北朝大臣,著名文学家、藏书家,“北朝三才”之一。

十岁既能作文,为当时名士所赏识。北魏孝明帝继位,授奉朝请,迁著作郎,累官中书侍郎、尚书令,加侍中。北齐建立,出为骠骑将军、西兖州刺史,累迁太常卿,兼中书监,摄国子祭酒,授特进,卒于任上。有文集三十卷,辑有《邢特进集》。

三、邢颙

邢颙[yóng](?-223年),字子昂,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北)人,东汉、三国曹魏官员,官至司隶校尉、太常。

邢颙曾获东汉举孝廉和被司徒辟命,但都不应命,而且改易姓氏和表字,到右北平郡,跟随田畴在北方游历。建安十年,曹操平定冀州。邢颙收拾行装回到故乡。

后曹操辟邢颙为冀州从事,及后任广宗县长,因旧将逝世而弃官悼丧。监察部门向曹操报告,但曹操认为他对故人忠实,始终一致,不要问罪。后改任司空掾,再任行唐县令,任内鼓励人民进行农业生产,大行教育。

后转任丞相门下督,迁左冯翊,后因病离职。此时,曹操为各儿子选属官,任命邢颙为平原侯曹植的家丞。邢颙与曹植都以礼防备,不作屈挠,于是和曹植合不来。及后邢颙转参丞相军事,转东曹掾。

当日曹操选立继承人时,曹操询问邢颙的意见,邢颙表明支持作为嫡长子的曹丕。曹操因而在立曹丕为继承人后任命为魏国太子少傅,后迁太子太傅。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登位称帝,邢颙任侍中尚书仆射,赐爵关内侯,后出任司隶校尉,再徙太常。黄初四年(223年),邢颙逝世。

四、邢焕

邢焕(—1132),北宋官员。字文仲,开封祥符人。以父任调孟州汜水县主簿。女儿为康王妃。宋高宗即位,累除枢密都承旨,擢庆远节度使。

焕涉学有文,节俭自持,未尝恃恩私请,识者取焉。是年,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恭简,加赠少师,追封嘉国公。

五、邢澍

邢澍(1759年7月22日-1823年9月8日),字雨民,一字自轩,号佺山,清史学家、史志目录学家、藏书家、金石学家,阶州(今甘肃武都)人。

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历任浙江永康知县、长兴知县、江西饶州府知府、南安府知府,为官清正,案无留牍,百姓称之为“邢青天”。

六、邢抱朴

邢抱朴,生卒年不详,辽国西京道应州(今山西应县)人,刑部郎中邢简之子。其人生性聪慧好学,博古通今。

主要活动于辽朝景宗耶律贤和圣宗耶律隆绪时期,是辽圣宗时期的重要辅臣。

邢抱朴父刑简,仕辽为刑部郎中,邢抱朴生性颖悟,好学博古,且出身仕宦,很早就熟悉朝廷政务.辽景宗即位后,先后任过政事舍人,知制诰,并升任礼部侍郎,翰林学士等官职.辽圣宗即位后第四年,也即统和四年即升为户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参与修撰实录。

辽圣宗统和九年,辽朝各地刑事案件积累,邢抱朴被派往南京处理积疑案件,深受百姓称赞,回朝后受到了辽圣宗的褒奖。到统和十二年即升他为参知政事。不久又由于书密使韩德让的腿夹按察祝道考察地方官的吏治。后来又淳安警觉至于,滨转南院枢密使。他死后,官赠诗中。

邢抱朴和他的弟弟刑抱质自幼受学与其母陈氏,以儒学见长而声名显赫。其弟弟亦官至侍中,显荣于辽朝。

-邢峦

-邢劭

-邢颙

-邢焕

-邢澍

-邢抱朴

邢家镇位于桓台县中北部,距县城7公里。东接索镇,西接田庄镇,南靠唐山镇,北依起凤镇。南北最大纵距3公里,东西最长横距7公里,面积292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52%。辖邢家、波扎店、东营、郇家、东莫王、郭店、白辛、张茂、吉托、田孟、黄家、于家、前许、后许、演马、宋家、前诸、后诸18个村民委员会(含19个自然村)。1995年10月由乡改镇。2002年,全镇5908户20184人,比1988年减少76人。

你知道阜阳八大家吗?是一个家族。

  阜阳八大家  过去的阜阳是一个由封建世族占统治地位的地方。千百年来,那些“名门望族”控制着闹市区的房屋,占居乡间肥沃的良田,依...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