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邮编号是多少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邮编号是多少,第1张

邮编:138000

邮编:131100 代码:220721 区号:0438 

县人民0驻前郭尔罗斯镇。全县辖8个镇、14个乡:前郭镇、长山镇、深井子镇、乌兰图嘎镇、查干花镇、王府站镇、八郎镇、哈拉毛都镇、宝甸乡、平凤乡、蒙古屯乡、达里巴乡、吉拉吐乡、新立乡、洪泉乡、大山乡、套浩太乡、长龙乡、乌兰塔拉乡、东三家子乡、孤店乡、乌兰敖都乡。16个国有农林牧渔场,235个行政村。

行政区划(乡镇简介)

前郭尔罗斯镇(Qianguo'erluosi Zhen)

面积20823平方千米。人口72273人。辖哈萨尔社区、乌兰社区、郭尔罗斯社区、查干淖尔社区、蒙古艾里社区、巴特尔社区、_荷芽社区、巴彦社区等。

原为前郭镇。2005年更名为前郭尔罗斯镇。

长山镇(Chanshan Zhen)

面积41656平方千米。人口57780人(2005年)。镇0驻长山。辖青格勒社区、科尔沁社区、满达社区、索龙嘎社区、苏莫社区、长山村、卡伦店村、库里村、新立村、东库里村等。

由驻地得名。建于1980年3月29日,是一座新城。2005年,将新庙镇整体并入长山镇,属特大乡镇。

王府站镇(Wangfuzhan Zhen)

面积21664平方千米。人口31567人。镇0驻王府站。辖吉日嘎郎社区、阿木古郎社区、王府站村、三棵树村、哈玛尔村、一部落村、万宝村、外五家村、新立屯村、二部等。

由驻地得名。民国18年开发,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1945年为王府区人民0,1956年撤区划乡为王府站

海渤日戈镇(Haiborige Zhen)

面积57996平方千米。人口24080人。镇0驻深井子。辖深井子村、朝阳堡村、双龙山村、阎家窝堡村、长发村、孤杨村、腰井子村、十家户村、、七棵树村、旱龙坑村等。

由驻地得名。民国时期,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1945年为深井子十一区人民0,1956年撤区划乡为深井子

乌兰图嘎镇(Wulantuga Zhen)

面积45122平方千米。人口26659人。镇0驻大老爷府。辖乌兰图嘎村、大德营子村、岱音村、浩勒宝坨子村、万宝山村、大房身村、花坨子村、高家围子村、八大户村等。

系蒙语,汉译为“红旗”。民国时期,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1945年为大老爷府人民0,1956年撤区划乡为大老爷府乡

查干花镇(Chaganhua Zhen)

面积75058平方千米。人口20535人。镇0驻查干花。辖乌兰花村、白音花村、长发村、腰五井子村、昂格赉村、五家户村、晏家窝堡村、腰英吐村、查干花村。

由驻地得名。民国时期,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1945年为查干花人民0,1956年撤区划乡为查干花乡,

八郎镇(Balang Zhen)

面积66556平方千米。人口35738人(2005年)。镇0驻八郎屯。辖八郎村、西上台子村、东风村、北上台子村、塔虎城村、曙光村等。

由驻地得名。民国时期,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1945年为八郎区人民0,1956年撤区划乡为八郎乡,2005年,将穆家乡整体并入八郎镇,属特大乡镇。

哈拉毛都镇(Halamaodu Zhen)

面积25577平方千米。人口24502人。镇0驻王府屯。辖王府屯村、朝阳村、章京营子村、春光村、桥南村、前哈拉毛都村、孙家窝堡村、后店村、小城子村、哈崩店村等。

由驻地得名。1962年成立卡拉木公社,1981年更名为哈拉毛都。

平凤乡(Pingfeng Xiang)

面积21151平方千米。人口28464人。乡0驻田家窝堡。辖平凤村、朱家窝堡村、黑岗子村、郎家窝堡村、长江村、郭家窝堡村、太平山村、八家户村、嫩江村、孔家围等。

由驻地得名。民国时期,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1945年为平凤区人民0,1956年撤区划乡为田家乡,

达里巴乡(Daliba Xiang)

面积23097平方千米。人口11331人。乡0驻达里巴屯。辖达里巴村、吉郭村、额仁套宝村、灯笼山村、四家子村。

由驻地得名。民国时期,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1945年为达里巴区人民0,1956年撤区划乡为达里巴乡,

白依拉嘎乡(Baiyilaga Xiang)

面积33111平方千米。人口28282人。乡0驻常家围子。辖常家围子村、白喇嘛窝堡村、讷日吐村、白依拉哈前营子村等。

由所辖白依拉哈屯得名。民国时期,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1945年为吉拉吐区人民0管辖,1956年撤区划乡为韩家店

蒙古艾里乡(Menggu'aili Xiang)

面积52011平方千米。人口32322人(2005年)。乡0驻前宝勒太屯。辖前宝勒太村、西索恩图村、云字井村、双昆村、二家窝堡村、蒙古艾里村、腰出字井村、新戎村、外七村、图那嘎等。

由驻地原蒙古屯大队得名。民国时期,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1945年为前乾边区人民0,1956年撤区划乡为云蒙乡,2005年,将重新乡整体并入蒙古艾里乡,合并后乡0设在重字井村(原重新乡0所在地),属特大乡镇。

吉拉吐乡(Jilatu Xiang)

面积23166平方千米。人口30767人。乡0驻锡伯屯。辖锡伯屯村、七家子村、老吉拉吐村、扎拉吐村、扎罕布勒格村、上嘎罕扎布村、下嘎罕扎布村、咚勒赫村。

由原驻地吉拉吐屯得名。民国时期,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1945年为吉拉吐区人民0管辖,1956年撤区划乡曾为吉拉吐

套浩太乡(Taohaotai Xiang)

面积15487平方千米。人口14071人。乡0驻套浩太。辖套浩太村、两家子村、套浩村、腰围子村、查干吐莫村、碱巴拉村、长坨子村。

由驻地得名。民国时期,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1945年为套浩太区人民0,1956年撤区划乡为套浩太太阳

大山乡(Dashan Xiang)

面积17027平方千米。人口20003人。乡0驻大满土山。辖大山村、上格斯户村、下格斯户村、北坨子村、额如村、北围子村、双榆树村、波拉户村、土城子村、砖厂村等。

由驻地得名。民国时期,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1945年为大山区人民0管辖,1956年撤区划乡后为大山乡

洪泉乡(Hongquan Xiang)

面积17367平方千米。人口19255人。乡0驻双发屯。辖洪泉村、老北井子村、大青坨子地、胡勒斯村、东升村、东井子村、太平庄村、尖山子村、苇芦坨子村。

因革命烈士冯洪泉而得名。民国时期,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1945年为第二联防区人民0管辖,1956年撤区划乡后为洪泉

长龙乡(Changlong Xiang)

面积22009平方千米。人口19173人。乡0驻小喇嘛荒。辖长龙村、老钱柜村、大兴村、六股道村、苇芦山村、大合村、长山堡村、巨龙山村、双先村、大洼村。

由所辖屯得名。民国时期,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1945年为农安三盛玉人民0管辖,1956年撤区划乡后为长

乌兰塔拉乡(Wulantala Xiang)

面积29494平方千米。人口19929人。乡0驻东万宝山。辖乌兰塔拉村、太平村、莲花山村、刘家村、哈沙吐村、谢力嘎村、腰哈沙吐村、新庄村、大什门村、乌兰扎拉嘎村等。

由驻地得名。民国时期,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1945年为大老爷府人民0管辖,1956年撤区划乡后为乌兰

东三家子乡(Dongsanjiazi Xiang)

面积25945平方千米。人口1514?人。乡0驻小庙子屯。辖东瓦房村、老东三家子村、乌日都巴拉村、西太平村、东太平村、前盟吐村、天德村、北三家子村、小庙子村。

由所辖屯得名。民国时期,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1945年为东三家子区人民0管辖,1956年撤区划乡后为

浩特芒哈乡(Haotemangha Xiang)

面积21644平方千米。人口16764人。乡0驻东孤店。辖老孤店村、西波音村、乌珠尔村、周家村、浩特芒哈村、土莫文德尔村、保安村、郑家村、张家围子村。

由驻地得名。1980年成立孤店公社,1983年改为乡,2005年更名为浩特芒哈乡。

乌兰敖都乡(Wulan'aodu Xiang)

面积26523平方千米。人口15674人。乡0驻乌兰敖都屯。辖乌兰敖都村、达日哈都村、杨家围子村、蒙户村、浩勒宝村、红卫村、统领窝堡村、赵泉窝堡村、后蒙户村。

由驻地得名。民国时期,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1945年为查干花区人民0管辖,1958年为黑帝庙公社

宝甸乡(Baodian Xiang)

面积15458平方千米。人口14167人。乡0驻宝甸屯。辖靠勺山村、青山村、韭菜坨子村、二道梁子村、西罗家围子村、聚宝山村、曲家围子村、孤店村、长立村。

由驻地得名。1988年11月成立宝甸乡。

红旗农场(Hongqi Nongchang)面积4557平方千米。驻七家子站。辖红旗农场一大队、红旗农场二大队、红旗农场三大队、红旗农场四大队、红旗农场五大队、红旗农场六大队等。建于1951年,1953年更名为七家子水田农场,1965年更名为红旗农场,1979年归前郭县灌区管辖。

红光农场(Hongguang Nongchang)面积6661平方千米。驻白沙坨子。辖红光农场一队、红光农场二队、红光农场三队、红光农场四队、红光农场五队、红光农场六队、红光农场七队等。1964年建白沙坨子农场,1966年9月更名为红光农场至今。

莲花农场(Lianhua Nongchang)1980年建立农场,命名为前郭县灌区莲花泡机械农场。由驻地有一莲花泡得名。面积2127平方千米。驻拉拉岗子。辖莲花泡机械化农业队、拉拉岗子、双_大队。

国营八郎农场(Balang Nongchang)1969年建场,1975年改为创业农场,1981年更名为八郎农场。面积10平方千米。驻三队。辖创业农场一队、创业农场二队、创业农场三队。

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是2002年11月29日经省0批准成立的省级开发区。200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图

链接

历史沿革

地名“郭尔罗斯”源于蒙古古部落名“豁罗喇斯”的译音,意为“江河”。前郭尔罗斯位于松花江南岸,故前郭尔罗斯语意为“江南”。

建置沿革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本地为秽貊地。汉、魏、晋、南北朝中期属夫余国。唐初为高句丽所据。在唐代的渤海时期属渤海夫余府。辽代,本地为契丹二十部游牧地,属上京道临潢府长春州辖(长春州址即前郭县八郎乡北上台子村北塔虎城遗址)。金初,仍属长春州辖。天德二年(1150)长春州降为县。承安三年(1198),于长春县置泰州后,隶属泰州昌德军。元代属开元路。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后,归辽阳行省、中书省管辖。

明初,为元初功臣木华黎的后代纳哈出所控。明洪武二十年(1387),纳哈出降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五月,明置泰宁、朵颜、福余三卫指挥使司,此时本地属三卫辖。明洪熙元年(1425),东部“鞑靼”内乱,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十四世孙奎蒙克塔斯哈喇被逼游于福余卫,后为福余卫长。明正统十二年(1447)春,泰宁、朵颜、福余三卫进攻明朝,被明军打败。这时蒙古瓦喇、也先来犯,三卫不支,泰宁、朵颜降也先,独福余卫长奎蒙克塔斯哈喇避走脑温江(嫩江),据其地,号嫩科尔沁。明嘉靖年间,嫩科尔沁分四部,即科尔沁部及其右翼扎赉特部、杜尔伯特部、左翼郭尔罗斯部。郭尔罗斯部分给奎蒙克塔斯哈喇之孙(哈布图哈萨尔十六世孙)乌巴什,号二旗。

清崇德元年(1636),乌巴什之孙(奎蒙克塔斯哈喇五世孙)固穆,因征明有功,参加皇太极称尊大典,叙功封为“扎萨克辅国公,诏世袭罔替”。从此,郭尔罗斯部二旗为固穆所辖。顺治五年(1648),固穆从兄布木巴被封为“扎萨克镇国公,诏世袭罔替”。郭尔罗斯部二旗沿松花江明确疆界,分为前、后(南、北)旗,固穆系世掌前旗(俗称南公),布木巴系世掌后旗。此为郭尔罗斯前旗旗制之始。清朝实行盟旗制,郭尔罗斯前旗与后旗同科尔沁六旗、杜尔伯特旗、扎赉特旗会盟于哲里木。郭尔罗斯前旗属于哲里木盟十旗之一,统属于清朝理藩院。郭尔罗斯前旗政务受吉林将军监督。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初期沿袭清朝建制,郭尔罗斯前旗仍属哲里木盟。1932年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属吉林省辖。

1945年,东北光复后,由于时局的变化,郭尔罗斯前旗曾几易隶属关系。1946年1月,隶属吉江省行署;同年2月成立郭前旗0,6月隶属辽吉省三专署;9月隶属辽吉省二专署;1948年7月隶属嫩江省;1949年5月划归吉林省辖。(另一资料:1945年,郭前旗建立民主0。12月,归吉林省直辖。1946年1月,归吉江行政区。5月,归划辽吉行政区第三专区。8月,归辽吉区直辖。12月,归辽北省第三专区。1947年10月,归辽北省直辖。1948年2月,归辽北省白城子后方办事处。7月,划归嫩江省管辖。10月,划归嫩江省白城子办事处。1949年4月21日,郭前旗从嫩江省划归吉林省管辖,为省直辖县。)

1955年9月27日国务院第19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撤销郭尔罗斯前旗建制,成立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决定”。1956年1月1日,正式成立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1956年4月,隶属吉林省白城地区专员公署(另一资料:7月3日,划归白城子专区管辖)。1992年6月6日国务院批准成立松原市,隶属吉林省松原市。

境域变化

清顺治五年(1648)郭尔罗斯前旗设治,旗境面积辽阔,东界乌拉河(今第二松花江),邻伯都纳;西界博果图,接科尔沁左翼界;西南界巴彦济鲁克山,接科尔沁左翼界;南、东南界柳条边,接吉林界;北界拜格台和硕,接科尔沁右翼后旗界;东北接嫩江,接科尔沁右翼界;西北界库勒恩博噶,接科尔沁右翼前旗界。东西宽180千米,南北长295千米,面积约45600平方千米。包括今前郭、农安、长岭、乾安县及长春、九台、德惠的部分地方。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郭尔罗斯前旗扎萨克恭格喇布坦招民私垦,打破了长期沿袭的蒙地封禁政策。嘉庆五年(1800)第一次开放伊通河、饮马河、雾开河一带,计垦荒七扣实地419256垧,同年在该地设长春厅。道光四年(1824),第二次开放农安一带。1827年,续放沐石河夹荒、龙湾夹荒,计垦荒256714垧。光绪十四年(1888),第三次开放伏龙泉一带,共计垦荒七扣实地117000垧。1889年设农安县。光绪二十九年(1903)六月,齐默特色木丕勒发布奈银吐(今德惠)招垦告示,丈放招垦新荒266方,共12760垧。此为第四次丈放荒地。光绪三十三年(1907)第五次开放长岭一带毛荒,共计30万垧,当年设长岭县。中华民国15年(1926)4月,经吉林省长张作相与郭尔罗前旗扎萨克、哲里木盟盟长齐默特色木丕勒磋商,勘放郭尔罗斯前旗西部荒地,即达布苏(乾安)荒,设官治理,经双方妥协签字。省署委徐晋贤为放荒 总办,于长岭县属泰和镇设立总局,名为“吉林勘放蒙荒总局”。至11月,全荒丈竣,计整井274(每井36方,每方45垧),破井35(即边界地不能成方者),共计全荒面积47277043垧。从1800年至1927年,经过六次开放,郭尔罗斯前旗的境域逐渐缩小,形成1992年以前的前郭县境域。

1992年6月6日松原市成立,根据《国务院关于吉林省设立松原市的批复》(国函[1992]60号)决定,将毛都站镇、镇郊乡除红星村和原前瓦房村郭尔罗斯大路北侧外其他大部分村、屯、前郭镇大部分街、委、达里巴乡额莫勒村和努很格勒村划归松原市扶余区(今宁江区)。形成今日的前郭县境域。

区划沿革

清朝蒙古王公贵族统治郭尔罗斯前旗时,推行努图克(区)、嘎查(村)制度。全旗划分为4个努图克,即王府一带为公努图克,沿江地区为塔虎努图克,西北(今乾安县)一带为达布苏努图克,西部为昂格赉努图克,下辖500个嘎查。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北洋军阀0从其统治阶级利益出发,宣布完全继承清0原对蒙古“羁縻制驭”的政策,保证尊重蒙古固有的各项封建特权。同年8月19日,《蒙古待遇条例》规定:“各蒙古王公原有的管辖治理权,一律照旧”。

1927年,建立乾安县,达布苏努图克划出并撤消。1937年9月,旗内设5个努图克,32个嘎查,500个自然屯。1940年,实行“区、村”建制。旗内设一个前郭旗街公所,13个努图克(区),105个嘎查(村),412个自然屯。

1946年2月,郭前旗0成立。同年建立了城关区、王府区、吉拉吐区、八郎区、新庙区、达里巴区、两家子区、前乾边区、深井子区、大老爷府区、查干花区、东三家子区,共12个区。1947年6月,又建立了平凤区、洪泉区,共设14个区。1948年3月,各区建立了村级政权,全旗划14个区,146个行政村(街),旗0设在城关区(现前郭镇)。1950年8月,改地名称谓为数字序列称谓;计有14个区,146个行政村(街),544个自然屯。

1953年秋,建扎拉吐朝鲜族自治村和大老爷府蒙古族自治村。12月将查干花区改称“查干花努图克蒙古族自治区”。

1956年2月,撤消扎拉吐朝鲜族自治村,成立吉拉吐朝鲜族乡。3月,根据0吉林省委指示,并区划乡,将146个行政村(街)改为42个乡(镇),乡、镇0机构称人民0;前郭镇为区级镇、新庙镇为乡级镇。4月,各级人民0改称人民委员会;同时设立大老爷府、王府、新庙3个区公所。1957年4月,王府、新庙区公所撤消;为加强西部工作,又增设查干花区公所。

1958年4月,县人民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前郭县行政区划变动的命令”。区公所全部撤消,设2个镇,将40个乡合并为21个乡,即前郭镇、新庙镇、八郎乡、平凤乡、大岗子乡、木头西北乡、达里巴乡、重新乡、套呼太乡、朝鲜族乡、七家子乡、韩家店乡、王府站乡、卡拉木乡、洪泉乡、大山乡、深井子乡、长龙乡、大老爷府乡、乌龙架海乡、东三家子乡、查干花乡、黑帝庙乡。乡、镇0机构仍称乡、镇人民委员会。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开始,将23个乡(镇)合并成政社合一的17个公社;公社下设管理区,管理区下设生产队。同年12月,又将17个公社合并为14个公社,即:前郭镇、新庙镇、吉拉吐、平凤、王府、洪泉、套呼太、东三家子、八郎、达里巴、重新、深井子、查干花、乌兰图嘎公社。

1961年4月,前郭旗公社划出镇郊公社(1962年5月又并入前郭镇公社);吉拉吐公社划出新立公社;王府站公社划出卡拉木公社;洪泉公社划出大山公社;深井子公社划出长龙公社;乌兰图嘎公社划出乌龙架海公社;查干花公社划出黑帝庙公社。同年5月,成立了西部工作委员会(1962年5月撤销)。1962年,改管理区为生产大队。1964年4月,从新庙镇公社和达里巴公社划出木头站公社。1965年4月,从新庙镇公社划出新丰公社;共22个公社,称公社管理委员会。1975年11月,从前郭镇公社划出镇郊公社;共23个公社。

1980年初,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辖24个公社、3个镇,226个生产大队,l181个生产小队。3月,又划出穆家、蒙古屯、孤店3个公社和长山镇。至此,全县有27个公社。

1983年10月,根据中央关于改变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指示,改为乡、镇制。前郭镇公社、新庙镇公社、长山镇公社改为前郭镇、新庙镇、长山镇,镇下设街,再下设委;其余24个公社改为乡,下设村,再下设社。全县辖3个镇、24个乡。

1984年12月,经吉林省0批准,将王府站、毛都站、深井子、乌兰图嘎、查干花5个乡改为镇。1985年,全县有8个镇、19个乡,共辖241个村、11个街、599个自然屯。

1988年11月,县内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套浩太乡划分出宝甸乡(12月25日成立);撤销新丰乡,原新丰乡所辖11个村分别划归新庙镇和长山镇。自1986年至1991年末,全县有前郭、长山、王府站、深井子、乌兰图嘎、新庙镇、蒙古屯、宝甸、新立、东三家子、乌兰敖都、孤店乡等12个乡镇又划出16个行政村和3个街道办事处,并组建村委会和居委会。新庙镇铁南街更名为新庙街。1991年,全县共有8个镇、19个乡,共辖257个村、14个街、599个自然屯(不含部分乡镇、村的牧场)。

1992年6月6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吉林省松原市。将前郭县毛都站镇,前郭镇的团结、繁荣、建设、原江、松江、铁西、民主街道办事处,胜利街的胜安、胜民、胜合、胜庆、胜丰五个居委会员会,育才街道办事处的民景、民建两个居委会员会,镇郊乡的贺尔其勒村、西郊村、单家围子村、于家围子村、孙喜窝堡村、革新窝堡村、倪家窑村、后瓦房村、卡拉房子村,前瓦房村的郭尔罗斯大路以南至孙喜窝堡村界、凯旋街以东至吉拉吐乡界部分,达里巴乡的努很格勒和额莫勒村划归松原市扶余区(1995年7月20日,更名为宁江区)。前郭镇保留了文化街、育才街一部分,同时重新调整划分街道办事处,并建立了民主街;原前瓦房村的郭尔罗斯大路以北,凯旋路以西,重新组建镇南村;吉拉吐乡的鲜丰村、粮窝村、原镇郊乡红星村划归前郭镇管辖。前郭镇辖4个村、3个街。其中,毛都站镇隶属扶余区(宁江区),由前郭县代管至2000年1月。

1993年1月,八郎乡、哈拉毛都乡撤乡建镇。1995年12月,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辖9个镇、16个乡,95个居委会、235个村委会。

1998年发生特大洪水,平凤乡的所有民堤全部被洪水吞没,江道内的前八家户屯、后八家户屯绝大多数房屋被洪水毁坏。县委、县0根据《防洪法》及有关条例,经研究决定撤消前八家户屯和后八家户屯,村民整体迁移,分散安置到县内各乡(镇)、村(现仍有村民居住)。全县共辖9个镇、16个乡、235个行政村、7个街、580个自然屯(不含乡镇、村牧场)。

2000年,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辖9个镇、16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567246人,其中:前郭镇 61267人、新庙镇 21941人、长山镇 42607人、深井子镇 23170人、乌兰图嘎镇 26525人、查于花镇 20153人、王府站镇 31884人、八郎镇 18596人、哈拉毛都镇 23993人、宝甸乡 13635人、平风乡 28158人、穆家乡 16403人、重新乡 18091人、蒙古屯乡 8492人、达里巴乡 11144人、吉拉吐乡 20145人、新立乡 22109人、洪泉乡 18893人、大山乡 18723人、套浩太乡 13779人、长龙乡 19389人、乌兰塔拉乡 19568人、东三家子乡 14675人、孤店乡 16424人、乌兰敖都乡 11305人、红旗农场虚拟乡 9393人、红光农场虚拟乡 8458人、红星牧场虚拟乡 4369人、查干花种畜场虚拟乡 3957人。

2002年12月,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辖9个镇、16个乡:前郭镇、新庙镇、长山镇、王府站镇、深井子镇、查干花镇、乌兰图嘎镇、八郎镇、哈拉毛都镇、乌兰塔拉乡、东三家子乡、乌兰敖都乡、孤店乡、穆家乡、蒙古屯乡、套浩太乡、重新乡、吉拉吐乡、新立乡、长龙乡、大山乡、洪泉乡、达里巴乡、宝甸乡、平凤乡。

2003年,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面积6980平方千米(根据《吉林年鉴2003》),总人口57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57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09%。全县辖9个镇、16个乡:前郭镇、新庙镇、长山镇、王府站镇、深井子镇、乌兰图嘎镇、查干花镇、八郎镇、哈拉毛都镇、乌兰塔拉乡、东三家子乡、乌兰敖都乡、孤店乡、穆家乡、蒙古屯乡、重新乡、吉拉吐乡、新立乡、长龙乡、套浩太乡、大山乡、洪泉乡、平凤乡、达里巴乡、宝甸乡。共有17个国有农林牧渔场,235个行政村,其中民族乡镇10个、民族村35个。

2004年,全县辖9个镇、16个乡:前郭镇、新庙镇、长山镇、深井子镇、乌兰图嘎镇、查干花镇、王府站镇、八郎镇、哈拉毛都镇

在碑文的格式中会出现的字样

在表现与立碑人关系之外,有时“中榜”行文的最上端会出现“清”、“皇清”、“皇明”、“中华”、“民国”、“皇清待赠”的字样。这些虽都说明自认客死异 乡的先人的归属感,但政治立场则显然已不相同。尤其是同一时代的死者各用“皇清”与“皇明”的刻文,或者反清复明组织领袖碑上被刻上“皇清待赠”的字样, 都表明政治立场的变化。其中也有些墓碑会把清朝或本地 所赐给墓中人的官衔,或会党的私谥赠号刻在中榜的姓名之上端,藉以说明墓中人生前的荣耀。

“皇清待赠”是什么意思?

“皇清待赠”:皇清指清朝;待是等待、期待;赠是授赠或封赠,是对死者而言。待赠相当于现在说的“追认”。皇清待赠这个词的意思是:等待官方的追赠。

古代,皇帝发文书为官员加官晋爵,或给其亲属某种称号,授给本人的为授,授给本人在世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的,为封,可以统称为“授封”。

为已死的官员或其亲属加封叫追赠,就是赐给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 授给本人的叫授赠,授给父母妻子的叫封赠。

死者生前没有获得什么官爵、称号之类的荣誉,平头百姓一个。死后在名字前写上这些词,表达了后代的崇敬和期望。其实是废话,泡影而已,永远不会实现。在有些地区,这成为写碑文的一种格式,不过是凑字数而已。

墓碑或家谱上还会经常见到诸如:皇清待诰、皇清待旌等字样。

诰指帝王任命或封赠的文书,一品至五品称为诰命,六品至九品称为敕命。诰也特指受过封的女性,如“诰命夫人”。“待诰”是等待追赠的文书。

旌本意是旗帜,是名词。各种团体都有自己的旗帜,作为标识,具有认同、凝聚的作用。往往还用旗帜来象征某种精神,给大家树立学习的榜样。表彰节妇烈女叫做旌表节烈,这时的旌引申为表彰,是动词。皇清待旌、节孝待旌,多指女性,意为等待官方的表彰。

皇清待赠、皇清待诰、皇清待旌、节孝待旌等,意思差不多,都是在等待那虚无缥缈的封赠。写在死者名字前只不过是后人自欺欺人,让人觉得有希望。

记者来到龙里县文管部门求证。县文管所罗华文所长介绍称,此前,他们也曾到迁坟现场查勘,从墓碑的表象上看,这些墓葬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对研究当地的经济、文化、丧葬习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由于相当普遍,并没有“文保价值”。

“墓碑上的‘皇清待赠’等字样,只是一种‘名号’而已。”罗所长表示,结合一些史料,有类似此行文开头的墓碑,足以证明墓主或者其家族生前系地方上的名流,但实际上并非参与地方行政事务上的管理。

罗所长表示,这些墓葬并没有墓主生前资料的记载,从本地的文史资料上也没有提及。因此,要判断其是否有文物保护价值,得通过墓穴里的相关实物来佐证才行。

五帝时期(约公元前26世纪初~公元前2070年)

『黄帝』有熊(今河南郑州新郑)

『颛顼』帝丘(今河南濮阳)

『帝喾』帝丘(今河南濮阳)、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

『尧』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

『舜』永济(今山西运城永济)

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东)

阳翟(今河南禹州)

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

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斟鄩(今河南洛阳偃师)

原(今河南济源西北)

老丘(今河南开封东北)

西河(今河南安阳东南)

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一说在今山东曹县南)

嚣(今河南郑州西北、荥阳东北)

相(今河南濮阳北、安阳内黄南)

邢(今河北邢台)

庇(今山东郓城北、梁山西南)

奄(今山东曲阜)

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

朝歌(今河南淇县)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雒邑(今河南洛阳)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秦』:西犬丘(今甘肃天水西南)、平阳(今陕西宝鸡东南)、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泾阳(今陕西泾阳西北)、栎阳(今陕西西安临潼东北)、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晋』:绛(今山西翼城东南)、新田(今山西侯马)、屯留(今山西屯留县南)、端氏(今山西沁水东北)

『楚』: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陈丘(今河南淮阳)、巨阳(今安徽太和东南)、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

『齐』:临淄(今山东淄博)

『燕』:临易(今河北雄县)、蓟(今北京城西南)

『宋』:商丘(今河南商丘南)、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

『鲁』:曲阜(今山东曲阜)

『郑』:新郑(今河南新郑)

『赵』:晋阳(今山西太原)、中牟(今河南鹤壁西)、邯郸(今河北邯郸)

『魏』:安邑(山西夏县西北)、大梁(今河南开封)

『韩』: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宜阳(今河南宜阳西)、阳翟(今河南禹州)、新郑(今河南新郑)

『卫』:沫(今河南淇县)、曹(今河南滑县东)、楚丘(今河南滑县东北)、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

『陈』:陈(今河南淮阳)

『蔡』:上蔡(今河南上蔡)

『曹』:陶(今山东定陶)

『吴』:吴(今江苏苏州)

『越』:会稽(今浙江绍兴)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8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2年

栎阳(今陕西西安临潼东北)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0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公元前200年—公元8年

『新』(公元8年~公元23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公元8年—公元23年

『汉更始』(公元23年~公元25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公元23年—公元24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公元24年—公元25年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雒阳(今河南洛阳)公元25年—公元190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公元191年—公元195年

许昌(今河南许昌)公元196年—公元220年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洛阳(今河南洛阳)

『蜀』(公元221年~公元26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吴』(公元229年~公元280年):建业(今江苏南京)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公元265年—公元313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公元313年—公元316年

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建康(今江苏南京)

十六国时期(公元304年~公元439年)

『成(汉)』(公元304年~公元347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汉(前赵)』(公元304年~公元329年):离石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北)、蒲子(今山西隰县)、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长安(今陕西西安)

『前凉』(公元317年~公元376年):姑臧(今甘肃武威)

『后赵』(公元319年~公元351年):襄国(今河北邢台)、邺(今河北临漳西南)

『前燕』(公元337年~公元370年):龙城(今辽宁朝阳)、蓟(今北京城西南)、邺(今河北临漳西南)

『前秦』(公元351年~公元394年):长安(今陕西西安)

『后燕』(公元384年~公元407年):中山(今河北定州)、龙城(今辽宁朝阳)

『后秦』(公元384年~公元417年):长安(今陕西西安)

『西秦』(公元385年~公元431年):勇士(今甘肃榆中东北)、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苑川(今甘肃榆中大营川)、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

『后凉』(公元386年~公元403年):姑臧(今甘肃武威)

『南凉』(公元397年~公元414年):广武(今甘肃兰州永登)、乐都(今青海乐都)、西平(今青海西宁)、姑臧(今甘肃武威)

『北凉』(公元397年~公元439年):建康(今甘肃高台西北)、张掖(今甘肃张掖西北)、姑臧(今甘肃武威)

『南燕』(公元398年~公元410年):滑台(今河南滑县)、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

『西凉』(公元400年~公元421年):敦煌(今甘肃敦煌)、酒泉(今甘肃酒泉)

『夏』(公元407年~公元431年):高平(今宁夏固原)、统万(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

『北燕』(公元409年~公元436年):龙城(今辽宁朝阳)

『冉魏』(公元350年~公元352年):邺(今河北临漳西南)

『西燕』(公元384年~公元394年):长子(今山西长治长子西南)

『翟魏』(公元386年~公元391年):滑台(今河南滑县)

『西蜀』(公元405年~公元41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南朝]

『宋』(公元420年~公元47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

『齐』(公元479年~公元502年):建康(今江苏南京)

『梁』(公元502年~公元557年):建康(今江苏南京)

『陈』(公元557年~公元58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

[北朝]

『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公元386年—公元398年、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398年—公元493年、洛阳(今河南洛阳)公元493年—公元534年

『东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邺(今河北临漳西南)

『北齐』(公元550年~公元577年):邺(今河北临漳西南)

『西魏』(公元535年~公元557年):长安(今陕西西安)

『北周』(公元557年~公元581年):长安(今陕西西安)

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大兴(今陕西西安)公元581年—公元605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公元605年—公元618年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

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五代]

『后梁』(公元907年~公元923年)开封(今河南开封)公元907年—公元909年、洛阳(今河南洛阳)公元909年—公元913年、开封(今河南开封)公元913年—公元923年

『后唐』(公元923年~公元936年)洛阳(今河南洛阳)

『后晋』(公元936年~公元946年)洛阳(今河南洛阳)公元936年—公元937年、开封(今河南开封)公元937年—公元946年

『后汉』(公元947年~公元950年)开封(今河南开封)

『后周』(公元951年~公元960年)开封(今河南开封)

[十国]

前蜀:成都(今四川成都)

后蜀:成都(今四川成都)

楚:潭州长沙府(今湖南长沙)

南汉:广州兴王府(今广东广州)

闽:福州长乐府(今福建福州)

吴越:杭州西府(今浙江杭州)

吴:扬州江都府(今江苏扬州)

南唐:西都江宁府(今江苏南京)、东都江都府(今江苏扬州)

南平(荆南):荆州江陵府 (今湖北江陵)

北汉:太原(今山西太原)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东京(今河南洛阳)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南京(今江苏南京)公元1129年—公元1138年

临安(今浙江杭州)公元1138年—公元1276年

少数民族政权

『辽』(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

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公元918年—公元1007年

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公元1007年—公元1125年

『大理』(公元937年~公元1253年)大理(今云南大理)

『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兴庆府(中兴府)(今宁夏银川东南)

『金』(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

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东城东南)公元1115年—公元1153年

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城西南)公元1153年—公元1214年

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公元1214年—公元1234年

『西辽』(公元1132年~公元1218年)八剌沙衮(别称虎思斡耳朵、虎思斡耳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东南,即唐代碎叶城)

元(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

大都(今北京)

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南京 (今江苏南京)公元1368年—公元1420年

北京(今北京)公元1420年—公元1644年

清(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北京(今北京)

中华民国(公元1912年~公元1949年)

北京 公元1912年—公元1928年

广州 公元1925年—公元1927年

武汉 公元1927年

南京 公元1927年—公元1937年

武汉 公元1937年

重庆 公元1937年—公元1945年

南京 公元1945年—公元1949年

广州 公元1949年

重庆 公元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1949年至今)

北京

附录:

中国各地都城统计

01.北京:({春秋}{战国}燕,蓟)、(辽,析津府)、(金,中都)、(元,大都)、(明,京师)、(清,北京)

02.河南禹县:(夏,阳翟)

03.河南淇县:(商,朝歌)、({春秋}卫,沫)

04.河南商丘:(商,北亳)、(商,南亳)、({春秋}宋,商丘)、(北宋,应天府)

05.河南偃师:(商,西亳)

06.河南安阳:(商,殷)、({北朝}东魏,邺)、({北朝}北齐,邺)

07.河南洛阳:(西周,雒邑)、(东周,雒邑)、(东汉,雒阳)、({三国}魏,洛阳)、(西晋,洛阳)、({北朝}北魏,洛阳)、(隋,洛阳)、(唐,洛阳)、({五代}唐,洛阳)、(北宋,河南府)

08.河南淮阳:({春秋}陈,陈)

09.河南上蔡:({春秋}蔡,上蔡)

10.河南新郑:({春秋}郑,新郑)、({战国}韩,新郑)

11.河南开封:({战国}魏,大梁)、({五代}梁,开封)、({五代}晋,开封)、({五代}汉,开封)、({五代}周,开封)、(北宋,开封)、(金,开封府)

12.陕西西安:(西周,丰镐)、(西汉,长安)、({十六国}前赵,长安)、({十六国}前秦,长安)、({十六国}后秦,长安)、({北朝}西魏,长安)、({北朝}北周,长安),(隋,大兴)、(唐,长安)

13.陕西凤翔:({春秋}秦 ,雍)

14.陕西咸阳:({战国}秦,咸阳)、(秦,咸阳)

15.陕西靖边:({十六国}夏,统万城)

16.山东曲阜:({春秋}鲁,曲阜)

17.山东临淄:({春秋}{战国}齐,临淄)

18.山东定陶:({春秋}曹,陶)

19.山东益都:({十六国}南燕,广固)

20.山西翼城:({春秋}晋,绛)

21.山西长子:({十六国}西燕,长子)

22.山西夏县: (夏,安邑)

23.山西大同:({北朝}北魏,平城)、(辽,大同府)、(金,大同府)

24.山西太原:(唐,太原)、({十国}北汉,太原)

25.河北邯郸:({战国}赵,邯郸)

26.河北邢台:({十六国}后赵,襄国)

27.河北临漳:({十六国}魏,邺)、({十六国}前燕,邺)

28.河北定县:({十六国}后燕,中山)

29.河北大名:(北宋,大名府)

30.江苏苏州:(春秋吴,吴)

31.江苏南京:({三国}吴,建业)、(东晋,建康)、({南朝}宋,建康)、({南朝}齐,建康)、({南朝}梁,建康)、({南朝}陈,建康)、({十国}南唐,金陵 )、(明,南京)

32.江苏扬州:({十国}吴,广陵)、({十国}南唐,扬州)

33.浙江绍兴:({春秋}越,会稽)

34.浙江杭州:({十国}吴越,杭州)、(南宋,临安)

35.四川成都:({三国}蜀,成都)、({十六国}成汉,成都)、({十国}前蜀,成都)、({十国}后蜀,成都)

36.甘肃榆中:({十六国}西秦,苑川)

37.甘肃武威:({十六国}前凉,姑臧)、({十六国}后凉,姑臧)

38.甘肃张掖:({十六国}北凉,张掖)

39.甘肃酒泉:({十六国}西凉,酒泉)

40.辽宁朝阳:({十六国}北燕,龙城)

41.辽宁辽阳:(辽,辽阳府)、(金,辽阳府)、(清,盛京)

42.青海乐都:({十六国}南凉,乐都)

43.内蒙古和林格尔:({十六国}代,盛乐)、({北朝}北魏,盛乐)

44.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临潢)

45.内蒙古宁城:(辽,大定府)、(金,大定府)

46.内蒙古正蓝旗: (元,开平)

47.湖南长沙:({十国}楚,长沙)

48.福建福州:({十国}闽,长乐)

49.广东广州:({十国}南汉,兴王府)

50.黑龙江阿东城:(金,会宁府)

51.宁夏银川:(西夏,兴庆府)

52.云南大理:(大理,大理)

53.湖北江陵:({春秋}{战国}楚,郢)、({十国}南平,江陵)

注:括号内为王朝名和当时城名。仅列出历史上较大的王朝和春秋十四诸侯、战国七雄、三国、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有些朝代有多个都城,为陪都或由迁都造成。

锡伯族,现有人口近十九万人。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辽宁、吉林等省。新疆锡伯族人口为4万余人(其中查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2万余人),辽宁沈阳约5万人,其余主要分散居住在北方各省及全国各地。东北地区的锡伯族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字,淡化了自己的风俗习惯,而新疆查布查尔地区的锡伯族,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自己的语言文字及浓厚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并经过与兄弟民族的长期交往,取长补短丰富了自己、发展了自己。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锡伯族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跟满语很接近。锡伯族兼用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锡伯文是民国36年(1947年)在满文基础上改变而成的,一直沿用至今。

锡伯人最初游牧于大兴安岭东麓,世代以狩猎、捕鱼为生。 1 6 世纪编入蒙古"八旗"后, 其社会组织发生了急剧变化, 生产上转入稳定的农业经济。 1 8 世纪中叶,清政府为巩固西北边防,将部分锡伯族迁往新疆,尔后这些锡伯族在伊犁河谷屯田定居,开拓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在这风沙弥漫的大西北,勤劳的锡伯族人民凿山筑渠,修筑了长达1 0 0 多公里的察布查尔大渠。潺潺的流水使荒漠的原野变成了阡陌纵横,树木葱绿,瓜果飘香,美丽富足的地方。

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现多数居住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在东北的沈阳、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

锡伯族人喜爱骑马射箭。因而,锡伯族享有“射箭民族”的美誉。他们能歌善舞,“东布尔”是锡伯族特有的弹拨乐器。在祖国的西北、东北、内蒙部分地区,可以看到一些能骑善射的人们,他们时而跃马扬鞭进行跑马竞赛,时而开弓搭箭开展射箭比赛,时而三五成群较量一番摔跤,时而兴致勃勃练习几回举重……他们就是锡伯族。

●民族历史

1956年包尔汉、冯家升发表论文认为鲜卑郭洛是一种瑞兽,相当于蒙语中的动物(驱),即特殊的五爪虎。后来又有人说鲜卑郭洛是一种飞马。

在16世纪之前,锡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18世纪中叶,清朝政府从盛京(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018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275人,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西迁新疆的锡伯人和留居东北的锡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话别。次日清晨,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踏上了西迁的漫漫征程。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到达新疆的伊犁地区。现在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就是他们当年的驻地,那里的锡伯人是他们的子孙。

远古时代的神秘传说:在锡伯族民间传说中说,锡伯族先民——鲜卑,古时南迁时,在鲜卑山(今大兴安岭)中迷失了方向,被困在山里。后来,有一种神兽在前引路乃得出山,才来到南方大泽(呼伦贝尔草原)。这种兽,状如虎而五爪,文如狸而色青,大如狗而迅走。锡伯族保留有供奉“鲜卑兽”(瑞兽)的习俗。将绘制的兽形图案,挂在住室西或北墙上,久而久之就成为锡伯族标志性图案。

(锡伯族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如果一个男子背对对一个女子将一手的食指笔直的指向天空,那就表示,他向老天起誓:今生今世,除了你(指那个女子),永不再爱)

[编辑本段]●生活习俗

早期的锡伯族人民以狩猎、捕鱼为业。现在,察布查尔一带锡伯族经营农业,以种水稻为主,牧业也比较发达,还有许多青年从事商业和手工业。本民族的干部不断成长,有了各类专业人才,办起了医院和学校。

锡伯族以米、面等为主食,也食用奶茶、酥油、牛肉、羊肉等。穿戴基本与满族相同,随着时代的变迁,地区的差异以及民族间的相互影响而有所变化和差异。清代,锡伯族男子服饰与满族服饰大体相同,多着左侧开衩的长袍和短衣,戴圆顶帽,穿白袜绣花鞋,喜欢戴耳环、手镯、戒指。老年妇女在春夏秋多包白头巾,冬季则戴棉帽,帽沿缝上海豹皮,叫做"坤秋帽"。姑娘只留一条长辫子,从背后正中垂下。结婚后梳双辫,盘结在头上。清朝末期,服饰逐渐与汉族相同,只有伊犁地区的锡伯族妇女至今仍保持着穿袍的习惯。

锡伯族十分注重礼仪,也有一些禁忌。比如睡觉时脱下的裤、鞋、袜等不能放在高处;不能在炕上横卧;不能从衣帽、被子、枕头上跨过;吃饭时不能坐门坎或站立行走,严禁拍桌打碗;媳妇不能与公公同桌用餐,也不能同坐;递刀给别人要刀尖朝自己,刀把朝对方,忌食狗肉,族内同姓禁止通婚等。

锡伯族能歌善舞。最喜爱的弹拨乐器叫"冬布尔",演奏时,将琴抱在怀侧,用右手指弹拨。音色近似冬不拉,用于独奏、合奏和舞蹈伴奏。口弦也是锡伯人爱用的吹奏乐器,又称口琴、口簧、响蔑,锡伯语称为"玛肯"。演奏时,左手将口弦置于唇间,右手弹拨簧舌尖端,以气振颤发育。曲调一般是即兴创作,音域较窄,音色优美,是锡伯族儿童和妇女喜爱的乐器。

鲜卑兽――类马似牛,吻上生角,背上长翼。是北方鲜卑等游牧民族喜爱的装饰。传说东汉鲜卑人南迁时,曾引导他们走出大兴安岭,平安到达南方大泽。因而成为鲜卑人崇拜的图腾。锡伯族先民曾以此为准钩绘出图案。

[编辑本段]●民族节日

锡伯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是"杜因拜专扎坤节",也叫"四一八"节。其来历是锡伯族历史上的西迁。1764年4月18日,沈阳等地的锡伯族官兵及亲属共3 275人受朝廷调遣,去新疆屯垦戍边。历经了一年半的长途跋涉,才来到伊犁河畔建立新家园。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锡伯族同胞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赶庙会,唱山歌,举行各种文体活动。四一八是锡伯族人民不可忘记的民族节日。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都将隆重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并把这一天定为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一天,锡伯族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盛装,欢聚在一起,弹响“东布尔”,吹起“墨克调”,尽情地跳起舞姿刚健、节拍明快的“贝勒恩”。姑娘们的“抖肩”,小伙子们的“鸭步”惟妙惟肖,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抹黑节是锡伯族人民另一个饶有风趣、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 传说,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这天“五谷之神”要下凡巡视,人们互相往脸上抹黑,是为了祈求五谷不之不要把黑穗病传到人间,使小麦丰收,百姓平安。所以这一天,人们起得特别早,把晚间准备好的抹黑布(抹锅底的黑灰)或毡片带上,走向大街伺机抹黑的对象。闲不住的年轻人成群结伙挨家串户去抹黑取闹。遇到老年人也不放过,不过要跪地施礼请安,再向老人额头抹一小黑点,以示尊敬。尤其是姑娘,很少有人能逃脱脸上不被抹黑的,此时姑娘们也毫不畏惧,用同样的手段往小伙子脸上抹黑。

[编辑本段]●艺术文化

绘画艺术 锡伯族民间,绘制人物画像是一种风俗。锡伯族民间画师技艺高超,所绘人像逼真生动。另外,锡伯族民间还有绘制萨满图、灶神像、家谱图等的传统。�

绣花艺术刺绣、贴花、剪纸是锡伯族妇女的优良传统,尤其绣花更是锡伯族妇女擅长的女红。荷包是锡伯族吸烟的男子必备的物品之一,按传统,一对恋人中,女方要缝制精致的荷包送给情人。荷包通常要绣上花卉、蝴蝶、飞禽等美丽的图案。此外,锡伯族妇女用她们灵巧的双手在门帘、枕头套、枕头顶、衣服边角、鞋面上等处绣上各种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做工精细,展现她们的聪慧和多才多艺。

[编辑本段]●其它介绍

参考资料:

锡伯族简介

关于锡伯族在《 蒲桥集》/汪曾祺 有一段这样的描述:

伊犁河南岸是察布查尔。这是一个锡伯族自治县。锡伯人善射.乾降年间,为了戍边.把他们由东北的呼伦贝尔迁调来此。

来的时候,戍卒一千人、连同家属和愿意一 同跟上来的亲友,共五千人,路上走了一 年多——原定三年,提前赶到了。朝廷发下的差旅银子是一总包给领队人的,提前到,领队可以白得若干。一路上,这支队伍生下了三百个孩子!

这是一支多么壮观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充满人情气味的队伍啊。五千人,一个民族,男男女女,锅碗瓢盆,全部家当,骑着马,骑着骆驼,乘着马车、牛车,浩浩荡荡,迤迤逦逦,告别东北的大草原,朝着西北大戈壁,出发了。落日.朝雾.启明星,北斗星, 搭帐篷,饮牲口,宿营。火光,炊烟,茯茶.奶子。歌声,谈笑声,哪一个帐篷或车篷里传出一声啼哭,“呱——”又一个孩子出生了,一个小锡伯人,一个未来的武士。

一年多。

三百个孩子。

锡伯人是骄傲的。他们在这里驻防二百多年,没有后退过 一步, 没有一个人跑过边界,也没有—个人逃回东北,他们在这片土地扎下了深根。

锡伯族到现在还是善射的民族,他们的选手还时常在各地举行的射箭比赛中夺标。

锡伯人是很聪明的,他们一般都会说几种语言,除了锡伯语,还会说维语、哈萨克语、汉语。他们不少人还能认古满文

在故宫翻译、整理满文老档案的,有几个是从察布查尔调去的。

英雄的民族!

锡伯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保留和继承了许多优秀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文化,其中民间歌曲是锡伯族民间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数量有限,但在内容上深刻地反映了锡伯族西迁200余年来生活的各个方面,大致分为田野歌、生活习俗歌、儿歌和叙事歌。

田野歌。

也被称为“街头歌”,锡伯语称“塔拉依舞春”。这是锡伯族最富特色的民间歌曲,而且又为广大锡伯族群众认为是本民族固有的民间歌曲。它咏唱的对象包罗万象,从天、地到日、月,从人类到禽兽。这类歌曲无固定的歌词,多在节假日亲朋聚会或田间劳动时由男女即兴编词对唱。它的特点在其曲调发展手法、曲式结构和歌词格律等诸方面。它几乎全部是由两个不对称的乐句构成,下句后半部的下方严格五度(或四度)模仿;两乐句终止均由其结音下方二度或三度上行级进至结音而终止,终止式的五度模仿尤其严格。

补充:锡伯族的近代教育家是色布喜贤,他为锡伯族教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写的《劝学歌》我们直到今天还记得。

[编辑本段]●生活习俗歌

这类歌曲的曲式结构较田野歌稍大,有部分四乐句的单乐段形式出现。主要是反映锡伯族丧葬、婚姻、劳动、游乐、礼节、信仰等方面的风俗。如丧葬方面有《哭葬歌》;婚姻方面有《说亲歌》、《哭嫁歌》、《劝嫁歌》;劳动方面有《四季歌》;游乐方面有《刁羊歌》;礼节方面有《尊老歌》;信仰方面有《喜林妈麽歌》等。在婚娶习俗歌曲中一般都有固定的歌词。

儿歌

此类歌曲曲调简明,多是教育儿童努力学习、学唱字母、射箭口诀等内容。是本民族崇尚教育的优良传统的体现。正是这种传统才促使这个西迁时只有3000余人的民族,虽然与其他民族杂居了漫长的200多年,仍然保留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和传统艺术。

叙事歌

叙事歌多是记述锡伯族1764年西迁来新疆的历史事件的歌曲。这与锡伯族人所担负的特殊历史使命及由此构成的特定生活内容有极大关系。一般旋律极精练,比较完整的有五部:《喀什戈尔之歌》、《拉西贤图》、《叶钦娜》、《海兰格格》、和《三国之歌》。《喀什戈尔之歌》是记述了伊犁四营部分官兵于19世纪20年代奉命赴南疆平定英、俄唆使的张格尔之乱的历史过程。《拉西贤图》全诗近千行,生活气息非常浓厚,口语化的特点增强了民间音乐的色彩。《叶钦娜》是一部古老的反映锡伯族渔猎生活的叙事歌。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诗歌的每一句都以“叶钦娜”一词起头,并以“顶针格”的修辞手法使上下节联成一体。《海兰格格》是一部对情人的追恋歌,也称为悼恋歌。“格格”是旧时锡伯族对少女的美称,也可作为丈夫对妻子的昵称。“海兰格格”意为“可惜的姐姐(或可惜的**)”。《三国歌》是根据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三国演义”编唱的,已流传有百余年历史,是汉锡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现存锡伯族民间歌曲为数不多,但其调式却十分复杂。四声、五声、六声、七声等不下二十余种。其中不乏有罕见的特殊调式。

[编辑本段]●相关节日

西迁节

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是锡伯族的西迁节,锡伯语叫杜因拜扎昆节。在1 6 世纪之前,锡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1 8 世纪中叶,清朝政府从盛京(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 0 1 8 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 2 7 5 人,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西迁新疆的锡伯人和留居东北的锡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话别。次日清晨,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踏上了西迁的漫漫征程。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到达新疆的伊犁地区。现在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就是他们当年的驻地,那里的锡伯人是他们的子孙。

两百多年过去了,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都将隆重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并把这一天定为自己的传统节日。

西迁节这一天,锡伯族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盛装,欢聚在一起,弹响“东布尔”,吹起“墨克调”,尽情地跳起舞姿刚健、节拍明快的“贝勒恩”。姑娘们的“抖肩”,小伙子们的“鸭步”惟妙惟肖,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抹黑节

锡伯族的“抹黑节” 据传说,锡伯人民因苦于小麦黑穗病之害而演变出这一独特的节日。每年正月十六日太阳未升起之时,锡伯族群众就要用预先准备好的锅底黑灰往脸上涂抹。亲朋邻居不相互串门,子侄辈首先给老人跪下,用锅灰往其前额点一点,然后,平辈之间相互乱涂,直到一个个都成为黑脸蛋为止。只有青年妇女不提倡脸上抹黑。这一习俗的用意在祈求老天爷开恩,不要让小麦染上黑穗病。

有关抹黑节的来历,锡伯族中流传着许多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女人正在烙饼,因小儿拉了屎,她手忙脚乱间用面饼给孩子擦屁股。这一失误触犯了天条,玉皇大帝决定正月十六太阳出山时烧毁人类和粮食。这一决定传到土地神那里,土地爷动了恻隐之心,偷偷告诉人们,赶在天兵天将到来之前,人们都要往脸上抹黑,让玉皇大帝误认为人间已受蹂躏,从而取消天惩。

[编辑本段]●民族风俗

锡伯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以前只限于同族内通婚,但本姓禁止通婚。古式联姻有:指腹为婚,至成婚年龄予以成婚的,叫蛋婚;联婚后,如女子年幼,家庭生活困难,可将幼女移交男家抚养,长大后成婚,叫“**婚”;招养老女婿,没有子嗣的人家为养老送终,可招作为继承人,其婚事的所需之物均由女家负担,民间多称帮工婿。这种婚姻不仅过去存在,现在也存在;男女自幼联姻,在各自父母家中长大,则婚事所需之物绝大部分由男方准备。结婚前每逢大年三十,女婿要去娘家送衣料和其他礼物(平时不登门),女子必须回避,女方家受礼后送给女婿一双布鞋或其他物品。锡伯族婚姻,一般分4个阶段完成。即说亲、定亲、认亲、迎亲(即举行婚礼)。婚礼是一件大事,仪式繁琐,一般在秋后举行。迎亲时,男女双方都要大摆宴席,先在女家两天。第一天先由男家聘请亲戚中较有声望、与亲家相好,而且善于辞令,同时属相与女方属相相同的男女各一名和媒人代表男方去把彩礼(喜酒、猪羊等)同迎亲的喜蓬车送到女家,新郎特意为岳父岳母奉送两瓶酒。男方的近亲及老人们前来送行,预祝一切顺利。称之为“送喜车”。女家这一天准备第二天的安巴萨林(大宴),杀猪宰羊,并下请帖,近亲都来帮忙。这是女家开宴的第一天,主要是接受男家送的礼物和安放喜蓬车。婚礼的第二天,女家设大宴,举行嫁女“萨林”,盛情款待四方客人。婚礼的第三天,新郎家设大宴招待其亲朋好友,举行结婚仪式。新郎必须在这一天的破晓前将新娘迎至家里,举行程序繁多的结婚仪式。解放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认识的改变,这种习俗已经不存在了,现在锡伯族的婚娶,一般实行新事新办。 锡伯族通行土葬。在特殊情况下还要进行火葬和天葬。锡伯族习惯人死后要停放7天,最短3天,并念经超度,子女日夜守灵,并按时辰在灵前举行全家性哭祭,如有人来吊孝,守灵人要给来人磕头,来人哭,守灵人也要陪哭。择吉辰将死者入殓,棺椁停于院中席棚内。出殡前,举行“辞灵”仪式。“辞灵”仪式结束后,驱灵车前往坟园。由长子先填第一锹土,然后众人动手用土垒成坟头。在长者死后的第6天午夜,即第7天的凌晨,家里人举行哭祭的仪式“上望”,白天要烧“头七”,以后每隔七天祭祀一次,直到“七七”。百日、周年再进行祭祀。

解放后,随着封建制度的被摧毁,人们思想觉悟日益提高,丧葬仪式也比以前大大简化了,但子女对死去的亲人仍然进行沉痛的哀悼,举哀3天,然后出殡,入土为葬。

锡伯族的服饰,因时代不同和地区的差异,以及民族相互间的影响,也有所差异和变化。在清代,锡伯族的男子服装喜用青、兰、棕等颜色,女子喜用各种格布,幼儿多穿各色花布服装。男子服式均与满族服式基本相同。为便于骑马和操作,都穿左右开又的长袍和短袄,戴圆帽;妇女穿旗袍,扎裤脚,着白袜花鞋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邮编号是多少

邮编:138000邮编:131100 代码:220721 区号:0438 县人民0驻前郭尔罗斯镇。全县辖8个镇、14个乡:前郭镇、长山镇、深井子镇、乌兰图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