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群雄割据,里面有没有李姓的军阀?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1收藏

三国时期,群雄割据,里面有没有李姓的军阀?,第1张

  三国李姓群雄有李傕。

  李傕(jué)(-198),凉州北地郡(郡治富平县,今陕西省富平县)人,汉末群雄之一。东汉末年军阀、权臣,曾担任东汉大司马、开府、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假节、池阳侯。性勇猛诡谲,有辩才。原本是董卓部下武将,阳人之战后,董卓曾派李傕为说客出使反董联军的孙坚军中,欲游说孙坚和亲结盟,但被孙坚拒绝。后李傕被董卓的女婿牛辅派遣至中牟与朱儁交战,击破朱儁后,进而至陈留、颍川等地劫掠。在董卓被王允、吕布刺杀之后,李傕成为西凉军的头号首领,听从谋士贾诩“奉国家以正天下”之策,与同党郭汜、张济等人结盟攻进长安,在击败吕布杀了王允之后,控制司隶地区和凉州东部,挟持汉献帝,专政四年,短暂的掌握了东汉王朝,后来与郭汜反目,自相残杀。后曹操派谒者仆射裴茂率领关中诸将段煨等讨伐李傕,夷其三族。配偶杨氏(侍中杨奇之女),子李式,侄子李利(兄子)、李暹(兄次子,任副车中郎将),从弟李应(任上军校尉,西园八校尉之首)[1]、李桓,外甥胡封(任骑都尉),李傕自称是“飞将军”李广的后人。《三国志》和《后汉书》记载李傕性喜巫道之术,迷信谶语“当涂高”,“常有道人及女巫歌讴击鼓下神,祠祭六丁,符劾厌胜之具,无所不为。又于朝廷省门外为董卓作神坐,数以牛羊祠之。”(《献帝起居注》)。在三国小说和影视作品中,李傕是董卓手下第二大猛将,统领西凉精锐“飞熊军”。如95集电视连续剧《三国》(2010年版)第3集:“曹操告诉十八路诸侯说:董卓麾下的猛将,第一是吕布,第二是李傕,第三郭汜,第四员才是这个华雄。”。当时的侍中刘艾对李傕和郭汜的评价较高,认为其用兵作战的能力在江东猛虎孙坚之上。在孙坚击败胡轸、吕布,斩杀华雄之后,董卓感慨说关东诸侯不堪一击,但孙坚很不好对付,而侍中刘艾却不以为意。认为孙坚用兵不如李傕、郭汜。(“艾曰:坚用兵不如李傕、郭汜。”《后汉纪》 ;“艾曰:坚虽时见计,故自不如李傕、郭汜。”《山阳公载记》)。李傕曾击败名将朱儁,大破吕布,击杀徐荣,击败马腾、韩遂的联军,可见当时也是一大猛将。

  其他的比较多,有:

  李恢(~231)字德昂,东汉建宁郡俞元县(今云南省澄江县)人,三国蜀汉名臣。 李恢幼年聪明伶俐,少年时就拜师学习武艺,并成为武艺高手。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升任益州郡邮督(监察官),他办事秉公,不徇私情。当时他的姑父任建宁令,因发生违法事件,李恢提出要罢免他姑父的官,但郡太守董和包庇纵容,不予理采。后将李恢推荐到益州牧刘璋那里去做官。李恢在去成都的途中,听到刘备率兵取益州。他审时度势,估计刘备一定成功,于是想法投靠刘备。他以益州郡使者的名义,在四川绵竹与刘备相见,刘备十分赞赏他的才识。这时西凉名将马超起兵反曹操失败,刘备为招揽马超,就派李恢去交好马超。他以聪慧善辩的言谈说服了马超归顺,壮大了刘备的势力,攻下成都。李恢立下汗马功劳,从此受到刘备重用。蜀汉政权建立后,任命李恢为“功曹书佐主簿”(主管选拔人才,办理文书事务)。后来又调他充任“别驾从事”,成为刺史的秘书长。章武元年(221),管领越、益州、永昌、朱提五郡的袸降都督邓方去世,刘备询问李恢:“谁能代替邓方为袸降都督”李恢回答说:“人的才能,各有长短,要量才而用。臣不自量力,请陛下明察。”刘备笑着说:“我的本意就是选拔你啊!”于是任命李恢为袸降都督,直接管理南中的五个郡,兼交州刺吏。 刘备逝世后,南中的雍、孟获、高定、朱褒等公开叛乱反蜀。建兴三年(225),丞相诸葛亮决心以武力平定南中,与李恢、马忠会于博道(今四川宜宾),分兵三路南进平叛。李恢任中路主将,任务是进军建宁(曲靖),直捣雍�老巢。中路军进入俞元附近时,与诸葛亮失去联系,孤军作战,被叛军包围,李恢利用乡土关系,松懈叛军斗志,乘机率部出击,打败叛军,与诸葛亮部队声势相应。南方平定后,李恢军功卓著,被封为“汉兴亭侯,加安汉将军”。建兴三年秋,诸葛亮与李恢共同进驻滇池县(今晋宁),改益州郡为建宁郡,以李恢为郡太守,兼交州刺史,管辖南中七郡。诸葛亮把治理南中的重任交给李恢,自率大军北还。南中的少数民族又发生叛乱,李恢出兵平定叛乱,并且将南中各部落有声势的首领迁往成都,控制使用。他团结各族人民,发展生产,政绩突出。建兴五年(227),诸葛亮上《出师表》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将率军北定中原。”这与李恢完成安定南中的战略任务分不开。不久李恢又调到汉中,谋划夺取中原。建兴九年(231),李恢病逝于汉中,其子继承爵位。

  李严是荆州人,曹操入荆州后。李严入蜀依刘璋,后又转投刘备,从蜀汉派系来说又属益州集团。 当时李严在蜀汉的地位是远不如诸葛亮的,《先主传》记载:“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及董和、黄权、李严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吴壹、费观等又璋之婚亲也,彭羕又璋之所排摈也,刘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有志之士,无不竞劝。”从上可看出,李严的地位不如许靖、麋竺、简雍,也不及黄权,董和。 可是当夷陵之战后,刘备于白帝城托孤,刘备先想到的是孔明,但以刘备又怕孔明专权,于是想找一个人来同受顾命,用以不让诸葛亮一家坐大,影响到蜀汉的社稷。而当时由于法正、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先后死去,黄权又在夷陵之战中被迫降魏。蜀中已经没有适合的人才了,于是“此地无朱砂,红土为贵”。李严就脱颖而出,成了唯一的人选,在这短短数月中李严由辅汉将军——尚书令——中都护,一下子得获高位。如法正等人不早逝,那么刘备一定不会选李严作为顾命大臣之一的。或许会象汉武帝那样一连任命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个地位相当的顾命大臣。曹丕也任命了曹真、曹休、司马懿、陈群四个。 由于李严是平步青云的得到此位置,因此虽然同为顾命,可他在蜀国其地位远不如诸葛亮。就从国外对蜀国的态度来看,在刘备死后,魏国华歆、王朗、陈群、许芝、诸葛璋,等先后写信给诸葛亮,劝其欲使举国称籓。而东吴的孙权在外交上也是直接于诸葛亮书信。可见在魏、吴两国的当权这眼里,蜀国的主心骨是诸葛亮,根本没把李严和孔明放在同一天平上。 李严对此当然不会安份,他在给孟达的书信中说道:“吾与孔明,俱受寄讬,忧深责重,思得良伴。”李严在信中特意声明自己是和孔明“俱受寄讬”,可见当时在孟达眼里也未必是把李严和孔明并列的。而李严在蜀也必定缺少内援外助,所以他希望有 “良伴”能够帮助他。 随着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牢固、声望日高,李严也坐不住了。他先是趁诸葛亮北出要求“以五郡为巴州刺史”,后又在诸葛亮西征时,李严说司马懿等开府辟召,要求效仿。两次都是在诸葛亮出兵时提出,可以看出李严一方面想借北伐时机乘机要挟诸葛亮,获取更大权力地位,一方面李严作为益州派只是想苟安巴蜀,是反对北伐的,对北伐是“穷难纵横,无有来意”。 对于李严的这两次态度,诸葛亮明知道李严是“欲因行之际逼臣取利也”,但均以妥协对之,让李严之子“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时之务。平至之日,都委诸事”,连蜀汉群臣都认为诸葛亮待李严大厚了。可是李严并不满足于此,他在给诸葛亮的心中竟然劝其应该学曹操“宜受九锡,进爵称王”,其意在于调侃诸葛亮,并对诸葛亮进行火力侦察。而从诸葛亮回信的“十命可受,况於九邪!”这句反话可以看出诸葛亮当时的心情想必非常愤慨,但对李严却是持妥协态度。 于是在蜀汉建兴九年,发生里李严骗诸葛回师的事件。先是李严因为“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叫诸葛亮退兵,可诸葛亮退兵后他又说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并要杀害知道实情的督运领岑述,以此诬陷诸葛亮。当两人官司打到后主处,李严又改口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直到诸葛亮出示李严前后手笔书疏本末,李严无词可驳,才乖乖认罪。这场官司打得可称激烈,蜀汉历史上也仅此一遭。 试想以李严的地位,就算运粮不继,也不会有什么大罪名,因为这一年就是魏国方面也因为大雨而运粮不继。且要靠郭淮从羌胡调集粮草救急。而李严却做出这么一个不符合逻辑的行为,去诬陷诸葛亮,应该有其考虑。因为在“以五郡为巴州刺史”,“开府辟召”和“九锡”事件中诸葛亮对李严的“穷难纵横”都是采取忍让态度,于是李严就颇有得寸进尺之举,认为就是这次采取赖帐态度,诸葛亮想必也不会对他怎么样。李严无非想借运粮事件对诸葛亮再来一次“穷难纵横”式的火力侦察,可这次他失算了,诸葛亮已经意识到李严的存在对蜀汉政权的统一性和北伐的稳定性是有害无益的,于是诸葛亮忍无可忍,采取雷霆一击,联合其他蜀汉政要,一举将李严拉下台。 李严其人,虽有一定才能,可是在政治上实在不怎么样,其行为可称志大才疏,当刘备把他提高到蜀国首要的位置上时,一个没有这才能的人占据在这高位,就已经注定他的人生悲剧了。 十二年,平闻亮卒,发病死。平常冀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以激愤也。

  李典(李典(174—209,一说180—215),字曼成。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钜野)人。史载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崇尚学习与高贵儒雅,尊重博学之士,在军中被称为长者。李典有长者之风,官至破虏将军,三十六岁去世。魏文帝曹丕继位后追谥号为愍侯。)

  李儒(李儒,三国人物,生卒(?—?),字文优,司隶冯翊郃阳人。在三国演义中他是董卓的女婿、谋士,为董卓所亲信,大小事宜均与之参谋,堪称智囊。董卓趁乱进京、说降吕布、废立皇帝、迁都长安等举动,均离不开李儒的参谋之功。汉少帝刘辩被废后不满,李儒奉董卓之命,亲自带人入宫,毒死刘辩。后王允使“连环计”离间董卓、吕布,李儒劝董卓放弃貂禅而换取吕布的效忠,董卓最终没有听从,死于吕布之手。董卓死时,李儒卧病在家,被家仆捆绑献出,处斩于市曹之中。正史上李儒并没有在董卓败亡时被杀,董卓死后几个月,李傕击败吕布,杀死王允,控制了朝政,李傕推举博士李儒为侍中,198年李傕被曹操击败,李儒不知所踪。)

1大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元圣文宪王周公七十五代孙袭封一等少师少傅少保兼翰林院曾太庙主鬯东野沛然奏请蒙圣祖仁皇帝赐行辈二十字:

枝兴衍圣(崇)绪 隆(龙)

茂庆脉(传)长 (周85世)

广生忠厚嗣

永远洁(元)正方

2山东汶上县姬家沟牵头又后续40字名准是:

至德开文运

来(达)孝毓福祥

礼教培家训

信义作宝章(障)

先祖功勋著

伟名省万邦

五洲欣景慕

普天崇华光

3河南省温县护庄从周公85代新续20个字名准是:

秉志靖兴久 立帮培忠本

喜悦宏定安 普习发明新

4安阳县水冶镇姬家屯从周公115代后续20字名准是:

继旺凯福弘 承乾岐书扬

祖上太公美 先鉴智明德

5南阳市多数县区:

大明元朝战 振国玉成善

文化仁义志 太平修申安

6山东金乡姬氏族谱四卷,(民国)姬中伦纂,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

仁义永兆 凌尚云辉 光明高道 家发国安

7 河南 淅川:

国运荣昌 麟凤呈祥 岐周宇定 蓬锆克疆

8甘肃秦安县:

明成德瑞骏 昌新巨海富 生达耀荣宗 仁惠智庆兴

9河北沧州姬氏家谱,河北姬氏凡是从山东莱州即墨县北迁之民,都是林\泽二祖后裔,自十八世以下敬选:

心正身泰 世昌国治 民恩淳厚 锦辉祥兆

10河北沧州姬氏家谱: 鸿炳宝恩光 世锡汝庆元

11江苏邳州市: 云电景怀传 广(庆)生忠善寺

12安徽: 凤君在朝中 文明传广大

13陕北: 世乃存文绪 丕绍尚永清 克承良善志 继述振家声

14陕北: 世乃存文绪 丕绍尚永清 克承良善志 继述振家声 殿任君民安 丰收谷盈仓

15临夏永靖县岘塬镇姬川村:

有伏代玉文 光正良发祥 永远福寿至 得登显华堂

16 山东临沂蒙阴县野店镇北晏子村:

万、福、来、同。克、振、在、东

17 姬姓另一支字辈::

仁义永兆,凌尚云辉,光明高道,家发国安

18 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裴营村(山西洪洞县老槐树):

金殿传名永万世,玉界晓步职三台

19河南南阳 : 林海荣庆广

20河南商丘: 恭德鸿(长)

21辽宁: 凤德庆

22黑龙江: 秀、树、明、同,

23河南另一支字辈: 鹏、凌、天、艳

24河南: 忠、志、明

25姬文生 : 诰栋怀万绍文观

26姬德宇 :兴启茂德春贤

27河北定兴石柱村: 先宏周志邦 万年永扛梁

28河南姬俊华 :春长万俊德

29姬彦海: 永庆彦仁

30、南安阳一支也为周公伯禽之后。所以应该采用民国年间由国民政府受命的元圣奉祀官东野传棨牵头,召集族人代表大会公议确定,后续40字字辈:

至德开文运,来孝毓福祥;

礼教培家训,信义作宝章。

先祖功勋著,伟名省万邦;

五洲欣景慕,普天崇华光。

目前,这一时期可以很容易衔接上,有利于逐步统一周公伯禽之后的排辈。请河南安阳一支姬氏慎重考虑,以利于姬姓文化的发扬光大。

31、安徽阜阳的姬氏家谱(燕云)

国思家庆彦 仁寿年丰恒

32、山东临沂家谱辈分序列

治尔延成序,荣茂庆传长,

广生忠厚思,永远元正方。

是从山西洪洞县迁出来的!

李典(李典(174—209,一说180—215),字曼成。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钜野)人。史载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崇尚学习与高贵儒雅,尊重博学之士,在军中被称为长者。李典有长者之风,官至破虏将军,三十六岁去世。魏文帝曹丕继位后追谥号为愍侯。)

李严( 男

籍贯 [荆州]南阳 [今河南南阳]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中都护 骠骑将军 都乡侯

家族资料 父亲 未知

母亲 未知

配偶 未知

兄弟姐妹 暂无相关资料

子女 暂无相关资料

相关人物 刘表 刘璋 刘备 诸葛亮 费观 孟达 陈震

曾效力过的势力 蜀汉 刘表|琮 刘焉|璋

李严 - 简明历史传记

李严,字正方,以办干练著称,在各处势力任职都受到器重,刘备伐蜀其间,李严率领部队投降刘备,任地方官,表现出其出色能力。施政上,李严是历任犍为太守中成绩最好的一位。军事上,曾两度平定地方上的叛乱。章武二年任尚书令。章武三年与诸葛亮同为辅命大臣,任中都护,留镇永安。建兴四年,李严因诸葛亮准备北伐而负责后方事务。移住江州,其间曾写信诱降孟达。建兴八年,因曹真大举伐蜀,受命带兵二万赶赴汉中,后代管丞相府事务。建兴九年诸葛亮北伐,李严督运粮草,但办事不力致使蜀军北伐被迫停止,李严为了推卸责任,不惜编造谎言诬陷诸葛亮,又想杀死督运领顶罪,直到诸葛亮用证据揭露其无耻行径后才认罪,加上李严平素自私,人际关系差,招致大部分同僚的敌视,所以被罢官流放梓潼郡。建兴十二年,李严闻知诸葛亮逝世,认为后人不会给予起用他的机会,于是气愤病死。

李严 - 简明演义传记

刘备伐蜀时,李严受刘璋妻弟费观举保一同镇守锦竹,又与黄忠单挑数十回合而不分胜负,后中诸葛亮之计归降。刘备死后,受诸葛亮之命留驻永安拒孟达、防陆逊,诸葛亮五出祁山时,李严为掩饰自己运粮不济之过,假托东吴举兵入川,骗取诸葛亮回师,又妄奏后主以推卸责任,后罪行被揭发,被刘禅废为庶人。后闻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大哭病死。

李严的历史评价

诸葛亮:部分如流,趋舍罔滞,正方性也。(《三国志—蜀书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诸葛亮:正方才高,可比吴国陆逊(《三国志李严传》)

陈震: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三国志—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

陈寿:都护李严性自矜高。( 《三国志—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附引《季汉辅臣赞》)

诸葛亮:平为大臣,受恩过量,不思忠报,横造无端,危耻不办,迷罔上下,论狱弃科,导人为奸,狭情志狂,若无天地。自度奸露,嫌心遂生。(《三国志—蜀书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注引《诸葛亮公文上尚书》)

陈寿:李严以干局达……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三国志—蜀书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常璩:其太守,汉兴以来,鲜后显者。 (《华阳国志—蜀志》) )

李儒(李儒,三国人物,生卒(?—?),字文优,司隶冯翊郃阳人。在三国演义中他是董卓的女婿、谋士,为董卓所亲信,大小事宜均与之参谋,堪称智囊。董卓趁乱进京、说降吕布、废立皇帝、迁都长安等举动,均离不开李儒的参谋之功。汉少帝刘辩被废后不满,李儒奉董卓之命,亲自带人入宫,毒死刘辩。后王允使“连环计”离间董卓、吕布,李儒劝董卓放弃貂禅而换取吕布的效忠,董卓最终没有听从,死于吕布之手。董卓死时,李儒卧病在家,被家仆捆绑献出,处斩于市曹之中。正史上李儒并没有在董卓败亡时被杀,董卓死后几个月,李傕击败吕布,杀死王允,控制了朝政,李傕推举博士李儒为侍中,198年李傕被曹操击败,李儒不知所踪。)

姓名「廖梓妍」的基本信息廖

14划(火)梓

11划(木)妍

9划(水)得分:45

(凶)天格:15分(土)人格:25分(土)地格:20分(水)外格:10分(水)总格:34分(火)「廖梓妍」的“三才”解析  (土土水)暗示健康、生活是否顺利为:

  虽可成功于一时,但因基础不稳,易招致失败,甚至有急变而失败之虑。(凶)

  1、总论:青少年运不佳,中年或许有一时的成功,可惜因顽强的个性或好充面子而遭受损失,最后有陷于失败的灵意。慎防意外灾厄,天运五行属土时有早亡之兆。

  2、性格:表面温和,内在个性强又好出风头,讲话也不认输,做事欠考虑,容易惹火烧身或卷入朋友是非中,平白遭受损失,宜慎重。一生亲友少助,靠孤军奋斗。

  3、意志:意志不坚定,思想及事业多变化,做事总是一意孤行,碰到的困难较多。

  4、事业:这种配置对事业的重重考验很多,要求稳定绝非易事,忍耐可减忧。

  5、家庭:配偶与长上不和睦,夫妻亦难圆满,有子女多累之兆,注意婚姻危机。

  6、婚姻:男娶懦弱固执之妻,婚后生活不美满;女嫁固执寡和之夫,婚后多争吵。

  7、子女:女孩多于男孩,个性较孤独,身体状况也稍差。

  8、社交:人缘不错但社交不佳,常为强辩而得罪人,与人相处颇多不适应之感,容易卷入朋友是非。

  9、精神:内外都不能如意,精神烦闷不安,应多保重身体为要。

  10、财运:财运不佳,应未雨绸缪,多节俭为要,以免常为财务而困扰。

  11、健康:易患胃肠、心肌病、泌尿系统等症。

  12、老运:晚景无显著进展,有力不从心之兆,缺乏天伦之乐。

这是一个好问题,廖立也算是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很重要的人物,由于其自身的原因,罗贯中出于小说效果的需要,无法在演义中给他安排更多出场的机会,因此,廖立并不为许多读者了解。

对于喜欢三国的友友,反而更应该了解一下廖立的故事,这对于了解整个蜀汉集团的状况,很有帮助。

蜀汉廖立既有名也有才,无论刘备,还是诸葛亮,对于廖立的才能还是比较认可的,但都没有重用他。因而,在廖立一生中,也就没有高光时刻。

究其原因,除了廖立本人恃才孤傲,喜欢针砭时政、重臣以外,更主要是与刘备、诸葛亮的军事战略相左。也就是说,廖立不仅情商不高,而且与主政者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基于这些原因,廖立不可能得到重用,更不会替代庞统辅佐刘备。

在豹眼看来,也或许是刘备犯下了一个大错,没有充分认识廖立的价值。

01

《三国志》有廖立的传记,但从中看出,他无法与诸葛亮、庞统相提并论。

陈寿做传记遵循着一般史书的规则,从人物传记的顺序及所占用的篇幅,可以看出,每个传记人物在陈寿心中的份量。

《诸葛亮传》在前,仅次于先后主及二主妃子传,之后是庞统法正传,廖立不仅是与刘彭廖李刘魏杨等人合传,而且比较靠后。

作为传记人物,不仅仅是看名声,更主要的是看成就。廖立没有突出的作为,也就不可能在陈寿的笔下有太多的记述。

据《三国志·廖立传》记载:

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沅人。先主领荆州牧,辟为从事,年未三十,擢为长沙太守。

廖立是武陵临沅人,在刘备自领荆州牧后,征辟为从事。年纪不满三十岁,就被提拔为长沙太守。

这个年龄在当时也算不得非常突出,但作为太守一级的地方大员,还是说明其能力的。相同时期,关羽出任襄阳太守、张飞出任宜都太守、赵云出任桂阳太守,廖立能够与关羽、张飞、赵云同时出任太守,可见刘备对于他的器重。

长沙郡是荆州南三郡之首,其重要性要在赵云的桂阳太守之上。

应该说廖立的开局不错,他理该有更大的发挥才是,但一把好牌被他打得稀巴烂。

这与廖立的个性及与刘备、诸葛亮的军事战略相左有关。

02

主动放弃长沙防守,自此失去了刘备的信任。

建安二十年,权遣吕蒙奄袭南三郡,立脱身走,自归先主。先主素识待之,不深责也,以为巴郡太守。

建安十八年(213年),刘备命诸葛亮、张飞、赵云入蜀,廖立继续镇守长沙。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派遣吕蒙袭击荆州南三郡,廖立不战而逃,跑回刘备身边。刘备一向赏识他的才能,没有深加责备,仍然任命其为巴郡太守。

这种事,刘备嘴上不说,那是人家刘备会做人,但心里肯定不爽。委任你出镇地方,作为一郡之首脑,好吃好喝地伺候着,敌人一来你就脚底抹油,这哪行哦?

一般情况下,这是杀无赦的。但刘备刚刚得到益州,一方面需要人才,另方面也需要笼络人心。虽然弃掉了长沙,好在千里迢迢又回来了,没有投靠孙权。相比当时的零陵、桂阳太守的投降,廖立还是好一点的。

如果刘备对其处罚,就会对其他驻守的将领、官员释放一个信号,丢掉城池是没有好果子吃的。如此一来,一旦抵抗不了敌人的进攻,就会选择投降。

刘备不杀廖立,更多是枭雄的权谋,而并非是对其多么器重。

经此一阵,刘备咋会再倚重廖立呢?

当然,这事发生在庞统已死、刘备取得益州之后。

当时,刘备决定征调诸葛亮等人入蜀,廖立也就没有必要非入蜀不可。况且诸葛亮、张飞、赵云入蜀后,协助关羽镇守荆州也是相当重要的任务。既然廖立是个大才,那就驻守荆州,担当此大任吧。

因此,刘备没有在庞统死后征召廖立替代,一方面是廖立不可能取代诸葛亮,另方面刘备并不想放弃荆州,留下廖立也算是重用。

廖立逃归刘备之后,被任命为巴郡太守,这是后来张飞干过的活。此时,刘备还是非常器重他的。

廖立为了给自己弃守长沙是否找了个借口,不得而知。但从诸葛亮主政时期,廖立的一些言论,可以窥知一二。

三国时期,群雄割据,里面有没有李姓的军阀?

  三国李姓群雄有李傕。  李傕(jué)(-198),凉州北地郡(郡治富平县,今陕西省富平县)人,汉末群雄之一。东汉末年军阀、权臣,...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