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往西行得覃氏”:湖南石门覃氏家族之姓氏起源
由于各种典籍和辞书,大多数都把「 ”覃”说成是来源于「 ”谭”读「 ”谭”或「 ”浔”,这就给人们以误导,早在公元前21-16世纪的夏朝,就已经出现了覃部落--覃怀氏--覃氏了。比齐桓公灭谭国的·公元前 684年要早1000年左右。覃氏中确有从谭国的后裔中改来的,这仅是覃氏宗族中的一个分支,不是全部。它是其中一个来源,而不是惟一的源头,更不是最早的源头。 湖南省石门《覃氏族谱》说:「 ”覃氏的祖先,考稽上有皇覃氏。”皇覃氏是继因覃部落、覃怀地而得覃姓之后的又一命姓,就产生的时间来说,覃怀氏要早于皇覃氏,因为覃怀氏因地名、部落名命氏,这属自然命氏。 湖南省《石门县志》记载,覃为古有竺氏后裔,于周穆王时分居覃地为民,遂以国为姓。当地的覃氏族谱记录有《覃氏源流世系歌》:「 ”覃氏鼻祖墨胎初,孤竹君后是有竹。”据湖南省张家界市覃氏族谱,覃氏是有竹氏的后裔。这两地族谱所记载的历史上覃氏是墨胎氏、孤竹氏、有竹氏的后裔,可以看作是覃氏发展过程中命姓的演变,是覃氏部落分支的命姓。其中以孤竹命名的覃部落到周中期,分为三支迁徙,一支到达山东章丘、历城一带;一支向今河北省内丘县西北17里的有孤山,河北省房山县有孤山,这可能与孤竹北迁时曾居留过有关;另一支向南、西南方向发展,迁入湖南西部和贵州一带(即古夜郎国)。 覃氏和谭氏关系密切,《辞海》、《姓氏辞典》、《万姓统谱》、《百家姓探秘》等有关工具书和姓氏研究的书籍,都说覃本姓谭,是因为避难,把言字边去掉,改为覃。谭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章丘(一说故地在今山东省历城县东),公元前684年为齐国所灭。传说谭国国君逃到莒国(今山东省莒县),子孙以国为姓,是为谭氏。周武王灭商后,除随同伐纣的诸侯外,殷商所封诸侯一概废除,削为平民,为防止殷商遗民叛逃,武张遣送他们到今河南洛阳地筑城,称为东郡。这时候,孤竹国也被灭亡,孤竹氏覃民从河北卢龙被驱到洛阳和殷商遗民一起筑城,沦为工奴。后又到有褒(今陕西省南郑县)为周穆王建筑祗宫,这是公元前1001年的事。祗宫建成后,穆王为偿工奴的劳绩,把他们分配到各附庸国为民,有竹氏的覃民被分配到谭国(今山东省境内)为民,有竹氏又得姓谭氏。到春秋时期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3年),周被齐国所灭,有竹氏谭姓国民又迁徙他地。求神问卜的结果是:早往西行,谨记勿言;日落西方,及早回家。预示迁徙的方向是西方,而且西、早二字相叠起来是覃字,正是谭字去言边,也包含着「 ”谨记勿言”的意思。而且日落西方,及早回家是暗示要等齐桓公死了,要及时早早回到谭城老家来。这一段传奇,在湘、鄂、桂一带覃氏族谱中都有记载,而且世代相传。后来有竹氏的谭姓国民扶老携幼经过数千里跋涉,于齐桓公灭谭后的次年(前 682年)秋天,陆续到达了有褒(今陕西省南郑县境),按照「 ”谨记勿言”,把谭字的言旁去掉,恢复覃氏。
柳州城得名的三种说法
贺孝贵
恩施市南宋施州城遗址——柳州城,因成为全国文保单位,继而又因旅游开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其柳州城的名称如何得来,也越来越让人费猜测。
有人指出其名冠“柳”,与今恩施覃氏祖辈覃汝先元代为施州行军总管,驻节柳州城,因覃氏曾来自广西柳州,且有族人在柳州为高官,因对柳州的怀念,故将施州叫成柳州。或因柳州城山势如钮,叫成钮城,“钮”字谐音为“柳”,故叫成柳城,故有柳州城之称呼。
笔者并不赞同上述二说,因为覃氏祖籍陕西汉南,后移居夔州,被宋孝宗称为“夔路豪族”,后来分布西南各地的覃氏后裔都是从施州柳州城迁徙而去的,而不是从广西柳州迁来的。这一结论,已为业内人士共识,可不争议。柳州城又名椅子山,同治版《恩施县志·古迹志》引《湖广通志》:“旧施州,在卫城东椅子山。宋开庆间治此。城基尚存。”又《恩施县志·山川志》:“椅子山在城东十五里。宋开庆初(1259年),郡守谢昌元移州治于此,以据险要,亦名州基山,俗名旧州城,讹呼柳州城,土瓷器皿多出其地。”“椅子”指柳州城西面的一个山洼,状如圈椅,故名。整个柳州城山为南北走向的长形地带,中间一道山槽,怎么看也不成钮形,如果真如钮形,善观山体形胜的古人何须以“椅子山”称呼并载入史册,何不干脆叫“钮顶山”?看来以“钮”谐音讹为“柳”这一说尚需争议。
读著名历史与建筑学家张良皋先生《武陵土家》一书,其中说到他于1983年到恩施,曾考察柳州城。张先生说:“邀我重返鄂西的鄂西博物馆馆长林奇先生,和后来继任馆长邓辉先生,陪我去看了一座‘旧州城’,当地人称为‘柳州城’———现在看起来,正确的称呼大概该是‘老州城’。他对此作了注解:“咎字读如‘旧’,从咎得音的绺读如‘柳’,所以‘旧’‘柳’本可直接互转。武陵地区的永顺、利川、咸丰都有‘老司城’,所以‘旧州城’、‘柳州城’都有可能从‘老州城’而来。‘老’‘柳’‘旧’古音可互转。请看从‘’得声醪(láo)霮(liú)镋(jiū)。从‘老’的姥(lāo),粤语也有Liu音。所以,由‘老’转‘柳’转‘旧’都可以。说不定语言学家还可以从此类转音考定武陵古语。”
张良皋先生的论述是不无道理的,我比较赞成他的观点。当然,也不必就此下定论,对“柳州城”之“柳”字,还可进一步研究,最终得到公众完全认可的结论。
覃姓在中国《百家姓》排名是96位。
覃氏经历了几千年来的频繁迁徙,总的流向和趋势可概括为:北南东西,即自北向南,先东后西。根据史籍和各地覃氏族谱记载及口碑,除了上述在黄河流域的几次迁徙之外,还有八次较大的迁徙。从覃怀地到会稽郡覃怀地,是大禹治水的指挥部,也是治黄最早取得成效的地方。
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侨中也有一些覃氏居民。海外覃氏主要是从广西、广东地区出境的。这些华侨漂洋过海留居海外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宋代,而大量出走并留居海外的则在明、清和民国时期。
广西华侨人口仅次于广东、福建两省,居全国第三位,广西又是覃氏聚居最多的省区,据所掌握的资料,海外覃氏,以祖籍为广西者居多。
以容县为例,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县人口59万,其中覃氏3万,占5%强。1979年出版的台湾《广西文献》第3期说,马来西亚有广西籍华侨华人50万,其中容县籍20万,在容县籍华侨中,覃氏约2000人。
扩展资料:
《百家姓》的排名只是名义上的,虽然有字面上的这么多姓。因为某些姓氏虽然在字面上不同,实际上部分姓是从某姓衍生出来的,比如姚姓, 据2005年在湖南零陵召开的全球华人公祭舜帝 大会上的最新统计,由姚姓衍生出的姓氏达60个之多,如王、陈、胡、孙、虞、田、袁、车、陆等姓氏,流布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姓氏文化中,《百家姓》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记载了中国姓氏的发展,它与姓氏家谱、方志、正史构成完整的中国历史,是中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百家姓》作品的出现,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流传至今,影响极深,它所辑录的姓氏,还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等的强烈认同感。
-覃姓
-百家姓 (传统蒙学三大读物之一)
「 ”早往西行得覃氏”:湖南石门覃氏家族之姓氏起源
本文2023-10-11 04:08:4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24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