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与梁姓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2收藏

李姓与梁姓,第1张

李姓起源

一、来源有六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4、春秋时赵国将领武安君的的代有李左车,其后以李命姓。

5、为北魏代北复姓所改。北魏时有代北复姓叱李氏、高护氏,随孝文帝入中原后,改为单姓李氏。见《魏书官氏书》、《通志氏族略》。

6、少数民族中本有的姓氏。延边朝鲜族常见姓氏有李姓。

二、郡望堂号

1、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赵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广汉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梁姓的老祖宗是黄帝族

在炎黄子孙的姓氏当中,梁姓的人数不算少,人才也辈出,在新加

坡就有两个注册的梁姓宗亲团体:南洋梁氏公会与星洲梁氏总会。南洋

梁氏公会的会员以福建人占多数,星洲梁氏总会则以广东人居多。

其实,不论是福建人、广东人、海南人或任何籍贯的梁氏族人,他

们几乎都是都是伯益的后人,他们的始祖是叔鱼公。如果再追溯上去,

梁姓的老祖宗是黄帝族的“赢”姓,这个姓氏已经有将近5000年的历史。

黄帝的后裔颛顼帝,别号高阳氏,他继承叔叔少皋族的金天氏而得

天下。他的后人伯益擅长畜牧狩猎,后来帮助禹治水有功,舜帝封他为

侯爵,他在“赢”这个地方居住,所以赐封“赢”姓。

大约在公元前820年周宣王的时候,伯益的后人秦仲大夫征讨西戍有

功,周平王即位(公元前770年)时,赐秦仲的第二儿子康(名庆)为忠

孝伯爵的官衔,封地在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南部),他就在梁山建

立了“梁国”。

到了春秋战国,梁国被秦国所灭,梁国国君的后代,沿用原来的国

名“梁”作为为姓氏,所以,康就成了“梁”姓的始祖。梁氏族人称他

为“叔鱼公”。

不过,梁姓还有另一个来源,春秋时代的晋国有个地方叫“解梁城”

(今山西临猗西南)。晋惠公用5个城贿赂秦国,解梁城就是其中之一。

解梁城被秦国并吞后,解梁城居民的后人就以“梁”为姓。

此外,也有一些少数民族融合到梁姓来的,那是在公元前400多年,

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当中,有个叫“拔列兰”三个字为姓氏的民族,这

个民族到了北魏时,就改为单姓“梁”。

尽管梁氏有3个来源,但是,新加坡的南洋梁氏公会与星洲梁氏总

会都以叔鱼公为始祖。换言之,大多数的梁氏族人都是伯益的后人。

在南洋梁氏公会的大礼堂悬挂着文靖公的肖像,这位文靖公是宋朝

时代的丞相梁克家,他是福建晋江人。梁克家生于宋靖康二年(公元

1127年),从小就聪明过人,他中了状元,拜右丞相,他关心民生,甚

受人民尊敬,后来出任左丞相,晋封郑国公。梁克家在淳熙十四年(公

元1187年)去世,享寿61岁。由于他德高望重,是梁氏族人的杰出人物,

因此,福建梁氏族人尊敬他为先祖。

自叔鱼公以后,梁氏族人人才辈出,如女中豪杰的梁红玉,在历史

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当宋代江山危在旦夕时,她协助夫婿韩世忠奋

勇作战,在黄天荡一役中,她亲自上阵击鼓助战,激励将士的士气,击

退金兵。韩世忠在楚州创立军府时,她亲自织帘为屋,鼓舞士气。直到

今天,梁红玉击鼓退金兵这段历史仍然是各地方戏曲剧种的题材。

近代维新运动领袖之一的梁启超(1873—1929)是梁氏族人的杰出

人物之一。他是广东新会人,12岁就考中秀才,17岁考中举人。后来和

他的老师康有为一起,提倡变法维新,光绪廿一年(公元1885年)赴北

京参加会试,和康有为一同发动“公车上书”,1300多个赴京考试的读

书人签名要求朝廷改革政治,励精图治,由积弱走向富强。

1898年梁启超与康有为等协助光绪皇帝发动“戊戌政变”,这场

“百日维新”被慈禧太后镇压下来,他逃亡日本。梁启超在学术方面也

很有成就,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也曾担任北京图书馆馆长,他的著作

编为《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一门俊杰,他的长子梁思成(1901—1972)是中国杰出的建

筑学家。他从事中国古建筑的科学研究工作,曾任东北大学、清华大学

建筑系主任、教授,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成员。并参与中国国徽和北

京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对中国建筑学的科学研究工作作出巨大

的贡献。后因反对拆除北京城墙而遭受严厉批判。最近他的儿子梁从戒

当选为中国政协委员,梁从戒是一位研究历史的学者。

梁启超的次子梁思永(1904—1954)是中国杰出的考古学家,对中

国考古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对新石器时代和商朝的考古有重大的贡献。

曾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著有《梁思永考古论文集》等。

梁启超的幼子梁思礼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火箭控制系统专家,30多年

来,他亲自领导和参加多种导弹、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研制试验。他荣

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7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此外,西汉今文易学“梁丘学”的开创者梁丘贺,唐代天文仪器制

造家兼画家梁令瓒,唐朝文学家梁肃,南宋画家梁楷、明朝戏曲作家梁

辰鱼,清代书法家梁同书,协助林则徐禁烟的清代文学家梁廷楠等都是

梁氏族人中的佼佼者。

梁家祠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梁家祠位于中国广州市荔湾区龙津西路梁家祠街34号,为梁氏族人的家祠。

建筑坐北朝南,三间三进,为典型的岭南风格的祠堂建筑。总面宽129米,总进深543米,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硬山顶,尖形人字封火山墙,碌灰筒瓦,青砖石脚。头门面宽三间,进深三间约10米共十一架。前后有木雕封檐板,雕刻有花卉图案,大门前有一对石狮子。中堂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共十一架。花岗石梅花檐柱,木雕梁架保存较好,梁架透雕博古纹饰,装饰简朴。前有天井及两廊,现两廊已拆,与天井连成一片。后堂间隔基本已改变。建筑主体基本保存,但祠内多处有搭建的0。显示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建筑建造的辉煌成就。

其建于清代,1960年代曾作为幼儿园,后期为荔湾区教师进修中心,现为荔湾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及荔枝湾变迁历史展览馆。1992年9月被公布为广州市登记文物保护单位。

梁氏族人源于广东东莞,在17至18世纪期间由十二世祖梁国初带同族人迁徙至新界,及后其子梁大成定居元朗八乡并建立元岗村,梁氏宗祠即由梁大成祖所拥有。

据村中父老忆述,元岗村的得名与其地形有关。元岗乡公所背后原有一座圆形山岗,村庄因此取名圆岗,但由于村落不断扩展,这座小山岗已被移平并发展成现今的休憩处,村名也随之改为的元岗村。由于新界乡村不断发展,元岗村内很多旧村屋已被重建或拆卸,梁氏宗祠是村中少数仅存的历史建筑物。宗祠仍用作举行祭祀、点灯、秋祭等传统仪式,同时也是梁氏族人议事的地方。

梁山伯身世: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爱情绝唱。如果有人问你梁山伯和祝英台是哪里人,你会觉得这人有问题,梁山伯祝英台当然是南方人呗。近年来,古代名人之争日趋激烈,个中原由当然是以经济利益所驱动,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没幸免,梁祝究竟是哪里人,争议也越来越激烈。争夺梁祝祖籍的有:浙江宁波、江苏宜兴、山东济宁。山东济宁是最后杀入争夺的,但由于去年10月27日梁祝墓碑的出土,使济宁成为这场争夺的娇娇者。记者4月1日电话采访了济宁市梁祝文化研究会会长、济宁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长樊存常。

  济宁是梁祝传说之源

  樊存常先生谈了四条证据:

  第一,在济宁发现了年代最早、内容最丰富翔实的梁祝墓碑。历史上,济宁市微山县马坡乡有“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碑”,此碑为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重修梁祝墓、祠时所立。据调查,目前全国已经发现的梁祝墓共有9处,而以微山县马坡乡梁祝墓、碑建立时间最早、文字记载梁祝故事最为翔实。碑文详细交代了梁祝故事的来源、时代背景和详细过程。祝员外“见世之有子读书者,往往至贵”,而自己因为没有儿子,所以“咨叹不已”。英台为解父忧,“冒为子弟“竟读书可振门风以谢亲忧。”梁祝同诣峄山先生授业,同窗三年衣不解。山伯“疾终于家,祝英台悲伤而死。”二人合葬的原因是“乡党士夫,谓其令节,从葬山伯之墓,以遂平生之愿,天理人情之正也。”整个故事没有神话色彩和艺术加工,就是民间发生的真实故事。

  济宁微山梁祝碑的发现使国内其他地方的梁祝碑相形见绌。我们把微山县马坡乡梁祝碑与年代也较早的宁波鄞县的梁祝碑作一个比较。宁波鄞县梁祝碑立于明嘉靖丁未腊月(1547年)比济宁微山墓碑晚30余年;宁波鄞县梁祝碑只有“晋奉义妇冢”短短5个字,而济宁微山梁祝碑共836个字;宁波鄞县梁祝碑是鄞县知县徐立所立,而济宁微山梁祝碑是南京工部右侍郎前督察院右副都御史,为钦差大臣,二品官,官位显然更高。

  第二,地方志记载了梁祝家住济宁的重要历史史料。据樊存常先生考证,在《邹县旧志汇编》、清《峄山志》、《峄山新志》都记载了梁祝在峄山读书的事情和历史遗址。如清康熙11年修《邹县志》记载:“梁山伯祝英台墓城西六十里吴桥地方,有碑。”峄山上有“梁祝读书洞”、“梁祝祠”等。

  第三,梁祝的故事在济宁民间广泛流传。宋元之际,梁祝故事就被编为戏文、元曲,明清时期又有多种版本的传奇问世。在山东琴书,山头花鼓等民间艺术中,都有梁祝的故事,至今还有很多人会唱。比如,《梁祝下山》是山东琴书的看家唱段,其中就有“梁山伯祝英台就在红罗峄山念文章”、“二人死后合葬在马坡泗河沿上”的唱词。

  第四,梁祝故居村庄尚在,家族后裔至今在济宁居住。据碑文记载,祝英台家居济宁九曲村。经查访得知,九曲村现位于泗河南岸,因泗河从兖州至此有九处弯曲而得名,今已演变成东九、西九两个村庄。祝氏家族因避水灾,后迁居济宁市任城区岔河村,此村95%的人口姓“祝”,村中人尊祝英台为其先祖,讳与马氏通婚,严禁村中演唱梁祝戏。梁氏族人原住在马坡附近村庄,距离九曲村不远。因此,当年梁祝二人赴峄山求学途中相遇,二人柳荫下驻足相会十分自然。

  专家确认济宁梁祝文化中心地位

  2003年10月27日,济宁梁祝墓碑出土。济宁方面请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参加梁祝墓碑出土仪式。看看沉寂地下的梁祝墓记碑被缓缓抬出,专家们很激动,中国社会科学院梁祝文化研究知名专家贺学君女士激情万分,她说:“千年等一回,我终于等到了,能够参加今天的梁祝墓记碑出土仪式,我今生无怨无悔!”专家们一致认为,济宁作为梁祝文化的中心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济宁梁祝墓记碑出土是对梁祝文化研究的一大贡献。

  人们儒家思想严重制约梁祝故事在北方传播

  人们接受梁祝是南方人的说法,是由于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广泛传播。据樊存常考证,“南方说”实质上经不起推敲。他根据多年的研究提出,梁祝故事“南方说”,最早是根据明人徐树丕《识小录》记载:“梁祝事异矣!《金楼子》及《会稽异闻》皆载之。”《金楼子》是南朝的,但此书已经遗失,不知其具体内容,根本不能证明梁祝故事就发生在南方。唐代关于梁祝的记载很简略,宋代出现了梁祝故事发源于江苏宜兴的观点,这说明梁祝故事的发源地问题。在宋代就没有定论。到了明代,梁祝故事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关于故事发源地的争议更大,出现了梁祝籍贯在孔孟故里的济宁说、浙江的宁波说、江苏宜兴说等不同的版本。明代作家冯梦龙在《情史》和《古今不止说》中,梁祝的籍贯都不一样,前者说“梁家会稽,祝家上虞”。而后者则说梁祝为江苏人,祝英台为江苏宜兴人,这说明冯本人对于梁祝故事源于何处也不确定。�“北方说”之所以不广为人知,按照樊存常先生的分析,主要还是因为梁祝故事在北方尤其是山东的传播遭遇了很大的障碍。山东作为孔孟之乡,儒家思想对人们的影响比较大,在封建社会,男女婚姻大事,要严格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梁祝私定终身大事的行为是违反礼教的,这种行为在孔孟故里更不便作宣传,甚至不准宣传。至今在祝英台的家乡,还不准说唱梁祝戏、放梁祝**,梁祝、祝氏与马氏至今不通婚,就是这样一个明证。

诸葛亮曾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这句话中的桓,指的就是汉桓帝刘志。他的皇位,不是靠自己打拼来的,也不是继承得来的,而是靠妻子才当上皇帝。然而,他却忘恩负义,在妻子去世后,灭了其娘家满门。

刘志,是汉章帝刘炟的曾孙,河间孝王刘开之孙,其父亲是蠡吾侯刘翼。算起来,他与皇室的关系越来越远。当时东汉朝廷外戚专权,尤其是梁家。皇帝驾崩后,外戚希望立一个年幼无知的小皇帝,这样就能继续把持朝政。年仅八岁的汉质帝由于太聪明,指责梁太后的哥哥、时任大将军的梁冀是“跋扈将军”,梁冀对此怀恨在心,便把他毒死了。

恰好太后想把妹妹梁女莹嫁给刘志,在和众大臣商议立谁为新帝时,她一合计,便让刘志当了皇帝。一是因为刘志也才15岁,方便控制。二是因为他马上要娶梁家的女儿,将来梁女莹当了皇后,梁家仍可以继续以外戚的身份专权。在梁太后看来,这是个一举两得的决定。就这样,刘志成了东汉第十一位皇帝。

虽然刘志成了皇帝,但是他只是一个傀儡皇帝。不仅有梁太后临朝听政,朝政还被梁冀把持。梁冀对他这个没有实权的妹夫,自然也没有恭顺的态度。因为太后和梁冀的关系,刘志不得不极尽宠爱梁女莹。可是,她一直没有生下皇子,刘志慢慢疏远了她。再加上梁太后去世,刘志对皇后的态度开始转变,转而宠幸其他妃子。对此,梁女莹怀恨在心。后宫中只要有妃子怀孕,她就会想方设法除掉这些胎儿。她的行为,让刘志非常不满。由于畏惧梁冀,他也不敢发作。

另一方面,梁冀仗着自己的权势,为非作歹。刘志一直忍气吞声,因为梁冀还没有废除或者杀掉自己的念头。但是,梁冀竟然把魔爪伸向了长安君,这让他不能再忍了。当时梁女莹忧愤而死,刘志就开始宠幸梁猛女,也就是后来的邓皇后,长安君就是她的母亲。梁冀掌握了大权,唯一能与之抗衡的就是宦官。

于是,刘志联合那些对梁冀不满的宦官,围攻了大将军府。梁冀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便和妻子自杀了。梁氏族人,都被刘志处决。梁氏外戚集团被一网打尽,灰飞烟灭,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不过,刘志也不是什么明君。他爱好佛事,荒*无度,宠幸宦官,公开买卖官职,朝政腐败,其宫女多达五六千人。永康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刘志驾崩,终年36岁。

据了解,高州梁氏族谱中确实有“有树”这一字辈。高州梁氏是中国广东省梅县(今梅州市梅江区)人和中国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人的宗族。历史上,高州梁氏是广东著名的大姓之一,其家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贡献。

据《高州志》记载,明朝时期,高州梁氏就已经在当地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有树”这一字辈的出现则要追溯到清朝嘉庆年间。梁有树,字子岸,是清朝广东文昌县(今海口市)人,他成为了当时高州梁氏族中的一员,并被尊为“祖宗”。此后,梁有树一代便成为了高州梁氏族谱中的一个字辈。

目前,高州梁氏族谱已经编纂成册,包含了众多的人物和家族信息。如果您对高州梁氏家族有更深入的了解或者想要查询相关资料,可以参阅相关的家谱和历史文献,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李姓与梁姓

李姓起源 一、来源有六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