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氏族谱
始祖嵩公(一世)生一子金微
二世祖金微生二子:长国大号明山,次国老号明水。
三世祖国老生三子:长天福名兴公,次天禄名亢公,三天寿号珊琉。
四世祖天福生二子:长梁 富,次梁 昭。
天禄生十一子一女:长梁呈,次梁顺,三梁降,四梁齐三梁降,五梁宝,六梁才,七梁休,八梁标,九梁新,十梁海,十一梁吕(女),十二梁烈。
天寿生四子:长梁 良,次梁 产,三梁 意,四梁 类。
五世祖梁烈(由东兰迁居永顺)生一子正材(由永顺迁居龙头区)。
六世祖正材生三子:长金容字奉羽,次金鹏生一子英立,三金灿生一子英七。
七世祖金容生三子:长英鸿,次英山(由冒村迁居塘华),三英灿生一子士永。
八世祖英鸿生五子:长士明,次士聪,三士乐,四士会,五士杰。
英山(1682—1763)81岁,生二子:长士爵,次士官。
九世祖士爵(1717—1782)66岁,元配韦氏生四子:长嘉能,次嘉宜,三嘉会,四嘉维。士官生一子嘉禄。
十世祖嘉能生一子国镜。
嘉宜生三子:长国珍,次国锈,三国瑾。
嘉会(1756—?)生三子:长国珠(韦氏),次国琼(韦氏),国瑚。
嘉维生二子:长国强,三国瓦。
十一世国珠(1790—1856)66岁,生有三子:长启松乏,次启高(覃氏), 三启福(韦氏)。
十一世国琼(韦氏)生二子:长启广(崔氏),次启东(韦氏)。
国瑚生三子:长启报乏,次启水,三启建。
十二世启高(1822325—1858114)37岁,元配覃氏(18235—18876)生有三男一女:长有足(风和),次有多(又风楼),三有丰(风翔)。
启福生二子:长有群,次有团。
十三世有足(184646—1906111)生四子:长玉孟,次玉苗生绍思乏,三玉天乏,四玉满
十四世玉孟(栋文)元配覃氏生四子三女:长绍明(卢氏),次绍灌又利(卢氏),三绍绅,四绍仕,女长嫁百井,次嫁怀远,三嫁龙道。
十五世绍明生一子庆肯一女达草嫁弄六。
十六庆肯生三女:桂缓,桂朵,桂川,义孙文才,文攀。
十五世绍利生二子:长庆彩,次庆述(都少亡)。
绍绅又名兆吉生二子:长庆奢,次庆抗(住巴一队)
十六世庆奢生四子二女:长仁补,次仁讲,三仁义,四仁办;女长嫁昌村,次嫁杭州。
庆抗生二子四女:长仁省生胶成,次仁国,女秀宁,金艳,金莲,金孟。
十五世绍仁生四子二女:长庆代,次庆扬,三庆常,四庆培,女秀目,秀东。
十六世庆代生四子四女:长仁勇,次仁柱,三仁撰,四仁干,女金最,金星,金标,金顺。
十三世庆扬生二子三女:长仁夫,次仁起,女金贵,金美,金翻。
庆常生三子二女:长仁所,次仁巨,三仁胜,女金研,金弄。
庆培生三子:生仁造,次仁炮,三仁毕。
十四世玉满生绍象,绍象生二子:长庆叨,次庆远。
十六世庆叨生二子五女:长仁江,次仁德,女桂奂,桂癸,桂尼,桂元,桂元。
十七世仁江生文天;女美,美丽。仁德生二子:长文垒,次文海。
十六世庆远生一子一女:仁贯,女桂艳。
十三世有多(185212—1923326)72岁,元配拉洞村?氏(1859—19351)生有四子:长玉田(栋兴),次玉念,三栋魁,四栋光乏。
十四世栋兴(1878108—1923326)由塘华队迁居考二队,元配带河拉竹屯玉武长女韦氏(18808—19353510)生有八儿子:长绍恺,次绍冀乏,三绍垂,四绍品生二女,五绍平,六绍治,七绍朝乏,八绍拨(梁 汉)。
十五世绍恺(19036—19785)78岁,少壮勤学经书广交良朋,执教数年,解放初期曾任中共宜山县永安乡人民政府第一任乡长。由考二队移迁巴一队,元配崔氏(?—198512)生有二男四女:长庆都,次庆积;长女秀姬,次秀媚,三秀碧,四秀姣。
十六世庆都(黎氏)生仁主,仁主(韦美社)生三子:长文波(大学毕业),次文安,三文静。
次庆积生六子三女:长仁思(韦孟群)生文伟,次仁冠(韦氏),三仁农(袁氏)生文确、文璀、韦华、四仁仅(韦翠美)生文鹏,五仁合(袁氏),六仁义;女美如(邓氏),美作(谭才),美善(卢氏)
十五世绍垂(金章)生三子:长庆辽(少亡),次庆南(少亡),三庆云(韦氏)生一女凤俄。
五绍平元配(吴氏)生于民国21年5月卒于1998314日,无生育,抱养有一男(庆浪)一女(梁妹),一生勤俭持家供养义子读书至高中毕业,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后抚养孙子(仁辉)孙女(蔷薇)读书至小学毕业,其精神其得高贵,逝后葬于大圹坡,义于庆浪出外至今数年未归,媳和孙子女远走他乡也不回,义女梁妹嫁至巴二队韦元思生有二子三女:韦德寒将。
十五世绍治元配吉隆村邓治文之长女:生于民国六年卒于1973年,57岁,原配韦明柱公育有两子(田巴一队的韦炳乔,韦俊崔)后,因年少守霜方配绍治公生有三男二女:长庆快,次庆金;长女秀模,次秀烈。
十六世庆快生二子二女:长仁育,次仁万;长金米,次金童。
庆宜生三子二女:长仁学,次仁毕生文响,三仁龙;长女艳红,次艳群。
庆金生一子二女:仁上;长女金苗,次金花。
十五世梁汉(1922822—198281)曾任过警卫员,当副排长,后还乡归农,元配永吉村韦氏生五子二女:长庆伯(韦氏),庆合(韦氏),三庆山(韦氏),四庆全(赖氏),五庆武(韦氏);长女秀灵(嫁木仅岭弄六村卢氏生一子卢安勋二女),次秀叶(嫁至宜州山市矮山乡张正学生一子张仲叨)。
十六世梁庆伯生一子一女:仁胆;风秋。
次梁庆合生四女:长风柳,次风溜,三金日,四金媚。
三梁庆山元配考二队韦炳峰之女韦秀弯(炳峰生四子三女:韦德光,韦德荣,韦德回,韦德关)生有三女一子:长女风姣,次风利,男仁滚字家龙,四女风蕊。
四梁庆全生四女:长金蚌(风艳),次风泥,三风林,四风蓝。
五梁庆武生仁猛,仁贡。
十四世玉念(栋念)生二子:长绍祖,次绍裘。
十五世绍祖生一子三女:庆猷(韦邓氏);女美艳,秀水,美英 十六世庆猷生五子二女:长仁友生梁能、文瑞,次梁辉生二女红杏、小妹
三仁乾,闪人跳,五人乾,女春彩,柳青。
十五世绍袭生四子:长庆翁,次庆雷生人岸、人伟、仁三,三庆教,四庆广。
十六世庆翁生四女:彩欢,彩用,彩素,彩红。
庆教(安乐村书记)生一子二女:仁贵;长菊香,次女风肖。
庆广生二子一女:长仁晓,次仁朝,女金兰。
十四世栋魁生一子绍康,康生三子:长庆福,次庆国生人选,三庆端生生仁攸
十五六世庆福生三子:长仁恒生梁彬,次仁文,三梁吉。
十七世仁文生梁台,梁林湾(女),梁平。
十三世风翔生四子:生栋友(玉焕)、次栋模(玉庭),三栋彰(玉甫),四栋熙
十四世栋友生四子:长炳琳,次炳龙,三炳宋生庆介,四庆璜生增乔
十五世炳琳生二子:长增甲(张氏),次增庆生一子仁克(迁百色)
十六世增甲生五子:长仁祝,次仁愿生一子一女文理、柳源、三仁面文宇,四仁卫生文忠,五仁条。
十五世炳龙生二子:长庆坤生长仁华生文敏次仁达,三仁勋:次庆永。
十四世栋模生四子:长炳吴,次炳熙,三炳光,四炳柱。
十五世炳吴号梁儒生二子:长增权生二子仁丁生文宝、仁盘,次增邦。
十六世界增邦子:长仁珊,次仁童,三仁显。
十四世栋彰号克昭生一子炳展,展生二子:长增敢,次增纪(又即)。
栋熙(玉耀)号朗亭生炳南(随母到南丹车河镇塘汉村住)。
十五世炳南生二子:庆奎,庆源。
推荐回答
赖(Lài 赖)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及《文献通考》等资料所载,周武王有弟叔颖被封于赖国,至鲁昭公四年为楚灵王所灭,其后以国名为氏。史称赖氏正宗。是为河南赖氏。
2、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中国史稿》、《炎黄源流史》等资料所载,炎帝后裔有四支,属于古羌族的四个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时烈与厉通,又音赖、故烈山氏、厉山氏、赖山氏皆同。古时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后有一支东迁,于商代在河南厉乡县建赖国,依附于商朝。周武王伐商时,赖人南迁,后来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号,为赖子国(今河南省息县包信镇)。春秋鲁昭公四年,楚灵王灭之,其族人迁至鄢地,其后裔以国名为氏,称赖氏。是为湖北或河南赖氏。
3、源自少数民族有赖姓:
① 阿昌族赖姓源于阿昌语“喇来”,因其尾音与汉语“赖”字谐音,故姓赖。
② 另外满、台湾土著、蒙古等少数民族均有赖姓。
得姓始祖:叔颖。周朝为黄帝姬姓后裔姬发所建,为加强其统治,武王大封同姓诸侯。据史料所载,周武王封其弟叔颖于赖(今河南省境),鲁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赖被楚灵王所灭,其后子孙遂以国为氏,称为赖姓。故叔颖则被尊为赖姓始祖。
赖姓发源于今河南省境。据《姓氏考略》所载,最早的赖姓家族,居于古代颍川(今河南禹州)一带,为周武王之弟叔颖后裔。秦汉时期,赖姓已有迁居南方者,《元和姓纂》中即载:“汉有交趾(今越南河内市西北)太守赖先,蜀零陵(今属湖南省)太守赖文。”这一时期,居于颖川的赖姓发展最旺,是为“颖川郡”。魏晋南北朝时,赖姓加入了为躲避纷乱由北方而南迁的队伍之中,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苏、广东等省均有赖姓足迹。据《赖氏族谱》所载,东晋有赖忠诚任虔州(今属江西省)知府,后人赖光迁居松阳(今属浙江省),到赖遇时已成当地一大郡望,晋安帝亲题“松阳郡”赐予赖遇,故此支望族以“松阳”为郡号,并尊赖光为开基始祖。另外,赖光后人有迁居江西者,且在当地发展成为大郡望,治郡为南康郡。隋唐时期,政清民和,赖姓繁衍愈盛,各支脉竞相延伸,葱茏郁茂。宋元时期,赖姓又有大量南迁者,可以说是赖姓历史上继南北朝之后的又一次大迁徙。这次南迁,使得发源于中原河南之地的赖姓更加称盛于南方各地。另外,宋代赖姓有一支在河南武陟繁盛起来,治郡为河内郡。明朝初年,赖姓又有迁居于四川、云南一带者,并且多数融入阿昌族。清朝初年,赖姓有进入台湾者,据载,赖云从福建漳州渡海至台中开基,此后,从闽、粤迁往台湾,进而移居海外者不绝。今日赖姓以广东居多,约占全国汉族赖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四。赖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十八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七。
1、赖姓是一个发源于北方,而在历史演进中成为以广东为主居地的典型南方姓氏。
2、赖姓人才辈出,尤以宋明两代江西万安为盛,故有:“一县两代人才多,江西万安赖氏兴”的佳话流传于世。
3、赖姓字行严谨,寓意深远。如民国时抄本《赖氏家谱》中有福建赖姓一支字行为:“寿福承祖泽,光宗寄昆贤。”
贞节牌坊,为古时表扬守寡妇女,终生守一的坚贞风范而设。台湾全岛现存的这类牌坊,共有七座,分布于台南、大甲、新竹、台北、北投、苗栗等地苗栗赖四娘节孝牌坊,为三级古迹,坐落福星山。这座石坊原建於文昌祠侧,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大地震后,因拓宽道路,迁建于南苗天害庙西侧。1958年又因天云庙改建,而移置猫狸(福星)山,整座牌坊,由石柱、石块构成,古朴庄严。正面上方
民间庆寿礼仪:庆寿名目繁多,有三朝酒、满月酒、过周酒和每满十岁的“做生日”(县北逢十做寿,县南逢十一做寿)。庆寿是先贺后请,不贺不请,寿礼有寿饼、寿烛、布料、三牲等。寿筵两餐,头天的“暖寿酒”,正日的“拜寿酒”,富户和权贵者还要举行拜寿礼仪。
民间建房和迁居习俗:建房要请堪舆择“三定”:一是定地基,俗说要选择“风水宝地”;二是定方位,俗说要看当年兴工“利不利”,最忌“三煞方”;三是定动土与上梁的日期,俗说“要择黄道吉日”,又说“最要日脚干净”。破土动工那天(或早几天)要安“杨公符”,杀雄鸡祭符,安好后,每日要向“符”朝敬夜香,直至竣工后仍要供奉数年。上梁立柱时要请工匠头人“喝彩”、“撒粮米”、“撒富贵糍”。新梁上要悬挂装有五谷种子的红布袋。亲朋要道贺,名曰:“送茶”,朋友可随意赠送钱或物,内亲则要馈赠鸡、鱼、肉、粉干或面条,还要出力相助,名曰“赠工”。主人要设宴多次,即破土动工时的“落石脚酒”,上梁立柱时的“上梁酒”,竣工时的“圆屋酒”。此外,每月初一、十五还要“做神福”,既为敬神,又为款待工匠。
民间迁居称“过火”。迁居时间须择定吉日的黎明前,由男户主挑过火担子。一头是锅,锅内装燃烧着的火屎,并撒上糠,使之烟雾缭绕;另一头箩筐装着香炉、点燃的小蜡烛和祖宗牌位,香炉里插着点燃的线香。主妇抱着饭甑,拿着锅铲,甑内用红纸包着谷、豆、花生、芝麻、油菜籽(或玉米或麦子),合称为“五谷”,子孙拿着火铲、捞勺之类的炊事用具,每项用具须贴上红纸。出门时,户主走在前,主妇继后,放鞭炮。户主边走边说:“请太公太婆到新屋来去住”。左邻右舍放鞭炮贺行,叫“送火”。走至新居门口,同事先安排的本家亲人放鞭炮接火,有些左邻右舍也放鞭炮迎新邻。进屋后,点燃蜡烛、线香,安放祖宗牌位。迁居时,女儿不随行,等天亮后才进新屋。路途上切忌碰上过路人,免得碰掉好运气。
婚假习俗:媒人初谈,征得女方父母同意,开出姑娘的生辰八字给男方,俗说“开小八字”;谈定三茶六礼,由男方选择吉日纳采传庚,俗说“开大八字”,今谓“订婚”;婚期前一天,新郎要理发洗澡,男方要杀猪升号,发轿至女方,贫富人家有棉轿、花轿之别。于归之时,女方一家要号啕大哭。新娘要剃脸、洗澡、“辞神”。辞神后由侍爷抱进轿里。出门后,一路上不敢回头。到夫家拜堂时由契母牵出桥,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暨长辈亲眷,然后夫妻对拜,饮交杯酒。拜完堂由契爹抱进洞房(也有用新席传递走进新房),晚上亲朋闹房,次晨由家婆带入厨房,名叫“睄灶”。迎娶时,男方要给女方多种财礼,如辞神礼、插花礼、剃脸礼、开剪礼、开勺礼、开门礼等。请客送礼的习俗是“先请后贺,不请不贺”。宾客给男方送礼,内亲要加送鸡酒,给女方送礼,多为衣料,长辈要另送“压袋礼”。
丧葬习俗:入殓和安葬要择“吉日”,请道士做“功课”,俗说“招魂”、“做香火”。入殓前要“买水”洗尸。安葬前夕,要举行祭奠仪式,有家祭、路祭。一般由子孙、家庭叔孙、内亲等按辈大小依次烧香磕头。权贵者还要举行路祭点旌,入殓完毕和安葬之前,儿孙辈跪在棺材周围吃一餐饭,俗说“食材(财)饭”。安葬出殡时,儿孙要披麻戴孝,穿草鞋,持孝棍,一路丢纸钱,俗说“丢引路钱”,权贵者抬棺游街,以示派场。抬棺出殡,有四人扛和八人扛之分。安葬后,要请道士念经一至七天不等,俗说“做归山灯”。办丧事时对内亲要派专人报丧,亲朋好友要先送礼后请饭。礼物送烛帛、祭轴、祭礼等。
民间禁忌:孕妇忌摸东西,妇女的短裤忌当众凉晒。凡事讲究“吉利”,凡逢喜庆、年节、每月初一、十五要说吉利话,“无”要说成“冇”。小布、大沽等地“帽子”要说成“有子”,因为“帽”与“冇”谐音。农历每月初五日俗称“月忌日”,诸事不宜。五月十三日俗说朝王杀子日,诸事不宜。正、九(农历正月、九月)忌离居。逢七忌出外,逢八忌回家。数词“四”改说“红”,因为“四”与“死”谐音。年初三,俗称“三重日”,忌出门、煮饭。年初五“月忌日”,又说是米谷神生日,忌煮饭、出门、开张。分龙日忌晒衣服、挑尿桶。年初一和花朝日忌用针,白露时刻忌洗脸,俗说洗了脸,脸上会生白斑点。生了小孩忌屋内打钉,和房前屋后动土。泥水匠、“五子”(戏子、渡子、剃头子、仵作子、吹打子)和戴孝服的人,逢年过节忌进他人屋内。如果小孩被人惊吓,则要那人剪些指甲拌裤带煎水给受惊者喝。如果小孩被家畜家禽惊吓,则要在那个畜禽身上拔点毛塞在小孩身上。一般人突然受惊,则要“呸呸”地吐口水。门前屋后和坟墓最忌随便动土。“后龙山上”忌乱砍树木。一年中只有冬至日、小年日、大年日百无禁忌,诸事皆宜。
作者: 黄建文
宋朝重和元年(1118年)福建龙溪进士黄良臣(讳僚),与宋朝末年逃奔广东的上海连黄氏之子黄良臣(讳海虎),二人同名同姓。明朝四十三年国清公修谱的时候,误把二个不同黄良臣,也就是海虎公与僚公合二为一,造成了谱系紊乱的局面。
由于黄佐才是僚公的六代孙,而黄庭政是海虎公的嗣子,梅州修谱的时候以为二人是同一人,因此庭政公也就变成了僚公之子庆吉公,而宋朝的黄佐才也就变成了明朝的德彝公的儿子。由于庭政公到德彝公的出生年代晚于佐才公,因此修谱的时候就把这几代人的出生年份都去除掉了。僚公的五代子孙名讳,也就被庭政公到德彝公这几代人给取代了。幸好还有许多明清时期以及元朝至治二年的抄谱以及史志可以考证。
由于黄佐才出生于公元1252年,而庭政公出生于1296年,大约相差二代人,因此在广东五华县的庭政公后代,在修谱的时候就把佐才公当做了庭政公的祖父。
同样的一个佐才公,在不同的庭政公后代所修族谱中,世系相差七代。以下是这二个黄良臣的生平和子孙世系的区别:
第一个黄良臣,也就是潮州通判方熙序文中的僚公,是佐才公的先祖,也就是向方熙公求写序文的黄淳、黄溥二个兄弟的先祖。
《梅州黄氏家谱》记载宋朝重和元年(1118年)福建龙溪进士黄良臣的世系如下:
一世:
黄良臣,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戊戌科进士,朝奉大夫,俸满道经梅州,见山水清奇,留居西厢五马坊水巷口,名其居曰黄堂,寿八十一岁。妣周氏,诰封恭人,寿七十九岁。夫妇合葬西厢黄塘桥侧兔子冈祥云出工洞形,子山午向,离城二里,有碑文曰:朝奉大夫良臣黄公之墓,明景泰三年十一月月吉日重修。生三子:庆吉、庆华、庆寿。
二世:
庆吉公,字硕贞,官朝议大夫,判尚书兵部员外郎,年八十余寿,葬兴宁,谥号忠庄。妣古氏,诰封夫人,葬义化都。生十子:秉锷、秉铎、秉鈇、秉钺、秉銧、秉锺、秉锡、秉铿、秉铠、秉鍠。
庆华公授龙川丞,多惠政,娶杨氏,移居龙川。
庆寿公荐辟广州阳山尉,娶周氏,移居兴宁。
三世:
秉锷公,庆吉公之长子,字镡晖,号颍峰。妣陈氏,生三子:澄、渲、泳。公乃博学弘词科,授校书,调四门博士,迁太常寺评事,供职教官。卒葬义化都。
四世:
澄公,字玉浪,諡忠烈。任邠州司马,死国度事,谥忠烈大夫。妣刑夫人,生一子矩。
五世:
矩公,字令式,官集贤院校理。妣欧阳夫人,生一子莹。又妣熊夫人,生一子荣。
六世:
莹公,官国子监直讲。娶李氏,生子佐才。
七世:
佐才公,生于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壬子十一月初七日亥时,卒于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甲戌,享寿八十三岁。妣邹氏,谥德辉,生于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己未十月初九辰时,卒于元顺帝元年(1333)癸酉,享寿七十五岁。至元四年戊寅(1338年)二月廿六日卯时,夫妇合葬本县大竹堡乌石头九龙井沟湖唇天财玉枕形庚山兼申,生三子:伯一、伯六、伯九。
八世:
伯一公,名点,号时斋,生于宋祥兴元年(1278)戊寅五月十日,元仁宗延祐五年(1318)进士,官翰林院侍讲,于梅州水南筑新居寒波映月。卒于元顺帝至元三年(1337)丁丑,享寿六十岁。妣刘氏,诰封善人,生于宋祥兴二年(1279)己卯,五月初九日,卒于元顺帝至正二年(一三四二)壬午七月初三日,享寿六十四岁。夫妇合葬梅州石坑都大塘尾甘葛窝蟠龙形戌山辰向。生三子:诚轩、震卿、延秀。后人有诗赞曰:“先公负笈寓程乡,卜宅移居五马坊。泷井蟠龙仍旧贯,寒波映月筑新庄。水南胍胍源流远,天北巍巍引望长。世泽他邦绳祖,唪唪瓜瓞侍君王。”
伯六公裔孙住白渡汶水。
伯九公之孙云祖,移居本县大立。
九世:
诚轩公(1314),字文兴,号道泰,原住梅州水南。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辛卯,因梅塘畲人作乱,攻破州城,迁于本县荷田,为荷田黄氏开基之祖。卒葬荷田水背荒塘嘴船形丁山癸向。妣赖氏、古氏,生一子:闻吉。
十世:
闻吉公,字克修,号云山。生于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辛卯七月十一日,卒于明成祖永乐十四年丙申(1416年)三月十一日,享寿六十六岁,葬本县罗衣堡李坑塘安货村望江乡形,或曰走马绊鞍形。妣邱氏,生于元顺帝至正十二年壬辰(1352年)十月廿八日,卒于明英宗正统元年丙辰(1436年)三月廿五日,享寿八十五岁,葬本县罗衣堡君坑。又妣曾氏,谥懿惠,葬荷田水口佛岭顶。生二子:宗贵、宗英。
十一世:
宗贵公,字德孚,生于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己酉四月廿一日。
另一个黄良臣,生于宋朝末年,死于元朝,也就是黄海虎。
元朝王逢的《梧溪集卷六》记载了黄良臣(讳海虎)与黄良佐(讳海龙)的事迹如下:
http://magagraceblog163com/blog/static/2456280172015430112214760/
以及
http://magagraceblog163com/blog/static/24562801720153104140667/
黄良佐,讳海龙,父字璟(讳景升),上海黄氏之后。生于宋理宗淳祐元年辛丑岁(公元1241年),原为扬州军曹,后随军转战至广东龙川,为蓝关长乐五镇守将。元武宗至大四年辛亥(公元1311年)春天,因涉及仓储事件,与伯兄黄良臣一同被逮捕下狱,后来由于黄良臣一身承担了所有的罪责,才得以被释放。黄良佐,娶常侍詹友祥公之女为妻,生三子:有吉、能吉、华吉。原葬于吊钟岭下潭口,其后人国经、国禧同葬于此。明朝初年因龙川人混合祭祀,因此其后人原容、原坤二人将其迁葬到紫金中镇洋头井头埔。
现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龙村镇梧溪村有景升公祠,它是黄良佐的父亲黄璟(讳景升)的纪念祠。
今日的黄海龙公宗祠,原先是明朝琼州乐会县教谕黄命臣的旧宅,由于黄命臣家穷困,便将此宅租赁给同乡的李姓人家,当将要签订契约的时候,同族黄氏兄弟便捐钱赎回,但是黄命臣为官清廉,黄命臣去世之后,他的子孙无力赎回,并且年久失修,经过族人合议之后,在乾隆四十四年己亥岁(公元1779年)由族人发动募捐集资建祠。今日后人不去考究,竟然说是宋元时期所建。
黄良臣,讳海虎,行十五,妣孙氏,上海黄氏之后。生于宋理宗绍定五年壬辰岁(公元1233年),江西铜鼓谱记载为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甲子)生。自幼父母早逝,由叔父黄璟抚养成人。宋朝末年随军辗转逃奔广东,元武宗至大四年辛亥(公元1311年)春天,因涉及仓储事件,与从弟黄良佐一同被逮捕下狱。黄海虎为了报答叔父黄璟的养育之恩,一身承担起所有的罪责,使得从弟黄良佐得以被释放出狱。黄良臣最后被问斩处死,享年七十九岁。黄良臣死后葬在龙川和平均坑,元明之际黄良臣为义而死的故事脍炙人口,元朝的王逢在《梧溪集》中就写下了这个感人的故事。明朝为了表彰他的节义,奉旨迁葬到的龙川义化都(今天的龙川义都镇),在广东和平并且设立了黄海虎公祠,供后人吊念。黄海虎无子,由黄海龙之子庆吉过嗣。庆吉,讳庭政,生二子:日新、日升。讳庭政者,生于元贞二年丙申岁(公元1296年),天历元年(公元1329年)迁徙到平镇开基。
黄良臣,讳海虎;黄良佐,讳海龙;这二个从兄弟死后的名讳中,一个是龙,一个是虎,二者均以海为开头,乃是纪念龙虎兄弟的祖先原籍来自于上海。
黄再兴编著的《僚公宗谱考试本》载:僚公海虎墓在和平洋陂,海螺转江形,未山兼丁。海虎墓、孙妣墓和汪妣墓三墓相连。
初葬于元朝;二修于明洪武初文林郎礼公国祥等;三修于清乾隆42年(1778年)贡生云龙等;四修于民国35年(1946年)族长绍治、秋甫等;五修于1995年5月6日竣工。梅州二个黄良臣,景升公及僚公后代请关注!
位置: 首页 > 黄氏研究
[发布: 2016714 作者: 黄建文 阅读: 6326]
宋朝重和元年(1118年)福建龙溪进士黄良臣(讳僚),与宋朝末年逃奔广东的上海连黄氏之子黄良臣(讳海虎),二人同名同姓。明朝四十三年国清公修谱的时候,误把二个不同黄良臣,也就是海虎公与僚公合二为一,造成了谱系紊乱的局面。
由于黄佐才是僚公的六代孙,而黄庭政是海虎公的嗣子,梅州修谱的时候以为二人是同一人,因此庭政公也就变成了僚公之子庆吉公,而宋朝的黄佐才也就变成了明朝的德彝公的儿子。由于庭政公到德彝公的出生年代晚于佐才公,因此修谱的时候就把这几代人的出生年份都去除掉了。僚公的五代子孙名讳,也就被庭政公到德彝公这几代人给取代了。幸好还有许多明清时期以及元朝至治二年的抄谱以及史志可以考证。
由于黄佐才出生于公元1252年,而庭政公出生于1296年,大约相差二代人,因此在广东五华县的庭政公后代,在修谱的时候就把佐才公当做了庭政公的祖父。
同样的一个佐才公,在不同的庭政公后代所修族谱中,世系相差七代。以下是这二个黄良臣的生平和子孙世系的区别:
第一个黄良臣,也就是潮州通判方熙序文中的僚公,是佐才公的先祖,也就是向方熙公求写序文的黄淳、黄溥二个兄弟的先祖。
《梅州黄氏家谱》记载宋朝重和元年(1118年)福建龙溪进士黄良臣的世系如下:
一世:
黄良臣,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戊戌科进士,朝奉大夫,俸满道经梅州,见山水清奇,留居西厢五马坊水巷口,名其居曰黄堂,寿八十一岁。妣周氏,诰封恭人,寿七十九岁。夫妇合葬西厢黄塘桥侧兔子冈祥云出工洞形,子山午向,离城二里,有碑文曰:朝奉大夫良臣黄公之墓,明景泰三年十一月月吉日重修。生三子:庆吉、庆华、庆寿。
二世:
庆吉公,字硕贞,官朝议大夫,判尚书兵部员外郎,年八十余寿,葬兴宁,谥号忠庄。妣古氏,诰封夫人,葬义化都。生十子:秉锷、秉铎、秉鈇、秉钺、秉銧、秉锺、秉锡、秉铿、秉铠、秉鍠。
庆华公授龙川丞,多惠政,娶杨氏,移居龙川。
庆寿公荐辟广州阳山尉,娶周氏,移居兴宁。
三世:
秉锷公,庆吉公之长子,字镡晖,号颍峰。妣陈氏,生三子:澄、渲、泳。公乃博学弘词科,授校书,调四门博士,迁太常寺评事,供职教官。卒葬义化都。
四世:
澄公,字玉浪,諡忠烈。任邠州司马,死国度事,谥忠烈大夫。妣刑夫人,生一子矩。
五世:
矩公,字令式,官集贤院校理。妣欧阳夫人,生一子莹。又妣熊夫人,生一子荣。
六世:
莹公,官国子监直讲。娶李氏,生子佐才。
七世:
佐才公,生于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壬子十一月初七日亥时,卒于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甲戌,享寿八十三岁。妣邹氏,谥德辉,生于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己未十月初九辰时,卒于元顺帝元年(1333)癸酉,享寿七十五岁。至元四年戊寅(1338年)二月廿六日卯时,夫妇合葬本县大竹堡乌石头九龙井沟湖唇天财玉枕形庚山兼申,生三子:伯一、伯六、伯九。
八世:
伯一公,名点,号时斋,生于宋祥兴元年(1278)戊寅五月十日,元仁宗延祐五年(1318)进士,官翰林院侍讲,于梅州水南筑新居寒波映月。卒于元顺帝至元三年(1337)丁丑,享寿六十岁。妣刘氏,诰封善人,生于宋祥兴二年(1279)己卯,五月初九日,卒于元顺帝至正二年(一三四二)壬午七月初三日,享寿六十四岁。夫妇合葬梅州石坑都大塘尾甘葛窝蟠龙形戌山辰向。生三子:诚轩、震卿、延秀。后人有诗赞曰:“先公负笈寓程乡,卜宅移居五马坊。泷井蟠龙仍旧贯,寒波映月筑新庄。水南胍胍源流远,天北巍巍引望长。世泽他邦绳祖,唪唪瓜瓞侍君王。”
伯六公裔孙住白渡汶水。
伯九公之孙云祖,移居本县大立。
九世:
诚轩公(1314),字文兴,号道泰,原住梅州水南。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辛卯,因梅塘畲人作乱,攻破州城,迁于本县荷田,为荷田黄氏开基之祖。卒葬荷田水背荒塘嘴船形丁山癸向。妣赖氏、古氏,生一子:闻吉。
十世:
闻吉公,字克修,号云山。生于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辛卯七月十一日,卒于明成祖永乐十四年丙申(1416年)三月十一日,享寿六十六岁,葬本县罗衣堡李坑塘安货村望江乡形,或曰走马绊鞍形。妣邱氏,生于元顺帝至正十二年壬辰(1352年)十月廿八日,卒于明英宗正统元年丙辰(1436年)三月廿五日,享寿八十五岁,葬本县罗衣堡君坑。又妣曾氏,谥懿惠,葬荷田水口佛岭顶。生二子:宗贵、宗英。
十一世:
宗贵公,字德孚,生于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己酉四月廿一日。
另一个黄良臣,生于宋朝末年,死于元朝,也就是黄海虎。
元朝王逢的《梧溪集卷六》记载了黄良臣(讳海虎)与黄良佐(讳海龙)的事迹如下:
http://magagraceblog163com/blog/static/2456280172015430112214760/
以及
http://magagraceblog163com/blog/static/24562801720153104140667/
黄良佐,讳海龙,父字璟(讳景升),上海黄氏之后。生于宋理宗淳祐元年辛丑岁(公元1241年),原为扬州军曹,后随军转战至广东龙川,为蓝关长乐五镇守将。元武宗至大四年辛亥(公元1311年)春天,因涉及仓储事件,与伯兄黄良臣一同被逮捕下狱,后来由于黄良臣一身承担了所有的罪责,才得以被释放。黄良佐,娶常侍詹友祥公之女为妻,生三子:有吉、能吉、华吉。原葬于吊钟岭下潭口,其后人国经、国禧同葬于此。明朝初年因龙川人混合祭祀,因此其后人原容、原坤二人将其迁葬到紫金中镇洋头井头埔。
现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龙村镇梧溪村有景升公祠,它是黄良佐的父亲黄璟(讳景升)的纪念祠。
今日的黄海龙公宗祠,原先是明朝琼州乐会县教谕黄命臣的旧宅,由于黄命臣家穷困,便将此宅租赁给同乡的李姓人家,当将要签订契约的时候,同族黄氏兄弟便捐钱赎回,但是黄命臣为官清廉,黄命臣去世之后,他的子孙无力赎回,并且年久失修,经过族人合议之后,在乾隆四十四年己亥岁(公元1779年)由族人发动募捐集资建祠。今日后人不去考究,竟然说是宋元时期所建。
黄良臣,讳海虎,行十五,妣孙氏,上海黄氏之后。生于宋理宗绍定五年壬辰岁(公元1233年),江西铜鼓谱记载为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甲子)生。自幼父母早逝,由叔父黄璟抚养成人。宋朝末年随军辗转逃奔广东,元武宗至大四年辛亥(公元1311年)春天,因涉及仓储事件,与从弟黄良佐一同被逮捕下狱。黄海虎为了报答叔父黄璟的养育之恩,一身承担起所有的罪责,使得从弟黄良佐得以被释放出狱。黄良臣最后被问斩处死,享年七十九岁。黄良臣死后葬在龙川和平均坑,元明之际黄良臣为义而死的故事脍炙人口,元朝的王逢在《梧溪集》中就写下了这个感人的故事。明朝为了表彰他的节义,奉旨迁葬到的龙川义化都(今天的龙川义都镇),在广东和平并且设立了黄海虎公祠,供后人吊念。黄海虎无子,由黄海龙之子庆吉过嗣。庆吉,讳庭政,生二子:日新、日升。讳庭政者,生于元贞二年丙申岁(公元1296年),天历元年(公元1329年)迁徙到平镇开基。
黄良臣,讳海虎;黄良佐,讳海龙;这二个从兄弟死后的名讳中,一个是龙,一个是虎,二者均以海为开头,乃是纪念龙虎兄弟的祖先原籍来自于上海。
黄再兴编著的《僚公宗谱考试本》载:僚公海虎墓在和平洋陂,海螺转江形,未山兼丁。海虎墓、孙妣墓和汪妣墓三墓相连。
初葬于元朝;二修于明洪武初文林郎礼公国祥等;三修于清乾隆42年(1778年)贡生云龙等;四修于民国35年(1946年)族长绍治、秋甫等;五修于1995年5月6日竣工。
1、赖姓是一个发源于北方,而在历史演进中成为以广东为主居地的典型南方姓氏。
2、赖姓人才辈出,尤以宋明两代江西万安为盛,故有:“一县两代人才多,江西万安赖氏兴”的佳话流传于世。
3、赖姓字行严谨,寓意深远。如民国时抄本《赖氏家谱》中有福建赖姓一支字行为:“寿福承祖泽,光宗寄昆贤。”
一姓氏渊源:
据有关专家证明,“付”与“傅”是同一姓氏的不同书写方式。“付”是“傅”的白字。这是历史动荡和文字改革(简化)所致。由于建国后中国文字改革在某些方面还不成熟,因而在户籍管理和各类档案中出现了“付”姓的书写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民众也接受了“付”变“傅”的替代。实际上,在姓氏的表述上,这是完全错误的。
从文字学上考证:
“傅”,字从“人”,起初有逐渐相传之义,后意会为辅助、教导。本意上讲,“傅”字起源于氏族社会末期,是新兴奴隶制社会的产物,与“赵(赵)”字同时诞生。“傅”,是贴身于奴隶主的高级仆人,就是当今从教授到家教、以及白领主管一类的角色;而“赵”,则是贴身于奴隶主的高级侍卫,就是当今警卫、保镖、保安一类的角色。作为奴隶主,当然希望得心应手的大奴才代代相传地为自己服务,“傅”字便应运而生,及至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当今社会因之。作为姓氏,则主要源于官职称谓。
“付”,字亦从“人”,起初是人与人近距离传递物品之义,后意会为给予、支付,后延义到涂、搽、符合、归附、附着等。“付”字根本就不是姓氏字。
第一个渊源:源于妫姓,出自殷商名相付(傅)说,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相传自从盘庚将商都迁至殷墟以后,商朝只是兴旺了一个很短的时期,等到商高宗武丁即位时,国势衰微,武丁决心振兴朝纲,可是举目朝中,却找不到一个能协助他改革国政的大臣,一直为此忧虑。
后来武丁有一晚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叫说的人,那人的背有点驼,身穿粗麻布衣,胳膊上栓着绳索,状如囚徒。神人说:“这就是你要找的圣人。”武丁醒后,令人按梦中说的模样画成图像,命群臣四处寻访梦中的圣贤,结果在虞、虢之界一个叫付(傅)岩的地方找到了那个叫说的奴隶,便将其带到朝中。
后来说果然兢兢业业地帮助武丁治理朝政,使武丁在位时期成为商朝后期的极盛时期,武丁也因此被誉为“中兴明主“。
因为说居住在付(傅)岩,“故遂以付(傅)险姓之,号曰付(傅)说”。付(傅)说的一部份后代遂以先祖名字或地名为姓氏,称付(傅)氏。史称付(傅)氏正宗。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黄帝裔孙大由的封地付(傅)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黄帝裔孙大由(唐侯丹朱之子)封于付(傅)邑,故其一部份子孙便以地名称为姓氏,称付(傅)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末期赖国族人,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据《赖氏族谱》记载,春秋末期,赖国被楚国所灭,赖国君主的族人河一些国人恐为当时的楚灵王所害,为避祸及,便将赖氏改为罗、付(傅)二氏,故世有赖、罗、付(傅)联宗之说。
第四个渊源:源于姚姓,出自舜帝之后裔所建付(傅)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姓源》记载载,古时候曾有付(傅)国(今山东枣庄),是舜帝之后裔所建之国。国灭后,其民以国名为姓氏,称付(傅)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1据史籍《清朝通典�6�1氏族略�6�1满洲八旗姓》记载:
①蒙古族鄂尔克特氏,又作额尔德特氏,世居喀喇沁,后改汉字单姓为付(傅)氏;
②满族傅锡哩氏,世居特依芬,后有人改汉字单姓为付(傅)氏;
③满族富尔库鲁氏,又作富勒库噜,世居松花江,后有人改汉字单姓为付(傅)氏;
④满族福塔氏,又作付哈,满语“绳子”之意,世居长白山,后改汉字单姓为付(傅)氏。
2据史籍《皇朝通志�6�1氏族略�6�1满洲八旗姓》、《满族八大姓》记载:
①满族傅佳氏,世居辉发、福宁额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付(傅)氏;
②锡伯族傅佳氏,后改汉字单姓为付(傅)氏;
③满族富察氏,又作傅察氏、富尔察氏,属于女真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唐朝末期,也是女真族通用三十姓之一,金国时期称蒲察氏。富察氏属于以部族名称为姓氏,后改汉字单姓为付(傅)氏。
3据史籍《广西回族穆斯林及清真寺》记载:
“回族傅氏,先世系阿拉伯人,随万葛思应唐王之求来中国平定‘安史之乱’,后留居中国,进入广西,始祖宏烈于明末清初由江西来任广西提督军门,又于清顺治十六~十九年(公元1677~1680年)任巡抚,殉职后葬于临桂旧村滚狮岭(一称滚子岭),后裔定居于旧村,成为付(傅)氏一族。”
傅氏回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河北等地。
得姓始祖:付(傅)说。
商朝从盘庚将商都迁至殷墟以后,只兴旺了很短的一个时期,等到商高宗武丁继位时,国力已经很是微弱。武丁决定振兴朝纲,可是朝中却找不到一个能协助他改革国政的大臣,为此他一直忧虑。一日晚,武丁梦见了一个叫说的圣人,此人状如囚徒模样,却口称腹有良谋,武丁笑醒后,命人按梦中模样画成图像,四处寻访。结果在一个叫付(傅)岩的地方找到一个叫说的奴隶,他们把他带回朝中。说给武丁提了不少关于治国方面的建议,武丁便任命说为宰相。说执政以后,修政行德,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在说的辅佐下,商朝后期达到了极盛,武丁也因此被誉为“中兴明主”。因说曾居于付(傅)岩,所以称他付(傅)说,付(傅)说就成为付(傅)氏的得姓始祖。
二各支始祖:
付(傅)百一郎、付(傅)念九郎:南宋初迁居福建汀州上杭县治,其三世孙念九郎,后自邑治迁县南之白砂,为上福建付(傅)氏始祖。
付(傅)诩、付(傅)正:世居清河,唐朝由郓徙越。始迁祖付(傅)正,宋初迁居山阴荷湖。为山阴荷湖付(傅)氏始祖。
付(傅)晓俞、付(傅)胜霖:北宋大臣,世居须城城山,建炎南渡迁义乌。十一世孙胜霖,为避元兵人侵,由豫章西洛村迁居润洲城南塔山,为始迁祖。为润洲付(傅)氏始祖。
付(傅)盛梅:付(傅)百一郎十七世孙,清雍正间由上杭迁居衢州府西它县通仙门外三十四庄沧。为沧洲付(傅)氏始祖。
付(傅)元午、付(傅)嘉祥、付(傅)仕和:原居福建龙岩州铜镖村。十世孙嘉祥,于明清之际由龙岩迁居江西瑞金县上陶。嘉祥子仕和,由瑞金转迁金堂、简州,最后定居于在都北玉局,为江西始祖。
付(傅)逵、付(傅)启远:居南城厚坪。始迁祖付(傅)启远,清康熙三十六年由常山江家堡迁须江,初住邑之吴村上庄,继移家嘉湖荒塘尾,终居淤头庄达塘边。
付(傅)宝:唐僖宗光启间避地人闽。为武荣付(傅)氏始祖。
付(傅)如锦、付(傅)子良:原居义乌壹门,其子子良,南宋初由壹门迁居金华雅付(傅)。为金华付(傅)氏始祖。
付(傅)奕、付(傅)晓俞、付(傅)恩齐:唐邺县人,其十七世孙晓俞之子恩齐者,宋室南渡时迁居浙省鄞县鉴桥。为鄞县鉴桥付(傅)氏始祖。
付(傅)仲一、付(傅)茂二:世居鄞县付(傅)家,子茂二,宋咸淳间因避疫徙居五乡契,为始迁祖。
付(傅)伦、付(傅)雄、付(傅)平:北宋自义乌云黄山稽亭里徙居邑之青岩,至孙雄,析居虞陵;曾孙平,又徙钟墟,与住表岩者合称三大派。为义乌青岩付(傅)氏始祖。
付(傅)鹏、付(傅)崇学:唐贞观间由闽中莆田迁义乌,定居县前二十五步,建壹门,鹏二十二世孙传至崇学。宋末避元兵,自壹门分迁邑这左溪塘、上铜塘、稠岩。为壹门付(傅)氏始祖。
付(傅)熹、付(傅)雄:世居清河,东晋时由南阳巫仕乌伤,遂家焉。始迁祖付(傅)雄,宋嘉佑间由义乌双林析居龙祈之虞陵。其裔有名藻者,仕明为翰林编修,晚年还乡创建杜门书院。后因以地名。为杜门付(傅)氏始祖。
付(傅)继宗、付(傅)绍一:世为中原人,金人减宋,裔孙南迁越中,至十一世孙绍一,元末由余姚龙泉乡迁邑之孝义乡,为本支始迁祖。为余姚孝义付(傅)氏始祖。
付(傅)六翁、付(傅)巍:五季由义乌迁居山阴县荷溪,十一世孙巍,南宋末避兵乱由诸暨直埠再迁萧山横山之阳,为始迁祖。为萧山付(傅)氏始祖。
付(傅)逵:先世清河人,唐末同信州铅山迁抚州南城,至其孙,别为仁义礼智信五大支,又阅二十一世,时当明季,礼房下思义、思能、思诚、思美、思玉兄弟,信房之量盛,先后由南丰迁来龙游,分居北乡之等地。为龙邱付(傅)氏始祖。
付(傅)荣右:明洪武四年由江西丰城徙居湖南醴陵县堂宾卫。为醴陵东乡尚宾付(傅)氏始祖。
付(傅)廷鹤:字兴旺,明正德二年丁卯六月初三日未时生,万历十一年癸未十二月初五日申时没,葬湘阴录水霞徐虎山袁树觜丑山未向兼癸丁有石志墓图。子一:大学。为宁乡付(傅)氏始祖。
付(傅)德厚:世居江西省临江府新喻县凤巢岭石山里。元配:罗氏。子二:崇道;崇宏。为邵阳付(傅)氏始祖。
付(傅)氏主要分布在山东、湖南等省。
付(傅)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六位的大姓,人口约八百八十万余,占全国人口的055%。
二郡望堂号:
1郡望:
北地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义渠(今甘肃宁县),西汉移治马陵(今甘肃庆阳),东汉移治富平(今宁夏吴忠)。东汉末期地入羌胡。
清河郡:汉高祖刘邦置郡,刘邦五年(公元202年)建,后屡改为国,汉元帝永光后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东),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至山东省博兴县、临清县一带地区。元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枣强县、南宫县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及高唐县、平原县各一部分地。
梁氏族谱
本文2023-10-11 03:30:0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24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