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姓家谱的相关家谱
《泾川徐氏宗谱》
中的“修谱十(生月)十乐”文:
一不宜语言造次,妄议大典;
二不宜学识不广,担当重任;
三不宜耗糜公费,优游以待;
四不宜漫施笔墨,僭列笔端;
五不宜评论人品,瑕瑜莫掩;
六不宜越分兼营,气力枉用;
七不宜劝勉过激,多生畏忌;
八不宜时俗不从,性成固执;
九不宜思虑寡当,贻诮老成;
十不宜口是心非,负疚永夜。
何莫非获之处。至如:
继绍久远,以崇祖德,一乐也;
联集繁众,以笃宗谊,二乐也;
尊卑序,行派正,三乐也;
忠义著,善良表,四乐也;
追溯幽踪,考述隐迹,五乐也;
庙宇因之以整,坟茔因之以清,六乐也;
同祖各迁之地,得分晰而明也,七乐也;
不经谋面之人,得常常亲见之,八乐也;
同族之善者知之,其不善者亦知之,九乐也;
虚生一世,藉手一时,十乐也。
并不妨互勘之,互白之,是亦经其事者所不敢自欺。
有关徐姓家谱的编纂原则和要求,我们还可以从以下这两部家谱的凡例看个大概。这两部家谱分别为:《洞庭南徐徐氏家谱》,乾隆四十年修,《徐氏宗谱》,光绪十九年修。两部谱不是一个家族,不在一个地区,相差二百多年,因而,在内容、范围与侧重点方面,存在许多不一致之处。其中《徐氏宗谱》更加详尽,除具有一般意义上得凡例之外,还有详加说明凡例内容的“宗谱规条”,使人一目了然。
家谱修成之后,印数是固定的,编号分颁给族内有关人员保管、珍藏,并有详细记录。保管者仍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如《慈南徐氏宗谱》就有这样的规定:“一每岁元旦藏谱者各携谱至宗祠,当众验阅一过,随给馒首两枚。二逐年春秋两季,将谱各向日翻晒,以免蠹蚀鼠伤等情。三各房分藏之宗谱,如有藏贮不谨,蠹坏遗失者,作不孝论。四统谱归宗长掌管,以备族人检阅。但检阅时必须在宗祠,点烛、焚香、沐手敬读,以照诚谨。珍视之情,跃然纸上。在其他宗族的家谱上,也都有类似的不准外借、盗卖的规定。如有违犯,惩罚是逐出宗族。
徐姓各家族均是一个宽容和充满同情心的家族。反映在家谱中,对于一些已经客观存在而又为别的姓氏家谱所不能容忍或人谱的内容,如养子,僧道、妻父等,在某些徐姓家谱中都能够被收录。
《徐氏宗谱》规条中,即有族人出家为僧道,可注明出家某庙某寺,这种僧道可人谱,也是笔者所仅见,也只有在徐姓家族中能有这种涵量。其他如《慈南徐氏宗谱》、《月湖徐氏宗谱》,或直接收录,或辟专章收录族内养子。《新何徐氏宗谱》不仅收录养子,还收录妻父之名,理由是:“娶妻必载妻父之名:以女子不出名,故详其所生也。”在《稠泉徐氏五修族谱》最后,还专设“生生录”、“纪生录”两部分,以随时记录家族中出生或故去的人物,这在别的家谱中也是不多见的。
1、河南光山
承先光正大永世保宗传嘉庆安定守文明道德天
2、山东苍山
安保会启邦广庆和太昌永传献吉祥敬修怀锦信浩月登辉扬
3、安徽合肥
正家本礼仪传世尚文明永守为先志纯修乃大成
4、安徽当涂
经修文盛道辅政声闻汉平章绩著唐
5、江苏宝应
贵大顺丙德作刚尚
6、浙江金华
美绍总联芳昭宣丰豫胜蕃萃益金章纪叙云礽俊
7、湖南资阳
廷崇允嘉大一正德贤良孝友清时用才华上国光勋名辉盛世伟业焕鸿章
8、湖北恩施
宗祖仕显盛大光先列秀新启明昆
9、江西新建
尚永朝一甫明曰嘉隆盛维新昭伟烈济美协其祥
10、四川合江
天下文章曰显先有国超三四代元光宗体祖昌明远永享荣华富贵全
11、云南昭通
达德捷敬文朝维念光先荣宗应守诚泽齐思治国世发绍家声
12、广东丰顺
甲念大小百千福永忠良太时中文正兴高必聪明历代名位显奕世功业成
13、河南信阳
天道中泽大其家学义芳居心培正本作德庆绵长
徐氏出自赢姓,周朝时为诸侯,封于徐(今江苏徐州),便以国为姓,居住在江南凤阳。徐氏名人辈出,汉时有徐摨,吴时有徐顺,宋时有徐元党,元时有徐昭文。元顺帝时徐达辅佐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功成后被封为中山王。徐达生四子,后裔繁多,分支难以查考,只有次子添福的支派谱牒得以留存。添福六世孙徐飞,家资富厚,为人慷慨,于1511年(明正德六年)从句容迁居崇明,居住在本县平洋沙东北姚家桥。徐飞四世孙徐浦居响沙郁维和状南新镇西南。六世孙含亭居一号吴家沙东北区殷杨镇南。九世孙宏谟居殷杨镇东四
。十世孙汝霖居沈阜沙鳌镇竖头街。十一世孙学洙居响沙侯家镇东南,学渠居吴家沙老岸龙王庙东;瑞征居县城内,价增居丰海沙惠隆镇西。十二世孙景良居沈阜沙鳌镇北,绥斋居学洙宅西
;衢洲居候家镇南,竹林居浜镇北数十步。十四世孙月桥居吴家沙三贞桥东二
。十五世孙福元居吴家沙倪家庙西南;嘉猷居倪家庙西北,甘霖居209号惠安沙朱伦元圩内东老脚洪向东第十三
。
《崇邑徐氏宗系谱》采用宋氏谱法,谱中只记徐达七世孙徐飞一脉,载一世至二十世。十四世孙云璈,字韵伯,号月桥,优廪生,道光时进土。十五世孙徐成祺,字引恬,号不更,历任本县参议会会长、县教育会会长、县通俗教育馆馆长、尚志女校校长;徐甘霖,字无极,号冶甫,日本关西大学法律科毕业。
《崇邑徐氏宗系谱》最初成书于1855年(清咸丰五年),由月桥修纂。1831年(清光绪七年)念祖、云倬续修,1920年第十五世孙树霖再次续修,分上、中、下三册。
徐氏今居住本县有数处。一部分后裔已移居外地,收藏载本的徐运泉,系十七世孙,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长期居住在上海,1984年传至十九世。
徐氏家谱文献目录(地区不明)
(清)徐攀桂等编 清嘉庆十八年(1813)立本堂活字本六册 国图
徐氏宗谱四卷
(清)徐书城增修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稻香楼刻本八册 国图
徐氏族谱四卷首二卷
(清)徐万山等纂修 清乾隆间东海堂活字本 十册 国图
注:书末领谱录记系乾隆二十六年壬辰月丁未日发
徐氏族谱不分卷
(清)徐新宇等撰 清道光七年(1827)东海堂活字本四册 国图
徐氏家谱一卷
(清)徐润立修 清咸丰二年(1852)稿本河北抚宁县城开镇白果树村棣雨
徐氏家乘十四卷
(清)徐金泰编辑 清咸丰二年(1852)家刻本 二册 国图
注:书口题《徐氏家乘》
徐氏重修宗谱四卷首一卷
(清)徐兴骏等编辑 清光绪四年(1878)东海郡徐氏活字本 四册 国图
瀚渎徐氏宗谱八卷
(清)徐高林等纂修 清光绪四年(1878)敬宗堂活字本八册 国图
注:初于明万历三十二年
瀚渎徐氏宗谱八卷 (民国)徐纪青等重修 民国五年(1916)敬宗堂活字本八册 国图
注:初于明万历三十二年
圆塘徐氏宗谱十三卷首一卷
(清)徐薇堂等纂修 清光绪九年(1883)继志堂活字本十二册 国图
卢庄徐氏八修宗谱十二卷
(清)徐福洪纂 徐 清源增修 清光绪十一年(1885)固本堂活字本十二册 国图
卢庄徐氏家谱十六卷
(清)徐仕铭等九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固本堂活字本 十六册 国图
注:正德元年创修
徐氏续修家乘不分卷
(清)徐树楠纂 清光绪十六年(1890)敦本堂活字本一册 国图
注:书口题《徐氏宗谱》
徐氏宗谱不分卷
(清)徐氏族人选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徐敦瀚陕西省寓重刻本 国图
徐氏·自己新簿 清光绪十九年(1893)抄本 一册 台湾
东海徐氏宗谱四卷
(清)徐楚材等续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雪山堂活字本 三册 国图
徐氏族谱不分卷 清光绪间八龙堂木活字本 四川图(存一册)
八龙堂徐氏族谱不分卷 清八龙堂木活字本四川图(存一册)
徐氏族谱不分卷 清敦本堂木活字本 四川图(存一册)
徐氏家乘不分卷
(清)徐美虔 徐钟浩等纂修 清抄本六册 四川图
徐氏家谱不分卷 (民国)徐景星等纂 民国三年(1914)昆山堂刻本 五册 国图
徐氏宗谱八卷 (民国)徐淼宝主修 民国四年(1915)世德堂活字本 八册 国图
徐巷徐氏信谱十六卷首一卷 徐耀廷等纂修 民国六年(1917)名正堂活字本 十二册 国图(二部)
徐氏统宗世谱不分卷 (民国)徐呈洛纂 民国九年(1920)刻本 二册 国图
东海徐氏宗谱四卷 (民国)徐瑞瑜等重修 民国十年(1921)诒燕堂活字本 四册 国图
谭庄徐氏宗谱十六卷 (民国)徐仁茂 徐仁传修 民国十三年(1924)角杰堂活字本二十册 国图
徐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徐锡顺等纂修 民国十五年(1926)风月堂活字本六册 国图
徐氏三修支谱四卷首二卷
(民国)徐煦春纂修 民国十六年(1927)东海堂活字本六册 国图
双锦徐氏宗谱十卷 (民国)徐尚印等重修 民国十七年(1928)活字本 十册 国图
东海徐氏老谱不分卷 (民国)宁陵徐氏辑校 民国十八年(1929)石印本河南图
东海家谱不分卷
(清)徐炳烈重修 民国十九年(1930)本馆朱墨笔影钞徐氏家藏 清 同治十三年(1874)写本 二册 国图
徐氏宗谱三卷 民国二十年(1931)石印本辽宁海城县计委 注:谱前有杨佩文、白永颍序
鉴汀徐氏家乘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徐培柄等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滋德堂活字本六册 国图
徐氏宗谱十卷 (民国)徐承庄等纂修 民国二十八年(1939)忠亮堂活字本 十册 国图
双港徐氏宗谱四卷 (民国)祥瑞成等撰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诒燕堂活字本 四册 国图 注:书口题《东海徐氏宗谱》
徐氏家乘八卷 (民国)徐正德等重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孝思堂活字本八册 国图
徐氏宗谱不分卷 敦本堂活字本 三册 国图
注:卷端题《萧(石乔)分池江庄世系》书签题《南州宗谱》。谱内附补钞叶子
梧塍徐氏宗谱□□卷写本 国图
(存卷首、1、29—34)徐氏家乘□□卷江苏档(存一卷)
安徽无为县徐氏家谱如下:
1 安徽无为四本堂徐氏:斌文廷景继科正士知国应大永克承家敬立。
2 宿迁宿城陈集镇徐元村徐氏:明、宏、升、宜、业、宇、厚、久、昌、增、贤、召、旭。
3 安徽省涡阳县徐氏:广德保兰汉。
4 安徽无为四本堂徐氏:听老辈人讲是从山东枣庄迁移,老祖不祥,只知道是。
徐姓家谱的相关家谱
本文2023-09-22 03:31:4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2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