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胡氏家谱>>完整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1收藏

急求<<胡氏家谱>>完整的,第1张

胡姓家谱目录

5022北京延庆胡氏宗谱六卷

(清)胡崧等续编

清光绪十一年(1885)木活字本 六册

美国

5023河北霸县胡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胡春煦等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油印本 一册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清光绪间。

5024辽宁本溪胡氏谱书一卷

(民国)胡玉文纂

民国十年(1921)手写本

辽宁本溪市富家楼乡富家楼村

5025上海安定胡民族谱不分卷

(清)胡鹏撰

清康熙六十年(1795)序写本 二册

日本 美国

5026上海胡氏家乘家传不分卷

(民国)胡祖德纂修

民国七年(1918)石印本 二册

上海文管

5027江苏丰县胡氏家谱四卷

(清)胡敬敷撰

清光绪四年(1878)钞本

江苏丰县传

5028江苏泗阳江南淮安府桃源县胡氏宗谱四卷

(清)胡锡椿五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

江苏泗阳县档

5029江苏兴化泉溪胡氏宗谱

清这光二十九年(1849)木刻本 六册

江苏兴化县昭阳镂南沧办事处

注:谱首修於宋乾道九年胡淡谷。

5030江苏如皋胡氏世谱八卷

(民国)胡宗淦续修

民国五年(1916)木刻本 八册

河北大学

5031江苏镇江海陵胡氏支谱不分卷

(清)胡彬等重修

清咸丰元年(1851)翼经堂恭订写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注:版心作《润城胡氏宗谱》。

5032江苏镇江润南官塘桥胡氏重修宗谱四卷

(清)蒋茂柚纂修 胡名士倡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活字本 四册

5033江苏丹徒胡氏支谱四卷

(民国)胡煜续辑 胡炘协修。

民国十年(1921)安定堂活字本 四册

历史所 吉林大学 江苏镇江市博

美国

5034江苏常州安定胡氏宗谱二十八卷

(清)胡耀 胡荣庭纂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思贻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缺卷25)

民国间刻本

上海图

5035江苏常州胡氏宗谱十二卷

(清)胡英续修

清光绪二年(1876)乐善堂刊本 十二册

南开大学

注:谱始修於清嘉庆二十五年,此为三修。

5036江苏常州毘陵胡氏宗谱十二卷

(清)胡焜主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乐善堂活字本 十二册

历史所

注:宋元佑四年胡宗愈始修。

5037江苏常州毘陵修善里胡氏宗谱五卷

(清)胡伯良修

清光绪五年(1879)敦本堂刊本 六册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清嘉庆二十年,此为三修。

5038江苏常州胡氏宗谱八卷

(民国)胡绍瑷纂修

民国五年(1916)大雅堂铅印本

江苏常州市图

5039江苏常州东安胡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胡玉霖 胡生奎等纂修

民国十年(1921)世德堂木刻本 十二册

河北大学

5040江苏武进毘陵山东桥胡氏宗谱六卷

(清)胡雅堂等续修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序木活字本 六册

日本 美国

5041江苏武进毘陵胡氏世牒十卷

胡裕清等修

民国七年(1918)木活字本 十册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2) 美国

5042江苏武进毘陵胡氏重修宗谱六卷

(民国)胡福留纂修

民国十六年(1927)敦本堂活字本 六册

历史所

注:清羸庆二十年孔昭始修。

5043江苏武进石安胡氏宗谱八卷

(民国)胡纪荣等修

民国十七年(1928)庆宜堂活字刊本 八册

美国

5044江苏无锡安定胡民宗谱不分卷

民国七年(1928)思贻堂刊本 三十八册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明嘉靖间,此为五修。

5045江苏江阴澄江香山胡氏宗谱四十二卷首一卷

(清)胡景堂等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荣寿堂木活字本 二十册

美国

5046江苏江阴澄江香山胡氏宗谱五十卷首一卷

(清)胡本坤等续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荣寿堂木活字本

三十四册

日本 美国

5047江苏昆山安定胡氏世谱十一卷

(清)胡口时修辑

清嘉庆中刊本 十册

上海图

5048浙江宁波蛟东胡氏重宗谱四卷

(清)胡丹书 王予藩纂修

清宣统三年(1911)敬爱堂木活字木 二册

天一阁

5049浙江宁波慈东田湖村胡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清)朱宗燮 胡开科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永言堂木活字本

十册

天一阁

5050浙江宁波)慈溪田湖胡氏宗谱十三卷首一卷

(民国)胡昌龙 胡方锷等纂修

民国十七年(1928)永言堂木活字本 十四册

天一阁

5051浙江宁波鉴桥胡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民国)董祖义 陈师蕃等纂修

民国七年(1918)立爱堂木活字本 五册

天一阁

5052浙江馀姚蜀溪胡氏宗谱□□卷

(清)胡启俊撰

清嘉庆十七年(1822)继亭堂刻本

浙江馀姚县文(存卷1、2)

5053浙江馀姚蜀溪胡氏宗谱六卷

(清)胡林垣纂辑

清光绪二十四年(1908)继序堂活字本 六册

北图 历史所 河北大学

注:清嘉庆十七年胡启俊始修。

5054浙江馀姚蜀溪胡氏宗谱八卷

(清)胡乃诚 胡丹耀等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念祖堂木刻本 八册

河北大学

5055浙江馀姚柏山胡氏宗谱二卷末一卷

(民国)胡临川等修

民国三年(1914)享裕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美国

5056浙江馀姚南门清风里胡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末一卷

(民国)杨荫寰 胡聚星纂修

民国九年(1920)豫萃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5057浙江鄞县文山胡氏宗谱不分卷

(清)胡禄沧 胡仍霖等纂修

清道光二十年(1840)宋敕忠义堂木活字本

九册

天一阁(存八册)

5058浙江奉化鲒崎胡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清乾隆钞本 一册

天一阁

5059浙江奉化鲒崎胡氏下宅房宗谱二卷

(清)马元度 胡世治纂修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钞本 一册

天一阁

5060浙江奉化鲒崎胡氏宗谱□□卷

清道光钞本

天一阁(存卷2、4)

5061浙江奉化鲒崎胡氏思议公下下宅开四公派

世传不分卷

清同治钞本 一册(残)

天一阁

5062浙江奉化重修胡氏龚原西岙派宗谱不分卷

(清)周南性纂修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钞本 一册

浙江奉化县文管

5063浙江奉化重修胡氏西溪宗谱四卷首一卷

(民国)严澄卿纂修

民国十三年(1924)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谱始修於清乾隆四十一年周性和。

5064浙江奉化蓬岛胡氏大房谱

(民国)董舒文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手钞本 一册

浙江奉化县文管(共二部)

注:谱始修於清道光三十年孙焕堂。

5065浙江奉化蓬岛胡氏西族房谱

(清)胡山隍 胡马元辑

手写本 一册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谱始修於清乾隆四十年周南性。

5066浙江象山田洋湖胡氏宗谱三卷

(清)胡经邦纂

清道光十二年(1832)木刻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5067浙江象山田洋湖胡氏宗谱八卷

(清)胡日灌重修

清同治六年(1867)木刻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5068浙江象山田洋湖胡氏宗谱六卷

(清)黄和 重修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木刻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5069浙江象山田洋湖胡氏族谱六卷

(民国)秦英鉴重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铅印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5070浙江象山象西胡氏宗谱二卷

(民国)陈寿龄重修

民国二年(1913)钞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5071浙江象山象西胡氏宗谱□□卷

(民国)叶华重修

民国三十八年(1949)钞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存卷1)

5072浙江象山茅沿胡氏宗谱□□卷

民国五年(1916)石印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存卷l)

5073浙江平湖胡氏宗支记略不分卷

(清)胡家相等纂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铅印本 一册

北图

5074浙江德清武康胡氏宗谱□□

木刻本

浙江德清县清退办

注:胡氏明正德间由歙县迁。

5075浙江长兴安定胡氏宗谱□□卷

(民国)胡玉庭纂

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刻本

浙江长兴县博(存一博)

5076浙江绍兴山阴张川胡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

胡以谦 (清)胡光文等修

清嘉庆十七年(1812)刊本 十六册

日本 美国

5077浙江绍兴山阴张川胡氏宗谱二十六卷

(清)胡光文纂修

清道光十年(1830)敦睦堂活字本 二十册

科图 历史所 人民大学 日本 美国

注:明天顺元年胡遐胡暹始修,此为五修。

5078浙江绍兴续修山阴张川胡民宗谱三十卷首

一卷

(清)胡广慈辑

清光绪十二年(1886)敦睦堂活字本 二十四册

北图 日本 美国

注:明天顺元年胡遐胡暹始修,此为六修。

5079浙江绍兴张川胡氏宗谱四十卷

(清)胡钟生等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敦睦堂活字本 二十六册

北图 历史所 日本 美国

注:明天顺元年胡遐胡暹始修,此为七修。

5080浙江绍兴山阴胡民族谱不分卷

(清)胡焴草辑

清道光九年(1829)铅印本 二册

美国

5081浙江绍兴山阴江塘胡氏宗谱四卷

(清)胡启贤等修

清光绪六年(1880)联桂堂活字本 四册

美国

5082浙江绍兴山阴江塘胡氏宗谱四卷

(民国)胡锦奎等续修

民国十七年(1928)聊桂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河北大学

5083浙江绍兴胡氏家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清)胡裕燕修

清光绪十四年(1888)铅印本 十册

北图 哈尔滨师大(缺二卷) 日本 美国

注:题签作《胡氏省元公宗谱》。明成化八年胡

智创修。

5084浙江诸暨上金胡氏宗谱不分卷

(清)周钧纂辑

清乾隆九年(1884)清润堂木活字本

浙江图(存一卷)

5085浙江诸暨暨阳上金胡氏宗谱五卷

(清)胡鹏起总理

清咸丰十年(1861)清润堂活字本 五册

历史所

注:胡嘉靖二十八年始修。

5086浙江新昌胡氏宗谱六卷

(清)胡忠谅纂(序)

清嘉庆十二年(1808)木刻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

注:此谱初修於宋嘉熙四年。

5087浙江新昌胡氏宗谱八卷

(清)胡梦麟 胡知人 胡亮工等撰

清道光二十年(1840)垂裕堂木刻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

注:本书初纂於宋嘉熙四年。

5088浙江新昌胡氏宗谱八卷

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刻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存卷4-8)

5089浙江新昌胡氏宗谱十卷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存卷9、10)

5090浙江上虞古虞胡氏长者山支宗谱四卷首一卷

(清)胡如淇 胡肇彬等重修

清咸丰元年(1851)思成堂刻本 四册

北图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清康熙四十四年,此为四修。

5091浙江上虞长者山胡氏家谱十卷首一卷末一

卷徽信录

(清)胡舜琴 胡增祥纂修

清宣统三年(1911)木刻本 十一册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浙江图

注:版心作《古虞胡氏长者山支宗谱》,始修於

清康熙四十四年,此为五修。

5092浙江嵊县剡北胡氏宗谱四卷

(清)胡元茂等续修

清咸丰四年(1854)五峰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5093浙江嵊县横路胡氏宗谱四卷

(民国)刘中喜重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木活字本

浙江嵊县明山乡横路村

注:本谱始纂於元大德十年。

5094浙江兰溪胡氏宗谱□□卷

民国五年(1916)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高潮乡黄公埠老应山(存卷3)

5095浙江兰溪坦峰胡氏宗谱九卷

民国十年(1921)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殿山乡张塔头(不全)

5096浙江兰溪胡氏宗谱六卷

民国二十八年(1939)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岩山乡

5097浙江兰溪胡氏宗谱七卷

民国二十八年(1939)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钱村乡后胡

5098浙江兰溪胡氏宗谱十五卷

(民国)胡继章增修

民国三十三年(1944)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水阁乡里胡村

注:明万历十四年初纂。

5099浙江兰溪青阳胡氏宗谱□□卷

民国三十四年(1945)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文管(存一册)

5100浙江兰溪胡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胡镜刚 胡文壬重纂

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盂湖乡(不全)

5101浙江兰溪白山胡氏宗谱四卷

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汪高乡

5102浙江兰溪胡氏宗谱四卷

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汪高乡

5103浙江兰溪胡氏宗谱四卷

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登胜乡胡店村

5104浙江武义安定胡氏宗谱三卷

(民国)何元顺纂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重修木刻本 二册

浙江金华市文管

5105浙江东阳兰岑胡氏宗谱二十八卷

(清)张振坷纂

清光绪十四年(1888)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县虎鹿乡大路(存卷1)

注:谱始修於宋宝佑四年。

5106浙江义乌尚湖胡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胡廷桢 胡和学等纂修

民国二十九年(1940)排印本 十二册

河北大学

5107浙江常山胡氏宗谱二卷

(清)吴树筠重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阁底螂山头村

5108浙江常山胡氏宗谱十二卷

(清)陈修重修

清宣统三年(1911)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蒙圩村流泉坞

注:始修於清光绪七年。

5109浙江常山田村胡氏宗谱四卷

(民国)胡大龙续修

民国二年(1913)木刻本(序)

浙江常山县湖东乡朱家坞田村

注:首修於清乾隆五年。

下郑氏出荥阳,荥阳郑氏遍天下。

——荥阳郑氏研究会会长宋国桢题

郑氏历史起源资料

一、郑姓流源

郑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十三大姓,在台湾是第十二大姓。

郑姓出自姬姓,发祥地为郑国,是黄帝的后裔。在中国的早期历史上,郑姓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五千多年前,轩辕皇帝以姬水为姓,建都有熊,后来春秋时期的郑武公、郑文公也在有熊建立国都。黄帝的第五世孙后稷是郑姓的血缘始祖。黄帝的第19代孙姬昌是商朝的西伯,姬昌的儿子姬发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成为周武王。所以郑氏就是周朝王室的后裔。

公元前807年,周宣王姬静封他的异母兄弟姬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为三等诸侯国的国君,国号"郑",郑国诞生。姬友因此被称为郑桓公。到周幽王的时候,郑桓公担任司徒的职务,掌管教化。因为见到周幽王昏庸无道,宠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郑桓公就向太史伯请教自保的办法,太史伯认为洛水以东,黄河以南的地方土地富饶,交通方便。桓公听了太史公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了那里。后来,郑桓公死于“犬戎之乱”,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史称"虢郐寄孥"。次年,西周王室发生了"犬戎之乱",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后来,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之机,先后功灭虢、郐,建立新的郑国。郑国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他的国人就用国名作为姓氏,子孙播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郑氏。

二、郑姓始祖世系

郑姓始祖世系如下: 黄帝→玄嚣→峤极→高辛→后稷→不窟→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俞→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 父→公季→西伯昌(周文王)→武王发→成王诵→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共王医扈→懿王燮→夷王燮→厉王胡→共和行政→宣王静→封姬友(郑桓公)于郑。 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郑国灭亡后,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 制(今荥阳西) 祭(今河南郑州东)和陈(今河南淮阳) 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纪念故国,相继改姓为郑,自此,郑姓诞生。

三、迁徙分布

郑氏最早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的荥阳市后到新郑市。在战国时因为韩国所灭,便散迁到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荥阳。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郑氏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播迁至海外,始于清朝,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

四、郡望堂号

1、堂号

"博经堂":东汉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

"安远堂":汉宣帝时,郑吉为侍郎,那时外侮屡屡来犯,郑吉打败了车师,使日逐投降。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方国境的安全,又派他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

2、郡望

荥阳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荥阳。

洛阳:我国古都之一。汉、魏故城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汉城西18里。

高密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高密。相当今山东高密一带。

雍州:东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狄道。

南阳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宛县。

五、家乘谱牒

江苏:郑氏宗谱一卷、云阳郑氏宗谱二十卷、扶风郑氏宗谱四卷、兰陵郑氏宗谱三十卷、东山郑氏世谱八卷首一卷、萧山郑氏宗谱十二卷

浙江:镇北龙山郑氏宗谱十四卷首二卷末二卷、慈溪鞍山重视重修宗谱二十四卷、慈溪灌东郑氏宗谱十卷、兰溪郑氏宗谱十九卷

安徽:峰阳郑氏家谱不分卷、祁门奇峰郑氏本宗谱四卷、郑氏宗谱十三卷、桐城郑氏宗谱、桐西郑氏宗谱、礼仪堂郑氏宗谱、郑氏宗谱一卷

福建:南湖郑氏宗谱、石井本郑氏宗族谱、石井本宗族谱、郑氏世代谱、桃源郑氏族谱二卷、桃源郑氏族谱、四城郑氏家谱、荥阳堂郑氏家谱、荥阳郑氏宗谱、岩镇郑氏迁出宗谱一卷、郑氏传家谱、续修白华郑氏宗谱、郑氏族谱、郑氏宗谱不分卷、郑氏宗谱一卷

六、历史名人

郑板桥:清朝书画家,善画兰竹,秀丽苍劲,亦工书法,所创"板桥体"独具风格,号称"三绝",是"扬州八怪"之一。

郑成功:明末名将,唐王赐姓朱名成功,授总统使、诏讨大将军,时人称"国姓爷"。

郑和:明航海家,本姓马,小字三宝,回族。明入宫为宦官,后从燕王起兵,有功,赐姓郑,曾奉命率舰队七下西洋,途经三十余国,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圣地麦加。

郑国:战国时代的水利家,韩国人。出任关中史官,开凿灌溉渠,称为"郑国渠"。

郑光祖:元朝著名剧作家,他和关汉卿、马致远、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有代表作《倩女幽魂》。

郑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

郑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郑旦即西施,经过训练,送到吴国作内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

历史上的郑氏望族

魏 晋 南北朝时期是郑姓历史上的显赫年代。东晋汉学家郑众的玄孙郑泰 郑浑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郑泰,字公业。郑泰所处的年代正值天下大乱,当时董卓篡权,各地起义军蜂起讨伐董卓。董卓想要出兵镇压,郑泰以"为政在德而不在众"等10条理由劝阻,得到了董卓的信任,被董任命为议郎。后因郑泰反对董卓之事败露,弃官返乡,被袁术封为扬州刺史,去任途中病逝。

郑泰的次子郑袤被曹操选为尚书郎,出任黎阳(今河南浚县)县令。因政绩显着升任济阴(今山东定陶)太守。又被调补为大将军,拜为散骑常侍。后来成为安远侯,食邑千户。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称帝后,郑袤进位密陵侯。郑袤生了6个儿子,长子郑默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后被晋武帝任命为东郡(今河南滑县)太守。

郑浑,字文公,是郑泰的弟弟,郑浑起先是在曹操手下当官。后来得到曹操的信任,被调到曹操身边当幕僚。曹操的儿子曹丕即位后,拜郑浑为侍御史,加封驸马都尉。郑浑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任职期间,亲自率领百姓开坡修田 植树造林,受到百姓的爱戴并得到皇帝的表彰。他去世后,他的儿子郑崇当了郎中,官致荆州刺史。郑崇的孙子叫郑随,当过扶凤太守。郑随之子叫郑 ,郑 生了六个儿子:郑翳 郑豁 郑渊 郑静 郑悦 郑楚。郑豁之子叫郑温,郑温生了四个儿子:郑涛 郑晔 郑简 郑恬。郑涛随魏武帝到了甘肃,并定居在那里,成为"西祖";郑晔定居在古荥阳(今古荥镇),成为"北祖";当过北魏的建武将军,封南洋公,郑简定居京县(今京襄城),成为"南祖";郑恬定居大索(今荥阳城),成为"中祖"。后来北祖的子孙官位显赫,人丁兴旺。

大唐盛世 到了唐朝,郑姓在中国北方的荥阳已经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有多人在朝中官至宰相,家族地位和声望十分显赫。北祖 南祖 中祖3支郑姓发展壮大,特别是郑姓在朝中的强大势力更是其他豪门望族所无法比拟的。郑姓家族出现了22名进士 6名状元 8位驸马 9个宰相。人称"郑半朝"。这一时期郑姓的主要代表是北祖郑晔的四世孙郑幼儒一支。郑幼儒生了两个儿子,长子郑敬道,当过开州(今四川开县)刺史;次子郑敬德,当过青州刺史,封爵阳伯。到了郑幼儒的五世孙郑曾,开始兴盛起来。

郑曾,字景秀,当过右慈州刺史,怀州刺史,加朝散大夫,去世后被赠光禄少卿。长子郑长裕有6个儿子,26个孙子,曾孙以下难计其数。郑长裕的5个世孙中,出了7位宰相,10多位御史 大夫等朝官,10多位刺史 节度史。7位宰相是:郑询瑜 郑余庆 郑覃 郑朗 郑涯 郑从谠 郑延昌。此外,唐朝郑姓还有2位宰相:郑畋 郑綮等。

荥阳郑姓出仕的除了这9位宰相外,还有尚书 侍郎 郎中 常侍 大夫 御史等朝中官员60多人;刺史 节度史 廉访史等地方官员50多人;将军 司马 别驾 府率 参军 长史 县令等其他官员300多人。还有"六状元":郑益 郑全济 郑解 郑言 郑弘业 郑中贻;八驸马:郑敬言 郑孝义 郑万钧 郑潜曜 郑巽 郑沛 郑河 郑颢。

0048 姓氏略考-郎姓-家谱文献

六家谱文献:

  全国郎氏图谱不分卷,(清)纽祜禄·图尔泰创修于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清)郎大全、纽祜禄·衣隆阿重修,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大连市图书馆。注:封面作《钮古鲁长白山始祖所生谱传》。

  河南沁阳王曲郎氏宗谱一卷,(清)郎庚辛编纂,清乾隆廿三年(公元175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辽宁省高坎镇郎文杰处、河南省图书馆。

  浙江兰溪中山郎氏宗谱,(宋)阖族首修于宋庆历甲申年(公元1044年),(明)阖族二修于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清)阖族三修于清康熙戊午年(公元1678年),(清)阖族四修于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清)阖族五修于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清)阖族六修于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民国)阖族七修于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文物管理局。

  郎氏宗谱五卷,(清)郎锦骐重修,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世善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萧山郎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清)郎师夔纂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29年)诒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临海桃渚郎氏宗谱三卷,(清)郎大奎、王吉人纂,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县桃渚乡城里村。

  浙江临海桃渚郎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县桃渚乡城里村。

  浙江萧山郎氏宗谱八卷,(清)郎兆森等重修,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诒谷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郎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壬寅年(公元1902年)手写本一册。注:封面提署《牛胡鲁哈拉家谱》两册,该支郎氏实际上是汉军旗的汉族人,此非满族人家谱。

  河北郎氏世谱,著者待考,清朝末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浙江象山汤岙郎氏宗谱一卷,(民国)郎经邦重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象山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兰溪中山郎氏宗谱两卷,(民国)郎寿祥纂,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水亭乡午塘边村。

  浙江兰溪竹塘郎氏宗谱六卷,(民国)叶晋桐重纂,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水亭乡塘上村。

  浙江临海桃渚郎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木刻活字印本,近仅存两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县桃渚乡城里村。

  浙江兰溪中山郎氏宗谱九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文物管理局。

  黎城郎氏族谱,(现代)黎城郎氏合修,1992年油印本。现被收藏在山西省长治市太山小马书屋。

七字辈排行:

  山东昌维、新泰、莱州、寿光、潍坊郎氏字辈:“树(枢)郡会益丰咸需济孚兑壮家颐(夷)震巽萃(翠)观鼎豫泰晋覆随”。注:循环使用。

  山东潍邑郎氏字辈:“益丰咸需济孚兑壮家颐震巽萃観鼎豫泰晋履遀”。

  安徽颍上郎氏字辈:“玉荣天重占金洪(永)树(素)道(雪、化)德唯善怀远广学文理济世则长忠孝传家仁义之邦修成贤良恩泽万方”。

  安徽含山郎氏字辈:“书中广有贤传家”。

  辽宁岫岩郎氏字辈:“盛玉振廷坤永庆福德春万世英雄俊常吉国后恩”。注:满族。

  江苏南京郎氏字辈:“常立正光(广)有志作德万世必昌”。

  江苏赣榆郎氏字辈:“庆修洪庆高”。

  江苏宝应郎氏字辈:“振德崇义久兴加安国亭”。

  浙江建德郎氏字辈:“行振兴进荣华富贵福寿康宁恭宽信敏贤良逸轸敦诗说礼兰贵腾芳”。

  四川通江郎氏字辈:“仕云大元官学中文思先明清绍遇宗永正国恩天”。

  重庆丰都郎氏字辈:“士文永茂兴达天朝克广德心荣宗耀祖愿存世泽继述传家明道可贵敦本居先□法守作育英奉行成训崇实修培优秀必发□同□大振纯全孝友定保长盛”。

  吉林农安郎氏字辈:“丰……万……廷文永”。

  贵州兴义郎氏字辈:“洪文秀正朝忠芝永胜高荣隆庆祖先重起登科早”。注:典型的汉族改布依族郎氏一支。

  云南郎氏一支字辈:“文世洪昌官正朝廷仲化成建富荣明堂”。

  郎氏一支字辈:“元亨和贞毓庆国家立本仁及”。

如果从爵位这个角度来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可以分为三个类型,河间王李孝恭和永兴县子虞世南分别自成一类——王爵类和子爵类,其余二十六位功臣则同属公爵一类。李孝恭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他乃李唐宗室,具体说是唐高祖的侄子,唐太宗的堂兄。虞世南之所以只是子爵,是因为他是纯粹的文人,和军功风马牛不相及。

但是,这个分类意义不是很大,咱们来看凌烟阁功臣的另外一种三分法。

凌烟阁位于大唐皇宫三清殿旁边,由内而外共有三层,每层八位功臣,顺序正如上述名录所示,而且这三层正好是三个类型。

最内一层墙壁上画的主要是担任过宰相的一品功臣,用现在的话说属于国家级的官员;中间一层墙壁上画的都是官居二品的功臣,大体相当于如今的副国级;最外一层墙壁画的是正三品的功臣,和现今的正部级大体相当。

此外,还有一种意义更大的三分法,通过这种分类法的三大类型,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人情冷暖和爱恨情仇。

第一类,去世后上了凌烟阁的功臣。

贞观十七年,即公元643年,的二月二十八,刚刚过完春节的唐太宗已经四十六岁了,离知天命之年又近了一步,追昔怀旧的心情越来越强烈,于是他命大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如果您认为唐太宗怀念的这二十四位功臣都已经先他而去了,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面世时,其中的逝者和生者恰好各占一半。

逝世后荣登凌烟阁的功臣有十二位,分别是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段志玄、殷开山、屈突通、柴绍、长孙顺德、张公瑾、虞世南、刘政会、秦琼

这些功臣中,去世最早的是殷开山,而且属于英年早逝,也许《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觉得他太不幸了,于是就把第二主人公唐僧写成了他的外孙。

还有一个事值得一提。在《隋唐演义》中,贾家店三十六友中,魏征按年龄排第一,秦琼排第二,徐茂公(即李勣)排第三,程咬金(即程知节)排第四,但是在历史上,年龄最长的是秦琼,其次是魏征,然后是程知节,最年轻的是李勣,而且秦琼足足比李勣大了十八岁,前者在年龄上完全有资格做后者的父亲。

第二类,生前登上凌烟阁并且得以善终者。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有幸亲眼看到自己被画在凌烟阁中的有十二位,然而只有九位笑到了最后,他们是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刘弘基、程知节、唐俭、李勣。

尉迟敬德、李靖、程知节和李勣更是幸运者的幸运者——尉迟敬德和秦琼一起进级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门神;李靖凭借卓绝军功变身为托塔李天王,最终得以跻身玉皇大帝驾前重臣;程知节以程咬金之名成了喜庆长寿的代言人;李勣则以徐茂公之名成了和诸葛亮、刘伯温并称的智慧的象征。

第三类,生前登上凌烟阁但最终未得善终者。

长孙无忌也是十二位幸运者之一,遗憾的是,他最后被迫选择了自尽而死,没能笑着离开这个世界,但不管是当时的人还是后世的人都相信他意图谋反的罪名是政敌的诬陷,因为他离世十五年后,唐高宗恢复了他的世袭官爵,并且给了他陪葬唐太宗昭陵的莫大荣誉。

真正有谋反之心的是侯君集,而侯君集的谋反又和张亮密切相关。

一代战神韩信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而侯君集则是“成也高昌,败也高昌”。高昌就是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东宫》中西洲国的原型,其国国君就以麹为姓,和《东宫女主》曲小枫的姓同音。

攻灭西域第一强国高昌令侯君集声名大振,青史流芳,然而他却在当时犯了两个天大的错误,一是把高昌国的珠宝金银据为己有,一是放纵部下盗窃掳掠,“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侯君集班师回朝后被人告发并因此下狱,唐太宗李世民念其功高盖世又难忘往日情谊,最终从轻发落将他释放了。

但是,侯君集对于被囚一事却始终耿耿于怀,怀恨在心,两年后,张亮出离长安到洛阳做都督时,侯君集问他为什么会遭到排挤,张亮回复说:“如果因为公务出外做官就是遭到排挤,那么谁才是最冤枉的?”侯君集竟然挽起袖子鼓动张亮有机会和他一起造反,张亮却转身到皇帝面前把他告发了,唐太宗还是不忍对侯君集动手,并且在命阎立本为凌烟阁功臣画像时,将侯君集排在了第十七位。

令人遗憾的是,侯君集没有迷途知返,而且越陷越深,通过女婿贺兰楚石和担心被废的太子李承乾拉上了关系,二人密谋制订了造反计划后,李承乾那边一不小心掉了链子漏了馅,随后侯君集也被扒了出来。事已至此,唐太宗不得不把侯君集推上了断头台,但还是赦免了他的妻子儿女。

侯君集造反未遂是在公元643年,三年后,曾经向皇帝告发他的张亮步了他的后尘,但前者是由于居功自傲,后者是因为沉溺迷信。

因为张亮宠爱的小妾爱玩巫蛊,他也爱屋及乌成了迷信活动的发烧友。张亮听到“弓长之主当别都”的谶语后,想当然的认为上天要安排他登基称帝,于是就私养了五百个干儿子,准备找机会起事造反,结果还没动手就被人告发了,最终落得个命断西市,悔之晚矣。

当初唐太宗拟定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名单的时候,肯定不会想到侯君集和张亮会走上谋反道路,更不会想到长孙无忌会被逼自杀,历史又一次充分展示了它的波诡云谲和无法预料……

五家乘谱牒:(1)

上海唐氏族谱八卷,(民国)唐锡瑞纂,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重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泰兴延令唐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双凤堂藏版本。现收藏在江苏省泰兴县珊瑚洋港村。

江苏丹徒关沙唐氏族谱十卷,(清)江静亭等纂辑,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丹徒关沙唐氏宗谱十二卷,(民国)唐念曾等重修,民国七年(公元19l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日本、美国。

江苏常州唐氏宗谱五卷,(清)唐正麟主修,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常州唐氏渑豸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常州唐氏宗谱十卷,(清)唐云和等修,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慎修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常州唐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民国)唐晋歧等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慎修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常州毘陵唐氏宗谱不分卷,(清)唐锺琦等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收藏在美国。

江苏常州毘陵唐氏家谱不分卷,(民国)唐顺德纂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缺一册)。

江苏常州毘陵唐氏家谱不分卷,(民国)唐宗海主修,唐肯总纂,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排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武进唐氏家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光绪末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日本。

江苏武进唐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唐增儒纂,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垂裕堂排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武进唐氏七修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民国)唐苍玉纂,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忠恕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武进毘陵唐氏宗谱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唐泰诚、唐续彬等续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崇彝堂刊印本六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

江苏武进毘陵唐氏家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江苏省档案馆(存世系一册)。

江苏武进毘陵唐氏宗谱不分卷,(清)唐允中等修,刊印本四册,残本。现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江苏无锡前洲西里唐氏六修宗谱十二卷,(清)唐肇瑾等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敬爱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

江苏无锡前洲西里唐氏七修宗谱十二卷,(清)唐茂盛等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敬爱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

江苏无锡前洲唐氏宗谱十九卷,附谱一卷,(民国)唐秋泉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48年)享叙堂排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兰溪东鲁唐氏宗谱十卷,著者待考,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芝堰乡上唐村(缺第七~八卷)。

浙江兰溪东鲁唐氏族谱二十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甘溪乡刘家村。

浙江兰溪唐氏宗谱五卷,(民国)唐文卿纂,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黄店乡山后塘村。

浙江常山晋昌唐氏宗谱四卷,(民国)祝其三重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天马镇七里弄村猪母山底。

浙江常山球川里山唐氏宗谱八卷,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木刻活字印本(序)。现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球川镇杨家村里山(缺第四卷、第八卷)。注:首修於清乾隆十六年。

浙江常山唐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现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新昌乡岩前村(不全)。

浙江遂昌蔡溪唐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间刊印本二册。现收藏在浙江遂昌县焦滩乡格路口村。

安徽含山濡须唐氏宗谱四卷,(清)唐之传、唐名庚纂修,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安徽桐城唐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唐情美、唐步鳌等三修,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绍勋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

安徽桐城皖桐唐氏七修宗谱,著者待考,清朝末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十一卷。现收藏在江苏省南京市档案馆。

安徽潜山崇本堂唐氏宗谱十八卷,首三卷、末一卷,(清)唐萤英五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潜山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上册。现收藏在安徽省安庆市图书馆。

安徽石台唐氏宗谱六卷,(清)唐洪松、唐为均等纂修,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福建莆田续北苕国唐氏宗谱六卷,(清)唐朝泰等纂修,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绩溪唐氏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重庆市图书馆。

江西唐氏欧苏合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三卷。现收藏在江西省档案馆。

江西万载唐氏续修族谱十一卷,首两卷,(清)唐景皋等纂修,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晋阳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缺第十一卷下册)。

江西万载唐氏族谱七卷,首一卷,(清)唐萤等纂修,清道光十六年晋阳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缺第三~四卷)。

江国铜鼓金鸡唐氏宗谱,(民国)唐忍铭、唐烈明纂修,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现收藏在江西省铜鼓县地名办公室。

河南固始唐氏族谱不分卷,(清)唐颂平、唐舜英撰,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刊印本一册。现收藏在台湾。

湖北新洲唐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唐江涛、唐秀清等重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前进乡李旻村。

湖北江陵唐氏家谱世系图一幅,著者待考。现收藏在湖北江陵县荆城渔场湖北江陵县档(复制件)。注:文字为满文。

湖南长沙唐氏续修支谱不分卷,(民国)唐树林等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长沙唐氏桐封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南京大学图书馆、日本、美国。

湖南宁乡晋阳唐氏重修族谱,首一卷,(清)唐启煦纂,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而卷、卷首。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宁乡石汉唐氏六修通谱五卷,首一卷、末三卷,(民国)唐藻亭、唐荫宝等纂,民国十九年(公元1920年)晋阳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潭锦石唐氏四修族谱三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唐垂镌等纂,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九成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册。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另有一部存四册)。

湖南湘潭中湘唐氏朝支六修谱十四卷,(民国)唐泽耀纂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德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湖南湘潭唐氏敦本堂七修谱二十二卷,(民国)唐述春、唐泽煌等纂修,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敦本堂排印本三十二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湖南湘乡唐氏族谱,著者待考,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乡唐氏族谱十卷,(清)唐星焕纂序,清咸丰三年(公元1863年)福星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乡新园唐氏七修族谱二十六卷,(民国)唐业凖、唐业棐等续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伦鉴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残本)、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湖南衡山衡邑唐氏续修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清)唐卿杜、唐文青续修,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

湖南衡山治平唐氏四修族谱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唐思芳等续修,清朝道光年间唐氏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湖南衡山治平晋昌唐氏五修族谱不分卷,(清)唐清思纂修,清朝同治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十九册。现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湖南邵阳唐氏四修族谱,(清)唐荣朝、唐鼎元修,唐明铣等纂,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邵阳唐氏五修族谱,(清)唐吉光纂序,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武冈唐氏三修族谱,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广东唐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唐丙德唐汝梅等纂,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石印本。现收藏在海南省档案馆(存四卷)。

广东揭阳唐氏房谱著者待考,(清)唐昭喜纂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刊印本。现收藏在台湾。

广东新会白石唐氏族谱不分卷,(清)唐元栋纂修,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新会唐氏族谱,(清)唐集瑶续修,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修手抄本,今仅存第二~七卷。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新会唐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琼山唐氏族谱二卷,(清)唐焕章等纂修,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西唐氏族谱五卷,(清)唐廷植等纂修 复印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褥经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广西永福唐氏族谱不分卷,(清)锄经草堂重修,清朝同治年间刊印本二册。现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四川绵竹唐氏家乘不分卷,(民国)唐渊儒编,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锦竹唐氏石印本一册。现收藏在南京大学图书馆。

四川中江唐氏族谱不分卷,(清)唐迪瑔续修,清道光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1 关于凌的诗句

关于凌的诗句 1 带有“凌”字的诗句

含有凌的古诗句子 《伤辽东战亡》李世民 凿门初奉律,仗战始临戎。

振鳞方跃浪,骋翼正凌风。未展六奇术,先亏一篑功。

防身岂乏智,殉命有余忠。《咏乌代陈师道》李世民 凌晨丽城去,薄暮上林栖。

辞枝枝暂起,停树树还低。向日终难托,迎风讵肯迷。

只待纤纤手,曲里作宵啼。《奉和同太子监守违恋》李元嘉 乾象开层构,离明启少阳。

卜征从献吉,守器属元良。逖矣凌周诵,遥哉掩汉庄。

好士倾南洛,多才盛北场。地分丹鹫岭,途间白云乡。

储诚虔晓夕,宸爱积炎凉。珠璧连霄汉,万物仰重光。

《游禁苑幸临渭亭遇雪应制》苏颋 平明敞帝居,霰雪下凌虚。写月含珠缀,从风薄绮疏。

年惊花絮早,春夜管弦初。已属云天外,欣承霈泽馀。

《元日恩赐柏叶应制》李乂 劲节凌冬劲,芳心待岁芳。能令人益寿,非止麝含香。

《寒夜闻霜钟》郑絪 霜钟初应律,寂寂出重林。拂水宜清听,凌空散迥音。

舂容时未歇,摇曳夜方深。月下和虚籁,风前间远砧。

净兼寒漏彻,闲畏曙更侵。遥相千山外,泠泠何处寻。

《新桃行》张籍 桃生叶婆娑,枝叶四向多。高未出墙颠,蒿苋相凌摩。

植之三年馀,今年初试花。秋来已成实,其阴良已嘉。

青蝉不来鸣,安得迅羽过。常恶牵丝虫,蒙幂成网罗。

顾托戏儿童,勿折吾柔柯。明年结其实,磊磊充汝家。

《赠赵将军》张籍 当年胆略已纵横,每见妖星气不平。身贵早登龙尾道,功高自破鹿头城。

寻常得对论边事,委曲承恩掌内兵。会取安西将报国,凌烟阁上大书名。

《南园十三首》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

三十未有二十馀,白日长饥小甲蔬。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荣华乐》李贺 鸢肩公子二十馀,齿编贝,唇激朱。气如虹霓,饮如建瓴,走马夜归叫严更。

径穿复道游椒房,龙裘金玦杂花光。玉堂调笑金楼子,台下戏学邯郸倡。

口吟舌话称女郎,锦袪绣面汉帝旁。得明珠十斛,白璧一双,新诏垂金曳紫光煌煌。

马如飞,人如水,九卿六官皆望履。将回日月先反掌,欲作江河唯画地。

峨峨虎冠上切云,竦剑晨趋凌紫氛。绣段千寻贻皂隶,黄金百镒贶家臣。

十二门前张大宅,晴春烟起连天碧。金铺缀日杂红光,铜龙啮环似争力。

瑶姬凝醉卧芳席,海素笼窗空下隔。丹穴取凤充行庖,玃玃如拳那足食。

金蟾呀呀兰烛香,军装武妓声琅珰。谁知花雨夜来过,但见池台春草长。

嘈嘈弦吹匝天开,洪崖箫声绕天来。天长一矢贯双虎,云弝绝骋聒旱雷。

乱袖交竿管儿舞,吴音绿鸟学言语。能教刻石平紫金,解送刻毛寄新兔。

三皇皇后七贵人,五十校尉二将军。当时飞去逐彩云,化作今日京华春。

《北中寒》李贺 一方黑照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三尺木皮断文理,百石强车上河水。

霜花草上大如钱,挥刀不入迷濛天。争瀯海水飞凌喧,山瀑无声玉虹悬。

《早度分水岭》卢照邻 丁年游蜀道,班鬓向长安。徒费周王粟,空弹汉吏冠。

马蹄穿欲尽,貂裘敝转寒。层冰横九折,积石凌七盘。

重溪既下漱,峻峰亦上干。陇头闻戍鼓,岭外咽飞湍。

瑟瑟松风急,苍苍山月团。传语后来者,斯路诚独难。

《赠益府群官》卢照邻 一鸟自北燕,飞来向西蜀。单栖剑门上,独舞岷山足。

昂藏多古貌,哀怨有新曲。群凤从之游,问之何所欲。

答言寒乡子,飘飖万馀里。不息恶木枝,不饮盗泉水。

常思稻粱遇,愿栖梧桐树。智者不我邀,愚夫余不顾。

所以成独立,耿耿岁云暮。日夕苦风霜,思归赴洛阳。

羽翮毛衣短,关山道路长。明月流客思,白云迷故乡。

谁能借风便,一举凌苍苍。《长安古意》卢照邻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啼花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梁家画阁天中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双燕双飞绕画梁,罗纬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御史。

2 含有“凌”的诗句

凌云意气自飘然 凌子诗章学太玄 凌云才子声名早 凌空霞佩玉珊珊 凌霜自得良朋友 凌云赋奏动龙颜 凌烟功名举世事 凌晨取道岘山前 凌子眉宇正青春 凌云头角压麒麟 凌波共酌春风醉 凌波仙子袜生尘 凌公高才跨一世 凌晨晓鼓奏嘉音 凌花镜里桃花笑 凌晨有人来打门 凌云峰峻染瑶光 凌生礼乐须文章 凌云端拟陈三策 凌厉西风洁嫩霜 凌云穿月开丹桂 凌波仙子静中芳 凌云赋笔雄千古 凌眸晕目生光芒 凌空因得近天光 凌人孤高蕙草芳 凌侯用意青云外 凌郎半世耽文章 凌君子子永享用 凌云石倚秋旻苍 凌人道字未端正 凌家骄风半自强 凌波仙子立娉婷 凌波著土两家风 凌风更上丹山顶 凌晨迎请倍精诚 凌晨已事追佳赏 凌生汉武希长生 凌氏夜入章华宴 凌霄花白女萝青 凌云庵外见桃花 凌侯歉岁减繁华 凌波仙子生尘袜 凌晨归路起栖鸦 凌波仙子香魂散 凌椿树下玉兰芽 凌生卜宅平生志 凌然昼夜光通达 凌公清晓玉壶欹 凌云霄以直上兮 凌风好向蓬莱去 凌晨清净与僧期 凌云哥们声名早 凌公风物许清奇 凌云北固俗尘远 凌晨讼牒如山积 凌霄花落凤仙开 凌晨果见生真才 凌云哥儿声名早 凌风飞雁暮争还 凌人白云仙去久 凌空栋宇赤帝宅 凌子云收山岳露 凌波曾此堕尘埃 凌公人物老儒宗 凌子多年一卧龙 凌君第宅他崇贵 凌波袜冷一尊同 凌风宝扇遥临月 凌波仙子更凌空 凌波仙子欣无恙 凌风擎出蕊珠宫 凌云高节不关春 凌波微步袜生尘 凌波亭亭仙佩冷 凌氏开郡为桂林 凌波忽载行云过 凌人诸生半在门 凌寒强比松筠秀 凌家名迹忽无伦。

3 求含有凌字的诗句(自创的也行)

凌霜远涉太湖深,双卷朱旗望橘林。

树树笼烟疑带火,山山照日似悬金。

行看采掇方盈手,暗觉馨香已满襟。

拣选封题皆尽力,无人不感近臣心。

赠成炼师四首

花冠蕊帔色婵娟,一曲清箫凌紫烟。 不知今日重来意,更住人间几百年。 黄昏骑得下天龙,巡遍茅山数十峰。 采芝却到蓬莱上,花里犹残碧玉钟。 等闲何处得灵方,丹脸云鬟日月长。 大罗过却三千岁,更向人间魅阮郎。 曾随阿母汉宫斋,凤驾龙輧列玉阶。 当时白燕无寻处,今日云鬟见玉钗。

桂江中题香顶台

岧岧香积凌空翠,天上名花落幽地。 老僧相对竟无言,山鸟却呼诸佛字。

潇湘游

夷女采山蕉,缉纱浸江水。 野花满髻妆色新,闲歌欸乃深峡里。 欸乃知从何处生,当时泣舜肠断声。 翠华寂寞婵娟没,野筱空余红泪情。 青烟冥冥覆杉桂,崖壁凌天风雨细。 昔人幽恨此地遗,绿芳红艳含怨姿。 清猿未尽鼯鼠切,泪水流到湘妃祠。 北人莫作潇湘游,九疑云入苍梧愁。

僧檐前独竹咏

乱石田中寄孤本,亭亭不住凌虚引。 欲以袈裟拂著来,一边碧玉无轻粉。

鸳鸯篇

君不见昔时同心人,化作鸳鸯鸟。 和鸣一夕不暂离,交颈千年尚为少。 二月草菲菲,山樱花未稀。 金塘风日好,何处不相依。 既逢解佩游女,更值凌波宓妃。 精光摇翠盖,丽色映珠玑。 双影相伴,双心莫违。 淹留碧沙上,荡漾洗红衣。 春光兮宛转,嬉游兮未反。 宿莫近天泉池,飞莫近长洲苑。 尔愿欢爱不相忘,须去人间罗网远。 南有潇湘洲,且为千里游。 洞庭无苦寒,沅江多碧流。 昔为薄命妾,无日不含愁。 今为水中鸟,颉颃自相求。 洛阳女儿在青阁,二月罗衣轻更薄。 金泥文彩未足珍,画作鸳鸯始堪著。 亦有**破瓜年,春闺无伴独婵娟。 夜夜学织连枝锦,织作鸳鸯人共怜。 悠悠湘水滨,清浅漾初苹。 菖花发艳无人识,江柳逶迤空自春。 唯怜独鹤依琴曲,更念孤鸾隐镜尘。 愿作鸳鸯被,长覆有情人。

希望采纳 给个5星评价。

4 古诗中含有凌凌的句子

古诗中含有凌凌的句子如下:

秋气日恻恻,秋空日凌凌。

选自《秋怀诗十一首》

朝代:唐代

作者:韩愈

原文:

窗前两好树,众叶光薿薿秋风一拂披,策策鸣不已。

微灯照空床,夜半偏入耳。愁忧无端来,感叹成坐起。

天明视颜色,与故不相似。羲和驱日月,疾急不可恃。

浮生虽多涂,趋死惟一轨。胡为浪自苦,得酒且欢喜。

白露下百草,萧兰共雕悴。青青四墙下,已复生满地。

寒蝉暂寂寞,蟋蟀鸣自恣。运行无穷期,禀受气苦异。

适时各得所,松柏不必贵。

彼时何卒卒,我志何曼曼。犀首空好饮,廉颇尚能饭。

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茫茫出门路,欲去聊自劝。

归还阅书史,文字浩千万。陈迹竟谁寻,贱嗜非贵献。

丈夫意有在,女子乃多怨。

“秋气日恻恻,秋空日凌凌。”上无枝上蜩,下无盘中蝇。

岂不感时节,耳目去所憎。清晓卷书坐,南山见高棱。

其下澄湫水,有蛟寒可罾。惜哉不得往,岂谓吾无能。

离离挂空悲,戚戚抱虚警。露泫秋树高,虫吊寒夜永。

敛退就新懦,趋营悼前猛。归愚识夷涂,汲古得修绠。

名浮犹有耻,味薄真自幸。庶几遗悔尤,即此是幽屏。

今晨不成起,端坐尽日景。虫鸣室幽幽,月吐窗冏冏。

丧怀若迷方,浮念剧含梗。尘埃慵伺候,文字浪驰骋。

尚须勉其顽,王事有朝请。

秋夜不可晨,秋日苦易暗。我无汲汲志,何以有此憾。

寒鸡空在栖,缺月烦屡瞰。有琴具徽弦,再鼓听愈淡。

古声久埋灭,无由见真滥。低心逐时趋,苦勉祗能暂。

有如乘风船,一纵不可缆。不如觑文字,丹铅事点勘。

岂必求赢馀,所要石与甔

卷卷落地叶,随风走前轩。鸣声若有意,颠倒相追奔。

空堂黄昏暮,我坐默不言。童子自外至,吹灯当我前。

问我我不应,馈我我不餐。退坐西壁下,读诗尽数编。

作者非今士,相去时已千。其言有感触,使我复凄酸。

顾谓汝童子,置书且安眠。丈夫属有念,事业无穷年。

霜风侵梧桐,众叶著树乾。空阶一片下,琤若摧琅玕

谓是夜气灭,望舒霣其团。青冥无依倚,飞辙危难安。

惊起出户视,倚楹久汍澜。忧愁费晷景,日月如跳丸。

迷复不计远,为君驻尘鞍。

暮暗来客去,群嚣各收声。悠悠偃宵寂,亹亹抱秋明。

世累忽进虑,外忧遂侵诚。强怀张不满,弱念缺已盈。

诘屈避语阱,冥茫触心兵。败虞千金弃,得比寸草荣。

知耻足为勇,晏然谁汝令。

鲜鲜霜中菊,既晚何用好。扬扬弄芳蝶,尔生还不早。

运穷两值遇,婉娈死相保。西风蛰龙蛇,众木日凋槁。

由来命分尔,泯灭岂足道。

急求<<胡氏家谱>>完整的

胡姓家谱目录 5022北京延庆胡氏宗谱六卷 (清)胡崧等续编 清光绪十一年(1885)木活字本 六册 美国 5023河北霸县胡氏族谱不分卷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