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姓牛?
牛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三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四。�
寻根溯源 牛姓来源有四:1、出自子姓,是商汤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唐书·世系表》所载,周武王封微子(纣王庶兄)于宋,以奉汤王之祀,微子之裔宋司寇牛父之后,以王父字为氏。2、寮姓改为牛姓。据《隋书》及《路史》所载,隋代牛弘,其父寮允为北魏时侍中,赐姓牛(一说三国魏大将军牛金之后,为避难改寮姓,至寮允赐复本姓)。3、形成于民间。农家与牛为伴,终日不离,有的就以牛为姓。4、他族改姓而来。明清时云南丽江府石鼓、中江等地土把总有牛姓,为纳西族;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归镶黄旗包衣管领;今满、藏、土家、蒙古、东乡、回、朝鲜、彝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牛父。牛姓出自子姓,是商朝开国皇帝商汤的后裔。周武王灭纣后,封商朝皇族微子于宋地(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国。微子之后有牛父,官任宋国司寇(掌管刑狱)。宋武公时,游牧民族西戎狄人屡次犯宋,牛父曾率军败敌于长丘。后在一次作战中,不幸壮烈殉国。因其为国而死,后世子孙即以其字为氏,称牛姓。他们尊牛父为牛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由上可知,牛姓在春秋时发祥于今河南商丘,公元前二八六年,即战国后期,宋被齐、楚、魏三国瓜分,子孙散亡各地。此际,见诸史册之牛姓人有:秦国大儒牛缺、赵国大将牛翦,以及赵国人牛畜等,说明此际牛姓有入今河北、陕西等地者。两汉时期牛姓历史人物有:张掖太守牛商、御史大夫牛抵、护羌校尉狄道(今甘肃临洮)人牛邯、外黄令陇西人牛述以及董卓的儿女亲家牛辅等。牛商后又到扶风任职,牛辅为董卓(董为甘肃临洮人)亲信,从其经历来看,二人也应为陕甘一带人,可见此际牛姓在陇西已初具规模。魏晋南北朝时期,军阀纷争,夷族入侵,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有中原一带之牛姓徙居江南,但人数不多。虽陇西之牛姓与他族毗邻,但远离中原是非之地,故所受波及不大,反而人丁兴旺,繁衍昌盛起来,并形成牛姓历史上最重要的郡望——陇西郡。隋唐之际,陇西之牛姓更胜,可谓名人辈出,高官不断,如大雅君子牛弘,及其裔孙后任唐相的牛僧孺,以及牛僧孺之孙、词人牛峤,还有牛峤之侄牛希济,皆有名于当世,并名垂青史,此际陇西名人尚有在唐为相的牛仙客等。唐末至五代,再一次使中原百姓陷入兵荒马乱的无奈困境中,不得不颠沛流离徙奔四方。时陕甘之牛姓有南迁四川,东越黄河进入山西者,而中原之牛姓则播迁于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宋元之际,山西的牛姓开始昌盛起来。明初,山西牛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安徽、山东、河北、东北三省等地。清代,有山西牛姓走西口到内蒙、河南牛姓闯关东到东北,此际牛姓已广布全国各地,并有渡海赴台,远徙海外者。如今,牛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河南多此姓,其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一,另外,山西亦多此姓,两省牛姓约占全国汉族牛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五。
郡望堂号 牛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的主要郡望有:陇西郡——秦置郡。治所在狄道,故城在今甘肃临洮南。辖境相当今甘肃东乡以东,武山以西,礼县以北等地。三国魏移治襄武,故城在今甘肃陇西南。
堂号:“陇西”、“大雅”、“惟明”等。
宗族特征 1、牛姓起源于宋微子之后牛父。与其姓氏一样,牛姓多勤苦劳作,踏实肯干之人。2、牛姓源于北而盛于北。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所载,明清进士牛姓及第者共有六十五名,其中南方人仅有两名,人言江南才子山东将,其寥寥几人足以表明牛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
名人精粹 牛邯:狄道人,东汉名将。才气勇力俱全,雄威边陲,官护羌校尉,后擢大中大夫。牛弘: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隋朝大臣。性宽厚,好学博闻,隋文帝时任礼部尚书,致力贯彻各级地方官吏皆由中央任免的政策。擅长文学,精通律令。有《牛奇章集》。牛仙客:鹑觚人,唐代大臣。任河西节度使时,省用所积巨方。后历任工部尚书、宰相等职,任相期间,独善其身,仅唯诺而已。牛僧孺:安定鹑觚人,唐朝大臣。唐末牛李党争中牛党的代表人。在穆宗、文宗时二度为相,又屡次遭贬。著有传奇集《玄怪录》。牛峤:陇西人,唐末官吏、词人。乾符年间进士、历官拾遗、补阙、校书郎。王建镇蜀,辟为判官,及开国,拜为给事中。今辑《牛给事词》。牛希济:陇西人。五代十国时官吏、词人。前蜀时,累官至翰林学士、御史中丞。蜀亡,入洛,任后唐雍州节度使。今辑有《牛中丞集》。牛存节:青州博昌(今山东寿光),五代十国时后梁大将。其勇武果决,节操高尚,野战攻城,无坚不摧,因而威名远扬,为梁末帝所器重,更难得的是他忠心不二,有大将风范,累官至检校太保、同州节度使。牛皋:汝州鲁山(今属河南)人,南宋抗金名将。为岳飞副将,收复随州、襄阳,又驰援庐州,败金兵。后随岳飞镇压杨么起义,杨么携钟相子钟义投水,他入水擒获。后擢荆湖南路马步军副总管。一一四七年,被秦桧使人毒死,遗言谓“所恨南北通和”。牛富:霍丘(今属安徽)人,南宋抗元名将。曾守襄阳五年,后移驻樊城,率军死守,拒不投降,城破后,身受重伤,以头触柱赴火而死。牛兴祖:晋宁襄陵(今山西襄汾)人,元代官吏。历中书省掾、刑部主事、工部主事,后擢大都兵马指挥使,累官至云南行省参知政事。牛天畀:山西太谷人,清代将领。乾隆年间武进士,累官至贵州省提督,曾率川北官兵会剿苗民,先后屠戮上万,后被苗民击毙。牛鉴:甘肃武威人,清朝大臣。嘉庆年间进士。一八四一年任两江总督,鸦片战争时,畏敌如虎,不战而走,致使英舰长驱而入南京江面,后随耆英至英舰签订《南京条约》,不久被革职议罪。
牛姓族史考略
姓即表明家族的字。中国科学院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中国人古今姓氏超过22000个,当代中国人正在使用的汉姓也约有3500个左右(新华社上海2002年7月27日专电)。在众多姓氏中,牛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4%,按姓氏人口多少为序排在第96位(《当代百家姓》,王大良著)。尽管如此,但因牛姓寓意深刻,历来人才辈出,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重大贡献而倍受各界关注。
长期以来,众多仁人志士为牛姓的研究和发展孜孜以求,形成了丰富的史料。由于时事变迁,条件所限,且牛氏在全国(乃至世界)分布极广,始终未形成统一的谱系,社会各界对牛氏族史有的不甚了解,有的甚而众说纷纭。本文力图对牛氏始祖的有关史料加以考证,以就教于方家,正本清源,使牛氏均能明其所系,从而睦敬族宗,共创文明新风。
一、牛姓起源
姓氏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姓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氏则源于父系氏族社会。然而,在商代以前汉族牛姓史无记载,最早出现牛姓始自微子。
据《史记·宋微子世家第八》和《尚书·微子篇》记载,微子系商纣王庶兄(二人为同父同母所生,但微子为兄,其生时父帝乙尚未继承王位,母仍处于妾的地位,故称庶兄。及至纣生时,父已为王,母亦为正妃)。纣自幼能说会道,及长则体格健壮,深得父王喜爱,得以继承王位,成为第三十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商王,微子则成为他的卿士,共同维护商王朝政权。但纣王荒*无道,民不聊生,微子启多次苦劝却无济于事(后来大臣比干以死相谏被剖心),一片忠心报国无门。史载,其时微子“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遂求教朝中三公之一的父师(即箕子。据考证箕子后去朝鲜),最终听取了箕子“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的忠告,愤而他奔。
据清康熙四十二年(1704)河南济源南官庄《牛氏家谱》“族谱旧序”载:微子启“去之时,举目过午,以午字出头,因以为姓”。清道光元年(1821)河南鄢陵县牛集《牛氏谱序》载:“殷微子封于宋,去之日曰:‘为人不可无姓,时日当正午,即以‘午’字出头‘牛’字为姓,此牛氏命姓之本源也”。山东省新泰市东牛家庄牛氏祖林谱碑中也有“牛氏先世出自(殷)微子”的记载。众多《牛氏家谱》、相关史料及历史传说均对牛姓起源作了与此一致的记载,并把微子作为牛姓始祖。
微子本名启,因做王子时封于微(今山东微山一带),爵位属子,故称微子。孔子曾把他与比干、箕子并称为“殷之三仁”(见《议语》微子篇)。周武王平定武庚叛乱后,“封微子为宋公,以奉汤祀(《唐书·世系表》),后世遂称之宋微子。”唐代太常博士林宝奉宰相之命编撰的《元和姓氏》载:“宋微子之后,司寇牛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宋《姓解》、《通志·氏族略》及清《姓氏探源》等书均对“宋微子后,司寇牛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作了相同记载。现在,国家筹巨资在陕西省建黄帝陵,有关机构在此编印的《百姓宗祠·牛》更是对此作了确认,并刻制了牛父铜像供人们瞻仰。
历史上,牛姓部分人普一度为避难而改姓尞(一说辽)近300年,而由皇帝赠姓恢复牛姓《隋书》,也有不少旁姓开明之士以牛姓为荣而自愿改姓牛氏。同时,回、藏、满、纳西、蒙古、土家、白、东乡、朝鲜和彝等兄弟民族中也有牛姓。尽管如此,以宋微子为始祖,牛父为得姓祖的牛氏始终为中华牛氏的主体,且支脉清晰,源远流长。直至元泰定乙丑年(1325),牛父之后牛川得中进士,并迁任山西洪洞县令,遂成为遍布全国的“打锅牛(锅碴牛)”的起始祖。
二、牛氏世系
牛姓远祖,可一直追溯于中华人文始祖——黄帝。黄帝生玄嚣,玄嚣生极,极生帝喾。帝喾即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五帝”之一,称高辛氏。高辛氏子曰:后稷、契、尧、挚(同父异母),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禹则传位于其子启。禹为中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其生存年代约在公元前22世纪末至21世纪初。
尧之生存年代约在公元前23世纪(据传其仅当政时间即达100多年)其兄契在舜帝时,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任命为司徒,管理臣民,封于商,赐姓子氏,其14世孙成汤,率天下诸候打败了荒*无道的夏代最后一个君主桀,从而建立了商朝。商历31帝、671年,商纣王时灭亡。
据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载,商纣王无道,周武王(姬发)率众诸候“誓于牧野”,一举推翻了其统治而建立了周朝。周朝建立后,武王四处寻贤,把众口皆碑且因反对商纣王而出逃在外的纣王庶兄微子请回封于宋(今河南商丘),“以奉商祀”。宋即周朝的诸候国之一,宋微子亦即宋国开国君主,后亦成为中华牛姓始祖。
应当指出的是,据郑樵《通志·氏族略》载,以王父(祖父)字为氏系周代宗法制度所定。同时,宋微子之后当中,除牛姓外,以王父字为氏的还有孔、乐、边、鱼、皇甫等13姓,以王父“名”为氏的,还有微、仇、求、获等15姓,他们都同牛姓有着一定的血缘关系。
综上所述,黄帝为中华牛氏的远祖,微子启为牛氏的起始祖,牛父为牛氏的得姓祖,牛川即为打锅牛(锅碴牛)的总启世祖。在以后的历史变化中,打锅(锅碴)牛的后世则以不同的分支启世,其中一个分支“岗牛”则以岗祖启世。而同牛姓一样以微子启为起始祖的孔、乐、边、鱼、皇甫、微、仇、求、获等28姓都同牛姓有着一定的血缘关系。在历史发展中自愿由旁姓而改为牛姓的如今已是牛姓中的成员,纳西族、满族及藏、回、彝、白、土家、蒙古、东乡、朝鲜等兄弟民族中的牛姓,则各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在众多牛氏当中,以牛父为得姓祖,以牛川为启世祖的中华牛氏源流一直极为单纯。在2800余年的发展繁衍当中,曾出现过扁担牛、鞭杆牛、打锅(锅碴)牛等众多分支,但从无被冒姓或混入的记录,是一脉相传的商汤后裔。如果从遗传学的角度研究姓氏,源流单纯的牛氏是许多其他姓氏无法比拟的。作为牛氏子孙,应当以此引以自豪,进而激发自身更加敬宗而睦族,为民族、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除文中已有注明者外,本文参阅的其他资料有:
1、王根泉《中国姓氏的文化解析》,团结出版社2000年1月版
2、西周孔子《论语》
3、《春秋左传·文公二》
4、《鲁迅全集》
5、《中国姓氏大辞典》
6、《中国姓氏大全》
基本字义
牛 部首: 牜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04 汉语拼音:niu 牛,4画,独体字,可作偏旁( 牜) 五笔输入法:rhk ①动物:哺乳类动物,有角,分多类奶牛,牦牛,斗牛,等 ②厉害:褒,表示自己的惊讶,在夸耀别人的本事。
详解
英语单词:cattle;moggy;moo-cow;ox;cow; (1) 象形。在甲骨文中的“牛”字,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2)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ox;cattle] 牛,大牲也。——《说文》 坤为子母牛。——《易·说卦》 牛也用来形容人 纯离为牛。——《左传·昭公五年》 东邻杀牛。——《礼记·坊记》 牛曰太牢。——《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牛田牧田。——《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 风吹草低见牛羊。——《乐府诗集·敕勒歌》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白居易《卖炭翁》 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聊斋志异·促织》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3)方言:傲气的意思,还有说大话的意思。 舐牛--母牛(濮阳方言) 蟒牛--公牛(濮阳方言)
编辑本段形容词
形容某个人或某件事超乎想象、不可思议、不能用常理度之。牛(1张)
有没有人姓牛?
本文2023-10-11 02:26:3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24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