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介绍
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介绍
东晋谢安
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谢安一直隐居拒绝为官,直到四十多岁才正式出仕。入朝为官后,谢安就为朝廷尽心竭力,为东晋政局稳定、多年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深受后世赞赏。
谢安画像
因为出身名门又年少聪慧,谢安从小就得到了东晋许多名士和官员的肯定。然而,谢安志不在仕途,一直拒绝他人的举荐和朝廷的 。为了躲避出仕,谢安跑到了会稽东山隐居,与王羲之等一票名士好友游山玩水,悠然自得。除了纵情山水,他当时还一直教育自己谢家的子弟。
直到在朝中为官的弟弟战败被贬,谢家在朝廷的势力减弱,谢安才起了出仕之心。公元360年,他先是在桓温帐下作司马,再被任命为太守,之后入朝一路升迁。373年,桓温意图篡位,谢安从容不迫与其笑谈许久,使他不敢下手,在他求九锡之礼时也是谢安借故拖延。谢安竭力辅佐皇帝,缓和桓族势力与朝廷的矛盾,协调百官,稳定朝政。
除了政治,谢安在军事上也有颇有成就。377年,谢安挑选侄子谢玄等人为将镇守广陵,从而击退了前秦的进攻。383年,谢安指挥淝水之战,以八万兵力击败号称百万的前秦大军,之后又为东晋收复失地,赢得40年的和平。
淝水之战后,谢安因为功高震主,开始受到皇帝的猜忌。于是,谢安主动交出权力,可惜不久病逝,享年66岁,被追赠太傅,谥号文靖。
谢安是谁
谢安是东晋生人,是当时著名的隐士、政治家、军事家,文韬武略无不精通。四十岁才出仕为官,之后二十余年一直为朝廷鞠躬尽瘁,他的一生可以说真正做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谢安画像
谢安首要被推崇的是他的政治和军事成就,他被人称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东晋时期,国家内部四分五裂,北方又有五胡十六国,政局动荡,战乱不断。谢安为官执政时,竭力辅佐年幼的皇帝,不断缓和朝中矛盾。阻止桓温篡位的意图,以及指挥淝水之战是谢安在政军方面最主要的成就,这为东晋赢得了几十年的和平与稳定。
相比为官从政,谢安66年的一生更多的是在隐居。谢安出身名门又从小颇有声望,但他志不在官场,因此一直以隐居来逃避朝廷的征召。谢安一直隐居在会稽东山,一起游玩的好友有名士也有僧人,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王羲之。此外,谢安也多才多艺,曾经师从王羲之学习行书,有精通音乐。
因为后世对谢安的评价极高,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也流传很多。比如东山再起,讲的就是谢安长期隐居东山四十岁才出来为官;比如咏絮之才,说的是有次下雪天谢安与家中儿女聚会谈论诗词,问道雪花像什么,侄女谢道韫因回答像柳絮飘飞而得到谢安的赞赏。
谢安所在的谢家是东晋最大的家族之一,谢安后人不乏留名青史的名人,其中以侄子谢玄以及谢玄的孙子谢灵运最为出名。
谢安家族
两晋时期因为门阀制度,全国大大小小的士族林立。所有士族中,权势最大名望最高的当属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两家,所以后世将两者并称“王谢”,其中谢氏就是谢安所在的家族,也是文学方面贡献最大的家族。
谢朓画像
陈郡谢氏,据说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曹魏时期,是谢安的曾祖父。之后,史书上记载的几位谢家人都是出仕为官,不过他们在朝中的官位都并不算很高,所以谢氏当时也并没有成为顶级门阀。谢氏真正发家是在谢安一辈。
据说,谢安同辈里有三个哥哥和三个弟弟。其中从兄谢尚,是当时有名的风流名士,多才多艺,精通音律和舞蹈,之后为官也颇有政绩。长兄谢奕,曾经官至豫州刺史。不过真正让谢家成为可以和琅琊王氏比肩的家族的人,就是谢安。尤其是在谢安赢得淝水之战的胜利后,不仅谢安个人的权势和声望上升到了顶峰,战争中同样建功的弟弟谢石、侄子谢玄等家族中人也得到了相应的封赏。一门多功臣,谢家从此崛起,之后辉煌了三百多年。
谢安之后,谢家虽然没有再出现能够像他这样,建立丰功伟绩给家族带来无上光荣的子弟。但是,后来从谢家走出了几位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诗人、文学家。其中以“大榭”谢灵运和“小谢”谢朓最为出名,这两人可谓是中国山水诗的奠基人和开创者,唐诗的辉煌也与她们有莫大的关系。
谢玄谢安
谢玄是谢安的侄子,是他长兄谢奕的儿子。谢玄可以说是谢安子侄辈里最为出色的一个,因此后来颇受谢安重视和培养,不仅参加了他指挥的淝水之战,而且是最后东晋能够战胜前秦大军的必不可少的人物之一。
淝水之战
谢玄的父亲谢奕生前,曾经官至安西将军和豫州刺史。谢玄小时候是由谢安抚养,两人感情深厚,从小聪慧的他也深受谢安的器重。传说,谢安有次教育家族子弟,问他们:“你们可以不用出仕为官,为何还要培养你们?”只有谢玄转出来回答谢玄简介,他比喻道:“就像芝兰玉树,人们也总想要它们生长在自己的庭院里一样。”谢安听后大喜,于是对他更为喜爱。
谢玄长大后,与谢安相似,期初多次拒绝朝廷的征召,后来去了桓温手下。等到前秦的苻坚不断派兵侵扰北方,朝廷开始选拔将领前去镇守。此时,谢安首先想到的就是侄子谢玄,不避亲地举荐了他。谢玄于是出任兖州刺史,负责北方的军事防御。他不断募兵选将,训练出了精兵“北府军”。
379年,前秦攻陷襄阳后,谢玄带兵迎敌全歼了秦军。之后在383年的淝水之战中,谢玄也是东晋方面军队的先锋,与苻坚大军对峙和大战,最终大败前秦,赢得全面的胜利。战后东晋趁机北伐的先锋军也是有谢玄带领,为朝廷收复了不少失地。
可以说,谢玄在淝水之战中的功绩也就仅次于总指挥的谢安。战后没几年,叔侄俩都先后病逝,谢玄只比谢安晚上三年。
谢安索解
“谢安索解”出自《世说新语》中的文学篇第24条,讲述的是谢安小时候向人请教学问的故事。“索”是探索、询问的意思,“解”就是对学问的解释。谢安请教问题,不明则反复追问,可见其好学而不耻多问。
谢安画
故事讲,谢安年少的时候,曾经向当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的阮裕请教白马论,阮裕自己写了文章给他看。当时谢安不能立马理解阮裕说的话,所以就反反复复打破砂锅问到底。阮裕于是感叹:“非但是能够谈论白马论的人很难得,就是现在探索理解白马论的人也已经非常难得了。”
白马论是先秦时期许多哲学家们一直探讨的一个问题,更出名的表述是“白马非马。说“白马”不是“马”,是因为“马”是在定义它的形态,而“白马”是指它的颜色,颜色与形态是不相同的。现在看来,这个问题是在逻辑上偷换概念。
史书上对谢安读书求学方面的记载相对很少,这主要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东晋大肆实行门阀制度,大大小小的士族林立,官员也基本从士族中选出。所以,门阀士族一直保持对只是和教育的垄断,家中子弟基本上都是由自己人教育,而不是送去私塾学堂。而谢安所在的谢家在他小时候也已经是一个不小的门阀,因此他从小应该是在家中学习。
故事中谢安请教先秦的哲学问题,也可以看出他后来对哲学的喜爱。据说,谢安很喜欢老庄和佛家,所以也非常擅长清谈,就是不谈政治、军事等俗事,只讨论哲学。
世说新语谢安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刘义庆组织人编著的笔记小说,主要记录了汉末、三国和两晋时期的上流人士们的生活,有言行举止,有趣闻轶事。书中所写对象以魏晋的风流名士为主,而其中又以谢安为最。
《世说新语》
有人粗略作了一个统计,《世说新语》全书共有1100多条事迹,其中涉及谢安的就有114条。所以可以说,谢安是《世说新语》中出场次数最多的人物,因此他也是书中描写刻画最多最形象的人物。而且谢安的事迹在该书中,只有一条出现在“政事”这一篇,最多的两条却是“商誉”和“品藻”。由此可见,谢安在魏晋南北朝是多么的著名,是万千知识分子的偶像,不过他受追捧的原因并非他在政治与军事等的成就,而是他的性格、道德和精神,这大概就是魏晋风流。
比如,书中常常夸赞谢安非凡的气度。在雅量篇第28条中说,谢安在东山时,有次与好友出去泛舟游玩,突然波涛汹涌,旁人见了面色惊慌坐立不安,而谢安镇定自若,还跟他们说:“这么惊慌还怎么回去?”这一则故事不仅体现出谢安处事不惊的态度,也表明他乐观豁达的性格。
再比如,书中也多次提及谢安在家的教育方法。在德行篇第36条里说,谢安妇人教育孩子,有次问谢安为何不见他教导,谢安回答:“我一直在用自己教育他们。”可见谢安比起读书写字上的教导更重视言传身教。
谢安围棋
“谢安围棋”出自《世说新语》中的雅量篇第35条,讲述的是淝水之战时,谢安在与人下围棋的故事。谢安四十几岁出仕为官前一直在隐居,而与他一起的都是当时的名士,除了游山玩水,不是喝酒吟诗,就是弹琴下棋。所以谢安也是围棋的忠实爱好者。
谢安下棋
故事讲,谢安和客人在下围棋,不一会侄子谢玄从淮水派来的信使到了。谢安看完信件,默默地没有说话,慢慢又把关注点转到了棋局上。客人很好奇,就问他淮水的战斗的情况,谢安淡淡地回答道:“小孩子们打败了贼寇。”谢安的神情和举止,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
淮水就是淝水,所以他们所说的战争就是谢安当时指挥的著名的战役——淝水之战。东晋不仅阻止了先秦苻坚百万大军的入侵,而且以少胜多大败对方,此后收复失地,得到四十多年的和平。也是因为这场胜仗,谢安的权势和声望都达到了顶峰。但是在收到这样的捷报时,谢安却可以保持平和继续下棋,可见他过人的气度和遇事的冷静。
不过当然,谢安不可能真的不为淝水之战的大胜而高兴。这盘棋下完送走客人后,他才得意忘形,在房间了蹦蹦跳跳,一不小心把穿着的木屐给碰坏了。
据说在此之前,也是在淝水之战时,谢安也曾经与好友下围棋,而且和他赌一栋房子。因为好友为战事紧张而发挥失常,最后谢安赢得了棋局,转身就把房子送给了自己的外甥。
谢安的诗
谢安除了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位文学家。因为他的一生大多数时间是在隐居山林,是一个不愿出仕为官的名士,因此他留下了一些文章和诗歌,其中《晋诗》卷十三收录有他的两首首:《兰亭诗二首》和《与王胡之诗》。
谢安兰亭
《兰亭诗二首》从诗名,就可知与王羲之有着莫大的关系。谢安有很长时间隐居在会稽山阴之东山,而王羲之曾经也搬迁到了那里,所以两人有着深厚的关系,是好友,经常一起游山玩水,王也是谢安在行书上的老师。有次,一票好友一起到兰亭饮酒作诗,因此才有了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和谢安的《兰亭诗二首》。这两首一首四言一首五言,虽然都是游玩所作,前者主演写景,后者主要抒情。
《与王胡之诗》,是一首四言的玄言诗。这类诗歌没有明确的场景或者情感,主要就是阐释作者对老庄和佛家思想的理解。谢安的这首可分为六段,按名字来看是他写给王胡之的,可以算是一封信。王胡之是王羲之的堂兄弟,因此大概也是谢安他们一帮好友中的一个。
虽然谢安的诗留史的寥寥无几,但以他的才情,尤其他还隐居多年,在世时肯定写过不少诗歌。此外,谢安培养家族子弟时也很重视诗歌的教育,这从他赞赏侄女谢道韫那句“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故事可以看出,因此谢家后代才出过不少杰出的诗人。
谢安墓
公元385年10月12日,谢安病逝,享年66岁。因为他没有陵园,孝武帝不仅赐了一个上好的棺材,也为他在梅岭(现在的南京)挑选了一块风水宝地。可惜后来被人盗墓而遭到破坏,所以后人收拾残骨将其重新安葬。
谢安墓
根据史书记载,虽然东晋灭亡后谢家不负当年的光辉荣耀,但还足以保护祖先谢安的墓地。但是到了南朝陈时,陈文帝的二儿子陈叔陵为生母挑选墓地,看中了谢安墓的位置,于是挖开了墓地,甚至占用了谢安那口棺材,可谓鸠占鹊巢。直到陈叔陵被杀,墓地才重新归谢家所有,但谢安的灵柩没有。
现在谢安墓位于浙江省湖州市的长兴县。当地有个太傅乡,这“太傅”说的就是谢安,他的墓地就在那里的三鸦岗。当时谢安的一个后人在此做县令,就把他的灵柩移葬到了这里。据说,唐朝的时候这里既有墓碑还有墓柱,虽然后来宋、明、清朝不断重修加立墓碑,但是谢安墓在文革时还是被毁,只剩下两块墓碑。现已重修,对外开放。
比起长兴谢安墓的凄惨,位于绍兴上虞的谢安墓则幸运得多。这里是谢安的故居,也就是他一直隐居的东山,也是后来谢家举族搬迁到的地方。据说,谢安生前一直有重归东山的夙愿,谢安后人在南京的谢安墓被毁坏后就在此地重新建了一个墓冢。因为是谢家的居住地,所以这处墓地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谢玄简介,近年又得到当地 的修缮,现在位于当地的东山寺中。不仅有墓园,还有墓道、碑亭,还有一个太傅祠。
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介绍
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著名政治家,名士谢尚的从弟。
少以清谈知名,最初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多次拒绝朝廷辟命。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方东山再起,任桓温征西司马,此后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
咸安二年(372年)简文帝崩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并在其死后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在淝水之战中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太元十年(385年),因病重返回建康,旋即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1]
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2] 王俭称其为“江左风流宰相。”[3] 张舜徽赞其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
谢安40岁时,朝廷又多次召他作官,地方官也极力恳请他步入仕途。于是,谢安离开东山,做了东晋征西大将军桓温的司马。他跟随桓温走南闯北,为朝廷效力,逐渐成为朝廷重臣。晋简文帝咸安二年(公元372年),简文帝司马显死去,桓温凭借自己是大司马,掌握全国兵权,欲取代晋之皇位,自立为帝。他以祭奠简文帝为由,陈重兵于建康城外的新亭,企图乘机夺取帝位。桓温为了将忠心辅佐东晋朝廷的谢安和王坦之除掉,预先在幕后设下伏兵。祭奠场地戒备森严、杀气腾腾。谢安和王坦之二人一同来祭奠简文帝。王坦之一看祭奠场地的气氛,就吓出一身冷汗,竟湿透衣衫,更为可笑的是王坦之竟把记事用的手版都拿倒了。与王坦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谢安神色平静,同往常一样,先同桓温寒暄几句,然后就坦然落座。王坦之忐忑不安地看看谢安,再看看桓温。只见谢安呷了几口茶,然后慢条斯理地开口道:“我听说有道的诸侯设守在四方,你何必要在幕后埋伏士兵呢”桓温见他的锦囊妙计被谢安识破,尴尬地掩饰说:“为了自卫,我不得不这样啊!”桓温始终未敢对谢安和王坦之下手。东晋新立的皇帝孝武帝司马曜认为谢安既有才气又对皇帝忠贞不二,所以极为重用谢安。谢安由桓温手下的司马之职很快升迁为吴兴太守,后又拜侍中,再拜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孝武帝宁康二年(公元374年),谢安官拜相位,任尚书仆射兼中书令。孝武帝太元元年(公元376年),谢安改任中书监、录尚书事。
谢安仕途最为辉煌的事件要算他指挥东晋军队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这一战不仅保住了东晋建康政权,而且还使谢安享有军事家之美名,前秦政权陷于瓦解,北方又陷入分裂局面。
东晋重臣桓温北伐失败后,北方前秦势力日益强大。在晋孝武帝太元元年(公元376年)前秦吞并前燕、收降仇池,一度结束了北方地区分裂割据的局面,前秦王苻坚决计“溥化南裔”,统一全国。太元八年,前秦强征汉、羌、鲜卑等土卒,组成了90余万大军(号称百万)南下,力图一举消灭东晋,实现统一全国之宏愿。前秦步骑25万,旗鼓相望,前后愈千里;水军也声势浩大,沿巴蜀顺流而下。前秦出兵前,把东晋皇帝、宰相被俘后的官号、公馆都已准备妥当,真如前秦所称“鼓行而摧遗晋,若商风之陨秋”。晋朝廷闻苻坚亲率大军压境而来,朝野上下惊恐不安,大将谢玄亲自到谢安家里问计,谢安只坦然地说道:“已别有命令”。谢玄心里颇为不安,又令部将张玄寻问谢安破敌妙法,谢安干脆离开府邸到外面山庄,邀集亲朋好友前去观光游玩,还兴致勃勃地邀谢玄以围棋赌输赢。由于谢玄心不在焉,所以尽管他棋技甚高,还是输给了谢安。驻守荆州的桓温之弟桓冲生伯京城有失,紧急调派3,000精锐之师前来护卫京师,谢安却告诉他京师护卫工作已安排妥善,3,000精兵要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看到大敌当前,谢安能镇定自若,对战争获胜成竹在胸,大家也都稳定下来。谢安之所以能如此充满自信,主要在于他知己知被。就东晋来说,“群臣和睦”、“政治稳定”,是东晋建国以来最安定也是国力最强盛的时期。而且多年丰收、百姓乐业、谷仓殷实。经济上没有后顾之优。尤其谢安掌权后,特别强调一个“和”宁,求得内部政治安定。在用人上,他坚持“不存小察,弘以大纲”对桓氏地位予以尊重,桓温之子桓玄、其弟桓冲都予以重用。军事上,谢安对前秦早有防范,可谓积极布置、料敌有方。而前秦苻坚却错误地估计形势,过高地估价自己,好大喜功。在前秦伐晋之前,前秦朝廷上许多重臣(包括苻坚弟弟苻融在内)力劝苻坚伐晋时机未熟,东晋“君臣和睦”’“国有长江之险,朝无昏贰之臣”,不可轻举妄动。然而苻坚却坚信武力,认为凭他“强兵百万,资杖如山”,“若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苻坚还听信鲜卑贵族慕容垂、羌族首领姚苌等人的意见,并任命他们为伐晋先锋。前秦部队还有一个十分不利的因素,先秦士卒多是北方统一后由各民族(鲜卑、羌、汉等人)人组成,矛盾重重、人心涣散。这与东晋将士同心协力,士气旺盛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形势,决定了战争胜券操于东晋的可能性。战争初始,晋将胡彬在寿阳失守后,退守陕石(今安徽寿县西北),苻融进攻硖石,将胡彬与谢石联系切断。此时苻坚得悉胡彬部队粮草将尽,一面亲率轻骑8,000人,匆忙赶到寿阳,一面遣新降的晋将朱序到晋军营诱降。朱序把秦军虚实全部告诉了谢玄,并建议谢玄趁秦军立足未稳、集结未成之际,“挫其前锋,可以得志。”谢石遂派名将刘牢之率五千北府精兵夜袭洛涧秦军,歼敌万余,斩秦军前锋梁成等十名战将。初战告捷大长晋军士气,同时也挫伤了秦军的锐气。晋军乘胜追击,与秦军主力隔淝水相峙。这时苻坚从寿阳城头观望到晋军严整精锐的阵容,神色大慌,又望到八公山上摇曳的树木,以为皆是晋兵,对身边的苻融说:“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显出一副心里无底恐惧惑然的神色。这时秦军逼水立岸,晋军无法前进,谢玄要求秦军稍后退,以便晋军渡过淝水同秦军决战。苻坚想在晋军渡过一半时,用“铁骑中途袭击”,竟同意了晋军的要求。结果秦军一退而不可收,秦军队伍大乱,朱序趁机大呼:“秦军败了!”苻融本想重整阵势,结果马倒被杀,晋军乘势追击,苻坚中流矢,单骑逃走。苻坚逃到洛阳清点残部,只剩下十几万人,败回到长安。从此一蹶不振。当晋军获胜的捷报送到京城报告谢安时,他正跟客人在大厅下棋,毫不在意地把告捷书信搁在床上,继续下棋。客人关心地问他出什么事了。他漫不经心地答道:“没什么,孩子们已经打败敌人喽!”等下完棋,客人走了,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以致于过门槛时,把木屐上的齿碰断了还不知道。
淝水之战后,他本欲借战机继续北伐,但考虑到父子功大会遭朝廷疑忌,引来灭顶之灾,于是激流勇退。先是出镇广陵,继而又归老东山。太元十年(公元385年),66岁的谢安卒于相位。
作为一代名士的谢安,在他身上典型地体现了魏晋士人的风度;作为一代名相,他又能忠心于朝廷,报效于国家。其思想风格及处事之道深得后人敬慕。
上虞区,为浙江省绍兴市辖区,这是一座 历史 悠久的城市,传说中这里是舜帝、祝英台的故里,汉代起这里为越窑青瓷的发源地,两晋过渡时期谢安祖父谢衡选择在上虞东山作为其合家隐居之所,并在山上修建私家别院。时至今日,上虞东山景区一直以来都是一处风景秀丽的文化 旅游 胜地。
东山景区,坐落在上虞区西南部的上浦镇境内,距离上虞区约20公里,为曹娥江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山景区规模庞大、景色秀丽、文化底蕴深厚,其中“太傅祠”是其核心景点之一,这里也是了解谢安及谢氏家族辉煌 历史 的最佳去处。
太傅祠坐落在东山北麓,走至山门下抬头望去可看到“太傅祠”三个大字,太傅祠的前身为“三公祠”,内奉太傅文靖公、康乐公和袭康乐公,到了明万历年间,因重修太傅墓而修建了太傅祠,清乾隆年间谢氏族人曾捐资重修,此后百余年因遭遇劫难而荒废了下来,如今我们看到的太傅祠为近代重建而来。
如今的太傅祠占地约8亩,为一座类似于四合院式的建筑群组成,建筑结构古朴且庄重,穿过山门可见主殿,主殿为单层重檐歇山顶结构,造型端庄大气、恢宏壮观,虽然为后期重建而来,给人的感觉也格外的古香古色,或许这就是谢安及谢氏家族给人的那种 历史 文化底蕴的厚重感所致吧。
在入口处那块照壁之上可看到“东山再起”四个大字,当年谢安离开了东山并从政,成了著名的政治家,就有了如今我们常说的“东山再起”的成语。
在主殿正中还悬挂有“东山流芳”四个大字,如今的东山文化已驰名国内外,也使得如今的东山景区成了许多人心目中向往的 旅游 胜地。
据当地地方志《上虞县志》记载,谢安早在41岁前就曾长期隐居在东山,使得东山成了一座远近闻名的名山,谢安在此隐居期间,引得王羲之、孙绰等文人墨客来此游历,并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谢安之后的谢氏家族也都长期隐居于此,期间涌现出了谢灵运、谢眺等著名的诗人、文学家。
之前曾去过南京夫子庙的乌衣巷,谢安与王导两个世家大族也曾在那里长期定居,没想到谢氏家族竟然也在上虞东山隐居过,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对我来说也变得尤为厚重,比较可惜的是,这里的游客并不太多,知道这里的人也非常少,但绝对是上虞最值得一去的景点之一。
为了让游客更清晰明了的了解东山太傅祠,在入口处还设有“东山太傅祠重建碑记”,感兴趣的话可以阅读下,碑记旁为祠内的回廊,回廊中悬挂着谢氏家族历代名贤的画像及家族历代名人谱。
祠虽为新祠,但建筑结构格外的古朴庄重,尤其是这里的人文景观格外的弥足珍贵,并不像有些景区那般随意打造,这里皆是按照 历史 现实还原而来,也让更多的人更清楚的了解了谢氏家族的淡泊与辉煌。
正殿大堂为三公堂,奉祀有晋太傅文靖、康乐、袭康乐三公的雕塑,雕塑为木雕,造型栩栩如生,在左右两侧的墙壁上还悬挂有淝水大捷和东山高卧图。
太傅祠所处位置为群山环绕,东山又称为谢安山,是一座风景秀美、人文底蕴深厚的名山,游览过太傅祠后,可去谢安墓、国庆寺、东山湖等景点继续游览,游览过整个东山景区,定会收获颇丰。
谢安出身于名门世家,其父谢裒,官至太常。谢安四岁时,名士桓彝见到他,大为赞赏,说:“这孩子风采神态清秀明达,将来不会比王东海(即东晋初年的名士王承)差。”他在童年时,便神态沉着,思维敏捷,风度条畅,工于行书。
谢安少年时得到名士王濛及宰相王导的器重,已在上层社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然而谢安并不想凭借出身、名望去猎取高官厚禄。朝廷最初征召谢安入司徒府,授任他佐著作郎之职,都被谢安以有病为借口推辞了。 后来,拒绝应召的谢安干脆隐居到会稽郡的东山,与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名士、名僧频繁交游,出门便捕鱼打猎,回屋就吟诗作文,就是不愿当官。当时的扬州刺史庾冰仰慕谢安的名声,几次三番地命郡县官吏督促逼迫,谢安不得已,勉强赴召。仅隔一个多月,他又辞职回到了会稽。后来,朝廷又征召他为尚书郎、琅玡王友,谢安一概推辞。吏部尚书范汪举荐谢安为吏部郎,也被他写信拒绝。有关官员上疏认为谢安被朝廷征召,历年不应,应该禁锢终身,谢安便放浪于东部的名胜之地。
谢安曾到临安山,坐在石洞里,面对深谷,悠然叹道:“此般情致与伯夷有何区别!”又曾与孙绰等人泛舟大海,风起浪涌,众人十分惊恐,谢安却吟啸自若。船夫因为谢安高兴,照旧驾船漫游。风浪转大,谢安慢慢说:“如此大风我们将如何返回呢?”船夫听从吩咐立即驾船返航。众人无不钦佩谢安宽宏镇定的气度。谢安虽然纵情于山水,但每次游赏,总是携带歌女同行。
谢安虽然屡屡不愿出山,但当时执政的会稽王司马昱说:“安石(谢安字)既然能与人同乐,也必定能与人同忧,再征召他,他肯定会应召。”当时,谢安的弟弟谢万任西中郎将、豫州刺史,担负守边的重任。谢安虽然隐遁山林,但其名声超过了谢万,有任宰辅的声望。他平素常常用礼节来教导子弟。 升平三年(359年),谢万与北中郎将郗昙兵分两路,北伐前燕。谢万在北伐时不能抚慰将士,又误认为敌军抵达,导致手下士卒惊扰奔溃,谢万也单骑狼狈逃还,军士看在谢安的份上才没有杀他。不久后,谢万被免为庶人(一说此时谢安并不在谢万军中)。 此事使谢氏的权势受到了很大威胁,谢安自此才开始有做官的志趣,他当时已经四十多岁了。
升平四年(360年),谢安应征西大将军桓温之邀担任他帐下的司马,谢安从新亭出发,百官都为他送行,御史中丞高崧对他开玩笑说:“足下屡次违背朝廷旨意,高卧东山,众人常常议论说,谢安石不肯出山做官,将怎样面对江东百姓!而今江东百姓将怎样面对出山做官的谢安石呢!”谢安深有愧色。他到桓温的府第,桓温十分高兴,二人畅谈生平经历,欢笑终日。离开后,桓温对左右说:“你们是否见过我有这样的客人?”后来,桓温去谢安的住处,正碰上谢安整理头发。谢安性情迟缓,许久才理罢,让侍从取来头巾。桓温制止说:“让司马戴好帽子再相见。”桓温就是如此器重谢安。
升平五年(361年),在桓温即将北征时,谢万病逝,谢安乘机投书请求奔丧,离开了桓温。不久,被任命为吴兴太守,他在任上声誉一般,但离开后便为众人所怀念。其后被征召入朝,担任侍中,又升任吏部尚书、中护军。 咸安元年(371年),桓温在北伐时于枋头惨败。为了重立威名,他听从郗超的建议,废黜了海西公司马奕,另立丞相司马昱为帝,即晋简文帝。
咸安二年(372年),即位不到一年的司马昱因受制于桓温而忧愤非常,以致病重,桓温上疏举荐谢安接受遗诏。七月二十八日(9月12日),司马昱驾崩。
宁康元年(373年),桓温入京朝见孝武帝司马曜,太后褚蒜子命谢安及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当时,建康城里人心浮动,有人说桓温要杀王坦之、谢安,晋室的天下要转落他人之手。王坦之非常害怕,谢安却神色不变,说:“晋室的存亡,就取决于此行。”桓温抵达后,百官夹道叩拜。桓温部署重兵守卫,接待百官,当时有官位声望的人都惊慌失色。王坦之汗流浃背,连手版都拿倒了。只有谢安从容就座,他坐定以后,对桓温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守卫在四邻,明公哪里用得着在墙壁后面安置人呀!”桓温笑着说:“正是由于不能不这样做。”于是就命令左右的人让他们撤走,与谢安笑谈良久。由于谢安的机智和镇定,桓温始终没敢对二人下手,不久就退回了姑孰。王坦之当初与谢安齐名,众人至此才分出二人的优劣。
当时孝武帝年幼力弱,在外又有强臣,谢安与王坦之竭尽忠诚辅佐护卫,最终使晋室得以安稳。 同年三月,桓温病重,暗示朝廷对他加九锡,让袁宏起草奏表。谢安见后,动手修改原稿,十多天还未改好,等桓温一死,加九锡之事因此搁置。 桓温死后两个月,谢安升任尚书仆射,总领吏部事务,加后将军,与尚书令王彪之一起执掌朝政。
太元元年(376年),谢安打算让外戚王蕴出镇,于是让桓温之弟桓冲解任徐州刺史,由王蕴接任,朝廷命谢安总领中书事务。为了缓和矛盾、稳定政局,谢安实行了着眼于长远、以和谐安定为重的执政方针。当时桓冲也深明大义,认为自己的德望不及谢安,心甘情愿地以镇守四方为己任。谢安也用桓冲都督徐、豫、兖、青、扬五州诸军事和徐州刺史,镇守京口,后又转任都督七州诸军事,兼任荆州刺史。他对桓冲虽有猜忌,但总体还是达到了“荆扬相衡,则天下平”的目的,共同对付北方的前秦政权。谢安心存仁义,辅助朝廷,劝导百官,即使是会稽王司马道子也依赖于谢安的辅助调和。当时前秦侵犯边境,告急文书频频传来,梁、益等州先后失陷。他面对危机,镇定自若,作长久打算,以宽仁安定内外。广行德政,百官同心同德,不计小过,专心国事,恩威流布广远,当时人赞扬谢安,将他比作王导,认为他在文雅方面则更胜一筹。
当时,建康的宫殿毁坏,谢安打算整修宫殿。王彪之等人以外敌入侵为由谏阻谢安,谢安不听,竟独自决定修宫。宫室设计,都依照天象,合符北极星的方位,而役夫也没有什么怨恨。
同年,谢安兼任扬州刺史,朝廷允许谢安可带甲仗百人入殿。当时,孝武帝开始亲政,升谢安为中书监、骠骑将军、录尚书事,谢安坚决辞让了骠骑将军之职。当时天象失常,大旱连年,谢安上书主张复兴衰败灭亡的侯国和贵族世家,寻找晋初开国功臣的后代加以封赏。 太元二年(377年)七月,朝廷加谢安为司徒,他所统辖的后军文武官员都配上高级府第,谢安辞让不受。朝廷又加任谢安为侍中、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及幽州的燕国诸军事、假节。 当时,前秦在其君主苻坚的治理下日益强盛,晋军在与前秦的交战中处于劣势。同年,因广陵缺乏良将防守,谢安便不顾他人议论,极力举荐自己的侄子谢玄出任兖州刺史,镇守广陵,负责长江下游江北一线的军事防守。谢安则自己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总管长江下游。谢玄不负叔父重托,在广陵挑选良将,训练精兵,选拔了刘牢之、何谦等人,并训练出了北府兵。
太元三年(378年),前秦征南大将军苻丕率步兵、骑兵七万人进攻襄阳。苻坚又另派十万多人,分三路合围襄阳。襄阳守将朱序死守近一年。
太元四年(379年),襄阳城破,朱序被俘。苻坚又派彭超围攻彭城,秦晋淮南之战爆发。谢安在建康布防,又令谢玄率五万北府兵,自广陵起兵应敌。谢玄四战四胜,全歼秦军。
太元五年(380年)五月,谢安因功被任命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建昌县公。 主词条:淝水之战 太元八年(383年),苻坚率领着号称百万的大军南下,志在吞灭东晋,统一天下。当时军情危急,建康一片震恐,可是谢安依旧镇定自若,以征讨大都督的身份负责军事,并派谢石、谢玄、谢琰和桓伊等率兵八万前去抵御。谢玄手下的北府兵虽然勇猛。但是前秦的兵力是东晋的十倍多,谢玄心里到底有点紧张。出发之前,谢玄特地到谢安家去告别,请示一下这个仗怎么打。但谢安神情泰然,毫无惧色,回答道:“朝廷已另有安排。”过后默默不语。谢玄不敢再问,便派好友张玄再去请示。谢安于是驾车去山中别墅,与亲朋好友聚会,然后才与张玄坐下来下围棋赌别墅。谢安平常棋艺不及张玄,这一天张玄心慌,反而败给了谢安。谢安回头对外甥羊昙说:“别墅给你啦。”说罢便登山游玩,到晚上才返回,把谢石、谢玄等将领,都召集起来,当面交代机宜事务。
当时,桓冲在荆州听说形势危急,打算专门拨出三千精兵到建康来保卫。谢安对派来的将士说:“我这儿已经安排好了,你们还是回去加强西面的防守吧!”将士回到荆州告诉桓冲,桓冲很担心。他对将士说:“谢公的气度确实叫人钦佩,但不懂得打仗。眼看敌人就要到了,他还那样悠闲自在:兵力那么少,又派一些没经验的年青人去指挥。我看我们都要失败被俘了。”
同年十一月,谢玄遣刘牢之以五千精兵奇袭,取得洛涧大捷。十二月,双方决战淝水,谢玄、谢琰和桓伊率领晋军七万战胜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十五万大军,并阵斩苻融。淝水之战以晋军的全面胜利告终。
当晋军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的捷报送到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他看完捷报,便放在座位旁,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客人憋不住问他,谢安淡淡地说:“没什么,孩子们已经打败敌人了。”直到下完了棋,客人告辞以后,谢安才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舞跃入室,把木屐底上的屐齿都碰断了。淝水之战的胜利,使谢安的声望达到了顶点。以总统诸军之功,进拜太保。 战后,谢安上疏请求北征,孝武帝于是以谢安都督扬、江、荆、司、豫、徐、兖、青、冀、幽、并、宁、益、雍、梁共十五州军事,加假黄钺,其余官职如旧,又增设从事中郎二人。谢安上书辞让太保之职及爵位,朝廷不许。
桓冲在淝水之战之后不久去世,谢安没有让谢玄任荆、江两州刺史,又担心桓氏失去荆、江二州的职权会不服,桓石虔有沔阳的战功,谢安考虑到桓石虔骁猛善战,据有险胜之地,恐怕难以控制,于是任命桓石民为荆州刺史,命桓伊改镇江州,桓石虔镇豫州,使三桓统辖三州,彼此无怨言,各得其所,为接下来的大规模北伐稳定了后方。谢安执政,从长远考虑,使部属之间无争无斗,大抵都是这样。
太元九年(384年)八月,谢安起兵北伐。东路的谢玄率领北府兵自广陵北上,一路收复了兖州、青州、司州、豫州,中路和西路的桓氏则出兵攻克了鲁阳和洛阳,并收复了梁州和益州。至此,淝水之战前秦、东晋以淮河-汉水-长江一线为界的局面改成了以黄河为界,整个黄河以南地区重新归入了东晋的版图。
淝水之战的巨大胜利,谢安的事先筹划功不可没。而且谢安从战前的“围棋赌墅”到战后的“小儿辈大破贼”,自始至终一直采取极为冷静的态度,对于稳定当时建康的人心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此次战争使谢氏的声望达到顶峰。但当时会稽王司马道子专权,奸谄小人开始乘机煽风点火,捏造罪名陷害忠良。 谢安与孝武帝之间渐生嫌隙,一日,孝武帝召桓伊宴饮,谢安坐陪。孝武帝命桓伊吹笛,桓伊神色自若的吹了一曲,然后放下笛子说:“臣对于筝的情分不如笛,然而足以用来与歌管配合,请允许臣奏筝歌唱,并请求来一个吹笛人为臣伴奏。”孝武帝认为他在音乐方面有才能,就下令让一个御妓奏笛。桓伊又说:“御府的人与臣必定配合不好,臣有一奴,擅长与臣配合。”孝武帝更加赏识他的放纵轻率,于是允许他把家奴召来。家奴吹起笛子,桓伊就抚筝而歌唱怨诗说:“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朦》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歌声慷慨激昂,俯仰可观。谢安流下的眼泪弄湿了衣襟,于是越席来到桓伊的身边,捋自己的胡须说:“使君在此表现得很不一般!”孝武帝很有惭愧的脸色。 太元十年(385年)四月,谢安借口救援苻坚,主动交出手上权力,自请出镇广陵的步丘,建筑新城来避祸。孝武帝在西池为谢安设筵饯行,并敬酒赋诗。谢安虽受朝廷嘱托,但隐居东山的志趣始终未消失,每每露于形色。及至出镇新城,携带全家前往,制造泛海的船只和装备,打算等到天下大体安定后,从水道回东山。但不久后,谢安病重病。上书朝廷请求估量时局停止进军,并召其子征虏将军谢琰解甲息兵,命龙骧将军朱序进据洛阳,前锋都督谢玄与彭城、沛县之敌对峙,委任谢玄为督察。如果二城守敌凭借地形顽抗,待来年涨水,东西夹攻。孝武帝诏令侍中赴新城慰劳,谢安获准返回建康。听说自己的车驾已进入建康的西州门,自以为壮志不成,功业未就,因而感慨万分,对所亲近的人怅然道:“从前桓温执政时,我常常担心不能保全自身。忽然有一天梦见自己乘坐桓温的车驾走了十六里地,看见一只白鸡后停了下来。乘坐桓温的车驾,预兆将代替他执掌朝政。十六里,从我执政到今天刚好十六年了。白鸡属酉,如今太岁星在酉,是凶兆,我这一病大概再也起不来了!”于是上书逊位,孝武帝派侍中、尚书晓喻朝廷旨意。之前,谢安从石头出发,金鼓忽然破碎,又加上谢安说话从不出差错,这一天忽然出现谬误,众人觉得十分奇怪。
同年八月二十二日(10月12日),谢安病逝于建康,享年六十六岁,孝武帝在朝堂里哭吊三天,赐棺木、朝服一具,衣一套,钱百万,布千匹,蜡五百斤,追赠太傅,谥号文靖。因为谢安没有陵苑,于是诏令在府中备办丧事仪式。到安葬时,葬礼规格与桓温相同,又以击败苻坚的功勋,追封庐陵郡公。
永初元年六月十四日(420年7月10日),刘裕代晋称帝,建立刘宋,当时前朝东晋的封爵中只有王导、谢安、温峤、谢玄与陶侃子孙的爵位未被废除,谢安爵位庐陵郡公被降封为柴桑县公,食邑一千户。
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介绍
本文2023-10-11 01:58:5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24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