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八次来宁波,两次是受这位五乡人的邀请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3收藏

弘一法师八次来宁波,两次是受这位五乡人的邀请,第1张

说起弘一法师李叔同,不禁让人吟唱起起《送别》的歌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这位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的教育家、艺术家、一代高僧,为世人留下了无数的精神财富和艺术作品,在他多年的云游生活中,也有在宁波留下了众多痕迹。

4月28日至5月27日,“甬上留香”——弘一法师翰墨展在宁波博物馆展出。

据介绍,弘一法师于1924年至1932年九年间八次来到宁波,并涉足慈溪、余姚、镇海、奉化等地。他与宁波的这份因缘,与浙江省立第四中学(今宁波中学)有关,因为法师一生中最亲近的两个人——挚友夏丏尊、弟子刘质平,都曾经是这所学校的教员;也和五乡的一位僧人有关,他就是安心头陀。

安心头陀 (1863—1938),俗名傅宜耘,字砚云,法名寂定,号安心头陀,鄞县五乡碶(今五乡镇皎碶何村一带)人,原营米业,生性豪爽,重义轻财。59岁时披剃为僧,他致力于孤儿教养事业,曾任宁波佛教孤儿院募捐董事、沙门院长、白衣寺住持。

说起安心头陀,在今天的知名度不高,但在民国时期的宁波,他却是一位非常“吃得开”风云人物。

1922年旧历的腊月十五,安心头陀去上海愚园路的“游存庐”拜访康有为。临行前想起好友冯开(字君木,民国慈溪四才子之一)曾提起,他的学生沙孟海(时年23岁)正在上海谋生,该生在书法上颇有灵性,急需得到沪上书法大师的指导,烦请头陀代为引荐。于是安心头陀便叫上了沙孟海一同前往。到了康宅,不巧康有为正抱病休养,闭门谢客,未能如愿。

1923年秋,安心头陀因公务须前往苏州,拜访当地著名的书法篆刻家周梅谷,问沙孟海是否愿意同往。沙欣然允诺。

1924年10月,沙孟海终于在安心头陀的引荐下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康有为。这次会见,康有为现场为安心头陀题写像赞,同时又对沙孟海的书法进行了指导,给沙留下来深刻的印象。之后,他开始按照康有为的提示临写北碑,“此后写大字,参用魏碑体势,便觉展得开,站得住”。

沙孟海非常感激安心头陀对自己的提携,特为他刻了一钮印章以示感谢。

1918年,由甬上高僧岐昌、谛闲、圆瑛等和陈训正、赵芝室等名人共同发起创办的宁波佛教孤儿院在白衣寺成立,收7至14岁孤儿,既提供衣食住宿,又面授文化知识和各种技能,帮助其自食其力。经费来源于各大寺院的僧俗捐助及院方人士的募捐。

孤儿院成立不久,院长陈训正当即邀请擅长交际的傅宜耘担任募捐董事。为此他多次赴上海,向宁波籍工商业人士募捐,虞洽卿、孙梅堂、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都曾被他劝募,甚至还利用蒋介石回奉化省亲之机,向蒋委员长要钱。由他劝募来的资金成为当时孤儿院的主要经费来源。

由于近代中国的贫弱,造成佛教孤儿院开办不久规模不断扩大,经费捉襟见肘。为此,傅宜耘自告奋勇,向董事会提出愿往富侨集中的南洋一带募捐,1920年新加坡之行首战告捷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分别又于1922年、1924年1926年和1928年再去了四次,其中第五次还到达了印度。为了更好地从事募捐活动,素有出世情怀的傅宜耘于1922年第二次南洋之行归来后在北京法源寺披剃出家,法号寂定,修苦陀行,自号安心头陀。

1924年,安心头陀被僧界推举为宁波白衣寺住持,在他的主持下,白衣寺重修大殿,整饬寺规,面貌一新。1928年,安心头陀又被推为宁波佛教孤儿院沙门院长,在当时高僧云集的宁波享有崇高的威望。

1930年5月,安心头陀获悉云南鸡足山虚云法师将来宁波天宁寺讲学,又得知弘一法师计划由温州来甬,当即安排两人先来白衣寺会面。

6月5日,白衣寺迎来了两位当时佛教界的泰斗——“律宗第十一世宗师”弘一法师和“一身而系五宗法脉”之禅宗大德虚云法师。为此,住持安心头陀特意安排了摄影师,留下了弘一法师在宁波时期为数不多的一张珍贵照片。

此次会面,虚云法师和弘一法师分别为东道主安心头陀题写了像赞。虚云题的像赞是一首诗:

弘一题的像赞是四个字“光明正大”。

次日,弘一法师当年在浙江一师的同事夏丏尊和钱均夫(钱学森的父亲)还专程去白衣寺看望了已是弘一法师的李叔同。

安心头陀与弘一法师的交往始于何时暂时无考,但肯定早于1930年。二人之后至少还有三次往来史实。

1929年之后连续三年,陕西一带遭遇严重旱灾,哀鸿遍野,救灾的呼声频现报端。1931年4月,得知这一情况的安心头陀再也坐不住了,他决定赴陕弘法赈灾。而此时的弘一法师刚在上虞大病未愈,恰巧这时,安心头陀来访,扑通一声跪倒在弘一大师跟前,声泪俱下地描述他从报上看到的陕灾惨状,力邀大师与他一起去西安弘法。弘一法师被安心头陀的诚意打动,决定一同前往。

5月2日,弘一法师来到宁波赴约,得知消息的法师弟子刘质平(在省立四中任教)赶到甬江轮船码头,从“沪甬轮”三楼强行将老师背下,使得法师的西行计划未能成行,在宁波养病半月后回到上虞,后赴慈溪筹备创建南山律学院事宜。

安心头陀邀弘一法师未成,便独自一人赴上海募集灾款,后随华北慈善委员会会长朱子桥将军一起转道天津去往陕西。

6月10日,两人抵达西安后受到了陕西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接下来,安心头陀奔赴受灾最重的乾县赈灾。

6月19日,安心头陀抵达乾县,见该处荒灾惨情远胜于自己的想象,不觉痛苦不已,当致电宁波各慈善家,请他们再惠施赈款,以帮助救灾。

6月30日,《新秦日报》的这则报道可谓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安心头陀将这二万余元赈款全部放完后,又于次年春耕前再赴乾县发放面粉、棉衣及生产自救的种子、耕牛等物资。乾县灾民为了感激安心头陀,特地为他在文昌巷建造了一座“生人祠”以示纪念。

第一次赴陕回来后,安心头陀又全力支持弘一法师创办南山律学院,1931年10月底,还和弘一法师一起同赴杭州虎跑定慧寺,为刚圆寂的圆照禅师念佛封龛,留此摄影——

安心头陀的朋友遍及当时宁波、上海、天津、北京、武汉、西安、苏州乃至南洋新加坡、马来西亚,交际圈涵盖政界、商界、文艺界、佛教界的知名人物。

出于募捐需要,他经常邀请名人为他画像或题写像赞,随题随刻随拓,制成《安心头陀像赞》多部,赠送给捐款者和作者本人。为他画像的有丰子恺、曾熙(张大千之师)、王震(字一亭,与吴昌硕齐名的海派画家),为他题写像赞的除康有为、李叔同、虚云外,还有张謇、冯君木、陈训正、任堇、赵叔孺、钱罕、周梅谷、邱淑园等。杨虎城、于右任、陈布雷、郑孝胥等政界人物,太虚、谛闲、宝静、圆瑛、道阶等佛门高僧均与他有一定交往。

1932年,安心头陀深感家乡五乡的孤儿没有就近的安生之所,特斥巨资在五乡樟漕里创办佛化惠儿院。这个惠儿院经历了抗日战争的炮火洗礼,顽强坚持到1946年,后并入到宁波佛教孤儿院,为五乡地方慈善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38年,安心头陀无疾坐化于白衣寺。1945年葬于宝幢永安公墓。

今年是弘一法师出家一百周年,也是安心头陀圆寂八十周年。去宁波博物馆看弘一法师翰墨展,不仅能较为全面地感知弘一法师(李叔同)传奇的一生,也能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安心头陀感人的慈善事迹。

1,这首诗完整是:昨日曾将今日期,出门倚杖又思惟;为僧只合居山谷,国士筵中甚不宜。’

2,大致意思是

唐朝韬光禅师,搭建茅棚在灵隐山西峰净修。杭州刺史白居易准备饭菜供养,还写了首诗邀请他来。韬光大师回了一首偈子给白居易,谢绝他的邀请,偈中有这样的句子“城市不堪飞锡到,恐惊莺啭画楼前”,意思是,热闹繁华的城市,实在不是我们出家人去的地方,去了只恐怕那在金玉堂前歌啼婉转的黄莺,也会吓得飞跑了。大师的风格就是如此的高超。

赞道:“古时有位大德,为辞谢朝廷权贵请宴写了首偈:‘昨日曾将今日期,出门倚杖又思惟;为僧只合居山谷,国士筵中甚不宜。’意思是说,昨天也曾高高兴兴地和您约好,今天要去参加您的宴会,但今天出门,走了几步,倚着锡杖,仔细地考虑了一下,认为出家人只适合住在山谷中,实在不适宜参加国家大臣的筵席。这种清高的意境和韬光大师一模一样。这两首偈子,出家人应该早晚吟咏,仔细品味一番啊!”

3,因为弘一法师而闻名:他从小耳闻目睹官场的丑恶,对官场的腐朽厌恶至极。他25岁东渡日本时,便发誓要献身于艺术和教育,决不与官场中人有任何来往,出家后更是严守此规。他在杭州出家之初,为避开烦人的俗世应酬,毅然决然地远走永嘉掩关静修。可在僻静的浙南山区,远近的一些达官贵人还是跋山涉水寻去,以一睹其尊颜为幸事。然弘一法师丝毫没有借重、托庇于他们的意思。当时,温州道尹林鹏翔曾先后, 次到永嘉的庆福寺进谒,都被法师称病拒之于寺门之外;继任道尹张宗祥也去求见,并托法师的业师寂山长老带上自己的名片通报说情,法师照样不见。有一次,朱子桥将军和青岛市长沈鸿烈等想请弘一法师到湛山寺吃斋,并将通知单预先托人送到法师手中。法师只写了四句话让带回去:“昨日曾将今日期,出门倚杖又思惟。为僧只合居山谷,国士宴中甚不宜。”还是不肯赏脸。

泾阳太_寺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泾阳太_寺坐落在县城中的二条街上,占地面积不大。寺里主要建筑为明朝建的一座大雄宝殿,殿里供奉着一尊站立的石佛像3米多高,为佛祖释迦摩尼像。《中国佛教史论集》中记载说这尊石立佛是六朝古物,足见珍贵。在大殿周围,散落着北魏石碑、唐朝石碑等等石刻。现在看起来很不起眼,甚至有点苍凉的太_寺,在历史上却很有名气,甚至辉煌。

据历史记载,太_寺前身为前秦符坚行宫,北周时改作佛寺、叫惠果寺。到隋朝、隋文帝的母亲常来这里烧香拜佛,文帝改名中兴禅寺。唐开元年间改名太_寺(_音读坤)。在隋唐两朝,太_寺不但是皇家寺院,而且是当时日本遣唐使来华留学学习的寺院之一。据《续陕西通志稿》记载一位日本太子就在太_寺里学习过。到清朝时太_寺已经衰落了。殿房毁坏,古碑埋在瓦砾荆棘里,很多铜佛像、铁佛像遗落在草丛间。

1932年,朱子桥将军和唐慕汾、康寄遥来泾查看灾情,看到昔日的皇家寺院一片荒凉,感慨万千。随后进行了修缮保护。太_寺俗称泾阳大寺。在民间太_寺无人知道、泾阳大寺却尽人皆知。1957年被省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恢复了太_寺叫法。寺内有一明朝铁钟,为泾阳崇文塔下铁佛寺遗物,暂保存在太_寺里。

改革开放以后,当地政府对太_寺保护的还不错。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是进香的日子,届时寺里香火旺盛,香烟缭绕,一片阿弥陀佛声。不但信徒们前来顶礼膜拜外,很多达官富人、平头百姓有事无事也来为佛祖烧一炷香、磕一个头,求佛祖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吉祥、事事遂愿。

宝鸡离西安非常的近。。宝鸡的法门寺可以算是最有名的景点了,因为有佛指舍利。宝鸡旅游一般都被划到西安旅游的西线中,下面这个线路,您看看是否有参考价值。

西安:六宗祖庭终南探秘法门朝佛之旅

特 色:

观光之旅—游西安古城、秦始皇兵马俑、终南山玄幽风光,参访东亚佛教六宗祖庭、大雁塔、百塔寺等。全程豪巴,住三星酒店。

体验之旅—吃住名寺、参加早晚课,体验念佛法门与清净道场,亲近高僧大德。

学习之旅—特邀高僧、著名学者讲座“中国佛教的渊源发展”、“佛法里的人生智慧”、“唐僧精神与企业文化”、“佛法里的双亲关怀与孝道”等。

行 程:

第一天 报到

大家在著名历史文化名城西安集合,由专人接机接车。全程乘坐豪华巴士,入住三星级(或三星以上)酒店。

晚上,特邀著名专家、学者讲座:“中国佛教的渊源发展”课程

第二天 古城墙-大雁塔-钟鼓楼广场-大慈恩寺-兴善寺

早餐后车览西安最著名最有气势的古城墙现存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整座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设施,是一座构成严密完整的中世纪古城堡。后前往大雁塔,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此塔是玄奘大师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以示区别,人们把慈恩寺塔叫做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做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游西安的重要标志之一钟鼓楼广场观赏具有民族形式的古代建筑,显得庄严、瑰丽的钟楼和鼓楼。

11:30 午餐素斋

下午,前往大慈恩寺烧香礼佛,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今日的慈恩寺是明代以来的规模,而寺内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建筑。现在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然后参观中国佛教密宗祖庭大兴善寺,大兴善寺位于西安城南约25公里的小寨兴善寺西街。它始建于晋武帝泰始二年(226年),原名“遵善寺”。隋文帝杨坚在兴建都会大兴城(今西安)时,敕令建造了大兴善寺作为国寺。因隋文帝在北周时原为大兴郡公,故取“大兴”二字和“靖善坊”,的“善”字命名。

17:00 晚餐素斋

19:00 特邀著名专家学者讲座:“佛法里的人生智慧”,启智开悟、自觉觉他。

宿三星级(或三星以上)酒店

第三天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华清池-秦陵地宫

上午,乘车赴临潼游览位于骊山北麓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这个庞大的地下博物馆埋藏着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陵寝的守护军队,近万人与真人真马同样大小的陶俑组成了庞大的军队,显示了历史上秦国军队“扫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气势,使游人无不为之震慑,1987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目录。

11:30 午餐素斋

下午,游览中国最古老的皇家园林之一的华清池。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此修建“温泉宫”,公元747年,唐玄宗命环山筑宫,改为“华清宫”,因宫建在汤池上,又名“华清池”。这里地理位置优越、旖旎的山水风光和千百年来流淌不尽的温泉,备受历代帝王的青睐,遗留有比较完整的周、秦、汉、唐、明、清等历代文化遗址、园林景观、古建筑及古树名木等文物资源,尤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缠绵的爱情故事的贵妃汤(相传杨贵妃在此沐浴了近十个春秋)和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旧址五间厅而蜚声天下。之后,参观秦陵地宫——大型秦始皇陵地下模拟宫殿,占地面积16650平方米。

17:00 晚餐素斋

19:00 特邀高僧或著名专家学者讲座:“唐僧精神与企业文化”课程

宿三星级(或三星以上)酒店

第四天 法门寺

早上,即前往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的法门寺,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舍利而驰名。据佛教内典记载,二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灭度后,印度阿育王为了弘扬佛法。送舍利于南阎浮提,凡得舍利处皆建塔供养,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法门寺因塔而置寺,原名阿育王寺,隋改称“成实道场”;唐初改名法门寺。元魏和隋初都曾拓展寺院,唐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24院,建筑宏伟壮观,襟带八川之秀气,宝塔高耸入云与与太白之群峰对峙。宋代也曾经恢复到最大规模。原塔俗称“圣冢”,唐贞观年间改建为四级木塔,又称护国真身宝塔。明代隆庆三年(1569)木塔崩毁,万历七年(1579)至万历三十七年建成十三级八面砖塔,高47米,建造精工,极为壮丽,清顺治十一年(1654)因地震塔体倾斜裂缝。民国二十八年(1939)朱子桥将军曾捐资补修。1981年8月24日因*雨而崩塌。

现在修复的寺塔,完全按明代砖塔原貌建成。寺庙建设已具规模,佛事活动如火如荼,对外往来日益频繁,每年接待游客约30万人次。

11:30 午餐素斋

17:00 晚餐素斋

19:00 特邀著名学者专家讲座:“佛法里的双亲关怀与孝道”课程。

宿三星级(或三星以上)酒店

第五天 终南山(香积寺-华严寺-净业寺-紫竹林)

上午出发前往终南山,并沿线参访香积寺、华严寺、净业寺、紫竹林等寺院。钟南山是世界文化名山,中国历代佛道修行圣地——当代中国唯一尚存茅棚修行区的神秘处所。位于西安市长安县城南15公里处,它东起盛产美玉的蓝田山,西至秦岭主峰太白山,横跨蓝田、长安、户县、周至等县,绵延200余里,天造地设,雄峙在古城长安(西安)之南,成为长安城高大坚实的依托、雄伟壮丽的屏障。她舒展青苍秀美的双臂,捧起长安城这一人类文明的瑰宝,奉献给古往今来的人们。长安城无疑是终南山的重心、终南山的灵魂。终南山因长安城而姿颜焕发,名扬四海,成为人们乐于游览的胜地。

11:30 中餐素斋

沿线参访以下著名寺院,香积寺在西安城南约175公里的长安区郭杜乡香积寺村,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也是中国净土宗祖庭。华严寺是唐代长安城南樊川八大寺之一,位于现在西安市南十五公里的少陵原半坡,居高临下,俯瞰樊川。由初建到以后数百年间,无高大殿堂建筑的记载,而只记有凿原为窟,以安置佛像及僧众居住。现仅存两座塔,东边的是杜顺的灵骨塔。西边的塔是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澄观的灵骨塔。两塔对峙,相互辉映,为少陵古原增添了不少光彩。净业寺,位于陕西省长安县终南山北麓之凤凰山,距西安市约35公里。凤凰山山形如凤,地脉龙绵,山势奇古高峻,林壑幽深。净业寺踞处山腰,坐北朝南,东对青华山,西临沣峪河,南面阔朗,可眺观音,九鼎诸峰,是净心清修的道场。南五台紫竹林位于西安市南郊终南山南五台竣拔秀峭之岩壁间,背靠五台主峰观音台,俯瞰长安阡陌平畴,西临竹谷峪,东望灵应台,为南五台最具规模的寺院之一。

17:00 晚餐素斋

19:00 特邀著名学者讲座,佛法与人生智慧相结合。(视情况)宿寺院客堂

第六天 返回

上午驱车至西安机场、火车站,办理手续返回出发地。

法门寺

法门寺因供奉“释迦如来佛指舍利”,位于陕西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灵光寺

灵光寺因供奉释迦牟尼佛牙舍利,位于北京西山余脉翠微山东麓,中外佛教徒朝拜的中心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现由中国佛教协会派僧人管理。

大昭寺

大昭寺因供有释迦牟尼在世时塑造的8岁等身像,坐落在拉萨市旧城中心八角街,始建于公元647年。传说,在建寺之前,文成公主运用阴阳、五行,推测出西藏的地形似一仰卧的魔女,拉萨卧塘湖恰为魔女的心脏,在此填湖建寺才能驱魔。于是,松赞干布按文成公主的心愿,为公主入藏而修建了这座大昭寺。大昭寺,藏语称“觉康”,意即释迎牟尼佛寺。

小昭寺

因供有释迦牟尼在世时塑造的12岁等身像,小昭寺位于大昭寺北面约500米处,为西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拉萨名胜之一。通常与大昭寺连称“拉萨二昭”而驰名于世。小昭寺始建于唐代,与大昭寺同期建成,7世纪中叶由文成公主督饬藏汉族工匠建造。寺内供奉的释迦牟尼佛为佛陀12岁时之等身像,是文成公主由长安携带进藏,成为西藏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后移至大昭寺,又将公主携带的另一个尊佛移至小昭寺。小昭寺又名上密院,藏语叫“居堆巴扎仓”,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密宗最高学府之一。

五台山

五台山因是文殊菩萨道场,又被称中国佛教第一圣地,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五台县和繁峙县之间,西南距省会太原市240公里。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或者世界五大佛教名山。

普陀山

普陀山因是观世音菩萨道场,又被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如此美丽,又有如此众多文物古迹的小岛,在中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普陀山位于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约125平方公里。

九华山

九华山因是地藏菩萨道场,又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城西南20公里处,距长江南岸贵池市约60公里。方圆120平方公里,主峰十王峰1342米,为黄山支脉,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华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台、十王、莲华、天柱等9峰最雄伟,群山众壑、溪流飞瀑、怪石古洞、苍松翠竹、奇丽清幽,相映成趣。名胜古迹,错落其间。

峨眉山

峨眉山因是普贤菩萨道场,又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

白马寺

白马寺因是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座寺院,位于洛阳市老城东约几公里邙山南麓洛河北岸之间,是佛教传入我国内地兴建的第一座寺院。初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白马寺原建筑规模极为雄伟,历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屡经战乱,数度兴衰,古建筑所剩不多,人民政府为保存这一著名文化古迹,曾进行过多次修葺。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梵语为“佛教圣地”,俗称观世音菩萨的第二普陀山,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是中国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布达拉宫为土、木、石结构,始建于唐代,现在的规模为17世纪陆续扩建完成,集宫殿、城堡、寺院藏汉建筑风格于一体,是西藏地区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堡式建筑群,也是西藏闻名于世的标志性建筑群、艺术精品和珍贵文物的宝库。

第一名: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老城东约几公里邙山南麓洛河北岸之间,是佛教传入我国内地兴建的第一座寺院。初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相传,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身有日光,飞行殿前,欣然悦之。明日,传问群臣,此为何神?”有臣答曰,此神即“佛”。明帝即派遣大臣蔡愔、秦景出使天竺(今印度)寻佛取经。蔡情、秦景取回了佛经佛像,并与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东回洛阳,藏经于鸿胪寺,并进行翻译工作。次年建寺,名白马寺。寺址在汉魏洛阳故城雍门西1.5公里处。白马寺,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尊为“释源”和“祖庭”。

第二名:大昭寺

坐落在拉萨市旧城中心,始建于公元647年。传说,在建寺之前,文成公主运用阴阳、五行,推测出西藏的地形似一仰卧的魔女,拉萨卧塘湖恰为魔女的心脏,在此填湖建寺才能驱魔。于是,松赞干布按文成公主的心愿,为公主入藏而修建了这座大昭寺。

大昭寺,藏语称“觉康”,意即释迎牟尼佛寺。后经历代修七葺扩建,才形成今日庞大建筑群。大昭寺占地2万平方米,有20多个殿堂。主殿居中,高四层,上覆。经堂、佛殿、传召机构绕殿而筑,大昭寺内珍藏有大量的珍贵文物,最著名的是文成公主带入西藏的释迎牟尼金佛。

第三名: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隋改称“成实道场”,唐初改名法门寺。元魏和唐初都曾拓展寺院,唐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二十四院,建筑极为壮观。原塔俗名“圣冢”。唐贞观年间改建成四级木塔,明隆庆三年(1569)木塔崩塌,万厉七年至三十七年建起十三级八面砖塔,高四十七米,清顺治十一年(1654)因地震塔体倾斜裂缝,民国二十八年底(1939 )朱子桥将军捐资补修宝塔,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四日因*雨连绵宝塔崩塌。

第四名:关帝庙

解州关帝庙在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关。北靠银湖(盐池),面对中条山,景色秀丽。解州东南10公里常平村是三国蜀将关羽的原籍,故解州关帝庙为武庙之祖。创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火,经十余年始修复。现庙坐北向南,总面积18万多平方米,内外古柏苍翠,百花争艳。平面布局分南北两部分。 南为鸨义园,由牌坊,群子亭,三义阁,假山等组成、亭内有线刻结义图案一方。四周桃林繁茂,大有三结义的桃园风趣。北部为央,分前后两院。前院以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为中轴、两侧配以石坊、木坊、钟鼓楼、崇圣寺、胡公祠、碑亭、钟亭等;后院以“气肃千秋”牌坊为屏障,春秋楼为中心,刀楼印楼为两翼,气势雄伟。前后院自成格局,但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前后有廊屋百余间围护,形成左右对峙而又以中轴线为主体的我国古建筑传统风格。 布局严谨,规模完整,建筑以春秋楼和崇宁殿最为精致。

第五名:晋祠

  晋祠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这里殿宇、亭台、楼阁、桥树互相映衬,山环水绕,文物 荟萃,古木参天,是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古建园林,被誉为山西的“小江南”,是一处国家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园林,驰名中外。尤其是圣母殿、侍女像、鱼沼飞梁、难老泉等景点是晋祠风景区的精华。祠内的周柏、难老泉、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晋祠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华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第六名:孔庙

孔庙位于曲阜城中心,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色彩、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与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建筑群。

孔庙是中国历代王朝祭祀孔子的庙宇,始建于孔子逝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不过当时孔庙的规模很小,只有庙屋三间。至汉代(公元前206-220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思想开始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历代统治者各取所需,对孔子思想进行改造,将孔子奉为 “至圣先师”,皇帝们或派官员或亲去孔庙祭祀,清代(公元1644-1911年)乾隆皇帝就曾八次到过孔庙拜谒,孔庙的规模也一天天扩大。

第七名:

,全名为“甘丹谢知达尔吉扎西伊苏奇委琅”,意为“兜率天宫讲修宏扬吉祥右旋洲”,简称“拉章(佛宫,拉卜楞即为转音)扎西奇”,又因寺主第一世嘉木样曾经学经于拉萨扎西郭芒扎仓,并出任过该扎仓堪布,所以康藏地区的藏族习惯上称为“安多扎西郭芒”(意为安多地区的吉祥多门院)。

  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座落在大夏河北岸、西北山似大象横卧,东南山似松林苍翠,大夏河自西向东北蜿蜓而流,呈右旋海螺状,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吉祥圣地。1709的第一世嘉木样受

1、兴教寺

倚少陵原而建的兴教寺是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首,这里是我国著名高僧玄奘法师的长眠之地。公元664年,著名高僧玄奘法师圆寂后,葬于白鹿原唐高宗二年(公元669年)又改葬为樊川风栖塬,并修建了五层灵塔,次年因塔建寺,唐肃宗题:“兴教”二字,从此取名兴教寺。

兴教寺坐北朝南,门内钟鼓两楼夹道对峙,气象庄严,远眺终南山,峰峦叠嶂,景色秀丽,是佛教人士游览和瞻仰玄奘遗迹的胜地。寺内藏有明代铜佛像、缅甸玉佛像各一尊,还有历代经卷数千册。周总理曾陪同印度总理尼赫鲁来此瞻仰玄奘墓塔。

兴教寺塔又称玄奘灵塔。位于长安区兴教寺慈恩塔院内,玄奘(602年-644年),唐代高僧,唯识宗创始人之一。圆寂后初葬白鹿原,总章二年(669年)迁葬今址立塔,建立寺,肃宗赐额“兴教”。

2、观音寺

新津观音寺坐落在县城南约75公里的永商镇宝桥村境内,面临邛水,背负群山,苍松翠柏,清水环绕,山如九峰拱卫,状如莲花,故有"莲华接翠"之称。1956年8月16日,公布为四川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以惊世绝伦的明代壁画著称。

3、兴国寺

兴国寺,也叫兴国禅寺,位于济南市区的千佛山上。千佛山位于山东济南市历下区。兴国寺坐落在千佛山阴山半腰,南依峭壁,北面泉城,是千佛山的主体建筑。创建于隋开皇年间,时称"千佛寺"。唐贞观年间,经扩建,改称为"兴国禅寺" 。

4、洪福寺

洪福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地区,拥有彩塑的瑰宝的寺庙位置忻州洪福寺位于山西省定襄县城东北23公里之北社东。建筑原为一座寺院。现存坐北朝南正殿五间、东配殿五间、西配殿拆剩两间,南面山门一座和四周围墙。2000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大同古城内西南隅,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命名。兼具辽国皇室宗庙性质,地位显赫。后毁于战争,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

寺院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

华严寺占地面积达66000平方米,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6、禅经寺

禅经寺是始建于隋,是唐代长安城樊川八大寺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小江村南神禾原北崖,与华严寺相对。历史沿革禅经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樊川神禾塬北麓。与长安少陵塬畔的华严祖庭华严寺隔川南北相望。该寺始建于隋朝,兴盛于唐朝。

7、牛头寺

唐代古寺--牛头寺位于长安区韦曲镇东南少陵原畔勋荫坡上,距西安城约12公里,是唐代樊川八大寺之一。 牛头寺建于唐贞元十一年(795),又一说始建于唐贞观六年(632),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改名为福昌寺,元佑元年(1086)复名牛头寺至今。

8、法幢寺

法幢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南山公园南禅寺旁边,是青海省最大的汉传佛教比丘尼寺。法幢寺始建于1943年,原来位于西宁市城西区园树庄。2003年为给西塔(西宁--塔尔寺)高速公路建设让路,该寺从园树庄搬迁到这里,这里原是"南山文苑"旧址。

-兴教寺

-法幢寺

-牛头寺

-禅经寺

-华严寺

  西安大雁塔始建于唐永徽三年(652年)。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大慈恩寺内。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米。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大雁塔共经历了四次改建:

  第一次:

  大雁塔最初的建筑图样是模仿印度著名的、也是唯一的礼佛高塔——佛陀伽耶(大觉塔),共有5层,高60米。后来,唐高宗李治觉得这座印度式样的建筑与长安城的总体建筑风格比起来有些不协调,于是进行了改建,大雁塔被加高至9层。

  第二次:

  长安年间(701年—704年),朝廷又对大雁塔进行了第三次修建,武则天打破了唐朝佛塔业已形成的阳性奇数层高的惯例,将大雁塔加高增至偶数10层。(另一说,武则天和王公贵族捐资在原址上重新建造,新建为七层青砖塔。)

  第三次:

  五代后唐长兴二年(931年),后唐王朝对大雁塔进行了第四次改建,大雁塔再次被恢复到7层。后来西安地区发生了几次大地震,大雁塔的塔顶震落,塔身震裂。

  第四次: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大雁塔第五次修葺,这是一次重大的维修加固工程。在维持了唐代塔体基本造型的基础上,外表完整地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层。塔高645米,塔基底边长25米,占地2061平方米,这便是如今看到的大雁塔。

弘一法师八次来宁波,两次是受这位五乡人的邀请

说起弘一法师李叔同,不禁让人吟唱起起《送别》的歌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位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的教育家、艺术家、一代高...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