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沈姓的辈份是怎么排的.
合肥沈福集沈氏家谱
古有“先正其心,继训克(汝)家,孝友忠义,为国之华”十六字辈。现代在原十六字辈之后新增“善学修德,诚信建业”八个字辈
陕南汉阴沈氏家谱
“忠朝自贵,孝祖宜兴。世德永继,兰桂观型。本枝衍庆, 长发其祥。”二十四字辈。
目录
一、家族溯源
二、家训创立
三、家训讲疏
四、家训启示
引言
一个国家的家族乃是民族存在最典型的组织形式。世界上有许多兴盛的家族,他们靠着家训、家风的精神砥砺而代代相传,这些“心法”,如同基因一样,融化在每一个家族的血液里,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家族文化。如瑞典首富瓦伦堡家族、犹太至尊罗斯柴尔德家族。
在传统中国也一样,“家国一体”,“家”是缩小的“国”,“国”即放大的“家”。中国独特的姓氏文化,构筑了中国不一样的家族文化,其中家训、家风,是其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如周公旦《诫伯禽书》、颜之推《颜氏家训》、钱镠《钱氏家训》、曾国藩《曾国藩家训》等家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家族溯源
在中华民族延绵发展的几千年中,吴兴沈氏可谓其中的典型代表。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沈氏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裔。该家族延绵至今,人才辈出,仅《浙江人物简志》记载南朝五代人物46人,武康县就有19人,其中除姚察外,均为沈姓。道光《武康县志》卷十三 “爵秩” 中记载的沈姓人物更达到117人,以至于民间曾有“满朝文武半朝康”的民谣,该家族建国后依然隆兴不衰。笔者以为此家族的繁盛与其家训、家风息息相关。
据统宗一百零一世孙沈一新先生在《沈氏迁徙路径简述》一文,可知“沈”本是上古国名,最早是夏禹子孙的封国。周初时,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摄政。三监不服,与武庚(商纣王之子)勾结,联合东方夷族反叛,后被周公旦所灭。季载(文王第10子)因平叛有功,被周公举荐为周天子的司空,后成王将其叔叔季载封于沈国,又名聃国。季载又称冉季载。聃又写作冉,古时,冉、沈读音相同。春秋时,沈国为蔡国所灭,季载之后子逞逃奔楚国,其后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为沈氏。此外还有芈姓、金天氏、姒姓等不同说法,但大多称为聃季公后裔。
至于德清沈氏的起源,可从东汉光武帝的时候说起。祖先为沈戎(?—58),其字威卿,祖籍安徽。东汉初,为光禄勋,九江从事,累迁济阳太守。东汉建武中(56-57),说降强贼尹良,光武帝刘秀嘉其功,封“海昏侯”,辞不受,乃避地徙居会稽郡乌程县余不乡,遂世家焉。后封述善候以卒,时在永平元年(58),葬乡之金鹅山。自晋宋齐梁以下,凡余不之沈,皆其所出。其后代子孙繁衍至今,逐渐成为沈氏大家族,而“沈”也随之成为了“德清第一姓”。
二、创立家训
沈氏家族因为年代久远,繁衍广泛,其家训有不同的流传版本,笔者目前所见至少有两个。如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山下头村《沈氏家训》乃后世子孙总结提炼其先祖沈约修身为政思想和相关诗文警句,制定而成,该家训共十三则,以传统儒学为伦理基础,其各条内容既讲道理又重实用,贯穿于家族生活的各个层面。即“孝父母、敬长上、敦友于、正内外、和乡族、率勤俭、禁游惰、革奢侈、惜孤寡、养贤才、尊师道、戒仆从、务耕读”。此外还有创立于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的《沈氏家训》,共二十条。相对于这个延绵三千年的家族来说,家训的创立是较晚的,但是并不代表此前没有类似的家训,只是在乾隆五十四年变得更加完善和系统了。以下是具体内容:
《沈氏家训》
第一条、祭祀不可不殷也
第二条、侍亲不可不孝也
第三条、天显不可不念也
第四条、身者不可不修也
第五条、持家不可不勤俭也
第六条、尊卑不可不辨也
第七条、择师不可不慎也
第八条、教子不可不严也
第九条、养女不可不训也
第十条、择配不可不谨也
第十一条、交游不可不审也
第十二条、志节贵乎坚贞也
第十三条、志行不可刻薄也
第十四条、邻里不可不和也
第十五条、输粮不可不先也
第十六条、穷难不可不周也
第十七条、出仕不可不清也
第十八条、忍耐不可不讲也
第十九条、奢华游惰当惩也
第二十条、赌博不可不戒也
此二十条家训,从祭祖、重孝开始,再到修身、持家,再到教育、交友、志节、出仕,等等,可谓涵盖一个家族方方面面的事情。这些家训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行为准则,它同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的家训中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故而2015年,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向全国推广学习《沈氏家训》。
三、家训讲疏
检索沈氏家族历代名人以及家训内容,笔者将结合例子来简单梳理下沈氏家训。
在《竹墩沈氏家谱》开卷便是南朝教育家沈麟士的《述沈氏祖德碑记》,在中国8000余种家谱中这也算得上是特例了。一般家谱,那怕是再寒微的家族,都要请有功名的人来写序,本族无人的话,就请地方官员或是异姓有功名的乡绅来捉刀。“天下沈氏出临泉”的大族,要论文治武功和官阶大小,沈氏一门,前有封侯的沈约,后有榜眼沈树本,至于将军、翰林、巡抚之类的官员不计其数,却由一个教书先生来肇端族谱,而且世代不易,可见沈氏家族对教育之重视。
也正是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故而在乾隆年间的沈氏家训中,第八条“教子不可不严也”赫然在列,其言:“子弟之正邪,每视父母之严忽,严则比匪可入端方,忽则端方必流于比匪,自古迄今,大抵然也,必也。毋姑息,毋纵容,毋听妇言,毋喜称道,虽父子之间不责善而义,方可不训哉!”
可见在“教子”方面,沈氏家族之“严”。“严”是为了出人才,“严”不仅仅是严格,“严”还是传统社会苦耕读、苦读的精神传承。
苦读的榜样,如统宗五十二世孙、休文公沈约(441-513年),他不仅是“三朝为官”,此外还是齐、 梁文坛的领袖。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从小的苦读。《梁书·沈约传》记载有言:“约幼潜窜,会赦免。既而流寓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倦。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能属文。”
此外沈家教育力求文武兼备,故而沈家历代名人中文臣武将很多。如儒将沈世纪(621-688年)便是其中的杰出榜样。沈世纪一生可谓书剑天涯,史载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平乱开漳,任分营将,功勋卓著。唐高宗赐名“勇”,宋理宗加封“武德侯”。其后裔遍布闽南粤东台湾东南亚,人数达数十万,其中在诏安县就有近30万裔孙,被尊为“沈氏唐开漳太始祖”,故后人又叫他“沈祖公”或“勇公”。
第九条“养女不可不训也”。此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得不谨慎对待,对于女儿的教育,古今时代不同,要求自然不同。家谱中对这条解释道:“四德三从之道,朝夕劝喻,针线纺绩,晨昏督责,使性情即于中和,动履底于勤慎,则异日庶免讥消于他门矣,而况乎福禄之多由于贤淑也。”其中“三从四德”已经是封建落后之思想,自当摒弃。新时代女性,更多的是强调自主、自由、自立,这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但是其中所谓的“福禄之多由于贤淑也”还是有几分道理的,不可全盘否定。根据沈氏家谱记载,沈家女性出过四位皇后,分别为陈后主沈婺华皇后、唐代宗睿真皇后、陈文帝沈妙容皇后、宋文帝沈皇后(追封)。如沈婺华,史载她,性端静,寡嗜欲。聪敏强记,涉猎经史,工书翰。有《沈后集》十卷,可惜已经散佚。此外沈氏择婿,亦体现出沈家对女性的教育。如沈濬,字道源,畸子,建炎二年(1128)进士,历任王宫大小学教授,监察御史。其女嫁秘阁修撰自宣城移居德清新市之吴柔胜,生子渊和潜。吴渊嘉定七年(1214)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吴潜嘉定十年(1217)状元,官至右丞相,又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今存《履斋遗稿》四卷。所择女婿,皆为一时清流之士。以上不失为传统社会的女性杰出代表。
第十二条“志节贵乎坚贞也”,家谱中解释道:“无论读书与否,皆以志节定人品,苟守之不定,势将纵其情欲,任意所为,机械变诈,利己损人,不堪述矣。即富贵胜人学问,足羡奚足重耶,善相士者,原在人之志行上定评,不徒狥俗也,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学者当三复斯言。” 第十七条“出仕不可不清也”,家谱中解释道:“致君泽民,吾儒分内事耳,苟以援上之不工,剥下之不巧,为虑凡足以肥囊橐,而贻子孙者,尽力而为之,即眼前幸漏法网,子孙有不受其报者:然则出而治国,不思循分尽职,以光前裕后,而贪黩之,鄙夫,岂非衣冠之盗贼也哉!”
笔者以为以上两条在沈氏后人的精神风骨表现得尤为明显,也是整个家谱的精神脊梁。故而《沈氏家训》被中纪委网站推荐,并向全国推广宣扬。在沈家当中,从汉代沈戎,《南史》中记载的沈瓉之,到明代的沈从儒,到清代沈祖括、沈天祥,再到近现代的开国将军沈启贤,这些都是“志节”之士的杰出代表。
《全梁文》·卷四十录统宗五十世孙沈驎士《沈氏述祖德碑》颂沈戎有曰:“其他支派咸昌,名人代有,昭耀史策,统而举之,或远引高蹈,或致君泽民,或立言垂范,或折冲御侮,或孝友于家庭,或忠节殉国难。沈氏之兴,莫是过也。”又言:“诰曰:‘东汉故臣沈戎,沈国谪系,世有善行,才智兼长,忠义自矢,遂敢身入虎穴,谕以致诚。一矢不加,逆子格面,茅社之锡,用以旌功;乃国难既夷,挂冠远遁,舍故宅为佛寺,弃封侯如脱屣。进不为身,退不为名,忠上洁已,邦家之光。沈氏积善,惟戎述之,可追封为述善侯。’并敕其所舍寺曰怀德寺。呜呼!戎祖之德,久而弥彰矣。夫人于利害之关,富贵之际,见不透,决不力,避难苟禄,死无得称,以视戎祖为何如耶邪。是知叶祥于天人,而昭显于嗣裔,赠爵于后王,皆由德也。”
沈驎士一句“皆由德也”可谓道出了沈氏家训的真髓。古人讲“厚德载物”,无德之人,自无福报,亦无法长久。
此外第十一条“交游不可不审也”,家谱中解释为“择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否则,必至失身,匪类将犯朝廷之法纪,危累父母兄弟者有之,可不慎于择交者哉!邻里不可不和也。”第十四条“邻里不可不和也”,家谱中解释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古有明训,凡兹同里,毋以小隙而构大怨,毋以微忿而结世仇。为父兄者,则训诫其子弟,为子弟者,劝谏其父兄。庶几,里有仁风,而乡邻多惠爱矣。”这些都是家谱中重要的内容,在此我们可以从大文豪苏轼的文集当中讨论的一个小故事给予说明。《苏轼文集》中有《刘凝之与沈麟士》一文,其写道:“《南史》:刘凝之为人认所着屐,即予之。此人后得所失屐,送还,不肯复取。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着屐,麟士笑曰:“是卿屐耶?”即予之。邻人后得所失屐,送还之。麟士曰:“非卿屐耶?”笑而受之。此虽小节,然人处世,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也。
其中大意是说名士刘凝之所穿的鞋被人认去了,他即把鞋送给那人,那人后来找到了自己先前丢失的鞋,就来送还,刘凝之却不肯再收取那双鞋了。而名士沈麟士,他所穿的鞋也被邻人认去了,麟士当时笑着说:“这是您的鞋吗”随即送给了邻居。邻人也找到了他所丢失的鞋,来送还,麟士又说:“这不是您的鞋吗”就笑着把鞋子接过来了。其实这其中的差别,就在一个“笑”字,因为“笑”与不笑,所表现的情感大不一样,所体现的风度也不一样。从这个小故事可谓生动的展示了沈氏族人在交友、睦邻等方面的性格特点。此家训与其家风中所提倡的“和睦之风”也是极其吻合的,可谓知行一体。
四、家训启示
崔邦德在《我的寻根溯源之路》一文中说:“宇宙万物,以人为本,人之所在,以家为聚也。家族,是一个国家乃至天下的最基本结构,家族的崛起与延续不仅仅代表着一方繁荣,更是国家兴旺强盛的基石,也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桥梁。” 由此可见一个家族的兴衰,对社会的重要影响。总结沈氏家族这二十条家训,对祭祖孝亲、教子择配、持家睦邻、志节行操、出仕交游等内容都有着明确的规范,个别条目在新时代下,有些“格格不入”,但是大部分都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的,他们的精神归旨是高度一致的。故而在今天重提“讲家训,树家风,传美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应该给予鼓励。
你好,你列举的好多与这边的辈分相似,我也是枣庄的,薛城人 我是沈氏64世 按老的辈分 善 道 诗 书 传 正 统 世 泽 元 真 教 ,我是诗字辈 从62世新编制的, 我是俊字辈 上辈是国(道)字辈 下辈伟(书)字辈
沈姓源于中国,历史上为一支重要的文化族群。在古代和现代,沈姓分布在全国各地,通过历史文献和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到沈氏家族的历史和由来。
沈姓与皇族血统的关系
沈姓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古老的家族。这个姓氏和中国历史上的皇室家族有着密切的联系。据史料记载,沈姓出现在西周时间,此后在历史的各个时期的人物中,都有沈姓的人物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因此,沈姓和皇族血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沈氏宗族的历史背景
沈氏家族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他们不仅是皇族,而且还是文化教育界的重要代表。沈氏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古代时期,沈氏就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家族,他们的血脉遍布全国各地。这也说明了沈氏家族在中国历史上对于文化和教育发展的巨大贡献。
沈氏家族的家训与家风
沈氏家族有着非常严格的家训和家风。从古代开始,沈氏就一直注重家族的信仰和家庭的纪律,致力于维护家族的血统,避免家族的分裂和衰落。沈氏家族的家训和家风对沈氏家族的后代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让他们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规范延续至今。
结论
沈姓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源远流长,早在古代时期就是一个有名的家族。沈氏家族的成员不仅拥有皇族血统,而且在文化教育领域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传统。沈氏家族的家训和家风对于他们的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他们在生活中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
谁知道沈姓的辈份是怎么排的.
本文2023-10-11 01:44:0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24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