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姓是由哪个鲜卑族姓氏变成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1收藏

盛姓是由哪个鲜卑族姓氏变成的,第1张

不是鲜卑姓氏,是清朝的姓氏!

1、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姓考》载,周灭商之后,分封了许多同姓国家,盛国即是其中之一。盛国始封于周穆王时,其地在今山东泰安南面华丰一带。春秋时期,盛国不断受到鲁、齐、卫等强大邻国的侵扰,终在公元前686年为齐国所灭。亡国后的盛国公族为纪念故国,遂以国名为姓,姓盛。因此推溯起来,2000多年来的盛姓中国人,也是最为光荣的黄帝姬姓的后裔。

2、出自祖名为氏,以奭(Shì 音是)姓所改。另外一支盛姓系由奭姓所改,得姓于西汉末年。西周初年有名臣召公奭,其子孙有一支以他的名为姓,姓奭。到西汉元帝时,由于元帝名刘奭,百姓必须避讳,奭姓人改为盛姓。又如如《姓谱》上记载说:“北海太守奭伟,避元帝讳,改姓盛”;《后汉书西羌传》也指出:“东海盛包,其先姓奭,避元帝讳改姓盛”。

3、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清代满州八旗姓盛佳氏者,改汉姓为盛氏。得姓始祖:召公奭。盛氏始祖为周朝燕国的召公奭。奭因被封于召(今陕西省岐山西南),所以又被称为召公或召伯。召公帮助周武王灭商有功,又被封于燕。召公奭的后代就以祖上的名为姓,成为奭姓。到了西汉元帝时,因避元帝讳(元帝名刘奭),就改奭氏为盛氏。盛氏后人尊召公奭为盛姓始祖。

盛姓主要有四大起源,一是源自周文王的第七个儿子郕叔武,受封于郕地,亡国后郕国贵族就以成、盛等为姓。二是源自周召公姬奭的后裔,因为古时“奭”“盛”同音。三是源自西周时期的官职位-白盛,负责宫廷墙壁的刷白。四是部分少数民族改姓。

盛姓起源和来历

1 源自郕叔武

周文王的第七个儿子姓姬,名叔武,在周武王姬发继位后,姬叔武就被赐封于郕地,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泰安市,从而建立了郕国,所以姬叔武又被称为“郕叔武”,但是战国时期战乱不断,而郕国并不强大,于是后来就被齐国所灭,于是郕叔武的子孙就去掉了邑偏旁改为成姓,还有部分族人则增加偏旁,改为了盛姓。

2 源自姬奭

盛姓的另一个分支是源自奭姓族人,在周朝时期,周召公姬奭有一脉子孙是以祖先名为姓,从而诞生了奭姓,但由于古时候“奭”和“盛”同音,且在西汉时期需要避讳汉元帝刘奭的名讳,所以也有部分族人改为了盛姓,最终形成了盛姓氏族的正宗。

3 源自官职名

在西周时期设置了一个官职叫做“白盛”,主要是负责宫廷之中墙壁的装饰和刷白的,早在周夷王在位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于是白盛官吏的后代中就有以祖先官职为姓的,最终形成了白盛氏,后来才简化为白姓或者盛姓。

4 源自少数民族改姓

与赵姓起源和来历一样,盛姓氏族中也有不少少数民族改姓来的,其中包含了满族、鲜卑族等,最典型的就是满族的盛佳氏,祖先原本是汉族,但后来被鲜卑的乌桓部俘虏,最终融入了鲜卑族,从而改为了少数民族姓氏,但后来因为推行汉姓,于是又汉化了姓氏,取姓氏头一个字改为了盛姓。

常州盛姓中,尤以龙溪盛氏中“长房三分支派”最为著名。所谓“长三房”,是指迁常第三世盛芳有三子:用章为长房,元章为次房,顺章为三房。

长房用章有三孙:长孙可仁为“长一房”、次孙可义为“长盛宣怀曾祖盛宣怀曾祖二房”、三孙可礼为“长三房”。晚清名臣盛宣怀一支即出自“长三房”。该房第十一世曾祖盛洪仁(1748—1815),号士翁,乾隆时捐赈议叙九品,授登仕郎,因子孙官诰赠资政、荣禄、光禄大夫。

平生“尤留心经史,论古具卓识有至性,常以敬宗收族自任,孝绩载邑志并载桑梓潜德录”。《常州府志》有传。洪仁嗣子(十二世)盛隆(1786—1867),字树堂,号惺予,别号龙溪居士,嘉庆十五年(1810)以宛平籍中举人,以知县发浙江,历任安吉、太平、长兴、德清、孝丰、归安、山阴诸县和县及海宁州知州。

道光年间三次任浙江乡试同考官,在任尤重洁己爱民,善听断狱案由,所至有政声。他曾在县府大堂悬联曰:“不循情、不爱钱、一副冷面皮,但知执法;勿矜才、勿使气、满腔热心血,总期无刑。”晚岁归居故里,关怀同族及地方公益,犹好学不倦,嘉惠后学,著《人范须知》六卷行世,卒于同治六年,享年82岁,葬于江阴马镇岐新茔。

《常州龙溪盛氏宗谱》32卷1943年敦睦堂藏版(该谱为盛宣怀宗谱)生四子:应、康、廉、赓,女二,次适武进费庚吉(嘉庆会元,官福建储粮使)之子费勋藩(直隶清河道学正),外甥即清著名学者、书法家费念慈。

长子盛应(1808—1860),字砚存,道光癸卯顺天举人,历任同知、归安知县;三子盛廉(1818—1846),字镜存,号谨人,嗜学工诗,著《莲初吟草集》,惜赉志未遂,卒年仅29岁;四子盛赓(1823—1900),字璞人,号朴人,少承家学,官于湘31年,历任长沙、浏阳、沅江、安乡、道州等知县、知府,升桂阳直隶州知州,为官以清廉著称。

盛宣怀(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字杏荪(杏生、荇生)、幼勖,号补楼愚斋、次沂、止叟等,出生于江苏常州府武进县龙溪,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北洋西学学堂(今天津大学)和南洋公学(今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新竹交通大学)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位实业家和福利事业家。盛家直到现代仍声势显赫,如香港亚洲电视前执行董事盛品儒为盛宣怀直系后人,盛品儒堂兄、亚视电视主要投资者王征为其堂弟的曾孙。

河南中部偏南河南上蔡县

「盛」源出

盛(Shèng)姓源出有三:1、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郕同盛。据《姓考》载,周灭商之后,分封了许多同姓国家,郕国即是其中之一。2、出自祖名为氏,以奭(Shì 音是)姓所改。另外一支盛姓系由奭姓所改,得姓于西汉末年。西周初年有名臣召公奭;,其子孙有一支以他的名为姓,姓奭;。到西汉元帝时,由于元帝名刘奭,百姓必须避讳,奭姓人改为盛姓。3、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清代满洲八旗姓盛佳氏者,改汉姓为盛氏。

得姓始祖:召公奭。

盛氏始祖为周朝燕国的召公奭,奭因被封于召(今陕西省岐山西南),所以又被称为召公或召伯。召公帮助周武王灭商有功,又被封于燕。召公奭的后代就以祖上的名为姓,成为奭姓。到了西汉元帝时,因避元帝讳(元帝名刘奭)就改奭氏为盛氏。盛氏后人尊召公奭为盛姓始祖。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盛姓活动在河北山东一带,进入秦汉,盛姓已在古吴国之地江苏形成大族。宋朝时期,盛姓不足6万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8%,排在第160位之后。盛姓主要分布于浙江、湖南、河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浙江是盛姓的第一大省,约占盛姓总人口的29%。明朝时期,盛姓大约17万人,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8%,闯入明朝百家大姓,排在第九时江苏、浙江、陕西为盛姓比较集中的地区,三省大约占盛姓总人口的79%。其南、安徽、湖北、山东等。江苏为盛姓第一大省,大约占盛姓总人口的43%。全国基本上形成了以江浙为中心的`盛姓分布区。当代盛姓的人口大约有70万多,为全国第一百七十五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El的0.056%。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盛姓人口增加率呈现^形的态势。目前盛姓的第一大省为湖南,大约占全国盛姓人口的15%。湖南、浙江、安徽、江苏是盛姓的主要分布区,这四省盛姓大约占全国盛姓人口的52%。其次分布于上海、山东、河南、湖北、陕西、吉林,这六省市盛姓大约又占26%。全国基本形成了西起湖南、东达长江三角洲的一大块盛姓聚集区。盛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在浙沪、苏皖大部、江西北段、湖南东北、甘蒙西部、青海北部、黑吉东部,盛姓在当地人群中分布频率为0.15%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0.5%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11%,居住了大约44%的盛姓人群。在福建北部、江西中部、湖南北部和中东部、皖苏北部、湖北大部、陕西东南、黑吉中部、辽宁东部,盛姓在当地人群中分布频率在01%一015%之间,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8.8%,居住了大约22%的盛姓人群。

盛度:字公量。宋朝余杭人。奉使陕西,因览疆域,参质汉书故地,绘为西域图以献,真宗称其博学。盛度一生好学,居家外出,手不释卷,善于作文,曾奉沼编续《通典》、《文苑英华》。著有《愚谷》、《银台》、《中书》、《枢中诸集》等书。以疾致仕,卒溢文肃。

盛懋:字子昭,元代后期著名画家,生卒年不详,嘉兴武塘(今浙江省嘉兴)人,此地人杰地灵,振妙一时,当时吴镇的墨竹、岳彦高的草书、章文茂的文笔以及盛懋的山水,被人们誉为“武塘四绝”。传世作品有《秋林高士图》、《秋江待渡图》、《松阴高士图》、《松石图》等。其父盛洪(字文裕)于宋元初为职业画家,其侄盛著在明初被召入内廷。

百家姓中有姓盛,读音为Shèng。

一、姓氏来源

1、是上古周穆王时有盛国,其公族子孙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盛;

2、是改自爽姓,北海太守盛苞,其先姓爽避元帝讳改姓盛。

二、郡望堂号

汉上蔡县地,元、明、清为汝宁府治,现在河南省汝南县。

《姓考》记载:“周穆王时盛国之后”。望出汝甫,梁国。

三、历代名人

盛彦师——唐朝虞城人。少仕侠,隋未李密有功封葛国公,授武卫将军。平王世充,徐园朗反,诏为安抚大使,战败被执。园朗令作书招其弟举虞城叛,彦师不从,园朗壮而置之,后得还。以他罪诛。

盛度——字公量。宋朝余杭人。奉使陕西,因览疆域,参质汉书故地,绘为西域图以献,真宗称其博学。盛度一生好学,居家外出,手不释卷,善于作文,曾奉沼编续《通典》、《文苑英华》。著有《愚谷》、《银台》、《中书》、《枢中诸集》等书。以疾致仕,卒溢文肃。

盛延棋一一字白沙,江苏仪征人。清宣统二年(1910年)考入南洋水师学堂,后加入中国同盟会,参与策动下关海军起义。民国2年(1913年)在烟台参与海军讨袁起义密谋,事泄未遂。民国4年冬,在上海参加中华革命党人发动之夺取肇和军舰,炮击江南制造局之反袁起义。民国5年5月,孙中山自日本回国,在沪谒孙中山。被以索晌为名闹事之鲁藉水兵伐击,蹈海殉义。年29岁,民国13年12月,大元师帅令追赠为海军中将。

1985年江苏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146 盛(shèng)

146 盛(shèng)

寻根溯源

盛姓源自姬姓。西周武王之叔姬奭辅助武王有功,人称召公奭,其子孙以祖名为氏,称奭氏。西汉时,为避元帝刘奭之讳而改称盛氏。又一说是,西周同姓诸侯有封于盛(今山东泰安)者,盛国被齐所灭,其族人以国为氏,称盛氏。

变迁分布

早期在河南、山东等地活动。汉唐时期,在河南者形成以汝南郡(今河南上蔡)为首的盛氏望族。宋代以来,在江苏武进、太仓、吴江,河南郑州、商丘,陕西潼关,广东饶平,浙江宁波,湖南长沙,江西永新,辽宁开原等地均有盛氏分布。当今尤以江苏、浙江、湖南为多。

名人荟萃

盛览:西汉辞赋家。字长通,汉武帝牂牁郡(今贵州福泉一带)人。据传,汉武帝时,着名的辞赋家司马相如通西南夷,他曾去成都拜司马相如为师,学习辞赋,后被称为“牂牁名士”。

盛吉:东汉官吏。会稽郡(今江浙地区)人。官廷尉,每至冬节,囚犯当断,妻夜秉烛,吉持册笔。夫妻相向垂泣而决断。视事二十年,天下称有恩无怨。

盛度:宋代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铜陵县石洞耆(今安徽)人。其“幼小读书,敏而好学”,曾任翰林学士、兵部郎中、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等。天圣年间,宋仁宗赐给其牡丹一棵,盛度将此牡丹带回铜陵,世世栽培,直至如今。这牡丹现仍每年一开百余朵。以疾致仕,卒溢文肃。

盛姓是由哪个鲜卑族姓氏变成的

不是鲜卑姓氏,是清朝的姓氏!1、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姓考》载,周灭商之后,分封了许多同姓国家,盛国即是其中之一。盛国始封于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