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薛氏家谱纪字辈是哪一脉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3收藏

中国薛氏家谱纪字辈是哪一脉,第1张

你好!

这一般只有本族族亲知道,而在网上遇到族亲的几率是很小的。每个姓氏都有很多支派,每个支派的行第、字辈也不一样。建议你找找本族的族谱、宗谱,里面有详细的记载。一般族谱在族长、族头那里,或者族里指定的某个人保管,另外祠堂也会有。建议你去找长辈,父亲、爷爷、父亲的兄弟、爷爷的兄弟、或者其他族亲问问。

如果找不到族谱,试试下面的方法。

附寻祖步骤

一、寻根问祖第一步,必须搜集到相关资料

1、先祖迁居前居住地的确切记载(家谱记载或口头流传,如果是做官迁来的可以查看当地地方志史书记载)

2、始迁祖的名、字、号、排行字号,始迁祖生卒年月及相关生平事迹,典故。(始迁祖的兄弟、父、祖父的名号和有无同族、同支);

3、字派、排行字辈;

4、始祖的相关资料(始祖其他旁证资料,如哪个郡望,和谁是本族);

5、家族的迁徙史(如迁徙年月,还有迁徙的故事传闻)。

6、始祖和所修现有家谱的年代。

二、寻根问祖第二步:怎么搜集寻根资料?

1、有家谱的查看家谱,一般家谱的记载最清楚。

2、没有族谱的,查看祖坟墓碑文字 ,特别是始迁祖的墓碑,大都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3、没有族谱也没有碑记的,只能多问问族中老人,认真记录他们口述的祖居地名、村名、祖先名、字辈、故乡风物人情、故事传说等;尽可能的和老人交谈了解,并把这些珍贵的资料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保存。

4、查看家里有没有保存以前的土地、房产契约,可以大致考查出始迁祖的名字,和所处的时代。

三、寻根问祖第三步:寻根信息的对接和确认

寻根信物并不是特指某件物品,而是指宗谱记载的、口头流传的祖先名号、祖坟祖墓这些寻根信息,通过网络交流,你可以和同宗相认对接的这些信息,没有相似点的,是同宗的可能性就很小,而寻根信息越详尽,寻根可能性也就越大。对于始迁祖的来源地名,因为在不同年代记载的方式不一样,比如多少都、什么府、郡之类的,可以根据大致地名所在地的地方县志,寻找到详细的精确位置,再对照如今的地图进行确认,也可以根据当地的人加好友咨询。

四、寻根问祖第四步:寻根的方式和实地考查

把以上这些东西收集得越丰富越好,然后在网上寻找宗亲网、姓氏网,发布寻亲信息。也可以在当地论坛发帖,再或者搜索加入当地QQ群,进入祖地群、同支派群等和宗亲交流,也可以在一些族谱数据库平台网站搜索。在网上联系上祖居地宗亲后,要向他了解祖居地相关情况;当大量资料能够确认对接上以后,可以到祖居地实地走访。在根据祖籍族谱记载,找出是否有外迁人员,与始祖资料是否一致来进行确认。

希望对你有帮助~

河南固始县被称为“南方的北国,北国的南方”。以秦岭淮河为我国的南北分界线,河南固始恰恰就位于这条分界线上。固始县位于东经115°21′~115°56′,北纬31°46′~32°35′。南北最长9416公里,东西最宽5619公里,总面积2916平方公里。

固始是河南省人口数量第一的大县,已经超过了一百八十万。固始方言的河南话成分已经被安徽语言占据了百分之五十的口音。这是因为固始与安徽省的霍邱、阜阳、金寨等县接壤,如果按县界的接壤比例,固始与安徽的县界接壤要超过河南。

历史上,每逢改朝换代,大批的中原先民总是逃难在大别山千山万壑环抱中的光州固始。之后又从固始沿着淮河及南边不远的长江纷纷南迁。固始由此成了一个南下移民的大通道。历史上,光州固始有“唐人故里,闽台祖地”和“中原第一侨乡”之称

南下福建的许多姓氏从泉州附近再出发,播迁到了南洋及海外各国。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把光州固始当作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其中的历史名人有孙叔敖、陈元光、王审知以及吴其濬等等封疆大吏。

据固始县博物馆馆藏文物和史料记载,百家姓当中,有八大姓发源于固始,薛氏家族亦在固始留下深深的烙印和根亲文化。

固始古代为先秦蓼国的核心地区,蓼国故都在今固始城区东北的蓼城岗一带。故,固始有蓼城、蓼都之别称,固始县在明清时期即简称蓼。

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东汉光武帝刘秀封李通为固始侯,取坚固通始之意,固始侯封地的核心区域即在今固始,“固始”之地名自此延用,已近两千年。

唐初,被奉为开漳圣王的陈元光父子率八千府兵与眷属从固始入闽,陈元光后历官岭南行军总管,进中郎将,右鹰扬卫率府怀化大将军,兼领漳州刺史。因讨潮寇死事,赠临漳侯,谥忠毅。

近代以来,福建及海外许多姓氏都尊称陈元光为入闽祖先。

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唐高宗下诏命陈元光之父陈政为总岭南行军总管事,陈政临危受命,以岭南行军总管的身份,率领3600名府兵、123员战将,从固始县出发,南下入闽,陈元光时年仅13岁,也加入到南下的唐军队伍中。陈政率领唐军顺着淮河进入大运河,沿运河南下进入浙江,再由仙霞岭入闽,抵达华安县的九龙山地界。

唐总章三年(公元670年),陈政的两位胞兄率领府兵及军眷5000多人“尽室南来”,包括75岁高龄的母亲魏太夫人。行军途中,两位兄长相继病逝,魏太夫人毅然代替儿子将唐兵带来与陈政会合。

今天的漳浦县盘陀镇,留存有一座娘仔庙。庙的主人娘慧仙,是曾与一众山寇啸聚山林的娘子寨寨主。陈政父子派部下李伯瑶潜入寨中,智取娘慧仙,将其招安。拔除最后一座山寨后,唐军越过蒲葵关,落脚于云霄县火田镇火田村,在此安营扎寨,取得平乱的决定性胜利。

仪凤二年(公元677年),陈政积劳成疾,卒于云霄,埋骨将军山。21岁的陈元光子承父业,执掌帅印。

为保长治久安,陈元光在入闽的第14年,上书朝廷,奏请设置州郡。两年后,武则天批准在泉州、潮州之间设置漳州,最早的郡治就位于云霄。陈元光被任命为漳州史上的首位刺史。

陈元光及所率的87姓府兵的后裔在闽南地区落地生根,成为日后漳州、泉州、潮汕地区的主要人口成份。

陈元光祖孙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地处中原核心地带,是河洛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生于斯、长于斯的陈元光,出身官宦之家,书香门第,自幼又聪颖好学,博览儒家经典,备受儒家思想文化的薰陶,他13岁即领乡荐第一。袭任左郎将和晋任漳州首任刺史后,就显示出他的文韬武略和治漳才能。他不仅是一位善于领兵征战的将军,还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满腹经伦的儒教传播学者。

唐宋以后,开漳后裔不断向台湾、香港和东南亚地区迁徙,落籍当地的同时,也带去了开漳圣王的中原文化。

不知道什么原因,陈元光的史料,未见于新旧两唐书。

唐末乱世争霸时,王审知与兄王潮、王审邽带领自河东迁徙到固始的薛氏在内的五千乡民从起义大军入闽。

王审知(862-925年),字信通,号祥乡,祖籍在淮南道光州固始分水亭镇王堂村,系威武军节度使王潮之弟,在唐末民变期间,与两位兄长一起加入王绪的农民军,随之转战福建。后王潮废杀王绪,诸将便拥戴他为首领。唐僖宗光启元年(公元885年),黄巢义军王绪占光州。乾宁五年(898年)朝廷任命王审知为武威节度使。王审知治闽其间,节俭自处,选任贤良,省刑惜费,轻徭薄赋,与民生息,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兴办学校、发展海上贸易,使福建经济、文化得以很快发展。

天复元年(901年),诏宗封王审知为琅琊王。五代十国之梁开平三年(909年),梁太祖封王审知为闽王。

福建其它地区的薛氏入闽时间不一,福清市凤池村薛氏远祖薛凤池,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唐末入闽,被后世尊称为凤池公,传至第二十三世薛太和,由福清坑北转迁薛厝岐村,生五子,即尚仁、尚义、尚礼、尚智、尚信,薛尚义后代迁至平潭县龙美楼村,薛尚礼后代迁至湖尾、后楼、深坞等村,薛尚智后代迁至吉钓岭兜村。薛尚仁生三子,即孟富、孟贵、孟显。薛孟富后代迁平潭县东昆村,薛孟贵后代迁至跨海村。

福清倒瑞垅薛氏始祖,光禄大夫薛贺,系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由江南迁入福建福安县廉村,传至第十一世薛娟,唐初迁福清福唐里七坑即今福清市龙田镇。薛娟之后薛楔迁福清龙田积库村,薛楔之裔孙薛贵宝迁至平潭县倒瑞垅村。

福建的另一大姓是林氏,数千年来,林氏与陈氏亲如手足,情同兄弟。林氏原为比干的后裔,其妻正是陈氏,比干遇难后,陈氏生下遗腹子坚儿,在追兵的盘问下,急中生智指林为姓,是为林坚。林坚为林氏得姓之始。而林氏代代未忘陈母的厚恩。陈林一家由此而流传千年。

主要参考文献:《资治通鉴》《宋会要辑稿》《潮州府志》《大清一统志》《陈氏家谱》《王氏宗谱》《漳州府志》《光州志》《云霄县志》等。

薛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8位。

薛姓,是中国一种姓氏。始祖奚仲,因分封在薛国而得姓,以封邑名为氏,得姓始祖为黄帝之子禺阳第十二世孙奚仲,后人有以国名为氏。部分后裔为虞舜后裔孟尝君(田文)之后。

薛姓发源地有山东省滕州市。薛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8位。薛氏以山西、江苏、陕西、河北、福建、山东等省为多,这几个地区的薛氏占到中国汉族薛氏人口的63%。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薛氏人口增至为720余万,占全国人口的053%,为排行第35位的大姓。

扩展资料

薛姓名人:

1,薛稷

蒲州汾阴人,唐朝大臣、书画家。曾官至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善画人物、鸟兽,画鹤尤为生动,时称一绝,他的书法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并称“唐初四大家”。

2,薛涛

字洪度(770-832),一作宏度,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唐代女诗人,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父早亡,沦为歌妓。善歌舞、工诗词,曾创制深红小笺写诗,人称薛涛笺。明人辑有《薛涛诗》。

-薛姓

《中华薛氏通谱》编委会(筹)2017年7月7-10

        2017年7月7日至10日,在参加山西薛氏联谊会与深圳薛氏宗亲会在太原的交流会后,薛宗汉、薛重生与山西薛氏联谊会秘书长薛秀斌全程陪同进行了吕梁市薛氏族谱调查,并认真研讨了吕梁薛氏迁徙历史与河东薛氏族系对接梳理问题。

      本次调查得到吕梁市薛氏家谱文化研究会会长、副会长及秘书长薛玉龙、薛铭得(明德)、薛汉光、薛长生等研究会领导的大力协助和密贴配合,也得到专程自柳林赶来送交家谱的五位薛氏宗亲的支持,大家都热情地参加了吕梁薛氏文化大讨论。吕梁市领导及有关朋友也大力支持了调查工作并提供了热情的帮助。谨此表示真诚的谢意。

    本次共收集吕梁薛氏族谱27份,查阅并收集了《汾州府志》、《永宁州志》,涉及到汾阳县、孝义县、平遥县、介休县、石楼县、临县、永宁州(石洲)、宁乡县等涉及明清薛氏进士、举人及其相关史料,取得了较丰富的宝贵资料,为《中华薛氏通谱山西卷》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史料。

吕梁薛氏通谱调查简报:

1. 吕梁薛氏家族基本信息

吕梁市明清时期隶属于汾州府,明初河东薛氏移民吕梁的缘由尚不清楚,但是依据现在吕梁地区薛氏人口已达十万之众的数量分析,明初薛氏移民支系具有多源性和多时段性,且不排除吕梁自明朝之前就有河东薛氏或非河东支系薛氏落籍此地。从所收集的近三十部家族资料所记述的族系原居住地多为河东及陕西,但多数家谱对原支系先祖及居住地村庄皆无准确记载。现吕梁薛氏居住地非常广泛,明初迁徙此地后,有经历了多次的频繁迁徙,寻找更好的土地资源和家族发展空间。因此,吕梁薛氏的分布甚为广泛,仅在临县一域就有薛氏家族居住的249个村庄,其中,百人以上的75个村庄,百人以下的174个村庄。

二 明清两朝汾州府薛氏概况

据《汾州府志》、《永宁州志》及吕梁薛氏族谱资料,明清时期,吕梁薛氏人才辈出,薛氏人才以进士举人身份从吕梁山地走向九州各府各县仕宦做官,以清廉为民之志造福一方,入乡贤名宦者多人。据《山西通志》与地方志所列薛氏科举人物,现将名录列述于下,主要是希望吕梁宗亲进行修改并提供族谱信息,可以在文档基础上直接进行修改完善,在返回给薛重生即可,谢谢!

汾州府薛氏进士举人仕宦名录

(初稿存在一定的内容和文字错误,请修正)

1)薛琮,石州入,教授;

2)薛禄,临县人,安俯同知;

3)薛箴,石楼人,监特士;

4)薛清,石楼人,知州;

5)薛东海,石州人,滑县县丞;

6)薛呜凤,介休入;

7)薛瑾光,?人,?;

8)薛谦,宁乡县人,鳯翔府官;

9)薛炳,?人,武贤乡岁;

10)薛俊,?人,天顺朝贡生,知县;

11)薛捧章,?人,知县;

12)薛傅;?人,县府主簿;

13)薛良德,?人,嘉靖中贡生,州图;

14)薛固龄,?人,镂源上盐;

15)薛寅白,?人,礼绅;

16)薛尚义,?人,州府教授;

17)薛忠,?人,长垣县承;

18)薛凤翱,?人,威县训导;

19)薛善,?人,经历;

20)薛荒,?人,经历

21)薛维屏,?人,?任职;

22)薛锺秀,州任之贤;

23)薛登五,介休县人;

24)薛昌图,海州人;

25)薛维,?人,州判;

26)薛国昌,汾阳人;

27)薛启情,永州人,武举;

28)薛有焕,?人,乡贤;

29)薛琮,石州人,授授;

30)薛箴,石楼入,国子监博士;

31)薛清,石州入,高邮知州

32)薛鸣凤介休人

33)薛钟陇,汾阳人

34)薛谦,汾州人,正统中贡生,推官;

35)薛炳,?人,京东知事;

36)薛俊,临县人,知县

37)薛泰,临县人,县丞;

38)薛仪,?人,临淮主簿

39)薛良,汾州人,嘉靖中贡生,教谕

40)薛固龄;?人,婺源主簿

41)薛鸣凤,介休人,四年乙卯举人;

42)薛钟,汾阳人,任职?

43)薛谦,汾州人,正统中贡生;

44)薛炳,宁乡县人,京东知事;

45)薛俊,临县人,知县

46)薛仪,?人,临淮主簿

47)薛良,汾州人,嘉靖中贡生,教谕

48)薛固龄;?人,婺源主簿

49)薛寅,永宁州人,任职?

50)薛尚义,?人,州府教授

51)薛忠,?人,长垣县丞

52)薛春芳,永宁人,承考;

53)薛维屏,?人,平定训导;

54)薛文杰,?人,曲沃训导;

55)薛锺秀,石楼县人,乙卯副榜,州府任职

56)薛登五,介休县人,

57)薛昌龄,?人,明贡监,州目;之列仕籍者

58)薛海,?人,明贡监,州目;

59)薛国昌,汾肠人,明嘉靖丙午武举;

60)薛启后,永宁州人,明嘉靖丙午武举;

61)薛肤,汾阳人,万历癸丑武进士;

(以上汾州-吕梁薛氏人物以明朝人物为主,人名有重列者,可修正)

三 吕梁薛氏族谱

    本次及2015年薛军帮助收集的吕梁薛氏族谱累计近三十余部,但几乎都是断代支谱,在研讨会上,认为目前需要结合各种地方志和其他历史资料,尽可能完善吕梁薛氏各地支系的源流梳理工作。会上提出当前三个努力弥补完善的措施:

(1)结合府志、州志、县志史料,以吕梁薛氏科举人物信息为线索,进行各地支系的梳理工作;

(2)结合山西、陕西及相关地区的族谱资料,查找与吕梁薛氏迁徙有关的族谱信息,追踪始迁祖的原居住地和支系归属信息;

(3)对吕梁现有的族谱进行支系梳理,将全地区的各村薛氏支系进行大清理和大归纳,理清吕梁薛氏支系脉络。对现存的三十份族谱进行支系梳理工作量巨大,希望尽快建立吕梁薛氏支系梳理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将上述明清薛氏人物纳入到吕梁薛氏通谱之中;

(4)与陕西佳县、吴堡、榆林薛氏建立密切修谱联系,加强信息沟通,协调支系梳理,完善并提高该地区跨省支系梳理和修谱工作。

四 致谢

本次赴吕梁进行《中华薛氏通谱》调研,得到山西薛氏联谊会秘书处和吕梁市薛氏家谱文化研究会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特表衷心感谢。《中华薛氏通谱》是全薛族的谱牒文化工程,她关系到中华乃至全球薛姓的每一个族人,让我们团结起来,为薛氏五千年文化而骄傲!为遍布全国及全球的河东薛氏后裔的寻根问祖贡献我们的力量!

《中华薛氏通谱》编委会

薛仁贵的家谱:

第一代:薛衍(北周御伯中大夫)。

第二代:薛轨(隋朝襄城郡赞治)。

第三代:薛仁贵。

第四代:薛讷(左羽林大将军)、薛慎惑、薛楚卿、薛楚珍、薛楚玉(范阳节度使)    。

第五代:薛徽(左金吾将军)、薛直(绥州刺史)、薛畅(左羽林将军)、薛光、薛嶷(清河郡司户参军)、薛岌(右金吾将军)    、薛崿(一作薛昽,昭义节度使)    、薛嵩(昭义节度使)    、薛岸    。

扩展资料: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龙朔元年( 661年),一向与唐友好的回纥首领婆闰死,继位的比粟转而与唐为敌。李治诏右屯卫大将军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领兵赴天山击九姓铁勒。

临行,李治特在内殿赐宴,在席间对薛仁贵说:“古代有善于射箭的人,能穿透七层铠甲,你射五层看看。”薛仁贵应命,置甲取弓箭射去,只听弓弦响过,箭已穿五甲而过。李治大吃一惊,当即命人取坚甲赏赐薛仁贵。

郑仁泰、薛仁贵率军赴天山后,九姓铁勒拥众十余万相拒,并令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战。薛仁贵临阵发三箭射死三人,其余骑士慑于薛仁贵神威,都下马请降。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大败九姓铁勒,并坑杀降卒。

接着,薛仁贵又越过碛北追击铁勒败军,擒其叶护(首领)兄弟三人。薛仁贵收兵后,军中传唱说:“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从此,九姓铁勒衰败,不再为边患。

铁勒有思结、多览葛等九个部族,原先据守天山,等郑仁泰率领部队来后,他们恐惧投降,郑仁泰不接纳,俘虏他们的家室来赏给将士,敌人陆续逃走。有个候骑报告:“敌人的军需物资牛羊马匹遍布原野,可以去夺回来。”

郑仁泰挑选了一万四千名骑兵,脱掉铠甲轻装奔驰,穿过大沙漠,到了仙萼河,没有看到敌人,粮食吃光才往回撤。人们饿得相互厮杀吞食,等回到军营时,剩下的骑兵只有二十分之一。

薛仁贵也把他部下抓来的铁勒族女人当作妾,接受了很多贿赂赠送的财物,被有关官员向李治检举弹劾,李治因薛仁贵立下大功而宽恕了他。

薛仁贵墓葬遗址

薛仁贵墓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城东北荫山与横交界的平山口之北,墓地已无坟迹可寻,现仅存石坊一座,东向而立。

石坊由三块整石建成,两边石柱为方形,柱顶各雕石狮一只。坊额为一条石横穿石柱,正面镌刻"重修唐朝名将薛仁贵之墓"。

背面有小楷镌刻“山东兖州济宁州嘉祥县奉巡兖西道并抚两院明文知县王怀德、典史刘熙诏、儒学教谕彭允芳,训导曲迁梧、张燕翼,大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岁次丁未夏六月上旬吉日立”等字。据当地群众反映,石坊西10米处,曾有墓石露出,后被覆埋。

此坊为明万历三十五年(1579年)建,全坊由三块整石构成,两边石柱呈方形,柱顶各雕石狮一只,坊额为一条石,横穿两柱正面携刻“重修唐朝名臣薛仁贵之墓”;

背面写着重修、人和年代。旧县志有载。但不知前人以何据谓此墓为薛仁贵墓,待考。1985年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

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于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

唐高宗时,薛仁贵累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去世,年七十。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著有《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今已佚。

-薛仁贵

1、薛姓起源妫姓,为虞舜后裔孟尝君(田文)之后,以封邑名为氏,得姓始祖为黄帝之子禺阳第十二世孙奚仲,后人有以国名为氏。

2、源于任姓,出自黄帝之幼子禹阳在颛顼帝时的封地任,属于以居邑为氏。相传薛氏先祖最早源自古代任姓部落,是人文始祖黄帝的后裔。

3、薛姓发源于今山东济宁、滕州,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8位。薛氏以江苏、山西、陕西、河北、福建等省为多,这几个地区的薛氏占到中国汉族薛氏人口的63%。薛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八位的大姓,人口约六百七十二万余,占全国人口的042%。

4、据薛氏家谱记载,薛姓发源于今山东济宁、滕州,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8位。薛氏族人已广布中国,主要集中于江苏、陕西、河南三省,其次分布于山西、河北、山东、安徽。其分布以江苏、山西、陕西、河北、福建等省为多,这几个地区的薛氏占到全国汉族薛氏人口的63%。

5、薛姓有三个来源:出自任姓,为黄帝之子禺阳第十二世孙奚仲之后,以国名为氏。出自妫姓,为虞舜后裔孟尝君(田文)之后,以封邑名为氏。他姓或他族改姓。

问题一:薛仁贵的后人分布在哪? 已解决问题 收藏 转载到QQ空间 薛仁贵现在还有后代吗? [ 标签:薛仁贵,后代 ] 唐朝大将薛仁贵的后代现在还有在吗?不要用小说来解释和回答啊! 问题补充 2008-10-14 18:35 名字也要说啊,尽量详细点,谢谢!~ GQツ 回答:2 人气:6 解决时间:2008-10-14 18:51 满意答案应该有吧

据王敬模介绍,新发现的这些族谱均为现居静海的薛氏、程氏和岳氏後人所收藏,包括民国时所修《薛氏家乘》、《河北程氏兴宗谱》、《静海岳氏族谱》以及1990年後新修的《薛氏宗谱》、《程氏族谱》等,虽然时代较晚,但从流传序列来看是比较可靠的。这一发现对相关的史学研究尤其是静海早期居民研究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此间媒体报导,《薛氏宗谱》载,薛仁贵第三十代裔孙薛廷瑚明朝时迁居今静海县城东南25公里的薛庄子一带,搭窝棚,垒锅灶,垦荒种地,逐渐形成村落。清末民初,马厂减河开挖後,薛庄子村的部分薛姓又相继外迁垦殖。目前,静海的薛姓有1700多人,主要分布在唐官屯、西勾禾、李八庄、周庄子等村镇。

问题二:薛仁贵现在后人是第几代,在哪? 30分 薛仁贵其子薛丁山和其孙薛刚纯属虚构,不过历史上薛仁贵的后代的确多任武将。其中最有名的是儿子薛讷,曾长期领军,专责东北事务,但似无特别出色的战功。薛仁贵的第三代,也确实出现过反唐的人物,即其孙薛篙,曾在安史之乱时投向反 一方,占据相州一带,后归顺仆固怀恩的勤王军,似乎并无什么损失,照样任职升官,可见薛氏一族的影响力。到嵩之子薛平、薛从之后,就湮没无闻了。(网上找的)

问题三:薛仁贵的后代有哪些人 曾祖父:薛荣,官至北魏新野、武关二郡太守、都督,封澄城县公。

祖父:薛衍,北周御伯中大夫。

父:薛轨,隋朝襄城郡赞治。

长子:薛讷,字慎言,唐玄宗时大破突厥,复封平阳郡公(薛仁贵封平阳郡公),谥号昭定,年七十二卒。也是《说唐三传》人物薛丁山的原型。

另有四子:薛慎惑、薛楚卿、薛楚珍和薛楚玉。

薛嵩,薛楚玉之子。膂力过人,不治生产,少年时误入歧途跟随安史叛军,后归唐,为昭义军节度使,封高平郡王,后改封平阳郡王。生平喜好蹴鞠,大历七年卒,赠太保。

薛o(《旧唐书》作薛),薛嵩之弟。大历七年继承兄长薛嵩节度使位,但在大历十年,被部将裴志清所逐,将兵马归田承嗣,逃到持荨:笕氤请罪,唐朝廷免其罪,将其地一分为三,以

薛嵩族子薛择为相州刺史,薛雄(薛慎惑之孙,薛光之子)为卫州刺史,薛坚(薛讷之孙,薛直之子)为持荽淌贰L锍兴靡诱薛雄造反,薛雄不从,被田承嗣派去的刺客杀害了。

薛平,字坦途,薛嵩之子。以司徒致仕,封魏国公,年八十卒,赠太傅。

薛从,字顺之,薛平之子。官终左领军卫上将军,赠工部尚书,与父亲同为一时之名臣。

问题四:薛仁贵后代都有谁 薛仁贵的儿子分别叫薛讷、薛慎惑、薛楚卿、薛楚珍和薛楚玉

薛讷和薛楚玉是武将,两人都相当有名气,

薛讷在薛仁贵死前只是个小县令知道49岁被武则天提拔为幽州太守,在玄宗时期长期跟突厥做战后随阿史那等将领征吐蕃,雪父亲的大非川之耻他是大气晚成的将军,玄宗爱将后被追封位羽林大将军薛楚玉赫赫有名的平卢营口节度使就是他后来被人告发渎职,免其官,由安录山取代

后来,安录山势力膨胀,玄宗才再次想到罢免薛楚玉的危害性,将其子薛嵩受命于幽州节制安录山,可是为时不晚熟话说箭在弦上怎可不发,一个薛嵩有怎么可能化解得了一场肯定会爆发的空前内乱呢安史之乱后薛嵩判唐,或许在史书上会为此给他一沉重的一笔,到了那份上虽掌管几州政权,可是毫无兵权不可能以武力阻挡安录山的野心直到安史之乱后薛嵩重现归复唐朝,当然他在安录山后面也做了很多活动的

薛嵩是薛仁贵后人中最耀眼的一族,嵩子平后面还有薛从等均是唐朝脊梁人物 至于薛仁贵地老二老三老四都是文官,没多少政绩

问题五:到现在薛仁贵家有后人吗 子

长子:薛讷,字慎言,唐玄宗时大破突厥,复封平阳郡公(薛仁贵封平阳郡公),谥号昭定,年七十二卒。也是《说唐三传》人物薛丁山的原型。

另有四子:薛慎惑、薛楚卿、薛楚珍和薛楚玉。

薛嵩,薛楚玉之子。膂力过人,不治生产,少年时误入歧途跟随安史叛军,后归唐,为昭义军节度使,封高平郡王,后改封平阳郡王。生平喜好蹴鞠,大历七年卒,赠太保。

薛o(《旧唐书》作薛),薛嵩之弟。大历七年继承兄长薛嵩节度使位,但在大历十年,被部将裴志清所逐,将兵马归田承嗣,逃到持荨:笕氤请罪,唐朝廷免其罪,将其地一分为三,以薛嵩族子薛择为相州刺史,薛雄(薛慎惑之孙,薛光之子)为卫州刺史,薛坚(薛讷之孙,薛直之子)为持荽淌贰L锍兴靡诱薛雄造反,薛雄不从,被田承嗣派去的刺客杀害了。

薛平,字坦途,薛嵩之子。以司徒致仕,封魏国公,年八十卒,赠太傅。

薛从,字顺之,薛平之子。官终左领军卫上将军,赠工部尚书,与父亲同为一时之名臣。

问题六:薛仁贵是哪里的 薛礼

(613年-683年)

字仁贵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太宗唐高宗时期的将军

是北魏将领薛安都之后

出身于河东薛氏世族

问题七:薛仁贵的后代 现在还有活着的吗 历史上薛仁贵的后代最有名的是儿子薛讷,字丁山,长期领军,战功卓着,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兼安东都护。薛仁贵的第三代,也确实出现过反唐的人物,即其孙薛篙,曾在安史之乱时投向反 一方,占据相州一带,后归顺仆固怀恩的勤王军。薛氏一族到嵩之子薛平、薛从之后,就湮没无闻了。

历史上的薛仁贵之妻姓柳,见于史传和地方史志,但未记名字。柳姓也是河东著名大族,以薛仁贵的出身,与河东柳姓是门当户对的士族联姻。当薛仁贵想在家改葬祖先时,是柳氏劝夫速速投军,“君盍图功名以自显富贵还乡,葬未晚。”在这位颇有见识的妻子劝告下,薛仁贵应征参军赢得了赫赫战功。

问题八:湖北薛家沟家谱中记载那些姓薛的是薛仁贵的后代?怎样联系他们? 这个得你自己到当地咨询和了解了,毕竟时间过了那么久

问题九:薛仁贵个人资料和他的后代的资料要详细 历史上的真实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历史上确有其人,唐朝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市)人,隋炀帝大业10年(公元614年)农历十月十八日生,唐高宗永淳二年(公元683年)农历二月二十一日卒,享年70岁。他一生英勇善战,屡立奇功,官至右威卫大将军兼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他的征战事迹,《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均有记载。

据史料考证,历史上并无薛平贵。但他和王宝钏因何现身于舞台?并且自古以来,多个戏剧剧种都出现了“两薛并演”的现象呢?

有两种说法。

某年某月已无从考证。山西一富户为母祝寿请戏班子唱《汾河湾》等戏。该戏反映的是薛仁贵和柳英环的事。宾客散后,富户之母问戏班子薛仁贵和柳英环最后的结局,戏班班主说,据师祖相传,薛仁贵因军务在身不敢久留,数日后又别妻回到军中。柳英环常年来生活困苦,疾病缠身,又加之思夫心切,便病逝寒窑。富母听后悒悒于怀,恹恹成病。富子到处求医,百药无效。最后一当地名医探问后得知根由,便说:“心病还需心药医。”于是,富子悬巨赏征求薛仁贵团圆的剧本。某文人为不违反历史,杜撰了一位“薛平贵”,剧名《王宝钏》。戏曲情节大同小异,只是为迎合富母心态,薛平贵登上了西凉国的王位,王宝钏成了正宫皇后,夫贵妻荣。该戏演出后,富母大喜,病也不治而愈,自此,戏曲舞台上便出现了“两薛并存”的局面。

另一种说法是,薛仁贵后来被封为平辽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大部分薛家人也都随薛仁贵从龙门(河津)迁到京城(今西安市)。后来,山西人以当地出了一个薛仁贵为荣,又是唱戏,又是修建寒窑。陕西人历来爱与山西争个高低,认为薛仁贵家人后来一直生活在陕西,却让山西人出尽了风头。他们便也编了一出戏,由于不敢违背历史,于是将薛仁贵变成了薛平贵,柳英环变成王宝钏,一个虚构杜撰之戏便出炉了。

两个寒窑一处真实

在河津市修村的白虎岗上有薛仁贵寒窑,而在西安市大雁塔东南方不远,王宝钏寒窑也每天游人如织。两个寒窑又是怎么回事呢?

薛仁贵寒窑位于河津市修仁村,村东有一土岗,状似卧虎,又加之传说薛仁贵是白虎星转世,故曰白虎岗,寒窑便处于白虎岗上,相传明清时期土炕灶迹尚存。窑南有白袍窑一孔,内塑有薛仁贵夫妻泥像两尊,战马一匹。村南有白虎塔一座,又名射雁塔。薛仁贵寒窑也称薛仁贵故里。目前为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河津市斥资一亿元开发薛仁贵故里的工程正在进行之中。

近年来,王宝钏寒窑从规模及开发的程度上来看比薛仁贵寒窑要大,也有规模,笔者3月上旬前往参观,它位于西安市南效曲江池东南鸿固塬上的鸿沟坡岸,又称曲江寒窑。在寒窑景区内,笔者没有看到任何有关史料对薛平贵及王宝钏的记载。寒窑简介上称,实据戏曲《五典坡》所载而建,内有王宝钏祠堂,清朝后期修建,民国二十三年,杨虎城之母孙一莲捐资又对其进行了修葺。1984年6月,当地乡 又出资修建,1985年2月28日正式向游人开放。景区内有“飘彩楼”、“王宝钏祠”、“贞烈殿”、大雄宝殿、寒窑遗址等等建筑及景点。据寒窑负责人刘林介绍,寒窑景区总投资300多万元,平均每年有近10万名游客。

既然薛平贵是由于种种原因根据薛仁贵的传奇人生演绎而来,历史并无此人,那么,两个寒窑也只能是一处真实了。

问题十:薛仁贵及他的后代的事迹 薛仁贵的儿子是薛丁山,薛丁山的妻子是樊梨花,薛丁山的儿子是通城虎薛刚,薛刚的妻子是纪鸾英,薛刚的儿子是薛葵,薛葵是四大锤里的金锤,薛葵的妻子是端阳公主,薛葵的儿子是霹雳鬼薛赞。我小的时候家里有本《薛刚反唐》的评书,读过好几遍了。薛仁贵还有其他的後人有个叫薛平的,还有个叫薛蛟的,只记住这些啦。

薛丁山是小说演义虚构的人物,其历史人物原型为薛仁贵的儿子薛讷。母亲柳氏,娶樊梨花、窦仙童、陈金定为妻,曾率军平定西凉(西突厥),后被武则天杀害。

历史上并无薛刚此人,民间演绎出来的,原型为薛仁贵之孙薛嵩。薛刚的故事是民间评书和戏曲中薛仁贵系列故事的一部分,为薛仁贵之孙,薛丁山的儿子。

薛仁贵长子薛讷亦是唐朝大将,也是《说唐演义》人物薛丁山的原型。另有四子:薛慎惑,官至司礼主簿、薛楚卿、薛楚珍和薛楚玉。

薛仁贵世系

  薛讷字慎言,唐玄宗时大破突厥,复封平阳郡公(薛仁贵封平阳郡公),谥号昭定,年七十二卒。《新唐书》说他:“性沉勇寡言,其用兵,临大敌益壮。”薛楚玉字瑶,唐玄宗开元中为范阳节度使,以不称职而被削官。《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薛楚玉,官至左羽林将军,封汾阴县伯。

  薛楚玉之子,名薛嵩,膂力过人,不治生产,少年时误入歧途跟随安史叛军,后归唐,为昭义军节度使,封高平郡王,后改封平阳郡王。生平喜好蹴鞠,大历七年卒,赠太保。

  薛嵩之弟薛昽(《旧唐书》作薛崿),大历七年继承兄长薛嵩节度使位,但在大历十年,被部将裴志清所逐,将兵马归田承嗣,逃到洺州。后入朝请罪,唐朝廷免其罪,将其地一分为三,以薛嵩族子薛择为相州刺史,薛雄(薛慎惑之孙,薛光之子)为卫州刺史,薛坚(薛讷之孙,薛直之子)为洺州刺史。田承嗣引诱薛雄造反,薛雄不从,被田承嗣派去的刺客杀害了。

薛仁贵雕像

  薛嵩之子薛平,字坦途。以司徒致仕,封魏国公,年八十卒,赠太傅。

  薛平之子薛从,字顺之。官终左领军卫上将军,赠工部尚书,与父亲同为一时之名臣。

中国薛氏家谱纪字辈是哪一脉

你好!这一般只有本族族亲知道,而在网上遇到族亲的几率是很小的。每个姓氏都有很多支派,每个支派的行第、字辈也不一样。建议你找找本族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