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安的马氏族谱
2005年清明节,湖南湘潭县湖田马氏,决定重修马氏族谱,经多方努力,寻访到了祖居地的江西永新马氏,并在永新迁安福的柘田马氏处找到了修于清干乾隆三十七年(1772)《永新溪冈马氏重修宦谱》,经与湘潭 1933 年所修的《湖田马氏五修族谱》核对,确定湖南湘潭湖田马氏出于江西永新县无误。江西安福发现修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永新溪冈马氏重修宦谱》,确定江西永新县象形乡马家村系马英九先生的马氏始祖马子仪故里。2005年5月,湖南、江西马氏代表数百人在湖南株洲召开《溪冈湖田马氏重修族谱》会议,研究重修族谱事宜。当初远在台湾的马英九之父马鹤凌先生得知此事,欢喜异常,来电热烈祝贺,表达了将台、港、澳及在海外的马氏后裔入谱的希望,并请将会议情况录像光盘寄台湾一睹盛况。
值得一提的是,马英九的前辈中有多人在民国政府中担任要职,与国民党首要人物关系密切,因此 1933 年的《湖田马氏五修族谱》修成后,国民党总栽蒋介石写下“化家族为国族”、胡汉民写下“世世守之”、汪兆铭写下“世德长留”、何键写下“敬宗收族”的题词。
台湾公布的有关马英九个人简历资料,说明马英九于民国 39 年(1950年)7 月 13 日出生于香港。后来,更有人准确地说出他的出生地是位于香港九龙的广华医院。实际上,在台湾的马英九一直都没有出生证,直到几十年后,马英九从政坛暂退,进入台湾政治大学当教授,才第一次来到香港,终于在广华医院找到了自己的出生证明,这才清楚自己的准确出生日期和地点。相较于一些官夫人,马英九夫人周美青宛如“隐形人”。马英九的家庭生活一直保持低调,非常不希望政治入侵,也不让家人涉入他的工作。马英九三十出头就在蒋经国身边历练,见识过宫廷的险恶,深谙洁身自爱的重要性。历史经验告诉他,把家人扯入政治,不仅永无宁日,且常无好下场。周美青除了选举时期帮他拉票,一直都谨守分际,闭口不谈马英九工作上的是与非。她很珍惜自己在财经专业的成就,不让自己的专业形象减分。周美青是位标准的职业女性。她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做饭做菜。做事干练、快人快语的她强调不愿做“政治花瓶”,不愿像附属品一样跟着丈夫到处拜访或参加社交活动。1998年 7月,周美青第一次公开露面,就给媒体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说话简洁、率真,毫不客套修饰,甚至冲着马英九频频开炮,与一般官夫人以夫为尊的态度截然不同。
马英九出生于香港,这一点勿庸置疑,问题是,他何以出生在香港而不是大陆或者台湾?有关的介绍文字,出了多个不同的版本。
版本之一:1949年,马鹤凌带着妻子秦厚修从大陆来到台湾。可是,他们的三个女儿还留在大陆。为了接女儿来台,马鹤凌只身潜回大陆。他前往大陆前,因为将怀孕的妻子留在台湾不太放心,便将其安置在香港,以便自己从大陆返回时,一家人能立即团聚。就在马鹤凌在大陆找女儿的时候,秦厚修在香港生下了马英九。直到 1951 年,马鹤凌带着三个女儿从大陆来港,家人团聚,然后才一起来到台湾。
版本之二: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的败局已定,马鹤凌因为在蒋介石和蒋经国身边,知道国民党下一步将经营台湾,所以,他将妻女等送到台湾,安顿之后,又重返大陆。他返回大陆,据说是为了参加西南的会战。岂知,他离开不久,秦厚修因为送朋友到香港治病,来到香港,并且在香港生下马英九。因为孩子太小,一时无法离去,兼且丈夫身在大陆,她便决定在此等丈夫回来。
版本之三:1949年初,国民党在大陆败局已定,马鹤凌带着妻子秦厚修去了台湾。不久,马鹤凌奉蒋介石之命,返回大陆,参与组织国民党的残余军力,准备参加在西南地区的会战。当时,秦厚修已有身孕,马鹤凌不放心让她只身留在台湾。于是,他把妻子安置到了香港。1950年7月13日,马英九在香港的广华医院出生。第二年,台湾的局势初步稳定,马鹤凌这才带着妻子和儿子离开香港,到台湾安家立业。
由此可见,马英九在香港出生,本身就是在国共两党激烈斗争背景下的“产物”。只不过,幼时的马英九,对此不可能有什么体会。马英九的祖父马立安,是个热心的乡绅,修桥、铺路、兴学、办团练……为乡里做过不少善事。抗战胜利后,马鹤凌回到湖南老家,继承了这种家风。他一把火烧了佃农们历年积欠的粮租契约、各种账册,并表示,马家佃农的债务从此一笔勾销。此举颇得人心。1949年湖南解放后,马家在土改运动中也遭到批斗,但连续4次公审,当地政府都是以“地主善霸”的名义对待马家。后来,一位马家佃农的儿子,为了报恩,趁着黑夜,放走了被拘押的向敦老太太。她离开家乡,转道香港,与儿子马鹤凌团聚,然后辗转来到台湾……
司马迁出身于中下层官吏家庭。高祖司马昌,当秦始皇时,作主铁官。曾祖司马无泽,在汉初作长安的一个“市长”。祖司马喜,没有作官,而有第九等爵位,为五大夫。他的家庭在汉文帝时可能是所谓“中人之家”,以农业、畜牧致富,因而能够出粟买爵。司马迁说自己“耕牧河山之阳”,不一定就是亲自参加耕牧。
司马迁后代一说(ZT)
司马迁自称“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史记·太史公自序》),又称其数世祖茔均在高门,即今陕西韩城;但此地至今无一姓司马者。据韩城县文化馆介绍,距司马迁出生地“龙门砦”仅三里之续村,今为鬼东嵬阳村,同、冯两姓却历来均自称为司马之后。同姓祖陵存碑文录于下:
“维兹同族,世传司马。初序天地,系出重黎。至周失官,尝典史笔。去周适晋,分散他乡。错在秦朝,夏阳居处;喜及后代,高门成茔。官太史者谈,作《史记》者子长。葬史坡而山明水秀,生临观而子孝孙贤。史通因避莽乱,隐居嵩阳;徽为长门嫡孙,改姓同氏。追归故里,徙居徐村。坟墓先茔,不能悉志。自茂至杰,略表所知。”
此碑勒于清嘉庆二十二年,来源于清康熙二十二年韩城知事翟世琪所撰《重修太史庙记》。该碑文称:“自康熙八年,众为太史公庙会而不能得太史公生辰。适有华山方外士自言知其详,谓:司马子长四柱为甲寅、戊辰、庚午、丙戌,寿七十三岁,卒于丙寅年九月初四日。有二子,长临,字与仲;次观,字何求。史通,临之孙也。莽为安汉公,封史通。史通避莽乱,偕逢萌居嵩阳。司马徽正临嫡派,今子孙或在洛阳,同姓;或在襄阳,马姓。观之八世孙为懿,传帝十五叶,辟刘宋之祸,去司返高门。又有女为杨敞夫人。敞后传帝二世,前五代终始,皆子长之裔也。而观裔司马君实,与临裔司马徽,皆别有不朽,以德不以位。”宋武帝刘裕灭东晋之后,难免要追杀司马后代。司马子孙为避株连遭祸,改姓同、冯,返回高门,颇近事理。至于华山方外士所言,来自遗闻传说,虽无史籍可考,却不能一概视为荒诞不经,至少可作为史学家研考之资料。
马立安的马氏族谱
本文2023-10-10 23:42:3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23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