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氏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3收藏

薛氏族谱,第1张

薛姓的来源主要有两支,其中之一出自黄帝。相传,黄帝有子25人,其中的一子被赐姓任,数传至奚仲,在夏朝初年受封于薛(今山东滕县东南),子孙便在当地生息繁衍。商朝初年,奚仲裔孙仲虺任商汤左相,后被迫封为伯爵。经商至周,前后相传64世,他们一直是薛国的统治者。周朝末年,薛国被楚国灭掉,薛国贵族也从此改姓为薛。薛姓的另外一支与舜帝有关。相传舜帝裔孙陈胡公满在周初被封于陈,数传至陈完时,因国乱而出奔于齐,改姓田氏。陈完的子孙后来在齐国发展为一个强大的势力,并最终夺取吕姓齐国的天下,建田姓齐国。战国时,陈完裔孙田文(即孟尝君)任齐国宰相,因功被封于薛国故地,子孙也在薛国发展繁衍。秦灭六国时,薛国与齐国一样被秦国灭掉,孟尝君的子孙为纪念故国,从此以封国之名“薛”为姓。当今薛姓除上述两大支派外,还有其他一些影响较小的源流。其中的一些人出自历史上的鲜卑拓跋部,是由叱干氏改姓而来的。另一些出自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也冒姓薛。

薛姓发源于今山东境内,起初是沿黄河向西迁徙,分布在高平、沛国、新蔡、河东等地,后来才走出黄河流域,迁往全国的其他地方。由于早期的活动中心是高平、沛国、新蔡、河东四郡,后来尽管由四郡迁出,但为了纪念当初的居住之地,仍以四郡为郡望。直到今天,薛姓在论及血统所出时,非高平即沛国,或新蔡、河东,无不如此。

十七是薛氏志:《薛氏族谱》中另一种比较重要的内容,大多为薛氏家族中专门资料的汇集,如科名、节孝、仕宦、宗行、宗寿、宗才、封赠、族内学校、学产、历代祖屋、祖茔、祖产分布等等。这些都是明清家谱取法于史书中的“志”,即专门史而成。

十八是族谱杂记:其他类不收或遗漏的均在此处叙述,大多为薛氏家族的一些专门资料,如男女高年、争讼。田产、茔地的契约、合约、合同、诉讼文书等,范围很广、很杂。

十九是薛氏文献:也称薛氏著述、艺文、文苑,收载的均为薛氏家族先人的著述,其中包括各种家规、家训、家范、墓志、行状、诗、文、帖、简、奏疏等,有的全收,有的仅开列目录。

二十是修谱人员:一般包括两项内容,一为领衔、编纂人姓名,一为捐献经费人姓名,均列在谱未。

二十一是五服图:五服是古代宗法社会薛氏家族法规的重要依据,很多薛氏族谱后附五服图,目的是为了令薛氏族人重视和了解,不得混乱。

二十二是余庆录:《薛氏族谱》修成,末尾照例留几页空白纸,上书“余庆录”,意为子孙绵延,留有余庆。

二十三是《薛氏族谱》的字号:为了防止《薛氏族谱》外传,一般在谱后都有顺序号,或用一段特殊文字,如撷取《千字文》中的一段等,然后登记注册,某人领某号,定期抽查。

此外,在有些《薛氏族谱》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内容,如某些《薛氏族谱》专设义谱一类,收载薛氏家族内各支所收异姓养子、义子的世系,有些谱中收录有薛氏家族中重要人物的年谱资料等。还有些谱则在谱末专辟“修谱志”、“附记”等篇章,专门记述本次薛氏修谱的经历和遇到的问题等。

也有的谱会注明修谱时的收支账目。近代一些谱后面,有的还附有一些统计图表,如人口数量等。

以上所说的《薛氏族谱》的各种格式,并不是每部族谱都完全具备的,由于时代、地区、支系的差异,所修成族谱的详略程度不会完全一样,其余诸如格式分合、排列次序也不会都完全一致,但总体来说,基本上还是按照上述次序排列的。

一部完整的《薛氏族谱》就是一部薛氏家族的百科全书。通过这部族谱,我们可以了解到薛氏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状况,以及家族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甚至薛氏家族的经济情况和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而族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志、表、史的形式记录下来,从为可与正史与方志并列的又一文史宝库。

《薛氏族谱》在魏晋南北朝是分行写,或连行写,每代与前代空一格,这从现存北魏薛孝通的墓志就可看出。不同的是后两块墓志不仅记述了自家世系,而且还详细记述了亲戚的谱录,这在后代是不可思议的,但在南北朝时期却是司空见惯的。

唐朝的《薛氏族谱》,大多为合谱,一般是以单位排列连写。

宋代以后,又开始分代分格。明清时代的《薛氏族谱》,大多取法于宋代家谱,卷首列世系总表,以备检查,然后每人半页,依辈排列。

《薛氏族谱》修撰,到了明清至民国时代,其结构已基本定型。

余虽从事古代史和文化史研究二十余年,并忝涉姓氏谱学,但因资料实在有限,对历代《薛氏族谱》研究十分粗浅。然,薛乃家姓,故而不揣简陋,将点滴感悟,掇拾成字,确实不成一文!

薛姓的郡望主要有河东郡、新蔡郡、沛郡、高平郡等。河东郡:秦初(公元前221年)置。相当于今山西省黄河以东地区。治所在安邑县(今山西省夏县西北禹王城)。

薛姓又以河东、新蔡、沛国、高平、忠谏等为其堂号。忠谏堂:汉朝时候,沛人薛广德为御史大夫,敢于直谏。元帝要做楼船供自己玩乐,广德脱掉帽子谏阻,如果元帝不听,他打算光着头向皇帝车轮上碰。结果皇帝采纳了他的谏议。 山东河东堂薛氏字辈:“仁义智信善文章道德长公忠和孝友永世发荣昌”。注:该支为薛礼后裔。  山东临沂薛氏一支字辈:“会彦希俊余”。  山东临沂薛氏一支字辈:“万世启永运大清兆红吉学成培厚吉元庆启龙光”。  山东临沂薛氏一支字辈:“景汝肇(兆)吉(继)允(云)克念善恩树”。  山东蒙阴薛氏字辈:“仲永洪(尚)应庶雷国美以振继懋锡(西)庆其毓(玉)汝克家吉忠孝信广东爱善文德兴玉树良凤熙美元亨利贞。”  山东泰安薛氏字辈:“训(兆)文其玉福提家”。  山东巨野薛氏字辈:“传巨乃垂现广见成怀本首之念体正”。  山东青岛薛氏字辈:“青林忠云茅长星广胜风福寿吉安泰”。  山东东明薛氏字辈:“凤永连广庆”。  山东邹城薛氏字辈:“文言云福典光德继续常勇走光明路永远到大昌”。  山东兖州薛氏字辈:“德大有余庆”。  山东乳山薛氏字辈:“启君文兆先维思丕兴全祥和忠余庆昌都广世宣”。  山东莒县薛氏字辈:“秀市会彦喜(传)俊玉(兰)福增成科校”。  山东沂水薛氏字辈:“秀世会彦喜俊”。  山东平邑薛氏字辈:“支绍克秀发廷邦瑞庆善广夫纪得星忠义传世”。  江苏徐州薛氏一支字辈:“文广宏井道淮本自天生宜仁长方明增厚传家远”。  江苏徐州薛氏一支字辈:“继世(兴)公(明)守(帮)文传(子)书清云美  江苏连云港薛氏字辈:“久玉开堂德凤运宏文章治国景盛兴传家聚宝宜太平光宗耀祖显朝上万代安邦永长春”。  江苏东海薛氏字辈:  平明派序:“万寒林爱金玉开堂德凤运宏景元庆秀同”;  浦南派序:“万寒林爱金玉贵满堂”;  平明山派序:“久玉开堂德凤运宏文章治国景盛兴传家聚宝宜太平光宗耀祖显朝上万代安邦永长春”;  石良河、赣榆派序:“一廷连永长应殿希明扬泰建广宇庆仁义言思良”。  白塔、浦南、牛山派序:“万寒林爱金玉廷华智祖德才继世昌”。

江苏南京薛氏字辈:“兴广敬信和”。  江苏建湖薛氏字辈:“文于其为……”  江苏响水薛氏字辈:“梁堂应以国”。  江苏邳州薛氏字辈:“广家生以道传良清文本”。  江苏盐城薛氏字辈:“仁正保德志”。  江苏宿迁、上海薛氏字辈:“宗礼培成金玉保邦”。  江苏沛县、山东梁山、山东郓城薛氏字辈:“东西传亭广兆宪庆凡祥令德维纯佑钦绍念显扬”。  河南新蔡薛氏字辈:“孝灵兆庆守善光宗恩培世荫一道统风”。  河南项城薛氏字辈:“洪庆连重……”  河南商丘薛氏字辈:“万运祥秀成”。  河南修武薛氏字辈:“勋猷垂万载声望耀三才”。  河南南阳、山西蒲州薛氏字辈:“子世清春友钦金章延州”。  河南滑县薛氏字辈:“良广玉天伍山有国景作青莲修志仕文中元学得好乃明思金自存万福登振继永朝廷兴”。  河南薛氏一支字辈:“正永钦清……”  安徽庐江薛氏字辈:“寒宏正广国运朝昌”。  安徽萧县薛氏字辈:“文广宏(鸿)景道(怀)本自天生宜仁长方(发)明忠(增)厚传家远首大殿经”。  安徽五河薛氏字辈:“宗金兆怀民安德博”。  安徽亳州薛氏字辈:“诚丙怀仰永钟向”。  安徽霍邱薛氏字辈:“修金广圣士传家聚永宝”。  安徽庐江薛氏字辈:“寒宏正广国定朝长修德世道万事荣昌”。  四川云阳薛氏字辈:“天胜德义光世泽道隆昌敦本传家茂人文大启长”。  四川邳县薛氏字辈:“鸿堂家生以道良”。  四川简阳薛氏字辈:“尚□超永玖定”。  四川北川薛氏字辈:“国正天兴顺关清明治安”。  四川薛氏一支字辈:“国政天心顺家丰道学昌”。  辽宁锦县薛氏字辈:“继致顺积美大中其允从”。  辽宁鞍山薛氏字辈:“文明进宝金”。  辽宁大连、北京薛氏字辈:“恩朝洪良云玉天永宝寿长连”。  辽宁新民、法库薛氏字辈:“天有芳添登文庭春万庆景国金福德利义永成英”。  湖北枣阳薛氏字辈:“士薛公明从国正天心顺家治祖德宽广大承先才基本永世传”。  湖北武当山薛氏字辈:“圣秉先天启明培立发祥永远大吉昌”。  湖北襄樊薛氏字辈:“启成天道……国正天心顺传家有宝自力更生  广东番禺薛氏字辈:“树少沛方领矩步”。  广东薛氏一支字辈:“松园茂盛荣千载朗日光辉照万年”。  广东薛氏一支字辈:“旭秀贻谋大”。  湖南宜章薛氏字辈:“英豪仰秀良宏功招海宇”。  湖南邵阳薛氏字辈:“国正天兴顺一宗多朝用世道永昌荣”。  湖南怀化薛氏字辈:“天正国生顺官清朝兴昌祖德祥开象宗功胜纪堂英贤纶继述生财自茂良”。  天津薛氏河东堂字辈:“万世春恩广国泰保平安”。注:该支为薛礼后裔。  天津津南薛氏字辈:“万世春恩广国泰家平安”。  天津大港薛氏字辈:“仰维先代任初受封英贤蔚起彧知望名继熙耀广宗荫思崇兴家治国修学克明传嗣延盛泽裕道隆”。  福建平潭薛氏字辈:“贤由来理学万年青”。  福建建欧薛氏字辈:“金婢明旺……”  贵州薛氏一支字辈:“靖汝世维忠胡林然基如世德钟声远清风启画图中厚存先烈”。  贵州薛氏一支字辈:“春如士世兴朝廷”。  黑龙江哈尔滨薛氏字辈:“安玉传继广宝江照子红”。  黑龙江薛氏一支字辈:“立启运开文长春景德玉富明”。  山西蒲州薛氏字辈:“子世清春友欣金章延州”。  山西太谷薛氏字辈:“成方大必广恒庆福永德恩清”。  河北薛氏河东堂字辈:“淑梓勋声锡清标烈垂铭源本炯奎金添枝熙戴铮”。注:该支为薛礼后裔。  甘肃古浪薛氏字辈:“生山天春延万年”。

浙江镇海薛氏字辈:“宜尚孝义,绍承宗嗣,广延福祉,恭秉贞良,敬敦循礼,贵显文章,永淳洪记,元绳祖武,启裕英永,忠诚辅国,伟政简竹,礼功浦树,恒焕荣名,有光寰宇,于万斯年”。  浙江宁海薛氏字辈:“贤能维国瑞英其(奇)家法启闯王”。  广西桂平薛氏字辈:“生才有大道积德继世昌”。  陕西定边薛氏字辈:“永维文大生兴世”。  重庆云阳薛氏字辈:“龙昌敦本传佳宝”。  河北盐山薛氏字辈:“宗荫思崇兴家志国”。  甘肃薛氏一支字辈:“安东延宗功德贤”。  吉林薛氏一支字辈:“秀世会彦喜俊”。  内蒙古、东北薛氏一支字辈:“振(震)立显(宪)志广”。  薛氏三凤堂一支字辈:“永继应绍宗正乔顺庆麟羡凤玉树柏堂”。  薛氏三凤堂一支字辈:“庆文连林炳玉”。  薛氏其他字辈:“训文其玉福提”;“希东传庭广兆宪庆凡祥令德伟淳幼鑫鸣建显漾”;“宗德培成金”;“显守君相廷文明万世传心怀培得常”;“体承化进宏文庭立万居光正道兴”;“金应洪庆连重”;“庆衍传广远福义镇积昌好学孔子书玉正新家其”。 薛姓的重要楹联楹联内容典故人物鼎铛重望;

竹邑名公。 上联典指唐代良吏薛大鼎(?-654),字重臣,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县西南)人。尝为沧州刺史,浚无棣渠通海,商贾流行,民食其利,被誉为铛脚刺史。永徽中迁行荆大都督长史卒谥恭。下联典指三国吴太子少傅薛综,字敬文,竹邑人。善辞令,擅诗赋杂论,凡数万言。三凤媲美;

五隽齐名。 上联典指唐代汾阴人薛无敬,少年时与叔父薛收(591-629)及族兄薛德音齐名,当时号称“河东三凤”。武德年间官天策府记室参军,秦王李世民为皇太子时,任他为舍人。下联典指东晋竹邑人薛兼,字令长,清廉朴素,器宇轩昂,少年时与纪瞻、闵鸿、顾荣、贺循齐名,号称“五隽”。入洛阳,任比阳相,后官太子少傅,明帝时,加散骑常侍。 仲虺世泽;

三凤家声。 上联典指仲虺为黄帝时奚仲之后,商汤时为左相,奚仲居于薛,子孙以为氏。下联典指唐代薛元敬、薛收、薛德音,并称“河东三凤”。大义首创;

天爵自高。 上联典指后魏·薛孝通,平萧宝夤,首创大义,封蓝田县子。下联典指后魏·薛聪太,为治书侍御史,文帝欲进其位,聪太固辞。文帝曰:“卿天爵自高,非人爵所能荣也。”翔河东之凤;

尊关西之师。 上联典指唐代天策府记室参军薛收,字伯褒,河东汾阴人。十二岁能写文章,与两个侄子薛德音、薛元敬并称“河东三凤”。历官秦王府主簿、天策府记室参军,随秦王李世民平定刘黑闼有功,封汾阳县男。曾上书谏阻秦王攻猎。武德中卒。年三十三岁。王哭之恸。下联典指隋代名官薛道衡,字玄卿,薛收的父亲,河东汾阴人。先后在北齐、北周做官。入隋,官至司隶大夫,司台湾省。后被炀帝杀害。其诗词不达意藻华艳,少数边塞诗较为雄健。专精好学,素著才名,有诗文集七十卷。三箭定天下;

一笺传古今。 上联典指唐代名将薛仁贵(614-683),名礼,绛州龙门人。农民出身,善骑射。太宗时,应募一从军,屡立战功,升为右领军中郎将。后又率军大败九姓突劂于天山,军中有“将军三箭定天下”的赞歌。后参与进攻高丽的战争,留任右威卫大将军兼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下联典指唐代女诗人薛涛,字洪度,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父薛郑官蜀早亡,母孀居贫困,遂沦为歌妓。善歌舞,工诗词,名士韦皋、元镇、白居易、杜牧等,均曾与之唱和。居浣花溪,创制深红小笺写诗,酬献名人,人称薛涛笺。今其地有薛涛井,相传乃薛涛制笺汲水处。所作情调感伤。明人辑有《薛涛诗》。悬车宗广德;

讲学绍文清。此联为清代杭州知府薛时雨自题联。薛时雨(1818-1885),字慰农,又字澍生,号桑根老人,安徽全椒人。清咸丰进士,做过嘉兴、嘉善知县和杭州知府。后主讲杭州崇文书院、江宁尊经书院和惜阴书院。著有《藤香馆诗删》等,楹联多收于《藤香馆小品》、《扫叶山房丛钞》中。黑潭千载洁;

玉泉一堆香。 此联为云南昆明黑龙潭畔明代学者薛尔望祠联。薛尔望不愿称臣于清,率妻儿七人,投黑龙潭而死。六代江山纵临洮;

一门鸑鷟起人文。 此联为清代进士薛时雨自题联。薛时雨,字慰农,全椒人。知嘉兴,有政绩。参李鸿章军幕,授杭州知府。罢官后,主讲崇文书院,从游者甚众。花笺名碗香千里;

云影波光活一缕。 此联为成都市薛涛井联。薛涛井位于望江楼公园建筑群内,“薛涛井”三字系康熙三年成都知府冀应熊手书,乾隆六十年翰林院编修周厚辕手书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及己作《薛涛井》诗各一首,刻于石牌旁。魏宫人神针妙技;

蜀秘书锦笺乐诗。 上联典指三国魏·薛灵芸,下联典指唐·薛涛。 理学名臣,敬轩重望;

龙门良将,仁贵英风。 上联典指明代名人薛瑄(1389~1464)的事典。下联典指唐代名将薛仁贵(614-683)。论道有灵异,文武双全成名早;

生白具奇才,诗书并美信誉高。 上联典指明代散曲家薛论道,定兴(今属河北)人。少年时一只脚残废,八岁能文,喜谈军事,后从军三十余年,官至指挥佥事。下联典指清代医学家、诗书画家薛雪,字生白,号一瓢,苏州人。以医名。诗书画亦精妙。尝自题云:“我自濡毫写楚词,如何人唤作兰枝。风时雨露君看遍,一笔何尝是画师。”有《医经原旨》等著述。生意此时多,正光转绿萍、气催黄鸟;诗怀何处寄,是人归雁后、思发花前。 此联为薛氏宗祠联。全联典指隋代诗人薛道衡(540~609),字玄卿。河东汾阳(今山西省万荣)人。历仕北齐、北周,入隋官至司隶大夫。吾先人由西蜀来兹,启十七世门楣,只耕读相传,敢远引皇族奚仲;

予小子自古杭罢郡,承五百年堂构,欲本支勿替,常勉为善士居州。 此联为安徽省全椒县复兴镇薛氏宗祠联 薛家窑黑陶、薛氏洞藏酒、徐州奚仲文化艺术会馆、中华薛氏赋、古今薛氏辞赋全集等 。

网上查了,没有准确信息,不过的确有这个族谱存在,你可加找这个人,他说他有族谱,你问一下他吧QQ:290927907。EMAIL:JL26@sinacom

一、姓氏源流

薛(Xuē)姓源出有三:

1、出自任姓,为黄帝之子禺阳第十二世孙奚仲之后,以国名为氏。相传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分别得十二个姓,其中一支叫禺阳的,被封于任地(约今山东省济宁),得任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通志·氏族略》等所载,黄帝之子禺阳封于任,其十二世孙奚仲为夏车正,禹封其于薛国(今山东省薛城),后世子孙以国为氏。曾一度迁邳(今山东省微山西北)。奚仲十二世孙仲虺,在商汤时任左相,复居薛。其裔孙成,徙国于挚,更号挚国。商末,周伯季历娶挚国之女太任为妻,生姬昌,即周文王。周武王灭商后,又封成的后裔为薛侯。春秋后期,薛国再次迁到下邳(今江苏省邳县西南)。薛国历夏、商、周三朝,共六十四世,至战国时为齐国所灭,公子登到楚国为官,因以国名为氏。

2、出自妫姓,为虞舜后裔孟尝君(田文)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吴录》所载,孟尝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其父齐相田婴被齐缗王封于薛(即任姓薛国旧地),田婴死后,田文袭封,仍以薛为食邑。至秦灭六国,失封,子孙分散。西汉初,田文之孙田国、田陵到竹邑(今安徽省宿县北)居住,以封邑命氏,遂为薛氏。

3、出自他姓或他族改姓而来:

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的复姓叱干氏改单姓薛。

② 出自周文王的姬姓冯氏之后裔。唐时有薛怀义,本姓冯。

③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辽西有薛姓。

④ 今满、蒙、土家、朝鲜族有此姓。

得姓始祖:奚仲。薛姓出自黄帝的任姓,黄帝共有二十五子,分别得十二个姓,其中有一子名禺阳,因被封在任(今山东济宁市)而得任姓。任姓传到十二世孙奚仲,奚仲在夏禹时任车正,为车的创造者,居住在薛,称为薛侯。其后人祖已的七世孙曰成,举国迁于挚,改号为挚国。商末时,周伯季历娶挚国女大任为妻,生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到武王克商,复封为薛侯。春秋时,齐桓公称霸诸侯,惟有薛侯不从,被黜为伯爵。春秋后期,薛公子登在楚国做官,薛人迁往下邳(今江苏邳州),楚怀王赐沛地为其食邑。薛国历夏、商、周三代,凡六十四世,战国时亡国,其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薛姓。他们尊奚仲为薛姓的得姓始祖。

第一代是薛衍,第二代是薛轨,第三代是薛仁贵,第四代是薛讷、薛慎惑、薛楚卿、薛楚珍、薛楚玉,第五代是薛徽、薛直、薛畅、薛光、薛嶷、薛岌 、薛崿、薛嵩、薛岸 。

扩展资料:

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

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 ,于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

有“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唐高宗时,薛仁贵累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

薛仁贵第三十代裔孙薛廷瑚明朝时迁居今静海县城东南25公里的薛庄子一带,搭窝棚,垒锅灶,垦荒种地,逐渐形成村落。

清末民初,马厂减河开挖後,薛庄子村的部分薛姓又相继外迁垦殖。目前,静海的薛姓有1700多人,主要分布在唐官屯、西勾禾、李八庄、周庄子等村镇。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以字行于世。他生于隋炀帝大业九年(614年),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是南北朝时期刘宋、北魏名将薛安都的后代。其曾祖父薛荣、祖父薛衍、父亲薛轨,相继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

参考资料来源:-薛仁贵

薛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8位。

薛姓,是中国一种姓氏。始祖奚仲,因分封在薛国而得姓,以封邑名为氏,得姓始祖为黄帝之子禺阳第十二世孙奚仲,后人有以国名为氏。部分后裔为虞舜后裔孟尝君(田文)之后。

薛姓发源地有山东省滕州市。薛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8位。薛氏以山西、江苏、陕西、河北、福建、山东等省为多,这几个地区的薛氏占到中国汉族薛氏人口的63%。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薛氏人口增至为720余万,占全国人口的053%,为排行第35位的大姓。

扩展资料

薛姓名人:

1,薛稷

蒲州汾阴人,唐朝大臣、书画家。曾官至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善画人物、鸟兽,画鹤尤为生动,时称一绝,他的书法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并称“唐初四大家”。

2,薛涛

字洪度(770-832),一作宏度,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唐代女诗人,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父早亡,沦为歌妓。善歌舞、工诗词,曾创制深红小笺写诗,人称薛涛笺。明人辑有《薛涛诗》。

-薛姓

河南固始县被称为“南方的北国,北国的南方”。以秦岭淮河为我国的南北分界线,河南固始恰恰就位于这条分界线上。固始县位于东经115°21′~115°56′,北纬31°46′~32°35′。南北最长9416公里,东西最宽5619公里,总面积2916平方公里。

固始是河南省人口数量第一的大县,已经超过了一百八十万。固始方言的河南话成分已经被安徽语言占据了百分之五十的口音。这是因为固始与安徽省的霍邱、阜阳、金寨等县接壤,如果按县界的接壤比例,固始与安徽的县界接壤要超过河南。

历史上,每逢改朝换代,大批的中原先民总是逃难在大别山千山万壑环抱中的光州固始。之后又从固始沿着淮河及南边不远的长江纷纷南迁。固始由此成了一个南下移民的大通道。历史上,光州固始有“唐人故里,闽台祖地”和“中原第一侨乡”之称

南下福建的许多姓氏从泉州附近再出发,播迁到了南洋及海外各国。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把光州固始当作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其中的历史名人有孙叔敖、陈元光、王审知以及吴其濬等等封疆大吏。

据固始县博物馆馆藏文物和史料记载,百家姓当中,有八大姓发源于固始,薛氏家族亦在固始留下深深的烙印和根亲文化。

固始古代为先秦蓼国的核心地区,蓼国故都在今固始城区东北的蓼城岗一带。故,固始有蓼城、蓼都之别称,固始县在明清时期即简称蓼。

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东汉光武帝刘秀封李通为固始侯,取坚固通始之意,固始侯封地的核心区域即在今固始,“固始”之地名自此延用,已近两千年。

唐初,被奉为开漳圣王的陈元光父子率八千府兵与眷属从固始入闽,陈元光后历官岭南行军总管,进中郎将,右鹰扬卫率府怀化大将军,兼领漳州刺史。因讨潮寇死事,赠临漳侯,谥忠毅。

近代以来,福建及海外许多姓氏都尊称陈元光为入闽祖先。

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唐高宗下诏命陈元光之父陈政为总岭南行军总管事,陈政临危受命,以岭南行军总管的身份,率领3600名府兵、123员战将,从固始县出发,南下入闽,陈元光时年仅13岁,也加入到南下的唐军队伍中。陈政率领唐军顺着淮河进入大运河,沿运河南下进入浙江,再由仙霞岭入闽,抵达华安县的九龙山地界。

唐总章三年(公元670年),陈政的两位胞兄率领府兵及军眷5000多人“尽室南来”,包括75岁高龄的母亲魏太夫人。行军途中,两位兄长相继病逝,魏太夫人毅然代替儿子将唐兵带来与陈政会合。

今天的漳浦县盘陀镇,留存有一座娘仔庙。庙的主人娘慧仙,是曾与一众山寇啸聚山林的娘子寨寨主。陈政父子派部下李伯瑶潜入寨中,智取娘慧仙,将其招安。拔除最后一座山寨后,唐军越过蒲葵关,落脚于云霄县火田镇火田村,在此安营扎寨,取得平乱的决定性胜利。

仪凤二年(公元677年),陈政积劳成疾,卒于云霄,埋骨将军山。21岁的陈元光子承父业,执掌帅印。

为保长治久安,陈元光在入闽的第14年,上书朝廷,奏请设置州郡。两年后,武则天批准在泉州、潮州之间设置漳州,最早的郡治就位于云霄。陈元光被任命为漳州史上的首位刺史。

陈元光及所率的87姓府兵的后裔在闽南地区落地生根,成为日后漳州、泉州、潮汕地区的主要人口成份。

陈元光祖孙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地处中原核心地带,是河洛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生于斯、长于斯的陈元光,出身官宦之家,书香门第,自幼又聪颖好学,博览儒家经典,备受儒家思想文化的薰陶,他13岁即领乡荐第一。袭任左郎将和晋任漳州首任刺史后,就显示出他的文韬武略和治漳才能。他不仅是一位善于领兵征战的将军,还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满腹经伦的儒教传播学者。

唐宋以后,开漳后裔不断向台湾、香港和东南亚地区迁徙,落籍当地的同时,也带去了开漳圣王的中原文化。

不知道什么原因,陈元光的史料,未见于新旧两唐书。

唐末乱世争霸时,王审知与兄王潮、王审邽带领自河东迁徙到固始的薛氏在内的五千乡民从起义大军入闽。

王审知(862-925年),字信通,号祥乡,祖籍在淮南道光州固始分水亭镇王堂村,系威武军节度使王潮之弟,在唐末民变期间,与两位兄长一起加入王绪的农民军,随之转战福建。后王潮废杀王绪,诸将便拥戴他为首领。唐僖宗光启元年(公元885年),黄巢义军王绪占光州。乾宁五年(898年)朝廷任命王审知为武威节度使。王审知治闽其间,节俭自处,选任贤良,省刑惜费,轻徭薄赋,与民生息,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兴办学校、发展海上贸易,使福建经济、文化得以很快发展。

天复元年(901年),诏宗封王审知为琅琊王。五代十国之梁开平三年(909年),梁太祖封王审知为闽王。

福建其它地区的薛氏入闽时间不一,福清市凤池村薛氏远祖薛凤池,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唐末入闽,被后世尊称为凤池公,传至第二十三世薛太和,由福清坑北转迁薛厝岐村,生五子,即尚仁、尚义、尚礼、尚智、尚信,薛尚义后代迁至平潭县龙美楼村,薛尚礼后代迁至湖尾、后楼、深坞等村,薛尚智后代迁至吉钓岭兜村。薛尚仁生三子,即孟富、孟贵、孟显。薛孟富后代迁平潭县东昆村,薛孟贵后代迁至跨海村。

福清倒瑞垅薛氏始祖,光禄大夫薛贺,系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由江南迁入福建福安县廉村,传至第十一世薛娟,唐初迁福清福唐里七坑即今福清市龙田镇。薛娟之后薛楔迁福清龙田积库村,薛楔之裔孙薛贵宝迁至平潭县倒瑞垅村。

福建的另一大姓是林氏,数千年来,林氏与陈氏亲如手足,情同兄弟。林氏原为比干的后裔,其妻正是陈氏,比干遇难后,陈氏生下遗腹子坚儿,在追兵的盘问下,急中生智指林为姓,是为林坚。林坚为林氏得姓之始。而林氏代代未忘陈母的厚恩。陈林一家由此而流传千年。

主要参考文献:《资治通鉴》《宋会要辑稿》《潮州府志》《大清一统志》《陈氏家谱》《王氏宗谱》《漳州府志》《光州志》《云霄县志》等。

薛氏族谱

薛姓的来源主要有两支,其中之一出自黄帝。相传,黄帝有子25人,其中的一子被赐姓任,数传至奚仲,在夏朝初年受封于薛(今山东滕县东南),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