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灌阳县平田村范氏辈分表?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3收藏

广西灌阳县平田村范氏辈分表?,第1张

仲纯正直公 良士宗文伯 叔子希昌彦 友善可弥安 “为监簿房字号其它诸房仍用前二十字到明嘉靖三十五年诸房太仆公续定世次字号为” 君章微显用 循迪广钦崇 存本宜充后 时遵道晋隆 “监簿房续定字号为(自四十世至六十世)” 同福祖有功 宣林苏居丰 金玉贯九州 芝兰好其清 完。 “民国年间诸房续定世次字号二十字为” 同享祖贵荣 传谱苏河通 珍珠全地理 山东青岛范氏字辈:“德学业佳”。 山东济南范氏字辈:“本立而道生振殿文学尚”。 山东潍坊范氏字辈:“希(士)文洪(世)兆会怀之作”。 山东昌邑范氏一支字辈:“继仁良子□永尚明惟克茂玉尔存百纯年远志秉得一学宗凤然孟立成履宝思云廷福锡城九大多万德士希文鸿兆会怀之作常隆可执中润居家景广在述祖培同”。 山东昌邑范氏一支字辈:“邦行其先悠明”。 山东即墨范氏字辈:“希光延振习寸”。 山东泰安范氏字辈:“宝存维方克成义俭”。 山东新泰范氏字辈:“勤明加庆新修燕”。 山东日照范氏字辈:“锡庆崇伟奉开成世颜龙”。 山东惠民范氏字辈:“存春兆子有”。 山东夏津范氏字辈:“忠厚传家远诗书续第昌”。 山东新泰范氏字辈:“明清庆培(新)”。 四川苍溪范氏字辈:“德恩兴帮文”。 四川罗江范氏字辈:“继世增云家”。 四川岳池范氏字辈:“家道维新”。 四川自贡范氏字辈:“修永受善帝”。 四川邻水范氏字辈:“孟季月中安天开”。

一、寻根溯祖

出自祁姓,为杜氏后裔。舜时,封尧的儿子丹朱在唐,丹朱再传至尧裔孙刘累,后刘累迁居鲁县,称系韦氏,商末,迁于唐。周成王时,唐被灭。唐贵族迁到杜,为伯爵国,称唐杜氏。周宣王时,桓在朝中任大夫,人称杜伯。桓因宣王一宠妃诬告被屈杀后,其儿子隰叔投奔晋,为士师,他的儿子士蒍以官名为氏,子孙称为士氏。士蒍的孙子士会任晋中军元帅,执掌国政。士会先得到封邑随,后得到范邑,所以又称随会、范会,他死后,又称范武子。他的子孙后分为士氏、范氏和随氏。后有范文子、范宣子、范献之,世代为晋国上卿。晋静公二年,范氏或迁入魏国或迁入秦,或迁至南阳。 范氏又有外族一系。晋时,南蛮有林邑王范文,初为夷师范椎之奴,后为林邑王范逸辅佐,后因林邑王无子,范文自立为王,使这一支范氏不断繁衍壮大。

二、迁徙分布

西周成王时,其祖迁于杜。公元前4世纪中叶,范氏迁入魏。西汉以前范氏部分人迁至南方。汉代至南北朝时期,范氏分布更为广泛。据范氏族谱记载,唐僖宗乾符元年,由于中原战乱,河内人范坤举家18口徙居浙江杭州,后移江苏南京,再徙福建宁化黄竹径,是为范氏入闽始祖。至宋代,范氏称盛于福建,人才济济。此后,范氏除在闽南一带发展繁衍外,又分出广东海阳、嘉应、梅州、大埔、长乐、陆丰、饶平,湖南宝庆、长沙等支派。从明末开始,闽、粤范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有的进而迁至海外。宋代以前的范氏名人,大都出自今河南。 (还有陆河范氏,在那的一世祠,历今有24代,16万子孙。但此地字辈已失,以世论辈)

三、郡望堂号

郡望

1、南阳郡:战国秦昭王35年置郡。汉时相当于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应山、陨县间地。

2、高平郡:历史上设此郡共三处:其一为西汉置高平县,北魏正光5年置郡。其二为东汉章帝置高平县,晋太史元年改山阳郡置高平郡。其三为北周改高都郡置高平郡。

四、历史名人

[按历史顺序]

范会:春秋时人。姓祁,名会,字季,以士为氏。因食邑于随,称随会;后又食邑于范,称范会,史称范武子。他是活跃于春秋前期晋国政治舞台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位显赫人物,也是刘姓、范姓、士姓、随姓等中国姓氏共同的大显祖。王符在《潜夫论》中称赞,“刘氏自唐以下,汉以上,德著于世,莫若范会之最盛也!”

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详,春秋楚人。与文种同事越王句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以灭吴,尊为上将军。至陶,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

范 增:今安徽省桐城人,好奇计,年方七十方为项羽谋士。秦末劝项梁立楚王后裔为怀王。秦军围巨鹿,楚怀王派宋义、项羽等救赵,为末将。后为项羽重要谋士, 辅佐项羽称霸诸候,被尊为“亚父”。封历阳候。屡劝项羽早除隐患,父掉刘邦,曾设“鸿门宴”,计不为项羽所用。后项羽中刘邦的反间计,疑增,削其权力,遂愤而离去,途中背发且疽病,至彭城而卒。今巢湖市有“亚父山”。

范丹:(112-185年)一作范冉,字史云。东汉人,通五经、尤深于《易》和《尚书》。

范 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今河南省郾城)人,东汉末年享有盛名的士人领袖,他抑制豪强,反对宦官。他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他疾恶如仇,为官清厉,任清诏史按察诸郡时,贪官污吏望风解印绶而逃。任汝南郡功曹时,抑制豪强,制裁不轨,结交士人,反对宦官。第一次党锢之祸起,与李膺同时被捕,被释还乡时,迎接他的士大夫的车有数千辆。党锢之祸再起,朝廷下令捉拿他,县令郭揖欲弃官与他一起逃亡,他不肯连累别人,自己投案,死于狱中。

范长生:(?-318年)西晋(或者东汉末?)时生人。四川(1997年后属重庆)涪陵丹兴人。(蜀)汉初,范长生族迁青城山。史载,范博闻强识,著 《道德经注》、《周易注》。家族世代掌部曲,及长生,为天师道教主,蜀人奉其如神。或言其自汉末及晋穆,百三十余岁而终。刘备请其参政,其坚辞,故封其道遥公,为其建长生宫于青城山。晋元康(291—299)年间,巴氏族人李特领流民起。适李流军中饥荒,范资给粮资。李军士气大长,数月后攻占成都。特子雄"以范长生有名德,为蜀民所重,欲迎以为君而臣之"。范婉拒,劝雄自立。晋永兴元年 (304)十月,雄受范戴,称成都王。后称帝,国号大成(后改为汉),以范为丞相,加号 "四时八节天地太师",尊为范贤,封西山侯。范归返青城,雄于灌县离堆为范建造范贤馆(今伏龙观)。恃范佐,雄行 "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策,比及中原战区,成国堪成乐土。

范宁:东晋经学家。推崇儒学,撰有《春秋谷梁传集解》12卷,是今存最早的《谷梁传》注解,被后人收入流传最广的《十三经注疏》中。

范晔:(398-446年)南朝宋史学家,曾任尚书吏部郎(范宁孙)。曾删取各家《后汉书》制作,著《后汉书》,成纪传80卷。 为范宁孙。

范缜:(约450-515年)南朝齐梁时哲学家、无神论者,先后仕齐、梁,任尚书殿中郎、尚书左丞等职。综合并发展了魏晋以来的无神论和神灭论思想,对佛教进行了尖锐的斗争。  

范宽:生卒年不详。名中正,字仲立。北宋杰出画家,与关全、李成形成了五代、北宋间北方山水画的三个主要流派。

范仲淹:(986-1052年)北宋政治家和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2001年后吴县重新并入苏州)人。幼家贫好学,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考取进士。入仕后,不论在朝或任职地方,均勤政廉洁,政绩显著。京师流传有「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的盛誉。监泰州西溪镇盐仓时,修堤防海患,堤长数百里,人称「范公堤」。出巡江淮、京东灾区,开仓赈济灾民,减免赋税。宋夏战争期间,出任陕西帅臣,改革军队编制,提高军队战斗力,修城筑寨,屯田积谷,巩固了边防。西夏人称其为「胸中有数万甲兵」。庆历三年(1043年),任参知政事,在宋仁宗的支持下推行新政。庆历五年,新政失败,罢免参知政事。先后出任知(今陕西彬县)、邓(今河南邓县)、杭州等地。他的文学成就不亚于其政绩。其名作〈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传世名句。后人搜集著作有《范文正公集》。

范成大:(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进士。将知处州时,南宋孝宗曾召见论政。乾道六年(1170)以资政殿大学士使金,几乎被杀。后出知成都府,入任参政知事。绍熙三年,知太平州,仅逾月即归,退居故乡石湖。有文名,尤工诗,有《石湖集》、《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

范钦:(1505-1585年),明代藏书家,为宁波天一阁主人,字尧钦,号东明、东明山人,浙江宁波人,嘉靖十一年进士,历任湖北随州知州,迁工部员外郎,周任袁州知府,升广西参政,河南副都御史,官至兵部右侍郎。著有《天一阁集》。

范文若:(1591-1638年)初名景文,字更生,号香令,别署吴侬荀鸭。明末戏曲家。是松江人。生而颖异,能文善书。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著有《花筵赚》、《梦花酣》、《鸳鸯棒》(以上3种明刻本尚存,合称《博山堂3种》)、《花眉旦》、《金明池》、《勘皮靴》、《雌雄旦》、《千里驹》、《金凤钗》、《清画眉》、《斑衣欢》、《晚香亭》、《闹樊楼》、《绿衣人》、《生死夫妻》、《欢喜冤家》(以上无刻本,皆佚)等篇。明末张琦《衡曲尘谭》谓“近之曲崛者,有范香令,结构玄畅,可追元人步武。惜乎不永,一时绝叹。”

范文澜:(1893-1969年)现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曾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共中央委员。字芸台,后改字仲云。浙江绍兴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开拓者之一。重要著作有《中国通史》、《中国通史简编》等。

范瑞娟:生于1924年。女,一级演员。越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别名范竹山,时浙江嵊县黄泽镇人。表演稳健大方、质朴无华,具男性阳刚之美。擅演正大刚直人物。唱腔承男班〔正调腔〕基础,吸京剧马连良、高庆奎等唱腔处理之长,形成音调宽厚响亮、咬字坚实稳重,行腔迂回流畅的特点,谓曰"范派"。曾任上海市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健在。

范军:(19698——)祖籍山东肥城市安驾庄南赵村,“成”字辈,排行老大。现居西安,为某公司中层管理人员。

范涛:(生于1981年3月5日——???)牧羊星座,“O”型血,性格开朗,家族观念重>男,新时代的年轻人。毕业于一所社会大学,精通音乐,书法。绘画,服装,语言,商业,心理学等。时山东琅琊人。为近祖籍山东兖州范氏后代,中祖籍为河南范县。据悉:建国后范氏在山东兖州开始衰落,文革的时候开始各地迁徙,一支迁徙江苏等地,一支留在山东临沂。山东境内的分族谱为:(友。学。长。存。龙。百。凤)。范涛,系“长”字辈分!曾一度收藏范氏分族谱,致力于范氏族人的沟通和建设!

范士钰:(1986——)女 江苏网路神电子商务技术有限公司职员

范君毅:(1983---)男 “得字辈”从事专业摄影行业,高级儿童摄影师,从2000年至今专著与中国儿童摄影行业。

1、范仲淹编定中原地区范氏字辈:仲纯正直公良士宗文伯叔子希昌彦友善。

2、范仲淹编定苏州地区范氏字辈:仲纯正直公之家帮国庭天元从汝启惟允。

3、范仲淹后裔一支字辈:仲淹纯佑节亘三万二郎滋文生伯十大四均甫良。

4、山东青岛范氏字辈:“德学业佳”。

5、山东济南范氏字辈:“本立而道生振殿文学尚”。

历史背景: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博都哩氏,源于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孛木律氏,金国时期为女真孛术鲁氏,以姓为氏,满语拼音为Boduri Hala,世居索伦。

清朝中叶以后多改汉姓为范氏、博氏、鲁氏、花氏、卜氏、布氏等。满族范佳氏,满语拼音为Fangiya Hala,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辉发,清朝中叶以后约有三分之一的族人皆改汉姓为范氏。

范氏历代名人

古代

春秋战国

范武子范会(士会)

范昭子范吉射(与中行氏相睦,结为姻亲。晋定公时,帮助中行氏对赵氏发难,结果被智氏等四卿所败,逃往齐国。

范蠡(前536-前448),字少伯,又称范伯、邸夷子皮、陶朱公。楚国宛三户人(今河南南阳)。著名春秋后期越国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精通韬略,足智多谋,拜为大夫,封上将军。

范雎(前?-前255),也叫范且,字叔,战国时魏人(今河南开封),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前266年,任为秦相,封于应(今河南宝丰),称应侯。

秦汉

范增(前277-前204),今安徽桐城人。著名秦末楚王重臣,政治家、谋略家。是秦朝(前221-前206年)末期农民战争中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封历阳侯,项羽尊称他为“亚父”。

范式(生卒年待考),字巨卿,山阳乡人也,一名汜。东汉名士。曾任荆州刺史、泸江太守等职。

范丹(112-185),又名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县人(今河南杞县),著名东汉高士。是中国古代廉吏典范。“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指的就是范丹,逝世后谥号“贞节先生”。

范滂(137-169),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今河南郾城)。著名东汉末年士人领袖。

范明友(生卒年待考),为霍光女婿,初为中郎将,又被封为度辽将军。宣帝继位,封范明友为关内侯。

范迁(?-65),字子庐,沛国(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东汉大臣,官至司徒。

魏晋南北朝

范晷(生卒年待考),字彦长,南阳顺阳人。西晋重臣。任冯翊太守,征拜少府,又出任凉州刺史,转任雍州刺史,封左将军。范长生 范长生

范长生(218-318),一名延久,又名重久,或名文(一作支),字元。涪陵丹兴(今四川黔江)人,西晋时大成名相。天师道首领,西晋时大成政权(都成都)丞相,封为天地太师.西山侯。

范贲(?—349),范长生之子,十六国初期蜀地(今中国四川省)民变领袖,曾任成汉丞相。347年,成汉被东晋所灭,成汉将领隗文、邓定等因此推范贲为帝,据成都。根据史书记载,范贲“以妖异惑众”,因此蜀地很多人归附。349年,东晋益州刺史周抚、龙骧将军朱焘攻击范贲,范贲被杀,益州平定。

范汪(约308-372),字玄平,又称范东阳,范晷之孙,范稚之子。南阳顺阳人(今河南内乡)。著名东晋医学家。曾任东阳太守。撰有《范汪方》(又作《范东阳方》、《范东阳杂药方》)一百七十余卷,今佚。其佚文散见于《外台秘要》、《医心方》等。

范宁(339-401),南阳顺阳人(今河南淅川),范汪之子。著名东晋经学家。曾任豫章太守。所撰《春秋谷梁传集解》十二卷,是今存世最早的《谷梁传》注解。

范泰(355-428),顺阳山阴(今湖北光化西北)人,范宁之子。南朝宋大臣、学者。初为太学博士,历官谢安及会稽王道子参军,后升中书侍郎,加振武将军,升侍中。入宋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后加特进、王师如故。卒谥“宣”。

范晔(398-445),字蔚宗,南阳顺阳人(今河南内乡),范泰之子。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散文家。所著《后汉书》为上起汉光武帝、下至汉献帝的近两百年历史的宏篇巨著。

范缜(约450-515),南乡舞阴人(今河南泌阳)。著名南朝齐梁时期哲学家、思想家和无神论者。著有《神灭论》,有人曾以升官诱惑他改变观点,他不“卖论取官”。

范云(451-503),字彦龙,南乡舞阳人(今河南泌阳)。著名南朝齐、梁间重臣,政治家、诗人。历任侍中,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再迁尚书右仆射,居官能直言劝谏。逝世后谥号“文”。

隋唐

范履冰(?-689),河内人(今河南武陟)。唐朝重臣、史学家。知名于唐高宗,武则天执政后,出任宰相,并主持了大唐国史的修撰。后被诬坐举逆人,为酷吏所杀。

范希朝(生卒年待考),字致君,唐河中虞乡(今山西虞乡县)人,唐朝名将。任河东(今山西)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相当于宰相),及右金吾卫大将军,随即又拜检校司空,太子太保。元和九年(814年),范希朝去世,朝廷赠太子太师,谥忠武,后又改为宣武。

五代宋元

范延光(生卒年待考),字子瑰,相州临漳人。后唐同光中拜检校工部尚书。明宗即位,擢宣徽南院使,迁检校司徒,迁枢密使,出为成德军节度使。长兴中加同平章事,清泰中徙宣武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晋祖入立,封临清王。天福二年举兵反,寻败降,改封高平郡王。以太子太师致仕,为杨光远所杀,赠太师。

范质(911-964),五代后周和北宋初大臣。字文素,大名宗城(今河北威县)范家营人。生于五代后梁乾化元年(911年),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六朝,五朝为官,两朝为相,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封肖国公。

范宽(约950-1027),字仲立,陕西耀县人。著名北宋画家。同董源、李成并称为宋初山水画三大家。后人认为三家遗作,照耀千古,为百代之师。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图》、《寒林雪景》等图。

范雍(981-1046),字伯纯,河南人(世家太原,祖葬河南),北宋大臣。真宗咸平初进士。历洛阳主簿、殿中丞、知端州、兵部员外郎、户部副使、度支副使、工部郎中、龙图阁待制、陕西转运使、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枢密副使。

宝元二年(1039年),以资政殿学士、吏部侍郎为振武军节度使,知延州。后知河南府。卒谥忠献。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今江苏苏州)经考察,范公出生在(河北正定),著名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军事家。曾任参知政事。逝世后封楚国公,谥号“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子范纯仁哲宗时为宰相,范纯礼为尚书右丞,范纯粹为龙图阁直学士。

范镇(1007-1088),字景仁,四川华阳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举进士第一,以直言敢谏闻名。后为翰林学士,与欧阳修、宋祁共修《新唐书》。政治上,支持司马光,与王安石不合,后职官致仕。哲宗即位,起为端明殿学士,固辞不拜。累封蜀郡公。卒谥“忠文”。著有文集及东斋记事,凡百馀卷,《宋史本传》及《四库总目》传于世。

范纯仁(1027-1101)字尧夫,谥忠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范仲淹次子。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仁宗皇祐元年进士。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哲宗立,除给事中,元祐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后拜相。

范祖禹(1041-1098),字淳甫(淳,或作醇、纯,甫或作父),一字梦得,成都华阳人。北宋著名史学家。迁给事中,从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在洛十五年,不事进取。著《唐鉴》十二卷,《帝学》八卷,《仁宗政典》六卷;而《唐鉴》深明唐三百年治乱,学者尊之,称唐鉴公。《宋史本传》又著文集五十五卷,《宋史艺文志》并行于世。

范百禄(1067-1131),字子功,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为刑部、吏部侍郎。六年,权知开封府、中书侍郎(宰相)。

范锺(?-1248),字仲和,兰溪青口村人。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进士。历任武学博士、太平州通判、徽州知州。五年,特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东阳郡公。赠少师,谥文肃。

范宗尹(1100-1136)南宋初宰相。字觉民,襄阳邓城(今湖北襄樊)人。少笃学,工文辞。北宋宣和三年,上舍登第。累迁侍御史、右谏议大夫。吕颐浩罢相后,宗尹摄其位。授通议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时年三十。绍兴元年,因与秦桧交恶,旋落职知温州。范成大 范成大

及退居临海,不久病卒,年三十七岁。

范浚(1102-1150),人称香溪先生。字茂名(一作茂明)兰溪人。南宋理学家。一生撰述甚富,多散佚。今惟存诗赋、议论杂著二十二卷,曰《香溪文集》,收入《四库全书》。

范成大(1126-1193),号石湖居士,吴郡人(今江苏苏州),著名南宋大臣,“田园诗派”的集大成者。初为徽州司户参军,累迁礼部员外郎。淳熙五年以中大夫为参知政事,是著名“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封崇国公,谥文穆。

范汝为:建州瓯宁(今属建瓯)人,南宋农民起义军首领。

范天顺(?-1273)南宋末抗元将领。任荆湖都统制。1273年,主将吕文焕降元,他不屈,自缢而死。

范椁(1272-1330),字亨父,一字德机,清江县人(江西樟树市)。元朝诗人,是当时文坛领袖,“元诗四大家”之一。

明清

范文若(生卒年待考),字香令,号荀鸭,自称吴侬,松江人。明朝戏曲家。

范钦(1506-1585)字尧卿,一作安钦,号东明,浙江鄞县(今宁波)人,明代著名藏书家。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与张时彻、屠大山称为“东海三司马”。他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的主人。

范景文(1587-1644),字梦叔(梦章),号思仁,吴桥(今河北吴桥)人。万历四十一年(一六一三)进士,崇祯间起用,累官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宰相),入参机务,京师陷,俄传帝出,景文草遗疏,赴井死,谥文贞(文忠)。

范文程(1597-1666),字宪斗,号辉岳,辽宁沈阳人。著名清朝开国宰辅、文臣领袖,杰出政治家、谋略家。有“清初第一文臣”之称,曾任内秘书院大学士、议政大臣等职,封太傅兼太子太师,谥号“文肃”,清圣祖为他亲提“元辅高风”匾额。其子孙范承谟、范承勋、范时绎等十几人,分任总督、尚书、侍郎等要职,家族官居高位者之多为中国历史少见。

范承谟(1624-1676),字觐公,一字螺山,镶黄旗汉军人,范文程次子,清朝大臣。顺治九年(1652)进士,历官浙江巡抚、福建总督。任上历勘浙江荒田,请免赋三十余万亩,赈灾抚民,漕米改折。“三藩之乱”起,被耿精忠囚禁,后被杀。赠兵部尚书,谥忠贞公。诗宗盛唐,字则骨劲神清,法兼颜、米。

范承勋(1641-1714),字苏公,范文程第三子。历官至云贵总督、江南江西总督、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三藩叛乱时,督运粮饷于湖广、云南。裁贵州卫所二十五,改并为州县。多次疏请免、缓征当地逋赋。赈淮扬灾荒,监修高家堰堤工。康熙五十三年卒。

范当世(1854-1905)近代诗人。字肯堂,因排行居一,号伯子。原名铸,字无错。江苏通州(今南通市)人。清末文学家、诗文名家、桐城派后期作家。

范西屏(1709-1769),名世勋,海宁郭店人。清代围棋国手,被棋坛推崇为“棋圣”。著有《桃花泉弈谱》2卷,总结前人经验,推陈出新。为清代棋谱中权威之作,流传颇广。另著有《二子谱》等。

范汝增(1840-1867),太平天国将领,广西平南人。以功封首王。

范渊(1453~1512),字静之,号君山。明桂阳(今汝城)县热水人。范渊自幼聪敏,写得一手好字。稍长,考入县学。笃志好学,长于吟咏,弘治元年(1488),省提学副使沈钟来考试生员,选拔范渊为第一名。弘治九年(1496)登进士,授刑部陕西司主事,历任员外郎、郎中。

近现代

范文澜(1893-1969),字云台、芸台、仲云、仲芸,笔名武波、武陂,浙江绍兴人。著名当代史学家。主编《中国通史简编》,还著有:《中国近代史》(上册)、《历史考略》、《群经概论》、《水浒注写景文钞》、《文心雕龙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唐朝佛教》、《范文澜史学论文集》等。范长江 范长江

范旭东(1883-1945),湖南湘阴县人,字旭东。是中国化工实业家,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被称作“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

范无病(1903一1989),即海灯法师,四川江油人,又名范靖鹤。曾就读于四川大学附设中国文学院、四川警监专门学校。二十一岁出家为僧,随侍虚云、静权等法师学佛习禅。自幼爱好武术,曾师事少林武僧汝峰、丹岩、云禅等习武,武艺高强,有二指禅等绝技,以武功名世。曾任新都宝光寺、登封少林寺武术教师,晚年任中国佛协理事,全国政协委员。著有《气功精要》、《海灯法师诗歌集》。

范长江(1909-1970),原名范希天,四川内江人(今四川内江东兴区)。著名新闻记者、新闻学家。

范鸿仙(1882-1914),安徽省合肥县北乡杏店村人。曾任《民呼日报》、《民吁日报》编辑。著名民主爱国人士。铁血军总司令。1935年3月21日,国民党中央追赠范鸿仙为陆军上将。

范筑先(1881-1938),原名金标,又名夺魁,字竹仙。山东馆陶(今属河北省)人,著名民族英雄、抗日烈士、爱国将领。

范石生(1887-1939),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小街镇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

范绍增(1894-1977),四川省大竹县清河乡人。中国国民党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范汉杰(1895-1976),又名范其迭,字汉杰,广东大埔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国民革命军副总司令。

范荩(1899-1938),丰城淘沙后坊村人,著名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第一九八师副师长,抗日名将。

范天恩(1922-2001122),山东省泰安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将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团长,被志愿军司令部授予模范团长称号。

范朝利(1914-2012),河南新县郭家河乡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范长龙(1947-),辽宁丹东东港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2012年11月15日,当选为中央军委副主席。

范晓光(19457-),湖北阳新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范印华(19483-),河北献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中将。

范明(1914-2010),原名郝克勇,陕西临潼栎阳镇郝邢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范子瑜(1914-2002),湖南张家界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范阳春(1913-1994),福建永定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范忠祥(1917-1993),湖北省天门市聂范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范保顺(1914-1987),湖北省天门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范朝福(1915-1993),河南省新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

范普权(1910-1991),原名范则博,山东省庆云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范富山(1914-1996),山西省定襄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范熙同(?-1944),女,河北永年人,抗日烈士。

范琴芬(1920-1938),女,湖南永顺人,抗日烈士。

范致中(1915-1943),山西芮城人,抗日烈士。

范振辉(1903-1938),福建寿宁人,革命烈士。

范树民(1920-1938),河北馆陶人,抗日烈士。

范春元(1921-1943),山西襄垣人,抗日烈士。

范学勤(?-1940),抗日烈士。

范郁文(1909-1939),山西阳高人,抗日烈士。

范克明(1918-1942),山西新降人,抗日烈士。

范廷兰(1903-1938),河南温县人,抗日烈士。

范江富(1904-1938),福建寿宁人,抗日烈士。

范守仁(1912-1942),山西长治人,抗日烈士。

范汉卿(1890-1939),北京人,抗日烈士。

范立轩(1896-1942),河北威县人,抗日烈士。

范乐春(1903-1941),女,福建永定人,抗日烈士。

范方士(1917-1945),山西芮城人,抗日烈士。

范子侠(1908-1942),江苏丰县人,抗日烈士。

范煌(1913-1944),山西万荣人,抗日烈士。

范易(1901-1928),四川富顺人,无产阶级革命烈士。

范合(1920-1943),河北献县人,抗日烈士。

范平(1916-1940),山西夏县人,抗日烈士。

范伟(1906-1986),广东省东莞县(今东莞市)茶山圩人,老红军。

范宰宇(生卒年待考),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省总政治作战部政治作战学校校长。

范庭(生卒年待考),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豫北别动第五总队队长。

范玉书(生卒年待考),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台湾省第八十六军副军长。

范祚胤(生卒年待考),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国防部”人事次长室处长。

范宝华(生卒年待考),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台湾省三军参谋本部通信电子资讯参谋次长室系统资讯处处长。

范慕韩(1917-1996),山西繁峙人。北京大学肄业。曾任国务院机械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经委经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1996年5月19日在北京逝世

范伟:中国小品演员、影视演员。

范明:解放军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演员。

范景宇: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畅销书作家。

范姜国一:范景宇之女,少年大学生、少年作家。

范志博:中国名演员。范志毅 范志毅

范冰冰:中国名演员。

范志毅:中国足球运动员。

范振钰: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1941年开始登台演出,1950年拜班德贵为师,专事捧哏。

范文淼:中央电视台播送中心转播部音频技术科科长。

港台及海外

范振锋:香港电台节目主持,歌手。

范巧茹:香港无线电视新闻节目主持。

范晓萱:台湾名歌手。

范鸿龄:香港著名商界人士。

罗范椒芬:香港前高官。

范玮琪:台湾名歌手。

范鸿轩:台湾名演员。

范文芳:新加坡名演员。

范植伟:台湾广告模特儿、演员。

范逸臣:台湾名歌手。

1、出自祁姓(帝尧),东周时期杜伯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明朝姓名名典《姓觽》 [6-8]  :“杜伯无罪见杀,其子隰奔晋,为晋士师,子孙以职位为氏,遂为士氏。晋上卿士会佐文公,襄公,又灭赤狄有功,食邑于范,为范氏。”

2、出自楚国,以地为姓:楚国有范地,左传文公九年,有范山。

3、源于西南夷,出自晋朝末期林邑王范文,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晋朝时期,南蛮有林邑王(亦称占城,今越南中南部)范文。林邑,在汉朝时期为象林郡,“林邑”就是象林之邑的省称,其地境在占城一带(今越南中部地区)。

4、源于满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

5、源于鄂温克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

6、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

扩展资料

范氏名人

1、范武子

范武子(约前660年—前583年):祁姓,士氏,名会,字季,因封于随,称随会;封于范,又称范会;以大宗本家氏号,又为士会。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士蒍之孙。2006年,范武子之墓在河南范县高码头乡老范庄被发掘。

2、范文子

士燮(?—前574年),祁姓,士氏(按封地又为范氏),名燮,谥号“文”,又称为范文子。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士会之子,祁姓刘氏第55世祖。士燮在士会引退后担任晋景公的上军佐。

为人道德高尚,才能卓越。在鄢陵之战中,晋军最终胜利,士燮看到晋厉公对战胜楚共王十分自满,不愿看见晋国局势进一步恶化,在家自己诅咒自己死去。死后儿子士匄继承他的职位。

3、范雎

范雎(?-前255年),字叔,魏国芮城(今山西芮城)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国宰相,因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为“应侯”。

范雎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因被怀疑通齐卖魏,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易名张禄,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

参考资料:

-范姓

这新时代下,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越居世界第二位。在如今一个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商业作为第三产业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商业的发展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商业的历史差不多与中国历史一样源远流长。为什么这样说呢?

中国的商业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商朝时期,当时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以物物交换为主的,并没有产生后世的一般等价物货币。但是我们可以知道的是我们的祖先已经有了对物品价值的判断。所以我们也不难明白为什么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者被称做商人,这种活动叫商业,这些和商朝是分不开的。

而在中国历史上,商业的发展起起伏伏。朝代更迭,商业也有所不同,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商业从未消失过,最有名的商业群体之一就是晋商。晋商兴盛与明清时期,但为什么会衰落呢?

一 以介休范氏浅谈对晋商的认识

中国商业发展到繁荣时期是在明清时期,出现了商帮,而晋商就是中国最早的商帮之一,商帮的出现也促进了中国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有著名的商帮有十个,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的商人——晋商。晋商遍布的范围极广,有人曾说过:有麻雀飞到的地方,就有晋商人的足迹。由此可见晋商的厉害之处。

而后来晋商为什么会衰落呢这是我们接下来将要慢慢探究的一个问题。晋商自成立到繁盛到衰落经历了500多年的历程,这其中是和封建社会的政治是分不开的,在笔者看来,这可能就是其衰落的原因之一。

在晋商的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代表,山西的介休范氏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其兴亡也能多少折射出晋商的命运。介休范氏是以卖铜和铁的商人,在清康熙年间,由于国家严重缺少铜,便容许商人外出进行购买贩卖。

由此,介休范氏与官府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介休范氏的兴起在明朝末期,清朝中期,到后来在乾隆时期衰落,对它的命运的探究我们可以大致对晋商的衰落有一定认识。

二 介休范氏的兴起,繁盛与衰落

作为“康乾盛世”时期的著名的皇商之一,介休范氏可谓名极一时啊!他们为什么会成为皇商呢?是这样的,明朝时期,介休县的商贾之风盛行,许多人外出经商,在明末时期,范氏到明朝边疆做生意,在满蒙地区小有名气,深受满人的信任。

后来,清兵入关,明朝灭亡,清朝建立,满族政权统治者为了新生政权的稳定,便任用范氏的范永斗为内务府皇商。范氏家族既任有官职,又经营商业,拥有皇家专赐的特权,在当时显赫一时。自此,介休范氏兴起。

范氏家族十分受清政府喜欢,家中多人任有官职,家中商业是为皇家服务,为国家购买缺少物品,曾自费为政府购买粮草支持军队攻打准噶尔。且自身经济实力十分雄厚,经得政府准许,独自经营山西的盐业。并每年上交高额盐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另一件事能更好的体现介休范氏的繁盛。康熙年间,国家铜币紧缺,铜产量低,不能满足供需。政府就打算到东边的日本的产铜量极高的长崎去购买铜。范氏看到机会,上书请奏,愿减低利润,但请为清政府到日本去购买铜。清政府准许,这也为介休范氏增加财富,加大对外贸易奠定基础。

其次,介休范氏在当时不只是经营贸易,也进行运输,如木材,粮食等。介休范氏在国家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挺身而出,且赚取很少的利润,为自己的繁荣打下了基础。得到国家的认可,并有许多贸易活动,使介休范氏在康熙到乾隆初期繁盛一时。

从兴起到繁盛,介休范氏的道路可谓顺顺利利,没有障碍,一路高升,雄霸商界。但是,到乾隆初期,范氏家族到了清字辈时,家族开始出现衰落之象。当时的有利条件转化为不利条件,正如“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样,介休范氏因官而兴,也因官而衰。

后来,家族衰落的迹象越来越明显,生意经营利润越来越低,经营不利导致家中资金短缺,开销过大,入不敷出,拖欠政府官银,自家生意也做不下去了。

如此明显的事情定是瞒不住政府和人们,于是,在介休范氏正在兜不住的时候,清政府出手,找了借口,撤销范氏兄弟的官职,没收财产,并让其入狱。至此,介休范氏衰落。

三 从介休范氏探析晋商衰落的原因

1对国家的利用价值不大。从介休范氏来看,前期的兴盛是因为政府需要,利用价值极高,刚入关的清政府正需要商人的帮助,便大力扶持商业发展。但是当介休范氏经营不下去的时候,政府就果断放弃,致使其灭亡。

2政府政策的打压。当国家稳定后,对领导者来说,不稳定的就是商业了,我们都知道晋商是需要劳动力来工作的,那么劳动力流向商业后,农业劳作该怎么办。所以这时候的以介休范氏为代表晋商就遭受打压,政府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商业的发展,使其失去商业自由,利润越来越少,逐渐,晋商便衰落了。

3商人社会地位较低。古代自古以来便有士,农,工,商的阶级观念。商人是最没有地位的,这也就造成了晋商处处被压榨。为政府交纳重税,被官员敲诈勒索等等都加重了晋商的负担,使其压力过大,到最后难以维持生计。所以晋商衰落也并不难理解了。

总而言之,以介休范氏为代表的晋商的衰落是历史的选择,在当时封建制度为主要思想的古代社会,商业的发展十分困难,磨难重重,这也给现在的我们以深刻的思考。

参考文献

《万全县志》

《范氏家谱》

广西灌阳县平田村范氏辈分表?

仲纯正直公 良士宗文伯 叔子希昌彦 友善可弥安 “为监簿房字号其它诸房仍用前二十字到明嘉靖三十五年诸房太仆公续定世次字号为” 君章...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