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保存着罗姓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1收藏

在哪保存着罗姓族谱?,第1张

清宣统元年(1909)藻丽堂活字本 二册

吉林大学

14358 广东广州南海罗氏家谱不分卷

民国十六年(1927)钞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14359 广东番禺傍江罗氏族谱

(清)罗茂泽钞

清咸丰四年(1854)宁本 一册

美国

14360 广东宝安锦田横台罗氏族谱

民国三十三年(1944)影钞本 一册

美国

14361 广东普宁南径罗氏族谱

(清)罗道嘉录

清光绪十七年(1891)写本 一册

美国

14362 广东揭阳潮山罗氏族谱十三卷

钞本 十三册

广东中山图

注:记事至民国二十三年。

14363 广东中山大搅罗氏族谱四卷

(民国)罗鸣球等重修

民国七年(1918)罗氏敲东堂铅印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14364 广东南海罗氏族谱

罗仲让撰

美国

14365 广东信宜罗氏简谱

清光绪二年(1876)钞本 一册

美国

14366 广东顺德北门罗氏族谱二十二卷

(清)罗启贤等重修

清光绪八年(1882)本原堂刻本 二十四册

日本 美国

注:版心作《豫章罗氏族谱》。

14367 广东顺德南门罗氏族谱不分卷

(清)罗风华纂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刻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14368 广东顺德罗氏祚昌长房家谱不分卷

(民国)罗云舫编

民国二十三年(1934)钞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14369 广东高明罗氏族谱□□卷

(民国)罗晓枫纂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广州光华商店铅印本

广东中山图(存卷3、9、11、12、15、16、18)

14370 广东高明罗氏族谱十八卷首一卷

(清)罗高清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广州光华商店补印本

十八册

日本 美国

14371 广东东莞寒溪罗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十二年(1923)钞本 一册

日本 美国

14372 广东陆丰罗氏豫章堂上祖各簿

(清)罗仁城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钞本 一册

台湾

14373 广东兴宁高车罗氏家谱八卷首一卷

(民国)罗振勋 罗荛翼等纂修

民国二年(1913)刻本 十二册

广东中山图

14374 广东兴宁太平罗氏族谱

(民国)罗应钟主编

民国十一年(1922)写本 一册

美国

14375 广东兴宁东门罗氏族谱一卷

民国十一年(1922)刻本

广东兴宁县档

14376 广东兴宁东门罗氏族谱七卷

民国十五年(1926)刻本 三册

美国(缺卷4)

14377 广东兴宁东门罗氏族谱十卷

(民国)罗师扬 罗绮文总纂

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 六册

广东中山图

14378 广东兴宁罗氏族谱

(民国)罗庆诏等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钞本 一册

美国

14379 广西邕宁罗氏族谱

(民国)罗文伟纂

民国十五年(1926)本

广西邕宁县百济乡华达村

14380 广西北流县聊石罗氏家谱十四卷

(民国)罗章滨续修

民国十四年(1925)梧州文化公司石印本

广西图(存卷1)

14381 四川彭县罗氏族谱

(清)罗启聪 罗启漳等纂

民国三年(1914)彭县罗氏宗谱刻本 一册

四川图 四川重庆市图

14382 四川彭县罗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罗宗亮 罗宗先续修

民国三十年(1941)成都石印本

四川图

注:罗卓然首修於清咸丰十一年。

14383 四川永川松溉罗氏族谱十一卷首一卷

(民国)罗泰莹 罗江霖等纂

民国十九年(1930)石印本

四川崇庆县崇阳镇三元街118号 温江师专

注:罗勋首修於明成化十六年。

14384 四川荣昌罗氏族谱

(民国)罗朝泰修

民国五年(1916)刻本 一册

美国

14385 四川中江罗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二年(1913)中江罗氏祠堂刻本 一册

四川图

14386 四川苍溪苍邑罗氏宗谱三卷

(民国)罗崇彦 罗润生等续修

民国三十三年(1944)石印本

四川南充地区档(残缺)

注:书名一作《岳东场罗氏宗谱》。

14387 四川内江蜀南内邑罗氏族谱五卷

(民国)罗懋昭 罗德辅纂修

民国石印本

吉林大学 四川图

14388 四川简阳罗氏族谱四卷

(清)罗元镒纂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三合祠刻本 四册

历史所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清:清光绪间罗学成始修。

14389 四川简阳罗氏族谱四卷

(民国)罗元德纂修

民国二十年(1931)本合祠活字本 四册

历史所 四川图 四川重庆市图

注:清光绪间罗学成始修。

14390 四川隆昌罗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罗伦玉等续修

民国四年(1915)铅印本 一册

北图

14391 四川丹棱罗氏族谱不分卷

(清)罗良才纂

清道光间木活字本 一册

四川图

14392 四川高县罗氏家谱一卷

油印本

四川高县

14393 四川仪陇罗氏族谱

(清)罗中儒补修

清刻本

四川仪陇县档(残)

14394 四川仪陇罗氏宗谱一卷

民国三十六年(1947)顺庆益新书局代印本

四川仪陇县档

14395 四川宣汉金盘罗氏宗谱十七卷

(清)罗宣镇 罗华镇续修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刻本

四川仪陇县档

14396 四川宣汉罗氏家谱一卷

(民国)罗兴朝重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钞本

四川宣汉县档

14397 四川罗氏族谱一卷

(民国)罗庆丰重修

民国元年(1912)钞本 一册

吉林大学

14398 四川顺庆罗氏宗谱一卷

(民国)罗豫章续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石印本

四川南充地区档(残)

14399 贵州铜仁罗氏族谱十二卷

(民国)罗子异编纂

民国三十八(1941)铜仁平平印刷商店铅印本

八册

北图

14400 香港新界九肚罗氏家谱

(民国)罗步蟾修

民国三十一年(1942)写本 一册

美国

14401 香港元朗锦田罗屋村罗氏族谱

民国三十二年(1943)写本 一册

日本

14402 归化罗氏族谱□□卷

(清)罗开煦 罗开元续修

14403 罗氏永二公房谱不分卷

(清)罗金来等修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活字本 二册

北图

14404 麻邑罗氏族谱二十四卷

(清)罗朝彦编修

清同治七年(1868)柏林堂活字本 二十七册

四川图

注:国文元首修於清嘉庆十八年。

14405 祝融罗氏支谱六卷末一卷

(清)罗庆鲲等修

清同治八年(1869)报本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14406 罗氏流传世谱

清光绪七年(1881)钞本 一册

台湾

14407 罗氏族谱十四卷

(清)罗贵平修

清光绪十五年(1889)刻本

湖南桃源县档

14408 罗氏族谱十四卷

(民国)刘时棠修

清光绪十七年(1928)刻本

湖南桃源县档

注:清光绪十五年罗贵平首修。

14409 罗氏族谱卷

清光绪间刻本 一册

四川图(存卷2)

14410 罗氏族谱一卷

(清)罗学时编辑

清宣统元年(1909)钞本

广东四会县档

14411 硒州罗氏族谱不分卷

(清)罗洪纂修

清钞本 四册

四川图

14412 罗氏家谱

民国十二年(1923)刻本 二册

美国

14413 罗氏族谱四卷

(民国)罗元廷等纂修

民国二十年(1931)增修刻本 四册

北图

14414 罗氏家乘不分卷

民国石印本

四川图(存一册)

14415 郭络罗氏家傅并老八旗通谱

钞本

河北大学

注:记事清乾隆二十二年止。

14416 罗氏家谱不分卷

(清)罗万锦 罗万肃纂修

稿本

科图

14417 罗叶氏六修宗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叶氏族人纂修

民国三十二年(1943)活字本 二十八册

北图

汉 朝

罗 珠 豫章罗氏始祖。号怀汉,仕汉高祖治粟内史,改参军知政,官拜相国大司农。

罗居厚 二世,字延相,号竭中,珠公长子,居西山。仕汉武帝时袭父爵大司农。

罗 忠 三世,字子忠,号昱斋,居厚公长子,居九江。仕汉武帝时,为宗正。

罗 悉 三世,字子立,号敦笃,居厚公次子,居西山。仕汉武帝官延尉。

罗臣恭 四世,讳禹,字舒泰,号容真,悉公次子,隐居西山。汉本始间仕长乐少府。

罗 奉 五世,讳诚,字奉诚,号好尚,臣恭公长子,居新建。汉绥和二年为谏议大夫。

罗 谌 五世,字道尚,臣恭公次子,居湖广来阳县。汉元始间为执金吾将军。

罗 徵 六世,字可证,奉公次子,居西山。汉建武元年为南阳太守。

罗 达 七世,字彦锈,徵公长子,居新建县忠孝乡西山黄古巷。仕汉永元年为大中大夫。

罗 叶 八世,字秀茂,号立城,达公长子,居武阳。汉永年时为河南大尉。

罗 暹 九世,字奇节,号祐郎,叶公长子,居西山。汉建和时为屯骑校尉。

罗 升 九世,字奇桢,号祈郎,叶公次子,居武阳。汉建和六年,官拜光禄大夫。

罗 茂 十世,字季实,号祀山,升公次子,居徐埠。汉末为东郡太守。

罗 霄 十一世,字公盟,茂公次子。仕三国吴安成郡守,因号罗三总管。

罗 佐 十二世,字令恭,霄公长子。仕三国刘先主为折冲中郎将,建兴元年,卒于阵。

晋 朝

罗 育 十二世,字令育,冀公次子,居湖广夷陵州宜都县。仕晋为荣阳令。

罗 澄 十三世,字公浩,号洁生,令恭公长子,居南昌县黄河陂。晋武时为兵曹参军。

罗 瑭 十三世,字公秀,号柏林,令恭公次子。晋太康时辟佐郡政。事详于传。

罗文通 十四世,字诏贤,瑭公长子,居丰城县。屡诏不起,因号诏贤先生。

罗文慧 十四世,瑭公次子,居丰城县。仕汉府尚书郎。

罗 钟 十五世,文通公长子,晋建武时举秀才,戊巳授校尉。

罗 铁 十五世,文通公次子,隐居象牙岗西源。晋建武时举秀才,为议郎。

罗 铿 十五世,文通公三子,隐居象牙岗西源。晋大兴元年举秀才,为太子舍人。

罗 含 十六世,讳绥,字君章,赓公子,居湖广耒阳县。晋建元间桓徵为秘书郎。

罗 缕 十六世,字尹章,铿公次子,居丰城县。晋兴宁时为奋武将军。

罗 洞 十六世,字茂章,俨公次子,居泰和县古冈。晋孝武帝间温峤镇江州请别驾。

罗福生 十七世,俊章公长子,居丰城县。东晋太元间仕北魏武帝典庶事参军。

罗禄生 十七世,俊章公次子,居丰城县。东晋北魏武帝时仕内都大官。

罗企生 十七民,字宗伯,均章公长子。仕晋为长史功曹,迁武陵太守。罹桓元难,详于传。

罗遵生 十七世,字永伯,均章公次子。仕晋为著作郎。事详忠孝传。

罗 纲 十八世,福生公长子,居丰城县查村。仕北魏明帝左长史。

罗 结 十八世,字曰贞,福生公次子,居丰城县。仕后魏长信卿。

罗 纬 十八世,禄生公长子,居新建县西冈。为后魏太武帝司徒主簿。

罗 昌 十八世,字邦卿,企生公次子。以孝行徵为著作郎。因父遇祸不就,详豫章志。

罗 昊 十八世,讳友卿,字友行,号开益,遵生公长子,居武阳。刘宋泰始间授侍御史。

罗 崇 十九世,结公长子,居丰城县。仕晋桓温下政有奇,特改襄阳太守。

罗 斤 十九世,字智政,结公次子,居丰城县。仕后魏太武帝延和间为四部尚书。

罗 渥 十九世,讳渥,字智渥,纬公长子,居新建县西冈。仕后魏给事黄门侍郎。

罗 炜 十九世,字智炜,纬公次子,居丰城县。刘宋太始间仕后魏献文帝尚书右中兵郎。

罗智达 十九世,讳道孙,昌公三子,居南昌黄陂西岸。刘宋太始间补兰台寺正书。

罗 敦 二十世,字敦中,智政公长子,居丰城县。仕后魏太子洗马库部尚书。

罗 提 二十世,字提所,渥公长子,居丰城县。齐建元间后魏孝文帝为征北大将军。

罗 埠 二十世,字昭祖,智慧公长子,居丰城县。后唐封为谏议大夫。

罗 弥 二十世,字庆祖,智亮公次子,居灌城二都。从宗人结荐,官至范阳太守。

罗茂祖 二十世,智亮公三子,居灌城二都。梁武帝天监时仕庶姓府持节主簿。

罗 和 二十世,字元祖,智达公子,居灌城二都。后唐封谏议大夫。

罗均阳 二十世,字利祖,智通公三子,居灌城二都。后唐封中散大夫。

罗中阳 二十世,字荣祖,智强公长子,居灌城二都。唐人中十三年追封中散人夫。

罗 允 二十世,讳泰阳,字诚中,宦名阿奴,号胜一,智友公次子。官中散大夫。

罗伊利 二十一世,敦公子,居丰城县。仕后魏散骑常侍,即仪曹尚书。

罗 云 二十一世,字任利,提公长子,居丰城县。仕魏显祖为给事中。

罗 领 二十一世,字景彦,庆祖公长子,居邓埠。陈永定间为左司承相,详于传。

罗 腰 二十一工,字景义,元祖公子,居黄陂西坳。梁大宝二年为程灵洗马主簿。

罗景谊 二十一世,怡祖公长子。以资科举总干丁内外艰,庐墓至孝,擢豫章王国左常侍。

罗景卫 二十一世,筠祖公长子,居新建县。梁天监五年补律学博士。

罗景明 二十一世,太中公长子,居新建县。大通己卯年仕东魏孝静帝骠骑大将军。

隋 朝

罗 颐 二十一世,字景显,诚中公长子,居丰城县。隋炀帝大业时为秘书丞。

罗万科 二十二世,讳阿奴,伊利公长子,居邓埠罗家园。东晋仕北魏大武帝侍御史。

罗万承 二十二世,讳盖,任利公子,居丰城县。仕魏世宗宣武帝龙骧将军。

罗万成 二十二世,景富公长子,居丰城县。隋炀帝时补鸿胪寺史。

罗万训 二十二世,景富公次子,居邓埠。唐武德时由郡吏任戎州焚道中都尉。

罗 文 二十二世,字万德,景睹公子,居西昌。仕隋为长沙王相。

罗 武 二十二世,字万年,景彦公长子,在西昌。隋大业时义授真武将军,战殁于贼。

罗 念 二十二世,讳万淮,字子怀,景尧公长子。东魏孝静武定时为骠骑将军。

罗万卿 二十二世,景谊公子,居新建县。仕周武帝保定间文曹礼。

罗万龙 二十二世,行第一,景政公长子,居建昌。大同间以文学对策第一,除秘书郎。

罗万隽 二十二世,景遇公次子。隋文帝时补刑部令史。

罗 钺 二十二世,讳钺壮,字万方,景显公长子,居西昌。隋文帝时仕开远将军,守高平。

罗万邦 二十二世,景显公次子,居西昌。仕隋炀帝天官监膳。

罗 证 二十二世,字官止,号福智,景哲公长子,居西山。唐贞观时任淮扬刺史。

罗官达 二十二世,景哲公次子。唐贞观时任起居舍人。

罗元雄 二十三世,讳杀鬼,万科公子,居邓埠。魏大武帝时为骠骑大将军。

罗 凿 二十三世,字元作,万承公长子,居湖广耒阳县。仕后魏尚书右仆射。

罗 衡 二十三世,字元权,万承公次子,仕后魏为辅国大将军。

罗元鹏 二十三世,万成公长子,居邓埠。隋时补吏部令史。

罗 材 二十三世,字元信,万德公长子。仕隋为齐州总管。

罗 喉 二十三世,字公布,万盒公长子,居河南洛阳。隋时赐爵议宁郡公。

罗元晖 二十三世,万平公长子,居灌城朱姑桥。隋文帝时为大理寺律学博士。

罗文谷 二十三世,字元勇,万平公三子。以骁勇事唐太宗,授百骑,赐虎文衣。

罗元领 二十三世,万卿公三子,居抚战坪。隋文帝间仕奚官仆局丞。

罗元孝 二十三世,万龙公子,居建昌。隋文帝时为御府局丞。

唐 朝

罗元黄 二十三世,万先公长子,居建昌。唐永徽时为中书省主书。

罗元兴 二十三世,万升公次子,居丰城。仕唐骁卫金容卫府差。

罗 通 二十三世,字元亨,万升公三子。唐武德七年以明经诏授太子建成詹事主簿。

罗 仁 二十三世,字元定,官达公子,居永丰。唐初武德时为江淮招讨使。

罗元稔 二十三世,官奉公次子,居新昌县。唐永徽时为门下省主书。

罗道生 二十四世,字世法,元雄公长子,居新建县五谏乡。仕后魏孝文帝参军。

罗 群 二十四世,字世宪,元干公次子,居西昌。唐咸亨辛未年举童子科,除中书令。

罗世义 二十四世,元晖公长子,居壕湖冈。唐永徽时为中书省门下都事。

罗世袭 二十四世,元孝公子。隋大业乙亥,由王府大学士领秘书局事,后为秘书郎。

罗世昌 二十四世,元黄公四子,居西昌。唐高宗时补提钱令史。

罗世楠 二十四世,元裳公子,居丰城县。唐龙翔中时补国子监律学士。

罗士信 二十四世,字世推,元朗公子。唐初为陕州道行军总管使,奉敕为关中参军。

罗世值 二十四世,元叔公子。梁末宦于建业御史。

罗 延 二十五世,世法公子,居新建县。齐中兴时仕魏宣武帝骠骑将军,升光禄大夫。

罗志伊 二十五世,世袭公长子。唐初武德间补太史监,历博士,转天文博士,终太史令。

罗志尧 二十五世,世昌公子,居南昌县。唐武德初,楚王林士宏如南昌县事。

罗正亮 二十五世,字原友,世英公长子,居永丰。唐开元间仕秘书阁校书郎。

罗 衡 二十五世,字志量,世奠公三子,居新吴。仕陈为都尉。

罗 璜 二十五世,木山人,仕唐为江州刺史。

罗汝荣 二十五世,木山人,仕唐为实授知县。

罗 秀 二十六世,字尹俊,志义公次子,居魏州贵乡。唐季以武略补魏州都护军。

罗尹耕 二十六世,志簧公子,居南昌。隋开皇时,官洪州参军。

罗尹甫 二十六世,志尧公长子,居南昌县。唐永徽六年,授莱州司户。

罗至逊 二十六世,原清公子,居建昌。唐神龙元年仕兰台督府参军。

罗 奇 二十六世,讳昌逊,字尹泰,号白齐,志为公长子,居杭州。唐补直阁学士。

罗有主 二十七世,尹斌公长子,居浙江钱塘。仕唐钱塘主簿。

罗 岷 二十七世,字有声,尹文公长子,居新建县。唐奉使南诏,授礼部主客司郎中。

罗有道 二十七世,尹俊公长子,居丰城县。唐时上书,官河源等军检营田大使。

罗 珍 二十七世,字有光,尹俊公三子。唐肃宗时补魏州护军中尉,恩赠魏博节度使。

罗怀信 二十七世,至逊公子。唐贞观初为中尉上元。死于吐蕃。

罗有守 二十七世,字目苏,尹禄公长子,居西昌。唐天宝间致仕中书省令。

罗 性 二十八世,字汉明,号霞径,有容公子,居丰城。仕唐以令史任将士郎。

罗汉穆 二十八世,有居公次子,居丰城。唐开元中,募授中郎将。

罗汉复 二十八世,有美公长子。唐开元中举,拜蓝田县,转筠阳新安别驾。

罗汉义 二十八世,字均玉,有声公子。唐垂拱时,以子贵,赠中散大夫、少府监。

罗汉壑 二十八世,有敬公三子,居兴国朝阳。唐时以鄂宗公远荐,授尚书膳部员外。

罗汉滨 二十八世,有一公子。唐时为曹玉皋裨校,讨李希烈功,授神策左卫将军。

罗汉直 二十八世,有作公长子,居西山。唐开元中补唐尚书史。

罗汉茂 二十八世,有道公三子。唐开元间由令史任信州盛山尉。

罗 让 二十八世,讳龟,字汉惠,有光公子。唐时为田税部中郎将,以子恩封节度使。

罗汉杰 二十八世,字士彦,有祥公子。唐开元中,为邠王府长史,官至都御史。

罗汉弁 二十八世,号石崖子,有知公长子。唐时以明经选授范阳尉。

罗希浣 二十八世,怀信公子,隐居庐山屏风崖。仕唐为右拾遗。

罗希爽 二十八世,字铒,怀忠公子,唐天宝时为经略使,迁谏宫转太常寺寺丞。

罗 海 二十八世,讳琛,字汉卫,怀洛公子,居会稽县。仕唐为山阴令,仕至刺史。

罗 响 二十八世,字辑瑞,号公谨,怀操公子。唐肃宗时为庐州刺史,迁京兆尹。

罗宏中 二十九世,字玄立,避讳加弓傍,汉明公长子。唐时以帖式仕虢州县尉。

罗宏元 二十九世,汉穆公长子。唐开元中以善射补骁骑将军,为右监门将军。

罗宏直 二十九世,汉穆公次子,居丰城县。唐时以材勇为金吾卫酋长。

罗宏简 二十九世,字本定,汉仁公长子。唐肃宗时登有司第,怀州武德令,迁盐铁御史。

罗宏从 二十九世,汉仁公次子。唐开元癸酉岁登道举科,授宝籍郎尚唐公主家丞。

罗宏欢 二十九世,讳欢,字宏庆,号仰山,汉义公长子。唐举贤良仕河南太尹。

罗宏淡 二十九世,号天台子,汉义公次子,居长安县牛渚。唐以明经授长安尉。

罗宏化 二十九世,汉爵公次子,居会昌县。为唐亲王府府队副。

罗宏爱 二十九世,汉直公子,居南昌县木山濠。唐开元中举帖试 授福建中尉。

罗宏信 二十九世,字德孚,汉惠公长子。唐时由平章封豫章郡公,转封北平王。

罗宏谋 二十九世,汉杰公长子,居进贤县。唐时举秀才高第,调梁府仓曹将军。

罗 仲 二十九世,字宏广,汉臣公长子。唐天宝中以明习孙吴,中武举科第。

罗宏羊 二十九世,汉算公子。仕唐太常寺主簿。

罗宏静 二十九世,汉弁公长子,居邓埠。仕唐为谯王府录事。

罗宏微 二十九世,汉弁公三子,居南昌县。唐时以帖式试任新兴尉。

罗 春 二十九世,字仁安,希浣公长子,隐居庐山屏风崖。为唐亲王国尉。

罗 冬 二十九世,字智安,希浣公四子。唐天宝时以武略授神策卫都勾判官。

罗 让 二十九世,字景宣,汉晌公长子。仕唐任咸阳令转淮扬节度使,江西观察使。

罗绍博 三十世,字立名,宏启公长子。唐建中进士,任永州刺史。

罗承韦 三十世,字绍全,宏直公长子。以武略为西原首领。

罗绍恩 三十世,宏直公次子。唐季以明经补宣义郎任潮广枝江县尉。

罗 福 三十世,字国祥,泰定公长子,居深洞。唐季官至尚书左仆射。

罗 禄 三十世,字国伯,号伯祥,泰定公次子,居深洞。唐季为尚书仆射左司郎中。

罗国贞 三十世,泰定公三子,后居罗坊。唐季为尚书仆射右司郎中。

罗绍忱 三十世,字立敬,号玉崖,宏爱公长子。唐会昌五年举二十六名进士。

我们以是湖广填川,我们字辈以乱了,当时湖广罗氏八弟兄来到四川省宜宾市高县落角,然后带了一面铜锣分成八份,每人一份,各散四方,分手留言,我们八兄弟安家乐业以后,见铜锣相认,但是我们前辈没文化,去世过早,后来听见我爷爷说,我们族谱在我的老爷那代,房屋失火族谱成灰,我是光字辈,现在我们的字辈是。<国,世,正,光,大,中,良,得,泽,长,以上,以下,我都记不清楚,希望姓罗的,多出些意见,感谢

如下:

罗凌甫:相传,他在周朝末期复兴了罗国,其生前编纂了第一部罗氏家谱。

罗含:东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以及地理学家,是华夏历史上山水散文的创作先驱。出生于衡阳郡耒阳县,当时的衡阳郡耒阳县就是现在的衡阳市耒阳市,是湖南省的第一个哲学家,代表作有《更生论》以及《湘中记》三卷等。

罗隐: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出生于当时的杭州新城,也就是现如今的浙江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其生前曾多次科考而不中,一生憎恶统治阶级。他的思想受到道家影响,代表作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

罗邺:唐代著名的诗人,是余杭人,有“素有英姿,笔端超绝”之誉,号“诗中虎”,为唐代“三罗”之一,其代表作有《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罗从彦:宋朝时期著名的经学家、诗人,同时也是豫章学派的著名创始人,被世人称为豫章先生。其出生于南沙剑州,自幼好学,专心致志,有一定的文学地位,有代表作《中庸说》《豫章文集》等。

罗伦:明代理学家、状元。出生于吉安永丰,属于现如今的江西省内。生前有著作《一峰集》等。

你的祖籍是哪里啊???地方不同,分支不一样,家谱字辈也是不一样的,我也姓罗,祖籍江西高安,属于豫章罗这个分支,爷爷辈就迁来重庆了,我爷爷是“时”字辈,我爸爸是“来”字辈,到我就是“贤”字辈了,

我们是用的旧版的家谱,是:盛应实用君,成彦伯公叔,以德懋宪光,秉兴克允福,亨运会时来,贤嗣序昭穆,富有本日新,德业世常录。

你好!

你家祖籍应该是蓝氏,不是上清河村,应该是黄陂王家河镇清河村。

至于你说的辈分,也和当地的不一样,应该是后面传谬了。

黄陂蓝氏字辈:“廷凤锡祥春芝毓秀宾洪唤彩

自古兰(兰)氏与蓝(蓝)氏为两大姓氏,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实行简化汉字兰简化为兰,蓝简化为蓝,但是多数人误以为蓝简化兰,以至于实行户籍身份制度时,把本为蓝姓的人上户口时写成了兰。以至于现在多数人认为兰氏与蓝氏是一个姓氏!

兰姓

兰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三位的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七。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君主郑穆公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期郑国君主为郑穆公姬兰。在周宣王执政时期,把同父异母少弟姬友封于郑(今陕西华县),称郑桓公,为西周最后分封的一个诸侯国。郑国传至周襄王姬郑二十五年(郑穆公姬子兰元年,公元前627年),郑桓公的孙子姬子兰即位。传说,郑穆公之母在生他时,梦见天使手执一株兰草,异常恭敬地赠予她,其时幽香扑鼻,醒来似乎余味无穷,不久即产下一子,遂将其取名为“兰”。姬子兰在位二十二年,逝世后谥号为“穆”,史称郑穆公。其支庶子孙中有的以王父之名为姓氏者,称兰氏,世代相传至今,文字简化改革之后,兰氏简笔为兰氏,史称兰氏(兰氏)正宗。

兰氏族人大多尊奉郑穆公姬子兰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

源于芈姓,出自楚庄王之幼子芈兰(熊兰),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楚庄王芈旅(熊侣,在位)敕封他的小儿子芈兰(熊兰)为上官邑(今河南滑县)大夫,在芈兰的后代子孙中,有以先祖所封邑名为姓氏者,称上官氏;亦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兰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大夫食采于兰邑(今山东枣庄),其后裔子孙中有以邑名为姓氏者,称兰氏。

第四个渊源

源于匈奴族,出自古匈奴族休屠部乌洛兰氏、拔列兰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匈奴族休屠部的凉州乌洛兰氏、拔列兰氏,在南北朝时,归附于北魏政权。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政策,乌洛兰氏、拔列兰氏两氏族被改汉姓为兰氏、石氏。

第五个渊源

源于鲜卑族,出自鲜卑族拓跋部,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政策后:

①鲜卑族拓跋部中的是兰氏,亦称是连氏,后多改为改兰氏、连氏。

②拓跋部嗢石兰氏,亦称乌石兰氏,后多改为兰氏、石氏。

③拓跋部乌洛兰氏,后改为兰氏。

④拓跋部仆兰氏,亦称普兰氏、蒲兰氏,后多改为仆氏、普氏、蒲氏,亦有改为兰氏者。

第六个渊源

源于鲜卑族,出自鲜卑族独孤部,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南北朝初期,鲜卑族独孤部为北魏初期核心的八大家族之一,亦是构成北魏王朝的三十六部之一,除了部分族人仍为独孤氏外,在北魏孝文帝太和元年以前即有改为汉字单姓者,为兰氏、卜氏。

第七个渊源

源于羌族,出自古羌族白兰氏部落,属于以部族称谓汉化改姓为氏。古羌族白兰氏,是在历史上开发青海的少数民族姓氏之一。后在南北朝时期大举迁徙于中国西南地区,在云南、贵州地区为古兰若人,其族后逐渐演进为彝族,其中即有以原部落称谓为汉姓兰氏者;在广西地区的族人逐渐演化为壮族,其中亦有以原部落称谓为汉姓兰氏者。

第八个渊源

源于女真族,出自金国女真族后裔,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①满族额哲氏,满语为Eje Hala,汉义为“骟牛”,世居兰河山,后有以居地名称取谐音汉姓为兰氏、哲氏者。

②满族辉罗氏,源于金国时期古女真族姓氏“会兰氏”,以姓为氏,满语为Huilo Hala,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世居乌拉(今吉林吉林)、松花江沿岸,后冠汉姓为兰氏、辉氏、何氏等。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拉库勒氏,亦称喇库勒氏、兰库拉氏,满语为Lakule Hala,世居木楞扎喇(今黑龙江牡丹江穆棱林区),后冠汉姓为兰氏、郎氏。

第九个渊源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①蒙古族扎赖氏,亦称札答兰氏、札只剌氏、茶赤剌氏,是成吉思汗的劲敌札木合的后裔,世居锡喇塔拉。满族亦有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alai Hala。其族人中后有冠汉姓为兰氏者。

②蒙古族乌兰氏,汉义为“红色”,世居呼伦贝尔、黑龙江。满族亦有引为姓氏者,满语为Ulan Hala。其族人中后有冠汉姓为兰氏、洪氏者。

第十个渊源

源于达斡尔族,出自金国女真族后裔,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达斡尔族必喇氏,亦称别兰氏、毕力扬氏,源于金国时期古女真族姓氏“必兰氏”,世居和悠、长白山、黑龙江、乌苏里江口等地区。满族亦有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ira Hala,汉义“河川”。后冠多汉姓为兰氏、杨氏等。据史籍《黑龙江志稿·人物志》记载,达斡尔族瓦兰氏,亦称瓦然氏,为托莫氏的一个分支。满族亦有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alan Hala,汉义为“巧妙”。后冠多汉姓为兰氏、乔氏等。

第十一个渊源

源于回族,出自元朝官员谙都刺家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文献《回族人物志·元》中记载,回族中的兰氏,源自元朝官员谙都刺家族。谙都刺,字瑞芝,生于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祖父阿思兰,元朝初七随从大将军阿术征伐南宋,转战于河南江北各地,因功官至冀宁路(今山西太原)达鲁花赤(县令)。子孙因其名兰,遂以兰为氏。

回族姓氏中虽有音同字不同的“同源异姓”现象,但回族兰氏与蓝氏却不同源,不可混同!

第十二个渊源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土家族、瑶族、畲族、苗族、傣族、黎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兰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兰氏,世代相传至今。

姬兰。即郑穆公。公元前八零六年,周宣王把同父异母少弟姬友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称郑桓公,为西周最后分封的一个诸侯国。下传至公元前六二七年,郑穆公即位。传说穆公之母生穆公时,梦见天使手执一株兰草,异常恭敬的赠予她,其时幽香扑鼻,醒来似乎余味无穷,不久产下一子,遂将其子取名为兰。姬兰在位二十二年,死后谥号为穆,史称郑穆公。其支庶有的以王父之名为氏,称兰姓。他们尊姬兰为其得姓始祖。

蓝姓

蓝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260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2%。

源流

来源一

源于姜姓,出自炎帝神农十一世孙帝榆罔之子昌奇,属于帝王赐姓为氏。蓝氏祖先为炎帝神农十一世孙帝榆罔之子,据《蓝氏族谱》记载,蓝氏的受姓始祖是昌奇,“昌奇为炎帝神农氏十一世孙帝榆罔之子,生于帝榆罔二十二年(公元前2738年待考),临诞时有熊国君贡秀蓝一株,帝甚喜,因赐姓曰“秀蓝”,赐名曰昌奇,后任为火旺,分封于汝南,遂以此地名为郡,后子姓蕃衍,遍处雍、青、徐、荆、益、冀、幽诸州,布甲天下,今之蓝氏皆公遗裔”,汝南堂名即源于此。该支蓝氏一族,自族谱记载至今已经传有一百五十三世之多,可谓泱泱大族矣。

据历史文献《蓝氏族谱》记载,蓝氏传至十代蓝善,助夏禹治水,因功授以“牧”都安邑,遂住安邑(今山西安姨),嗣后,蓝氏子孙又徙迁陕西,隐居长安、甘肃陇西、湖广荆州、上元(今江苏南京朱紫坊)等地。蓝氏族人大多尊奉昌奇为蓝氏的始祖。

来源二

源于嬴姓,出自远古贤者伯益之后裔秦子向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战国中期的周显王姬扁二年(魏惠王魏罃三年,公元前367年),秦献公嬴连(嬴师隰)为了向东发展,在蒲、蓝(今陕西蓝田)等地设县,逼迫魏国边境。

在秦子向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地名称为姓氏者,称蓝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蓝氏正宗。

来源三

源于嬴姓,出自战国时期中山国大夫诸君,属于以封邑地名称为氏。诸君,为战国时期中山国的宰相,因封地在蓝(今河北迁安),世称蓝诸君。

在蓝诸君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地兼称为姓氏者,称蓝氏,世代相传至今。

来源四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后期楚国大夫亹,属于以居邑地名称为氏。春秋后期,楚国有个大夫叫亹,因出任蓝县令尹(今湖北荆门),因此后世称其为蓝尹亹。

在蓝尹亹的后代子孙中,有以先祖官地兼称为姓氏者,称蓝氏,世代相传至今。

来源五

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认祖归宗—中国百家姓寻根》记载:回族蓝氏是“由伊斯兰人名(来自阿拉伯语),借用发音相近的汉字姓。入关后便采用了单字汉姓蓝氏。回族中的蓝氏,因明洪武年间“蓝狱”(蓝玉及家族遇害)之祸,其资料相当匮乏。在历史文献中,蓝氏又往往被误记为“兰”姓。如蓝楚芳,在史籍《太和正音谱》中为“蓝”,而在史籍《录鬼薄续编》中则为“兰”,在史籍《西域文化名人志》中又说:“兰楚芳,又作蓝楚芳”。

明朝的大将蓝玉,官方资料均为“蓝”,民间则简笔记为“兰”。[1]

来源六

源于畲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畲族的篮氏来源于畲族的创世传说:“蓝氏始祖昌奇,是神农氏第十世孙帝榆罔之子,也就是神农氏第十一世孙也”,认为昌奇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基本上是所有的畲族蓝氏族谱中都认同的说法,并以昌奇为畲族的先祖。另外,远古时期盘瓠的次男蓝光辉,受封护国侯,居处汝南郡,亦为畲族蓝氏始祖。宋、元两朝之后,一部分或者是为了躲避汉族统治者的残酷屠杀,或者是出于对汉族文化的崇敬,总之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族称。

这种状况持续了好几百年,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福建省的漳浦、龙海、上杭一带,广东省的大埔、饶平等地区,许多蓝氏族人方一致恢复为畲族的民族属性,总人口竟然多达数万之众。

龙首师仗志按盘匏王生于帝喾高辛四十五年五月初五,为盘、蓝、雷三姓之祖。至“帝尧陶唐氏”廿一年六月初七日盘匏王奉旨游山伏猎,,至廿二年正月十四,因山羊角所伤,登树岔遂殁,年三十九岁。十七日将尸而归。三男一女并盘匏王部下扶尸上朝。帝思功臣,生既非怀,于人始死亦不归于中土乎,命将士将树砍回,召青州范氏匠雕刻盘匏王颜像,名曰:“师杖”,谥“忠勇王”,塑像焚香致祭。帝尧廿四年四月初八日丑时御葬于凤凰山,坐卯向酉。立有石人、石马、石麒麟为记。

妣“瑞娥公主”御衢州府石洋县东门五里莲地形,坐壬向丙。

注:一作“龙头师仗志”。

据福建宁德白岩北山蓝氏族谱

来源七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蓝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蓝人,亦称褴人、滥人,是商末周初的周族王室内宫设置的一种官位,主要职责就是排解君王的忧虑和精神紧张,实际上类似今天的相声演员,具有精神医生的职责。因其穿着五颜六色的花衣服,所以称褴人、或滥人。在史籍《大戴礼》中记载:“蓝人,文王官人,蓝之以乐,以观其不宁。”

在蓝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蓝人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蓝氏。

来源八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布雅穆齐氏,亦称布雅齐氏,满语为Buyamuci Hala,世居噶哈里、黑龙江沿岸。后多冠汉姓为阎氏、蓝氏等。其蓝氏鼻祖为布雅穆齐·富尔赛,满洲镶黄旗人,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担任蓝翎长,就是前锋校尉的助手,由骁勇善战的勇士充任,平时负责管理日常旗务的副排级,每甲一人,在满洲八旗中,每旗约有十一位蓝翎长,正九品官秩。布雅穆齐·富尔赛后来累官至甘肃提督、西宁镇总兵。在布雅穆齐·富尔赛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首任官职“蓝翎长”为姓氏者,汉化为单姓蓝氏,世代相传至今。

⑵满族丛尼勒氏,满语为Congnile Hala,据史籍《长白山先民传》记载,满族姓氏,世居地待考,所冠汉姓有蓝氏。其蓝氏鼻祖为丛尼勒·德恒,满洲镶黄旗人,原为吉林驻防,后在清咸丰三年从征镇压太平天国有功,特赏蓝翎。在丛尼勒·德恒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受赐“蓝翎”为姓氏者,汉化为单姓蓝氏,世代相传至今。

⑶满族德敦氏,满语为Dedun Hala,满语“站”,世居黑龙江两岸,后多冠汉姓为杜氏、邓氏、蓝氏等。其蓝氏鼻祖为德敦·明庆,满洲正白旗人,原在黑龙江驻防,清道光八年晋升为蓝翎侍卫,后累官至正白旗都统。在德敦·明庆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荣耀的“蓝翎侍卫”为姓氏者,汉化为单姓蓝氏,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

昌奇公:昌奇公为炎帝神农氏十一世孙帝榆罔之子,临诞时有熊国君贡秀蓝一株,帝甚喜,因赐姓曰蓝,赐名曰昌奇,后分封于汝南,遂以此地名为郡,后子姓蕃衍,遍处雍、青、徐、荆、益、冀、幽,布甲天下,今之蓝姓皆公遗裔”,汝南堂名源此。另外,蓝氏是神农氏医术和农业技术的继承者。

在哪保存着罗姓族谱?

清宣统元年(1909)藻丽堂活字本 二册吉林大学14358 广东广州南海罗氏家谱不分卷民国十六年(1927)钞本 一册广东中山图14359 广东番...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