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淮安籍的历史名人事迹
关天培(1781~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
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另铸6000斤以上大炮40门,安置各炮台。同时抓紧训练,制定春、秋操章程。1838年,在镇远、威远炮台间增建靖远炮台,首次安设西洋铜炮,并在横档东侧水道架设排链两道。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到粤禁烟,协助缉拿烟贩,收缴鸦片,并指挥水师多次与英舰船交火。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钦差大臣琦善至广东,一意主和,懈于防务。1841年1月7日,英方发动虎门之战,企图以武力迫使琦善屈服,出动舰船10余艘,攻占沙角、大角炮台。2月26日,英军又以战舰10艘、汽船3艘,配以登陆部队,猛攻横档岛一线6炮台。关天培于靖远炮台督军顽强抵抗,并亲燃大炮对敌轰击,负伤力战殉国。其办理广东海防的奏折公牍,辑为《筹海村集》。
周信芳
周信芳,字士楚,艺名麒麟童。浙江慈溪人,1895年1月14日生于江苏清江浦(今淮安市)。1956年,率上海京剧院访苏演出团赴苏联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城市演出。1975年3月8日逝世。
周信芳的念白韵味醇厚,饱满有力。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有度有节,又多变化。或起伏跌宕,或平稳顺畅,或断断续续,或一气呵成,都能恰当而鲜明地表现出人物的语气和感情。《四进士》、《清风亭》等戏里有名的长段白口,都感人至深。他还善于在韵白中适当地运用口语,在对白中插进语助词,使人听来既铿锵悦耳,又亲切生动,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周信芳在表演中,十分注意唱念与动作的有机结合。如演《徐策跑城》,载歌载舞,唱白相间,浑然一体,把须发如银的老相国喜悦激动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周信芳在打击乐的运用以及在服装、化妆等方面,都在革新和创造,以其鲜明的特色汇成麒派统一的艺术风格。
周信芳在几十年的舞台生活中,运用精湛的表演技巧,塑造了宋士杰、徐策、萧何、宋江、邹应龙、张广才、张元秀等众多的生气勃勃、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京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麒派”不仅是京剧老生的重要流派,而且对其他行当、其他戏曲剧种的表演艺术,也有较大影响。
还有周恩来,这个自己百度吧。
江苏淮安名人
关天培 1781年1月8日生于淮安。民族英雄关天培是林则徐查禁鸦片的得力助手,1841年鸦片战争中殉身虎门,是我国最早为抗击帝国主义侵略而英勇牺性的高级将领。在今天的关忠节公祠内,人们还可领略到当年关天培的虎威雄姿。
梁红玉 淮安新城人,宋代巾帼英雄,她曾与丈夫韩世宗以8000勇士打败金兀术10万之众,留下“击鼓战金山”的佳话,在今天淮安新城建有梁红玉祠堂
吴承恩(1506-1582),字汝忠,号射阳,明代文学家明代淮安河下人,小说《西游记》的作者。他生不逢时,一生坎坷。然而在他下世400年后,他的墓地、骨骸以及他的一些碑刻手迹被发现。现已于淮安河下打铜巷重建“射阳”吴承思故居,马甸乡的二堡村吴承恩墓地也修茸一新。少年时,吴承恩喜听淮河水神及僧伽大圣等故事,中年后,开始将唐僧西游故事,结合唐人传奇、佛道经典、民间故事,淮安地方掌故,在其书房"射阳(竹移)"中,创作成百回本小说《西游记》。此书一问世,就被誉为“四大奇书”之一,成为世界文坛瑰宝。吴承恩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然而科举不利,至中年始为岁贡生。60岁时出任长兴县丞,又因与长官不谐,拂袖而归。后又聘任过荆王府纪善。吴承恩原配夫人生一子,名吴凤毛,聘状元沈坤女,因凤毛早夭而未行,后又娶牛氏。
吴承恩父亲吴锐(1461-1532),字廷器,号菊翁,为人忠厚,喜谈说史传,好游淮地名胜古寺,常给幼年吴承恩讲述民间神魔故事。万事大吉锐娶经营花边花线的商人女儿徐氏。徐氏生一女,名吴承嘉,嫁与淮安户部尚书沈翼的族人沈山。中年后吴锐又娶张氏,生著名的文学家吴承恩。
边寿民 清代淮安人,原名维祺,自称苇间居士。著名画家,以画芦雁出名。他是雍正、乾降年间活跃在扬州的杰出画坊画家之一。
吴鞠通 1758年6月生于河下镇。清代著名的瘟病学家。所著《瘟病条辨》一书,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后世医家多用以指导临床,日本中医博士著有《内科瘟病条辨的研究》。此外,吴氏还有《医医病书》和后人整理的《吴鞠通医案》流传于世。1987年故乡人民为纪念他,将市中医院更名为“吴鞠通医院”。
周实丹、阮梦桃辛亥革命前夕,周、阮二人参加柳亚子先生等创办的南社,后回家乡淮安又组织了淮南社。武昌起义后,他们在淮安组织武装巡逻队响应,后被敌人杀害。淮安人民在城西南角万柳池边建有周、阮二烈士词,并整理出版了他们的诗文集《无尽庵遗集》二卷、《阮烈士遗集》一卷,都由柳亚子先生作序。
韩信 在楚汉相争的五年中,为刘邦以弱小的兵力最终战胜强大的项羽,建立三百年汉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但终因功高盖主,曾被贬为淮阴侯,并引来杀身之祸。在老淮安市里关于韩信的历史遗址也很多,有韩信钓鱼台、韩信祠、漂母祠、胯下桥和“汉淮阴侯韩信故里碑”等。在淮安码头镇也有许多与韩信有关的遗迹,在当地老淮安和码头镇都被称为韩侯故里。
周恩来 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1949 ~ 1976)。 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同志诞生于淮安。
陈 琳 汉朝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孔璋,原盐渎县人,他做过古射阳县郡守,后任汉末大将军何进的主薄。因何进阴谋篡汉被杀,他避居冀州,又为袁绍重用。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第24回时也写到陈琳的故事。后来袁绍被曹操打败,陈琳因文雄海内,又为曹操留用,文稿多出其手。汉献帝建安23年(公元217年)病故,葬于古射阳河畔。陈琳擅长草拟公文,尤以替袁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最为有名。他的诗仅存4首,以<<饮马长城窘行>>最有价值。
陆秀夫 南宋末年著名民族英雄,字君实,祖籍建湖建阳,生于1236年。幼年随父迁居京口朱方镇(今丹徒县境内),后在鹤林寺读书(镇江焦山至今仍藏有陆秀夫题鹤林寺的石碑),20岁登进士;德祜初任礼部侍郎;后又升为端明殿学士佥书枢密院事;祥兴元年(1278年)为左丞相,驻军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境内)抵抗入侵的元军。次年元军攻破崖山,陆秀夫坚贞不屈、宁死不降,先驱妻、子入海,尔后背负皇帝、怀藏玉玺从容投海而死。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明朝初,在其故乡建阳镇建有“丞相陆公故里碑";在福建吉安有陆秀夫与蔡荔娘完婚之地"活水亭"古迹;另有<<陆忠烈集>>传世。
张士诚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大丰县大龙乡张家墩人,生于1321年,盐贩出身。因受不了盐警欺压,于是伙同其他17个盐民揭竿起义,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他为首领。后队伍逐渐壮大,先攻下盐城、泰州、高邮等地,自封诚王,国号大周,年号文佑;后又攻下平江(今苏州)、湖州、松江、常州、杭州等地;元至正23年(1363年)在平江自立为吴王。4年后被朱元璋打败,其被俘,后解往金陵(今南京)自缢而死,时年47岁,葬于吴县斜塘。
卞元亨 元末明初人,原籍便仓。少时膂力过人,曾赤手空拳打死过猛虎。后在山东永王军中任谋划,历时9年。永王兵败被俘,他作文生祭,申明大义,后被中丞李炳之陷害,发配辽东,明永乐元年被赦免归乡,自称东溟叟,又号柏门老人,死于1419年,享年90岁。他一生写下许多诗作,著名的有《辽东有感》、《戌归》、《示后》、《戌归咏牡丹二首》等。据传,便仓枯枝牡丹就是卞元亨栽的。
高 谷 明朝官员,字世用,丁溪场人,生于明洪武24年(1391年),25岁登上进士,历任翰林侍讲、侍读学士、工部尚书,后进少保东阁任大学士。66岁时升为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高谷为官清廉,办事公道,主持正义,后因年老主动离职回家。英宗皇帝对他评价甚好。高回乡后,仍住的是简朴房屋,死于1460年,享年70岁。
王 艮 明朝哲学家,初名银,王守仁替他改名为艮,字汝止,号心斋,东台安丰人,出身盐丁。他拜当时著名哲学家王守仁为师,刻苦自学,终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提出了“百姓日用即道”的命题,主张从日常生活中寻求真理,他认为,“道”要解决老百姓的吃饭穿衣,有饭吃、有衣穿就是道,就是真理等。王艮一生没有参与封建政权的统治活动,不肯做官,终身为民。他是明朗哲学家的一个流派——泰州学派的创立人。他广收门徒,弟子中有樵夫、陶匠、农民、盐丁等,他终身讲学,始终接近劳动人民。后人将其著作辑成《王心斋先生遗集》。
朱 恕 明朝哲学家,泰州学派重要成员,字光信,号乐斋,大丰县草埝人,樵夫出身。他性格刚正,见义勇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学习文化,勤学苦练,很有成绩。在哲学思想上继承了老师王艮的哲学思想。他虽系学者名流,但仍以樵业为生,不肯与官僚交游,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朱恕和韩贞吾的著作,后人辑为《朱乐斋、韩贞吾两先生遗集》流传于世。
宋 曹 明末清初大书法家,字彬臣,又字 臣,号射陵,盐城郊区北宋庄人,生于1620年,卒于1701年。他工书能文,对书法造诣很深,著有《书法约言》、木刻双钩《草书千字文》、《杜诗解》、《会秋堂诗文集》等书,这些书作用很大,对后人的书法、诗文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入清后,他不满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不愿做官,过着隐居生活,自号耕海潜夫,以书诗自娱,写下许多名诗,其诗篇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困苦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对清廷腐败统治的仇恨,是一位很有骨气的爱国诗人。
柳敬亭 明末清初大说书家,他本姓曹,原名永昌,字葵宇,东台曹家庄人,生于1587年。15岁时为避仇而流落江湖,息于柳树下,故改姓柳,名蓬春,号敬亭。他起初自学成才,很有说书本领;后来拜松江说书名家莫后光为师。在名师指点下,大有长进,技艺精湛,在南京秦淮河开业说书,声名大振,擅说《隋唐》、《水浒》、《三国》等书,后来成了我国评书艺人的鼻祖,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楼下的回答让我不得不在来说两句。
周总理纪念馆就在我家附近不远
淮安名人众多:
第一名:开国总理——周恩来
第二名:初汉三杰——韩信
第三名:西游才子——吴承恩
第四名:汉赋大家——枚乘
第五名:民族英雄——关天培
第六名:晚清全才——刘鹗
第七名:抗金巾帼——梁红玉
第八名:倚楼诗人——赵嘏
第九名:苏门学士——张耒
第十名:经学大师——阎若璩
第十一:建安七子——陈琳
第十二:瘦马画家——龚开
第十三:爱国志士——李公朴
第十四:扬州八怪——边寿民
第十五:清代名医——吴鞠通
第十六:甲骨四唐——罗振玉
第十七:大历才子——吉中孚
第十八:古文大家——鲁一同
第十九:历算学家——卫朴
第二十:京剧宗师——王瑶卿
周恩来 1898年3月5日生,字翔宇。小名,大鸾。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
1913年进天津南开中学学习。
1917年留学日本。
1919年回国。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
1920年至1924年先后去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在旅欧的中国学生和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后改称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2年转入中国***(由张申府等人介绍),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书记,并参加中共旅欧总支部的领导工作,对早期的建党、建团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
1924年8月从巴黎回国,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两广区委委员长、常委兼军事部部长,主持建立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
1925年2月、10月,领导进行了第一、二次东征,为巩固和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北伐作出了重大贡献。
1926年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军事课程,同年冬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兼中共江浙区委军委书记。
1927年3月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获得胜利;8月领导了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为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起义中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同月在中共“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28年出席党的六大,在会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的报告。后在上海坚持地下工作,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曾发表《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和《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
1931年12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为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遵义会议后,仍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并任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
1936年12月任中共全权代表去西安同被逮捕的蒋介石进行谈判,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并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长期在驻国民党政府所在地武汉、重庆进行党的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
1945年8月和毛泽东去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斗争,《双十协定》签订后,率中共代表团留在重庆和南京。
1946年11月从南京返回延安。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时转战在陕北,同年8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理中央军委总参谋长。
1948年9月,参加领导和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同年11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武装夺取政权、创建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建国后,历任政府总理、外交部长(兼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三届主席。是中共五届中央委员,中共六至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六届、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八至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八届、十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担负处理党和国家日常事务的同时,和毛泽东一起制定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几个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都是他亲自主持制订和组织实施的。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国民经济顺利地得到恢复和发展。还提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等观点,对社会主义建设都有重大意义。在国际事务中,参与制定并亲自执行了重大的外交决策,提出了外交工作中一系列具体的方针和政策,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了党的革命外交路线。1954年,倡导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4月,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一次亚非会议,使会议通过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1961年,出席苏共二十二大,对赫鲁晓夫集团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行为,进行了坚决斗争。在“文革”中,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的的正常工作,尽量减少损失,为保护大批的党内外干部,费尽心血,并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阴谋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党提出: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的宏伟规划。1972年患病以后,一直坚持工作。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
主要著作编为《周恩来选集》。
夫人邓颖超。
昨日12月13日,正是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今日就继续来叨叨抗倭状元沈坤的故事,也算是缅怀这位大淮安的民族英雄。
回望沈坤的一生,最大的业绩不是金榜题名,中状元、做翰林,而是抗倭。这倭患由来已久,翻阅《明史》,前后276年,从朱元璋的洪武年间便已经有了倭寇侵袭的记录,只是到了嘉靖年间,倭患更加严重,俨然成为了大明朝挥之不去的痛。而淮安,当时管辖范围远甚于今,包括了盐城等地,是大明朝版图上的沿海重镇、海防前线,加之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更是大明朝经济走廊、漕运要道,因而成为倭寇骚扰的重要目标。
每遇东南风,倭寇即飘洋而来,由庙湾(拉拉藤注:今天盐城阜宁)登陆,紧接着窜犯淮安,奸*杀戳,淮安人民不堪其扰,苦不堪言。明史记载,洪武二年,即1369年,“倭寇劫掠淮安”;永乐七年,即1409年,明成祖朱棣命丰城侯李杉为总兵官,率官军自淮安沙门岛沿海地带剿捕倭寇。而倭寇闹得最凶的嘉靖年间,也正好是沈坤在家丁母忧的那几年。
话说嘉靖三十四年,即1555年,发生了让大明朝无比蒙羞的倭寇侵扰事件,史称“嘉靖倭乱”。《明史·日本传》里的记载用了大量的动词:“突犯会稽县,流劫杭州,突徽州歙县,至绩溪、旌德,屠掠过泾县,趋南陵,至芜湖。烧南岸,趋太平府,犯江宁镇,直趋南京”。综合其他史籍,这53个倭寇在大明朝最富庶的江南地区,横行80多天,杀死杀伤官兵四五千人,包括明朝一御史、一县丞、二指挥、二把总。此时,沈坤正在南京城内,做着国子监祭酒的官。拉拉藤相信,彼时的状元一定已经知晓了倭患。
嘉靖三十五年秋,沈坤的母亲在南京病故了。按照封建礼制,沈坤需回家安葬母亲,并在家守制三年。刚到家,沈坤就听说了有倭寇在瓜洲焚烧了一批漕运的官船。紧接着第二年开春,又有倭寇从如皋、海门上岸,抢掠南通、扬州、高邮,直至淮安;五月,另一路倭寇由天长、盱眙,抢掠了泗州、淮安。拉拉藤前面也介绍过,淮安是大明朝版图上一个超级重要的城市,按道理是驻有重兵的,可是这些体制内的正规军,却拿四处流串的倭寇一点办法没有,这只能用拳头打不死蚂蚁来解释吧。
又悲又愤还有点着急上火的大淮安人民,期待着有一个盖世英雄,脚踏五彩祥云,来拯救淮安人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当当当,国难当天,状元挺身而出了。在安葬了父母之后,沈坤毅然决然地拿出全部积蓄,变卖了家产,树起抗倭大旗。他招募了一千多名青壮年,亲自组织训练出一支英勇善战的抗倭民兵。这沈家军(拉拉藤注:后文所称“状元兵”是也。),比后来抗倭英雄戚继光组建的戚家军早上一年多时间。只可惜,关于状元抗倭的事迹并不见于明史,我们如今只能通过综合多方面的历史典籍,来还原这位被浩瀚历史掩埋的民族英雄。
同治《山阳县志》卷二十一记载:嘉靖三十六年初,“倭数千人自日照流劫至淮安,时邑人沈坤方家居,散赀募乡兵千余屯城外。倭纵火焚烧,官兵且却。坤率兵力战,身犯矢石,射中其酋,倭始退。 ”《江南通志》在这条记载后还说:乡兵乘胜追击,“城上望之,呼曰‘状元兵!’未几,倭以二十二船从泗而下,焚掠尤惨。坤极力会战。 ”
另据有关记载,嘉靖三十八年四月,倭寇由吴淞流窜南通狼山,北犯山阳马逻,直至郡城东之樱桃园,惨杀军民无算。内有一酋,“身长九尺,头大如瓮,手挥双刀,骁勇异常”,官兵大河卫萧指挥、苏千户与之作战,皆败死阵前。后来状元兵增援上来,终于打退倭寇。其中有一支倭寇向淮安城西逃走,沈坤率状元兵紧追不放,一直追到金牛墩,终于将这股倭寇消灭。
再后来,倭寇退据庙湾,复又向淮安窜犯,淮安全城官兵、百姓都非常恐慌,所有城门都日夜关闭。沈坤和官军联合,在倭寇来犯的必经之地姚家荡布下口袋阵。四月十九,倭寇果进入姚家荡伏击圈,从寅时战到申、酉时,斩杀倭寇四百七十八人。倭寇退到姚庄,明军纵火焚庄,又杀贼二百七十余人。倭寇又逃往陈庄,复追赶斩杀七十四人,余倭退守庙湾而去。明军水陆并进合围作战,终于在五月廿四日夜全歼余倭,北方倭寇从此平定下来了。抗倭胜利以后,沈坤将姚家荡战场的倭寇尸体集中埋葬,上面筑起高墩,名之为“埋倭山”。
《江南通志》记载:抗倭结束后,为了表彰沈坤的功绩,皇帝下达圣旨,任命沈坤为北京国子监祭酒。但是,沈坤还未及赴任,就吃了一场冤枉官司,被逮入诏狱。欲知状元郎能否躲过这次牢狱之灾,传奇一生还有哪些故交好友、好玩故事,请听拉拉藤下回叨来。
近代史淮安籍的历史名人事迹
本文2023-09-22 03:29:1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2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