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_关羽】到现在还有后代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2收藏

【三国_关羽】到现在还有后代吗?,第1张

有的。关羽育有一女二子。

大儿子关平,与关羽一同被斩于临沮。

二儿子关兴,关羽之子,字安国。年少成名,深得诸葛亮器重,二十岁即担任侍中、中监军,数年后死去。

小女儿关氏,关羽之女,传说名为关银屏,又称关三**,孙权曾为子求婚,遭关羽所拒,并辱骂来使。后嫁李恢之子李遗。

关羽的两个孙子:

关统,关兴之子,妻为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

关彝,关兴的庶子,关统死后承袭其位。

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传说关羽仅有两个儿子,且后人全部被杀,而《关氏家谱》中却记载关羽有三个儿子,仍有后人在世…… 关羽的身世以前一直不甚清楚。直到清初康熙年间,解州守王朱旦在浚修古井的时候,发掘出关羽的墓砖。上面刻有关羽祖、父两世的表字、生卒年月等,资料比较详细,还略有提到关羽的家庭状况。他因此写了《关侯祖墓碑记》。据墓砖上文字记载,关氏家其实是个文人世家。关羽祖父叫关审,字问之。汉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居住在解州(今山西解州镇)常平村宝池里。记载说他“冲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训其子,于桓帝永寿二年丁酉卒,年六十八。羽父关毅,字道远。性至孝,父审卒后,在墓上结庐守丧三年,除丧,于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关羽。羽长成后娶胡氏为妇,灵帝光和元年戊午五月十三日生子关兴。 缘起 关羽贵为称圣称帝,有多少人知其身世?关羽以“武圣人”扬名立威,但有多少人知其乃文人世家,祖上奉行“四好主义”?世传关羽仅有两子,后代被仇人全部杀掉,又有多少人知道他还有个小儿子“小关王”关索,并且其后人流落到了邓州?8月30日,记者前往邓州,揭秘《关氏家谱》。 档案馆从村民手中获得家谱 在24年的从业经历中,收藏《关氏家谱》,对刚刚退休的邓州市档案馆主任刘殿信来说可谓最得意的一笔。说起当年的“奇遇”,他依然激动。 1980年初,邓县(今邓州市)文化馆开始整理地名志,从部队刚刚转业至此的刘殿信热情很高,但所获并不丰富。直到1990年夏季的一天,他翻看《南阳日报》时,获知邓县构林镇发现“奇书”——一份家谱。 他当即联系构林镇负责当地档案收集工作的李玉旺,希望他帮忙访查,但半年多过去了,毫无线索。1992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初二,正准备走亲戚的刘殿信突然接到李玉旺的电话,让他赶紧过去。 见到李玉旺后,李玉旺立即拉着他去见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镇上的郭朝石老师。郭老师偶然间见过家谱,并知道藏在官刘行政村关营村村民关喜贵手中,但他并没有把握此行能否见到家谱,因为关喜贵藏得十分严密,从不轻易外露。 为保险起见,三人找到官刘行政村村主任及关营村组长,一起来到关喜贵家中。关喜贵并不在家,接待他们的是关喜贵20多岁的儿子关光周。关光周让他们看到了梦寐以求的家谱,但就是死活不同意把家谱送给档案馆。 几个人强调,这是国家文物,按规定应该送档案馆管理,这样也更有利于保存。而且,如果送给他们,他们还将给他颁发一块捐献文物的牌匾。 关光周最终同意免费送给档案馆。 关羽后人替人寻仇偶然入邓? 时隔16年,关光周见到了《关氏家谱》的抄写本及复印本。这两本家谱是在邓州市交警队工作的关振明去年辗转从档案馆抄写和复印而来的,随记者转交给关光周收藏。 摩挲良久,关光周十分感慨,原家谱为白棉纸木刻印制,较之抄写本与复印本,根本无法企及。关光周说,家谱一直由家族中细心的学问人保存,1976年之前,由村里老私塾先生关景山保存,关景山年老感到力不从心时,才转交给关喜贵。 家谱一直被秘密保存着,村里人知道的并不多。关于家族历史,村里人只知道是关羽的后代,但因何迁入邓州,家谱中并没有详细记载。 关振明说,小时候曾听爷爷关景山讲,关营村原来叫党庵儿,这里住着党姓人氏,其中一家因女儿婚姻问题被人欺负,女儿党氏于是在村后庵中出家。党家人气愤不过,遂从看守关庙的关家后人中聘请了一对功夫了得的父子,前来报仇。报仇成功后,可能党家人怕仇人在关氏父子走后报复,遂劝关家儿子留下,并许配党氏为其妻。 这个留下的儿子叫关大经,在关营村南,有其坟墓。村里有一习俗:每逢哪家娶媳妇,新郎必于结婚前夜来到坟前,告之祖先关家要添人了,次日婚礼过后,再夜带新娘,让祖先相看;哪家有人去世,也必在出殡前夜,前来坟前相告。 后人入邓为奉旨看护关庙 查《关氏家谱》,关大经确有其人,娶妻两个,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即为党氏,并注明关大经迁邓州南关营。这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传说的可靠性。 关大经之父为关世明,关世明曾祖为关节,关节籍贯为平陆县夏郭村;关节祖父为明永乐年间贡士关成,其籍贯则注明世居山西解州古冯村(古冯村正是关羽及其父亲籍贯地),后迁“解州属平陆县东北吴山之麓夏郭村”,以此可以推断关营村的关姓人是从山西平陆县夏郭村迁移而来。 从谱系看,夏郭村迁出的后代有四支:一为安邑县古村,一为猗氏县源头,这应该是与关节一同迁出的;另两支为关节的曾孙关世明之子关大经迁邓州,曾孙关世威之子关仲相迁许昌。 关仲相迁许昌时间为万历四十二年,迁徙原因是奉谕旨奉祀“关圣帝君庙”,由此推断,关大经迁徙时间与原因应该与此相同,当在近400年前,同为看庙。 关羽祖训为十二字“四好主义” 《关氏家谱》虽然早已发现,但并未公开示人。邓州市文史研究专家涂征也是第一次听说,他大为惊讶。 涂征仔细翻看了这本发黄的家谱,发现其内容相当丰富,其中包括关羽事略和受封经过、世系繁衍、迁徙分布、后代官职及传记等各方面的情况。从序言看,为清康熙二十三年关起辉“遵世谱”所撰,涂征推测应该可信。 涂征说,在《三国志》和各种典籍的记载中,都没有关羽身世的详细记载。 其身世谜团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逐渐明晰:康熙戊午,解州守王朱旦在浚修古井时,发掘出关羽的墓砖。上面刻有关羽祖、父两世的表字、生卒年月,资料比较详细,还提到了关羽的家庭情况。根据墓砖上的文字,关家其实是个文人世家,其祖父关审,汉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居住在解州常平村宝池里;羽父关毅,于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关羽。关羽长成后娶胡妇为妻,灵帝光和元年戊戌五月十三日生子关平。 这与《关氏家谱》所记关羽父亲、祖父情况相同。 有意思的是,关羽祖父曾撰写12字训诫后人:“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可谓“四好主义”。 关羽后人没有全部被杀 针对关羽的后代,涂征说,《三国演义》中频频提到的其子关平的下场,也只是说了一句“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其他情况并不详。但是在《三国志》中,在关羽死后说道:“——子兴嗣。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兴)子统嗣,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子彝续封。” 裴注《蜀记》中提到,关羽在成都的后人被魏国大将庞德之子庞会随邓艾入蜀后全部杀掉。这就是后来传说关羽后人全部被杀掉的来源。 关于关羽后人生死,家谱中又如何讲?根据家谱记载:关羽与胡氏共生了三个儿子,除了上文提到的关兴、关平之外,还有一子叫关索。但是,关索几乎在其他文献中不见记载。 在关兴的子嗣系统中,也可以发现关羽后人全部被杀之说不可靠。关兴生有两个儿子,关统和关彝,关统因无后卒,关彝因此被封为车骑将军;关彝之下为关郎,郎生一子为郎中有,郎中有生一子为关康。关兴后代延续数代。 邓州关营人是关羽第三子之后? 关羽有三个儿子,那么,关营人是关羽哪个儿子的后代呢? 关营人认为他们是“小关王”关索之后,根据是家谱上关索小传上的记载。根据家谱谱系,关索并无生子记录,更无后代谱系。 关索被封为总镇云南将,根据家谱上的关索小传记载:关索被遗留在云南,故其名不甚显。《水浒传》中曾有“病关索”诨号,云南也的确有关索岭、关索庙,这些似乎印证了家谱中关索小传的记载。 但问题是,关索与后代的延续关系在家谱中出现断代。据关营人讲,关家自夏大夫关龙逄起,至关羽为第32代,到关索为第33代。关索之后,出现谱系空白。而族谱显示,现关营先祖关大经为第48代后裔,关大经向前可续接到第42代关成,之前再无法连接。也就是说在关成与关索之间,空白了9代。

时济堂(明1573 ——→)是中国明清时中医药著名老字号。

“时济堂”是中国最古老的中医世家,嫡传历代,至今已有四百三十七年的历史。

时济堂的历史轨迹

“时济堂”党氏一脉,祖籍出自山西大槐树。十六世纪中叶(中国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移民流落辗转至西北,后至陕西汉中府。

先祖世传铃医。开山祖明代党印 (清代 党瑞),医号“时济堂”。

其时,中国战乱瘟疫,天灾人祸。时发疫疠,治愈者众,历史上有“时济堂济世济民”之说。

传说先祖在游方途中,于兵荒马乱之时,在今甘肃一带济世行医,治好巨户人家痼疾,赐匾“党神仙”,得赐金银返陕,在陕西汉中府褒城红庙寨,建祖房荫庇党氏子孙后世至今。历史上以“时济堂”悬壶济世闻名。明清时期,有“时济堂,中国医药之王”之誉,时与北方药局“同仁堂”,南方药局“胡庆余堂”及广东药局陈李济(“杏和堂”)并称中国历史上的中医四大药局,史称“时济堂”为中国西北药局。

近代掌门党衡(宣统二年生人),陕西褒城人氏;七岁习读家传医书,后又从恩师王世祥先生之学。师爷系清宫太医,陈姓医官不详,当地尚有医官巷可查。

依“时济堂”党氏祖传例制:若得兄弟三人,则老大侍医,老二侍药,老三侍政。

党氏中医嫡传。(掌门人为长子,嫡系长传。)人世沧桑,至上世纪初叶,党氏家谱之长房长系仅得党衡一人,次系党权一人,故党衡习医,党权习药。三系后人三男三女,世事变迁,或治医或务农为生。

饱经战乱的时济堂至清代晚清时节已趋颓落,随着时代的变迁,党氏长系民国初年以“德衡堂”济世,民国后期以“中和堂”名在汉中钟鼓楼行医,(时因缘备至,党衡其岳父李文彬,系显赫数代的中医“玉林堂”末代唯一男丁后人)后聚两家财力购户落宅汉中西大街四十九号大院。

时济堂的近代传承

“救死扶伤,医家本分”,“医者父母心”。

民国后期“时济堂”医家直系后裔党衡以“中和堂”名号在汉中钟鼓楼行医时,时有陕北红军高层在党家求医住宿养病,直至汉中解放后,方知就里。受其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公私合营时医号产业全部交公。经组织介绍入西北大学学习后,党衡(医)、党权(药)兄弟二人先后参加铁路建设,至此岁月轮转,调动频繁;地分南北,各自凭借自己独特高超的中医药领域知识,兢兢业业,工作一生。党衡文革遭下放至广水军农公社,时子女上山下乡,更以博学渊识,传带后人,亦曾以“杏林堂”行医于湖北广水、为民福祉。

党衡,医学教授,中医主任医师。二十世纪一代名医。(二十世纪50年代初公私合营,“中和堂”交公,并入“中医联诊所”后,即参加铁路工作,至九十年代系武汉铁路中心医院中医主任医师。

上世纪五十年代起,特别是公私合营,参加政府工作后,因其医术卓绝,医德高尚,获历历殊荣,曾任人大代表,历获先进、模范、标兵,是出席全国群英会的国家劳模。在建国后的半个世纪中,曾服务于宝成线、终生先后在铁四局、铁二局,武汉铁路局等地工作,数十年来,或巡回医疗,或会诊指导,或开科讲学,或临床案析,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中医、名中药、针灸、按摩、推拿、理疗医师。

终其一生,活人无数;无论企内还是路外,从军内到军外,从中央首长到普通工人,贫民百姓,从城市到农村,社会各阶层、各阶级的人士都有;受其医惠者无以胜数。总其一生,谨遵古训:“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工作业绩,特别是普通工人、平民百姓,感念其医术之高,医德之好,至今口碑甚广,尽其一生,救、治、医、护、病患者累计达百万人次以上……。

作为时济堂(明1573——→)药学的嫡传,门内堂弟党权(中医主任药师)当年及其子党元安现今都是颇负重望的中药师……

党衡膝下子女各三,长女党元秀,长子党元春,次女党元杏,次子党元林,三女党元凤,三子党元鸣,取其“秀丽的春天,杏树林里凤凰鸣”之意。

改革开放后第一年春节,其亲书楹联:“两袖清风归故里,杏林春暖桔井香”。“杏林”是历代对中医国手的称谓,“桔井”亦是医学典故,传说中,前辈名医曾有常施药给贫疾百姓者,感念其德,痊愈后,百姓每每给其种一棵杏树,久而久之,乃至杏树成林;也有人每每心存感激,在其井旁种上一棵桔树以谢医生给自己带来了吉祥,“桔”、“吉”同声,以讨其吉,乃至井水甘甜,滋润肺腑,而至“桔井飘香”,传说喝一口桔井中的水也能身体康健……

其膝下六个后人中,由于历史际遇的不同,虽均通医道医理或有养生保健,或有点穴按蹻、或有临床医学,或有针剌艾灸,调理经络,理养气机之异能绝术,但今为医生,且为具有国家医药处方权者三人。元杏,特别是元林中医临床医学造诣非凡,已有四十余年的行医资历。

老中医讲究口传心授,“时济堂”世以医教慎严。二十一世纪的“杏”“林”年过半百,都是从“文革”时下放,“赤脚医生”做起;可说是:行医五十载,阅世已经年,祖传医德厚,活人美名传;且后人均入医道,或为研究生,或为医学院,若以“杏林”代指中医圣手,“桔井”指代中医国术,今日之“时济堂”果然是杏林济济橘井香,祖业传承春气暖了。

“时济堂”党氏当代后人,凭借其卓绝的医术,医德卓卓,证书累累;分获世界优秀专家人才证书、入主中国专家人名词典等可见一斑。现正在将家传医术、特技秘方施入企业化的进途中。

时济堂党氏中医之医理药论

中医发展史上有中医八大流派之说,党氏中医师承金元四大家:

子鹤善攻病(张子鹤)东垣喜扶脾(李东垣)河间主泻热(刘河间)丹溪重养阴(朱丹溪)。遵师更宜重道,继承必求发展,依今之感,果觉,“四子者,合之则全,分之则偏”;悟之,或云“不能为良相,愿为良医”此言谬也:治国良相,世代皆有,自古良医,无一人全。

中医之道,医圣张仲景有云:“……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意也”。故有医门四诊:望、闻、问、切;病理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就医理药论中的“阴阳五行、四时六气、藏象、七情、营卫、气血经络”、内病八法中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而言,中医中药、医门药理、运用造化,自有玄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一定的自然规律,中医中药方面的辨证施治,对证用药,脏腑病理的乘侮生克,阴阳互根,在清除病源,恢复机能的临床施治上更是玄机奥秘,不可尽言。

唯施治者医,靠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卓绝的医药知识,机缘巧辨,追本溯源,对证下药;唯广思慎医,通晓机理,方能标本兼治,造福众生。

至于“时济堂”传统中医用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方剂配伍上的“君、臣、佐、使”,“轻、重、缓、急、”;中药用量上的“良药炮制”,“以钱用药”;制药上的真、精、细;施药上的扶贫济危,更是“医德其中,心法圣出,运用造化,尽在其中”了……“上工治未病”,中医是预防医学的鼻祖。“时济堂”在中医临床的辨证施治上,讲究“时、药,人”的三位一体。作为难得的源远流长,沿流至今的真正的中医传统世家,“时济堂”除了对中医中药、善本秘籍、祖传秘方、保健美容的继承优势,有自有专利和自主品牌之外,党氏中医在“立脉辨诊”,“上治未病”,“良药炮制”,“以钱用药”等方面,特别是在当今社会,数百年来,其坚持至今的以最接近纳米的克组合方式治药施药,广治疑难杂症的业绩,推及党氏中药在“环保”、“节约”上,都是独树一帜的。

传说关羽仅有两个儿子,且后人全部被杀,而《关氏家谱》中却记载关羽有三个儿子,仍有后人在世…… 关羽的身世以前一直不甚清楚。直到清初康熙年间,解州守王朱旦在浚修古井的时候,发掘出关羽的墓砖。上面刻有关羽祖、父两世的表字、生卒年月等,资料比较详细,还略有提到关羽的家庭状况。他因此写了《关侯祖墓碑记》。据墓砖上文字记载,关氏家其实是个文人世家。关羽祖父叫关审,字问之。汉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居住在解州(今山西解州镇)常平村宝池里。记载说他“冲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训其子,于桓帝永寿二年丁酉卒,年六十八。羽父关毅,字道远。性至孝,父审卒后,在墓上结庐守丧三年,除丧,于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关羽。羽长成后娶胡氏为妇,灵帝光和元年戊午五月十三日生子关兴。 缘起 关羽贵为称圣称帝,有多少人知其身世?关羽以“武圣人”扬名立威,但有多少人知其乃文人世家,祖上奉行“四好主义”?世传关羽仅有两子,后代被仇人全部杀掉,又有多少人知道他还有个小儿子“小关王”关索,并且其后人流落到了邓州?8月30日,记者前往邓州,揭秘《关氏家谱》。 档案馆从村民手中获得家谱 在24年的从业经历中,收藏《关氏家谱》,对刚刚退休的邓州市档案馆主任刘殿信来说可谓最得意的一笔。说起当年的“奇遇”,他依然激动。 1980年初,邓县(今邓州市)文化馆开始整理地名志,从部队刚刚转业至此的刘殿信热情很高,但所获并不丰富。直到1990年夏季的一天,他翻看《南阳日报》时,获知邓县构林镇发现“奇书”——一份家谱。 他当即联系构林镇负责当地档案收集工作的李玉旺,希望他帮忙访查,但半年多过去了,毫无线索。1992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初二,正准备走亲戚的刘殿信突然接到李玉旺的电话,让他赶紧过去。 见到李玉旺后,李玉旺立即拉着他去见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镇上的郭朝石老师。郭老师偶然间见过家谱,并知道藏在官刘行政村关营村村民关喜贵手中,但他并没有把握此行能否见到家谱,因为关喜贵藏得十分严密,从不轻易外露。 为保险起见,三人找到官刘行政村村主任及关营村组长,一起来到关喜贵家中。关喜贵并不在家,接待他们的是关喜贵20多岁的儿子关光周。关光周让他们看到了梦寐以求的家谱,但就是死活不同意把家谱送给档案馆。 几个人强调,这是国家文物,按规定应该送档案馆管理,这样也更有利于保存。而且,如果送给他们,他们还将给他颁发一块捐献文物的牌匾。 关光周最终同意免费送给档案馆。 关羽后人替人寻仇偶然入邓? 时隔16年,关光周见到了《关氏家谱》的抄写本及复印本。这两本家谱是在邓州市交警队工作的关振明去年辗转从档案馆抄写和复印而来的,随记者转交给关光周收藏。 摩挲良久,关光周十分感慨,原家谱为白棉纸木刻印制,较之抄写本与复印本,根本无法企及。关光周说,家谱一直由家族中细心的学问人保存,1976年之前,由村里老私塾先生关景山保存,关景山年老感到力不从心时,才转交给关喜贵。 家谱一直被秘密保存着,村里人知道的并不多。关于家族历史,村里人只知道是关羽的后代,但因何迁入邓州,家谱中并没有详细记载。 关振明说,小时候曾听爷爷关景山讲,关营村原来叫党庵儿,这里住着党姓人氏,其中一家因女儿婚姻问题被人欺负,女儿党氏于是在村后庵中出家。党家人气愤不过,遂从看守关庙的关家后人中聘请了一对功夫了得的父子,前来报仇。报仇成功后,可能党家人怕仇人在关氏父子走后报复,遂劝关家儿子留下,并许配党氏为其妻。 这个留下的儿子叫关大经,在关营村南,有其坟墓。村里有一习俗:每逢哪家娶媳妇,新郎必于结婚前夜来到坟前,告之祖先关家要添人了,次日婚礼过后,再夜带新娘,让祖先相看;哪家有人去世,也必在出殡前夜,前来坟前相告。 后人入邓为奉旨看护关庙 查《关氏家谱》,关大经确有其人,娶妻两个,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即为党氏,并注明关大经迁邓州南关营。这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传说的可靠性。 关大经之父为关世明,关世明曾祖为关节,关节籍贯为平陆县夏郭村;关节祖父为明永乐年间贡士关成,其籍贯则注明世居山西解州古冯村(古冯村正是关羽及其父亲籍贯地),后迁“解州属平陆县东北吴山之麓夏郭村”,以此可以推断关营村的关姓人是从山西平陆县夏郭村迁移而来。 从谱系看,夏郭村迁出的后代有四支:一为安邑县古村,一为猗氏县源头,这应该是与关节一同迁出的;另两支为关节的曾孙关世明之子关大经迁邓州,曾孙关世威之子关仲相迁许昌。 关仲相迁许昌时间为万历四十二年,迁徙原因是奉谕旨奉祀“关圣帝君庙”,由此推断,关大经迁徙时间与原因应该与此相同,当在近400年前,同为看庙。 关羽祖训为十二字“四好主义” 《关氏家谱》虽然早已发现,但并未公开示人。邓州市文史研究专家涂征也是第一次听说,他大为惊讶。 涂征仔细翻看了这本发黄的家谱,发现其内容相当丰富,其中包括关羽事略和受封经过、世系繁衍、迁徙分布、后代官职及传记等各方面的情况。从序言看,为清康熙二十三年关起辉“遵世谱”所撰,涂征推测应该可信。 涂征说,在《三国志》和各种典籍的记载中,都没有关羽身世的详细记载。 其身世谜团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逐渐明晰:康熙戊午,解州守王朱旦在浚修古井时,发掘出关羽的墓砖。上面刻有关羽祖、父两世的表字、生卒年月,资料比较详细,还提到了关羽的家庭情况。根据墓砖上的文字,关家其实是个文人世家,其祖父关审,汉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居住在解州常平村宝池里;羽父关毅,于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关羽。关羽长成后娶胡妇为妻,灵帝光和元年戊戌五月十三日生子关平。 这与《关氏家谱》所记关羽父亲、祖父情况相同。 有意思的是,关羽祖父曾撰写12字训诫后人:“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可谓“四好主义”。 关羽后人没有全部被杀 针对关羽的后代,涂征说,《三国演义》中频频提到的其子关平的下场,也只是说了一句“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其他情况并不详。但是在《三国志》中,在关羽死后说道:“——子兴嗣。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兴)子统嗣,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子彝续封。” 裴注《蜀记》中提到,关羽在成都的后人被魏国大将庞德之子庞会随邓艾入蜀后全部杀掉。这就是后来传说关羽后人全部被杀掉的来源。 关于关羽后人生死,家谱中又如何讲?根据家谱记载:关羽与胡氏共生了三个儿子,除了上文提到的关兴、关平之外,还有一子叫关索。但是,关索几乎在其他文献中不见记载。 在关兴的子嗣系统中,也可以发现关羽后人全部被杀之说不可靠。关兴生有两个儿子,关统和关彝,关统因无后卒,关彝因此被封为车骑将军;关彝之下为关郎,郎生一子为郎中有,郎中有生一子为关康。关兴后代延续数代。 邓州关营人是关羽第三子之后? 关羽有三个儿子,那么,关营人是关羽哪个儿子的后代呢? 关营人认为他们是“小关王”关索之后,根据是家谱上关索小传上的记载。根据家谱谱系,关索并无生子记录,更无后代谱系。 关索被封为总镇云南将,根据家谱上的关索小传记载:关索被遗留在云南,故其名不甚显。《水浒传》中曾有“病关索”诨号,云南也的确有关索岭、关索庙,这些似乎印证了家谱中关索小传的记载。 但问题是,关索与后代的延续关系在家谱中出现断代。据关营人讲,关家自夏大夫关龙逄起,至关羽为第32代,到关索为第33代。关索之后,出现谱系空白。而族谱显示,现关营先祖关大经为第48代后裔,关大经向前可续接到第42代关成,之前再无法连接。也就是说在关成与关索之间,空白了9代。

求采纳

【三国_关羽】到现在还有后代吗?

有的。关羽育有一女二子。大儿子关平,与关羽一同被斩于临沮。二儿子关兴,关羽之子,字安国。年少成名,深得诸葛亮器重,二十岁即担任侍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