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怎么读
郝hǎo。华北地区作为姓氏时,另读he(一声)。
笔画数:9;部首:阝;笔顺编号:121323452。
郝属左右结构汉字。基本字义是古地名,属于今天中国的陕西省鄠邑区和周至县;郝也是中国的姓。
郝组词 :
郝隆晒书:讲述的是晋朝,大司马桓温手下的参军郝隆饱学多才,没有得到重用。他辞去参军的职务回故乡隐居。每年的七月七日当地有晒衣服的风俗,家贫的郝隆解开衣扣袒胸露腹晒太阳,人们问他是什么原因?他傲然地回答道自己在晒书。
郝姓家谱:河北藁城郝姓字行派语:从文鸣连,正玉思清。山东烟台郝氏原字辈:国久承光,万代永兴,允希广士,坯庭言忠。
郝叟:法国人名的音译。
一、来源有五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相传黄帝是少典之子,本姓公孙
,因居于姬水之滨,故而改为姬姓,其后裔后稷被周人尊为始祖。后
周成王(周文王之子)弟唐叔虞裔孙韩王安为秦所灭,子孙避难逃亡
到江淮一带,当地人因"韩"、"何"音不分,后误写为何,子孙沿用。
2、唐代的"昭武九姓"之一有何氏。隋唐西域阿姆河、锡尔河流
域各氏族统称为"昭武九姓",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
和戊地。
3、出自冒姓或赐姓。如汉时有叫何苗的,其本姓朱,冒姓何。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鲜卑复姓贺拔氏为单姓何氏。五代吐谷浑亦
有何氏,吐谷浑亦作吐浑,为鲜卑的一支。元末吐蕃宣抚使锁南之子
铭入明,被朝廷赐姓何氏,其后也有以何为姓的。
4、以名为姓。《汉书五行志》载,西汉时有朱何苗者,以己名
的第一个字为姓,改姓何名苗。他的子孙沿袭下去形成望族,成为何
姓的另一支。
5、少数民族改姓何。据《五代史》载,唐时北方少数民族吐谷
浑氏,其中有的改为姓何。
二、郡望堂号
1、堂号
"水部堂":南朝何逊,官尚书水部郎,诗文很有名,著有《
何水部集》。
2、郡望
庐江郡:秦代九江郡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相当
今安徽省庐江一带长江以北地区。
东海郡:秦时置郡,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北)。
陈 郡:秦时置郡,西汉改为淮阳国,东汉改为陈国,治所
在陈县(今河南淮阳)。
郫 县:秦时置郡。此支何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大臣何武
。
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此支何氏
,其开基始祖为汝阴(今安徽阜阳)何氏6世孙何比干及平舆(今属
河南)汉吏何并。
http://wwwchina-stemmatacom/dir/xiangxiaspid=978
一、郝的篆书写法:
二、郝的草书写法:
三、郝的行书写法:
四、郝的释义:
姓。
五、组词:
郝钟、郝蝉、娄郝、郝叟
郝德、郝隆晒书、郝姓家谱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三、相关组词:
1、郝叟 [ hǎo sǒu ]
法国人名的音译。
2、娄郝 [ lóu hǎo ]
指唐大臣娄师德、郝处俊。因二人为官清廉,皆得善终,故以并举。
3、郝德 [ hǎo dé ]
郝德古体“赤邑”,赤地千里的国都或赤色的国家,即左边为赤,赤义有红色、空、光之分。
4、郝蝉 [ hǎo chán ]
丹参的别名。即郤蝉草。
5、郝郝 [ hǎo hǎo ]
耕土翻地的声音。
郝的拼音和组词为:拼音:hǎo。组词:郝蝉、郝钟、娄郝、郝姓家谱、郝叟、郝德、郝郝、郝隆晒书。
解释
1、古乡名
2、在今陕西省周至县。
3、姓
造句
1、陈明当然知道马乙这个举动是什么意思,首先马乙是郝立新一把拉上来的,其次也是想通过事情显示一下声音,打狗看主。
2、郝柏村力挺杨秋兴选高雄市长。
3、《尔雅·释器》“有缘者谓之弓”晋郭璞注“缘者,缴缠之,即今宛转也。”郝懿行义疏“宛转,绳也。”
4、十昭布显然被郝志惹得动了真怒,就在这大庭广众之下挑战那个还在楼上的巫统。
5、郝老师始终坚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原则,因而深得师生们的敬重。
6、无论谁家有了困难,郝爷爷都迅速去帮忙。
7、郝谦:明德厚学,取精推新。
8、陈南翔为讨好浅田命郝丹丹为狗演唱,郝丹丹忍辱服从。
9、司机跑去给郝冬希买煎蟹了,郝冬希就跟李莎莎和熊包聊了起来。
10、爱车好保姆,贴心郝尔浦。
11、瑶山七怪在众英雄面前丢了面子,对郝家便恨之切骨,几次要将郝家赶尽杀绝。
读作:hǎo
拼音:hǎo,声母是h,韵母是ǎo,读作第3声。
释义:郝,属左右结构汉字。基本字义是古地名,在今中国陕西省户县和周至县;郝也是中国的姓。
笔画: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1、郝蝉 [hǎo chán]
丹参的别名。即郤蝉草。
2、娄郝 [lóu hǎo]
指唐大臣娄师德、郝处俊。因二人为官清廉,皆得善终,故以并举。
3、郝叟 [hǎo sǒu]
法国人名的音译。
4、郝德 [hǎo dé]
郝德古体“赤邑”,赤地千里的国都或赤色的国家,即左边为赤,赤义有红色、空、光之分;右边为邑,邑为国都、国家、聚集地、封地;“赤邑”可解释为“赤地千里的国都”或“赤色的国家”或“赤地三年的城堡”等。
5、郝姓家谱 [hǎo xìng jiā pǔ]
郝姓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
部首:阝 笔画:9 繁体:郝 五笔:FOBH
笔顺:一 丨 一 ノ 亅 ノ 丶 ㇌ 丨
名称: 横 竖 横 撇 竖钩 撇 点 横撇弯钩 竖
基础释义
古地名,属于今天中国的陕西省鄂邑区和周至县;郝也是中国的姓。
详细释义:
〈名〉 古乡名 郝,右扶风鄠乡盩室县。从邑,赤声。——《说文》。朱曰:“在今陕西西安府。” 在今陕西省周至县 姓
组词:郝郝,娄郝,郝钟,郝德,郝蝉,郝叟,郝姓家谱,郝隆晒书
1、娄郝[lóu hǎo] 指 唐 大臣 娄师德、郝处俊。因二人为官清廉,皆得善终,故以并举。
2、郝叟[hǎo sǒu] 法国人名的音译。
3、郝隆晒书[hǎo lóng shài shū] 郝隆于七月七日袒腹仰卧庭中,自称晒腹中书。
4、郝德[hǎo dé] 郝字古体为“赤邑”(见《康熙字典》),即左边为赤,赤义有红色、空、光之分;右边为邑,邑为国都、国家、聚集地(县城、城池、乡堡、村落)、封地;“赤邑”可解释为“赤地千里的国都”或“赤色的国家”或“赤地三年的城堡”等。
5、郝蝉[hǎo chán] 丹参的别名。即郤蝉草。
6、郝姓家谱[hǎo xìng jiā pǔ] 郝姓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相传其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
郝的笔画顺序是横,竖,横,撇,竖钩,撇,点,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一、简述
郝,汉语二级字,读作郝(hǎo),指古地名,在今中国陕西省户县和周至县,也作姓氏;〈名〉古乡名[Hao village]:郝,右扶风鄠乡盩室县。从邑,赤声。——《说文》。朱曰:“在今陕西西安府。”;在今陕西省周至县;姓。
二、组词
郝郝,郝钟,郝蝉,娄郝,郝叟,郝德,郝隆晒书,郝姓家谱,郝懿行疏。
三、汉字
1、汉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号:ㄏㄢˋㄗˋ),又称中文、中国字,别称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
2、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化字。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
3、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西周时演变成籀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和隶书,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楷书盛行于魏晋南北朝,通行。
4、汉字是迄今为止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者,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的官方文字。在古代,汉字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仍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的官方书面规范文字。
郝怎么读
本文2023-10-10 18:55:4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21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