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姓 卯氏家谱 卯姓起源 卯姓名人 卯姓的来源 卯姓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1收藏

卯姓 卯氏家谱 卯姓起源 卯姓名人 卯姓的来源 卯姓简介,第1张

卯[卯,读音作máo(ㄇㄠˊ),亦可读作mǎo(ㄇㄠˇ)]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周公旦的第三子茆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从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的史料记载来看,茆、卯二氏为同宗。茆氏的始祖为茆叔,为西周初期周公旦的第三子。其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茆氏,后有简笔为卯氏者。

今山东省定陶、巢县、单县,以及河南省的民权县等地的卯氏族人,据传皆为周公旦第三子茆叔之后裔,姓氏读音作máo(ㄇㄠˊ)。

第二个渊源:源于 ,出自明朝时期 将领石纳,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

卯氏 ,原为西北 石姓,明初随军迁居威宁。据威宁卯家沟《卯氏碑序》:“始祖石纳,原系东方鞑靼回,明倡义起兵,率众归……”卯氏后人传说,在先祖时期,因皇帝赐晏,封为卯氏。卯氏在定居威宁后,变教为汉族,是威宁和滇东北地区的大姓之一。

根据《威宁县郊草海边卯家沟先祖石纳将军墓碑》记载:“吾祖原姓石,于明朝洪武十四年间(公元1381年)随大将军沐英征云南,从陕西平凉府迁居到云贵高原的乌撒,吾祖立有战功被朝廷封为将军,统领乌撒卫所,并赐三卯之地(一说三箭之地)屯田戍边,洪武皇帝赐姓卯。

历经六百多年繁衍生息,该支卯氏家族遍及云贵高原,至今人口近十余万。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威宁县、赫章县、纳雍县、织金县、大方县、修文县、毕节市、六盘水市、安顺市、六枝县、镇宁县;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彝良县、会泽县、鲁甸县、永善县、镇雄县、富源县、宣威市、曲靖市;四川省金阳县、德昌县、西昌市。该支卯氏家族所在的乌撒,清朝以后改威宁府,是以彝族苗族为土著,元朝时期转入 ,故现在称威宁彝族苗族 自治县。现散居云贵川的该支卯氏子孙均从威宁县迁出。根据史籍《明实录》的记载,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农历1月,置乌撒卫,隶云南都指挥使司。明王朝统治西南地区时期,当地土著举行多次反叛朝廷的起义,卯氏先祖作为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曾被多次派往云贵高原周边平叛守城,故卯氏族人在征讨过程中散居于云贵高原各地。”

该支卯氏原为 石氏,出身元末明初朱元璋手下将领,后在镇守西南地区时,多次参与乌撒卫所(今贵州威宁)的镇压戍边战争,因功被明太祖朱元璋赐姓为“卯”,因以改姓为卯氏,世代相传至今,姓氏读音作mǎo(ㄇㄠˇ)。

第三个渊源:源于轩辕氏,出自陆终第五子晏安的封地邾,属于以避难改姓为氏。

该支卯氏源出朱氏。朱氏出邑名,源于陆终第五子晏安封于邾,食采于曹;经二十四世传至曹侠,周武王姬发封功臣曹侠于邾子国;至四十四世,仪父仕齐桓公有功,被进爵为子爵,始平王为邾国之君;传至五十四世春秋时,朱茅荑鸿被楚国所并,子孙避乱于沛国,遂将“邾”去“邑”以单字为姓氏,称朱氏。

朱氏传至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明崇祯皇帝朱由检自己吊死在煤山(今北京景山公园)后,部分皇室族人从北京逃出后,躲到山东曹州(今山东菏泽),落户于此。由于朱氏族人们大都能识文断字,常为邻居代写家信、春联等,因此很受邻里的尊敬。

传说,有一次一位朱氏族人与邻友喝酒,酒后失言,说出了自己的身世。回家后越想越怕,怕消息传出去招来杀身之祸,便决定离开曹州。为了减小目标,族人们分开迁逃,在分离之时,正好是早晨的卯时(清晨5:00~7:00之间),于是大家共同约定,改姓为“卯”,以后遇到姓卯的,就是一家人,姓氏读音作mǎo(ㄇㄠˇ)。

据说,当时曾有一部分人去云南投奔吴三桂了,其余的多数人皆迁至今山东单县蔡堂镇的卯楼。

当时,大太监王承恩的母亲带着一部分朱明皇室族人来到了卯楼安居下来,因此,该支卯氏族人皆奉王承恩的母亲为卯家恩人,其逝世后被卯氏族人安葬在今山东省单县的蔡堂镇,现在每次卯氏族人祭拜先人,都要先祭拜王老夫人。

当时卯氏族人在山东单县蔡堂镇也是大户人家,但却有一条严厉的家规:所有的族人皆不得考取满清功名,永不为官。

卯时族人原来都住在卯楼,后来由于战乱、天灾人祸等各种原因,许多人都陆续搬走了,没走了的人后来也搬迁到不远处的郝庄,卯楼现在只剩下一些破房子和一个老枣树林。但周围县市的卯氏族人一直都互有联系,包括山东的单县卯庄、定陶、安徽临泉、江苏的铜山县、丰县,以及山西等地。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黄帝臣子于则,属于以历史事件改姓为氏。

于则发明了用麻编织的鞋子履,结束了古人光着脚的历史,因功大被封在于邑(今河南内乡),称为于则。于则的子孙后代以封地为姓,称为于氏。通常认为于则是于氏的始祖。

于氏一族传至北宋末期著名宰相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今浙江杭州),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进士。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任御史,明宣德五年(公元1431年)升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河南,整顿军备。明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升兵部左侍郎。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秋季,在与蒙古瓦剌部也先军的决战中,明军主力在土木堡之战中溃败,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蒙古瓦剌军乘胜进攻京师(今北京)。

在此关头,于谦反对迁都,力主抗战,果断拱推郕王朱祁钰为帝,即明景帝,稳定了朝堂。于谦升任兵部尚书,率军击败瓦剌军,取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战后,他首创团营军制,加强边戍,委任名将镇守。他主张以战求和,多次击败瓦剌军的进攻,迫使其首领也先释放明英宗回朝。

明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农历1月中旬,明英宗借夺门之变重登帝位,他们怀挟私心,诬陷于谦谋反。农历1月22日卯时,于谦在京师被杀害。于谦被害当天,京城百姓哭声震天,行刑之时,乌云蔽日,可谓是天怒人怨。

锦衣卫的官兵在抄查于谦的家产时,什么罪证也没查出来,只看到于谦家的房屋仅能挡住风雨,屋里空荡荡的,除了书籍之外,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只有一间正室的大门锁得很牢固,打开一看,里面是明景帝所赐的蟒衣、剑器等,密封得很严,从来没有动用过。锦衣卫被他的高风亮节所感动,不禁失声恸哭。

皇太后听到于谦被处死的消息后,叹息、哀悼了好多天。事后,明英宗自己也后悔自己错杀了一位忠臣。而那些诬陷于谦的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接二连三地被明英宗以贪污或谋反罪落狱,使于谦的冤情得以天下大白。

明宪宗成化二年,于谦的冤案昭雪,明宪宗在诏书中赞叹于谦道:“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之独恃,为权奸所并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

诏书被天下人传诵,历史终于还忠臣以公道。于谦留下了惊世千古的名诗“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痛感于一代“救时宰相”于谦被害的日子,有于谦的后人以其被害时刻“卯”改姓为卯氏,姓氏读音作mǎo(ㄇㄠˇ)。

二各支始祖:

卯纳(石纳):一世祖,祖籍明陕西省平凉府人,迁封定海将军,镇守乌撒卫。娶刘氏。生二子:长子卯京,次子卯东。

卯 京:二世祖,封标骑将军,娶李氏镇守云南长官司。坟基在卯家沟(草海边)坐北向南。次祖卯东,娶安氏居住在官庄卯官屯(离草海不远处)坟基卯官屯。坐东向西有碑记。

卯世尊:三世祖,京卯之长子,文生。娶蒋氏,住威宁府卯官屯。生二子一女,坟基在卯家沟坐北向南。

卯世耀:三世祖,京卯之次子,武生。娶刘氏,生二子一女。移居鲁安州。

卯世夺:三世祖,京卯之三子,贡生。娶妻陈氏。

卯建宗:四世祖,卯世尊之长子,娶管氏生四子职千总住石河。

卯成宗:四世祖,卯世尊之次子,娶殷氏职守都司调云南海司生二子。

卯德宗:四世祖,卯世耀之子,教授。娶张氏移居普安州。

卯升阳:五世祖,卯建宗之长子,娶管氏生三子。

卯升云:五世祖,卯建宗之次子,娶赵氏生二子。

卯升龙:五世祖,卯成宗之长子。

卯升朝:五世祖,卯成宗之次子。

卯升科:五世祖,卯成宗之三子。

卯升堂:五世祖,卯成宗之四子。俱随调云南望海司。

卯应奎:六世祖,卯升阳之长子,娶刘氏,职务副总兵,调云南楚雄镇守。坟基在卯官屯坐东向西。

卯应夺:六世祖,卯升阳之次子,文生。

卯吉祥:七世祖,卯应奎之长子,娶贺殷马氏生三子。

卯 祯:七世祖,卯应奎之次子,娶李氏。

卯闻序:八世祖,卯吉祥之长子,娶施氏生一子一女。

卯闻学:八世祖,卯吉祥之次子,娶殷氏生一子。

卯闻重:八世祖,卯吉祥之三子,娶陈氏生一子一女。

卯建国:九世祖,卯闻序之长子,娶耿氏。

卯建成:九世祖,卯闻学之长子,娶苗氏。搬贵定县。

卯建栋:九世祖,卯闻学次子,娶邹氏。移居宣威后所。

卯建梁:九世祖,卯闻学三子,娶吴氏。居云南,阵亡。

卯建高:九世祖,卯闻重之长子,娶李氏。生一子向阳。

卯向阳:十世祖,卯建高之子,娶戚李氏生四子一女。住阁下。坟基在卯家山坐南向北有碑记。

卯有忠:十一世祖,卯向阳之长子。娶马氏,生一子一女。住阁下。坟基在卯家山坐西向东有碑记。

卯有广:十一世祖,卯向阳之次子,娶陈氏,过继毕节陈门,名自新。坟基在威宁鲁章。

卯有箕:十一世祖,卯向阳之三子,娶李氏。住母打鹿,即现今的卯大路。

卯有明:十一世祖,卯向阳之四子,娶管氏。生三子二女。

卯沾荣:十二世祖,卯有忠之子,娶王氏。

卯启琏:十二世祖,卯有箕长子,娶王氏。生三子。封武略将军,阵亡。坟基在阁下坐西向东有碑记。长子卯级寅,次子卯钢寅,三子卯统寅。

卯加荣:十二世祖,卯有明长子,娶李氏。

卯升荣:十二世祖,卯有明次子,娶赵氏。

卯德荣:十二世祖,卯有明三子,娶刘氏,生一子。移居鲁甸。

三分布

今山东省的菏泽市单县蔡堂镇郝庄、卯庄,定陶市,安徽省的临泉县,江苏省的铜山县、丰县,山西省,贵州省的毕节市翠屏村西安组、威宁县,四川省的金阳县对坪,河南省的三门峡市灵宝市焦村镇卯屯村、民权县,云南省的曲靖市富源县竹园乡的大假角村、彝良县、卯雄、昭通市鲁甸卯家竹林、东川市会泽县可河二道桥石嘴子尹家湾,甘肃省的定西市渭源县会川镇、庆坪乡龚家沟村等地,均有卯氏族人分布。

四郡望:

武 州:一称阶州,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武都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白龙江中游地带。

威宁县:元明时期称乌撒卫(乌撒军民府治),亦称乌蒙。据《元史·地理志》记载:“乌撒者,蛮名也。所辖乌撒、乌蒙等六部,后乌蛮之裔,尽得其地,因取远祖乌撒为部名。

五家乘谱牒:

山东单县卯氏宗谱,著者待考,1963年油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单县的蔡堂镇卯楼村卯氏宗祠。

贵州威宁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贵州省威宁县郊草海边卯家沟卯氏宗祠。

六字辈排行:

山东,安徽卯氏字辈:“崇德宏广万元明金其福俊文思学继庆贺建国昌”。

贵州威宁卯氏字辈:“世宗升应祥闻建阳有荣启寅文开岱廷昭照时昌升明光永亮钟龄祯毓秀兴国复安邦洪龙跃海宇武德树朝纲良翰培贤士奇才献法章春锦继远煜嘉晏庆云洲孝贵承志睿俊鹏广积辉”。

七历史名人:

卯在东:(生卒年待考),阶州人。著名明朝官吏。其人美丰仪,善谈论,志操轶群。授中城兵马左右,录请不避权贵。后迁河南府。

卯晓岚:(公元1939~今),甘肃武都马街乡人(今甘肃陇南武都)。著名大型真菌分类学家

卯稳国:(公元1956~今),云南富源人。著名 地方党务工作者。迪庆州委书记。

清宣统元年(1909)藻丽堂活字本 二册

吉林大学

14358 广东广州南海罗氏家谱不分卷

民国十六年(1927)钞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14359 广东番禺傍江罗氏族谱

(清)罗茂泽钞

清咸丰四年(1854)宁本 一册

美国

14360 广东宝安锦田横台罗氏族谱

民国三十三年(1944)影钞本 一册

美国

14361 广东普宁南径罗氏族谱

(清)罗道嘉录

清光绪十七年(1891)写本 一册

美国

14362 广东揭阳潮山罗氏族谱十三卷

钞本 十三册

广东中山图

注:记事至民国二十三年。

14363 广东中山大搅罗氏族谱四卷

(民国)罗鸣球等重修

民国七年(1918)罗氏敲东堂铅印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14364 广东南海罗氏族谱

罗仲让撰

美国

14365 广东信宜罗氏简谱

清光绪二年(1876)钞本 一册

美国

14366 广东顺德北门罗氏族谱二十二卷

(清)罗启贤等重修

清光绪八年(1882)本原堂刻本 二十四册

日本 美国

注:版心作《豫章罗氏族谱》。

14367 广东顺德南门罗氏族谱不分卷

(清)罗风华纂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刻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14368 广东顺德罗氏祚昌长房家谱不分卷

(民国)罗云舫编

民国二十三年(1934)钞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14369 广东高明罗氏族谱□□卷

(民国)罗晓枫纂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广州光华商店铅印本

广东中山图(存卷3、9、11、12、15、16、18)

14370 广东高明罗氏族谱十八卷首一卷

(清)罗高清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广州光华商店补印本

十八册

日本 美国

14371 广东东莞寒溪罗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十二年(1923)钞本 一册

日本 美国

14372 广东陆丰罗氏豫章堂上祖各簿

(清)罗仁城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钞本 一册

台湾

14373 广东兴宁高车罗氏家谱八卷首一卷

(民国)罗振勋 罗荛翼等纂修

民国二年(1913)刻本 十二册

广东中山图

14374 广东兴宁太平罗氏族谱

(民国)罗应钟主编

民国十一年(1922)写本 一册

美国

14375 广东兴宁东门罗氏族谱一卷

民国十一年(1922)刻本

广东兴宁县档

14376 广东兴宁东门罗氏族谱七卷

民国十五年(1926)刻本 三册

美国(缺卷4)

14377 广东兴宁东门罗氏族谱十卷

(民国)罗师扬 罗绮文总纂

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 六册

广东中山图

14378 广东兴宁罗氏族谱

(民国)罗庆诏等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钞本 一册

美国

14379 广西邕宁罗氏族谱

(民国)罗文伟纂

民国十五年(1926)本

广西邕宁县百济乡华达村

14380 广西北流县聊石罗氏家谱十四卷

(民国)罗章滨续修

民国十四年(1925)梧州文化公司石印本

广西图(存卷1)

14381 四川彭县罗氏族谱

(清)罗启聪 罗启漳等纂

民国三年(1914)彭县罗氏宗谱刻本 一册

四川图 四川重庆市图

14382 四川彭县罗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罗宗亮 罗宗先续修

民国三十年(1941)成都石印本

四川图

注:罗卓然首修於清咸丰十一年。

14383 四川永川松溉罗氏族谱十一卷首一卷

(民国)罗泰莹 罗江霖等纂

民国十九年(1930)石印本

四川崇庆县崇阳镇三元街118号 温江师专

注:罗勋首修於明成化十六年。

14384 四川荣昌罗氏族谱

(民国)罗朝泰修

民国五年(1916)刻本 一册

美国

14385 四川中江罗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二年(1913)中江罗氏祠堂刻本 一册

四川图

14386 四川苍溪苍邑罗氏宗谱三卷

(民国)罗崇彦 罗润生等续修

民国三十三年(1944)石印本

四川南充地区档(残缺)

注:书名一作《岳东场罗氏宗谱》。

14387 四川内江蜀南内邑罗氏族谱五卷

(民国)罗懋昭 罗德辅纂修

民国石印本

吉林大学 四川图

14388 四川简阳罗氏族谱四卷

(清)罗元镒纂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三合祠刻本 四册

历史所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清:清光绪间罗学成始修。

14389 四川简阳罗氏族谱四卷

(民国)罗元德纂修

民国二十年(1931)本合祠活字本 四册

历史所 四川图 四川重庆市图

注:清光绪间罗学成始修。

14390 四川隆昌罗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罗伦玉等续修

民国四年(1915)铅印本 一册

北图

14391 四川丹棱罗氏族谱不分卷

(清)罗良才纂

清道光间木活字本 一册

四川图

14392 四川高县罗氏家谱一卷

油印本

四川高县

14393 四川仪陇罗氏族谱

(清)罗中儒补修

清刻本

四川仪陇县档(残)

14394 四川仪陇罗氏宗谱一卷

民国三十六年(1947)顺庆益新书局代印本

四川仪陇县档

14395 四川宣汉金盘罗氏宗谱十七卷

(清)罗宣镇 罗华镇续修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刻本

四川仪陇县档

14396 四川宣汉罗氏家谱一卷

(民国)罗兴朝重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钞本

四川宣汉县档

14397 四川罗氏族谱一卷

(民国)罗庆丰重修

民国元年(1912)钞本 一册

吉林大学

14398 四川顺庆罗氏宗谱一卷

(民国)罗豫章续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石印本

四川南充地区档(残)

14399 贵州铜仁罗氏族谱十二卷

(民国)罗子异编纂

民国三十八(1941)铜仁平平印刷商店铅印本

八册

北图

14400 香港新界九肚罗氏家谱

(民国)罗步蟾修

民国三十一年(1942)写本 一册

美国

14401 香港元朗锦田罗屋村罗氏族谱

民国三十二年(1943)写本 一册

日本

14402 归化罗氏族谱□□卷

(清)罗开煦 罗开元续修

14403 罗氏永二公房谱不分卷

(清)罗金来等修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活字本 二册

北图

14404 麻邑罗氏族谱二十四卷

(清)罗朝彦编修

清同治七年(1868)柏林堂活字本 二十七册

四川图

注:国文元首修於清嘉庆十八年。

14405 祝融罗氏支谱六卷末一卷

(清)罗庆鲲等修

清同治八年(1869)报本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14406 罗氏流传世谱

清光绪七年(1881)钞本 一册

台湾

14407 罗氏族谱十四卷

(清)罗贵平修

清光绪十五年(1889)刻本

湖南桃源县档

14408 罗氏族谱十四卷

(民国)刘时棠修

清光绪十七年(1928)刻本

湖南桃源县档

注:清光绪十五年罗贵平首修。

14409 罗氏族谱卷

清光绪间刻本 一册

四川图(存卷2)

14410 罗氏族谱一卷

(清)罗学时编辑

清宣统元年(1909)钞本

广东四会县档

14411 硒州罗氏族谱不分卷

(清)罗洪纂修

清钞本 四册

四川图

14412 罗氏家谱

民国十二年(1923)刻本 二册

美国

14413 罗氏族谱四卷

(民国)罗元廷等纂修

民国二十年(1931)增修刻本 四册

北图

14414 罗氏家乘不分卷

民国石印本

四川图(存一册)

14415 郭络罗氏家傅并老八旗通谱

钞本

河北大学

注:记事清乾隆二十二年止。

14416 罗氏家谱不分卷

(清)罗万锦 罗万肃纂修

稿本

科图

14417 罗叶氏六修宗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叶氏族人纂修

民国三十二年(1943)活字本 二十八册

北图

富察氏源于女真族,出自古靺鞨族黑水部富察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为氏或以地名为氏。据史籍《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富察,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甚繁,散处于沙济、叶赫……长白山及各地方。富察氏先世旺吉努,满洲镶黄旗人,世居沙济地方,后金初年率族众投归,清太祖努尔哈赤将族众编为半个佐领,由其统领。”富察氏,亦称傅察氏、富尔察氏,满语为FucaHala,其族众庞多,在女真各部的统一战争中,多有业绩,史料中立传之人达十数人之多。

 富察氏各支始祖

富察·顺泰:据《富察氏谱本》的记载,“二、三世祖公等随龙倔起,从征进关,驻北京八大胡同,袭公爵。”直系正支祖宗富察·顺泰于清康熙三十年移驻盛京辽阳(今辽宁辽阳)。至五世祖富察·衣拉他,于清乾隆二十三年创设沙坨子村落,垦地,栽树造林,设庄招佃。清康熙初年间,北京仿照长白山八道沟样式,在京城内建设了八大胡同,以居公臣勇将,出力好兵家眷,养尊处优。后长支祖富察·东准泰于金良,就住在第五条椿树胡同。清朝袭职归长支,因而富察·顺泰的后人有正黄旗、镶黄旗,还有镶红旗等。富察氏是满族八大家之一,人口众多之极,所以其有同姓不同旗的现象。如《傅氏谱书》始祖是富察·三泰(傅三泰),并不是富察·顺泰(傅顺泰)。

富察·文达力:辽宁富察氏原居长白山下富察地方,后取首音谐“傅”,“富”为姓。后金国初,有瑚图来归,隶属正红旗满洲。四世祖莽色德宜住乎之女是清太祖的皇后。凤城边门傅姓,隶属镶红旗满洲,清初从龙入关,驻北京十驸马大街。一世文达力于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奉命自北京来凤凰城边门驻防,今散居于凤城的弟兄山,鸡冠山,白旗,刘家河,岫岩的红旗营子,宽甸的虎山,灌水等地。至今传十五世。

富察皇后

 富察氏家谱文献

辽宁沙济富察氏族谱,(清)富察·公春修,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大连市图书馆。

讷音富察氏家乘,(清)富察·恒敬、富察·富栋同纂,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富察氏谱本,著者待考,清同治十年(公元1870年)木刻活字印本。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辽宁省辽阳市博物馆、辽宁省本溪市满族自治县富家楼子乡。

辽宁沙济富察氏家谱一卷,(清)富察·宝轮、富察·诚复等修,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辽宁沙济富察氏宗谱,(清)叶赫那·清安著,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湖北江陵新修富察氏支谱,附录二卷、首一卷、附二卷,(清)富察·札勒哈哩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辽宁岫岩傅氏谱书,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沈阳史满族文化研究会。

沙济富察氏宗谱,(清)富察·托庸编纂,清朝末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辽宁省辽阳市博物馆。

傅氏通谱,(现代)傅作义主编,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重庆市万州区图书馆。

辽宁海林正黄旗富察氏(傅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四十六年(公元1935年)油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海林市长汀镇哈达村傅国库处。

辽宁本溪傅氏谱册一卷,(民国)傅洪科纂,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辽宁省本溪市清河城乡双岭村。

辽宁富察氏世系表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雕版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县张书农场拔立寨。

 字辈排行

辽宁本溪、桓仁富察氏字辈:“毓麟广成庆恩德永父明”。

辽宁辽阳富察氏字辈:“生文祥宝泰业世旗龙”。

正红旗长白山富察氏(傅氏)字辈:“文景德贵(瑞)延绍兴继世长承伯显耀作肇起振春光”。

正白旗富察氏(罗氏)、镶黄旗(傅氏、付氏)字辈:“文景安钟毓恒成锡国良善存应贵永德广世绍长”。

镶黄旗东海富察氏(傅氏、富氏)字辈:“希文恩忠勇荣任秉存成宏云兴显瑞景广庆祥增”。

富察氏一支字辈:“玉振金满堂……永远大其昌”。

 辉煌 权倾朝野的祖先

邻居们不知道,富良秋不仅是个铁路退休职工,他还是乾隆第一重臣傅恒和第一位皇后富察氏孝贤纯皇后的后人,也就是说,富良秋的祖先曾是乾隆帝的小舅子。

据史料记载:富察氏原系辽代女真古老姓氏,始祖马木敦,远祖费莫氏,势力强大,与汗(皇)室世代姻亲……靖宣皇后、钦慈皇后等十数人入传。

富察氏傅恒,属镶黄旗,傅恒的家族“历相三朝”。傅恒官拜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忠勇一等公,乃众臣之首,居相位二十余载,政绩显赫。

清同治十二年刘世英所著《陪都记略》中记载:“大学士傅恒之祖墓在城西十五里之汪家河子,碑四、坟七……”

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史学家佟悦等专家学者研究认定,该墓葬为清乾隆年间重臣傅恒的祖茔地。佟悦说:“从傅恒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来看,这个祖墓还是很有价值的。”

4466安徽休宁堂溪金氏族谱十八卷 (明)金瑶 金应宿纂修 明隆庆二年(1568)家刻本 北图 北京大学 历史所(存卷12-18) 浙江奉化县文管 4467安徽休宁堂溪金氏家谱补戚篇六卷附录一卷 (明)金应宿撰 明万历十四年(1586)刻本 一册 安徽博 注:版心作《珰溪金氏谱补》。 4468安徽休宁南城金氏族谱 (明)金宗道纂修 明钞本 一册 安徽图 4469安徽休宁新安休宁瓯金氏族谱四卷附录 五卷 (明)金嘉宾修 清康熙十四年(1675)刊本 二册 美国 注:一名《瓯山金氏谱》。 4470安徽休宁新安休宁瓯山金氏族谱四卷 (清)金汝麟等续修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刻本 二册 北京师大 4471安徽休宁瓯山金氏眉公族谱不分卷 (清)金敦炽编 清乾隆四年(1739)稿本 一册 安徽博 4472安徽休宁瓯山金氏族谱六卷首一卷 (清)金福堂等修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刊本 八册 美国 4473安徽休宁瓯山金氏眉公支谱四卷 (清)金锦荣纂修 清道光十二年(1832)木刻本 四册 北图 河北大学 安徽图 4474安徽休宁瓯山金氏迁庐支谱表不分卷 (民国)金宣猷 金骏猷录 民国间油印本 三册 安徽博 注:表前作《重修瓯山金氏眉公支谱调查表》。 4475安徽休宁金氏族谱二十六卷 (清)金门诏纂修 清乾隆十三年(1748)活字本 四册 北图(三部) 河北大学 4476安徽休宁七桥金氏家谱不分卷 (清)金焘 金景轩等纂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木刻本 二册 安徽图 安徽博 注:又名《休宁七桥金氏统宗谱》、《休宁七桥金 氏世系表》。 4477安徽休宁新安金氏大宗谱 钞本 一册 安徽图 4478安徽祁门金氏宗谱六卷 (清)金光宠等修 清光绪八年(1882)活字本 四册 北图 4479安徽桐城金氏宗谱二十八卷 (清)金承诏 金兆奎纂修 清同治九年(1870)木活字本 安徽博(存卷26一28) 4480安徽桐城金氏宗谱十四卷 清末活字本 八册 人民大学 注:记事止於清同治年间。 4481安徽桐城金氏宗谱二十五卷 (清)金莘农纂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木活字本 一册 安徽博 448z安徽贵池池阳秋浦金氏重修宗谱十二卷 (清)金忠国编修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木刻本 十二册 河北大学 注;版心作《金氏宗谱》。 4483福建泉州清源金氏族谱 (明)金志行修 明嘉靖间修 泉州金氏传钞本 一册 福建图 4484江西婺源上坪金氏七修宗谱 (清)金兴云等纂 清光绪七年(1881)敦本堂木活字本 江西档(存一卷) 4485山东德州全氏支谱六卷 (清)金俊书等修 清道光十四年(1834)宝默堂刊本 四册 美国 4486湖北黄冈金氏宗谱四十二卷 (民国)金绪斋续修 民国十三年(1924)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南极乡陶山村 4487湖北黄冈金氏宗谱□□卷 (民国)金文藻等重修 民国十四年(1925)金氏振声堂活字本 美国(存卷3-39) 4488湖北黄冈金氏宗谱十八卷 (民国)金宏太 金勤香续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潘塘乡郑楼村 4489湖南长沙金氏四修族谱十六卷首三卷 (民国)金士横等纂修 民国二十四年(1935)木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上) 4490湖南宁乡金氏续修族谱□□卷 (清)金胜周 金秀坤修 金孔曙纂 清道光十三年(1833)彭城堂刻本 湖南图(存卷首) 4491湖南湘潭金氏四修族谱八卷 (清)金序绳纂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福荣堂刻本 广东中山图 注:卷端作《中湘泉塘冲金氏四修源流族谱》。 4492湖南湘乡金氏续修族谱四卷首二卷 (清)金翰坡等修 清光绪十年(1884)华清堂活字本 六册 美国 4493湖南湘乡金氏三修族谱四卷首二卷 (民国)金利寰等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华渚堂活字本 八册 美国 4494 橘社金氏家谱六卷 (明)金炤编辑 (清)金孝植重纂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刻本 二册 北图 4495 橘杜金氏家谱六卷 (明)金炤编辑 (清)金孝植续纂 金孝坤重修 4496 金氏家谱不分卷 (清)金瑞纂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钞本 一册 台湾 4497 金氏族谱不分卷 (清)金淳重修 清乾隆四十年(1775)刻本 注:金世章痢修於清雍正四年。 4498 金氏家谱不分卷 清光绪二年(1876)影钞本 美国(存一册) 4499 金氏宗谱六卷首一卷 (清)金简士等纂修 清光绪六年(1880)忠勋堂活字本 七册 人民大学 4500 金氏宗谱十八卷 (清)金玉山等修 清光绪九年(1883)长庆堂活字本 二十册 北图 4501 雅渡桥周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周尔岳等修 水仁良纂 民国三年(1914)燕翼堂活字本 六册 北图 4502 金民族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金奉尧辑 民国六年(1917)钞本 三册 江苏吴江县图 4503 金氏族谱不分卷 金明远题识 钞本 一册 江苏吴江县图

《P》4504(2002)《岭头金氏宗谱》4505(2004)仁庄岙垟《金氏宗谱》

四、家乘谱牒 上海:罗溪金氏谱略一卷、嘉定金氏家谱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江苏:金氏新族谱二卷、金氏重修族谱不分卷、金陵金氏族谱二卷、古润金氏宗谱六卷、毗陵金氏宗谱八卷、毗陵金氏重修宗谱二十一卷 浙江:金氏家谱不分卷、富春玉洲金氏宗谱三卷、休宁迁浙金氏谱略一卷、金氏如心堂谱不分卷、黄岩大田金氏宗谱十二卷 安徽:京兆金氏统谱十卷、金氏统谱六卷、休宁南城金氏族谱、瓯山金氏眉公支谱四卷、金氏宗谱二十五卷 湖南:金氏四修族谱十六卷首三卷、宁乡金氏陆续修族谱、金氏三修族谱四卷首一卷、湘乡金氏三修族谱四卷首二卷 湖北:于2000年重修家谱 江西:乐平市金氏宗谱卷首二卷;2004年重修族谱。

1998年重修之江苏徐州丰县之族谱24卷

卯姓 卯氏家谱 卯姓起源 卯姓名人 卯姓的来源 卯姓简介

卯[卯,读音作máo(ㄇㄠˊ),亦可读作mǎo(ㄇㄠˇ)]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周公旦的第三子茆叔,属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