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当中谁的官职最大?谁的官职最小?
唐宋八大家里,有一位后世遭遇非议最多,但是他的官做的却是最大的,那就是王安石。有一位自己虽然做的官最小,但是贡献了两个杰出的儿子,更有一个儿子是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成就了一门词客三父子的佳话,那就是苏洵。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名号就比别人多了几个,而他还有个绰号拗相公,就说他的个性比较执拗。宋神宗继位以后,王安石任同中门下平章事,就相当于宰相位,主持变法,一时之间,可谓是风光无限。王安石主持变法,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私心,主要是为了解决宋朝当时面临的种种问题。不过王安石太心急,变法有许多激进的地方,不但损害了权贵利益,也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所以到后面,人们对王安石的评价普遍不高。直到近现代以来,王安石才以改革家的名号大翻身。在宋神宗在位的时候,王安石可以说位极人臣,权力很大。宋神宗死后,新法废除,王安石也就失势了。
王安石官做得很大,学问也是很厉害的。苏东坡绝顶文采,对王安石的学问也十分佩服。王安石行文精简干练,言简意赅,立意深刻,不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洵属于富家子弟,少年时候游手好闲,喜欢游山玩水。二十多岁才开始认真读书。或许是年纪太大才读书,苏洵居然连进士都没有考中,有意思的是,他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同榜进士,比这个老爹强多了。在古代,基本上没中进士的人难以做大官,所以苏洵也就做了个霸州文安县主簿,连知县都算不上,绝对是唐宋八大家里做官最小的一个。
说了苏洵,就再来说说他两个儿子,苏轼又称苏东坡,这可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名士,既是政治家,又是诗词大家,还是书画大家,美食家,论文艺成就,苏轼是唐宋八大家里最高的一个。苏轼在政治方面也很有才华,他既不像王安石那么激进,也不像司马光那么保守,是个十分务实的政客,担任地方长官时,总能造福一方。后来做官做的最厉害的时候翰林学士、礼部尚书 ,也算是朝廷中枢的大官了,不过没有怎么掌控实权,跟王安石风光的时候没法比。
苏辙是苏轼的弟弟,他的官运也不错,做过门下侍郎、尚书右丞等职位,跟哥哥苏轼差不多,比老爹是强多了。
除了这几位,还有一位是欧阳修,欧阳修跟苏洵年纪差不多,就比他大了两岁,不过欧阳修在世时可比苏洵厉害多了,是当时文坛领袖,王安石、苏轼、曾巩啥的都是他的后辈。欧阳修官也做的很大,做过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虽然没有像王安石那样风光无限过,但是也算是德高望重的老臣了。
曾巩是欧阳修直系弟子,得意门生,做过中书舍人,这官不大不小。
说了宋朝六位,还有唐朝两位。一位是韩愈,韩愈是古文运动倡导者,经常被人认为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官至吏部侍郎,这可是一个实权职位,在朝廷中枢权力不小。另外一位是柳宗元,柳宗元官做得不大不小,主要是地方任职,最高做到柳州刺史。刺史这官,苏东坡也是经常做的。
八位的最高职位都看了一下,很明显,王安石做官做的最大,曾经位极人臣,位高权重,风光一时无两。苏洵官做的最小,连知县都不是。其余的几位基本上属于知府或以上的官职,跟王安石巅峰时期比,都还是差点意思。
有几个大家熟知的人物,他们都是到达了权力巅峰的:
张角
张角(?-184年),钜鹿(秦治今河北平乡、东汉治今河北宁晋)人。 [1] 中国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黄巾军”的领袖,太平道的创始人。
他因得到道士于吉等人所传《太平清领书》(即《太平经》),遂以宗教救世为己任,利用其中的某些宗教观念和社会政治思想,组织群众,约于灵帝建宁(168-172)初传道。
中平元年(184),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自称“天公将军”,率领群众发动起义,史称“黄巾起义”。不久张角病死,起义军也很快被汉朝所镇压。
2 张鲁
张鲁(?—216年、245年 [1-2] ),字公祺 [3] (《后汉书》作公旗)。祖籍沛国丰县(今江苏丰县)。东汉末年割据汉中一带的军阀,据传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十世孙、天师道(五斗米道)教祖张陵之孙。
张鲁为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称系师),于东汉末年相继袭杀汉中太守苏固、别部司马张修后割据汉中,并在此传播五斗米道,并自称“师君”。他雄据汉中近三十年,后投降曹操,官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食邑万户。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张鲁去世,谥号“原”。
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追封“正一系师太清昭化广德真君”。
3张士诚,
张士诚(1321年8月23日-1367年10月9日 [1] ),原名张九四。元末位于江浙一带的义军领袖与地方割据势力之一。泰州兴化白驹场人(今属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与弟士德、士信率盐丁起兵,攻下泰州、兴化、高邮等地。次年,在高邮称诚王,国号周,年号天佑,率军渡江攻取常熟、湖州、松江、常州等地。十六年,定都平江(今江苏苏州),次年,降元。后继续扩占土地,割据范围南到浙江绍兴,北到山东济宁,西到安徽北部,东到海。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攻安丰,杀红巾军领袖刘福通,自称吴王。后屡为朱元璋所败,疆土日蹙。二十七年秋,平江城破,被俘至金陵(今江苏南京), 自缢死。 [2]
在元朝末年抗元起义领袖中,有“(陈)友谅最桀,(张)士诚最富”之说。因受不了盐警欺压,与其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及李伯升等十八人率盐丁起兵反元,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他为首领。袭据高邮,在高邮自称诚王,建国号大周,建元天祐。
张士诚是灭元的盖世功臣,而后期,张士诚的弟弟兵败被朱元璋俘虏,张士诚在朱元璋、已经投降元朝的方国珍和元军三方夹击之下伪降元朝,攻打江南元朝地主武装,不久再度公开反元,最后亡于朱元璋政权。之后被押解至明朝都城应天府(今南京)时,自缢而死,时年47岁。
4张献忠
张献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忠,号敬轩,外号黄虎,陕西定边县人,明末农民军领袖,与李自成齐名,大西政权的建立者。
这些人都官至军阀头子,一个地区的最高***。
中国古代最大的官是丞相。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历史: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秦朝才正式设置丞相。西汉也设丞相,至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这段时间有220年,是历史上丞相这一官职设置最久的时期。自哀帝至东汉建安十三年(208)这200余年间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曹操复设并任丞相,但时间很短。三国和晋南北朝370年间,除蜀和东晋初年、北朝较短时间外,不设丞相,隋朝不置丞相,唐宋时期也基本不置丞相,唐玄宗开元元年(713),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南宋乾道8年(1172)亦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朝于中书省置丞相,自秦至明朝初年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废丞相的1600年间,丞相的设置断断续续,作为官名的丞相在历史上存在时间并不长 。区别: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的一种俗称,不是具体的官名 。需要注意的是: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
李烈钧后代中,最大的官职是李烈钧的孙子李烈钧之子李烈钧之孙李烈钧之曾孙李烈钧之曾曾孙李烈钧之曾曾曾孙李烈钧之曾曾曾曾孙李烈钧之曾曾曾曾曾孙李烈钧之曾曾曾曾曾曾孙李烈钧之曾曾曾曾曾曾曾孙李烈钧之曾曾曾曾曾曾曾曾孙李烈钧之曾曾曾曾曾曾曾曾曾孙李烈钧之曾曾曾曾曾曾曾曾曾曾孙李烈钧之曾曾曾曾曾曾曾曾曾曾曾孙
仲氏的公认祖先为仲子(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弟子)。济宁仲氏从第64代开始使用统一的辈份吉字,并逐渐向山东大部、江苏北部、河南、河北、安徽推广。
仲熊
上古进名列“八元”的贤者。“八元”指当时位最有才德、最善于治事的人,即《左传》提及过的:伯奋、仲堪、伯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李里、忠肃共、懿、宣、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仲堪、仲熊,是被舜帝举为“布王教于四方”的人。
仲虺
曾作《仲虺之诰》,因而名垂青史。
仲子纪念馆
仲由
春秋时鲁国人,字子路,孔子的得意弟子,他直率勇敢,仕卫为邑宰。
仲并
宋代进士,官至光禄丞。工诗文。有《浮山集》。
仲大年
宋代良吏,淳熙中知内江,敷教宽平,人感德之。
仲兆琚
又名仲八,清末民初江苏省赣榆县(今连云港市赣榆区)仲官河村人。绿林好汉,劫富济贫,倾向革命。其事迹《海丰传》(已失传)上有记载。
此外,仲姓名人还有:唐代有太常博士仲子陵,宋代有天章阁侍制仲简、好学强记的仲并,清有监察御史仲永檀……等
唐宋八大家当中谁的官职最大?谁的官职最小?
本文2023-10-10 17:31:4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21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