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县吐司衙门是什么朝代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1收藏

忻城县吐司衙门是什么朝代,第1张

忻城县位于广西中部,属于来宾市,宋代设置忻城县,洪武十年后属柳州。明万历年间土官建造了保存至今的莫氏土司衙门。

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唐宋时期则设立羁縻州,任用土官管理当地的事务;到了元代,在沿袭唐宋时期的羁縻政策的基础上,开始在广西建立土司制度;明代进一步完善了土司制度, 1929年,广西地区土司改土归流完毕,土司制度也随之告终。

参考:《广西土司制度资料汇编》以及《广西土司城研究》

柳州置自唐贞观中,明初移治于马平。所属州二,县十。内属千余年,惟上林县尚为土官,而宾、象、融、罗诸瑶蛮蟠结为寇。说明朝初年,忻城上林地区还是有土官。有报道认为:忻城莫氏土司衙门始建于第八任土官莫镇威,是明朝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所建),而整个莫氏世袭土司通知忻城长达470年,从元朝末年至光绪32年。

唐代时期,统治阶级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推行羁縻统治制度,施行“以蛮制蛮”政策。在忻城境设置芝州,委任流官管理,同时设纡州、归思州两个羁縻州,用土酋治理,土流并存。宋、元时期,统治阶级废州设县,派流官治理。明弘治九年(1496),朝庭革流官,以莫氏土司为知县,给予世袭,改忻城为土县。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朝庭废土官,改流官弹压,最后于民国十七年(1928),将忻城改为正县,结束莫氏土官统治的历史。

莫氏土司源于土族,根于壮族。从莫氏祖先莫保作为忻城县副理,逐步成为忻城的统治者起,历经21代、近500年。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任土司在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接受汉民族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使壮族文化与汉族文化融合在一起,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得到不断的修正,逐渐形成了一种被社会集团成员共同接受的理念及行为,形成了特有的土司文化。它支撑着莫氏土司统治忻城近500年的历史。

土司文化有着非常丰富、深广的内涵,具体分为四个层面:一是物质形态的土司文化;二是制度形态的土司文化;三是精神形态的土司文化;四是民俗文化。

一、物质形态的土司文化

(一)列入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莫氏土司衙署,建筑面积9281平方米,为明朝万历10年(1582)第八任土官莫镇威始建。以后历任土官不断修建、扩建,形成了以土司衙署为中心,包括土司祠堂、代理土司府第、汉堂、练武场、土司陵园、官塘、三清观、关帝庙等土司建筑群。建筑是文化的结果,纵观土司建筑群,从选址、建设、装饰、使用等等来看,无不隐含确保地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安康、世代相传的理念,也体现了土司忠君报国等思想。

1、从选址来看,莫氏土司衙署打破坐北朝南为吉的传统思想,坐南朝北,建于翠屏山北麓,除认定翠屏山是块神灵宝地外安全胜于传统体制。背靠陡壁险峻的翠屏山,面向宽阔平坦、水源充足的平地,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是理想的基地。

2、从衙署的的布局来看,东面是紧靠衙署的土司祠堂。宋朝理学家朱熹《家理》中说:“君子将营宫室,先充祠堂于正寝之东”,表明对祖宗的崇拜;接着是三界庙,“三界”是庇护地方安全的神灵;往西是官族府弟、演兵场,关帝庙以及牢固的东、西、北三大城门,确保其衙署安全稳固。而这些建筑,形式与中原地区大型官第建筑几乎一样,由纵向的院落组成路,再由路组成群,其间无不渗透了中原地区常见的形式与文化。

3、从建筑的装饰来看,土司建筑装饰中避开为帝王宫殿建筑中常见的金**彩,大量使用赤色,体现其富贵和权威。建筑群的装饰中,除人物形象外,动物有蝙蝠、蝴蝶、鹿、鹭鸶、仙鹤、喜鹊等,植物的有松、竹、梅、葫芦等,器物的有石鼓,文字的有:“卍”、“寿”等字。这些装饰都体现了土司追求“福、禄、寿”的思想观念。

(二)土司服饰

土县土官是朝庭钦准的世袭官,七品,按朝例,赐予官服、官帽、官带。土官只有在审案、出巡、接待上官或达官显贵时,才穿朝服、戴官帽、系官带,显示其地位和尊严。平时则穿棉制便装。这些便装布料,大多数是土民进贡给土官的棉麻或布,颜色大多是青色或白色。土官冬着青色棉质外套,夏着白色棉麻轻装。款式有对襟短衣,圆领长衫,鞋袜亦用棉布制作,青色或黑色,粗糙暖和。平时着装,除颜色上土官有所限制外,其它的与土民无异。

(三)土司饮食

忻城土县,无论是土官还是土民,其饮食习惯大致相同。主食以大米,其次玉米、小麦、薯类、豆类。节日时做米粉、包粽子、煮五色饭、做糕点、豆腐圆,土民供俸的猎物及鸡、鸭、鱼、肉,饮米酒。举家就餐时,按一定的座次,主位背靠神龛,面向大门,为家中长者就座之尊位,左右两边为次座,子女婿就座,背靠大门为末位,一般为儿媳或女儿就坐末位。土司就餐有佣人专为之斟酒、盛饭、递巾、打扇,下人不得与土官同桌就餐,而且不得坐凳用餐。

(四)土官出行

忻城土县,地处大石山区,山高路险,交通不便。土官出巡游览或从事其它社交活动时,多骑马、坐轿。所过之地,设亭站,供其休息作乐。土民则肩挑背负,徒步行走。土官莫镇威曾修有古月桥等桥梁,开辟山路,为忻城交通作出了贡献。

二、制度形态的土司文化

忻城莫氏土司,起初是靠武力协助中央王朝镇压农民起义“有功”被起用而走上政治历史舞台。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莫氏土司意识到光靠“跃马操戈”难以维持其统治地位,需要制定一定的法规,才能治理好所辖区域。这是一种文明进步。土司法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遵守国家制定的法令;二是自行制定一些规则,用于调整其内部关系;三是民间存在的习惯法规。

(一)中央王朝对土司地区的统治,意在“以其故俗治”,但实际上并不放心这样做,因而制定各种针对土司的不同法规、律令,要他们必须遵行。一是对土官承袭问题有严格规定,土官承袭必奉“赴阙受职”,“务要验封司委官体勘,别无争袭之人,明白取其宗支图本,并官吏人等结状,呈部具奏,照例承袭”;二是对土官反叛、拘衅之犯罪,都要从重处罪“或诛、或降职使用”;三是土司无俸禄,朝廷赐予土地,使人佃耕,但规定“不得典卖”,如有私自典卖,即受法律处罚。四是奉旨征调土兵,不如期而至者;朝贡不按期、按质、按数者等等,都将受到朝廷的追究并处罚。“忠君效国”、遵守国家法令是历代土司为官的宗旨。

(二)在遵守国家律令的同时,莫氏土司根据需要,制定出一些似法非法的,尚不规范的条文,以维持其统治秩序。这些条文分为几个方面:

1、土司家族内部约束条文。如历代土司所写的“训荫官”、“遗训”、“族示”、“家训”等等,意在劝官族成员要读书,明事理,讲忠孝,要耕织,服劳奉养,要学曲艺,勿游手好闲,要行商贸易,要勤俭持家,勿忘本贪财等等,从思想上、政治上、行为上对土官及官族子弟的约束,起到法制作用。

2、土地政策。土官没有薪俸,其公干支出和生活费用,由国家确定的官田收入中解决,是名副其实的“食土者”。因此,土官对辖境土地具有所有权,任其支配。所以土司把大量的良田沃土占为“官田”“官族田”,由土民耕种,收入全部归于已有;另一方面,土司还把一部分土地按各种劳役情况分给土民耕种,这一部分土地称为役田。如为土司抬轿,给抬轿者一份土地耕种,称为“轿夫田”,给服兵役的土民一份土地,称为“兵田”,还有名目繁多的“挑夫田”、“渡夫田”、“邮递田”等等。这些役田从数量上看,基本能维持其生活所需。另一部分是民田,为农民所有,可以自行支配,种植收获归自己。这些田地除祖传下来的祖田外,大多数是土民开荒而来。

3、土兵政策。土兵是土司拥有的个人武装。土官分给服兵役的土民一份土地耕种,这些土兵平时为民,战时为兵。若有差遣,土兵自备军粮、武器,在土官的带领下保护地方安全,服从朝廷征调,协同官军四处征战,共同承担保家卫国的使命。

4、土司教育制度。明朝之前,忻城没有设立学校,无教育行政机构。明朝初,虽设有县学,但极少有人入学读书而停办。“例不建学”长达近400余年之久。其间只有土司办塾馆,延师教授官族子弟。清朝时期,土官莫振国在土司衙署内设义学三间,制定《教士条规》悬于衙中,让人学之、感之。《教士条规》十六则是莫氏土官一篇较杰出的教学论文,不仅体现了作者经学、史学方面的深厚底功,而且对教学方面也颇有研究。对诸生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做规定得明确具体,严慈相济,告诫与期望并存。

5、民间习惯法规。在土民中由于没有文化,难形成成文的条规。言传身教是他们教育子弟的传统。勤劳是土民衡量人的最重要的道德标准。在土民中,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勤不富也饱,懒不死也饿。”赞扬勤劳,鄙视懒惰是社会道德教育的准绳。严禁偷盗、抢劫、**、损坏公有财产的行为,敬爱长辈、扶助孤寡、救人之危,被土民誉为美德,以此为荣,长传不断。

三、精神形态的土司文化

精神形态的土司文化是土司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思想理念、价值观念、礼仪习俗,以及人际关系等等,所有精神形态的东西它影响内部成员的价值取向、道德情感,体现出其个性特色。从莫氏历代土司所保存下来的各项条规、诗文以及各种楹联,不难看出其思想理念、价值观念。

(一)推崇孔孟之道,遵循“忠、孝、仁、爱”。

〈〈莫氏宗谱〉〉记载,莫氏历任土司著有《力田箴》、《官箴》、《分田例议》、《训荫官》、《遗训》、《劝官族示》、《教士条规》、《芝州家训》以及诗文楹联,都渗透了尊儒重道、忠君报国、仁义博爱、勤俭持家等思想。如《官箴》“子蒙世袭,恐负君恩,戴星出入,不暇饔飧”,“仁民爱物,为官本根”;《训荫官》“为官有本,慎乃修身”、“祖宗父母,恩罔极矣”;《教士条规》“道统渊源为纲纪万化之本,由尧、舜、汤、文以及孔子,始集群圣之大成……,斯道之传,于今为昭。”;《庙祝记》“荷蒙皇恩浩重,获袭斯土,上既不能竭力,致身少效犬马之劳”等等,这些都是莫氏土司维护其统治地位的思想理念。

(二)以农为本,勤俭持家。

忻城是个大石山区,农业是是经济的主要来源。因而历代土司非常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倡导以农为本,勤俭持家。如莫氏先祖莫保移居忻城后就写下《力田箴》:“将争战之力,瘁厥犁锄,是货不弃地,食为所天。勿荒于嬉,山头岭角皆金珠,勿荒于业,耕耘收获是根本”,告诫子孙要以农为本,勤劳创业。《分田例议》:“凡为官弟,不论嫡庶,均酌以田,食至三世,仍将给田归官”,鼓励官族要开发资源,发展生产,为后世子孙及早创业。《训荫官》“荒田力穑,乃亦有秋”,《劝官族示》:“次要耕田,垄亩犁田之中,服劳奉养在焉。”等等,莫镇威曾在思练建有“劝农停车所”,鼓励土民耕种。把农业生产与人的道德观念、安生立命、祖业传承等联系起来。《训荫官》中还写道:“一日万钱,不过一饱,百笥千裘不过一暧。珠玉非衣,珍宝莫食。吁!宁朴勿华,宁俭勿奢。”告诫子孙莫要贪婪,要勤俭持家。

(三)为人处事要以礼相维,以心相许

莫氏土司虽为一方土皇帝,在为人处事上仍流淌着壮族人民朴实无华、以诚相待、乐施好客等传统。据《忻城莫氏宗谱》记载,始祖莫保“凡来往者,无不以诚相待,以义相恤”,土司莫继清时期,“当其时,男力耕,女知织,农桑之外,别无他事”,“松岭不惊花下犬,彩江常放月中舟”。可见当时朴实的民风。土司莫应朝“待族人以爱,驭家人以宽,严而不酷,内外里堡,感以慈母称焉”。土官莫元相《劝官族示》写到“要读书,则明事理,事从亲兄,爱敬之念油然而生,不但犯上作乱绝其端倪,而暴戾凌人之事亦潜而消。”莫土司的观念及其行为,对改变土族中的陋习,走向文明,起到促进作用。

(四)宗教信仰

原始以来各民族都有共同的宗教信仰,莫土司运用忻城壮族人民对祖先神灵的信奉,大加宣扬扶持,并建立宗族祠堂,三清阁、关帝庙、观音阁等祠庙,满足人们心理的需要。如供奉“社王”,“社坛”遍布村郊角落,各社自有辖区,区内居民社众,遇到是非纠葛,直曲莫辩,往往相约双方亲诣该社赌咒(盟誓),以判是非直曲,各社订有不成文的清规戒律、各种禁忌,人莫敢逾越。莫氏家族供奉“莫一大王”,称之为莫氏祖先;莫土司每年春秋两季举行隆重的祭祀祖先神灵活动,告诫宗族子孙不忘先祖,增强宗族团结,维护地方安宁。如土司祠堂正殿楹联:“数典无忘入庙仰先型永念三朝勋业;受恩罔替绾符承世泽常留百里河山。”思练“六一亭”楹联:“六房虽系六支彻柢算来远近依然同个祖;一族即如一树从根观去亲疏都是一家人。”莫氏土司利用祭祀活动向土民灌输各种思想。如城隍庙大门楹联写到“为人可有良心初一十五何需汝焚香点烛;作事若昧天理三更半夜须防我铁链钢叉。”土司莫景隆还写下了《庙祝记》、《祧庙记》,意在告诫族人要牢记古代圣贤美德和教诲,孝敬祖先,弘扬祖宗的功德。

(五)民俗文化

1、土锦。土锦作为文化艺术品,是忻城土县民间的一种发明创造,它源于土民的生产生活,反映他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和追求。土锦以棉线为经线,以各色绒线作为纬线交织而成。织锦使用的是竹笼式的织锦机。主要纹样有几何“卍”字纹、水波纹、云雷纹、线纹、蔓纹、圈点纹;图案有几何图案、动物图案、植物图案;如龙、凤、狮、虎、鹿、喜鹊、蝴蝶、菊花、梅花、桂花、茶花等;主要颜色有黑、白、黄、蓝、红、紫等;主要品种被面、抱褛面、背带心等。

2、山歌

忻城土县的土民在土司统治时期,生活虽然困苦,但他们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生活和理想追求,爱唱歌是他们的与生俱来的传统,编出的民歌丰富多彩,世代相传。忻城山歌句式上有五言句式、五三五句式,形式上有勒脚歌喉、排歌,内容上有时政歌、劳动歌、苦情歌、礼俗歌、爱情歌;每年农历春节、三月三、八月十五中秋节,有聚众唱歌的传统习惯,称为歌圩。

3、民间故事

忻城土县的土民在与大自然奋斗的生产生活中,用自己的智慧和血汗繁衍生息,也创造了自己的文化,以口头的形式代代相传的民间故事,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从思想内容上看,有流传远久的神话故事《布伯擒雷王》;有反映壮族人民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如《俩姐妹》《卡尼和卡勒》等等,反映了壮家人古朴而善良的民风。从形式上看,这些故事短小精干,情节跌宕起伏,曲折而不娇揉,便于记忆,便于流传。

另外戏剧的有师公戏(傩面戏)、彩调剧,乐器的有铜钟、铜鼓,舞蹈的有扁担舞、捞虾舞、采茶舞、狮子舞等。

来宾莫氏土司衙署是全国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忻城县城关镇,始建于明万历十年,是全国仅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长的古建筑群,被誉为“壮乡故宫”。

莫氏土司衙署是一座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结构严谨,造型典雅、别致,具有宫庭侯门气派的古代建筑群,占地总面积21万平方米。

莫土司衙署主要由土司衙门和土司祠堂组成,连同附属建筑,总占地面积389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现存土司衙门坐南朝北,正面临街,纵深110米。

土司衙门的前门照壁、大门、正堂、二堂、西花厅和长廊等建筑均为1830年(清道光十年)修建,衙门皆砖木结构,硬山翘脊,穿斗构架,构架纯系珍贵坚木——青冈木精制,尤其是正堂、二堂构架至今完好无损,仍保留明代建筑风貌。

衙门整体布局严谨,各组房屋左右对称,主次分明,气势宏大。正堂森严肃穆,二堂、三堂庄重豪华,东、西花厅华贵高雅,后苑清幽静谧;朱漆梁柱,落地门式屏风,仿壮锦图案镂空花窗,彩绘浮雕,古色古香,既有侯门贵胄府院甚至有宫廷气派,又有壮族干栏式建筑特征和壮族民间艺术风格。

衙署建筑皆砖木结构,具有中原古典宫廷建筑的特点:气势宏大、格调典雅、古色古香。特别是那深幽的殿堂,精制的屋脊翘角、镂空花窗、浮雕图案,更具浓郁的民族特色,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土司制度不可多得的宝物材料。其馆藏文物有石器、金器、骨器、铜器、织锦等近千件,其中石铲、土司、金器、瓷器等为稀世珍品。

莫氏土司衙署建筑皆砖木结构,具有中原古典宫廷建筑的特点,气势宏大,格调典雅,壮民族特色浓郁,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了解土司制度、壮民族民俗文化以及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列证。

1、莫姓得姓始祖是上古时期的颛顼帝。颛顼帝,上古圣君三皇五帝之一,黄帝之孙,昌义之子,炎黄联盟重要首领,号高阳氏。

2、出自春秋时期楚国莫敖之官职,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芈姓为祝融八姓之一,亦出自颛顼。其后裔在西周初期建有芈姓大国,即荆国,后改称楚国。

3、出自上古圣君虞舜之祖虞幕,虞幕是历史上第一个发明帐幕的人。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莫字即幕字的省文,望出钜鹿郡、江陵郡。

4、属于以居邑名称简笔为氏。该支莫氏,起源于汉朝时期鄚县。周宣王姬静生二子,长子周幽王姬宫湦,次子周携王姬望(别名姬余、姬余臣)。

扩展资料

莫姓名人

1、莫邪

本为春秋人名,后来比喻锋利精美的剑。据史籍记载,吴王命令干将铸剑,铁汁不下,于是妻子莫邪问:“铁汁不下,怎么办?”干将回答说:“ 古时候的铸剑大师欧冶铸剑,铁汁不下,于是让女人担任炉神,很快就成功了。”莫邪听到这,立即窜入火中,铁汁流出,于是铸成两把利剑。雄的叫干将,雌的叫莫邪。

2、莫愁

南北朝时期,河南洛阳人,十五岁嫁为卢家妇。或将石城误为石头城(今江苏南京),今其地有莫愁湖。典出南朝梁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南朝梁武帝萧衍诗《莫愁歌》中人物,洛阳美女,心灵手巧,十五嫁入富室卢家,十六生儿阿侯,在卢家富贵终老。著名的诗人李商隐有一首诗是写她的:“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诗人笔下的“莫愁”,真正是位“解语花”。

3、莫宣卿

字仲节,号片玉。广东省封开人。广东的第一个状元。幼年时他的生父病逝,遂与母亲随继父生活。由于继父的家境较富裕,他得以入学堂读书。12岁时即参加科举考试并中秀才,被乡人称誉为“神童”。

-莫姓

莫土司衙署,位于广西来宾市忻城县翠屏山麓,始建于明万历10年(1582年),由忻城第八任土司莫镇威完成衙署主体建筑,后经历任土司先后拓建附属建筑,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土司衙署建筑群,主要由土司衙门、莫氏祠堂、土司官邸、大夫第、三界庙等主要建筑组成,总面积389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土司建筑群。衙署建筑皆砖木结构,具有中原古典宫廷建筑特点,气势宏大,格调典雅,民族特色浓郁,是研究土司文化、早期一国两制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被誉为“壮乡故宫”。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多年来,**、电视工作者在莫土司衙署先后拍摄了《一代廉吏于成龙》、《流亡大学》、《石达开》、《刘三姐》、《忻城古月》等十余部影视作品。据载,这里就是“歌仙”刘三姐故事中莫老爷的府邸。,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土司建筑,堪称亚洲第一土司衙署。莫氏土司统治忻城400余年,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共传了20任土司

南宁周边有一座宝藏般的小城,有古色古风的小镇,有千亩的紫色花海,有碧蓝色的湖泊,但却向来低调,知道的人比较少,很多人只知道它的薰衣草园,每年薰衣草盛开的时候,人山人海的赏花大军,但却都不知道这座小城里藏着一座500年历史的“壮族故宫”。

莫土司衙署

这座宝藏小城就是忻城县,一个由红水河拐出来的一个小小的山城,古朴又静谧的小城,在群山包围下就像一个绝美的世外桃源。这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物产很丰富,是少数民族特别是壮族的聚居地。而拥有500年历史被誉为“壮族故宫”的莫土司衙署就藏于此地。位于县城城厢的西宁街。

莫土司衙署

“土司”是元、明、清各朝在少数民族地区授予少数民族地区首领的世袭官职。忻城县的“莫土司衙署”是中国现存的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土司建筑群之一,土司建筑群代表着壮汉文化建筑交融的产物,其所蕴含的建筑风格,有着浓郁的广西特色。

莫土司衙署

据了解忻城县“莫土司衙署”,始建于明万历10年(1582年),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土司衙署建筑群,这其中包括了土司衙门、莫氏祠堂、土司官邸、大夫第、三界庙等主要建筑,总面积有389万平方米,建筑占4万平方米,规模庞大,保存完好。

“莫氏土司”衙署500年历史,可以说是历经风雨,毁坏修建多次,而这座建筑也早已被打上历史的烙印。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于这段“土司制度”的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土司”是世袭制,莫氏族子孙世袭二十多代,统治一方的家族,是土司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见证,它不仅是一座极具特色的古建筑,还是一本忻城470年厚重的历史书。莫氏土司作为一个景点,门票是三十元,也有很多当地莫氏族人调侃到,莫家子孙去莫氏土司都要收费,子孙后代去祭拜先祖也要收费,真是尴尬了。

忻城县吐司衙门是什么朝代

忻城县位于广西中部,属于来宾市,宋代设置忻城县,洪武十年后属柳州。明万历年间土官建造了保存至今的莫氏土司衙门。 广西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