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姓的由来
邹姓的由来? 邹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十七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三。 寻根溯源 邹姓来源有六:1、出自微子的后裔。据《史记・殷本记》及《元和姓纂》所载,出自子姓,微子为宋国的开国君主,传至宋 公时,其孙考父,食采于邹邑(今山东邹县东南),其后子孙以封邑为氏。2、为蚩尤之后。据《拾遗》所载,蚩尤失败被杀后,其子民被迁于邹屠,其后子孙以地邹屠为氏,后又分出邹姓、屠姓。3、出自曹姓。据《说文解字》及《姓氏考略》所载,颛顼帝后裔挟(曹姓)建立邾娄国,后被鲁穆公改邾娄国为邹国(今山东邹县),后世子孙以国为氏。4、出自姒姓,为勾践之后。据《史记・东越传》所载,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皆为越王勾践之后,姓驺,据有关学者考证,驺亦作邹。5、出自姚姓。舜之后分封有邹国(今山东邹平),子孙以国为氏。6、出自其他民族。今满、回、土家、苗等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微子。乃商王纣的庶兄,本应承继帝位。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灭纣,封子于宋地立国,定都商丘,以供奉商汤的宗祀。微子薨后,其弟衍继位,是为微仲,又传至其曾孙 公, 公有孙名考父,历仕宋国戴公、武公、宣公三朝,食采于邹邑,其五世孙叔梁纥时,以邑名邹为氏,是为邹姓,他们尊微子为邹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由上可知,邹姓的发祥地应以今山东邹县为主源。邹为楚灭后,邹姓开始向河北一带迁衍,后逐渐称盛于范阳一带。古时的范阳,即今北京昌平、房山及河北涿州一带。西汉以后,邹姓的一支自河北范阳迁居河南邹坊,成一大聚落。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烽火连天,称盛于古时范阳一带的邹姓,首当其冲身受其害,他们也同北方其他士族一起,避祸南迁于江、浙一带,后又散居于闽粤一带。唐代是邹姓南徙最频繁的时期。唐初,有府兵队正邹牛客,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并落籍定居。唐德宗贞元末年,邹垣自安徽当涂迁江西南昌新吴驾山,其后不久,为避黄巢之乱,邹垣又举家迁闽,其后子孙繁衍,分居邵武等县。唐末,有光州固始人邹磐、邹勇夫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其中邹勇夫曾镇守归化镇(在今福建泰宁县),其子邹相遂家于当地。南宋时,邹应龙自泰宁迁居长汀上堡乡,其子殿八郎,移居清溪(今福建安溪)社蕉坑。殿八郎生五子,散居闽粤各处,次子邹德宏,迁至广东长乐(今五华)象岭开基,子孙居华阳、玉磨两乡,并有迁居广东之梅州、揭阳、广西之平乐者。宋代以后,今福建之泰宁,邹姓更是族大人众,是当地名望地位较高的家族。此际,邹姓在南方各地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已广泛分布于今江西、江苏、福建、浙江、湖南、广东、广西等地。明初洪武年间,邹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江苏、浙江等地。明清之际,邹姓已广播于江南广大地区,并有闽粤之邹姓渡海赴台,进而飘洋过海,远播海外者。如今,邹姓在全国各地分布甚广,尤以四川、江西、山东、湖北、浙江、福建等省多此姓,六省邹姓约占全国汉族邹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八。 郡望堂号 邹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主要郡望有: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公元二二六年),改涿郡置郡,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市西南)。 堂号:“回春”、“范阳”、“古经”、“碣石”、“讽谏”、“敦睦”、“显忠”、“中和”、“敦本”、“元恺”等。 宗族特征 1、邹姓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2、邹姓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姓氏。近现代,书生爱国为邹姓之主体,如邹容、邹韬奋等。3、邹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据清宣统二年(一九一零年)邹世浩所修《邹氏家谱》所载,江西省九江市邹姓一支字行派语为:“涵悟鹤寿,师信德茂,丰靖锦朗。” 名人精粹 邹衍:战国时齐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阴阳家>>
邹姓的来历? 邹氏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一些: 黄帝后裔 据某些邹氏家谱记载,部分邹氏乃为黄帝轩辕氏后裔。 蚩叮之后 据《拾遗》所载: 神农后裔蚩尤。黄帝败蚩尤后,迁其民至邹屠,根据地名命名为邹屠氏 出自子姓 称邹氏为商纣王微子启的后代。公元前11世纪周平公把商的周围地区封给殷纣王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建都于商丘,其后三朝采食于邹邑,其第五世孙叔梁仡以邑名“邹”为姓。所以称之为山东邹氏。 出自姒姓 这种说法称邹氏为越王勾践之后。 在史记中,还有这样一段记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 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 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说明按这种说法,邹姓应与禹有一定关系。 出自曹姓 以国家的名称作为自己的姓氏。上古时有邾娄国为狭所建,战国时鲁穆公改邾娄国为邹国。后来邹国被楚国所灭后有邹氏,亦为山东邹氏。
邹姓起源 一、 姓氏源流 邹氏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一些: 1 出自姒姓。这种说法称邹氏为越王勾践之后。 在史记中,还有这样一段记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 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 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说明按这种说法,邹姓应与禹有一定关系。 2 出自子姓。称邹氏为商纣王微子启的后代。公元前11世纪周平公把商的周围地区封给殷纣王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建都于商丘,其后三朝采食于邹邑,其第五世孙叔梁仡以邑名“邹”为姓。所以称之为山东邹氏。 3 出自曹姓,以国家的名称作为自己的姓氏。上古时有邾娄国为狭所建,战国时鲁穆公改邾娄国为邹国。后来邹国被楚国所灭后有邹氏,亦为山东邹氏。 4 为蚩尤之后。据《拾遗》所载,黄帝在打败蚩尤以后迁其民至邹屠,根据地名命名为邹屠氏。 迁徙分布 据邹氏族谱及有关资料记载,邹氏早期主要在其发源地即今山东境内发展繁衍,至秦汉时期,他们中的有一支迁至范阳,发展成为望族。西汉以后,范阳邹氏逐渐南迁至河南邹坊,成为较强的一支。汉代有邹廷任襄阳令,在当地安家,其后裔有一支迁到雍州。西晋有新野人邹湛以才学知名,在朝廷做了国子祭酒、少府,其子孙有一支迁到衡州。东晋十六国时,由于战乱,中原士族大举南迁,邹氏的一部分随之渡江,定居于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一些地方。唐初,陈政、陈元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携一部分邹氏随从同往,后在福建安家。又,唐德宗贞元末年,邹垣因避战乱,自今安徽迁入福建,其子孙繁衍分居于邵武等县。北宋有邹异,长乐人,元佑中举经明行修,这说明北宋时已有邹邹氏居于广东。南宋时期,有泰宁人邹应龙任初权参加政事,他的子孙散居闽、粤,还有迁到广西乐平的。现在台湾的邹姓人及侨居新加坡等国的邹氏华侨,主要是从广东、福建迁去的。
历史上有哪些姓邹的名人 邹姓的由来
邹姓出自春秋时期,是以国名命名的姓氏。上古有邹国,又称邾娄(在今山东邹县一带),宋缗公裔孙正孝父受封于邹,他的子孙便以封地名为姓,称为邹氏。望族居范阳郡(今河北涿县)。
邹姓家族专用楹联
邹姓家族常用以下2位族中名人嵌作楹联,以事彰扬,并表明为正宗邹姓之后。
道气禀江山之灵秀(邹元标)。
诗章夺月露之高华(邹 定)。
邹姓家族名人之最
邹姓名人中最著名的记者是邹韬奋。新闻记者兼政论家和出版家。江苏余江人。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从此毕生从事新闻事业。批评 对日寇不抵抗政策。创办生活书店,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3年被迫流亡海外。1935年回国后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与沈钧儒等被捕,是“七君子之一”,出狱后主编《抗战》等刊物,1942年进入解放区,后因癌症而夺去生命,根据遗嘱要求, 追任他为 党员。
邹姓名人中年轻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烈士是邹容,四川巴县人。1902年留学日本,参加留日学生爱国运动,回国后写了著名的反清檄文《革命军》,号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后因《苏报》案被判刑两年,1905年死于狱中,年仅20岁。
邹姓名人中最杰出的古代政治家是邹忌,战国时人,以鼓琴游说天下。被齐威王看中,任为相国,封为成侯,劝说齐王鼓励群臣百姓进谏,改革政治,在他治理下,齐国日益强大起来。
邹姓名人中最反动的 分子是邹鲁。广东人,早年留学日本,参加中国同盟会,曾任 中央执行委员,坚决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是“西山会议派”的骨干分子。解放前夕逃亡海外。
河南的邹姓起源 姓氏起源:
出自姒姓。这种说法称邹氏为越王勾践之后。
出自子姓。称邹氏为商纣王微子启的后代。公元前11世纪周平公把商的周围地区封给殷纣王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建都于商丘,其后三朝采食于邹邑,其第五世孙叔梁仡以邑名“邹”为姓。所以称之为山东邹氏。
出自曹姓,以国家的名称作为自己的姓氏。上古时有邾娄国为狭所建,战国时鲁穆功改邾娄国为邹国。后来邹国被楚国所灭后有邹氏,亦为山东邹氏。
为蚩尤之后。据《拾遗》所载,黄帝在打败蚩尤以后迁其民至邹屠,根据地名命名为邹屠氏。
家乘谱牒
江苏:镇江润州邹氏宗谱四卷、镇江润州邹氏宗谱六卷、丹阳云阳邹氏重修宗谱十卷、丹阳云阳邹氏宗谱十六卷、武进邹氏家乘四十八卷、武进邹氏家乘三十二卷、无锡邹氏宗谱三十六卷、常熟小山邹氏支谱一卷、范阳邹氏家谱
浙江:绍兴邹氏家谱四卷、常山邹氏家谱十二卷首一卷、常山邹氏家谱不分卷
安徽:桐城邹氏宗谱三十卷、怀宁怀化邹氏宗谱七卷
福建:闽南邹氏族谱
江西:南昌省会邹氏祠主录不分卷、修水邹氏族谱卷、铜鼓邹氏宗谱一卷、宜黄邹氏宗谱卷、
湖北:黄冈邹氏宗谱卷、麻城邹氏宗谱八卷、邵阳邹氏宗谱五卷、新化邹氏重修谱不分卷
广东:中山沙湖邹氏宗谱不分卷、大埔邹氏族谱初基
四川:长寿邹氏家谱四卷、和江邹氏范阳正宗谱一卷、内江邹氏族谱一卷、建昌邹氏家谱不分卷、邹氏族谱二卷、邹氏族谱卷、邹氏宗谱十六卷、邹氏宗谱、邹氏族谱、邹氏族谱九卷首一卷、邹氏宗谱一卷
聚集地:
迁徙分布
据邹氏族谱及有关资料记载,邹氏早期主要在其发源地即今山东境内发展繁衍,至秦汉时期,他们中的有一支迁至范阳,发展成为望族。西汉以后,范阳邹氏逐渐南迁至河南邹坊,成为较强的一支。汉代有邹廷任襄阳令,在当地安家,其后裔有一支迁到雍州。西晋有新野人邹湛以才学知名,在朝廷做了国子祭酒、少府,其子孙有一支迁到衡州。东晋十六国时,由于战乱,中原士族大举南迁,邹氏的一部分随之渡江,定居于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一些地方。唐初,陈政、陈元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携一部分邹氏随从同往,后在福建安家。又,唐德宗贞元末年,邹垣因避战乱,自今安徽迁入福建,其子孙繁衍分居于邵武等县。北宋有邹异,长乐人,元佑中举经明行修,这说明北宋时已有邹邹氏居于广东。南宋时期,有泰宁人邹应龙任初权参加政事,他的子孙散居闽、粤,还有迁到广西乐平的。现在台湾的邹姓人及侨居新加坡等国的邹氏华侨,主要是从广东、福建迁去的。
台湾的邹姓,来自大陆的广东和福建;广东和福建邹姓,则来自山东和河南。目前,台湾的邹姓,名排第八十位。台湾邹姓最多的地方,是台北、新竹、苗栗,以及南投等地。他们大多来自广东。
堂号
“碣石堂”:战国时期的邹衍,深通阴阳、盛衰、兴亡之道。燕昭王招贤,专门建造了碣石宫来招待邹衍。
“讽谏堂”:战国时期的邹忌,看到齐威王不喜欢听别人向他提意见,于是以巧妙的方式规劝他。齐威王接受了他大意见,下令:凡是对他提出意见的人可以得到不同的奖赏。一开始大家都争着给他提意见,两个月以后,提意见的人很少了,三个月以后,提意见的人几乎没有了,大家把能提的意见都提完了。齐威王收集了这些意见,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把国家质理得很好。着就是邹忌讽谏的结果。所以邹氏又称“讽谏堂”。
“范阳堂”:秦汉时期,邹氏人有一支从今山东境内迁至范阳,后发展成为望族,所以邹氏人以“范阳”为堂号。
历史名人:
邹容:四川巴县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烈士,1903年著有《革命家》,宣传革命,号召推翻清朝统,建立中华共和国>>
邹姓起源与什么时候 姓氏起源:
出自姒姓。这种说法称邹氏为越王勾践之后。
出自子姓。称邹氏为商纣王微子启的后代。公元前11世纪周平公把商的周围地区封给殷纣王庶兄微子启,
为蚩尤之后。据《拾遗》所载,黄帝在打败蚩尤以后迁其民至邹屠,根据地名命名为邹屠氏。
建立宋国,建都于商丘,其后三朝采食于邹邑,其第五世孙叔梁仡以邑名“邹”为姓。所以称之为山东邹氏。
出自曹姓,以国家的名称作为自己的姓氏。上古时有邾娄国为狭所建,战国时鲁穆功改邾娄国为邹国。后来邹国被楚国所灭后有邹氏,亦为山东邹氏。 说法挺多的
邹姓的来源 我也姓邹哦。我只知道我组先从河来的,好像还有个什么邹县 你有新浪微博吗,我叫 我不想改名字 ,关注我哦
百家姓的“邹”姓的来源是什么?发源地在哪儿? 30分 中国姓氏之一,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行第六十七位。源流颇多,主要源自商纣王庶兄微子启食邑于邹邑的后人。
姓邹与周的历史来源 发音近似但来源迥异的两个姓氏,说说主流吧,周氏来自周王室周赧王之后,而邹呢?来自殷商的诸侯国?“邹国”,如此说来,二者在政治上是对立的。
1、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又率军大破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2、周亚夫
周亚夫(前199年—前143年),沛郡沛县(今江苏丰县)人,西汉时期名将,官至丞相。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历仕汉文帝、汉景帝两朝,以善于治军领兵,直言持证著称。军事才华卓越,在吴楚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拯救了汉室江山。后被冤下狱,闭食自尽。
3、周鲂
周鲂(生卒年不详),字子鱼。吴郡阳羡县(今江苏宜兴)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
周鲂年少时好学,被举为孝廉。历任宁国县长、怀安县长、钱塘侯相,一月之内,便斩杀作乱的彭式及其党羽,因而升任丹阳西部都尉。彭绮率数万人反叛时,周鲂被任命为鄱阳太守,与胡综共同将其生擒,因功加职昭义校尉。后诈降曹休,诱其率军接应,使之在石亭之战中一败涂地。
战后因功被加职为裨将军,封关内侯。贼帅董嗣据险侵扰豫章等郡,周鲂派间谍将其诱杀,不费兵卒即安定数郡。周鲂在鄱阳赏罚分明、恩威并施,于任职十三年后去世。
4、周恩来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5、周树人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周瑜
-周亚夫
-周鲂
-周恩来
-鲁迅
一 姓氏来源
刘氏的来源主要有三:
1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
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
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2 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
,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
南刘氏。
3 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一、汉
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
,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
二、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
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
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
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二、 郡望堂号
郡望:
据有关史料记载,刘姓郡望达25个,其中有名的有18个。
1 彭城郡: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
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此支刘氏 是汉高祖的后代。
2 沛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相县。相当于今安徽、河南等地。
3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时刘贾
。
4 河间郡:汉初置郡,治所在乐城。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
帝之子河间王刘开。
5 中山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卢奴。此支刘姓多出自汉景帝之子
中山靖王刘胜。
6 梁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咀阳。此支刘姓为汉文帝之子刘
文所开基。
7 顿丘郡:西汉、西晋两次置郡。此支刘氏多出自匈奴刘氏。
8 南阳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宛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 西汉
长沙定王刘发。
9 东平郡:汉晋置郡,治所在无盐。南朝宋改称东平郡。此支刘氏
,其开山基始祖为汉宣帝第四子东平王刘宇。
10 高密国:西汉置国,治所在高密。此支刘氏为广陵王之子刘宏
所开基
11 竟陵郡:西晋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刘氏为后汉刘焉所开基
。
12 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洛阳市东北。此支刘氏出自匈奴族刘
氏。
13 尉氏县:春秋时郑国尉氏邑,秦时置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
东汉章帝十一世孙刘通。
14广平郡:汉置郡,治所在广平。此支刘氏出自西汉景帝之孙刘
苍之后。
15 丹阳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刘氏为临怀刘氏分支,
起开山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7世孙刘会。
16 广陵郡: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
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宣帝广陵王刘胥。
17 长沙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临湘。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长沙
定王刘发。
18 临淮郡:汉武帝时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刘姓,其开基始
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六世孙晋永城令刘建。
堂号:
1 彭城堂:这是刘氏使用最普遍的堂号,因为彭城刘氏其源出西
汉皇族,时间较早,人口、支脉较多,影响较大,因此被刘氏看作是
郡望堂号的正宗。
2 豢龙堂:夏相刘累,相传他善于养龙,被封为豢龙氏。
3 藜照堂: 汉代的刘向,元帝的时候校书天禄阁,有一天,一个
老翁穿着黄衣,拿者藜杖,吹着拐杖上的火焰,拿出天文、地理的书
给刘向。刘向问:“你是谁?”他回答说是太乙之精,听说他好学,
特来看他。刘向一生著述很多,见了老翁后,才思更加敏捷了。
姓启刘国;望出彭城。
纵观古代,执政将近七百载1;
累计先君,为王已逾六十人2。
注释:1在中国历史上,刘姓称帝者先后有66人,执政共历650多年。
2见注1。
一等官人,荣秘丞声外3;
五行尊敬,高兴士文章4。
注释:3梁代秘书丞刘孝绰,七岁能为文,称为神童。他的辞藻,为世所宗。每作一篇,好事者咸讽诵传写。有文集数十万言。
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772-842)的事典。
敷政南阳,太守蒲鞭示辱5;
校书天禄,老人藜杖炊光6。
注释:5东汉逮乡侯刘宽,字文饶,华阴人。桓帝时为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吏民有过,但用蒲鞭示辱而已。
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刘向(前77-前6)的事典。刘向,博学多识,著有中国历史最早的分类目录《别录》,还有《新序》、《说苑》等。
孔氏弦歌,鲁国新声闻壁内;
汉家箫鼓,祖庭余韵在人间7。
注释:7刘氏祠堂联。
藜阁启书香,人文奕憇源流远;
蒲鞭留惠政,世胄云礽似续长8。
注释:8同注7。
三章早沛秦川雨9;五夜长明书室灯10。
注释:9秦末农民起义领袖,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前256-前195),字季,沛人。公元前206年,率军攻入秦都咸阳,推翻秦朝的统治。废除秦的严刑苛法,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深得民心。
10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刘向的事典。
禄阁校书,藜焰照十行之简11;
玄都种树,桃花赋千植之诗12。
注释:11见注10。
1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的事典。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3。
注释:13刘禹锡《陋室铭》句联。
无欲常教心似水;有言自觉气如霜14。
注释:14明代天启初礼部主事刘宗周自题联。刘宗周,山阴人。
论兵新孙武;守士古范韩15。
注释:15陈毅赠刘伯承联。
邹姓的由来
本文2023-10-10 16:37:4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21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