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连迦甸岚景区旅游攻略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2收藏

孟连迦甸岚景区旅游攻略,第1张

孟连迦甸岚景区在经改造提升后,于3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这里拥有古树秋千、射弩、乘竹筏、划游艇、哈尼歌舞表演、阿卡祝酒歌等娱乐项目,是一处极具民族风情的地方,非常值得游玩一番。

景区介绍

迦甸岚景区位于普洱市孟连县芒信镇拉嘎村永前老寨,是哈尼族阿卡支系聚居的村寨。“迦甸岚”为哈尼语音译,意为“哈尼族人心中的文明古国”。永前老寨四面环山,南垒河川流不息,民族风情浓郁、民俗文化传承良好,是芒信镇重点打造的民族特色旅游村寨,也是哈尼族阿卡支系心中的“理想国”。

迦甸岚景区是集文化传承、旅游观光、运动游乐、休闲度假为一体,具有浓郁哈尼阿卡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在这里,游客既可以体验丰富多彩的游玩项目,也能感受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2022年底,迦甸岚景区成功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游玩攻略

潭渊水悠,溪清水绿,热闹、欢喜弥漫着迦甸岚的每一个角落。走进迦甸岚,身着民族服饰的哈尼人正载歌载舞地迎接着八方游客的到来,游客们三五成群,或漫步潺潺流水边,或泛舟粼粼碧波上,欣赏着阿卡山寨的自然风光,体验着哈尼人独特的风俗文化,近距离感受着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

古树秋千、射弩等项目不仅蕴含着哈尼族先民的精妙智慧,也体现阿卡支系对美好生活的热爱。紧张刺激的沙滩摩托,是年轻人非常喜欢的游玩项目,也是“亲子游”必玩的项目。河道漂流是游客最喜爱的项目,在南垒河上自由自在地乘竹筏、划游艇,颇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红红火火的迦甸岚,带火了永前老寨的乡村旅游,也有效保护和传承了阿卡文化。美丽村寨里,射弩打猎、哈尼秋千、竹筏漂流等民俗体验活动让游客乐在其中;阿卡文化墙前,游客被“父子连名制”“阿卡婚恋习俗”“农耕图腾文化”等文化习俗深深吸引;民族广场上,极富民族特色的哈尼歌舞表演、阿卡祝酒歌,迅速点燃了人们的热情。

导读:哈尼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这个民族的人民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缅甸、缅甸等北部山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节日,对此你知道多少呢?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风俗有哪些呢?想知道哈尼族民族有哪些文化特色,就来瞧瞧我的介绍吧。

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哈尼族的传统节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吃新谷、姑娘节、敬老节、里玛主节、捉蚂蚱节、吃新米节。

六月年

哈尼族的民族节叫“库扎扎”,时间为夏历六月二十六日,因此又叫“六月年”。

六月年也是个欢乐的节日,红河地区称“苦扎扎”,日期一般在六月二十四日前后,节期三至六天。节日里,以村寨为单位杀牛祭“秋房”,牛肉各户分回祭祖,青年们聚集在一起“荡秋千”、摔角、狩猎、唱山歌,尽情欢乐。

内地红河南岸的哈尼族,也过正月年、端午和中秋等节日。正月年过三至五天,有条件的人家杀猪祭祖,初一吃汤圆,亲友之间互相宴请。端午和中秋节大体同汉俗。

过节分三天进行,六月二十三日,全寨要杀一头牛祭竜神,把祭竜的牛肉分给各户。六月二十四日,人们都要在家休息一天,每人杀一只鸡,父母给子女们叫魂, 先由寨外叫进屋里,叫魂的范围很广,日常生产劳动所到之处都要叫到。野兽吓着,雷响惊着和跌倒过的地方都要叫到,不能让魂在受惊处躲下。认为叫过,人的身 体会强壮起来,六月二十五日晚,用牛筋骨敲打着簸粪,用干芦苇或易燃的树条扎成火把,点燃后从家里往外撵,把灾难和鬼怪邪魔撵出去。然后把火把绑在树上, 求火把神护佐庄稼和牲畜成长得好,不遭灾,不得病。

老人节

是哈尼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举行。老人节节日当天,全寨的老人聚 集在青松下以象征健康长寿。然后由寨里的晚辈举行敬老仪 式。即晚辈们在鞭炮锣鼓声中向老人们献米酒、糯米饭和鱼 肉鸡蛋等。接着,老人们在欢歌笑语中跳起圆圈舞。跳过舞 之后,老人们聚在一起边喝酒边当众讲述儿女对待自己的情 况,孝敬老人的受到赞扬,不孝者则受到批评并当场向老人 道歉。

捉蚂蚱节

六月二十四后的第一个属鸡日或属猴日哈尼族最盛大的节日一一“昴玛突”,“昂玛突”是哈尼族每年春耕 开始前(一般在一月中旬)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祈求来 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活动已成为哈尼族最盛大的节日。“昂玛突”一般举行3—5天,活动中,热情奔放能歌善舞的哈尼人不 分男女老少围成圆圈儿尽情地跳舞,歌唱美好的生活。沿街举行的宴会多达300多桌。长达几百米,因此也称作长龙宴。宴会上。寨中德高望众的年长男子坐在龙 首,女子坐龙尾,其余人坐中间。全村人一起喝着自酿的米酒,品尝着各家主妇精心烹饪的食品。其情其景,既是一次烹饪技术比赛,又充满了生活的温馨,更展示 了哈尼人民团结一致的精神。如果此时您来到这里,好客的哈尼人就热情邀请您一起坐下,和他们共同分享这美好的生活。

栽插结束后,绿春县一带的哈 尼 人都要过“苗爱拿”节。 “爱拿” 意思泽成汉语为“栽完秋后的休息天",时间一般在五 月上旬。节日当天,全寨子共同杀一头猪、一头羊,各家都分 一份。过了“苗爱拿”节,就可以吹牛角号。据说,吹牛角号是 对耕牛宣布休息命令。这里还有个民间故事:从前过“苗爱拿” 节时,一个牧童想把家里的两头耕牛吆到山上去放,劳动成性 的耕牛怎么也不愿上山,总往田里跑。牧童没办法,就吹起牛 角号向耕牛说:“可爱的老牛,前些日子你们辛苦了,现在秧已 栽完,请你们休息吧。“耕牛听懂了,撒着欢上山了。按当地群 众的规矩,在节日这天的早饭前,要把一碗茶水和一碗酒泼在 割来的青草上,然后把一碗肉和一碗饭同青草包起来喂耕牛。 另外,还要把栽秧期间用的犁耙、锄头洗干净摆在一定的地方。

六月节

哈尼语叫,"苦渣渣"节,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前后举行,为期三至六天。节日里杀牛祭神,青年们聚集一起 荡秋千、摔跤,唱歌跳舞,尽情欢乐。有些地方在这天夜里还 要在家里点燃松明火把,打去什物。 每逢节日到来,哈尼族少不了备有三样莱:沟边的水芹菜,田埂上的鱼腥菜、山上的柴花菜。此外还有凉伴生鱼和苔要拌蚯蚓两样名菜。过节期间、家家都割来芭蕉 叶铺 在桌子上,堆满各种菜肴。除妇女外,全家大小和客人一起围坐在一 起喝水酒、吃美味、唱哈巴。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内容的哈 巴:过年,就唱过年的来历;盖房子、就唱房子怎么盖,最先在这里盖房子的老袒公是谁;结婚,哈巴歌手就淳淳告诫新郎 和新娘应当如何相爱,如何生儿育女。还要教人们年月如何推算、四季如何划分以及农活如何安排等等。

吃新谷

红河一带哈尼族,农历七月的第一个龙日,有“吃新谷”的习俗。吃新谷这一天,每户人家按照老规矩,哈尼族的传统节日应在东方刚露鱼肚白时,到自家水田拔回一小捆连根带穗的稻子。拔稻时要选择株数逢单的稻穴,背回时无论遇到生、熟人都不打招呼,否则以为不吉。到了下午,把早上背回来的稻穗搓下谷粒,连壳放在锅里烘焙直至出米花。大家吃米花前,应先给狗吃一点。因为自古传说,哈尼族在一场大洪水后重新得到的谷 种是狗叼来的,所以要感谢它。吃过米花,也要把当年栽种的瓜豆菜蔬统统拿出来尝新,同时一定要吃一碗嫩竹笋,象征来年的收成象新竹一样节节高;还要杀吃阉 过的大肥鸡,希冀来年的生活丰足美满。

哈尼族民族有哪些文化特色

哈尼族特点:

哈尼族,东南亚称阿卡族,民族语言为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现代哈尼族使用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聚居于红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镇沅等县,和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的北部山区。

哈尼族内部支系繁多,有多种自称,其中哈尼、卡堕、雅尼、豪尼、碧约、白宏等六个自称单位人数较多,另还有哦怒、阿木、多泥、卡别、海尼等自称单位。

哈尼族习俗:

西双版纳哈尼人的传统节日, 从6月农历新年的第一个尼乌斯开始,也就是3-5天的节日期间, 在节日期间,人们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吃饭、喝酒或出去散步的亲戚朋友。

节日期间,还有赛马、陀螺仪、竹舞等活动。生活沙沙作响:汉族称为 "黄稻节" 或 "二月年"。

哈尼节牺牲了摩卡布谷鸟和 "笔苦" 鸟的使者, 所以节日是听到布谷鸟和 "笔苦" 鸟的第一个电话,选择干草的一天举行,节日的结束。

扎拉特:这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为它是在农历十月举行的,所以它也被称为 "翻译与现实",即10月年,六天前后。元旦那天,每个栅栏都要杀一头猪。猪,无论大小,都按家庭均匀分布。

没有。

傣族(罗马字母:Dai),又称泰族(泰文:ไทย,罗马字母:Thai)、掸族(罗马字母:Shan)等,民族语言为傣语(泰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哈尼族,东南亚称阿卡族,民族语言为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现代哈尼族使用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聚居于红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镇沅等县,和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的北部山区。

扩展资料:

古代哈尼族有名无姓,采用父子连名制,即父名的尾字为儿名首字。

如父名是松山,子名为山达,孙名为达飘,以此类推,形成一代一代的家族连名谱系,认宗族、亲戚,就靠背诵家谱,女儿也行父子连名,但不能列入谱系,若某代出现非正常死亡、双胞胎和生理缺陷的人,不连父名,须逃过一代,重新取名列代。

吉维支系是以孩子出生的那天的属相取名,如生在牛日,取名牛xx,生在鸡日,取名鸡xx;吉坐支系一般是与“莫批”连名,如大儿子死了,下面的儿子名“批修”;孩子生在路途间,就以路连名,如嘎(路)南;妻子怀孕期间,丈夫在外非正常死亡,婴儿生下来就用“罗”连名。

现代哈尼族各支都有自己的姓氏,哈尼语称为“阿古”,但是这种姓氏不普遍使用,也不与名字连用。只是在需要证明自己宗族归属时才使用。姓氏的种类很多,如“当参阿古”、“鱼鸟阿古”、“当且阿古”,这些姓氏的名称一般是各支宗族祖先的名字。

哈尼族名字有乳名、小名和大号之分,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名字。大号只在背诵家谱、给小孩命名或比较隆重祭礼仪式上才使用,用得最普遍的是小名。

如今哈尼族也取汉族名字。现在约定俗成的习惯是“当参阿古”用“杨”姓.“参先阿古”用“李”姓等等。但取啥尼族名字时,仍保持传统的“父子连名”习俗。

_傣族

_哈尼族

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同语支里有彝语、拉祜语、傈僳语、纳西语、基诺语等。哈尼语在国外,分布在缅甸、泰国境内的又称卡话,和我国西双版纳地区的哈尼话接近;老挝、越南境内的哈尼话和我国红河南岸地区的哈尼话大体相同。

哈尼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文。可分为哈雅、碧卡、豪白三个方言。自称或他称哈尼、糯美、糯比、艾罗、各活、各作、腊咪、期弟、奕车、哈欧、白那、卡别的哈尼人均操用哈雅方言中的哈尼次方言;自称阿卡或雅尼,他称爱尼的哈尼人操用哈雅方言中的雅尼次方言。

自称碧约的哈尼人操用碧卡方言中的碧约次方言;自称卡多、西摩洛的哈尼人操用碧卡方言中的卡多次方言;自称豪尼,他称布都、阿梭的哈尼人操用豪白方言中的豪尼次方言;自称白宏的哈尼人操用豪白方言中的白宏次方言。

哈尼语元音分松紧,韵母以单元音为主,没有塞音韵尾。有的方言有鼻音韵尾和鼻化韵。哈尼次方言塞音,塞擦音分清浊。而碧约、卡多两种土语的塞音和塞擦音没有浊音。

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构成,有些音节只有韵母和声调。声调一般为三个。句子成分的基本顺序为:主语——宾语——谓语。

哈尼语与彝语支其他语言一样,元音有松紧之分,没有长短之别。韵母基本上是单元音,复合韵母多是借音。没有塞音韵尾,有的方言有鼻音竟尾。哈尼语和彝语文其他语言在基本词汇中有不少同源词,在语法上也有很多共同点。

1949年以前,哈尼族没有表达自己的语言文字。1949年以后,为了帮助哈尼族人民解决文字问题。

早在一九五二年,党和人民 就组织了有哈尼族干部参加的哈尼语文工作队伍,开始进行哈尼语调查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于一九五七年写出了《关于划分哈尼语方言和创制哈尼文的意见》的哈尼语调查报告,制定了拉丁字母形式的《哈尼文字方案》(草案)。

哈尼文以哈雅方言的哈尼次方言为基础方言,以绿春县大寨哈尼语的语音为标准音。这个方案于一九五七年三月在昆明召开的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科学讨论会通过,又经一九五八年四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少数民族语言科学讨论会讨论,呈报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试行。

在此期间,中央民族学院和云南民族学院先后开设哈尼语文专业,培养哈尼语文工作干部。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等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力量编写、出版了《哈尼文读本》、《哈汉对照词汇》、《哈尼民歌选》等十多种哈尼文读物,为哈尼文试行工作准备了条件。

一九五八年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试验推行。近几年来,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落实,哈尼文即将继续试验推行。哈尼文在记录哈尼语广播稿、**的哈尼语翻译以及搜集整理哈尼族民间文学等方面已经发挥积极作用。

孟连迦甸岚景区旅游攻略

孟连迦甸岚景区在经改造提升后,于3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这里拥有古树秋千、射弩、乘竹筏、划游艇、哈尼歌舞表演、阿卡祝酒歌等娱乐项目,...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