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冷(lěng)》姓起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3收藏

百家姓《冷(lěng)》姓起源,第1张

377 冷(lěng)

377 冷(lěng)

寻根溯源

冷姓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源自黄帝之臣伶伦氏。黄帝时有大臣伶伦,其后代以伶为姓。因伶与泠同音,后又改“伶”为“泠”,进而又改“泠”为“冷”。泠姓与冷姓为同一姓。二是源自姬姓。周初卫康叔的后人受封于冷邑,故以邑为氏,称冷姓。

变迁分布

早期在河南一带活动。汉唐之间,向陕西扩展,并以京兆郡(今陕西西安)为郡望,宋代以来,在山东、江苏、江西、四川、黑龙江等地都有所分布。当今姓氏排列第二百五十五位。

名人荟萃

冷世光:宋代官员。常熟(今属江苏)人,绍兴进士,曾经担任过宁国、龙游等县知县。南宋着名的教育家朱熹很赏识他,经常委他以重任。后来做过监察御史、中侍御史。他为官清廉公正,为了正义,不惜得罪高官重权,当时的人称之为冷面御史。着有《奏议弹章》、《东堂类稿》等书。

冷曦:明代官员。洪武年间御史。刚直不阿,弹劾了一些有权势的高官,震动了当时的朝廷上下。人称“冷铁面”。

冷枚:清代画家,字吉臣,胶州(今属山东)人。擅长于画人物,尤其精通画仕女。

LENG

冷姓来源有二,主要的一支是黄帝后裔,具体情况如下:

一、出自姬姓。《路史》记载:“卫公族之后。”《姓氏考略》曰:“康叔后有冷氏。”是春秋时卫国开国之君康叔的后代,用封地作为姓。康叔名封,开始被封于康(今河南省禹州市西北),所以历史上也称为康叔封。武庚叛乱被平定以后,周公姬旦把商朝原来的地区封给他,建立卫国。康叔的后代有的被封到冷水(今陕西省境内),他们就用封地名“冷”作为姓氏,形成冷姓一支。众所周知,卫国是姬姓诸侯国之一,追根究底,出自卫国公族之后的冷姓,当然是黄帝的后裔。

二、源于上古,以技为姓,是泠(音令)氏所改。相传黄帝时典乐官冷伦之后。原音零后转为冷氏。

冷姓历史名人有:希罕淄川太守冷丰;东汉术士冷寿光;前赵徐州刺史冷道(见《前赵录》);南燕冷平;汉功臣、下相庄侯冷耳;汉元时忠侯冷广;后汉护羌校尉冷澈;晋宁知州冷阳春;唐朝诗人、监察御史冷朝阳;宋朝殿中侍御史冷世光、广州知府冷应征;明朝太常协律郎、著名的养生家冷谦,寿终于150岁;清朝冷士嵋,等等。

冷姓郡望:京兆郡(今陕西省西安市一带)、新蔡郡(今河南省新蔡县)、临安郡(今浙江省杭州市一带)。

冷姓堂号:化民堂:(宋时殿中御史冷世光和弟弟世修都是进士,都任知县。世修注重教化。有兄弟互讼,世修教育他们说:“骨肉相争不是美事。我如果把你们中的任何一人法办了,你们就不得团聚!”兄弟感激流涕回家。在他的感化下,百姓遇事互让,没有打官司的。世修升和州知县。因为世修多以教化为主,使黎民安宁,称为“化民堂”)。

冷姓适用楹联:赈济通行阳春有脚(宋代名人冷玉的事典);弹劾不避冷面无私(明代洪武间御史冷曦,刚正不阿,劾都御史刘观并各道坏法御史,百螦震恐。人称之为“冷铁面”)。兄弟双进士(宋戴冷世光、冷世修兄弟,俱举绍兴进士);明清两画家(明、清两代著名的画家冷谦、冷枚)。玉律传佳节;青阳应此辰(唐代诗人、太历进士冷朝阳《立春》诗联句)。

冷氏家族最出名的人是冷谦。

冷,传说为黄帝乐官伶伦氏之后,西汉有《公羊》学者冷丰,洪迈《容斋三笔》卷二《汉人稀姓》列入。南宋有冷世修,常熟人,绍兴十八年进士,任崇德县(今桐乡)主簿。

冷姓最著名的人,当属冷谦,字启敬,精通音律,传说与张三丰友善,明朝初年,被朱元璋征召入宫,封为协律郎,是一个传奇人物,后世称为“冷仙”。

其他姓氏

寿,乌镇有寿姓,我在浙江古籍出版社工作的时候,领导就姓寿,诸暨人。寿,传说为吴王寿梦的后代。寿梦,是吴国的关键人物,《史记》说:寿梦立而吴始益大,称王。吴国之成为大国并且称王,是从寿梦开始的,他的孙子就是著名的吴王阖闾。

美,清代时石门县有美姓秀才。美姓,不知所出,估计为西夏人后裔,西夏时有美赫、美勒两个姓氏。

厉,传说为齐厉公之后,我多年前在绍兴遇见过厉姓,离桐乡最近的,是临平区的五杭,厉家是当地望族,他家的老房子至今还保存完整。厉姓最出名的,当属清代的厉樊榭,读书人都知道。

贾,名气大,因为《红楼梦》。桐乡贾姓,定居历史很早,明代洪武年间就有进士贾敏,跟林黛玉的母亲同名同姓。

百家姓《冷(lěng)》姓起源

377 冷(lěng) 377 冷(lěng) 寻根溯源 冷姓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源自黄帝之臣伶伦氏。黄帝时有大臣伶伦,其后代以伶为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