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氏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25收藏

侯氏家谱,第1张

侯 氏 族 谱

侯 姓

5348天津侯氏族谱不分卷(清)侯洵等修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钞本 四册 美国;

5349河北南皮侯氏族谱不分卷 侯光藜编辑 民国七年(1918)重修石印本 五册 北图 南开大学 吉林大学 注:始修於明崇桢八年,此为三修。

5350江苏侯氏宗谱三十一卷首一卷(清)侯应洹重修 清宣统二年(1910)清忠堂活字本 三十九册

吉林大学;

5351江苏无锡锡山东里侯氏宗谱十二卷(清)侯守廉等六修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活字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5352江苏无锡锡山东里侯氏八修宗谱二十卷(民国)侯学愈纂修 民国八年(1919)铅印本 十八册

历史所 美国(附二卷、二十一册)注: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侯先春始修。

5353浙江鄞县侯氏支谱不分卷 民国间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5354浙江临海夏馆侯氏宗谱□□卷(清)洪枰序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序刻本;浙江临海县博(存卷3);

5355浙江临海夏馆侯氏宗谱□□卷(清)周来宾序 清这光二十九年(1849)序刻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2);

5356浙江临海夏馆侯氏宗谱(清)陈甫序 清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 浙江临海悬博(存卷1-7);

5357浙江临海夏馆侯氏宗谱十二卷(民国)李定纂 民国三十六年(1947)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3、6-10)浙江临海县邵东乡山下坦村朱家岙;

5358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谱不分卷(清)胡朝翰 王世昌修纂 清嘉庆十年(1806)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图;

5359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谱不分卷(清)侯宝九 侯允晚修纂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木活字本 二册

浙江图;注:书口镌《昆阳上谷侯氏宗谱》。

5360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谱不分卷 (清)侯千扶 侯千瓜修纂 清同治十三年(1874)木活字本 三册

浙江图 注:书口镌《上谷郡侯氏宗谱》。

5361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谱不分卷(清)夏增荣辑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木活字本 三册 浙江图

书馆 注:书口镌《上谷郡侯氏宗谱》。

5362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谱不分卷(民国)侯载元 侯载绘修纂民国十一年(1922)木活字本 四册

浙江图书馆;

5363湖南大庸永定侯氏初谱不分卷(清)侯昌铭 侯鸣珂等修 清光绪十一年(1885)木刻本河南图 日本 美国;

5364湖南湘乡湘西侯氏三修谱□□卷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13-l6);

5365湖南衡山若驿侯氏三修谱十六卷(民国)侯业绍 侯声洋等修 侯家麟纂 民国十一年(1922)活字本 十二册 湖南图;

5366广东侯善行堂族本不分卷 民国七年(1918)钞本 一册 美国 注:该族散居香港新界、广东宝安等地。

5367广东番禺金钱村侯氏族谱不分卷 (清)侯子城志 清道光十二年(1832)写本 一册 美国;

5368广东南海亨田乡侯氏族谱不分卷(民国)候恒钟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钞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注:明嘉靖三十六年侯继禄首撰。

5369四川简阳侯氏族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严正相编辑 民国三十年(1941)石印本 二册;北图 四川图;

5370四川高县上启侯氏族谱一卷(民国)侯泽金纂民国十六年(1927)钞本 四川高县落润乡红星村晒坝生产队 注:谱始修於清乾隆四十八年。

5371云南洱源邓川侯氏族谱不分卷(清)侯钧瑞撰 民国钞本 一册 云南图;

5372 香港新界丙冈侯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二十四年(1935)写本 一册 美国;

5373 侯氏家乘 《清》侯鹏著 清嘉庆十五年(1810)刻本 五册 北图 。

5374 侯氏族谱 水西侯氏宗亲理事会编 1999年印 一册 20多万字 贵州黔西

据文献记载,侯姓在中国历史长河的近万个姓氏中,是一个古老而多源的姓,也是一个分布较广的大姓,在《百家姓》中列在第73位。侯姓人物在《二十四史》中,单独立传者有57人,被收入《中国人名大辞典》者有121人。著名人物有:魏国名将侯嬴,汉代大司徒侯霸,北朝大将侯景,隋代艺术家侯白,唐朝首任宰相侯君集,北宋大臣侯蒙、水利专家侯叔献,清朝文学家侯方域、侯涵,当代化学家侯德榜、医学家侯宝璋、著名相声艺术家侯宝林、全国政协副主席侯镜如等。

据我多年的考证,现居桂林市县(自治县、区)的侯氏家族约一万人,占桂林市总人口的五百分之一,其分布情况如下:兴安县的侯姓现约5000人,祖先是北宋大臣侯蒙,他因与当朝宰相不和,怕遭诛连九族的灭顶之灾,于公元1120年巧妙地南逃到兴安董田隐居。八百多年来,其后裔先后分居在兴安镇的粉洞,高尚镇的灵龙、东源,华江瑶族乡的六洞河等近30个村寨,垦荒耕田,繁衍生息;临桂县的侯姓是明代朱元璋的驸马、镇蛮大将军侯德天,他在临桂茶洞定居,其后裔分居在两江镇的妙田和永福县罗锦的谷岭、高田的葡萄,共约1000人;灵川县的侯姓约1100人,是宋代山东侯姓人迁到灵川大圩定居,其后代有一支迁至兴安高尚庙脚居住;荔浦县的侯姓约300人,是广东侯姓人迁到花簪定居;资源的侯姓约1100人,是江西侯姓分别迁到黄龙、坪水底定居,资源车田小地的侯姓,却是从兴安华江瑶族乡六洞河迁入;全州县侯姓有600多人,从资源县坪水底分居到大西江镇定居;恭城栗木镇大营村侯姓100多人,是太平天国时从兴安迁入;灌阳侯姓700多人,是从兴安高尚兰田和临桂妙田迁入,另一支是由少数民族改为侯姓;龙胜的侯姓约1000人,是从灌阳、资源、湖南城步等地迁到平等、马堤等地定居;桂林市区、雁山龙潭的侯姓约200人,平乐、阳朔两县的侯姓约100人,均从本地侯姓迁入。

近千年来,侯姓人绝大部分分居在桂北湘漓两水的发源之地和山区,吃苦耐劳,为开垦山区荒原,发展山区生产,保护山区资源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侯姓人勤耕勤读,据兴安董田侯蒙家族家谱记载,在明清时代,有侯蒙的六代到十一代孙共10人到北京、山东、山西、浙江、广东、湖南、四川、重庆等省市赴任未归,在那里繁衍后代。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少侯姓青年读大学、研究生,或出国留学,如兴安镇的侯波,从上海大学毕业后,就东渡日本留学深造;资源县梅溪坪水底农民侯光南的4个子女和侯光献的3个子女,都大学毕业,成为有较高文化的侯姓家庭。

后魏时有中山人侯洛齐,本为侯姓,后为仇氏养子,故改仇姓。太武帝时,他以平凉州功高,拜为内都大官,其后渐成望族,成为中原仇姓一支。

一、姓氏源流

裘(Qiú)姓源出有四:

1、由仇氏改姓而来。根据史籍的记载,有一支裘姓本来是仇姓,后来为了避免仇杀而改成了裘姓。

2、出自姬姓,来源于邑名,以地名为氏。春秋时期的卫国有个大夫被分封在裘邑,他的后人于是用裘作为自己的姓氏。

3、来源于官职名,以官为氏。相传周朝有官名为裘官,职责是负责制作皮质。他的后代于是以这个官名作为姓氏。

4、来自求姓。为了书写简便,有一支求姓改姓为裘。

得姓始祖:裘侯。春秋时,卫国有个大夫被封于裘邑(在今河南省东北部),时人称其为裘侯。其后世子孙便以居住地为姓,遂成裘氏。故裘氏后人尊裘侯为裘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裘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春秋时候,卫国有益为大夫叫作食,被分封在裘邑(今河南省北部)。他的后代以封地的名为姓氏,成为今天裘姓的来源。关于裘姓,有考证说和周朝时候的裘官有关。古时候中原冬季寒冷,朝廷里面保存了大量的皮革衣裳(裘,就是皮革衣裳的意思)。周朝为了便于管理这些衣裳,设立了一种官职叫作裘官,专门司职宫廷衣裳的制造,等级,保管,赏赐等方面的工作。有些裘官的后代就一官职为姓,成为了今天裘姓的另一支源。在古代,裘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渤海。渤海郡治所在今天的河北省、辽宁省渤海湾沿岸一带。裘姓族人在全国许多地方均有居住,如北京,上海之松江,河北之景县,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太太原、大同、运城,江西之崇仁,福建之清流等地。裘姓是当今较常见的姓氏,分布广泛,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1%,尤以浙江、江苏多此姓,两省裘姓约占全国汉族裘姓人口的61%。

三、历史名人

裘 仲:汉朝名人。

裘万顷:字元量,宋朝时期新建人。著名诗人,进士。对待父母很孝顺,学问也很大。作过江西抚干。

裘 琏:浙江省慈溪人,清朝时期康熙进士,著名的戏曲家。现存他创作的杂剧《昆明池》、《集翠裘》、《鉴湖隐》、《旗亭馆》,均取材于唐代故事,合称“四韵事”。

裘安邦:清朝徐州总兵。字古愚,号梅林,会稽人。嘉庆年间进士,官至徐州镇总兵。喜好文学,能作诗。他很关心老百姓的生活,爱民如子。他去世以后襄阳的老百姓很怀念他,为他建立了石碑庙宇纪念他,每年都举行仪式祭奠他,看到他的石碑,没有一个不流泪的,因此人们也把这块石碑叫做“堕泪碑”。

裘曰修:清代尚书,新建人。乾隆年间进士,历官礼、刑、工三部尚书,多有政绩,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最大的政绩是治水。

此外,裘姓的名人还有:周朝时有裘牧仲;汉代有裘仲;唐代有诗人裘瑜;宋代有诗人裘万顷,孝子裘仲容;元代有裘廷举;现代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裘盛戎……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渤海郡:西汉时期设置,在今天的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湾沿岸。

2、堂号

敦睦堂:来源于一个和睦的家庭。宋朝时期的裘承询一家,居住在云门山的前面,他们一家相处得很和睦,从来不闹分离。19代没有分过家。

============================================================

裘姓宗祠通用对联

〖裘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居渤海;

源自春秋。

——佚名撰裘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裘姓的郡望和源流。

求同存异;

衣锦荣归。

——佚名集句撰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集成语以鹤顶格嵌裘姓的“裘”字的析字联。

著书嗜古;

治水标功。

——李文郑撰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钱塘人裘焕,字煜炎,号了苍,十五岁时为诸生。擅长绘画,又精通医术,博览古代典籍,终生以著书为事。下联典指清代新建人裘曰修,字叔度,一字漫士,乾隆年间进士,历官礼、刑、工三部尚书,曾奉敕撰《热河志》、《太学志》、《西清古鉴》、《秘殿珠林》等书。治水尤其著名,多次受命勘察河道。

德同夏禹;

惠比羊祜。

——佚名撰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尚书裘曰修,字叔度,新建人。乾隆进士,历官礼、刑、工三部尚书。奉敕撰热河志、大学志、四清古鉴等书,所莅有名绩,治水尤为著,屡命勘视河道。卒谥文达。下联典指清代徐州镇总兵裘安邦,字古愚,号梅林,会稽人。嘉庆武进士,官至徐州镇总兵。好文治,能作诗。尤关心民间疾苦,时比之晋羊祜。羊祜是有名的儒将。邹湛曾赞扬他说:“公德冠四海”。他去世之后,襄阳的老百姓怀念他,为他立碑建庙,每年扫祭。看到碑的人,都想到羊祜的恩惠,没有一个不流泪的,因此人们把这块碑称为“堕泪碑”(见《晋书羊祜传》)。

竹斋藏集;

横山著文。

——佚名撰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裘万顷,有孝行,厉节操,学问渊博,著有《竹斋诗集》。下联典指清·裘琏,戏曲作家,著有《横文集》等传世。

唐时佳士;

晋代名流。

——佚名撰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裘瑜事典。下联典指晋·裘徵事典。

-----------------------------------------------------------------

〖裘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孝感祥云覆;

名臣治水功。

——佚名撰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裘仲容割股疗亲,有祥云覆其居所。下联典指清·裘曰修八次勘视河道,治水功高。

-----------------------------------------------------------------

〖裘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著述四清古鉴;

官历三部尚书。

——佚名撰裘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清代尚书裘曰修事典。

-----------------------------------------------------------------

〖裘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慈溪喜唱昆明池;

新建长吟竹斋诗。

——佚名撰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康熙进士裘琏,字殷玉,慈溪人。戏曲作家。有杂剧《昆明池》等四种。下联典指宋代诗人裘万顷,字元量,新建人。有孝行,节操学问。淳熙进士。累官江西抚干。有《竹斋诗集》。

-----------------------------------------------------------------

〖裘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献子同明,贤列五人之次;

元卿良友,誉隆三仲之班。

——佚名撰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代贤人裘牧仲事典。下联典指汉代名人裘仲事典。

--------------------------------------------------------------------------------

中国人民 裘姓高级将领、革命英烈生平简介

裘树藩烈士

裘树藩(1906-1927),河北省完县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18年考入完县城内高等小学,1920年考入直隶省立正定第七中学读书。1922年参加反帝反封建的 斗争。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12月由团转入入中国 。

1924年12月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以个人身份加入 。同张兆丰、郝文亭等7人发起成立“正定各界国民会议促成会”。3月代表正定党团组织到北京参加各界人士举行的孙中山先生追悼活动。返校后以“正定各界国民会议促成会”的名义,在七中广场召开正定军民1000多人参加的孙中山先生追悼大会。6月25日,参加正定各学校总 并捐款支援“五·卅”惨案受难同胞。1925年经 党组织的介绍,考入黄埔军校四期入1团1连。入伍期满又经考试升编入政治大队。其间结识了 党组织负责人钱来杰、杨其纲, 南方区委书记陈延年、军事委员周恩来、宣传部长张太雷等人。在黄埔军校十分活跃,经常在校刊上发表署名文章。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5月15日又提出“整理党务案”,根据 党组织的决定,宣布退出 ,公开 员的身份。11月黄埔四期毕业,参加北伐,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暂编21师任连党代表。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屠杀 员和革命志士。这时所在部队集结于河南信阳,准备二次北伐。一天夜间查哨时,被 特务暗杀,牺牲时21岁。

--------------------------------------------------------------------------------

中国 裘姓高级***、革命英烈生平简介

裘古怀烈士

裘古怀(1904-1930827),浙江省奉化县人。1920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省立宁波第四师范,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4年参加中国 。1925年10月加入中国 。

大革命时期,1925年“五·卅”运动中担任宁波学生联合会副主席,参与领导青年学生反帝反封建运动。1925年10月到广州进入黄埔军校,参加了第二次东征。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从事宣传工作。著名的贺胜桥、汀泗桥、武昌攻坚战中,均在叶挺团敢死队冲锋陷阵。后任第24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写了不少揭露封建残余和 右派的檄文。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在潮州战役中负重伤才回宁波治疗。1927年底奉命到杭州,在 浙江省委和共青团省委主持军队干部的训练。1928年先后担任 浙西特派员、 浙江省委特派员、共青团浙江省委书记,赴萧山、金华、东阳、义乌、龙游等10多个县的农村调查,帮助指导整顿组织,发展农运。同年8月参与组织兰溪农民暴动。1929年1月总结检查了青年团对群众工作的教训,拟制了《建设群众基础与青年工作》的通告。同年1月16日晚在杭州清泰路豫安旅馆被捕,囚禁“浙江陆军监狱”。在狱中为 特别支部委员,参与领导了多次狱中斗争。编辑《火花》、《洋铁碗》等秘密刊物,被敌视为“五个顽匪”之一。

1930年8月27日壮烈牺牲,时年26岁。

裘慧英副书记

裘慧英(1917-1992),女,又名裘兰芬,浙江省嵊县人。出生于一贫苦农民家庭。1937年参加革命,同年12月加入中国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12岁时到上海入日商裕春绸厂、美亚绸厂当包身工,后受到厂里 地下党员的启发教育,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被厂方开除,后进小美丰绸厂做工。1937年4月参加 斗争,担任车间工人代表、厂纠察队分队长。“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因关厂而失业。8月参加 地下组织所组织的沪南青年救亡团,担任救护、募捐、组织等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0月入普益绸厂。1938年任 沪西绸厂委员会委员,负责宣传工作。4月奉调至 中央驻上海的地下电台,同延安来的李白合作,担负秘密的情报通讯工作。和李白扮成假夫妻,通宵达旦地收发电报,及时把延安 中央的指示传达给上海地下党,又把日、伪的重要情报传递给 中央。始终牢记李白的叮咛:“一旦被捕,绝不能使党的利益有丝毫损害,不能连累任何同志。”后来经组织批准,和李白结为夫妻。1942年9月中秋前的深夜,日本侵略军采取分区停电的办法,搜索 地下电台。和李白立即停止发报,拆卸机器,置入地板夹层。日本宪兵上楼搜到电台机件,夫妇双双被捕,押至日本宪兵司令部。敌人让她亲眼看着李白受刑,她虽心如刀割,但仍咬紧牙关推说丈夫做的事女流之辈一概不知。半个月后获释,一面进大诚绸厂做工,一面接受组织嘱咐以妻子名义到处寻找李白下落。1943年1月打听到李白关在极司斐尔路(今万航渡路)76号,就以妻子身份入内探监。通过密语,知道李白咬定自己私设电台是替一个阔老板了解黄金价格升降消息,未涉及政治,遂由颇有名气的店铺保释出狱。为了避免敌人继续追踪,夫妇暂不恢复情报工作,由组织安排在良友糖果店当店员。后与李白又被调到抗日前线的电台去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随李白调回上海,继续从事秘密电台工作。1948年12月30日凌晨,遭 武装特务包围搜查,夫妇两人和孩子一起被捕,押送 警备司令部第二大队。1949年5月7日,李白被反动派秘密杀害。强忍巨大悲痛,继续忘我为党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 上海电信局基层支部副书记、上海邮电技工学校副校长、邮电工会上海市委员会副主席和顾问。1983年离职休养。从50年代到离休后共40多年中,足迹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市,对青年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义务作报告1000余场次,听讲人数达100余万人,就在逝世前9天,还抱病为上海邮电管理局机关干部作 党史的报告。先后于1959年被评为全国邮电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1985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离休干部,1989年被评为全国邮电系统优秀离休干部,1991年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2年因病在上海逝世,终年75岁。被列入英烈名录的171位女性之一。

侯 氏 族 谱 侯 姓 5348天津侯氏族谱不分卷(清)侯洵等修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钞本 四册 美国; 5349河北南皮侯氏族谱不分卷 侯光藜编辑 民国七年(1918)重修石印本 五册 北图 南开大学 吉林大学 注:始修於明崇桢八年,此为三修。 5350江苏侯氏宗谱三十一卷首一卷(清)侯应洹重修 清宣统二年(1910)清忠堂活字本 三十九册 吉林大学; 5351江苏无锡锡山东里侯氏宗谱十二卷(清)侯守廉等六修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活字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5352江苏无锡锡山东里侯氏八修宗谱二十卷(民国)侯学愈纂修 民国八年(1919)铅印本 十八册 历史所 美国(附二卷、二十一册)注: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侯先春始修。 5353浙江鄞县侯氏支谱不分卷 民国间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5354浙江临海夏馆侯氏宗谱□□卷(清)洪枰序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序刻本;浙江临海县博(存卷3); 5355浙江临海夏馆侯氏宗谱□□卷(清)周来宾序 清这光二十九年(1849)序刻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2); 5356浙江临海夏馆侯氏宗谱(清)陈甫序 清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 浙江临海悬博(存卷1-7); 5357浙江临海夏馆侯氏宗谱十二卷(民国)李定纂 民国三十六年(1947)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3、6-10)浙江临海县邵东乡山下坦村朱家岙; 5358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谱不分卷(清)胡朝翰 王世昌修纂 清嘉庆十年(1806)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图; 5359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谱不分卷(清)侯宝九 侯允晚修纂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木活字本 二册 浙江图;注:书口镌《昆阳上谷侯氏宗谱》。 5360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谱不分卷 (清)侯千扶 侯千瓜修纂 清同治十三年(1874)木活字本 三册 浙江图 注:书口镌《上谷郡侯氏宗谱》。 5361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谱不分卷(清)夏增荣辑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木活字本 三册 浙江图 书馆 注:书口镌《上谷郡侯氏宗谱》。 5362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谱不分卷(民国)侯载元 侯载绘修纂民国十一年(1922)木活字本 四册 浙江图书馆; 5363湖南大庸永定侯氏初谱不分卷(清)侯昌铭 侯鸣珂等修 清光绪十一年(1885)木刻本河南图 日本 美国; 5364湖南湘乡湘西侯氏三修谱□□卷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13-l6); 5365湖南衡山若驿侯氏三修谱十六卷(民国)侯业绍 侯声洋等修 侯家麟纂 民国十一年(1922)活字本 十二册 湖南图; 5366广东侯善行堂族本不分卷 民国七年(1918)钞本 一册 美国 注:该族散居香港新界、广东宝安等地。 5367广东番禺金钱村侯氏族谱不分卷 (清)侯子城志 清道光十二年(1832)写本 一册 美国; 5368广东南海亨田乡侯氏族谱不分卷(民国)候恒钟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钞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注:明嘉靖三十六年侯继禄首撰。 5369四川简阳侯氏族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严正相编辑 民国三十年(1941)石印本 二册;北图 四川图; 5370四川高县上启侯氏族谱一卷(民国)侯泽金纂民国十六年(1927)钞本 四川高县落润乡红星村晒坝生产队 注:谱始修於清乾隆四十八年。 5371云南洱源邓川侯氏族谱不分卷(清)侯钧瑞撰 民国钞本 一册 云南图; 5372 香港新界丙冈侯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二十四年(1935)写本 一册 美国; 5373 侯氏家乘 《清》侯鹏著 清嘉庆十五年(1810)刻本 五册 北图 。 5374 侯氏族谱 水西侯氏宗亲理事会编 1999年印 一册 20多万字 贵州黔西据文献记载,侯姓在中国历史长河的近万个姓氏中,是一个古老而多源的姓,也是一个分布较广的大姓,在《百家姓》中列在第73位。侯姓人物在《二十四史》中,单独立传者有57人,被收入《中国人名大辞典》者有121人。著名人物有:魏国名将侯嬴,汉代大司徒侯霸,北朝大将侯景,隋代艺术家侯白,唐朝首任宰相侯君集,北宋大臣侯蒙、水利专家侯叔献,清朝文学家侯方域、侯涵,当代化学家侯德榜、医学家侯宝璋、著名相声艺术家侯宝林、全国政协副主席侯镜如等。 据我多年的考证,现居桂林市县(自治县、区)的侯氏家族约一万人,占桂林市总人口的五百分之一,其分布情况如下:兴安县的侯姓现约5000人,祖先是北宋大臣侯蒙,他因与当朝宰相不和,怕遭诛连九族的灭顶之灾,于公元1120年巧妙地南逃到兴安董田隐居。八百多年来,其后裔先后分居在兴安镇的粉洞,高尚镇的灵龙、东源,华江瑶族乡的六洞河等近30个村寨,垦荒耕田,繁衍生息;临桂县的侯姓是明代朱元璋的驸马、镇蛮大将军侯德天,他在临桂茶洞定居,其后裔分居在两江镇的妙田和永福县罗锦的谷岭、高田的葡萄,共约1000人;灵川县的侯姓约1100人,是宋代山东侯姓人迁到灵川大圩定居,其后代有一支迁至兴安高尚庙脚居住;荔浦县的侯姓约300人,是广东侯姓人迁到花簪定居;资源的侯姓约1100人,是江西侯姓分别迁到黄龙、坪水底定居,资源车田小地的侯姓,却是从兴安华江瑶族乡六洞河迁入;全州县侯姓有600多人,从资源县坪水底分居到大西江镇定居;恭城栗木镇大营村侯姓100多人,是太平天国时从兴安迁入;灌阳侯姓700多人,是从兴安高尚兰田和临桂妙田迁入,另一支是由少数民族改为侯姓;龙胜的侯姓约1000人,是从灌阳、资源、湖南城步等地迁到平等、马堤等地定居;桂林市区、雁山龙潭的侯姓约200人,平乐、阳朔两县的侯姓约100人,均从本地侯姓迁入。 近千年来,侯姓人绝大部分分居在桂北湘漓两水的发源之地和山区,吃苦耐劳,为开垦山区荒原,发展山区生产,保护山区资源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侯姓人勤耕勤读,据兴安董田侯蒙家族家谱记载,在明清时代,有侯蒙的六代到十一代孙共10人到北京、山东、山西、浙江、广东、湖南、四川、重庆等省市赴任未归,在那里繁衍后代。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少侯姓青年读大学、研究生,或出国留学,如兴安镇的侯波,从上海大学毕业后,就东渡日本留学深造;资源县梅溪坪水底农民侯光南的4个子女和侯光献的3个子女,都大学毕业,成为有较高文化的侯姓家庭。 后魏时有中山人侯洛齐,本为侯姓,后为仇氏养子,故改仇姓。太武帝时,他以平凉州功高,拜为内都大官,其后渐成望族,成为中原仇姓一支。

侯氏家谱

侯 氏 族 谱侯 姓5348天津侯氏族谱不分卷(清)侯洵等修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钞本 四册 美国;5349河北南皮侯氏族谱不分卷 侯光藜...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