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苗的祖先是谁?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3收藏

姓苗的祖先是谁?,第1张

苗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五十四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七。

寻根溯源 苗姓来源有三:1、出自芈姓。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风俗通》等所载,春秋时楚若敖之孙、楚大夫伯棼以罪诛,其子贲皇奔晋,食采于苗(故城在今河南济源西),其后以邑为氏。2、据《姓氏五书注》所载,相传上古有名医曰苗父,苗姓当始于此。3、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而来。百济(朝鲜古国)大姓有苗姓;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拉祜族黑苦聪人阿沙普氏,汉姓为苗;今满、彝、畲、蒙古、维吾尔、东乡、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苗贲皇。楚国公族,伯棼(又名斗越椒)之子。伯棼为楚国大夫,素怀不臣之心,后趁楚庄王问鼎中原之机,发动兵变,但不久即被诛杀。贲皇恐祸及己,遂亡命晋国。晋待他礼遇有加,并令其食采于苗地。后晋楚交恶,在鄢陵大战,时楚军势大,晋军将士均怀恐惧之心,贲皇使献计于晋君,告之楚之精兵俱在中军,可先击左右两军,然后乘胜合攻中军,定可一举击溃楚军。晋君纳之,大败楚军。是故史传楚材晋用之佳话。因贲皇食采于苗,后世子孙便以邑为氏,称苗姓,并尊贲皇为其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苗贲皇的苗邑,据考就在今河南济源的西部,现在该地还有一处地名“苗亭”,据说就是二千六百多年前苗邑的遗址。苗姓最初的发源地,当然也该在个地方。三家分晋后,苗姓因仕宦等原因,在今山西、河北等地落籍。战国后期,秦国穷兵黩武,中原是其扩张的第一个目标,苗姓祖居地济源也深受战火侵扰,故大批苗姓或北徙今山西长治,或东迁今山东定陶一带,后经繁衍发展,昌盛为苗姓上党郡望和济阴郡望。两汉时期,见诸史册之苗姓有兵技巧家苗子,王莽国师苗讠斤,刘秀时代的父城(今河南宝丰)长苗萌,幽州牧苗曾以及汉末的苗祀,尤可一提的东汉时东阿侯苗光,史书称其保全了封邑,则表示苗光子孙落籍于今山东东阿。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激烈动荡,苗姓同其它中原士族一样,为了躲避兵火,取道南下,跨过长江,进入江东。其中一支苗姓辗转于今浙江金华一带,后经繁衍,形成了苗姓历史上的第三大郡望——东阳郡。当然,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之际,苗姓主要还是昌盛于上党、济阴二郡,如苗姓历史上唯一一位宰相苗晋卿便是上党壶关人。唐代中后期,有陕西之苗姓为避国都附近纷扰不断的战乱,迁居今甘肃、宁夏一带。两宋之际,苗姓以上述三大郡望为主源,散布之地更广,尤其在宋赵王室偏安江南后,苗姓人在今南方省份,如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江西等地定居。需要指出的是,繁衍于今山西长治一带的苗姓依旧名人不断,竞现于史。明初,山西苗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甘肃、江苏、陕西等地。明中叶以后,苗姓已分布于全国大多数地方,并有渡海赴台者。清中叶以后,伴随闯关东的风潮,有冀鲁豫地之苗姓入迁东三省。如今,苗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甘肃、河南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苗姓约占全国汉族苗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二。

苗姓源流与迁徙分布

中华苗氏网 2009年2月28日 万家姓

一、姓氏源流

苗(Miáo)姓源出有二:

1、出自芈姓,为始祖伯棼之后,以地名为氏。据《风俗通义》、《左传》及《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所载,春秋时期,楚国公族大夫伯棼因罪被杀,其儿子贲皇逃亡到晋国,受到晋国君主的礼遇,令其食采于苗地(在今河南省济源县西南),所以又叫苗贲(Bēn 音奔)皇。苗贲皇也为 晋国出了不少力。有一年,晋国和楚国在鄢陵大战,楚军势大。晋军将士均有恐惧之心。贲皇便告诉晋君说:“楚国的精兵都在中军,只要先攻被其左右两军,再乘胜合攻中军,就可以打败楚军。”晋君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取得了胜利。晋君非常器重他。他的后代以地名为姓,遂成苗氏。因此,也有人认为,贲皇才是苗姓的始祖。

2、出自回族中的苗姓,源自明朝皇帝朱元津的赐姓:据《赛典赤家谱》载:“咸阳王(赛典赤)奉旨征平西夏,以得胜之兵戍守宁夏、渭南等处,所有兵将保属哈蜜(密)征调。以名为姓。明太祖定鼎金陵,赐为十姓:曰闪、曰者、曰白、曰苗……,”苗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海南沿海及青海等地。

得姓始祖:伯棼。根据《通志·氏族略》上的记载,苗氏是黄帝轩辕氏的后裔,起源于芈姓,远祖始于春秋时期楚国大夫伯棼。春秋时期,公元前547年,在若敖之乱中,楚国大夫伯棼因罪被杀,其子贲皇逃到晋国后,受到晋国的优待,受封于苗邑(今河南省济源县西),贲皇的子孙后代就以封地名为姓,称为苗氏。苗姓是楚国王族的后代,因此,苗姓起源于楚国王族之姓,故苗氏后人奉伯棼为苗姓的得姓始祖;也有苗氏后人尊伯棼的儿子贲皇为苗姓的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苗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河南省济源县是苗姓起源地,地处济水之源而得名。济源县古时被称为苗邑,这里苗姓人占全县人口得166%,约九千多人。春秋时,楚君若敖的儿子伯比有封邑在斗,后代便以斗作为姓氏。伯比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子文任楚国令手,二儿子子良任司马。子良的儿子叫斗越椒,生下来的时候子文就说:“这孩子样子像熊虎,哭声像狼叫,将来长大后一定会祸害全家,别养活他吧!”子良没有同意。后来子文临死前,把全家人叫到跟前,告诫他们说:“如果有一天斗越椒在楚国执政,大家赶快离开楚国,别让若熬氏绝了后!”斗越椒长大以后继任司马,当时任令尹的是子文的儿子斗般,斗越椒指使另一个大臣到楚庄王面前去说斗般的坏话,楚庄王便杀死了斗般,让斗越椒当了令尹。不久,斗越椒又想篡夺王位,楚庄王先用文王、成王、穆王三族子弟做人质同他讲和,可是斗越椒不同意,于是双方便摆开阵势交起战来。斗越椒死在乱军之中。其儿子贲皇逃到晋国,晋君把苗邑(河南省济源县西南)封给他,所以又叫苗贲皇。他的后人便是苗氏。苗姓在浙江省东阳郡(东汉置长山县。三国吴置东阳郡。南北朝梁改置金华郡。隋废郡改置婺州,改县为金华)发展成望族,世称东阳望。苗姓当今虽不算大族,但其名人却不绝于史书。宋代有曾经大破鬼章,军功彪炳的大将苗援;讨降生羌、威镇洮西,又与李宪取定西域的名将苗绶等,也是苗姓之中的重要人物。

明永乐十三年,苗玉因军功由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封威海卫指挥佥事,居威海卫城里苗家巷。其后散居裴家泊子、裴家埠、汪疃、小高坎、大产、礼格庄、北七口等7个村庄。

山东省登州府文登县九甲十社大苗家庄在荣成旗杆子底下或者称荣成旗杆石,在今文登区高村镇东南11公里。

姓氏源流

第一支源出子姓。商朝后期,商王武丁封其子子宋于宋,封地在今河北赵县北,伯爵侯国。周武王灭商,也灭了与商王同姓的宋国。周成王时,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把古宋国之地封与微子启之孙稽,为宋公,以奉商祀。微子启为帝乙的庶长子,商纣王之兄,在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中立有大功。宋公稽之子丁公申继位后,宋国南迁到商汤故地商丘,即令河南商丘。宋襄公时,宋国已成为天下诸侯之盟主,春秋五霸之一。至宋悼公时,宋国衰落而东迁于彭城,即今江苏徐州。到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子孙遂以国为氏。从商王武丁封宋算起,子姓宋氏起源的历史至少有3 200年,国灭后普遍使用宋氏的时间也有近2 300年。

第二支源出外族的改姓。宋姓的血系一直比较单纯,直到五代时才始有外族基因的流入,即五代时湖南西部沅陵地区的辰州蛮酋的宋氏,北宋时西北的西夏国的党项族的宋姓,清朝时满洲八旗姓嵩佳氏族后来的全部改姓宋,组成宋姓的这三支均出自少数民族。唐宋以来,外来民族的不断加入并同化,宋氏家族变得庞大起来。

微子墓:在微山岛

西部的凤凰台上,高10米、宽约8米。墓前有石碑四块,虽经风雨剥蚀,斑苔苍苍,碑文仍依稀可辨。当中主碑为汉丞相匡衡所立“殷微子墓”四大字属南昌尉梅福篆书。碑额上的“仁参箕比”四字系侍中般伯所题。

二、 迁徙分布

在商、周、春秋、战国一千多年中,宋氏一直活跃在河北、河南和山东等北方地区。汉晋南北朝时,宋姓已经播散于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唐宋时期,宋氏已扩展到四川、广西、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尤其盛兴于陕西地区。清初进入台湾省。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宋姓大约有88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1,排在第十六位。陕西为宋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宋姓总人口的19.4,占陕西总人口的4。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陕西、河北、四川、河南,这四省宋姓占宋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山西、浙江、山东,这三省的宋姓又集中了16。全国形成了秦川、冀豫两个中心的宋姓人口聚集区,宋姓主要生活在北方地区。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宋姓大约有5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7,为明朝第三十七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宋姓人口增长是负值,600年中宋姓人口净减少了33万,是中国常见姓氏中减少人口最多的姓氏。面对战乱和屠杀,受害群体首先应是主力在北方的人群,宋姓是北方地区姓氏,自然受到最惨重的损失。山东为宋姓第一大省,约占总宋姓人口的17.1。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江西(15.3)、浙江(13.5),这三省的宋姓大约占宋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山西、江苏、河北,这三省的宋姓又集中了25。宋、元、明600余年,宋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东南、南方迁移。南方宋姓在这600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国重新形成了鲁冀、赣浙苏北南两大块宋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宋姓的人口已达972万,为全国第二十二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81。从明朝至今近600年中宋姓人口由54万激增到近972万,近18倍之多。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 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宋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近1 000年宋姓人口增加率是呈"V"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四川、河南、河北四省,大约占宋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黑龙江、安徽、江苏、湖北,这四省又集中了24。山东居住了宋姓总人口的15,为宋姓第一大省,占省总人口的1.6。全国形成了鲁冀豫、四川、黑龙江三块高比率的宋姓区域。在这近600年间,宋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南和东的迁移,同时,向西南、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 当代宋姓的分布频率 宋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山东东部、江苏北部、黑龙江、辽宁大连地区、四川成都地区,每平方公里的宋姓人口达到3.3人以上,有的地区高达7人以上。宋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见彩图5.2.4A)表明:密度最高的(3.3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9,宋姓人口大约214万;2.2-3.3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9.8,宋姓人口大约249万;1.1-2.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4.3,宋姓人口大约356万;0.1一1.1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0,宋姓人口大约146万;不足0.1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1,宋姓人口大约7万。宋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宋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彩图5.2.4B)表明:宋姓在华北、四川和东北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宋姓在山东东部、黑龙江、吉林东北部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最高,在1.4以上,有的达到2.5以上,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5.6;山东西部、晋冀豫、陕甘宁大部、苏皖鄂川大部、辽宁、吉林西部、内蒙古中和东部,宋姓频率在0.7一1.4,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8;云南、贵州北部、四川东部、湖南北部、湖北南部、江西、福建西北部、浙江大部、台湾东南部、青海东部,宋姓频率在0.35一0.7,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9.4;宋姓在其他地区的频率不足0.35,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7,其中频率不足0.1的地区占了28。 血型分布特征 宋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305万,占31.3;A型276万,占28.4;B型297万,占30.6;AB型94万,占9.7。宋姓总人口972万。 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北东南、四川成都地区、黑龙江、辽宁大部、吉林是宋姓常见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4.7,宋姓463万,约占全国宋姓人口的47.6。O型142万,A型130万,B型144万,AB型47万。 华北大部、四川其他地区、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陕甘宁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24.3,宋姓356万,约占总宋姓人口的36.6。O型112万,A型102万,B型109万,AB型33万。其他地区为宋姓分布较少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61,宋姓153万,约占宋姓总人口的15.8。O型51万,A型44万,B型44万,AB型14万。 三、 郡望堂号堂号 宋氏的堂号主要有"玉德堂"。宋朝时期,宋祁和胞弟宋痒一同中了进士。宋祁礼部考试第一,官至兵部尚书,著《玉楼春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名句,人们叫他"红杏尚书"。人称"二宋"或"大宋"、"小宋"。

郡望

宋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西河郡、广平郡、敦煌郡、河南郡、弘农郡、扶风郡、乐陵郡、江夏郡等。其中,西河、广平、敦煌、河南、扶风为古代宋氏五大郡望。

京兆郡:汉武帝太初元年设京兆郡,下辖十二县。三国时魏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大约在今天的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此支宋氏,为后汉侍中宋弘之族所在。

四、 家乘谱牒

五、 历史名人

战国时,楚国有辞赋家、《九辩》的作者宋玉。

秦代有燕人宋无忌,曾经为秦始皇作仙方,其后有宋义,为楚怀王上将军。 西汉时,宋义之子宋昌,任中尉。 东汉有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宋弘,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宋度,南阳章陵(今河北北枣阳县南)人宋衷。

晋代有青州(今山东淄博东北临淄镇北)人宋益,敦煌(今属甘肃)人宋矩,沛国人宋处宗。

南北朝时期,宋昌的13世孙宋恭,任前燕河南太守,徙居广平(今河北鸡泽县东南);另有南齐钱唐(今浙江杭州)人宋广之。

宋姓名人除上述者外,还有很多。北魏有敦煌人宋云,曾和惠生同赴西域。唐代,有诗人宋之问;政治家宋憬,曾在睿宗、玄宗朝两次任宰相,能革除前弊,选拔人才,使百官称职;还有唐文宗时宰相宋申锡。北宋有文学家、史学家宋祁,其兄宋庠亦为文学家,二人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还有文学家、史地学家宋敏求。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宋江。南宋有宋慈,曾任广东、湖南等提点刑狱官,为案着重实地检验,他所编的《洗冤集录》,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专著,对法医学的发展起了重大贡献。明代有文史学家宋濂,书法家宋克,科学家宋应星,文学家、藏书家宋懋澄,李自成的军师宋献策。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一书,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名著。清代有诗人宋琬、宋湘,经学家宋翔风。近现代有民主革命家宋教仁、宋任穷,戏剧家宋春舫,国民党财阀宋子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

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平岗镇一带涌现出了许多仁人志士,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平岗苗楼村的苗家树及其长子苗泽生、三子苗九锐父子三人,被称为“苗氏三杰”。

据《河南省睢县地名志》记载,明初苗氏始祖由山西洪洞迁至睢县平岗北2公里处惠济河东岸筑楼建村,称苗楼。苗楼村行政辖属多有变更,明代属锦衣乡犁岗里,清代属平岗社,民国属三区河堤,新中国成立后属二区河堤,1958年属河堤公社,1965年属平岗公社,1984年属平岗乡,1986年属平岗镇。目前苗楼村主要居有苗、张、邵、常、靳5姓,1600人。村区椭圆,东西稍长,聚落面积172万平方米。名人除“苗氏三杰”外,还有中央军委政治学院第一军事教研组原主任苗中勤、原豫皖苏军区三十团政委苗丕一等。

在乍冷还暖的初冬,笔者驱车第四次来到平岗,在平岗镇党政办主任王德生和地方文史学者苗家忠的引领下,冒着霏霏细雨,踏着泥泞,深入苗楼采访“苗氏三杰”的事迹。根据县志、党史等相关记载,和66岁的苗楼村支书、苗家树的从孙苗庆勤的细致讲解,察看《苗氏家谱》、苗家树和苗子丰故居及坟茔、苗泽生墓葬、相关遗物资料等,“苗氏三杰”的形象亦逐渐丰满生动起来。

苗家树:兴学救国辛亥志士抗日殉难

苗家树,字伯珊,号铁峰,清光绪六年(1880年)生。自幼勤奋好学,博闻强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兴办学堂之风遍及全国。苗家树考入开封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睢劝学所任劝学员,他与所长徐二先生深入到区、乡、镇宣传新式教育,并在城内肖曹庙(今睢县实验小学处)办了一所高等小学堂,继之又在铁佛寺、苗楼、阎土楼和马庄办了4所初级小学。办学堂无经费,苗家树就四处奔波,政府没收寺庙田产作为学堂开支,触犯了土豪劣绅的利益,他们恫吓威胁苗家树,但苗家树办学堂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苗子丰《纪念我的父亲——苗铁峰遇害周年》)。苗家树常说:“书犹药也,可以医愚。有了知识,青少年才能报效国家。”

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苗家树参加了同盟会。他和其师、同盟会会员马变三等率先剪掉长辫子,四处宣传辛亥革命的意义。袁世凯恢复帝制,苗家树和马变三、同事杨作雨响应革命党的号召,在睢县发表讨袁檄文(《河南辛亥革命人物传略·苗家树传》)。袁世凯在全国大肆搜捕革命党人,三人遭到通令缉捕,马变三被捕入狱被折磨致死,苗、杨远遁逃避。苗家树悲痛地说:“先生为国为民而死,吾终有一日要为老师报仇雪恨。”

1926年正月,睢县红枪会成立,当时苗家树是全县红枪会五大首领之一,开展了“打牛朋”斗争,次年攻克县城并成立了睢县第一个人民政权——睢县治安委员会。其时,军阀吴佩孚部下营长牛朋率部驻扎睢县,和劣绅勾结增捐加税,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苗家树挺身而出,联络睢县的仁人志士,组织农民抗捐抗税,并和杜如珩、罗文彬等共商派代表赴洛阳向吴佩孚请愿。同年,苗家树加入中国***,成为睢县早期党员之一。12月,他送长子苗泽生、次子苗子丰到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7年春,北伐军进军河南时,中共党员江道中到商丘一带执行任务,在商丘县西部郭村被一群土匪扣押,苗家树闻讯将江道中营救出来。后睢县的中共党组织遭到破坏,苗家树与上级失去联系,他赴开封积极寻找上级组织。1930年,杞县***员吴芝圃与上级取得联系后,多次到苗家树处。苗家树把吴芝圃安排在平岗集山西商人开设的一家杂货铺里,以便开展工作,重建组织(《中共商丘党史资料选·第3卷·人物·苗铁峰》)。同年8月,中共雎县委员会再度建立,苗家树长子苗泽生为书记。

“七七”事变后,苗家树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他把自己收买的十几支枪全部拿出来,支持苗泽生组织起一支80多人的抗日武装打击日伪(1989年版《睢县志·苗家林传》,该志将苗家树名字错记为苗家林)。1938年8月,中共豫东特委书记沈东平率部在睢县南马路口同日军激战牺牲后,苗家树赴现场将18名烈士遗体运至平岗,并发动群众捐献棺木,将他们安葬在平岗小学东侧广场上。1939年6月,苗家树去平岗赶集,走到惠济河大桥南端,被预先埋伏在那里的汉奸暗杀,时年59岁。2009年9月,苗家树被授予商丘市“3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苗泽生:参加北伐组织抗日情系民政

苗泽生,又名久润,苗家树的长子,1901年生。自幼勤学,青少年时代先后就读于睢县高等小学堂和淮阳第二师范学校。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苗泽生正在省立淮阳第二师范上学,他积极参加罢课、游行示威。1926年冬天,中共豫区执行委员会派于秀民到睢县开展农民运动。1927年2月,于秀民派苗泽生等5名农运骨干,以武装农民代表的资格参加了国共合作时期在武昌召开的河南省农民武装代表会议(1989年版《睢县志·人物·苗泽生》)。会上,他听了毛泽东等人的讲话。会后,苗泽生又被介绍到恽代英主办的军事政治训练班学习。其间,他还经常到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听课、听报告。1927年3月,苗泽生由郭景尧介绍加入了中国***。

1927年4月,武汉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在农讲所的苗泽生和二弟苗子丰当即报名参加北伐,被编入政治部特别政治大队,和苏联顾问鲍罗廷同乘一辆装甲车到驻马店下车(《中共商丘党史资料选·第3卷·人物·苗泽生》)。他们肩负发动群众、做好侦察接应工作的任务,辗转回到睢县。到家后未及停留,苗家树即让兄弟俩去杜土楼一带找于秀民汇报工作,以便迎接北伐军、组织农民武装占领县城。苗泽生和队员们宣传发动,有效地配合北伐军开展了工作。

大革命失败后,苗泽生在家乡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党的工作。1931年春,在吴芝圃的领导下,苗泽生与郭景尧、姜郎山重新组建中共睢县委员会,他任县委书记,曾领导全县教职员工向国民党教育当局进行索薪斗争。1932年秋,苗泽生和姜朗山被叛徒出卖,同时被捕。1937年年底,苗泽生获释后,在父亲的帮助下,组织抗日武装,神出鬼没地打击日伪、汉奸,先后两次袭击驻河堤岭日军、奔袭辛庄寨大土匪李朝建等。后来,苗泽生所领导的抗日武装,先后编入吴芝圃领导的豫东抗日游击三支队、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游击支队,苗泽生皆任中队长。在反扫荡的1940年,苗泽生任睢杞太农民自卫团团长,他带自卫团与睢杞太独立团经常配合行动,进行大小战斗20余次,起到主力部队左右手的作用。之后,任睢太大队大队长、中共蒙城县委直属书记兼秘书、睢太办事处主任等职。1943年再次被捕,脱逃后失掉党的关系。

1945年,党派苗泽生和李苏波到商丘做张岚峰的工作,规劝张岚峰站到人民一边。此后,他调至豫皖苏军区情报处和豫皖苏军区政治部,先后任情报处处长和军法科长。1948年经中原局和河南省委批准重新入党。新中国成立后,苗泽生先后在商丘、开封、周口等地负责民政工作,卓有成效地做了很多实事(《周口革命老区·苗泽生》)。1956年5月,苗泽生出席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受到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朱德等中共中央和国家***的接见。1985年离休后,为撰写党史、军史积极提供资料。1988年在商丘病故,归葬故里苗楼,省、市领导为其召开了追悼会,中央军委领导张震、王幼平等赠送敬挽和花圈。

苗九锐:投笔从戎从政基层驻外大使

苗九锐,苗家树的三子。1919年生,启蒙在苗楼,10岁进平岗,学习成绩突出。自幼受大哥苗泽生、二哥苗子丰影响,一心想当兵,在被济汴高中录取后,又悄悄报考了黄埔军校洛阳分校,终因父亲反对告吹。高中期间参加河南支持北京学生的“一二·九”运动。高中毕业,恰逢“七七事变”,他拟去北平考大学的愿望落空,只好返回家乡睢县。翌年春,到淮阳参加国共两党合办的特殊工作人员训练班。

1938年5月,苗九锐正式参加由***领导的睢县抗日游击队,属新四军序列。9月,西渡黄河,在西华县杜冈与彭雪枫、张震率领的东进支队合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先后任中队长、连长、营教导员(1989年版《睢县志·人物·苗九锐》)。新四军东渡黄河时,苗九锐被接纳为中共党员。他从游击战到正规战,从小战斗到参加淮海战役、渡江作战、进军大西南、解放西藏,在新四军、八路军和人民解放军服役20年,曾任中共睢县县委书记、睢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冀鲁豫军区豫东纵队团政委、第二野战军团政委,由连、营、团级升为副师级。后来为了支援西藏建设,他脱掉了军装,离开了人民解放军部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政大学分校政治处主任、中共西藏工委秘书长、拉萨市市长、铜陵市市长(《中共睢县党史资料选编》第2册)。

1960年5月,苗九锐调外交部工作,历任部党委办公室主任、国内工作处处长、机关党委和监委书记等职。1971年9月被派往国外,先后任驻巴基斯坦卡拉奇领事馆总领事、中国驻乍得大使馆大使和驻喀麦隆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驻外大使苗久锐》,载《睢县文史资料》第5辑)。作为新中国驻卡拉奇第一任总领事,苗九锐对解决如何缩小中巴贸易差距、加强两国关系做出了贡献。在非洲任乍得大使,1978年他促成了乍得总统马鲁姆访华。李先念副总理与马会谈发表了联合公报。在任驻喀麦隆大使期内,中喀派团互访多次,喀民盟政治书记萨莱克访华,李先念副总理接见。中国派出代表团访喀更受到热情接待。他参与全过程陪同,促进中喀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1984年11月离任回国,喀麦隆保罗·比亚总统设宴为其饯行,并授予他“大将军”勋章。回国后,苗九锐离休,结束了连续13年的外交生涯。著有《忆往昔——苗九锐回忆录》。2012年4月,在北京病逝。

苗氏家谱集锦

济源市苗氏宗谱序

轩辕黄帝登天坛祭天战蚩尤《济源县志》开篇即是。赐子苗龙择太行径塞龙发脉中定居循祭盛传民间。“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得姓者十四人”龙在其数成为帝王人物的专用名称华夏民族的图腾。人为苗氏、土为苗地、庄为苗邑 、政为苗亭。自汉桑钦《水经》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溴水出原山勋掌谷”见书后、苗地苗邑渐隐,一勋掌叫响怀府八县。毛泽东亲批资治通鉴,见169——陈纪三:起召阳协洽晋柔兆,阉茂凡四年,世祖问皇帝下,齐诏书空斛律光督步骑二万,筑勋掌城于轵关仍筑长城二百里,置十二戍。勋掌殷称国,周作邑,秦汉置亭,北齐筑城,唐宋元明清设镇,共和国建乡扎区,始终保持着一方小都邑的行政建制权利体系,是晋封贲皇食邑于苗以地为姓的所在地。其他书说与此不吻合的外错原因,是清修《济源县志卷二古迹九》勋掌城在县西北二十五里、一作勋掌、魏高欢筑以御西魏《济源县志卷未识余四》“武成帝河清二年四月,斛都率步骑二万筑勋掌城于轵关《今封门口》西”等失误所致,卷二方向对,人错。卷末方向错,人对。勋掌远在轵关东北四十里,别书对苗亭据志引用自然不准确。《通志氏族略》记苗出自芈姓。《姓氏五书注》载上古有名医曰苗父、苗姓当出于此。满洲百济国《古朝鲜》等少数民族译音姓苗炎黄昆季,人和根同。这就是“苗姓三源”。查《康熙字典》“苗古文宀目木 ,又姓《晋语》苗棼皇晋大夫”。汉许慎《说文解字》无古 字及其注。说明古 字系苗氏元祖初用字,远在汉前,秦统一文字后改用标准苗字使用至今。考贲皇生于春秋末,东周弱,五伯征的时代。系黄帝后、颛顼支,重黎脉,祝融族、陆终妻鬼方女所生六子,季连半姓,传至鬻熊,博学有道,周文王、武王俱师之遂以熊为氏。周封熊绎国楚子爵都丹阳。五传熊渠,僭周称王、又八传至熊仪。是为若敖开始姓斗,斗熊半昭、屈、景同为楚王室公族大姓。若敖娶陨子之女生斗伯比。比亦婚陨女生长子斗谷於菟,表字子文。三楚称子文为最大贤者。次子斗越椒,字伯棼,文子斗班,字子扬,父子、侄叔三代为令尹。班子克黄字子仪。椒子贲皇,因父蒸野漳,筮狙庄王中原问鼎南归,兵败竟陵清河桥被罪族,避祸奔晋。鄢陵等役,楚材晋用功著,晋封大夫,食于苗,更姓苗贲皇。贲皇逝后晋遭“六卿擅权”三家分晋而失国,贲皇官秩家牍随之失考。成为苗氏从战国到唐宋的空断代,形成了豫济勋掌老根苗,晋长治上党郡望苗。鲁定陶济阴郡望苗,越金华东阳郡望苗,四大支系和堂号。

在济源勋掌老根苗的世居地有中国苗姓最大的祠堂,坐落在勋掌城南大街中段,座南向北,东西长五十米,南北宽四十米,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祠前照壁溴水,石狮进为上舞台下阙门,天井院池,甬道正祠配房,厢房等群房建筑。正祠内供中祖苗全的神位、巨匾、楹联、圆碑、方碣、石香炉等蕴藏着丰厚的民间氏族庙堂文化,用无声的文字图物叙说苗氏家历史。

老根苗重农耕,繁人口,八代不闻朝政,至元发奋仕途。苗全、苗立、苗畅一门三大夫。畅子世荣元大都(今北京)佐巡警院使。同治徽州路总管府事 骑尉。苗道一、元代济源名观龙翔宫道士。苗大本明代人,苗畅子、世荣弟,洪武四年探花勒兵部郎中。苗琚、世荣子、世袭骁骑尉。苗森、邑乡贤达,够买山场创修金炉顶庙宇、勋掌田守忠真人修炼登仙遂成。济源名胜至今。苗天印清代人,顺治时任彰德卫千总。苗尔嗣,清代北樊人,顺治丙戌科举人《怀庆府志》编校。苗永魁清代蓼坞人,太学生,例赠承德邦,祠堂立石志德。苗大文,字宏郁,清代蓼坞人,任清河北道清书明吏事授登仕郎。同治四年授承德郎。苗亮采,清代人,乾隆46年府学贡。苗同文,清代人,同治六年旌表忠烈义士,位列县忠义祠第十一位,志有悼词。苗耘奄,清代人,名成东,教育家苗令庚、苗令图之师。县授“詹台雅宜”“共策治安”金匾奖。有“教泽碑”颂其德。苗令图,清代人,光绪丁酉科拔贡,直隶州通判,济源文章书法泰斗。苗鸿宾,清代人,光绪癸己武举。苗世忠,清代人,县忠义祠107名。苗信芳,清代人,县忠义祠第341名。苗芳图,现代闫和人,济源著名抗日烈士。苗芳书,现代闫和人,曾任太岳区豫北中学教师,勋掌完小校长,济源一中教导主任,济源九中校长,获教育部授予“教育家”称号。苗瑞合,现代勋掌人,新中国第一任济源县“大众剧团”团长,勋掌怀梆剧团卓越***。济源县第一任商会会长。苗既平,现代勋掌人,济源宣传部长,原大寨起义的***,著名烈士。苗维清,又名苗迪青,现代北樊村人,留日博士,大学教授,地理博士,地质学家,上海市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苗绍歧,现代苗庄人,全国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市劳动模范,煤炭工业部劳动模范。苗绍臣,现代苗庄村人,中共党员,教授级工程师,煤炭工业部劳动模范,修武县、焦作市两级第九届、第十届人大代表。勋掌苗鸿忠、苗既云、苗铁安、苗树龙、苗鸿文、苗志轩、苗既彦、苗绿久、苗占歧、苗三毛、苗既正、苗鸿礼、苗树斌、苗鸿申(南阳军分区)、苗鸿申(北京军分区),闫和苗瑞成、苗龙升、苗芳会、苗有升、苗占富、苗余山、苗锦硕,北社村苗红方、苗小福、苗先祥、苗维忠,北樊村苗先业、苗彩云,小郭富村苗绍祥、苗绍魁,克井村苗保金,白涧村苗树贵,大郭富村苗小喜,南樊村苗思芹,苗庄村苗绍文,任寨村苗心禄,茶店村苗绍元等39人,是当代国家发证的烈士。

勲勋掌城中分布着九庙二寺十八堂两阁一庵,古典建筑,苗祠堂仅次于泰山庙、镇安寺。圆明寺列第四位,列十八堂之首。现有文物存量居庙寺堂阁的第一。拔贡在济源素有“大字苗令图,小字牛兰亭”两大书法家的盛称。祠内他写有“绥吾思成”巨壁大字,照壁石刻“胚胎由楚晋,为王者师为伯左者佐,发达在元明,以爵则了以官则郎”的对联,出其手笔。文溯鬻熊为周文王、武王之师,斗伯比、子文、班椒任楚令尹,贲皇封晋大夫,俱为王伯佐命弼臣的历史。褒扬勋掌苗氏在元明两朝五世,大夫的煌赫门庭。字出于颜而利于颜。他还在村东南高阜上写“魁星阁高壮东南,勋掌城古边西北”语句,是他在村东口文昌阁上又一名联。前有文昌高读雄文,后有祖师却听春秋。较为书法界称道的是“金炉脉延济源县,明月光增勋掌城”泰山庙会舞擞台柱牌联。把济源脉气,勋掌形胜,北齐相介。复姓斛律名光,字明月增建边防关城的考说广而告之。引出另一才子,酒同寅“建此城以御西魏”的结论。拔贡把雄强茂密宽绰精拙的颜体,写出沉稳锋利的书风。劲力倾倒小楷圣手牛兰亭与之深交。除拔贡书法外,祠堂楹柱上还有“动贻燕谋赋瓜瓞共快绵长”、“幽明罔间尚资爼豆焕先猷”、“献袭三陈缅祖德秋更凛霜”、“祖孙相绳曾以簪缨绵世□”等联语。特别是一槐莫虚栽务从根本地培起。告诫祠出后人,动掌苗氏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移民无关。元明两朝正是动掌苗姓辉煌之世,何来屠村戮人灭族燹祸。妄拉他人作祖?书写时间早与拔贡,属钟繇书派一路,惜无书者姓名,半数遗失难成对,令人遗憾。墙上嵌碣堂中竖碑,石香炉铭辞书法更是流派纷呈竟娆绽放。

除勋掌外,因任官、经商、避兵、躲难迁徙离开济源的三大郡望。更是名人辈出,称雄于史。汉有兵枝巧家苗子、新莽国师苗欣、父城长苗萌、幽洲牧苗曾、苗礼、东阿侯苗光。隋有义军首领苗梁、唐有宰相苗晋卿、御史苗丕、博士苗舜卿父子三人。苗番、苗习愔、苗恪、父子三进士,大历十才子诗人苗神客、谏议大夫苗拯、画家苗龙。宋有军师苗训、子太子洗马苗守信、兵部侍郎苗时中、破鬼章的苗援、讨生羌镇洮西的苗都指挥使苗履、统 官的苗博,与文天祥联兵抗元就义的苗再成。金中都(今北京)经略史苗道润。明兵部尚书作 苗衷、太子少师苗朝阳、佥都敕史苗昨士。清天津镇总兵苗国综。作家苗萁,太平天国奏王苗沛林。现代二汽东风公司董事长苗纡。中国女篮队长苗杰等。正是他们的繁衍播迁,使苗跃身为当今中国姓氏序列的第一百五十四位。《百家姓》的第五十万事大吉位。

这次勋掌苗氏修祠传谱的序,按辈份按资历按政治地位都轮不到一介白身粗通文墨之人来写。族尊诚托几辞不掉,只能仅据自有《中国史纲要》考证、毛泽东读批资治通鉴 《中华话页文选》注释、《中国文学史》论说、《白话孙子兵法》指溯、《怀庆府志》、《济源县志》、《济源县续志》、《民国济源志稿》、《济源市志》条释、《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字意、《新华字典》读音、《神话传说词典》专介、石刻墨拓、访谈记要老《家谱序》等资料、述史、论事、推理成序。却没能超越旧家谱考证水平。把战国至唐宋苗氏上千年的历史断链溯理接通。难以使族人满意。恕文才驽钝资料少缺,请饱学之士辨斥指正。

苗姓起源:

1、出自芈姓,为始祖伯棼之后,以封地为氏。

据《风俗通义》、《左传》及《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公族大夫伯棼因罪被杀,其儿子贲皇逃亡到晋陶,受到晋王的礼遇,受封在苗地(在今河南省济源县西南),所以又叫苗贲(Ben音奔)皇。

苗贲皇也为晋国出了不少力。

有一年,晋国和楚国在鄢陵大战,楚军势大,晋军将士均有畏战之心。

贲皇便告诉晋君说:“楚国的精兵都在中军,只要先攻其左右两军,再乘胜合攻中军.就可以打败楚军。”

晋君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取得胜利,晋君更加器重他,他的后代以地名为姓,称苗氏。

因此,也有人认为,贲皇才是苗姓的始祖。

2、出自 中的苗姓,源自明朝皇帝朱元津的赐姓。

据《赛典赤家谱》记载:“咸阳王(赛典赤)奉旨征平两夏,以得胜之兵戍守宁夏、渭南等处,所有兵将保属哈蜜(密)征调。

以名为姓。

明太祖定鼎金陵,赐为十姓:曰闪、曰者、曰白、曰苗……”苗姓 主要分布在海南沿海及青海等地。

苗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

河南省济源县是苗姓起源地,地处济水之源而得名、济源县古时被称为苗邑,这里苗姓人占全县人口的166%,约九千多人。

扩展资料

苗姓迁徙分布

苗贲皇的苗邑,据考就在今河南济源的西部,现在该地还有一处地名“苗亭”,据说就是二千六百多年前苗邑的遗址。

苗姓最初的发源地,当然也该在个地方。

三家分晋后,苗姓因仕宦等原因,在今山西、河北等地落籍。

战国后期,秦国穷兵黩武,中原是其扩张的第一个目标,苗姓祖居地济源也深受战火侵扰,故大批苗姓或北徙今山西长治,或东迁今山东定陶一带,后经繁衍发展,昌盛为苗姓上党郡望和济阴郡望。

唐代中后期,有陕西之苗姓为避国都附近纷扰不断的战乱,迁居今甘肃、宁夏一带。

两宋之际,苗姓以上述三大郡望为主源,散布之地更广,尤其在宋赵王室偏安江南后,苗姓人在今南方省份,如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江西等地定居。

繁衍于今山西长治一带的苗姓依旧名人不断,竞现于史。

元末明初,战乱纷起,苗姓又被迫迁徙。

清中叶以后,伴随闯关东的风潮,有冀鲁豫地之苗姓入迁东三省。

改革开放以来,不少苗氏后裔到海外经商、求学、办企业,有些已成为当地的知名人士。

与此同时,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地和台湾地区也有不少苗氏族人子孙回中原和故乡寻根谒祖,投资办厂。

苗氏子孙不管在国内国外,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当代苗姓的人口大约110万左右,为全国第一百四十六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8%,河南是苗姓的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苗姓人口的32%。

姓名,传承了人的情、意、志;姓名,蕴含了人的精、气、神。人的姓名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人体符号,而且对人的情绪、智力、婚恋、未能得逞、健康等各方面有着一定的影响给孩子起名,只要掌握一些要领和方法,还是自己起为好,因为只有你们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也只有你们知道自己的期望是什么。再者,取名有一些限制,比如说家族中已有人用的名字不能用,但外人不知道哪个字你的家族已有人用过,另一方面,古语有言曰:"名字父母所取,肤发父母所赐,故为人子,应怀感恩之心。",虽然现在我们一般不说这个了,但

做为父母的我们,孩子的名字还是自己起更加有意义:

一给孩子起名字要注意的原则:

1、音韵的灵动力:名字念起来会产生声音的磁场,好的名字悦耳,不佳的名字会形成干扰,不少艺术家或作家都会另外取一个名字或另取字号,如:张大千(原名张员)。好名字不仅会令人印象深刻,自己也能认同。

2、避免谐音: 父母若打算自己帮宝宝取名字,要注意名字念起来是否有不雅的谐音,以免日后徒生困扰。如:吴理茂、曾豪孝、雨玲(雨淋)、尉琮(喂虫)。最好是名字取好后,多念几遍,看看听起来是否流畅。

3、注意字义: 父母若想为孩子取名字,必须先了解字的意义,因为有些字并不常见,或者换了旁侧的部首,却意义不佳,所以最好在取名字前,查阅康熙字典确定字义。

4、八字: 有些是参考宝宝的八字来帮宝宝取名,即利用八字来了解宝宝的先天命格,如:是否阴阳协调、五行均等,再借着取名来调和、改善宝宝的运势。帮宝宝命名可以依照八字命盘、再参考格局、笔画,最后找出合适的字义。比如由八字得知宝宝个性任性刁蛮,建议可用,如:理、德、修、维,来修饰孩子的个性。

5、生肖: 不少父母在取名字时,常会因生肖来选择字,如:龙年时男生常取名为龙。或者某些生肖,适合用某些字,如:蛇喜欢待在小洞,蛇年出生的宝宝,可以选择:哲、启、善、唯等字。

6、单名: 一般而言,单名好记且响亮,但是就单名欠缺地格、外格,除非命格好者,否则不适合使用,或者可再取字或号作为辅助,如:孙文,字中山;李白,字太白。

7、笔画的八十一灵动: 可分别算出五格(天格、地格、人格、外格、总格)的八十一灵动,并观察其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总格24、25、29、31、32、33、35(这样的笔画数格局很不错,但人生有较多波澜重叠)37、39、41、45、47、48(这样的笔画数是不错的格局,有这样笔画数的人,大都能克服困难,开创格局。)

8、三才五格: 五格是由姓名的笔画中算得,五格的笔画可算出相应的五行,接着即可了解五格及五行间相生相克与吉凶关系,取名字时,最重要在于五行是否协调,再者才是笔画好不好。三才是指天格、人格、地格间的组合并系。取名字时可参考康熙字典的字义和笔画,因为有些字必须以偏旁部首来算,才能得到正确的笔画。

二,基本要领:

1,以父姓加固定的字派(有的家谱规定必须使用)加一个有特定意义的字;

2,以孩子父母的姓加上一个有特定意义的字,组成三个字的姓名;

3,以孩子父姓加上一个有特定意义的字,组成单名(容易造成重名);

4,以孩子父母的姓加上两个有特定意义的字,组成四个字的名。

三,“有特定意义的字”可以是:

1,孩子出生的季节,如春天出生的用“春”字,秋天出生的用“秋”字;

2,孩子出生的日子,如国庆日出生的用“国庆”“建国”“建华”;

3,孩子出生的时晨,如早晨出生的用“晓光”“晨光”;

4,孩子出生的地点:如“京生”“津生”“沪生”“渝生”;

5,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男孩用“健、英、伟”,女孩用“慧、娟、淑”等。

四,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1,尽量不用多数人都使用的常用字,以避免重名;

2,尽量不用多数人容易念错的生辟字,以避免难认;

3,尽量不用笔画繁多和字形不正的字,以避免难写;

4,尽可能使用好听的褒意诣音,不用不顺耳的贬意诣音;

5,尽可能使用多音调,即三个字避免同一声调,念起来响亮有起伏感;

6,在父母的姓字上多下功夫,或拆其字形,或用其字音,但要慎用叠音。

五,具体建议:

1,买本相关的书,了解一些命名数理和生辰八字五行相生相克的知识。

2,如果凭想象实在想不出理想的字,不妨查查字典。

3,现在给孩子取名,最好是用四个字的名,即父母两人的姓加上两个字:

如男孩用“夫子”“健夫”,女孩用“慧子”“纯子”等,四个字的

名不易重名,别具一格,好处多多,将逐步流行。

4,一般来说,男孩取名用字应含阳钢之气:如“英”“强”;女孩取名用字应含贤淑之意:如“慧”“娟”。而有时男女反用则孩子长大后各方面都比较优秀。

总而言之,取名的总体原则是:好听、易记、画简、雅致、义深。

下面是很多好听的男孩女孩的名字,说不定其中就有适合你们孩子的名字:

一些好听的女孩名字范例:

雅静(优雅文静)

梦洁(一个梦幻般的女孩,心地善良,纯洁)

梦璐(如梦幻般的女孩,璐,谐音露,露字为日月结合的灵之美智慧且不夸张)

惠茜(贤惠,茜只是名字好听)

漫妮(生活浪漫,妮是对女孩的称呼,没什么意义)

语嫣 (嫣:美好鲜艳 )

桑榆(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倩雪(即前雪,也就是雪天出生的可爱公主啦)

香怡(香气怡人)

灵芸(在古代,有一个叫薛灵芸的少女,长得容华绝世,貌赛貂禅,他被当时的皇帝曹丕看中,欲召她进宫做宠妃,愿您的女儿也象她一样美丽,双手灵巧)

倩雪(即前雪,也就是雪天出生的可爱公主啦)

玉珍(象玉一般美丽,珍珠一样令人喜爱)

茹雪(茹,谐音如;全名意思是想雪一般纯洁,善良)

正梅(为人正直,能承受各种打击)

美琳(美丽,善良,活泼)

欢馨(快乐,与家人生活得非常温馨)

优璇(优,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璇,像美玉一样美丽,受人欢迎)

雨嘉(雨,纯洁;嘉,优秀)

娅楠(娅,谐音雅,文雅;楠只是名字好听)

明美(明白事理,长得标志美丽,有着花容月貌)

可馨(一个美丽的可人儿。能与家人生活得非常温馨)

惠茜(贤惠,茜只是名字好听)

漫妮(生活浪漫,妮是对女孩的称呼,没什么意义)

香茹(香,死后留香百世,茹,没什么大意义)

月婵(比貂禅还漂亮美丽,比月光还温柔)

嫦曦(像嫦娥一样有着绝世美丽容貌,像晨曦一样朝气蓬勃,有精神)

静香(文静,象明朝时期的香妃一样美丽,文雅,贞烈)

梦洁(一个梦幻般的女孩,心地善良,纯洁)

凌薇(气势、朝气都凌人,薇,祝她将来成为一代名人)

美莲(美丽如莲花一样,还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

雅静(优雅文静)

雪丽(美丽如雪)

依娜(有伊人风采,娜一般指姑娘美丽,婀娜多姿嘛)

雅芙(文雅,如出水芙蓉一般)

雨婷(温柔,聪明,漂亮)

怡香(香气怡人)

珺瑶 珺:美玉 瑶:美玉

梦瑶 瑶:美玉

婉婷(婉寓意“和顺、温和”“婷“寓意“美好”)

睿婕 (意思是聪明的女孩)

雅琳( 以“雅”入名,寓意“超脱、优雅”)

静琪(安静又乖巧的女孩)

彦妮 彦:古时候指有才学有德行的人 妮:指女孩子

馨蕊 馨:香气

静宸 宸:古代君王的代称

雪慧 冰雪聪慧

淑颖 贤淑,聪颖

乐姗 姗:女子走路时婀娜的样子

玥怡 怡:心旷神怡

芸熙 熙:光明

钰彤 钰:美玉 彤:红色

璟雯 璟:玉的光彩 雯:色彩斑斓的云,多用于人名

天瑜 瑜:美玉

婧琪 婧:女子有才 琪:美玉

梦瑶 瑶:美玉

静宸 宸:古代君王的代称

诗琪 (诗情画意;美玉)

美萱 萱:一种忘忧的草

雪雁 (在雪花中飞舞的飞雁)

煜婷 (照耀;亭亭玉立)

笑怡 怡:心旷神怡

优璇(优,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璇,像美玉一样美丽,受人欢迎)

雨嘉(雨,纯洁;嘉,优秀)

娅楠(娅,谐音雅,文雅;楠只是名字好听)

雨婷(温柔,聪明,漂亮)

玥婷 玥: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珠 婷:美好

芸萱 萱:一种忘忧的草

馨彤 馨:香气 彤:红色

沛玲(精神充沛,小巧玲珑)

语嫣 (嫣:美好鲜艳 )

凌菲 (菲:草木的香气很浓 )

羽馨 (羽缎;温馨)

靖瑶 (靖:平安 瑶:美玉 )

瑾萱 (瑾:美玉 萱:传说中一种忘忧的草 )

漫妮(生活浪漫,妮是对女孩的称呼,没什么意义)

灵芸(在古代,有一个叫薛灵芸的少女,长得容华绝世,貌赛貂禅,他被当时的皇帝曹丕看中,欲召她进宫做宠妃,愿您的女儿也象她一样美丽,双手灵巧)

欣妍(开心愉快,妍是美丽)

玉珍(象玉一般美丽,珍珠一样令人喜爱)

茹雪(茹,谐音如;全名意思是想雪一般纯洁,善良)

正梅(为人正直,能承受各种打击)

美琳(美丽,善良,活泼)

欢馨(快乐,与家人生活得非常温馨)

优璇(优,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璇,像美玉一样美丽,受人欢迎)

雨嘉(雨,纯洁;嘉,优秀)

娅楠(娅,谐音雅,文雅;楠只是名字好听)

明美(明白事理,长得标志美丽,有着花容月貌)

可馨(与家人生活得非常温馨)

惠茜(贤惠,茜只是名字好听)

漫妮(生活浪漫,妮是对女孩的称呼,没什么意义)

香茹(香,死后留香百世,茹,没什么大意义)

月婵(比貂禅还漂亮美丽,比月光还温柔)

嫦曦(像嫦娥一样有着绝世美丽容貌,像晨曦一样朝气蓬勃,有精神)

静香(文静,象明朝时期的香妃一样美丽,文雅,贞烈)

梦洁(一个梦幻般的女孩,心地善良,纯洁)

凌薇(气势、朝气都凌人,薇,祝她将来成为一代名人)

美莲(美丽如莲花一样,还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

雅静(优雅文静)

雪丽(美丽如雪)

韵寒(即蕴涵)

莉姿(具有公主或王后的一切风度与姿色)

梦璐(如梦幻般的女孩,璐,谐音露,露字为日月结合的灵之美智慧且不夸张)

沛玲(精神充沛,小巧玲珑)

欣妍(开心愉快,妍是美丽)

曼玉(曼妙身材,婷婷玉立)

歆瑶( 歆:心悦,欢愉 瑶:美玉 )

凌菲 (菲:草木的香气很浓 )

靖瑶 (靖:平安 瑶:美玉 )

瑾萱 (瑾:美玉 萱:传说中一种忘忧的草 )

佑怡( 怡:好心情 )

婳祎 (婳:形容女子娴静美好 祎:形容事物美好 )

檀雅 (檀:植物 雅:正规 )

若翾 (翾:飞翔 )

熙雯 (熙:光明 雯:成花纹的云彩)

诗茵(诗:寓意文雅、浪漫)

静璇 (聪明文静)

婕珍 (意思是聪明的女孩)

沐卉 (卉:草的总称 沐:如雨般湿润 )

琪涵(有美玉一般内涵的女孩)

佳琦 (琦,是玉的意思,佳琦意思是犹如上好美玉一样白璧无暇!)

雪丽(美丽如雪)

依娜(有伊人风采,娜一般指姑娘美丽,婀娜多姿嘛)

雅芙(文雅,如出水芙蓉一般)

雨婷(温柔,聪明,漂亮)

怡香(香气怡人)

韵寒(即蕴涵)

莉姿(具有公主或王后的一切风度与姿色)

梦琪、忆柳、之桃、慕青、问兰、尔岚、元香、初夏、沛菡、傲珊、曼文、乐菱、痴珊、恨玉、惜文、香寒、新柔、语蓉、海安、夜蓉、涵柏、水桃、醉蓝、春儿、语琴、从彤、傲晴、语兰、又菱、碧彤、元霜、怜梦、紫寒、妙彤、曼易、南莲、紫翠、雨寒、易烟、如萱、若南、寻真、晓亦、向珊、慕灵、以蕊、寻雁、映易、雪柳、孤岚、笑霜、海云、凝天、沛珊、寒云、冰旋、宛儿、绿真、盼儿、晓霜、碧凡、夏菡、曼香、若烟、半梦、雅绿、冰蓝、灵槐、平安、书翠、翠风、香巧、代云、梦曼、幼翠、友巧、听寒、梦柏、醉易、访旋、亦玉、凌萱、访卉、怀亦、笑蓝、春翠、靖柏、夜蕾、冰夏、梦松、书雪、乐枫、念薇、靖雁、寻春、恨山、从寒、忆香、觅波、静曼、凡旋、以亦、念露、芷蕾、千兰、新波、代真、新蕾、雁玉、冷卉、紫山、千琴、恨天、傲芙、盼山、怀蝶、冰兰、山柏、翠萱、恨松、问旋、从南、白易、问筠、如霜、半芹、丹珍、冰彤、亦寒、寒雁、怜云、寻文、乐丹、翠柔、谷山、之瑶、冰露、尔珍、谷雪、乐萱、涵菡、海莲、傲蕾、青槐、冬儿、易梦、惜雪、宛海、之柔、夏青、亦瑶、妙菡、春竹、痴梦、紫蓝、晓巧、幻柏、元风、冰枫、访蕊、南春、芷蕊、凡蕾、凡柔、安蕾、天荷、含玉、书兰、雅琴、书瑶、春雁、从安、夏槐、念芹、怀萍、代曼、幻珊、谷丝、秋翠、白晴、海露、代荷、含玉、书蕾、听白、访琴、灵雁、秋春、雪青、乐瑶、含烟、涵双、平蝶、雅蕊、傲之、灵薇、绿春、含蕾、从梦、从蓉、初丹。听兰、听蓉、语芙、夏彤、凌瑶、忆翠、幻灵、怜菡、紫南、依珊、妙竹、访烟、怜蕾、映寒、友绿、冰萍、惜霜、凌香、芷蕾、雁卉、迎梦、元柏、代萱、紫真、千青、凌寒、紫安、寒安、怀蕊、秋荷、涵雁、以山、凡梅、盼曼、翠彤、谷冬、新巧、冷安、千萍、冰烟、雅阳、友绿、南松、诗云、飞风、寄灵、书芹、幼蓉、以蓝、笑寒、忆寒、秋烟、芷巧、水香、映之、醉波、幻莲、夜山、芷卉、向彤、小玉、幼南、凡梦、尔曼、念波、迎松、青寒、笑天、涵蕾、碧菡、映秋、盼烟、忆山、以寒、寒香、小凡、代亦、梦露、映波、友蕊、寄凡、怜蕾、雁枫、水绿、曼荷、笑珊、寒珊、谷南、慕儿、夏岚、友儿、小萱、紫青、妙菱、冬寒、曼柔、语蝶、青筠、夜安、觅海、问安、晓槐、雅山、访云、翠容、寒凡、晓绿、以菱、冬云、含玉、访枫、含卉、夜白、冷安、灵竹、醉薇、元珊、幻波、盼夏、元瑶、迎曼、水云、访琴、谷波、乐之、笑白、之山、妙海、紫霜、平夏、凌旋、孤丝、怜寒、向萍、凡松、青丝、翠安、如天、凌雪、绮菱、代云、南莲、寻南、春文、香薇、冬灵、凌珍、采绿、天春、沛文、紫槐、幻柏、采文、春梅、雪旋、盼海、映梦、安雁、映容、凝阳、访风、天亦、平绿、盼香、觅风、小霜、雪萍、半雪、山柳、谷雪、靖易、白薇、梦菡、飞绿、如波、又晴、友易、香菱、冬亦、问雁、妙春、海冬、半安、平春、幼柏、秋灵、凝芙、念烟、白山、从灵、尔芙、迎蓉、念寒、翠绿、翠芙、靖儿、妙柏、千凝、小珍、天巧。妙旋、雪枫、夏菡、元绿、痴灵、绮琴、雨双、听枫、觅荷、凡之、晓凡、雅彤、香薇、孤风、从安、绮彤、之玉、雨珍、幻丝、代梅、香波、青亦、元菱、海瑶、飞槐、听露、梦岚、幻竹、新冬、盼翠、谷云、忆霜、水瑶、慕晴、秋双、雨真、觅珍、丹雪、从阳、元枫、痴香、思天、如松、妙晴、谷秋、妙松、晓夏、香柏、巧绿、宛筠、碧琴、盼兰、小夏、安容、青曼、千儿、香春、寻双、涵瑶、冷梅、秋柔、思菱、醉波、醉柳、以寒、迎夏、向雪、香莲、以丹、依凝、如柏、雁菱、凝竹、宛白、初柔、南蕾、书萱、梦槐、香芹、南琴、绿海、沛儿、晓瑶、听春、凝蝶、紫雪、念双、念真、曼寒、凡霜、飞雪、雪兰、雅霜、从蓉、冷雪、靖巧、翠丝、觅翠、凡白、乐蓉、迎波、丹烟、梦旋、书双、念桃、夜天、海桃、青香、恨风、安筠、觅柔、初南、秋蝶、千易、安露、诗蕊、山雁、友菱、香露、晓兰、白卉、语山、冷珍、秋翠、夏柳、如之、忆南、书易、翠桃、寄瑶、如曼、问柳、香梅、幻桃、又菡、春绿、醉蝶、亦绿、诗珊、听芹、新之、易巧、念云、晓灵、静枫、夏蓉、如南、幼丝、秋白、冰安、秋白、南风、醉山、初彤、凝海、紫文、凌晴、香卉、雅琴、傲安、傲之、初蝶、寻桃、代芹、诗霜、春柏、绿夏、碧灵、诗柳、夏柳、采白、慕梅、乐安、冬菱、紫安、宛凝、雨雪、易真、安荷、静竹、代柔、丹秋、绮梅、依白、凝荷、幼珊、忆彤、凌青、之桃、芷荷、听荷、代玉、念珍、梦菲、夜春、千秋、白秋、谷菱、飞松、初瑶、惜灵、恨瑶、梦易、新瑶、曼梅、碧曼、友瑶、雨兰、夜柳、香蝶、盼巧、芷珍、香卉、含芙、夜云、依萱、凝雁、以莲、易容、元柳、安南、幼晴、尔琴、飞阳、白凡、沛萍、雪瑶、向卉、采文、乐珍、寒荷、觅双、白桃、安卉、迎曼、盼雁、乐松、涵山、恨寒、问枫、以柳、含海、秋春、翠曼、忆梅、涵柳、梦香、海蓝、晓曼、代珊、春冬、恨荷、忆丹、静芙、绮兰、梦安、紫丝、千雁、凝珍、香萱、梦容、冷雁、飞柏、天真、翠琴、寄真、秋荷、代珊、初雪、雅柏、怜容、如风、南露、紫易、冰凡、海雪、语蓉、碧玉、翠岚、语风、盼丹、痴旋、凝梦、从雪、白枫、傲云、白梅、念露、慕凝、雅柔、盼柳、半青、从霜、怀柔、怜晴、夜蓉、代双、以南、若菱、芷文、寄春、南晴、恨之、梦寒、初翠、灵波、巧春、问夏、凌春、惜海、亦旋、沛芹、幼萱、白凝、初露、迎海、绮玉、凌香、寻芹、秋柳、尔白、映真、含雁、寒松、友珊、寻雪、忆柏、秋柏、巧风、恨蝶、青烟、问蕊、灵阳、春枫、雪巧、丹萱、凡双、孤萍、紫菱、寻凝乐珍、寒荷、觅双、白桃、安卉、迎曼、盼雁、乐松、涵山、恨寒、问枫、以柳

一些好听的男孩名字范例:

辰逸 (让人觉得很舒服的名字,且和“沉毅”“诚意”二词同音)

浩宇 (胸怀犹如宇宙,浩瀚无穷)

瑾瑜 (出自成语---握瑾怀瑜,比喻拥有美好的品德)

皓轩 (意为:光明磊落,气宇轩昂)

擎苍 (顶天立地,男儿本色)(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左牵黄,右擎苍”)

擎宇(不喜欢上面的哪个还可以选这个,意思相同)

致远 (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烨磊 (光明磊落)

晟睿(“晟”是光明、兴盛的意思;“睿”是智慧的意思)

文博(文采飞扬,博学多才)

天佑(生来就有上天庇佑的孩子)

英杰(英俊杰出)

致远 (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俊驰(出自成语:俊才星驰)

雨泽 (恩惠像雨一样多)

烨磊 (光明磊落)

伟奇(伟大、神奇)

晟睿(“晟”是光明、兴盛的意思,读shèng;“睿”是智慧的意思)

文博(文采飞扬,博学多才)

天佑(生来就有上天庇佑的孩子)

文昊(昊的字意是:广大无边)

修洁(修:形容身材修长高大,洁:整洁)

黎昕 (黎:黎明 昕:明亮的样子 )

远航(好男儿,就放他去远航吧)

旭尧 (旭:旭日 尧:上古时期的贤明君主,后泛指圣人 )

圣杰 (圣:崇高 杰:杰出 )

俊楠 (俊:英俊 楠:坚固 )

鸿涛 (鸿:旺盛,兴盛 )

伟祺 (伟:伟大 祺 :吉祥 )

荣轩 (轩:气度不凡 )

越泽 (泽:广博的水源)

浩宇 (胸怀犹如宇宙,浩瀚无穷)

瑾瑜 (出自成语――握瑾怀瑜,比喻拥有美好的品德)

皓轩 (意为:光明磊落,气宇轩昂)

擎苍 (顶天立地,男儿本色)(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左牵黄,右擎苍…”)

擎宇(意思同上)

志泽 (泽:广域的水源 )

子轩 (轩:气度不凡 )

睿渊 (睿智;学识渊博)

弘文 (弘扬;文:文学家)

哲瀚 (拥有广大的学问)

雨泽 (恩惠)

楷瑞 (楷:楷模;瑞:吉祥)

建辉 (建造辉煌成就)

晋鹏( 晋:进也,本义,上进 鹏:比喻前程远大 )

天磊 (磊:众石累积 )

绍辉( 绍:继承 辉:光辉 )

浩南 (浩:浩大 )

泽洋 (广阔的海洋 )

鑫磊 (鑫:财富 )

鹏煊 (煊:光明,读xuān )

博文 (文韬武略,博大精深 )

昊强 (昊:苍天,苍穹 )

越泽 (越过广阔的水源 )

旭尧 (旭:旭日 尧:为传说中上古的贤明君主,后泛指圣人)

伟宸 (宸:

姓苗的祖先是谁?

苗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五十四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七。 寻根溯源 苗姓来源有三:1、出自芈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