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的传承
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氏世传之太极拳,取法太极阴阳开合之理,运刚柔化发之劲,为中国武术之上乘者。其根源可远溯自六百多年前,在明朝洪武七年(公元一三七四年)陈氏先祖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居河南温县常阳村。后因陈氏宗族生嗣繁衍,遂将常阳村易名为陈家沟。
陈氏族人于世居山西洪洞县之时期便素习长拳,迁居温县后,由始祖陈卜以阴阳开合之理,研究拳法,以授子孙。历代相传,至九世祖陈王廷,参以戚继光拳经,编造拳套;以其独特缠绕运转之缠丝劲,并配合中医经络学和道家导引、吐纳之术,形成意识、呼吸及动作相互结合之内功拳法。
陈氏拳艺,世代家传,不授外姓,从十四祖陈长兴,方开先例,外传于永年杨露禅,并由杨氏引至京城,变化拳式成杨家太极拳而广为流传。尔后亦衍生出数家不同之派别。直至十七世祖陈发科,于民国十七年秋,受聘至北平教拳,陈氏太极拳始为外间所认识。
陈氏太极拳,自始祖陈卜迄今已六百多年,历代相传,其间亦有所改进 。 至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时 , 陈氏拳艺 ,已由博而约而定型。
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所传者为老架,有头套十三势及二套炮捶。另第十四世祖陈有本所传之新架,则是删去头套中之震脚发劲,变化难练之架式而成。第十五世祖陈清萍所传者为新架之小架,简称小架,又称赵堡架,此套拳路是从新架变化出来,且更为紧凑。
此趟头套十三势之三种架式,拳套着势之结构和运用缠丝劲的法则,完全相同,仅在手法上有所不同。老架着势宽大,有发劲震脚和跳跃等较难之动作;新架略去较难演练之动作,架式则与老架同样宽大;小架架式则较为紧凑,发放抖劲之手法亦较多。
太极拳发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 陈家沟位于温县城东的青风岭上,600年前叫常杨村。据温县县志记载:“明洪武初年,因元铁木耳守怀庆(怀庆府管辖八县,温县在内),明兵久攻不下,急于统一天下。太祖迁怒于民,大加屠戮,时温民死者甚多……”相传有三洗怀庆之言,人烟几绝,乃迁民填补,屯田垦荒。十有八九曲山西洪洞迁来,当地至今尚有“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的说法。 陈氏始祖陈卜,原籍山西泽州郡(今晋城),后来由泽州搬居山西洪洞县。明洪武7年(1374年),迁居河南怀庆府(今沁阳)。因始祖陈卜为人忠厚,精通拳械,深为近邻乡民所敬重。故将其居住的地方叫陈卜庄(解放后,陈卜庄并归温县,至今仍叫陈卜庄)。先祖后因陈卜庄地势低洼,常受涝灾,又迁居温县城东十里的常杨村。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随着陈氏人丁繁衍,常杨村易名陈家沟。 始祖陈卜居温县后,为奠定家业基础,偏重于垦种兴建。先是六世同居,七世分家,兴家立业,人繁家盛。为保卫桑梓,地方得安,在村中设武学社,教授子孙。1711年,陈氏十世祖陈庚为陈卜立碑,方简单记述了陈卜史实。关于拳艺、人物、事迹的文字记载,仅从陈氏九世祖陈王廷记起。 据温县县志和陈氏家谱记载:“陈王廷在明末拳术已著名。于拳术更加研究,又多所心得,代代相传,成为独特之秘。” 陈王廷(1600—1680),又名奏庭,明末清初人,文武兼优,精于拳械,功夫深厚, 在河南、山东一带很有声望。他曾在山东扫荡群匪,贼闻名不敢逼近。因当时社会动荡,久不得志,他在年老隐居期间,依据祖传之拳术,博采众家之精华,结合太极阴阳之理,参考中医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创造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太极拳。陈王廷传授下来的有一至五路太极拳、炮捶一路、长拳108势、双人推手和刀、枪、剑、棍、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其中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更具前所未有的独特风格。 陈王廷的著作因年代久远,多遭散失,现尚存《拳经总歌》和《长短句》词一首。《长短句》曰:“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欠官粮早完,要私债即还,骄谄勿用,忍让为先。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颠。常洗耳,不弹冠。笑杀那万户诸侯,兢兢业业,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总不贪。参透机关,识彼邯郸,陶情于鱼水,盘桓乎山川,兴也无干,废也无干。若得个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忮不求,哪道他世态炎凉,成也无关,败也无关。不是神仙谁是神仙?” 自陈王廷之后,陈家沟练习太极拳之风甚盛,老幼妇孺皆练习,当地流传的谚语说:“喝喝陈沟水,都会翘翘腿。”“会不会,金刚大捣碓。”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情形。这种风气世代沿袭,经久不衰,使得历代名手辈出。 为了适应国内、国际比赛,原国家体委、中国武术院创编了陈、杨、吴、孙、武五式太极拳竞赛套路。 为贯彻落实国家体委倡导的“全民健身计划”,陈家沟陈氏十九世、太极拳十一代传人陈小旺、陈正雷先后分别创编了陈氏三十八势太极拳和陈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势。 综上所述,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各式太极拳虽然在风格和特点上有所不同,在套路形式大小,繁简上也有差异但是就其套路结构和拳势名称以及锻炼要领看,都明显地是从陈氏太极拳演变而成的。
约公元前二十四世纪中期,中国。少典生黄帝,黄帝八世孙姚舜生商君,禹
封商君于虞(今河南商丘虞城西南),虞国或失或续约历一千年。商君三十二世
孙遏父投附周国。遏父生满(妫满,姓妫名满)。公元前一零六七年周武王封妫
满为陈国(今河南淮阳一带)国君。公元前四七九年陈湣公被楚惠王杀,陈国
灭。陈国传二十世,二十六君,历五百零八十八年。
陈国亡,为避国祸,湣公长子剑改名衍称陈衍逃至阳武西牖(今河南兰考县
东北),次子全温逃至晋(今山西运城新绛县)。公元前四七八年至公元一四零三
年间,全温传六十七代历一千八百八十二年。
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的五十五年间,朝廷在今山西临汾洪洞大槐树镇广
济寺旁大槐树下设局驻员组编移民。明永乐二年(一四零四年)九月,全温第六
十七世孙陈设,其二子(佚名),被遣送武功县博村(今杨陵示范区东博村)。陈
设子、孙、曾孙三世因博村祖案一九五八年夏被盗失名,博村甲乙两本家谱均未
录入陈设二子祖孙三代,笔者因之以彦灵仲德(黄帝第一百三十二世孙)十二位
为博村一世。明崇祯二十八年,博村七世陈福(黄帝第一百三十八世孙)迁于今
甘肃静宁仁大镇南门(此处有误,实为静宁城西南照世坡,录入者注)。
陈氏太极拳起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
陈氏(家)太极拳。明洪武七年(一三七四年)陈氏自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居河南省温县常阳村。嗣以陈氏宗族繁衍,遂将常阳村易名为陈家沟。自陈氏迁温县始祖陈卜至今,太极拳世代相传,一脉相承已有六百年之历史。陈氏太极拳在此六百年历程中,关于创造发展,由博而约,以至定型,在陈氏族谱家乘拳谱以及陈氏子孙之著作中,有明确之记载,足资考证。
陈氏太极拳采取阴阳学说,以动静开合之理,与刚柔虚实之法,为轻沉迟速互练之术;拳势动作,均以螺旋进退,称缠丝劲,为陈氏独创之奥秘,世代口口相传,颇少文字记载。关于理法者,仅为「拳经总歌」及「打手歌」两篇,为陈氏第九代陈王廷所著。
作者/李通国
原本并不复杂的陈氏拳术历史,一干人的参与,搅浑了一池水,变得扑朔迷离。
是谁在搅局?
农历1931年底,两名中年男子从首都南京来到了河南汜水,准备从这里渡过黄河,赴陈家沟作实地考察。两名男子,一位是唐豪,因为著作《少林武当考》的风波,离开了他就职的中央国术馆回到上海执行律师业务,但是业余时间仍然念念不忘武术历史的研究;一位是陈子明,中央国术馆武术教师,地地道道的陈家沟人。唐豪约上陈子明,到陈家沟考察,就是试图找到太极拳真正的源头。
此时的唐豪被困在了汜水,他在给好友顾留馨的信中写道:现到汜水,无旅店,一商店有空屋留客。时遇大风霜,三天不能渡河。风稍止,急雇小舟敲冰渡黄河去陈家沟,正是旧历年末的一天。1
也许,该说唐豪是个有事业心的人,他调查太极拳源头时已经不是中央国术馆编译处处长,在上海自谋职业了,写武术历史业已不是他的职责所在,但是他似乎有这样的好奇和责任感。他想成就一点什么,想向世人证明一点什么。
唐豪此行的心情是复杂的。
事情源于出书风波。
还在中央国术馆筹办阶段,国民政府党部委员、南京特别市市长刘纪文及国民政府司法部代理部长魏道明先后向中央国术馆筹备处负责人张之江推荐刚刚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唐豪,建议张之江在中央国术馆成立后唐豪可以从事国术馆教科书的编纂审定工作。张之江在征得“筹备处”顾问李松如、张洪之等人同意后便发出公函,同意唐豪来筹备处工作一段时间再决定是否正式聘用。民国十七年(1928年)中央国术馆成立后,唐豪成为中央国术馆第一任“编译处”处长。
唐豪做事十分认真,尤其在编纂武术教学资料时,照此发展唐豪也足以成为中央国术馆的优秀员工是没有疑问的。原本一切都可以相安无事,偏偏唐豪在一个也许不是十分恰当的时间里投下了一枚“学术炸弹”,谁也没有会想到一本书会在武术界掀起巨大波澜。
嗜好武术的唐豪能够得到当时中国武术界最高学府职位,踌躇满志,准备在这个岗位上一显身手,当然不会满足于工作期间编纂武术教材这样的常规事情,他要理顺中国武术史上的大事。工作之余的唐豪在武术田园上勤奋耕耘,到1930年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武术著作《少林武当考》。
写这本书唐豪怀抱着非凡的动机。
他在《自序》中写道,“现在一帮职业武士,嚣然短长于少林武当之间,未免所见者太小了”,“著这本小册子的动机,一方面固然要使一般人了解所谓少林武当的内容;一方面因为目睹所谓少林武当的职业武士,互相水火,互相妒嫉,十余年来,纷争不已。读了这本小册子,或者可以把天地放宽些看,大家起来,努力与国术科学建设这条大路,不要再坐在枯井里老嚷着天小。”2唐豪写作《少林武当考》乃是来源于少林武当等各门派的纷争,而且门派的纷争已经“十余年”了。民国前后,随着近代工业化城市的出现,大批职业武术家开始到大城市中谋生,他们相互聚集的机会比起农耕年代更多了;而出版业的兴起使得报纸书籍出版更为便利,武术家们有更多了解各个门派的机会,于是争论便纷起了!
职业武术家们的争执,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在大城市中依靠自己的武技生存,没有公平公正的办法证明自己功夫的道行深厚,于是各种江湖方法便层出不穷。武术附着神奇古怪、荒诞不经的故事,诸如仙人传授、佛家传授、祖上传授等等的宣传大法新招不断。当然有时也免不了动起手脚。中央国术馆最初成立时,开设了“少林门”和“武当们”,两个互不服气的门长就要通过拳脚论高下了。
人们对此似乎已经熟视无睹,可是受过学术训练的唐豪举起科学的大旗要对这种流弊炮轰了。
唐豪的武术思想,自然有人欣赏、有人赞许,不然《少林武当考》就不可能在唐豪工作在中央国术馆的时间里有顺利面世的机会。《少林武当考》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7月30日正式出版。该书是“中央国术馆丛书”之一,由中央国术馆自行编辑、出版并发行。作为编译处处长的唐豪也许能够得到地利之便,但终究要由国术馆领导阶层的首肯。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就为唐豪的书作了序,他在《序》中写道,“武当、少林在过去的历史上,形成两大宗派,是人所共知,而因此演变成许多荒诞的神话,引起许多无谓的斗争,也是人所共知。”3
唐豪可能预料到自己在书中直言不讳地提到若干人的名字,自然会得罪到一些人,在《自序》中说,“这本小册子,得罪人的地方颇多。希望被批评者能够体会到这是学术上的探求,并不是要故意开罪与诸位。”4
谁也不曾想到,《少林武当考》初版3000册发行后,竟然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武术家中一些人士说唐豪“行径可耻”“愚弄我国人,扰乱民心”等等诸如此类的话,即便中央国术馆顾问张洪之、李松如等人也颇为不满。
那些自以为是少林正宗、武当嫡派的一些的职业拳师,密谋对唐豪将不择手段地饱以老拳。他的好友,中央国术馆朱国福、王子平等人从中调停,才得以解除纷扰。唐豪的书籍出版后不到一年,迫于多方面的发难,本来想有所建树的唐豪不得不在1931年5月仓皇离开,回到最初谋生地上海,从事与自己门当户对的律师职业。
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下,唐豪还是在1931年底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去陈家沟的路。执着的唐豪,赴陈家沟调查无疑是为了学术,可是那些挑衅并威胁了他人身安全和自尊的少林正宗、武当嫡派的职业拳师的所作所为是否打乱了作为一个学者应有的公正客观之心呢?
天知道!
唐豪真不虚此行。
前前后后在陈家沟几个月的考察,根据有限的文献资料和实证,关于太极拳之祖,抛出了一个著名的论调:陈王廷创立了太极拳。
他列举出了似乎有一定说服力的证据:
其一,陈王廷遗诗中有“闷来时造拳”一句。
其二,《陈氏家谱》十二页王廷旁注,称其为拳手刀枪创始之人;十六页有“至此以上,乾隆十九年谱序,以下道光二年接修”等字样;王廷墓碑,立于康熙五十八年距乾隆十九年甚近,所以这项直接史料最为可信。
其三,家谱三十六页十四世长兴旁注“拳师”,同页陈耕耘旁注“拳手”,陈长兴、陈耕耘父子都是世人皆知的太极拳专家,陈家沟人至今只学祖传的太极十三势及炮捶,不学外来拳法,所以陈王廷创造的一定是太极拳。
唐豪的推理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从太极拳动作技术的视角穷追其源。
王宗岳《太极拳谱》中太极谱有两套,一是长拳,一是十三势。长拳已经失传可是谱尚存在,其中如:七星拳手足相顾;当头炮势冲人怕;跨虎势那移发脚;朝阳手遍身防腿;兽头势如牌挨进;邱刘势左搬右掌;鬼蹴脚补前扫转上红拳等等拳诀,完全采自《拳经三十二式》5。所以,太极拳动作技术在最初的创作中汲取了戚继光创编整理的用来训练士兵的《拳经》中的技术。
以此而论,太极拳的产生应当在戚继光创编《拳经》之后;陈王廷就是生于明末卒于清初之人;陈王廷后世陈长兴传授杨露禅太极拳;陈氏家族世代只研习本族拳术,那么创造太极拳者就极为可能是陈王廷。
唐豪煞有其事地找到了太极拳真作者,他终于可以长长出了一口恶气,理正辞严地应对 哪些 打击他的人了。
这证据链当然有问题,推理也未必就符合逻辑,不过又有谁肯真下功夫刨根问底追究这个问题呢!唐豪之前的那么多年,大家还不是从故纸堆里找证据,吵吵嚷嚷几十年,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不相信谁,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结论是最合理的。唐豪毕竟是深入实地考察的第一人,无论结论对或错。
“陈王廷创拳说”不胫而走。
唐豪的论调一经提出,后继者篡改证据来附会。最正宗的附会无疑当属打着陈鑫旗号的貌似陈鑫作品的《陈氏太极拳图说》。
1929年陈鑫去世四年后,继承人陈雪元和陈椿元等人由于无法获得《太极拳讲义》原稿,不得不对陈鑫遗留下来材料重新整理、编辑乃至创作,终于1933年由开封开明书局成以《陈氏太极拳图说》之名四卷本出版。关于《陈氏太极拳图说》由来,2003年,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再版《陈氏太极拳图说》时才在陈东山的《序》中第一次做了解释,《陈氏太极拳图说》是在其“曾祖陈鑫《太极拳图画讲义》的基础上,经后人整理、修订,重新补写而成”。6但是那些编纂者,并没有找到完整的《太极拳图画讲义》原稿,所说的“《太极拳图画讲义》基础上”就是多么空洞的一句套话。
由于《陈氏太极拳图说》在整理和编辑过程中受到陈子明和唐豪1932年提出的“陈王廷创太极拳说”的影响,所以重要观点也存在附会和删改。
陈鑫原著《讲义》中从未提到过“陈王廷”,也更谈不上所谓“陈王廷创拳”。反而陈鑫在《太极拳论》一文中却明确指出“我陈氏始祖讳卜在元时即为名手。及明初洪武鼎定自山西平阳洪洞迁河南怀庆温邑即以拳艺传之子孙。”7的观点,独见陈鑫强调“元时陈卜”曾传拳于子孙,而并未提到 “陈王廷”创太极拳的只言片语。
这不能不让后来研究者质疑,当年唐豪从陈鑫著作中看到所谓的陈王廷遗诗:
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
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
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
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
欠官粮早完,要私债即还,骄谄勿用,忍让为先。
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颠,常洗耳不弹冠。
笑杀那万户诸侯,兢兢业业,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总不贪参透机关,
识彼邯郸,陶情于渔水,盘桓乎山川,兴也无干,废也无干。
若得个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忮不求,哪管他世态炎凉,
成也无关,败也无关。不是神仙谁是神仙?
这与陈王廷时代严重不符的作品,人们一直疑心出自陈鑫的手笔!而今,不能不让人重新审视它究竟为何人所作?
而由陈森提供给唐豪的《陈氏家乘》批注资料则明显出自陈森的手笔。
由此,是否可以作更为不堪的假定:那诗或许根本是唐豪的伪作,那批注是唐豪指示下的作弊之笔。考察陈家沟时住在陈森家的唐豪究竟要做什么?动机有一个,推翻“张三丰创拳说”,回击那些打击报复他的职业武术家们。
《陈氏太极拳图说》显然背离了陈鑫的观点,在资料和文献上做了手脚。目的是附和唐豪和陈子明“陈王廷创太极拳说”,并假借陈鑫之名制造虚假证据。《陈氏太极拳图说》使用了陈鑫 (陈品三)的名义,但内容、主要观点,连同书名都明显做了较大改动。8
在以后的八十多年间,由于这一学说在国内的“权威性”,《陈氏太极拳图说》一直取代陈鑫原著《太极拳图画讲义》而备受推崇。
真是,“真作假时假亦真,假作真时真亦假”!
人们会疑问,陈鑫的继承人无法得到的陈鑫《太极拳讲义》原稿,流向了哪里?
自称从1921年开始就得“延熙公、品三公及福生季叔指示”习拳的陈照丕,在“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春 “将长兴公品三公遗著,揣之来京,刊印供世,俾陈氏数百年拳学,免致淹没失传耳。”9
这仿佛对前辈毕恭毕敬的言语之间,也许刻意掩饰真实。
作者 说的 “来京”是指民国首都南京,陈照丕是1928年受邀请来南京教拳。陈鑫继承者在没有《太极拳图画讲义》原稿的情况下,重新编创了《陈氏太极拳图说》一书1933就已经出版了,何以有1935年春陈照丕拿着陈鑫和陈长兴的遗作来南京,这是对自己行为的刻意美化。
有资料说,大约1928年前后,陈鑫的一个族孙找到他愿意帮助他出版书籍,并许诺说:“你将底稿给我,保证生活无虞,死后柏木四堵园货,穿着全负责。”陈鑫便将书稿交给他,然而不久,从南京来信说:“来时渡江,因遇风险,致将衣物全部落入水中。”谎称书稿遗失。这也是陈鑫在临终前托付给嗣子陈椿元等人的书稿资料中没有完整的《太极拳图画讲义》的原因。
但是到了1935年陈照丕出版的著作《陈氏太极拳汇宗》把陈鑫的讲义内容尽收其中,顾留馨说它“所采别为一本,内容较前书略少,文字间亦间有不同”。是顾留馨把《陈氏太极拳汇宗》与1933年的《陈氏太极拳图说》相比较而言。
这样说,拿走陈鑫《太极拳图画讲义》应该是,或者也许是别人所为,但稿件最终流落到陈照丕的手上。
无论事情多么戏剧化,原稿终于幸运地保留下来了!
《太极拳图画讲义》原作让我们得以看到陈鑫真实的观点。
在陈鑫遗稿的《太极拳图画讲义》中,不仅包括了原书稿的正文,而且还包括陈鑫生前多位支持《太极拳图画讲义》出版的好友所做的《序》。整理和收录在《汇宗》本中的9篇《序》、1篇《跋》以及陈照丕本人的1篇《原序》和1篇载自《中州文献辑志·义行传》中的《陈仲甡传》,共计12篇有价值的资料,真实地记录了陈鑫及其著作的相关故事和编著过程。
至于陈鑫认为,谁创拳?
李时灿依据《中州文献辑·义行传》中收录《陈仲甡传》为《序》强调陈家沟传统拳法是与“明初陈卜精拳道”。
关于陈氏拳术,陈鑫始终相信的是自己的先祖陈卜。
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
2009年,由“陈鑫品三著”、陈东山点校,山西科技出版社出版了最新的《太极拳图画讲义》。
这本书使用原著之名,主要内容却照搬《陈氏太极拳图说》。有些观点表面改动后似乎接近了陈鑫《讲义》原著,但其中主要观点还是与《图说》别无二致,其目的不言而喻,仍不愿放弃原来的太极拳源流观。曾经被《图说》篡改成“陈王廷创拳”等内容和观点都依然出现在这部伪《讲义》中。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该《讲义》还增补《附录·陈王廷拳经总歌》继续为“陈王廷创拳说”编造新的“证据” 。但是在这本书的一篇《序》中,赵乾杰承认1935年陈绩甫收录在其编著的《汇宗》中的《太极拳图画讲义》才是陈鑫的原著。他以“可喜的是,《图说》付梓二年后,被称“遗失”的《太极拳图画讲义》文稿, 与 一九三五年重现于世。” 深感庆幸。
新《太极拳图画讲义》承认与原著的观点有些不同,但又认为“这些不同之处,并无矛盾,只是论述角度、叙述详略程度、行文的语言风格不同而已。如能合而习之,只会相得益彰,对太极拳博大精深之理的理解起到促进作用。”这种欺人的做法是想掩盖造假的事实。
新《太极拳图画讲义》有意回避《图说》中存在的许多明显错误和漏洞。用类似“偷梁换柱”式的做法试图使“假”变的更“真”、使伪《讲义》能取代原著,从而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 。
在《讲义·自序》和附录《陈仲甡传》的内容中就以“陈王廷”替换原著中的“陈卜”;将杜严《序》名重新改换成了《太极拳图画讲义·序》;将原有的“太极拳图说”也重新变换成了《太极拳真诠》;把曾编入《图说》的郭玉山《序》中的“太极拳图说”改换成原著名《太极拳图画讲义》 等等,但又不做解释和说明,仍坚持以“不但可遂曾祖生前未遂之志,告慰曾祖在天之灵,又为太极拳研究者提供一份有价值的资料。”误导读者。
新《讲义》重蹈《图说》的覆辙,成为陈鑫及其学术思想研究又一搅局者 。
结语
我们看到的所谓的陈氏拳术历史,也许只是别人愿意让我们看到的。他们籍着各种各样的目的,或是政治信仰,或是自身的利益,或是狭隘的偏见,任意述说历史,涂抹历史,编造历史,端给我们一盘看似丰盛的大餐。
剥离附着在太极拳家陈鑫身上的污垢,我们看到一个本真的传统文人形象。尽管他的学术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和漏洞,但他始终如一地捍卫自己的观点。
注释:
1顾留馨忆唐豪中华武术[J]1982(1):1
2345唐豪少林武当考·内家拳·太极拳与内家拳[M]太原:山西科技出版社2008
6陈鑫品三太极拳图画讲义[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7陈鑫太极拳图说[M]开封:开明书局1933
89张志勇陈鑫太极拳学思想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5)P:12-19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季培刚太极往事[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1
第五六部分:张志勇陈鑫太极拳学思想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5)P:12-19
山东省嘉祥县嘉祥镇章山村陈氏家族辈份简表
始祖(夏)虞季(商封于缗城)思簯遂(商汤王封于陈)戏庆无象(自此后世为庶人以妫为姓)
星孟仲鸿适法隆耀铭来贞承淑怌攸时明若公昭渠阏(为周陶正武王颊其器)满(周武王封于陈奉舜以此为姓)恤坦肃静显毅隐他敬(仲避宣公太子乱去齐以国为姓)稚(避乱即而食邑于田又为田氏)闵须宇乞禽(亢)白(太公)和(恒公)骥(威王)扶(齐宣王)辟(疆前342-前324在位)建(闵王前264-前221埋姓潜于楚)轸(楚相封颍川侯)婴(秦东阳令史)馀(成安君)轨审安恒愿齐源寔(汉大将军)谌忠(青州刺史)佐准(晋太尉广陵元公)聄(建兴居曲阿新丰湖)匡(晋西中郎将)世(长城若里令)康(丞相掾)英(盱眙太守)弼(尚书郎)鼎(步兵校尉)高(散骑伺郎)咏(怀安令)猛(成安太守)道(巨太常卿)文(赞)(谈霸陈南唐后高祖武帝休)先(后梁英毅将军成安王)阜(零陵王)叔(明宣都王鸿胪少卿居赣西)绍(德)宏(荆州刺史)商(许昌通判)正(循)翱灌伯(宣)元(史)辉(机唐朝江州德安辉温州司户参军)瑄(唐僖宗)衡昭旭(宋朝太宗三千石)鹏(举)洪(绩)立(功)思(聪)乃(俊)雪(奇)松(箐)(雨)亭休(吉)( 安)仁琮(兴由江州德安迁汶邑仁厚里敦化)哲(金朝颍川侯)守(让谦元朝天历东平寿枨大都警巡院使)恕(山西平阳知府)(图东)尔(久山西洪洞)(兴)周(明洪武迁山东巨野旺斗集公陈庄)敬(让迁大山头姚坊)如(信)居来(仕)(成)邦卜(龙迁滕州公沂桥陈村)宏(赐迁居嘉祥城西章山)起(清朝咸丰)玉(重)志(进)光(明)开(运)有(德)韫(瓒乡饮宾)朝(銮山东自治学武城曾子书院翰林之师)守(梅松桂桐武汉化学专门解放初期嘉祥县副县长)(玉)堂(秀南京医专济宁唐口医院长)中(峰原邹城水利局长义嘉祥镇教委主任)延(雷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鸣 大学放嘉祥一中)福(润居美国东北大学)。(后续136)继承世祖业,显宗昭少昆,施展鸿伟志,功勋树万春。
133世孙:陈忠义—chenzhongyi8@163com
陈氏太极的传承
本文2023-10-10 12:03:5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19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