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望族裴氏,千年炽盛不衰
裴氏发迹于惘川(今陕西蓝田),自汉光武帝时徙居河东郡安邑(今山西夏县),到汉顺帝时迁至闻喜至今,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里盛名久著的一个望族世家。仅以唐朝为例,自唐高宗起到唐昭宗止,就有宰相17人。直到清代裴宗赐官至巡抚,近两千年,裴氏一族,名人辈出,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实属罕见。政治,军事,外交,科学,文化诸方面,都有非凡建树。从汉至清,有近二万人传迹,灿若群星,枚不胜举。如裴度(政治家)裴行俭(军事家)裴秀,制定的《制图六体》奠定了中国制图的理论基础,并官至司空(三公之一)。提到裴秀,有一个人物就无法绕过,他就是裴秀的父亲裴潜。
《三国志》记载, 裴潜避难荆州时,与建安七子之冠王粲结为好友。仅管荆州牧刘表对之相敬如宾,但明察秋毫的裴潜却认为刘表“非霸王之才”却把自己比做周文王,断定“其败无日”,毅然离去。曹操占领荆州后,委以要职,视为高参,曾询问刘备“才略何如”一句“若乘间守险足以为一方主”,而此时刘备不过是惶惶如丧家之犬而已。
当时匈奴叛乱,曹操让裴潜率精兵强将讨伐镇压,而裴潜认为匈奴势力正盛,派兵少“则不见惮”,多则“惧而拒境”,提出“宜以计谋图之”,只身一人身深入匈奴腹地,匈奴单于惊为神人,“单于以下脱帽稽颡(屈膝下拜)”,归还之前“所掠妇女,器械财物”。从此裴潜任代郡太守“北边大振,百姓归心”。曹操大为欣喜,“褒称(裴潜)治代(郡)之功”。望贤若渴,迫不及待想调回身边委以重任。裴潜认为继任者必违背他“于百姓宽”于诸胡(匈奴)峻(严)的原则,后必“复叛”。结果不出所料,不过数十日,匈奴果然反叛,曹操“深悔还(裴)潜之速”。
裴潜任兖州刺史期间,与东吴为邻,孙权联合关羽奇袭襄樊,军情严峻。曹操亲到前线视察,,看到裴潜治下的军队,枕戈待旦,严阵以待,“叹其军阵齐整,特加赏赐”。与周亚夫(驻)军细柳的典故有一拼。《三国志》陈寿惜墨如金,但却把裴潜文武兼资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
曹丕称帝后,委裴潜以重任。在任颖川典农中郎将时,治理有方,推贤荐能,一时传为佳话,于是升官封爵(关内侯)。到曹叡一朝,官至太尉军师,大司农,又封清阳亭侯。后至尚书令,掌握推选政要大权,“奏正分职,料简名实”(进言庄正,量才任官,名至实归)历仕曹魏三朝,甚得信任,逝世之后,追赠太常,(位列九卿之首)。
难能可贵的是,高官厚禄的裴潜,临终遗言“俭葬”,“墓中惟置一坐,瓦器数枚,其余一无所没”令人唏嘘不已。《魏略》云,每任官赳任,“不将(带)妻子(儿),妻子贫乏,以织藜比”维持生计。陈寿对裴潜的评价仅“平恒贞干(忠贞干练,负重任,成大事)可为言简意赅,但后一句“一世之美士”。却是极尽美誉之辞。的确,他没有辱没裴氏望族之誉也。
裴氏真正显贵自裴潜父亲裴茂始,因其征讨董卓余党李催有功,被汉朝廷封列侯,裴潜,折节(屈己待人)仕进,为官清省恪(清平省略,谨慎而恭敬),且文武全才,在曹魏辖内“少及能者”。到他儿裴秀之时,三国归晋,名利双收,官至司空,画《地域图》,“传行于世”。为文到顶巅,做官到极顶,是裴氏一族真正成为望族,令士人顶礼膜拜,裴氏真正发迹,还是从此时起。
我在夏县实验中学工作时,校长裴挺俊曾到闻喜礼元镇裴柏村,即中国宰相村认祖归宗。在运城市汽车工程学校工作时,招聘一个女孩子,是我夏县老乡,说他弟弟叫裴度,因为裴度在历史上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而命名。后来才知道裴度是唐朝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历仕三朝,出镇拜相,辅佐唐宪宗实现“元和中兴"被时人比做郭子仪。在文学上与白居易,刘禹锡情投意合,颇有建树。可见作为裴氏后人以姓为荣,毋容置疑。
提到裴潜,不能不想起巜三国志》,而提起《三国志》又不能不想起南北朝时的裴松之,因为他为《三国志》作注解是原文字数的三倍。引经据典,穷经皓首,严谨治学,花费多心体力和心机,付出多少艰辛和努力,不仅补充巜三国志》的遗露,还纠正错误,补阕纠缪,广采博引,极大丰富了原书内容,为文献学作出巨大贡献,与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前四史之一”的巜三国志》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与裴潜,裴度同,亦为裴氏争光添彩,可见裴氏一族,人才辈出,人才济济矣。
我忽然萌发一个想法,有机会定到闻喜裴柏村,瞻仰中国宰相村裴氏一族丰功伟绩,想我泱泱河东,人杰地灵,钟灵毓秀,也是一件极为惬意的事儿。
2022年元月12日于北京
问大家一个问题,知道中国历史上出过宰相最多的是哪个家族吗?在中国古代所有家族中,山西闻喜县裴氏家族是出过宰相最多的家族。史书记载,裴氏家族先后走出了59位宰相,七品以上的官员超过了3000人。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值得注意的是这3000多名官员中,很少出现了贪官污吏,这在封建专制社会是难以想象的。
裴氏家族所在的裴柏村是一个不引起人注意的村庄,这个绿树环绕的村庄自古人口就没有超过1000人,然而就是如此不起眼的村庄,如今却被人们称为“中国宰相村”。裴氏家族的始祖是位列五帝之一的颛顼,其后代在周僖王时开始姓裴。
裴陵是裴氏家族公认的第一位裴姓祖先,汉文帝在位时,正史中出现的第一位裴氏家族的官员,水衡都尉、侍中的裴盖。从此之后,裴氏家族的人名频繁出现在史籍文献中,也正是从此此刻开始,裴氏家族一步步成为了“宰相家族”。为何裴氏家族如此牛呢?笔者在查阅资料后发现,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原因一、风水问题。可能大家认为这是迷信,其实风水也是一门学科,是有一定道理的。裴氏家族所在地就是一块风水宝地,当裴氏第25代裴晔为了能找到一块适合家族居住的风水宝地,足迹曾踏遍了河东地区,最终找到了裴柏村。裴柏村所在的位置是三面环上,坐北朝南,风景秀丽。毋庸置疑,这是风水学上一块风水宝地。
原因二、裴氏家族非常重视家风教育。一个家族能走出如此多的能人,优秀的家风是绝对离不开的。裴氏家族曾有一个严格家规,比如子孙考不中秀才者,是绝对不能进入宗祠大门的。查看裴氏家族的家规,可用一句话来形容,“重教务学、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另外,裴氏家族也强调,“推诚为应物之先、强学为立身之本、节俭为持家之基、清廉为从政之道。”
原因三、“奋斗使然”。任何成功绝对不是偶人,裴氏家族也是如此。裴氏家族坚信努力才是家族繁荣的最大原因,清廉是裴氏家族人为官的最基本原则,“清廉是做官本分,节俭是立身基础,我裴氏家族世为大宗,世代秉承美德,我裴清廉自守,并非猎取美名,意在修身自重,唯恐辱没祖先啊。”
现在的裴柏村,裴氏家族的建筑、碑刻、墓葬等历史遗迹很多。现存裴氏祠堂、裴氏碑廊、裴氏墓冢等众多古迹。
裴氏祠堂又称晋公(晋公裴度,字中立,为唐宪宗、穆家、敬宗、文宗四朝重臣,出将入相,爵封晋公。)祠,建于唐贞观三年(629年),有前殿、后殿、状元坊、碑廊等,规模宏大,但屡遭兵燹,屡修屡毁。
裴氏碑廊,几乎是中华精品书刻博物馆。七十年代重建,保存古碑数十通,在史料和书法艺术上均有很高价值。其中的《裴鸿碑》,魏隶合一,书法稳健,镌刻于北周武帝大和三年( 568年),是裴氏现存最早的碑刻。《裴镜民碑》,由唐初史学家李白药撰文,书法家殷令名书写,楷体,既近颜风,又含柳意,端庄凝重,笔力挺拔。《裴光庭神道碑》,张九龄撰文,唐玄宗李隆基书写,行书,用笔豪放,字体俊美。《平淮西碑》,由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撰文,清咸丰年间军机大臣祁隽藻重书。此碑记述唐代名相裴度平淮西吴元济叛乱的功绩,共刻四石,并排耸立,气势磅礴,文、书、刻俱佳,被称为“三绝碑”。此外还有金大定至清代刻的裴氏谱序碑17通,为氏族遗物之精华。这些碑刻是研究裴氏家族历史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裴氏墓冢坐落在裴柏村东五公里风光秀丽的凤凰垣。当年墓冢累累,碑碣林立,现今虽大多平夷、被毁,但仍可观其概貌,有的墓地还存有石碑。
为了保护裴氏家族文物,发展旅游业,闻喜县政府建立裴氏文化旅游开发区,建设裴氏碑苑、裴晋公祠、裴氏宗祠、中华裴氏文化城等景观以及商贸区和娱乐服务区。1994年裴晋公三月三古庙会已恢复,许多建设项目已竣工。裴氏碑苑、裴晋公生平业绩展、裴氏文化旅游区微缩景观、裴氏始祖雕像巨碑以及宰相台、将军坡, 等景点,已开始接待游人。
闻喜县大手笔开发裴氏文化
总投资3亿元启建中华宰相村旅游区
位于闻喜县裴柏村的中华宰相村裴氏宗祠奠基,有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裴氏宗亲代表参加了开工仪式并拜祭了裴氏先祖。
闻喜多年来高度重视裴氏文化的挖掘和开发,特别是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将此项工作列为“十一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工程。认为裴氏文化不仅承载着五千年华夏文明,也凝聚着中华儿女刚健有为、积极向上、崇文崇武、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尤其是裴氏家族“推诚为应物之先,强学为立身之本”的家教家风,对构建诚信社会、和谐社会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中华宰相村旅游区开发领导组组长、闻喜县县长裴良杰感叹地告诉记者:“裴氏文化开发不仅仅是闻喜县的一个旅游景点,而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奇葩,它的独一性确定了中华宰相村在旅游市场中有着世界性的优势地位。旅游区建设将大大促进闻喜县对外开放的步伐。”
中华宰相村旅游区共投资3.1亿元,将建成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预计2009年投入前期使用。工程共分三期建设,共有五大功能区域,一期工程占地2.05平方公里的裴氏宗祠将于明年此时完工。
河东望族裴氏,千年炽盛不衰
本文2023-10-10 12:01:0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19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