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姓起源及简介 姓常的名人有哪些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2收藏

常姓起源及简介 姓常的名人有哪些,第1张

导读: 常姓的起源是什么常姓历史悠久,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八十七位姓氏,分布于河南、河北,约占常姓总人口的321%,山东、山西、安徽、陕西、辽宁五省集中了常姓总人口的334%。那么,常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常的名人有哪些呢姓常的明星有哪些快点随我了常下常姓起源及简介吧。

常姓起源及简介

常姓的渊源主要有四大支:古常国、姬姓(山东常邑)、姬姓(江苏延陵)和芈姓。

第一支出自古常国。相传黄帝时代已经存在常侯国,黄帝之臣常先、常仪均为古常国之后裔。常姓的历史虽十分悠久,但常姓在夏商时代的活动没有任何资料,古常国的后代失去了音信。仅在春秋时留有一点痕迹,春秋时莒国有常仪靡之地,在今山东莒县北,或为常仪族所居过的地方。

第二支出自姬姓。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同母弟封于康,称康叔封,康国在今河南禹州西北的夏王少康的古城。周成王时转封于卫,史称卫康叔,卫国先建于商朝国都朝歌城郊,今河南淇县东北。卫康叔的支庶子孙食采于常,在今山东滕州东南,子孙遂以邑为氏。姬姓常氏的历史至少有3000年。

第三支源出姬姓。吴国始祖是周文王姬昌的伯父太伯和仲雍,吴王封其支庶子孙于常,也就是吴先祖曾居住的延陵古城,即今江苏常州,子孙遂以邑为氏。

第四支源出芈姓。楚大夫恒思公之后有恒氏、常氏。到北宋时,为避真宗赵恒的名讳,改天下所有恒姓为常姓。其实恒、常两姓原本一家,同出一祖宗。

外族基因的融入

第五支出自外族的改姓。我国的常姓同外族的关系十分密切,从西汉起不断有外族血液流入,外族的常姓是组成我国常姓的重要成分,历史上发生的主要事件有:两晋时期的山越族,隋时西域鄯善右族均有常氏。宋时恒氏因避真宗恒之名讳,改为常氏。到清朝时满洲八旗姓瓜尔佳氏、常佳氏均集体改姓常氏。随后的蒙古人、回回人都有改本民族姓为汉姓常,这些北方地区外族常姓人群与汉族混居,逐渐地融合同化成了汉族。

历史上常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常姓活动在山东、浙江一带。两汉时期,常姓西移经河南达山西、四川。三国两晋时,四川和河南形成了常姓主要的生息地。同时常姓挺进甘肃,在隋唐时期成为望族。到唐宋时期,常姓已经散播到江南各地。

宋朝时期,常姓大约近1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5%,排在第一百〇六位。四川为常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常姓总人口的4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南,这二省占常姓总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安徽、山东、山西、广西、湖北五省。当时常姓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以西部四川、东部豫皖鲁为中心的两大块聚集区。

明朝时期,常姓大约有9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排在第一百二十位以后。山西为常姓第一大省,约占总人口的268%。常姓主要分布于山西、河南、山东、河北,这四省大约占常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三省。宋、元、明600余年,常姓人口主要向北部、东南地区迁移,晋、豫、鲁、冀为常姓的聚集中心。

当代常姓的分布

当代常姓的人口已达240多万,为全国第八十七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9%。自宋朝至今1000年间常姓人口增加率是呈V形态势。目前常姓主要集中于河南、新疆二省区,大约占常姓总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河北、山西、安徽、黑龙江、陕西、云南,这六省只集中了34%。全国形成了关内豫冀晋、关外黑吉辽两块常姓聚集区占从明朝至今600年间,常姓人口流动主要是由东南向中原的强劲回迁,以及由华北向东北的移民。

历史上姓常的名人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常姓历代名人48名,占总名人数的011%,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一百五十八位;常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09%,排在并列第一百五十八位;常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1%,排在并列第一百二十四位;常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0 9%;排在并列第一百四十八位。

常姓血型:

常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0型占318%,A型占286%,B型占301%,AB型占95%。

姓常的明星

常方源

常远、常方源、常香玉、常铖、常甄华、常戎、常洪松、常光希、常枫、常征、常彦、常晓阳等等。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下面是我为你搜集明朝常遇春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常遇春简介

 常遇春,字伯仁,号燕横,明朝开国名将,出生于1330年安徽。农民起义爆发后,曾投靠于刘聚,但刘聚是个强盗,并没有雄图大志,然后在1355年投身于朱元璋,从此追随朱元璋南征北伐十四年。常遇春世代务农,家庭条件不好,常遇春自小习武,望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

 常遇春在采石战役中初露锋芒,一战成名,深受朱元璋的器重。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是忠心耿耿,为朱元璋出生入死在所不惜。因为早年投身于朱元璋时,自愿请战,并扬言能用十万军队征战 天下 ,所以军中也称他为“常十万”。朱元璋执政期间,常遇春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

 明史中对常遇春的评价是常遇春冲锋陷阵、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他的智慧谋略不在徐达之下。在1366年,徐达和常遇春大破苏州后,再次因功受封,封为鄂国公。1367年,朱元璋继续任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进行北伐,仅用3个月平定山东,1368年,在洛水于元军大战,获得大捷,史称塔儿湾大捷。常遇春继续乘胜追击,攻取了河南和潼关,为朱元璋进军大都创造了有利条件。

 1369年,常遇春又在上都取得胜利,凯旋而回归,当大军到达柳河川时,常遇春患病,于7月7日,病死军中,享年39,朱元璋追封常遇春为开平王。赐葬于钟山原。并在南京功臣庙中为常遇春塑像祭祀。

常遇春家谱介绍

 常遇春的妻子为蓝氏,和常遇春共育三子一女。常遇春的妻子名叫蓝彩云,弟弟是明朝开国将领蓝玉。和常遇春结婚后,蓝玉生下长子常茂、次子常升、三子常森,长女为常氏,被后人称为元妃。

 常遇春的妻子比常遇春小两岁,常遇春去世后,朱元璋追封为开平王,妻子蓝氏为开平王夫人。常遇春妻子去世后,朱元璋 命令 将蓝氏葬于龙山厂,后来改名为常府山。常遇春去世后,长子常茂继承了常遇春的爵位,跟随父亲常年作战的缘故,常茂也是一员猛将,在 军事 作战方面有很高的技巧和战略,屡战屡胜,当时被称为无敌大将,明朝政权建立后,朱元璋封他为孝义永安王。

 常升是常遇春的次子,也是明朝的开国元勋之一,官至太子少保。有史书记载,常升死于永乐初年。 历史 上,关于常升的记载少之又少,只能从零星的 句子 中推测出,常升早年间跟随父亲出战,因骁勇善战而颇具威名。

 常森是常遇春的第三个儿子,相关书籍没有对他的记载和介绍,至于他的生平历程,无法得知。常遇春去世后,很多地方为了纪念他生平功勋,修建了很多祠堂以此来彰显他显赫的功绩,常遇春后人们为了缅怀她,还修建了常遇春墓,此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白马村,现在已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忠武常氏家谱》记载:常遇春的长女,嫁给朱元璋之子(太子)朱标。

洪武四年(1371年)四月,明太祖朱元璋亲册常氏为皇太子妃。

常氏于洪武七年(1374年),生嫡长子(皇长子)虞怀王朱雄英。朱雄英夭折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五月初一,卒年八岁,被明太祖追谥为“懿敬太子”。

其后,常氏还为朱标生一子,排行第三,即皇三子吴王朱允熥。

她死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十一月,谥号曰“敬懿皇太子妃”,简称“敬懿太子妃”。

而继室吕氏(即吕太后)为朱标生了四个儿子,依次为:皇次子建文帝朱允炆、皇四子衡王朱允熞、皇五子徐王朱允火熙、皇六子朱某(早夭,无爵、无谥号)

皇次子朱允炆在其父兄去世后,被朱元璋立为皇太孙。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即位,是为明惠帝,也称建文帝。

建文元年(1399年),明惠帝尊生母吕氏为皇太后,是为吕太后,同时追尊嫡母常氏为孝康皇后。

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贬其号为“敬懿皇太子妃”。

南明弘光帝即位后,又复称常氏为“孝康皇后”。

常姓起源及简介 姓常的名人有哪些

导读: 常姓的起源是什么常姓历史悠久,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八十七位姓氏,分布于河南、河北,约占常姓总人口的321%,山东、山西、安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