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经的详细资料(简体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锣鼓经的详细资料(简体,第1张

分类: 文化/艺术 >> 舞蹈

解析:

一、清锣鼓

清锣鼓主要有《威风锣鼓》、《太原锣鼓》、《绛州鼓乐》《岳村孤子》、《斤秤锣鼓》等。

威风锣鼓

1988年以来,山西的威风锣鼓从农运会到亚运会,从省城的民间艺术节到天安门广场的四十周年大庆,真正打出了山西民间艺术的威风,誉享全国,声闻世界。

威风锣鼓是流行在霍州、洪洞、汾西、临汾一带的民间广场艺术。相传,公元619年,李世民在霍州大战刘武周部,击鼓迎战,鸣锣收兵,进退有序,取得了胜利,于是流传下威风锣鼓。这种锣鼓的特色就是“威风”。从锣鼓的配置打法,演奏队的组织、表演、着装,都在展 风。

第一,音响威风。看威风锣鼓,在未见其形时,早闻其声厂,而且如雷贯耳,非同凡响。其实它所使用的乐器很单纯,只有鼓、锣、铙、钹四件。传统配置比例是鼓2锣8铙4钹2。现在人数扩大,多到四、五百人,加大了鼓和锣的比例,使音响更加突出。演奏方法是鼓指挥,锣主奏,铙和钹分成两个声部,交替对奏。乐句处理多以“句句双”出现。上百面鼓,几百面锣,成百付铙钹,共鸣齐奏,音响如天地轰鸣,使人感受到当年李世民领兵征战的威风。由于节奏变化多样,有2/4 3/4 4/4, 还有 3/8 5/8出现,因而呈现多种色彩,让人感觉到趣味无穷,宏亮而不单调,刚劲而含有柔美。

第二,曲式威风。威风锣鼓的曲牌,既独立成章,又联缀成套。其多段体套曲一般分“帽头”“主体”“收尾”三个部份。曲式、句式、节奏多为行进式;曲牌名称亦大多从军事而来:“单刀赴会”、“三战吕布”、“四面埋伏”、“五马破曹”、“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演奏多从“擂鼓”开始,起伏相间,张弛结合,但又不离气势雄宏的主题,造成一种刀光剑影,兵刃相交的战场意境。

第三,场面威风。威风锣鼓的演奏多到几百人,一律古代士卒装束,摆开一个接一个的战阵,前后进退,左右开合;一忽而风卷残云,一忽而雨打枯叶;分开的象八卦,云集阴阳双合。那场面实在惊人,也着实感人。

第四,舞姿威风,队员在表演时,结合鼓点节奏场面变化,作出种种舞姿身段。鼓手有“左右开弓”、“马步冲击”、“穿插对打”、“开合斗打”;锣手有“反扣前冲”、“回扣后弓”;铙钹手有“大镲高翻”、“胸前空翻”,还有“单翻”、“双翻”、“斜叉”、“正叉”等,鼓锣镲在这里也变成刀枪剑,演奏员已成为将尉卒,威武雄壮,一股杀气,“舞”成了“武”。演奏中又巧妙自如地运用了“鼓花”、“锣花”、“铙花”,加之棰腕上的彩带装饰,整个场面又显得五彩缤纷,给予人以悦目舒畅之感,“武”又成了“舞”。

太原锣鼓

太原锣鼓是流行在太原和晋中一带的一种锣鼓音乐。曲牌有:“流水”、“一二五”等多种。“流水”,相传自后汉刘智远,刘的妹妹住太原古寨村,每逢出动以锣鼓相迎,演奏曲牌取福如东海长流水之意。“一二五”则是根据马锣击打节奏而得名。

太原锣鼓所用乐器分大小两组,以大家什享名。其乐器为大鼓(有的直径五尺左右)、大铙、大钹,大鼓为领奏。小家什为战鼓、马锣、二钹铰子。在曲式结构和打击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重章迭句、长短错落,象似古典诗词的句式结构,能给人以厚重紧凑,回环反复的印象。演奏中常常使用急煞停顿,如乐谱中的休止,给人以干净利索的深刻印象。演奏徐缓时如潺潺流水,急骤时则似大浪奔腾;轻敲时鸾铃叮当,重击时霹雳轰鸣。演奏者情态激奋,忽而抛镲亮相,忽而怀抱金瓜。音响、感情、表演交织融汇,引人人胜。

太原锣鼓常常把竞争引入演奏,分两队对垒进行。甲队一曲终了,乙队一曲开始,或两队同时开打。这种对台演奏,越打越来劲,越看越振奋,有时演奏长达五、六个小时而不肯罢休。

绛州鼓乐

新绛县,古称绛州。山西锣鼓音乐的一方宝地。花庆鼓、汾南车鼓、穿相锣鼓,皆在这里降生;《秦王点兵》、《老鼠娶亲》、《厦坡上滚核桃》等都在这里升华。绛州鼓乐将成为中国音乐史上显赫的一章。

《秦王破阵乐》。秦王,李世民登基前的封爵。唐初,朔州刘武周反叛,占领并州,锋及河东,齐王李元吉败北奔回长安。李世民 领军渡河东征,屯兵绛州柏壁,东打西杀,南击北进,一举收复并州,保住了李家天下。在他北定太原凯旋归来时,军中作《秦王破阵乐》以迎。史载此乐以“擂大鼓为主”,“杂以龟兹之乐”。现今,新绛不但有“擂鼓台”存在,还有《小秦王乱点兵》、《唐王出城》的锣鼓曲牌流行。绛州鼓乐的丰富繁荣,恐怕与这个重大的历史源渊相关。

《秦王点兵》。这是一首廿世纪八十年代的新作。在原《秦王破阵乐》的基础上,摄取了《汾南车鼓》、《花敲鼓》、《老虎磕牙》等鼓种曲牌成分,成此杰作。它融汇了历史和当今、群众和专家、业余和专业的艺术结晶,是社会主义时代的新鼓乐,它两次轰动京华, —次震撼巴黎,是黄河文化的骄傲,是中华文化的骄傲。

《秦王点兵》全曲包括引子、鼓边段、鼓心段、锣鼓段、华彩段、尾声段六部份,紧慢张弛结构得当,乐曲相当完整,它将民间套曲的特点与现代曲式结构相融合,使民间锣鼓乐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乐曲以出兵为主题,从元帅升帐开始,直到官兵进入,列队布阵,点兵习武,准备出征结束。乐器分高低两个声部,高音有校鼓、卒鼓、小件铜器;低音有帅鼓、将鼓、大件铜器。演奏中根据主题要求,分别采用不同的演奏手段,有独奏、对奏、合奏、干敲、花打、混击,慢速、中速、快速;四拍、三拍、二拍。引子里的号角长音把人带进古战场阵地;鼓边采用了击鼓边、鼓邦、鼓环、鼓钉,并与夹板对奏、合奏,新颖多彩。华彩段则吸收西洋协奏曲中的华彩手法,别开生面,映照出将士们临战前的乐观心理。

花敲鼓

花敲鼓,亦名花庆鼓,又叫干鼓。它以不伴锣镲,革木干打为特色,全围亦属罕见。因此在演奏中尽量发挥鼓的优势,挖掘鼓的潜力,打遍了鼓的所有部位,连鼓环、鼓钉都不放过,也汇总了击鼓的各种技巧,使人耳目一新,别开一方天地。花敲鼓因此得名,并传播四方。

岳村(钅瓜)子

因产生于文水岳村,(钅瓜)了是主奏乐器小镲打音的摹声,故而得名。这套锣鼓只有两种乐器,鼓和镲。却能打出大自然的风雨雷电,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全凭着打击技巧的变化。比如鼓有正击、轻击、边击、邦击;镲有擦击、抛击、闷击、平击;每种击法还可细分,共打法技巧不下几十种。它的著名曲目是《雷公闪电》,中有“天边积云”、“远处雷声”、“山雨欲来”、“乌云压顶”、“炸雷轰响”、“风雨交加”、“雨过天晴”、“田禾碧翠”、“人喜雀跃”,意境十分感人。乐队传统组合是42人,42件乐器。

斤秤锣鼓

原名《斤秤歌》,流行在长治一带。这种锣鼓是以旧衡制十六两一斤与新衡制十两一斤的换算进行演奏,好象是写在锣鼓曲牌上的对数表。整套锣鼓分十五遍连续演奏。因斤秤歌遍遍口诀不同,故既不能一锣到底,也不能反复重叠,更不同于一般的曲牌连奏,是按照“问斤求两”的规律:一是 625,二是125,:三是1875,四是25,……直到十五9375,十六一斤收尾。鼓点打法遍遍迥异。要求演奏者必须娴熟斤秤歌口诀和锣鼓点数。这种锣鼓数学,融知识、趣味、娱乐于一体,作者的用心堪称佳绝。它的数学应用虽已成过去,但其文化娱乐职能却将永存。

背冰插花锣鼓

这种锣鼓流行在黄河岸边的永济一带,起源于古老的河祭。表演者全是男性,光膀赤腿,每人背一块冰,再背一铁棍,上插花束。手提锣鼓,边走边打,山村外到村里。给人以粗犷激越的野性感,有一种古朴的意境。

二、舞蹈锣鼓

舞蹈锣鼓是融舞蹈与锣鼓于一体,锣鼓演奏者也是舞蹈表演者,亦称鼓舞。这是一种比较占老的艺术形式,山西有它相当大的家族,现择主要两种介绍。

转身鼓

这是一种主要流传在襄汾县的鼓舞,以转身击鼓而名。据传始于明代万历年间。它的鼓点曲牌很丰富,原有一百多首,现今还流传三十多首。曲牌大多短小洗炼,结体为 A-B-A,B段是主体,富于变化。表现的内容相当奉富,主要是农村生活题材,亦有历史故事、动物态势,生动的名称就给人极大的吸引力。什么“小娃摇耧”、“撅面片”、“摘豆角”、“麻雀叫喳喳”、“狮子大张嘴”等。在击鼓技艺上亦变化多彩,因而能出现十多种不同的音响,摹拟生活,使人倍增亲切感。与音响谐调,伴舞轻盈明快,灵巧多变。因为鼓是放在固定鼓架上的,表演者更能自如地表演舞姿。

扇 鼓

扇鼓亦称太平鼓。南以曲沃为最,北以朔州称佳,是一种说唱鼓舞,起端于神祀。其鼓形如蒲扇,名以形得。单面,用藤条或竹篾敲击。鼓柄缀串铁环数个,舞动时叮当有声,颇添几分情趣。扇鼓的鼓者、舞者、说唱者一身三任,无需另行伴奏。鼓技、舞姿有多种变化,说唱内容随时代更新,贴近群众心理。演奏无一定人数限制,服饰无特殊要求,场地随处皆可,活动简便,很受群众欢迎。曲沃扇鼓还留有占傩舞印痕,可以看出原始祭祀向群众娱乐的演变轨迹。

三、吹打乐

史料记载,我省民间吹打乐始于秦汉。民间以唢呐为主的吹打乐是成熟于明清,并普及到民间,在全省极普遍。

有专家将民间吹打乐分为粗吹和细吹两种类型。粗吹乐器有唢呐、笙、管、大鼓、大锣、大镲,多用于民间喜庆节日,社火伴奏,主要形式为民间八音。

民间八音大体可分南北两路。太原以南吹打并重,吹管乐器主要是唢呐,而且常常两支、三支唢呐并吹,吹一段后专门有打击乐表演,打击音响与演奏表情动态相结合,抛露各种打击技法,十分引人。北路主要集中在忻州、定襄、五台、原平、代县、繁峙。侧重在吹,锣鼓只作配合。吹管乐器以唢呐、管子为主,还有海笛(小唢呐), 口哨,必须有笙伴奏。实际上是把粗吹和细吹 (笙管乐,小件打击乐)融合在一起。使表现力更强,适应范围更广,技巧要求更高。曲目很丰富,除戏曲吹腔、民歌小调、传统曲牌外,庙堂佛曲亦为拿手。许多名家都出在这里,如著名笙演奏家胡天泉、阎海登,著名唢呐演奏家殷二文、胡金泉,著名管子演奏家张计贵等。

细吹主要指佛道音乐,这是民间的室内轻音乐,吹管乐器主要是笙管,打击乐器除小件锣鼓铰子、叮哨外,又加进一些佛道专有乐器,如钟磬木鱼,鱼鼓、简板等。声音色彩清幽超脱。

这里介绍两种吹打乐的曲目:五虎爬山

这是根据洪洞金鼓乐《五福捧寿》改编的新作,它融吹奏、敲击,舞蹈于一体,格调豪爽、曲牌丰富、舞姿开朗、表现着人民英武向上的气质。由五人击鼓表演,唢呐吹奏开门歌开头引入,一面大鼓主奏,四面小鼓协奏,声音宏亮、铿锵密集、潇洒爽脱。全曲虎头,豹腰、凤尾,效果感人。

大得胜

晋北吹打乐代表曲目之一,用于喜庆和社火伴奏,火爆热烈,节奏明快。一般由“过队”、“耍娃子”、“过街”、“吊棒槌”、“步步紧”、“绕天飞”等五、六个曲目组成,表现战场凯旋归来,军民欢腾的主题。此曲为唢呐主奏,笙和锣鼓等打击乐伴奏。乐曲开始由大锣快速鸣奏十三响引入,保留着古战场鸣金收兵得胜归来的风范。一些吹奏专家,对乐曲进行整理加工后,多次在国外演奏。

锣鼓队的乐器包括:

钲锣、筛锣、大锣、小锣(手锣)、马锣、镗锣、云锣;大铙、钹、大钹、水钹、齐钹、镲钹、小钹、铰子、碰钟等。鼓类有:单皮鼓(班鼓)、怀鼓、堂鼓(唐鼓)、大鼓、盆鼓等。

锣鼓的组合运用,大体分为3类:

第1类由大锣、小锣、钹、鼓板组成,以大锣为主体;

第2类由小锣、鼓板组成,以小锣为主体;

第3类由钹、小锣、鼓板组成,以钹为主体。

著名锣鼓

豫西锣鼓以灵宝的亚武天锣、齐天圣鼓、程村女子锣鼓、湖滨区威风锣鼓最为著名。

亚武天锣可行进表演亦可站场表演,它阵容庞大,雄壮激烈,激昂感人,以气势见长。

齐天圣鼓常用于站场表演,乐曲结构灵活,鼓点多变,鼓手在表演中摹拟猴子种种机智灵巧、滑稽可爱的动作,边演奏,边舞蹈,大抵一组猴鼓乐队为15人,猴王一人,打锣击鼓,显得异常活泼热闹,引人入胜。

太原锣鼓是流行在太原和晋中一带的一种锣鼓音乐。曲牌有:“流水”、“一二五”等多种。相传,它始于公元947年,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妹妹所居住的太原南郊古寨村,据说,当年皇姑一出动,便用锣鼓迎送,演奏的曲调,就是传自今日的“流水”,取“福如东海长流水”之意。

太原锣鼓所用乐器分大小两组,以大家什享名。其乐器为大鼓、大铙、大钹,大鼓为领奏。大家什为战鼓、马锣、二钹铰子。在曲式结构和打击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重章叠句、长短错落,似古典诗词的句式结构,能给人以厚重紧凑、回环反复的印象。演奏中常常使用急煞停顿,如乐谱中的休止,给人以干净利索的深刻印象。演奏徐缓时如潺潺流水,急骤时则似大浪奔腾;轻敲时鸾铃叮当,重击时霹雳轰鸣。演奏者情态激奋,忽而抛镲亮相,忽而怀抱金瓜。音响、感情、表演交织融汇,引人入胜。

太原锣鼓的最大特色,在于两队摆开阵势,互相对抗。这种对抗的出现,常见于喜庆之日,两队互见于街头。每逢这种情况,双方互不相让,各显身手,一曲接一曲,一阵连一阵,一会儿急似一会儿,不争个山高水低,决不歇手。这种对抗和较量,成为太原锣鼓的一个传统习俗,恰似两军对垒,誓必决一胜负。这种对台演奏,越打越来劲,越看越振奋,有时演奏长达五六个小时而不肯罢休。其演奏技艺之娴熟,场面之激烈,实属国内罕见。它反映出太原人自古以来粗犷剽悍的地方特性,也反映出太原人不屈不挠,对胜利的向往和追求的民族特性。它构成了太原锣鼓声色雄壮的地方特色,也奠定了太原锣鼓在太原民间社火习俗中独占鳌头的地位。

作为一种汉族民俗文化。浙东锣鼓于明代中叶已盛行,流行于浙江东部的嵊县、宁波、奉化、舟山等地。

它产生的年代无从查考。根据当地汉族民间艺人的口碑材料,和明代文人余怀的《板桥杂记》、张岱的《陶庵梦忆》等著作中所记载的、关于江浙一带流行的吹打乐情况加以对照,可以推断约于明代中叶已盛行。

在过去,从事吹打乐演奏的班社组织遍布乡镇和农村。有进行丧事活动的“道士班”、专为婚事吹打唱的“唱班”、清唱戏文和吹吹打打的“戏客班”(亦名嬉客班或坐唱班)、以及专门器乐演奏的各种业余性质的“班、堂、社”等组织。

农村锣鼓打法教学视频,打击方式,手臂不动,手腕用力。打击时不论高低轻重快慢都不能影响手腕自然顺畅的动作。鼓棒头的打击位置两点要越靠近越好。

由鼓,锣,钹,小锣四种组合,由打鼓者开点三下,其余者配合开打,又、由打鼓者最后落点则停。

江西赣州市章贡区沙石镇的峰山,原名崆峒山,苏东坡把它列为“赣州八景”之首。据清同治《赣县志》记载:相传,晋代崆峒僧迁驻于此,故名。古名宝盖峰,峰顶又名龙头顶,为赣县区(原赣县)四大名山之一。后因山上建有空山寺,故又名仁崆山、空山。清末时又以其主峰大峰山命名,民国初年易名为峰山。它是章、贡二江的分水岭,亦是赣州市章贡区与原赣县的界山。主峰海拔10164米,为赣州市章贡区的最高峰。

峰山呈西南——东北走向,绵延40余公里,跨章贡区、赣县区、南康市。地下蕴藏钨砂。《郡国志》载:“空山在县南,山多林木、果实、食物,一郡皆资此,虽名空山,其出物百倍于他山。”

从赣州市区驱车出发,经沙石镇,沿峰山公路,穿峰山隧道,历峰山林场、峰山管理处,越狮子岩、仙人石,可直接到达山顶。

狮子岩位于山腰的公路右边,因岩岭形似狮子而得名。那里建有“峰山第一别墅”,四幢住房,80个床位。狮子岩有一狮子洞,洞口不大,直径只有25米,深3米。1982年在洞内塑有狮子,洞口建起了亭阁,现为峰山 旅游 区的景点之一。在狮子岩西侧的天子地,是峰山管理处办公室楼和接待室,其内辟有长长的名人墨客碑廊。

在狮子岩之南2公里处,有“仙人造字”景点。这是一块略呈圆锥状,高2米,长、宽25米的独立大岩石,岩体表面有成不规则的图案,好似古代的象形字,故传说这是神仙在此造的“字”,至今没有人将“字”解开。

距峰山顶约2公里的公路东北侧,有一处“仙人石”赫然在目,这是一组由3块高约6米,宽15米岩石组成的自然堆砌。正面刻有“仙人石”三字,背面所刻的“石从天降”四字,道出了突兀于此的嶙峋巨石加之于观者的感受。远远望去,那3块巨石就像仙人站在山顶上。

在主峰西北约2公里的山腰中,有一小路通往“铜锣鼓”。该岩石面积为8平方米,高44米,最大围径15米的花岗岩石头吸引了众多游客。它分为锣石和鼓石,锣石在上,鼓石在下。如用木棒插入两石缝隙间,锣石会摇晃,并发出“咣咣”之声似锣响。鼓石露出的部分岩体平整,形如鼓面,人在上面走动,则会发出“咚咚”般鼓声。“铜锣鼓”名称由此得来。而“铜锣鼓”下面有个村庄便叫“铜锣鼓村”。据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的专家考察称:目前全国尚未发现类似形状、声响极像锣鼓的石头,堪称“神州一绝”。

峰山主峰是宝盖峰,峰顶上建有“江西七O七”电视转播台。该台于1980年下半年开始筹建,1982年10月1日试播,1985年9月增装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备,建筑面积2175平方米,信号覆盖了赣南十八个县(市、区)和毗邻的韶关、郴州、龙岩的部分地区。

现在的峰山,山脉峰秀林郁,风景优美,不仅是省级森林公园,那高耸入云的电视铁塔已成为赣州信息化的标志性建筑,这峰塔凌霄,构成了赣州市新八景中,气势最为壮观的一景。2006年,峰山获国家AAAA级景区。同年12月由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八音锣鼓是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传统音乐。根据制作材料的性能及发音原理,分为金、石、丝、竹、匏、土、草、木等八类。锣鼓柜又称八音柜。

2014年11月,“八音锣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八音锣鼓 地区 :广东珠三角地区 领域 :艺术 起源 :明末清初 简介,原理,习俗, 简介 锣鼓柜多用酸枝、花梨等木料做成,四边配有柱子,上面配有丝绸绣花的华盖柜子,其顶盖、柱子、周边再饰以雕刻的各种花纹图案,或历史人物、或楼台。锣鼓柜为长方形,犹如古代新年的花轿,高度一般在12米至18米间。 锣鼓柜演奏分行奏和坐奏两种,又以行奏巡游最具特色。顺德锣鼓柜演奏时还会演奏当地“大棚”曲目,每年从年初一到正月十九是锣鼓柜巡游活动的 期,锣鼓柜巡游时,帅旗在前,罗伞在后,横旗分列在左右。锣鼓柜由4人抬着行进,持大钹者在左,大锣者在右,掌板者在柜后。 现时所见的锣鼓柜以演奏纯打击乐为主,过去的锣鼓柜所演奏乐器与古老的粤剧所用乐器大致相同,通常演奏人是左手执乐器,右手拉弦,弹拨,配合吹奏、敲击等乐器边演奏边行进。 据记载,八音锣鼓起源于明末清初,最初出现在广东海陆丰一带,清道光末年在珠三角粤语地区流行。顺德八音锣鼓历史可追溯至清末,现存“鸣盛铜台”锣鼓柜于同治八年(1869年)购置,当时已是旧货翻新。民国时期,顺德八音锣鼓盛极一时。 这项古老的文化遗产也曾盛极一时,早在清光绪年间,曾应邀赴广西梧州游行演奏,获“两粤升魁”锦标,以其独特的演奏方式向观众展示了充满岭南气息的顺德风情。 原理 八音锣鼓是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传统音乐。根据制作材料的性能及发音原理,分为金、石、丝、竹、匏、土、草、木等八类。锣鼓柜又称八音柜,柜前后装有抬杠供两人抬柜之用,柜上装有小鼓、铜锣、铜钹、木鱼等敲击乐器。 习俗 八音锣鼓是斗门乡村婚嫁喜庆或民间艺术巡游必不可少的表演项目。表演时鼓乐齐鸣,锣鼓喧天,场面气氛热闹。

锣鼓石

位于主峰西北山中部的锣鼓石,是一处非常独特的地文景观,分“鼓石”和“锣石”,两者相距30余米。

“鼓石”裸露在外面的石面长30余米,宽15米左右,平整宛如鼓面,游人只要用脚蹬踏,此石便会发出“咚咚”声响,故名“鼓石”。“锣石”是位于“鼓石”下坡一座突出地面的嶙峋岩石,高大如伫立之大象,游人只要轻轻摇动它,便会发出似敲锣的“嗡嗡嗡”声音,故名“锣石”。两石之下,有一村庄,村名就叫“铜锣鼓”。《赣州地名志》记载:“此地历代皆名‘铜锣鼓村’,因村旁有两块大岩石,形状如锣如鼓,击之,声亦以‘锣鼓声’故村名‘铜锣村’”。

崆峒寺遗址

峰山狮子岩

峰山仙人石

云海奇观

峰山国家森林公园

宝盖峰

锣鼓经的详细资料(简体

分类: 文化/艺术 >> 舞蹈 解析: 一、清锣鼓 清锣鼓主要有《威风锣鼓》、《太原锣鼓》、《绛州鼓乐》《岳村孤子》、《斤...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