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和刘备是什么关系?关羽的妻子又是谁?
关系刘备屡败于北方,慕投刘表,称为兄弟;论血缘,他属于汉家皇室一族。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刘表是正经的皇亲。
关羽妻子:正史没有记载
刘表
刘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汉鲁恭王刘余之后,东汉末年名士,汉末群雄之一。他身长八尺余,姿貌温厚伟壮,少时知名于世,与七位贤士同号为“八俊”。为大将军何进辟为掾,出任北军中候。后代王睿为荆州刺史,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为辅。李傕等入长安,刘表遣使奉贡。李傕任命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以为己援。
在荆州期间,刘表恩威并著,招诱有方,使得万里肃清、群民悦服。又开经立学,爱民养士,从容自保。远交袁绍,近结张绣,内纳刘备,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称雄荆江,先杀孙坚,后又常抗曹操。然而刘表为人性多疑忌,好于坐谈,立意自守,而无四方之志,后更宠溺后妻蔡氏,使妻族蔡瑁等得权。刘表死后,蔡瑁等人废长立幼,奉表次子刘琮为主;曹操南征,刘琮举州投降,荆州遂没。
刘备
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 ,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关羽
关羽(?-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封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朱成玉 留在心底的相片
那是一张永远无法定格在胶卷上的脸,那是裱在摄影家心底的一张照片。
那是一群贫苦交加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因为我的摄影家朋友略微懂得一些非洲语言,所以争取到了随同新华社的记者去索马里难民营采访的机会。他一直有那样一个愿望,要用相机记录下难民们一个个水深火热的日子,唤醒全世界的善良来拯救这样一群在死亡边缘挣扎的人们,他们有黑色的皮肤,有褴褛的衣衫,有在贫苦中依然闪亮的眼睛……
对美的向往之心,让这个世界重新看到了自己的希望。
雪蛾--------------------------------------------------------------------------------
那年我18岁,因为失恋将一瓶不知何名的药稀里糊涂地倒进肚子里。后来被医院抢救过来,便开始了长达两个月之久的住院生涯。
有一天临近傍晚的时候,我的病房里又住进来一个病人。她大约看到了我闷闷不乐,便主动跟我搭话,问我得了什么病。
“胃肠炎。”因为当时胃正好有些疼,便随口告诉她。
“那没关系,”她安慰我说,“再打几个点滴就可以出院了,你看我,弄不好就要拄一辈子的拐杖了,可我整天还不是高高兴兴的?”
这时我才仔细地看了看她敷着厚厚的石膏的右脚和一张挂着微笑的秀俊的脸。
天色渐暗,夜色如潮水一般淹没阳光带给我的短暂的快乐。加上昨夜的一场大风将附近的供电设施吹断几处,我不禁愁容满面,抱怨起供电工人的懒惰来了。
“难道点着蜡烛不好吗?”看着在风的轻拂下舞动着的烛焰,他愉快地说。“把所有的窗子都打开吧。”
微弱的火焰忽明忽暗,就开始有蛾子飞进来了。绕着蜡烛飞个不停,他们显得有些盲目,东一下,西一下,不停地乱飞乱撞。她似乎看得非常认真,充满好奇地睁大双眼。
飞蛾们越来越多,渐渐把蜡烛围成了一个美丽的圈。
“快来看,”她向我喊道。我清清楚楚地看见了一直蛾子撞断了翅膀,无法再飞起来。可它依然颤动着残损的翅膀,艰难地向火焰中心扑去,火焰被扑灭了,屋子随即暗了下来。
再次点燃蜡烛的时候,我用双手小心翼翼地护着蜡烛,生怕再有那些可怜的小生命葬身“火海“。她却平静地说,“没有用的,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它们扑向火焰。你知道它们经过卵变成虫,再经过虫变成蛹,然后结成茧,再破茧而出变成飞蛾。这一生的蜕变为了什么吗?就是为了那双可以带它们扑向火焰的翅膀,为了最后那团燃烧的火,这就是它们生存的姿态,静美的生,壮观的死……”
我仿佛在听着诗人的吟诵,想不到她把飞蛾的生命看得如此富有寓意。我曾经用一把把狰狞的苍蝇拍将它们拍得粉身碎骨,曾经用各种各样的电蚊香,喷雾式的敌杀死搞得它们无藏身之所。怎么就没想到在院子里为它们点上一小堆篝火,让他们尽情去拥抱火焰呢?
“是的,那样将是它们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她有些激动,而我似乎隐隐约约看到了躲藏在她眼眶里的泪水。
我松开双手,让火焰在屋子中心重新跳动起来。她说,人也像这蛾子一样,壮观美丽的不是一生,只是一生中的一个瞬间。晦暗的一生会因为一个瞬间的火光而光明灿烂,平凡的一生会因为一个瞬间的传奇而精彩……
我敢说,那一夜是我生命中最有意义的时刻,因为我懂得了她——一只美丽的飞蛾和她挚爱的火焰。
原来,她是一名出色的民族舞蹈演员,两个月前,医院检查她患有骨癌,建议她马上进行手术。可这时正有一台重大的演出等着她,中国艺术家们将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民族音乐与舞蹈的魅力。那是她心中深深向往着的圣地,她就象一只嗜火的飞蛾,而她前面正燃烧着一团最美丽,最辉煌的火焰,她怎么不扑上去?
医生警告她说,如果再不手术,这条腿就保不住了。而她还是义无返顾的选择了那场演出。演出获得巨大的成功,那也是她艺术生命中的绝唱。在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堆满舞台的鲜花中间,没有人知道,一只美丽的天鹅将永远永远失去了她的翅膀。
“我无怨无悔。”她说,“我把生命中最美丽的瞬间留下来了。如果命运让我重新选择一次的话,我还是会选择拥抱火焰。”
我从抽屉里找出所有的蜡烛,一一点上。
果然,我看见了越来越多的蛾子加入到这群狂欢者的队伍,携着平凡朴素的风,蛾子们尽情舞蹈着,用生命,用爱。我仿佛听到了它们幸福时刻的呻吟。因为几根小小的蜡烛,这个简陋的病房正在变成快乐的天堂。
几天后,我出院了,她对我的医治胜过任何一种药物,临走,我送给她一个精致的小盒子。
“太美了!“她打开盒子,惊呼道。那是一只雪白雪白的蛾子,是我等了好几个夜晚才等到的,它象一朵晶莹的茉莉花瓣,在那里默默地散着芳香。它没有蝴蝶的凄美,没有蜻蜓的骄傲,但它有激情,有命运都为之颤抖的激情。
“就叫他‘雪蛾’吧,你看它真的象雪一样白。我想它一定是所有蛾子中最嗜火,最热爱火焰的。 ”她快乐地说。
“只可惜这种‘雪蛾’太少见了。”我不无遗憾地说。
“不,它们会象雪花那样多,只要你每天开着窗子,只要你每天都在心里积聚着火焰。”
我紧紧握住了她的手,在心里一遍遍地对她也对我自己说,雪蛾只是睡着了,雪蛾还会醒过来。
我便在以后的岁月里等待,等待雪蛾飞进我的窗子,无论身处逆境还是苦旅,无论是忧伤着还是疼痛着。
我相信,只要有夏天,就会有这种充满激情的雪蛾,就象她说的,象雪花那样多。
是的,像雪花那样多。
像雪花那样生生不息。
那是一个怎样的居住地啊,像城市里某个垃圾处理场,臭气熏天,尘土飞扬,战争让他们流离失所,饱受了上帝揣在口袋里的所有苦难。
在那里,他摸到了儿童们瘦如鸡爪的手,听到了老人们临终时的哀嚎和呻吟,看到了妇女们惊恐的眼神……这些都在他的心底烙下了深深的印记。那里的每一个人,随时都有可能死去。一粒药片比一粒金子更珍贵,一次小小的感冒引发的高烧就会将人推下生命的悬崖,死亡就像很随便的一堆篝火的熄灭一样,平常得已经不能让人感到伤痛了。
但让他无比惊讶的是,在他决定给他们照相的时候,不论男人还是女人们,都纷纷去洗脸梳头,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似乎是要赶赴一个节日一样。他想:再贫苦的人,对生活也是充满向往之心的。
其实,他们是在为自己守着那最后一点尊严,让全世界都尊重的,非洲的心。
我的摄影家朋友倾其所有,为他们照满了整个口袋里的胶卷。就在他要离开的时候,一个小姑娘跑过来拽住了他的胳膊,央求他为她照张像。他看到她将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特别是她的胸前,竟然还戴了一串金光闪闪的项链,她似乎看出了他眼中的惊讶,笑着对他说了项链的秘密。原来那是她用泥巴搓出来的一个个泥球,然后用花粉涂在外面,串成了项链。
就为了做这个“项链”,她才耽搁了照相。
他拿着相机的手在颤动,他不能告诉她相机里已经没有胶卷了,他不能让这朵开在人世间最苦难之地的花在瞬息之间就凋谢,那是一颗真诚地热爱着生活的心啊。
她对着他的镜头绽放着灿烂的笑,他也不停地摁着谎言的快门,用一个个闪光灯骗过了她的期待。非洲女孩黑黑的脸和灿烂的笑,在那一刻永远定格在了摄影家的灵魂里,再也剜不掉。
回到大使馆后,我的摄影家朋友想尽办法向工作人员要了几个胶卷,他的心很乱,迫不及待地要求再回到难民营一趟,他想为那个女孩补照几张照片,前后辗转约有20多天。他不知道,这20天,一个满怀期待的生命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她纤细的生命一直在飘飘荡荡,一次简单的感冒,就让她永远地睡着了。
小女孩躺在母亲的怀里,已经离开了苦难的人世,胸前的那串项链依然镀着阳光的色彩,刺得人的眼睛有种无法回避的疼痛。
那母亲说,这20天是孩子最快乐的日子,她每天都在盼望能看到她的照片,看到自己在灿烂的阳光下,像花一样开放。
那母亲说,她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还在问:中国叔叔来了吗?
这就是生命。在那最贫苦的地方,一颗苦难的灵魂涂抹上阳光的色彩,变成珍珠,串成了美丽的项链……
1、刘备屡败于北方,慕投刘表,称为兄弟;论血缘,他属于汉家皇室一族。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刘表是正经的皇亲。
2、刘表
刘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1] )人。汉鲁恭王刘余之后[2] ,东汉末年名士,汉末群雄之一。他身长八尺余,姿貌温厚伟壮,少时知名于世,与七位贤士同号为“八俊”。为大将军何进辟为掾,出任北军中候。后代王睿为荆州刺史,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为辅。李傕等入长安,刘表遣使奉贡。李傕任命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以为己援。
在荆州期间,刘表恩威并著,招诱有方,使得万里肃清、群民悦服。又开经立学,爱民养士,从容自保。远交袁绍,近结张绣,内纳刘备,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称雄荆江,先杀孙坚,后又常抗曹操。然而刘表为人性多疑忌,好于坐谈,立意自守,而无四方之志,后更宠溺后妻蔡氏,使妻族蔡瑁等得权。刘表死后,蔡瑁等人废长立幼,奉表次子刘琮为主;曹操南征,刘琮举州投降,荆州遂没。
3、刘备
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陈寿评刘备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自己也曾说过,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 ,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论"他妈的!"》
鲁迅
无论是谁,只要在中国过活,便总得常听到"他妈的"或其相类的口头禅。我想:这话的分布,大概就跟着中国人足迹之所至罢;使用的遍数,怕也未必比客气的"您好呀"会更少。假使依或人所说,牡丹是中国的"国花",那么,这就可以算是中国的"国骂"了。
我生长于浙江之东,就是西滢先生之所谓"某籍"〔2〕。那地方通行的"国骂"却颇简单:专一以"妈"为限,决不牵涉余人。后来稍游各地,才始惊异于国骂之博大而精微:上溯祖宗,旁连姊妹,下递子孙,普及同性,真是"犹河汉而无极也"〔3〕。而且,不特用于人,也以施之兽。前年,曾见一辆煤车的只轮陷入很深的辙迹里,车夫便愤然跳下,出死力打那拉车的骡子道:"你姊姊的!你姊姊的!"
别的国度里怎样,我不知道。单知道诺威人Hamsun〔4〕有一本小说叫《饥饿》,粗野的口吻是很多的,但我并不见这一类话。Gorky〔5〕所写的小说中多无赖汉,就我所看过的而言,也没有这骂法。惟独Artzybashev〔6〕在《工人绥惠略夫》里,却使无抵抗主义者亚拉借夫骂了一句"你妈的"。但其时他已经决计为爱而牺牲了,使我们也失却笑他自相矛盾的勇气。这骂的翻译,在中国原极容易的,别国却似乎为难,德文译本作"我使用过你的妈",日文译本作"你的妈是我的母狗"。这实在太费解,——由我的眼光看起来。
那么,俄国也有这类骂法的了,但因为究竟没有中国似的精博,所以光荣还得归到这边来。好在这究竟又并非什么大光荣,所以他们大约未必抗议;也不如"赤化"之可怕,中国的阔人,名人,高人,也不至于骇死的。但是,虽在中国,说的也独有所谓"下等人",例如"车夫"之类,至于有身分的上等人,例如"士大夫"之类,则决不出之于口,更何况笔之于书。"予生也晚",赶不上周朝,未为大夫,也没有做士,本可以放笔直干的,然而终于改头换面,从"国骂"上削去一个动词和一个名词,又改对称为第三人称者,恐怕还因为到底未曾拉车,因而也就不免"有点贵族气味"之故。那用途,既然只限于一部分,似乎又有些不能算作"国骂"了;但也不然,阔人所赏识的牡丹,下等人又何尝以为"花之富贵者也"〔7〕?
这"他妈的"的由来以及始于何代,我也不明白。经史上所见骂人的话,无非是"役夫","奴","死公"〔8〕;较厉害的,有"老狗","貉子"〔9〕;更厉害,涉及先代的,也不外乎"而母婢也","赘阉遗丑"〔10〕罢了!还没见过什么"妈的"怎样,虽然也许是士大夫讳而不录。但《广弘明集》〔11〕(七)记北魏邢子才"以为妇人不可保。谓元景曰,'卿何必姓王?'元景变色。子才曰,'我亦何必姓邢;能保五世耶?'"则颇有可以推见消息的地方。
晋朝已经是大重门第,重到过度了;华胄世业,子弟便易于得官;即使是一个酒囊饭袋,也还是不失为清品。北方疆土虽失于拓跋氏〔12〕,士人却更其发狂似的讲究阀阅,区别等第,守护极严。庶民中纵有俊才,也不能和大姓比并。至于大姓,实不过承祖宗余荫,以旧业骄人,空腹高心,当然使人不耐。但士流既然用祖宗做护符,被压迫的庶民自然也就将他们的祖宗当作仇敌。邢子才的话虽然说不定是否出于愤激,但对于躲在门第下的男女,却确是一个致命的重伤。势位声气,本来仅靠了"祖宗"这惟一的护符而存,"祖宗"倘一被毁,便什么都倒败了。这是倚赖"余荫"的必得的果报。
同一的意思,但没有邢子才的文才,而直出于"下等人"之口的,就是:"他妈的!"
要攻击高门大族的坚固的旧堡垒,却去瞄准他的血统,在战略上,真可谓奇谲的了。最先发明这一句"他妈的"的人物,确要算一个天才,——然而是一个卑劣的天才。
唐以后,自夸族望的风气渐渐消除;到了金元,已奉夷狄为帝王,自不妨拜屠沽作卿士,"等"的上下本该从此有些难定了,但偏还有人想辛辛苦苦地爬进"上等"去。刘时中〔13〕的曲子里说:"堪笑这没见识街市匹夫,好打那好顽劣。江湖伴侣,旋将表德官名相体呼,声音多厮称,字样不寻俗。听我一个个细数:粜米的唤子良;卖肉的呼仲甫……开张卖饭的呼君宝;磨面登罗底叫德夫:何足云乎?!"(《乐府新编阳春白雪》三)这就是那时的暴发户的丑态。
"下等人"还未暴发之先,自然大抵有许多"他妈的"在嘴上,但一遇机会,偶窃一位,略识几字,便即文雅起来:雅号也有了;身分也高了;家谱也修了,还要寻一个始祖,不是名儒便是名臣。从此化为"上等人",也如上等前辈一样,言行都很温文尔雅。然而愚民究竟也有聪明的,早已看穿了这鬼把戏,所以又有俗谚,说:"口上仁义礼智,心里男盗女娼!"他们是很明白的。
于是他们反抗了,曰:"他妈的!"
但人们不能蔑弃扫荡人我的余泽和旧荫,而硬要去做别人的祖宗,无论如何,总是卑劣的事。有时,也或加暴力于所谓"他妈的"的生命上,但大概是乘机,而不是造运会,所以无论如何,也还是卑劣的事。
中国人至今还有无数"等",还是依赖门第,还是倚仗祖宗。倘不改造,即永远有无声的或有声的"国骂"。就是"他妈的",围绕在上下和四旁,而且这还须在太平的时候。
但偶尔也有例外的用法:或表惊异,或表感服。我曾在家乡看见乡农父子一同午饭,儿子指一碗菜向他父亲说:"这不坏,妈的你尝尝看!"那父亲回答道:"我不要吃。妈的你吃去罢!"则简直已经醇化为现在时行的"我的亲爱的"的意思了。
一九二五年七月十九日。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七月二十七日《语丝》周刊第三十七期。
〔2〕 西滢先生之所谓"某籍" 在一九二五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反对校长杨荫榆事件中,鲁迅等七名教员曾在五月二十七日的《京报》上发表宣言,对学生表示支持。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一卷第二十五期(一九二五年五月三十日)发表的《闲话》中攻击鲁迅等人说:"以前我们常常听说女师大的风潮,有在北京教育界占最大势力的某籍某系的人在暗中鼓动,可是我们总不敢相信。……但是这篇宣言一出,免不了流言更加传布得利害了。"某籍,指鲁迅的籍贯浙江。陈西滢(1896-1970),即陈源,字通伯,现代评论派重要成员。
〔3〕 "犹河汉而无极也" 语见《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河汉,即银河。
〔4〕 Hamsun 哈姆生(1859-1952),挪威小说家。《饥饿》是他在一八九○年发表的长篇小说。
〔5〕 Gorky 高尔基。参看本卷第189页注〔21〕。
〔6〕 Artzybashev 阿尔志跋绥夫。参看本卷第164页注〔5〕。
〔7〕 "花之富贵者也" 语见宋代周敦颐《爱莲说》:"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8〕 "役夫" 见《左传》 文公元年,楚成王妹江骂成王子商臣(即楚穆王)的话:"呼,役夫!宜君王之欲杀女(汝)而立职也。"晋代杜预注:"役夫,贱者称。"按职是商臣的庶弟。"奴",《南史·宋本纪》:"帝(前废帝刘子业)自以为昔在东宫,不为孝武所爱,及即位,将掘景宁陵,太史言于帝不利而止;乃纵粪于陵,肆骂孝武帝奴。,鼻上的红疱,俗称"酒糟鼻子"。"死公",《后汉书·文苑列传》祢衡骂黄祖的话:"死公!云等道?"唐代李贤注:"死公,骂言也;等道,犹今言何勿语也。"
〔9〕 "老狗" 汉代班固《汉孝武故事》:栗姬骂景帝"老狗,上心衔之未发也"。衔,怀恨在心。"貉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孙秀降晋,晋武帝厚存宠之,妻以姨妹蒯氏,室家甚笃;妻尝妒,乃骂秀为貉子,秀大不平,遂不复入。"
〔10〕 "而母婢也" 《战国策·赵策》:"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周怒,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昔斤]之。'(齐)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尔)母碑也!'""赘阉遗丑",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刘备)文》:"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赘阉,指曹操的父亲曹嵩过继给宦官曹腾做儿子。
〔11〕 《广弘明集》 唐代和尚道宣编,三十卷。内容系辑录自晋至唐阐明佛法的文章。邢子才(496-?),名邵,河间(今属河北)人,北魏无神论者。东魏武定末任太常卿。元景(?-559),即王昕,字元景,北海剧(今山东东昌)人,东魏武定末任太子詹事,是邢子才的好友。
〔12〕 拓跋氏 古代鲜卑族的一支。公元三八六年拓跋[王圭]自立为魏王,后日益强大,占有黄河以北的土地;公元三九八年建都平城(今大同),称帝改元,史称北魏。
〔13〕 刘时中 名致,字时中,号逋斋,石州宁乡(今山西离石)人,元代词曲家。这里所引见于他的套曲《上高监司·端正好》。曲子中的"好顽劣",意即很无知。"表德",即正式名字外的"字"和"号"。"声音多厮称",即声音相同。子良取音于"粮"。仲甫取音于"脯"。君宝取音于"饱"。德夫取音于"脯"。
论“他妈的!”〔1〕
无论是谁,只要在中国过活,便总得常听到“他妈的”或其相类的口头禅。我想:这话的分布,大概就跟着中国人足迹之所至罢;使用的遍数,怕也未必比客气的“您好呀”会更少。假使依或人所说,牡丹是中国的“国花”,那么,这就可以算是中国的“国骂”了。
我生长于浙江之东,就是西滢先生之所谓“某籍”〔2〕。那地方通行的“国骂”却颇简单:专一以“妈”为限,决不牵涉余人。后来稍游各地,才始惊异于国骂之博大而精微:上溯祖宗,旁连姊妹,下递子孙,普及同姓,真是“犹河汉而无极也”〔3〕。而且,不特用于人,也以施之兽。前年,曾见一辆煤车的只轮陷入很深的辙迹里,车夫便愤然跳下,出死力打那拉车的骡子道:“你姊姊的!你姊姊的!”
别的国度里怎样,我不知道。单知道诺威人Hamsun〔4〕有一本小说叫《饥饿》,粗野的口吻是很多的,但我并不见这一类话。Gorky〔5〕所写的小说中多无赖汉,就我所看过的而言,也没有这骂法。惟独Artzybashev〔6〕在《工人绥惠略夫》里,却使无抵抗主义者亚拉借夫骂了一句“你妈的”。但其时他已经决计为爱而牺牲了,使我们也失却笑他自相矛盾的勇气。这骂的翻译,在中国原极容易的,别国却似乎为难,德文译本作“我使用过你的妈”,日文译本作“你的妈是我的母狗”。这实在太费解,——由我的眼光看起来。
那么,俄国也有这类骂法的了,但因为究竟没有中国似的精博,所以光荣还得归到这边来。好在这究竟又并非什么大光荣,所以他们大约未必抗议;也不如“赤化”之可怕,中国的阔人,名人,高人,也不至于骇死的。但是,虽在中国,说的也独有所谓“下等人”,例如“车夫”之类,至于有身分的上等人,例如“士大夫”之类,则决不出之于口,更何况笔之于书。“予生也晚”,赶不上周朝,未为大夫,也没有做士,本可以放笔直干的,然而终于改头换面,从“国骂”上削去一个动词和一个名词,又改对称为第三人称者,恐怕还因为到底未曾拉车,因而也就不免“有点贵族气味”之故。那用途,既然只限于一部分,似乎又有些不能算作“国骂”了;但也不然,阔人所赏识的牡丹,下等人又何尝以为“花之富贵者也”〔7〕?
这“他妈的”的由来以及始于何代,我也不明白。经史上所见骂人的话,无非是“役夫”,“奴”,“死公”〔8〕;较厉害的,有“老狗”,“貉子”〔9〕;更厉害,涉及先代的,也不外乎“而母婢也”,“赘阉遗丑”〔10〕罢了!还没见过什么“妈的”怎样,虽然也许是士大夫讳而不录。但《广弘明集》〔11〕(七)记北魏邢子才“以为妇人不可保。谓元景曰,‘卿何必姓王?’元景变色。子才曰,‘我亦何必姓邢;能保五世耶?’”则颇有可以推见消息的地方。
晋朝已经是大重门第,重到过度了;华胄世业,子弟便易于得官;即使是一个酒囊饭袋,也还是不失为清品。北方疆土虽失于拓跋氏〔12〕,士人却更其发狂似的讲究阀阅,区别等第,守护极严。庶民中纵有俊才,也不能和大姓比并。至于大姓,实不过承祖宗余荫,以旧业骄人,空腹高心,当然使人不耐。但士流既然用祖宗做护符,被压迫的庶民自然也就将他们的祖宗当作仇敌。邢子才的话虽然说不定是否出于愤激,但对于躲在门第下的男女,却确是一个致命的重伤。势位声气,本来仅靠了“祖宗”这惟一的护符而存,“祖宗”倘一被毁,便什么都倒败了。这是倚赖“余荫”的必得的果报。
同一的意思,但没有邢子才的文才,而直出于“下等人”之口的,就是:“他妈的!” 要攻击高门大族的坚固的旧堡垒,却去瞄准他的血统,在战略上,真可谓奇谲的了。最先发明这一句“他妈的”的人物,确要算一个天才,——然而是一个卑劣的天才。
唐以后,自夸族望的风气渐渐消除;到了金元,已奉夷狄为帝王,自不妨拜屠沽作卿士,“等”的上下本该从此有些难定了,但偏还有人想辛辛苦苦地爬进“上等”去。刘时中〔13〕的曲子里说:“堪笑这没见识街市匹夫,好打那好顽劣。江湖伴侣,旋将表德官名相体呼,声音多厮称,字样不寻俗。听我一个个细数:粜米的唤子良;卖肉的呼仲甫……开张卖饭的呼君宝;磨面登罗底叫德夫:何足云乎?!”(《乐府新编阳春白雪》三)这就是那时的暴发户的丑态。
“下等人”还未暴发之先,自然大抵有许多“他妈的”在嘴上,但一遇机会,偶窃一位,略识几字,便即文雅起来:雅号也有了;身分也高了;家谱也修了,还要寻一个始祖,不是名儒便是名臣。从此化为“上等人”,也如上等前辈一样,言行都很温文尔雅。然而愚民究竟也有聪明的,早已看穿了这鬼把戏,所以又有俗谚,说:“口上仁义礼智,心里男盗女娼!”他们是很明白的。
于是他们反抗了,曰:“他妈的!”
但人们不能蔑弃扫荡人我的余泽和旧荫,而硬要去做别人的祖宗,无论如何,总是卑劣的事。有时,也或加暴力于所谓“他妈的”的生命上,但大概是乘机,而不是造运会,所以无论如何,也还是卑劣的事。 中国人至今还有无数“等”,还是依赖门第,还是倚仗祖宗。倘不改造,即永远有无声的或有声的“国骂”。就是“他妈的”,围绕在上下和四旁,而且这还须在太平的时候。
但偶尔也有例外的用法:或表惊异,或表感服。我曾在家乡看见乡农父子一同午饭,儿子指一碗菜向他父亲说:“这不坏,妈的你尝尝看!”那父亲回答道:“我不要吃。妈的你吃去罢!”则简直已经醇化为时行的“我的亲爱的”的意思了。
一九二五年七月十九日。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七月二十七日《语丝》周刊第三十七期。
〔2〕 西滢先生之所谓“某籍” 在一九二五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反对校长杨荫榆事件中,鲁迅等七名教员曾在五月二十七日的《京报》上发表宣言,对学生表示支持。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一卷第二十五期(一九二五年五月三十日)发表的《闲话》中攻击鲁迅等人说:“以前我们常常听说女师大的风潮,有在北京教育界占最大势力的某籍某系的人在暗中鼓动,可是我们总不敢相信。……但是这篇宣言一出,免不了流言更加传布得利害了。”某籍,指鲁迅的籍贯浙江。陈西滢(1896—1970),即陈源,字通伯,现代评论派重要成员。
〔3〕 “犹河汉而无极也” 语见《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河汉,即银河。
〔4〕 Hamsun 哈姆生(1859—1952),挪威小说家。《饥饿》是他在一八九年发表的长篇小说。
〔5〕 Gorky 高尔基。参看本卷第189页注〔21〕。
〔6〕 Artzybashev 阿尔志跋绥夫。参看本卷第164页注〔5〕。
〔7〕 “花之富贵者也” 语见宋代周敦颐《爱莲说》:“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8〕 “役夫” 见《左传》 文公元年,楚成王妹江骂成王子商臣(即楚穆王)的话:“呼,役夫!宜君王之欲杀女(汝)而立职也。”晋代杜预注:“役夫,贱者称。”按职是商臣的庶弟。“奴”,《南史·宋本纪》:“帝(前废帝刘子业)自以为昔在东宫,不为孝武所爱,及即位,将掘景宁陵,太史言于帝不利而止;乃纵粪于陵,肆骂孝武帝奴。,鼻上的红疱,俗称“酒糟鼻子”。“死公”,《后汉书·文苑列传》祢衡骂黄祖的话:“死公!云等道?”唐代李贤注:“死公,骂言也;等道,犹今言何勿语也。”
〔9〕 “老狗” 汉代班固《汉孝武故事》:栗姬骂景帝“老狗,上心衔之未发也”。衔,怀恨在心。“貉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孙秀降晋,晋武帝厚存宠之,妻以姨妹蒯氏,室家甚笃;妻尝妒,乃骂秀为貉子,秀大不平,遂不复入。”
〔10〕 “而母婢也” 《战国策·赵策》:“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周怒,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昔斤]之。’(齐)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尔)母碑也!’”“赘阉遗丑”,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刘备)文》:“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赘阉,指曹操的父亲曹嵩过继给宦官曹腾做儿子。
〔11〕 《广弘明集》 唐代和尚道宣编,三十卷。内容系辑录自晋至唐阐明佛法的文章。邢子才(496—?),名邵,河间(今属河北)人,北魏无神论者。东魏武定末任太常卿。元景(?—559),即王昕,字元景,北海剧(今山东东昌)人,东魏武定末任太子詹事,是邢子才的好友。
〔12〕 拓跋氏 古代鲜卑族的一支。公元三八六年拓跋[王圭]自立为魏王,后日益强大,占有黄河以北的土地;公元三九八年建都平城(今大同),称帝改元,史称北魏。
〔13〕 刘时中 名致,字时中,号逋斋,石州宁乡(今山西离石)人,元代词曲家。这里所引见于他的套曲《上高监司·端正好》。曲子中的“好顽劣”,意即很无知。“表德”,即正式名字外的“字”和“号”。“声音多厮称”,即声音相同。子良取音于“粮”。仲甫取音于“脯”。君宝取音于“饱”。德夫取音于“脯”。
详细解释 这国骂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最原始的解释是:“要攻击高大民族的坚固的旧堡垒,却去瞄准他的血统”,接着,又出现了第二种解释:“儿子指着一盘菜,对他父亲说:‘这不坏,他妈的你尝尝。’父亲答到:‘我不吃,他妈的你吃去罢!’简直已经醇化为‘我的亲爱的’的意思了。”然而,这还只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解释。又冒出了好几种意思来,譬如说吧,有一种说法:“这箱子真他妈的重”或“这题目真他妈的难做”。若要解释的话,只能解释为表示程度深,与“很、非常”相似。还有一种说法:“我他妈的不要了”或“你他妈的给我滚”。这大概与古汉语中“之”字的用法之一:“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吧。没办法,胡编滥造的词只能用胡编滥造的意思来解释。
据说,这国骂又有了新的写法:“TMD”(网上所见)其实也就是“他妈的”三个拼音大写字母开头而已。
网络用语也有“特么的”,无厘头地运用谐音。使之看起来不会太过直白、粗鄙,又能表达愤慨之情。
一、姓氏源流
蒯(Kuǎi)姓源出有三:
1、出自以国名为氏。据《古今姓氏辩证》载,商代时有蒯国(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的蒯乡)。蒯国的人后来有的以国名为姓,称为蒯姓。
2、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据《风俗通》是记载,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得的后代。春秋时,蒯地成为晋国大夫得的封邑,世称蒯得。他的子孙即以邑名“蒯”为姓,而称蒯氏。
3、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春秋时期的卫国,是卫灵公之子卫庄公的后代。卫庄公名叫蒯聩,他当太子的时候,曾经想刺杀灵公的夫人南子,失败后出奔晋国,后回卫国,被良夫、孔悝立为卫君。后为晋军所破,被杀。蒯聩的后代子孙以祖上的名字命姓,称蒯姓。
得姓始祖:蒯得。据《风俗通》是记载,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蒯得的后代。春秋时,蒯地成为晋国大夫蒯得的封邑,他的子孙即以蒯为姓,而称蒯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望族居于襄阳郡,即现在的湖北省襄阳县。故蒯氏后人奉蒯得为蒯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蒯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商代有诸侯国蒯国(今河南省洛阳市西的蒯乡),居于此的国人多以国名为姓,称为蒯氏。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得,被封地于蒯(同上),他的子孙就一封邑名为姓,也称为蒯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同样,卫国卫庄公名为蒯聩,他的子孙就取其名的一字为姓氏,称为蒯氏。汉时,河南出现了名为蒯乡的地方(今河南省洛阳市西郊涧水东岸),当时的居民都以蒯为姓氏。蒯姓主要分布在湖北省襄阳一带。
三、历史名人
蒯 通:汉代人。当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时,他活跃于政界,为人出谋划策,以口才好和计谋高闻名天下。
蒯 祥:明代营缮。官至工部侍郎,食俸一品。自永乐至天顺,举凡内殿陵寝,都是他营缮的。他能用两支手各握一支笔画龙,合在一起象一条龙一样。皇帝每每称他为“蒯鲁班”。
蒯光典:清朝人,知识极为广博,文章也极也,对古代文献加以整理注说考证,深受学界好评。所做的事业,光大华夏文化,功在千古。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襄阳郡:东汉建安十三年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襄樊一带。
2、堂号
辅国堂:南宋时蒯恩官拜龙骧将军。他胆力过人,伐广固,斩徐道复,袭金陵、伐蜀、讨司马休之,战功累累,封新宁县男。武帝北伐时,留他在京保卫太子,命朝士与他相交。他更加谦虚谨慎,对待部下官兵宽厚仁爱。历官辅国将军,淮陵太守。
============================================================
蒯姓宗祠通用对联
〖蒯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姓启蒯国;
望出襄阳。
——佚名撰蒯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蒯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摹⒖ね煤拧方樯埽
横江设馆;
庐阜穷经。
——佚名撰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宋承人蒯恩,字道恩,武帝时,因功封新宁县男。武帝北伐时,把他留在京城侍卫世子。后历官辅国将军、淮陵太守,曾在黄州建横江馆。下联典指北宋宣城人蒯鳌,少年时为孤儿,家中又贫穷,后立志读书,善于写文章,以廉直自励。太宗时进士及第,历官茶陵令、殿中丞,晚年隐居庐山(庐阜),以读书自娱。
淮阴必侠;
庐岳归休。
——佚名撰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蒯通,楚汉时游说之士,淮阴侯韩信用其计而定齐地。下联典指宋·蒯鳌,太宗进士,以殿中丞致仕,隐庐山卒。
-----------------------------------------------------------------
〖蒯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食俸一品名朝野;
画合双龙誉古今。
——佚名撰蒯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营缮蒯祥,吴县人。官至工部侍郎,食俸一品,自永乐至天顺,凡内殿灵寝,皆其营缮,以两手握笔画双龙,合之如一。帝每以“蒯鲁班”之称。
恩感风雷皆变化;
诗裁绵绣借光辉。
——唐·蒯希逸撰蒯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蒯希逸《和主司王起》诗联句。蒯希逸,字大隐,会昌三年进士。
-----------------------------------------------------------------
〖蒯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慷慨为怀,不惜龙池送友;
忠贞事主,敢言跖犬吠尧。
——佚名撰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进士蒯甜事典。下联典指汉代官吏蒯撤事典。
补充的几句:
一、寻根溯祖
1、商代时有蒯国(在今河南洛阳市西的蒯乡)。国人后来以国名为姓,称为蒯姓。
2、周穆王时有蒯伯棨。蒯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据《风俗通》是记载,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得的后代。春秋时,蒯地成为晋国大夫得的封邑,世称蒯得。他的子孙即以邑名“蒯”为姓,而称蒯氏。
3、出自春秋时期的卫国,是卫灵公之子卫庄公的后代。卫庄公名叫蒯聩,他当太子的时候,曾经想刺杀灵公的夫人南子,失败后出奔晋国,后回卫国,被良夫、孔悝立为卫君。后为晋军所破,被杀。蒯聩的后代子孙以祖上的名字命姓,称蒯姓。
得姓始祖:蒯得。据《风俗通》上记载,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蒯得的后代。春秋时,蒯地成为晋国大夫蒯得的封邑,他的子孙即以蒯为姓,而称蒯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望族居于襄阳郡,即现在的湖北省襄阳县。故蒯氏后人奉蒯得为蒯姓的得姓始祖。
二、郡望堂号
堂号
辅国堂:南朝宋时蒯恩官拜龙骧将军。他胆力过人,伐广固,斩徐道复,袭金陵、伐蜀、讨司马休之,战功累累,封新宁县男。武帝北伐时,留他在京保卫太子,命朝士与他相交。他更加谦虚谨慎,对待部下官兵宽厚仁爱。历官辅国将军,淮陵太守。
郡望
襄阳郡:东汉建安十三年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襄樊一带。
三、迁徙分布
(缺)蒯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商代有诸侯国蒯国(今河南省洛阳市西的蒯乡),居于此的国人多以国名为姓,称为蒯氏。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得,被封地于蒯(同上),他的子孙就一封邑名为姓,也称为蒯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同样,卫国卫庄公名为蒯聩,他的子孙就取其名的一字为姓氏,称为蒯氏。汉时,河南出现了名为蒯乡的地方(今河南省洛阳市西郊涧水东岸),当时的居民都以蒯为姓氏。蒯姓主要分布在湖北省襄阳一带。
四、历史名人
蒯 祥:明代营缮。官至工部侍郎,食俸一品。自永乐至天顺,举凡内殿陵寝,都是他营缮的。他能用两支手各握一支笔画龙,合在一起象一条龙一样。皇帝每每称他为蒯鲁班。
汉代有官吏蒯撤、名士蒯通,唐代有诗人蒯希逸,宋代有进士蒯憩,明代有建筑师蒯祥
刘表和刘备是什么关系?关羽的妻子又是谁?
本文2023-10-10 09:45:3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18839.html